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理者控制权”重探——管理者与企业剩余控制权的配置 被引量:19
1
作者 连建辉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41,共5页
长期以来 ,人们是以委托代理框架中的“股东至上主义”逻辑来诠释管理者控制权内涵的。本文认为 ,管理者不仅拥有企业特定控制权 ,而且拥有企业剩余控制权 ,管理者剩余控制是内生于企业契约内各参与方之间谈判的过程中。切实地发挥董事... 长期以来 ,人们是以委托代理框架中的“股东至上主义”逻辑来诠释管理者控制权内涵的。本文认为 ,管理者不仅拥有企业特定控制权 ,而且拥有企业剩余控制权 ,管理者剩余控制是内生于企业契约内各参与方之间谈判的过程中。切实地发挥董事会作为各利益相关主体共同配置企业剩余控制权的载体功能 ,从而有效地控制管理者剩余控制权的“侵袭”效应 ,是公司治理的核心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者 剩余控制权 内生 谈判
原文传递
不完全契约视角下的数据跨境流动沙盒监管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俊辉 《数字图书馆论坛》 CSSCI 2024年第4期58-64,共7页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跨境流动面临平衡数据价值增殖与风险控制的难题,探索优化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机制可以解决这一难题,进一步释放数据潜能。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通过剩余控制权视角分析数据跨境流动,构建数据跨境流动沙盒监管机制。研究表...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跨境流动面临平衡数据价值增殖与风险控制的难题,探索优化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机制可以解决这一难题,进一步释放数据潜能。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通过剩余控制权视角分析数据跨境流动,构建数据跨境流动沙盒监管机制。研究表明,沙盒监管机制可以重塑监管方和监管对象的剩余控制权分配模式,优化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机制,进而开启协商共治的监管模式,实现风险可控的数据价值增殖。数据跨境流动沙盒监管机制可以基于测试数据、测试时间、测试空间和测试规则等要素进行构建。建议从数据分级分类、区域先行先试以及数据审查追踪等方面完善相应监管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跨境流动 不完全契约 剩余控制权 沙盒监管
下载PDF
剩余控制权的侵占与保护——以国美公司内部控制权争夺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凤芹 张璇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0-126,共7页
在现代公司产权结构下,委托代理关系的主要矛盾之一是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或者说是对公司控制权的监督。在控制权失控和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具有物质资本专用性投资的大股东或创始人及其具有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管理层将出现相互敲竹杠以... 在现代公司产权结构下,委托代理关系的主要矛盾之一是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或者说是对公司控制权的监督。在控制权失控和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具有物质资本专用性投资的大股东或创始人及其具有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管理层将出现相互敲竹杠以及侵占对方利益的可能性。国美公司内部创始人股东和CEO之间对剩余控制权的争夺及其管理层引入的外部不可更改的投资条款方案较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文章通过修正Holmstrom-Milgrom模型,讨论国美集团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安排的效率问题,得出了合理的公司制度可以有效保护委托人财产权利的结论。该结论说明,提高代理人分享的剩余利益有利于降低专用性人力资本敲竹杠的可能性;股权制度安排应该遵循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专用性 剩余控制权 产权保护 内部人控制 敲竹杠
下载PDF
所有权、市场竞争及人力资本专用性——一个模型的建立及扩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夏冬 李垣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2004年第2期35-38,共4页
建立了"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相互关系"模型,认为剩余控制权是连接产权与市场的中介,并通过人力资本专用性对剩余控制权的影响把当事人的工作特征纳入视野。
关键词 剩余索取权 剩余控制权 机会主义程度 人力资本专用性
下载PDF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政治经济逻辑--基于控制权视角
5
作者 陈启博 《中国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4,共12页
政府干预导致银行业资本恶化并最终累及经济发展是学界对于政府与银行关系的普遍认识。中国在近20年中保持着良好的银行资本绩效和稳健的经济增长,这与经典的金融发展理论恰恰相反。本文通过梳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基于控制权... 政府干预导致银行业资本恶化并最终累及经济发展是学界对于政府与银行关系的普遍认识。中国在近20年中保持着良好的银行资本绩效和稳健的经济增长,这与经典的金融发展理论恰恰相反。本文通过梳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基于控制权理论进行了解释:中央政府通过金融监管集权收回了分权化改革后缺失的对金融机构的剩余控制权,并为地方政府保留了金融资源配置权这一实际控制权以保持地方激励,从而缓解了央地委托代理关系中地方激励与代理风险之间的矛盾,并与地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了较好的适配。本文发展了一个基于央地关系激励相容机制的理论框架,为理解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以及转轨国家政府与银行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体制改革 政府干预 央地关系 不完全契约 剩余控制权
