期刊文献+
共找到51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明目丸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视网膜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蒋鹏飞 王英 +3 位作者 潘坤 彭俊 徐剑 彭清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7-332,共6页
目的探讨益气明目丸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4只RCS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气明目丸组,每组8只。空白组RCS (rdy+/+,p+/+)大鼠(无视网膜色素变性)和模型组RCS (rdy-/,p-/-)大鼠(视网膜色素变性模型)均灌胃生... 目的探讨益气明目丸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4只RCS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气明目丸组,每组8只。空白组RCS (rdy+/+,p+/+)大鼠(无视网膜色素变性)和模型组RCS (rdy-/,p-/-)大鼠(视网膜色素变性模型)均灌胃生理盐水12 ml/(kg·d),益气明目丸组RCS (rdy-/,p-/-)大鼠灌胃益气明目丸悬浊溶液7. 8 g/(kg·d)。灌胃30天后,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益气明目丸组大鼠视网膜厚度明显较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增厚,视网膜色素上皮条带部分可见,部分外核层光感受器感觉纤毛层部分可见,光感受器细胞核数目较模型组多,外从状层、外核层、视杆视锥层较模型组结构清晰且增厚。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Fas、FasL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明目丸组Fas、FasL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 <0. 05或P <0. 01),且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Fas、FasL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明目丸组Fas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FasL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但仍高于空白组(P <0. 01)。结论益气明目丸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视网膜的超微结构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视网膜Fas、FasL蛋白表达,从而减轻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凋亡,达到保护视细胞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益气明目丸 FAS FASL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针药并用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孙河 樊晓瑞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第6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124只眼)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运用针药并用疗法(治疗组)、中药疗法(对照组1)、针刺疗法(对照组2)治疗后,对视力、视野进行...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124只眼)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运用针药并用疗法(治疗组)、中药疗法(对照组1)、针刺疗法(对照组2)治疗后,对视力、视野进行治疗前后的组内及3种治疗方法的组间比较。结果:①对视力检查结果进行组内及组间分析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2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P<0.05),而对照组1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视野的组内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1和2(P<0.05),对照组1和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并用 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神经萎缩
下载PDF
用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视网膜色素变性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根林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3-195,共3页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具有高散发性和高临床异质性。除了常见的遗传类型外,还具有双基因遗传,线粒体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等新遗传方式。RP的表型复杂,Peripherin/RDS、RHO、RP2和RP3等RP基因出现了基...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具有高散发性和高临床异质性。除了常见的遗传类型外,还具有双基因遗传,线粒体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等新遗传方式。RP的表型复杂,Peripherin/RDS、RHO、RP2和RP3等RP基因出现了基因型和表型不一致现象,中心性、单发性、无色素性和缓慢型视网膜变性等少见RP具有复杂的临床表型。视网膜移植术、视网膜植入术、药物及神经营养因子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治疗体系已经建立。但是,一些眼科医师对于RP治疗的新进展和新知识了解不多,因此积极地更新知识,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地认识RP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炎 色素性 遗传方式 基因型 表型 治疗
原文传递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紫红质E341ter基因突变及临床表型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熊世红 赵堪兴 +5 位作者 王立 王乐今 崔云 陈薇樱 王黎明 王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4-227,T004,共5页
目的 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紫红质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 (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SSCP)技术 ,对 13个常染色... 目的 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紫红质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 (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SSCP)技术 ,对 1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中的 2 7例成员 ,进行视紫红质基因整个编码区的突变筛选 ,对SSCP检测有变异带的外显子PCR产物进行测序 ;同时应用裂隙灯、眼底镜、动静态视野计和视网膜电流图 (ERG)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测。随机收集 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检测。结果 发现 1个家系患者有视紫红质E34lter突变 ,呈杂合子 ,密码子 341第一个碱基由G变成T。该家系临床表现为青年期出现夜盲 ,视力和视野损害较重 ,ERG检查杆体和锥体无反应或仅有较小的锥体反应。结论 视紫红质基因突变家系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病史开始于杆体功能的丢失 ,进而累及锥体系统 ,并最终导致视功能严重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层变性 视紫质 基因突变 E341ter 临床表型
原文传递
