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及其区位选择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郑思齐 符育明 刘洪玉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4-198,共5页
利用详实的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我国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和支付意愿,以及居民实际的区位选择。首先对影响居民对居住区位支付意愿高低(即支付意愿梯度)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了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了研究支付意愿与区位... 利用详实的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我国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和支付意愿,以及居民实际的区位选择。首先对影响居民对居住区位支付意愿高低(即支付意愿梯度)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了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了研究支付意愿与区位选择差异性的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支付意愿梯度模型和区位选择模型,利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五城市的调研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高收入群体仍倾向于居住在距离市中心偏近的位置,工作地点、对环境的偏好、城市规模和郊区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都会从各种方面影响支付意愿的梯度值。市场力量已经在居住区位资源的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存量住房流动性低和一部分居民的融资能力不足仍阻碍了其自由的区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位选择 居住区位 城市居民 实证研究 偏好 支付意愿 高收入群体 调查数据 相关关系 分析基础 选择模型 模型参数 工作地点 基础设施 城市规模 区位资源 市场力量 融资能力 存量住房 梯度 差异性 市中心 流动性 利用 社会
下载PDF
住房成本与通勤成本的空间互动关系——来自北京市场的微观证据及其宏观含义 被引量:44
2
作者 郑思齐 张文忠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42,共8页
住房成本和通勤成本是城市空间结构中两个相互关联的内生变量。居民在进行居住区位选择时,会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权衡,从而形成住房价格、建筑密度和通勤行为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本文回顾了通勤成本和住房成本间的理论均衡关系,探讨了各... 住房成本和通勤成本是城市空间结构中两个相互关联的内生变量。居民在进行居住区位选择时,会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权衡,从而形成住房价格、建筑密度和通勤行为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本文回顾了通勤成本和住房成本间的理论均衡关系,探讨了各种现实情况是如何影响这个理论关系的;并利用大规模调研所采集的北京市微观个体数据,提供了这一互动关系的一些定量证据;最后从两个角度探讨了这种互动关系在城市管理的公共政策方面的宏观含义:考虑通勤成本后的住房支付能力评价,以及就业与居住过度分离的社会效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成本 通勤成本 居住区位选择 竞租函数
下载PDF
利用排序多元Logit模型研究城市居民的居住区位选择 被引量:31
3
作者 郑思齐 符育明 刘洪玉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6-93,共8页
本文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五城市的居住区位调查数据,利用排序多元Logit模型研究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选择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可归纳为家庭层面和城市层面两部分,前者包括收入、工作地点、对环境的偏好等... 本文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五城市的居住区位调查数据,利用排序多元Logit模型研究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选择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可归纳为家庭层面和城市层面两部分,前者包括收入、工作地点、对环境的偏好等,后者则包括住房价格、城市扩张程度、郊区市政设施便利程度等,实证结果表明这些因素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且符合理论预期。收入较高的群体仍喜好选择距离城市中心偏近的居住区位,郊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完善是制约其向郊区转移的主要因素。这些实证结论能够对城市发展布局和居住用地的规划开发起到决策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位 区位选择 排序多元Logit模型
下载PDF
就地城镇化背景下回流农民工居住区位选择——以河南省永城市为例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甜 朱宇 林李月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91,共8页
农民工回流潮的兴起改变了我国人口长期以来单一的从内陆向沿海的流迁模式,为回流地区实现就地城镇化带来了新动力。利用永城市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回流农民工居住区位的分布、演变、未来居住意愿,通过构建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探索其居... 农民工回流潮的兴起改变了我国人口长期以来单一的从内陆向沿海的流迁模式,为回流地区实现就地城镇化带来了新动力。利用永城市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回流农民工居住区位的分布、演变、未来居住意愿,通过构建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探索其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永城市主城区是回流农民工除农村以外的主要居住区位选择,居住区位转变主要是趋向于主城区而不是乡镇中心;大量回流农民工存在城镇购房的倾向,在未来有持续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城乡结合区蕴藏着就地城镇化的潜力。居住区位的选择受到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最后,就地方政府如何引导回流农民工以共同促进就地城镇化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位选择 回流农民工 就地城镇化 永城市
原文传递
兼顾社会效益与土地机会成本的保障房选址评价方法——基于高低收入群体居住选址偏好差异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郑思齐 张英杰 +2 位作者 张索迪 龙瀛 杜立群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11,共9页