原文传递
员工股东表决权归属与企业创新——基于ESOP管理模式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志刚 雍红艳 +1 位作者 张浩 黄继承 《会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157,共14页
本文考察员工持股计划(ESOP)股东表决权的不同实现方式对企业创新的异质性影响。通过剖析ESOP实施方案,本文识别并定义了“员工激励主导型”和“控制权加强主导型”两类管理模式。实证结果表明在同时赋予入股员工收益分享权和投票表决... 本文考察员工持股计划(ESOP)股东表决权的不同实现方式对企业创新的异质性影响。通过剖析ESOP实施方案,本文识别并定义了“员工激励主导型”和“控制权加强主导型”两类管理模式。实证结果表明在同时赋予入股员工收益分享权和投票表决权的“员工激励主导型”管理模式下,ESOP显著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而“控制权加强主导型”管理模式不仅未能使ESOP成为可置信承诺,反而相对巩固了大股东在股东大会的话语权,使ESOP成为其潜在加强公司控制的工具。本文揭示了上市公司实施ESOP的复杂动机,打开ESOP管理模式的黑箱,为科学设计ESOP及保障入股员工合法权益带来积极的启发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持股计划 管理委员会 投票表决权 企业创新
原文传递
产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世君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7年第9期80-85,共6页
本文通过对产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由于受产权激励的影响,其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均优于其他同类公司;在同为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内,企业家控制(特指资本家与企业家合二为一)的企业因"剩余索取... 本文通过对产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由于受产权激励的影响,其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均优于其他同类公司;在同为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内,企业家控制(特指资本家与企业家合二为一)的企业因"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更有助于发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作用及企业价值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激励 剩余索取权 剩余控制权 企业绩效
下载PDF
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产权分配的制度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斌 兰玉杰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0-12,30,共4页
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产权分配的不同模式及由此形成的相机治理直接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受激励水平、程度以及企业治理效率。从历史、现实的逻辑对3种典型的企业形态中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产权分配进行考察,并提出现代股份制企业... 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产权分配的不同模式及由此形成的相机治理直接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受激励水平、程度以及企业治理效率。从历史、现实的逻辑对3种典型的企业形态中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产权分配进行考察,并提出现代股份制企业中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对称安排是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产权分配的终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家人力资本 剩余索取权 剩余控制权
下载PDF
要素市场化与企业内要素定价:一个权力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杜娇 王广亮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118,共12页
企业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合作和分配机制,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是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参与主体。在要素市场一般均衡未实现之前,企业内要素定价、分配合作收益遵循的是实然式的“权力效率”逻辑,即企业合作收益在要素所有者间的分配是... 企业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合作和分配机制,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是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参与主体。在要素市场一般均衡未实现之前,企业内要素定价、分配合作收益遵循的是实然式的“权力效率”逻辑,即企业合作收益在要素所有者间的分配是由要素间权力博弈决定的;要素权力来自于要素对团队生产力和组织租金的影响,也与要素所有者所属阶层的权力息息相关;生产要素的权力结构决定了企业中要素的控制权和收益权分布,也内生了总体资源配置效率。只有保证要素所有者之间的权力结构与要素对合作产出的相对贡献一致,才能实现要素资源配置最优,并逆向推进要素市场化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索取权 控制权 权力结构 公司治理 资源配置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