“二龙戏珠”针刺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耀东 韩豆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81-684,共4页
目的:探讨"二龙戏珠"针刺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随机分为二龙戏珠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常规针刺组主穴取瞳子髎、丝竹空、太阳,配合辨证取穴,主穴行平补平泻针法,配穴行虚... 目的:探讨"二龙戏珠"针刺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随机分为二龙戏珠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常规针刺组主穴取瞳子髎、丝竹空、太阳,配合辨证取穴,主穴行平补平泻针法,配穴行虚补实泻针法;二龙戏珠针刺组在常规针刺组取穴的基础上,主穴行"二龙戏珠"针刺法,配穴行虚补实泻针法,均每天治疗1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天,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视力、视野的变化并统计疗效。结果:"二龙戏珠"针刺组在提升患者的视力方面其总有效率为93.10%(54/58),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1.36%(48/59,P<0.01);在提升患者的视野方面总有效率为91.38%(53/58),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3.05%(49/59,P<0.01);在综合疗效方面,总有效率为90.00%(27/30),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的63.34%(19/30,P<0.05)。结论:"二龙戏珠"针刺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针刺疗法 二龙戏珠针刺法
原文传递
一个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国家系的RPGR基因的新突变(英文)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杨 董冰 +2 位作者 胡爱莲 崔彤彤 郑远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6-398,共3页
目的对中国人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报告RPGR基因突变。方法首先对该家系X染色体进行致病基因的连锁分析,然后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和直接DNA测序方法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连锁分析在多态性微卫星遗传标记DXS8... 目的对中国人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报告RPGR基因突变。方法首先对该家系X染色体进行致病基因的连锁分析,然后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和直接DNA测序方法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连锁分析在多态性微卫星遗传标记DXS8012和DXS8025产生正的Lod值分别为2.41(Zmax=2.40,θ=0)和1.26。进一步单倍型分析确定该家系致病基因位于Xp21.1,与RP3连锁。用RPGR基因突变分析,在外显子ORF15+483_484发现GA缺失,引起阅读框架的改变,该基因缺失突变在家系中共分离。结论报告了中国人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RPGR基因外显子ORF15+483_484的GA缺失突变,丰富了中国人RPGR基因突变谱,为今后研究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基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 中国 家系疾病 RPGR基因 基因突变 分子遗传学
原文传递
非促分裂haFGF对MNU所致大鼠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许华 杨锦南 +4 位作者 郑青 姚成灿 王艳萍 向继洲 李校堃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6-310,共5页
目的 研究非促分裂haFGF(nm haFGF)对N 甲基 N 亚硝脲 (MNU)所致大鼠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ipMNU(60mg·kg-1 )复制大鼠视网膜损伤模型, 0和 12h后,玻璃体腔内注射不同剂量nm haFGF。24h和 7d后,测量周边... 目的 研究非促分裂haFGF(nm haFGF)对N 甲基 N 亚硝脲 (MNU)所致大鼠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ipMNU(60mg·kg-1 )复制大鼠视网膜损伤模型, 0和 12h后,玻璃体腔内注射不同剂量nm haFGF。24h和 7d后,测量周边视网膜总厚度和外视网膜厚度、光感受器细胞凋亡指数及视网膜Bcl 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NU作用 24h后,nm haFGF组周边视网膜的凋亡指数显著降低 (P<0 01); 7d后,nm haFGF组周边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数明显增多,且周边视网膜总厚度和外视网膜厚度增加 (P<0 01);不同剂量nm haFGF可调节Bcl 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nm haFGF能部分抑制MNU引起的SD大鼠视网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cl 2和下调Bax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非促分裂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N-甲基-N-亚硝脲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丹参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病理过程Müller细胞特征性基因变化及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宋厚盼 曾梅艳 +7 位作者 彭俊 陈小娟 陈新怡 何卫波 杨毅敬 周亚莎 蔡雄 彭清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63-1872,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丹参(SM)通过干预Müller细胞(MC)特征性基因和关键蛋白表达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筛选SM的入血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丹参(SM)通过干预Müller细胞(MC)特征性基因和关键蛋白表达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筛选SM的入血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O数据库获取正常和RP小鼠MC差异表达基因;通过疾病数据库检索RP相关的基因靶点;采用Cytoscape构建MC差异表达基因和疾病靶点、成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并提取交集;运用DAVID数据库对特征性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和KEGG通路分析;采用cytoHubba分析筛选关键蛋白靶点。结果检索得到与SM相关的化学成分202个,依据ADME参数筛得活性成分65个,其中入血活性成分13个,进一步检索配对得到这些成分可能作用的靶点117个;从芯片数据中分析得到正常和RP小鼠MC中差异表达基因242个;从疾病数据库获得与RP密切相关的靶点206个;提取交集得到85个SM影响RP病理过程MC的特征性基因;这些基因主要涉及转录调控、凋亡信号通路调控、DNA核内复制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主要包括转录辅激活子活性、蛋白激酶活性、核心启动子结合等,富集于细胞核、核质、转录因子复合物、Rb-E2F复合体等区域,主要与剪接体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控信号途径、细胞周期调控通路等有关;分析筛选出SM干预RP病理过程MC中的8个关键蛋白靶点。