保障性住房能够改善受保障对象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但城市政府供给保障房用地也意味着损失较多的土地出让收入(较高的机会成本)。保障房的合理选址有赖于对上述社会效益和土地机会成本的理性权衡,这需要基于城市... 保障性住房能够改善受保障对象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但城市政府供给保障房用地也意味着损失较多的土地出让收入(较高的机会成本)。保障房的合理选址有赖于对上述社会效益和土地机会成本的理性权衡,这需要基于城市低收入和中高收入居民的居住选址偏好,寻找那些相对于中高收入居民而言,低收入居民更为偏好的区位,这样的区位意味着较高的社会效益和较低的机会成本。本文在北京市1911个微观区块尺度上,以2010年北京市城市居民家庭调查的大样本微观数据为基础,应用显示性偏好法(Hedonic模型)分析了两类群体的选址偏好差异,量化了他们对各个区块的综合支付意愿水平并进行比较,建立并计算了北京市内不同区位的保障房选址适宜性指数。本研究能够为保障房选址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有助于兼顾保障房社会效益和土地出让收入的财政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房选址 居住选址 显示性偏好法 HEDONIC模型 支付意愿
原文传递
基于宜居性特征的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 被引量:10
6
作者 武永祥 黄丽平 张园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2-69,共8页
基于交通资源、商服资源、小区品质、自然环境等四个维度的宜居型特征构建区位选择集,从居住基本需求和居住实现能力两个维度个体自身属性特征阐述区位选择驱动因素,提出假设,建立了居住区位选择结构方程模型。最后结合哈尔滨实例,进一... 基于交通资源、商服资源、小区品质、自然环境等四个维度的宜居型特征构建区位选择集,从居住基本需求和居住实现能力两个维度个体自身属性特征阐述区位选择驱动因素,提出假设,建立了居住区位选择结构方程模型。最后结合哈尔滨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找出居民不同区位选择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对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和住宅开发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位选择 宜居性特征 结构方程
原文传递
基于生活方式视角的城市青年居民交通出行与居住区位选择行为——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凯 徐媛 +1 位作者 周晶 张敏婕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8,共10页
引入生活方式概念并作为城市青年居民细分指标,通过构建潜在类别选择模型,探讨青年居民日常交通出行方式及居住区位选择行为。基于调查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将青年居民生活方式分为“市区+个人公共交通+家庭私家车”导向、“市区+个人出行... 引入生活方式概念并作为城市青年居民细分指标,通过构建潜在类别选择模型,探讨青年居民日常交通出行方式及居住区位选择行为。基于调查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将青年居民生活方式分为“市区+个人公共交通+家庭私家车”导向、“市区+个人出行无偏好+家庭私家车”导向、“市区+个人/家庭私家车”导向、“市郊+个人/家庭公共交通”导向、“市郊+个人/家庭私家车”导向,及“市郊+个人公共交通+宅家”导向6种类型。随后基于模型参数估计结果,研究城市青年居民生活方式、出行方式及居住区位选择间的内在联系。相关研究成果与结论为理解城市青年居民时空选择行为差异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出行方式选择 居住区位选择 潜在类别模型
下载PDF
轨道交通建设对沿线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田丽君 于宁 蔡乌赶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0-139,共10页
为了预测轨道交通建设对沿线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结合居民工资水平、交通可达性与住房价格等建立居民消费剩余模型,建立了居住地Logit选择模型来确定因交通流量分布改变而导致的居住区位选择分布;借助居民居住地与交通工具联合选择模型... 为了预测轨道交通建设对沿线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结合居民工资水平、交通可达性与住房价格等建立居民消费剩余模型,建立了居住地Logit选择模型来确定因交通流量分布改变而导致的居住区位选择分布;借助居民居住地与交通工具联合选择模型,确定路面交通流量变化,进而获得轨道交通运营后因交通成本变化引起的不同工资水平居民的居住选择变化情况,分析了轨道交通建成导致住宅价格增长给居民的居住区位选择行为带来的二次影响;以单中心城市为背景,设定10个轨道交通站点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了8类不同工资类型的居民在轨道交通建设与房价增长后,在10个轨道交通站点居住区位选择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轨道交通建成后居民向远离城市中心的方向移动,但工资水平较低的居民时间价值较低,居住选择受其建成影响较小;随着轨道交通沿线居住区位可达性的提升,轨道交通附近房价增长,最远的居住区位平均每平米房价增长2 619元,最近的居住区位平均每平米房价增长11.5元,与此同时,工资水平较高的居民向城市中心移动,工资水平较低的居民向远离城市中心的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轨道交通 居民消费剩余 LOGIT模型 居住选址
原文传递
计算机实验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构建及应用——以城市居住区位选择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铮 翟石艳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44-1453,共10页
本文探讨了正在发展中的计算机实验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建构,并提出将其作为地理学的一种方法论进行发展。首先对实验人文地理学的概念范畴、实验原则、技术路线进行界定,其中实验原则包括价值诱导原则、响应博弈原则、实验可控原则、... 本文探讨了正在发展中的计算机实验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建构,并提出将其作为地理学的一种方法论进行发展。首先对实验人文地理学的概念范畴、实验原则、技术路线进行界定,其中实验原则包括价值诱导原则、响应博弈原则、实验可控原则、结论统计原则、地理逼近原则、实验封装原则等。然后基于实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框架,以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其初步结论为:①在居住区位选择过程中,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差异并未对被试者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②在两种典型城市空间结构下,被试者均表现出对居住区周边交通和学校因素最为关注;③房价因素对被试者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不明显,并没有引发被试者向某一特定区域集聚的现象。案例研究证实了在GIS和计算机技术构建的地理结构环境中,以实验内容为前制度框架,通过可控制的实验环境,可以有效地模拟人类决策行为,进而研究人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人文地理学 地理信息科学 方法论 居住区位选择