结论 SM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为隐丹参酮、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等13个化学成分;其所干预的RP病理过程MC特征性基因与剪接体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控信号途径、细胞周期调控通路等机制相关,关键靶点包括RB1、E2F1、TFDP1等8个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MÜLLER细胞 丹参 网络药理学 生物信息学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朋义 彭广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3-496,共4页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由视网膜光感受器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所引起的致盲性、遗传性眼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相关治疗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如基因治疗、药物治疗、移植治疗、人工视网膜假体等。基因治疗RP是...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由视网膜光感受器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所引起的致盲性、遗传性眼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相关治疗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如基因治疗、药物治疗、移植治疗、人工视网膜假体等。基因治疗RP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包括修复致病基因、核酸治疗、RNA干扰技术等。基因治疗、干细胞移植、人工视网膜假体治疗RP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治疗该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RP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治疗 基因 移植
下载PDF
益气明目丸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蒋鹏飞 彭俊 +4 位作者 曾志成 姚小磊 彭晓芳 彭清华 李传课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明目丸对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观察2017年10月-2019年1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长沙市中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RP患者70例(140只眼),随机分为治... 目的观察益气明目丸对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观察2017年10月-2019年1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长沙市中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RP患者70例(140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分别予以维生素E或益气明目丸口服治疗3月。检测患者的视网膜电图(ERG)、睫状后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暗适应及明适应ab波振幅、EDV、RI、PI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明目丸能提高RP患者明、暗适应ab波振幅,降低眼部血流阻力,增加视网膜血流量,这可能是益气明目丸治疗RP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明目丸 血流动力学 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电图
下载PDF
加减健脾升阳益气汤联合西药治疗脾气虚弱型视网膜色素变性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1
作者 谷英科 赵艳辉 袁卫华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观察加减健脾升阳益气汤联合西药治疗脾气虚弱型视网膜色素变性疗效。方法 138例脾气虚弱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减健脾升阳益气汤。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视力、总有效率显著... 目的观察加减健脾升阳益气汤联合西药治疗脾气虚弱型视网膜色素变性疗效。方法 138例脾气虚弱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减健脾升阳益气汤。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视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减健脾升阳益气汤联合西药治疗脾气虚弱型视网膜色素变性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脾气虚弱型 中西医结合疗法 健脾升阳益气汤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分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邢怡桥 黄蓉 李敏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73-176,共4页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全球最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基因治疗、视网膜移植等技术在动物实验中的广泛开展,也使其成为最有希望通过基因治疗攻克的遗传性疾病之一。但因其具有高散发性和高临床异质性,故其分类、诊断尚...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全球最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基因治疗、视网膜移植等技术在动物实验中的广泛开展,也使其成为最有希望通过基因治疗攻克的遗传性疾病之一。但因其具有高散发性和高临床异质性,故其分类、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且国内外少有文献对其分类及诊断进行综合报道。因此本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特别是国外相关文献,并对RP分类及其相关知识做一综述,旨在进一步探讨RP的临床亚型及其相关流行病学,并希望对其临床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分类 遗传学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中医综合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97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彭俊 杨毅敬 +6 位作者 李波 喻京生 张健 李传课 张明亮 朱有章 彭清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95-97,I0002,共4页
目的回顾性整理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973例1946只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辨证分为肾阳不足、肝肾阴虚、脾气虚弱3个证型,分别采用温补肾阳、活血明目,滋补肝肾、活血明目,补脾益气、活血明目的治法,给予右... 目的回顾性整理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973例1946只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辨证分为肾阳不足、肝肾阴虚、脾气虚弱3个证型,分别采用温补肾阳、活血明目,滋补肝肾、活血明目,补脾益气、活血明目的治法,给予右归丸、明目地黄丸、补中益气汤加减)、针灸治疗、耳穴贴压、穴位注射、辨证使用中成药等中医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视力、视野及视神经改善情况。结果视力方面:显效409只眼,有效1034只服,无效503只眼,总有效率为74.15%(1443/1946);视野方面:显效358只眼,有效941只眼,无效647只眼,总有效率为66.75%(1299/1946)。OCT检查20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左眼鼻侧视神经厚度,发现治疗前后明显改善。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是有效的,能提高患者的视力、扩大视野和保护视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中医综合疗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德正 黄时洲 +4 位作者 梁炯基 江福钿 高汝龙 吴乐正 马娟妹 《眼视光学杂志》 2001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 :探讨和评价多焦视网膜电图 (ERG)对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VERIS 4.0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检测了 11例 (11眼 )特发性黄斑裂孔 ,2 4例 (2 5眼 )视网膜脱离和 15例 (30眼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多焦ERG。测试野的水平视角为... 目的 :探讨和评价多焦视网膜电图 (ERG)对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VERIS 4.0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检测了 11例 (11眼 )特发性黄斑裂孔 ,2 4例 (2 5眼 )视网膜脱离和 15例 (30眼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多焦ERG。测试野的水平视角为± 2 6 .6° ,垂直视角为± 2 2 .1° ,采用Burian Allen接触镜电极 ,在 8min(分 16段 )记录 10 3个视网膜部位的反应。结果 :与正常年龄组相比较 ,特发性黄斑裂孔 ,于 1~ 2环N1波和P1波的平均反应密度低于正常值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视网膜脱离 ,于脱离区N1波和P1波的平均反应密度比非脱离区要低 ,脱离区和非脱离区的N1波和P1波的平均反应密度比正常值低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视网膜色素变性于 1~ 6环的N1波和P1波潜伏期及平均反应密度均比正常值有显著延长和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但仍有 5 0 %的患眼于中心凹仍可记录到潜伏期正常、反应密度降低的N1和P1波。结论 :多焦ERG对视网膜后极部病变 ,尤其是黄斑病变的视功能评定及病变定位有其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病变 特发性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色素变 行栽
下载PDF
温阳益气活血方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感光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邓婷婷 窦仁慧 +4 位作者 潘琳 张有花 苑维 邓辉 金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22-1128,共7页
目的观察中药温阳益气活血方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寻其分子机制。方法将RDS(retinal degeneration slow)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中药组,并设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4雌2雄。中药组自雌雄合笼... 目的观察中药温阳益气活血方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寻其分子机制。方法将RDS(retinal degeneration slow)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中药组,并设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4雌2雄。中药组自雌雄合笼之日起开始给予温阳益气活血方(10mg/g)灌胃,仔鼠出生后母鼠给予中药水煎液代替日常饮水,仔鼠出生7天开始给予中药水煎剂小剂量灌胃,出生21天按成年鼠剂量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同时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组均于仔鼠出生后18、28、48天时采用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测视网膜功能,进行HE染色并计算外核层感光细胞层数,TUNEL法检测感光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计算视紫红质(Rhodopsin)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仔鼠出生后18天时,中药组最大混合反应ERG(Max-ERG)a、b波振幅及bFGF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28、48天时,中药组Max-ERGa、b波振幅明显升高,外核层感光细胞层数明显增加,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Rhodopsin及bFGF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温阳益气活血方可以有效抑制RDS小鼠感光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F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益气活血方 视网膜色素变性 感光细胞 凋亡 视紫红质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视网膜下的分化(英文) 被引量:13
16
作者 霍冬梅 董方田 +1 位作者 于伟泓 高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851-1854,共4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视网膜色素变性(RP)大鼠体内的分化。方法:Lewis大鼠腹腔注射30g/L NaIO_3 100mg/kg,建立大鼠RP模型,将体外培养的MSC植入视网膜下腔,用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对MSC进行追踪,并观察术后第1,2,3,4,5wk MSC...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视网膜色素变性(RP)大鼠体内的分化。方法:Lewis大鼠腹腔注射30g/L NaIO_3 100mg/kg,建立大鼠RP模型,将体外培养的MSC植入视网膜下腔,用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对MSC进行追踪,并观察术后第1,2,3,4,5wk MSC在该微环境中的分化。结果:术后第1wk即可见MSC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与光感受器细胞层,但全角蛋白(PCK)及rhodopsin标记阴性,第3wk开始可见MSC在体内表达PCK及rhodopsin。结论:MSC植入RP模型大鼠视网膜下腔后可存活,主要分布于RPE层和视锥、视杆细胞层,并表达RPE细胞和光感受器细胞的表面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NaIO3 视网膜下腔移植 分化 视网膜变性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枸杞子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欧晨 宋厚盼 +2 位作者 杨毅敬 周亚莎 彭清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1192-1197,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枸杞子干预视网膜色素变性(RP)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上正式公开发表的有关中药方剂治疗RP临床疗效的文献,记录其方剂中使用的中药名...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枸杞子干预视网膜色素变性(RP)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上正式公开发表的有关中药方剂治疗RP临床疗效的文献,记录其方剂中使用的中药名称及使用频数。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枸杞子口服生物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的化合物作为候选药效成分,根据TCMSP的“Related Targets”对枸杞子的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预测,采用Cytoscape3.6.0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通过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查找RP相关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通过韦恩图将枸杞子活性成分靶点与RP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枸杞子有效活性成分治疗RP的关键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筛选出了62个中药方剂,共记录中药97种。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为枸杞子,共42次。得到枸杞子有对应靶点的活性成分29个,预测作用靶点188个,RP相关基因244个,枸杞子治疗RP的关键靶点12个,靶点参与的功能主要有基因表达的调控、细胞增殖、RNA转录调控、血管生成、缺氧等,主要的作用通路为PI3K-AKT信号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结论:枸杞子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调节视神经细胞凋亡和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病变,保护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RP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子 视网膜色素变性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中药 靶点 基因 信号通路
下载PDF
Photobiomod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retinal diseases: a review 被引量:10
18
作者 Ivayla I.Genev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6年第1期145-152,共8页
Photobiomodulation(PBM),also known as low level laser therapy,has recently risen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ophthalmology community as a promising new approach to treat a variety of retinal conditions including agerela... Photobiomodulation(PBM),also known as low level laser therapy,has recently risen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ophthalmology community as a promising new approach to treat a variety of retinal conditions including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diabetic retinopathy,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amblyopia,methanol-induced retinal damage,and possibly others.This review evaluates the existing research pertaining to PBM applications in the retina,with a focus on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s.All available literature until April 2015 was reviewed using Pub Med and the following keywords:"photobiomodulation AND retina","low level light therapy AND retina","low level laser therapy AND retina",and"FR/NIR therapy AND retina".In addition,the relevant references listed within the papers identified through Pub Med were incorporated.The literature support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low-cost and noninvasive nature of PBM,coupled with the first promising clinical reports and the numerous preclinical-studies in animal models,make PBM well-poised to become an important player in the treatment of a wide range of retinal disorders.Nevertheless,large-scale clinical trials will be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PBM therapeutic ranges for the various retinal diseases,as well as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ts mechanisms of 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BIOMODULATION low level lasertherapy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retinopathy ofprematurity far-red to near-infrared retinal degeneration AMBLYOPIA retinitis pigmentosa methanol toxicity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周期性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健 亢泽峰 +8 位作者 刘洁 王影 邢凯 褚文丽 李维义 陶方方 王柳 张丛青 陈水灵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8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周期性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采用中药、针刺,疗程3个月,联合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的综合性治疗2周,每半年治疗1次,连续3年并进行随访。结...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周期性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采用中药、针刺,疗程3个月,联合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的综合性治疗2周,每半年治疗1次,连续3年并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35例(70只眼),期间有3例脱落,最终32例患者(64只眼)总有效率为55.37%,治疗后视力(ETDRS视力评分)有所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视野平均敏感度(MS)有所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视野平均缺损(M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周期性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针对视力及视野等指标的改善具有较好疗效,该治疗方案与RP的时效及量效关系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中医综合疗法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底血流变化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殷晓贝 李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2-484,488,共4页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遗传性致盲性眼底病,多由夜盲起病,经过几十年进行性视力下降致最终失明。其病理特点为原发性感光细胞凋亡长期发展最终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内层视网膜结构及功能损伤。多个...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遗传性致盲性眼底病,多由夜盲起病,经过几十年进行性视力下降致最终失明。其病理特点为原发性感光细胞凋亡长期发展最终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内层视网膜结构及功能损伤。多个研究表明RP早期出现眼底血流减少。原因可能是原发性血管功能失调和血浆内皮素-1升高。目前有多种可有效评估视网膜血流情况的方法。针对改善眼底血流的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RP病情的进展。对于眼底血流和RP关系的认识加深有助于寻找新的有效治疗RP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血流 原发性血管功能障碍 内皮素-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