原文传递
不同住房产权下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都市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会然 杨成凤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33,共7页
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区位选择会受到城市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已成为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关注的热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住宅供应体系,从居住区位选择的视角来探究城市... 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区位选择会受到城市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已成为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关注的热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住宅供应体系,从居住区位选择的视角来探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北京都市区为研究案例地,通过构建排序多元Logit模型对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整体来看,房价、土地价格、交通状况、居住区自然环境和公共服务情况等外部因素是影响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从宜居性特征来看,距最近公园、最近重点高中、大学以及三级甲等医院的距离等4个因素影响较为显著。(2)从家庭层面的内部影响因素来看,年龄、家庭构成和收入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居住区位选择。然而,性别、学历、职业和距离最近电影院的距离等因素对所有住房类型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3)不同住房产权的居民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除房价、土地价格、距重点高中、三级甲等医院的距离等共性影响因素外,单位住房居民受收入影响较大,经济适用房和租房居民更看重交通便捷性,家庭构成则显著影响着商品房住户的区位选择。相关结论有助于城市居住空间和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居住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位选择 影响因素 排序多元Logit模型 北京都市区
下载PDF
考虑空间相关性的居民居住选址模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励雅 邵春福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59,共6页
研究目的:为刻画居住备选方案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确定合适的居民居住选址模型。研究方法:在广义极值理论的基础上,选取通勤成本、住房成本、小区特征、家庭社会经济属性等效用变量,构建基于广义极值理论的配对巢式Logit模型。利用2008年... 研究目的:为刻画居住备选方案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确定合适的居民居住选址模型。研究方法:在广义极值理论的基础上,选取通勤成本、住房成本、小区特征、家庭社会经济属性等效用变量,构建基于广义极值理论的配对巢式Logit模型。利用2008年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并对模型进行弹性分析,分析效用变量的改变引起的备选方案选择概率的改变。研究结果:(1)配对巢式Logit模型具有比传统MNL模型的更优的统计学特征;(2)交叉弹性分析结果表明,配对巢式Logit模型能刻画相邻备选方案的空间相关性,较以往研究更接近现实。研究结论:配对巢式Logit模型是分析居民居住选址行为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居住选址 空间相关 配对巢式Logit GEV 弹性分析
下载PDF
丹东市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敬伟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8-52,共5页
以内外因相结合的辨证思维方法为指导,构建影响丹东市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因子体系,通过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丹东市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了丹东市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动... 以内外因相结合的辨证思维方法为指导,构建影响丹东市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因子体系,通过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丹东市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了丹东市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希望为城市规划调整、开发商的适居住宅的建设、居民的住址选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位选择 居住区规划 丹东
下载PDF
小城镇周边农户居住区位选择研究——以永靖县太极镇为例
13
作者 马沛珍 《甘肃高师学报》 2016年第3期87-91,共5页
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户居住空间的选择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居住场势"[1-2]是反映农户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家庭住宅选址时所获得的类似于磁场引力的微观具体的居住空间效用.通过运用居住场势度量法,以永靖县太极镇... 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户居住空间的选择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居住场势"[1-2]是反映农户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家庭住宅选址时所获得的类似于磁场引力的微观具体的居住空间效用.通过运用居住场势度量法,以永靖县太极镇为例研究居住空间的类型,得到村域间"居住场势"的高低能促使偏僻地区、落后地区从低场势向高场势流动,即村庄选址会趋近于高场势的村庄,并对评价值最高的下古村进行规划设计[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场势 区位选择 永靖县
下载PDF
中国住房改革的社会影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社会形态分析
14
作者 巴笑夫 董卫 《现代城市研究》 2006年第5期78-84,共7页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住房市场化为普通居民提供了选择住房的机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百姓都从住房再分配中受益。中国城市中的住房再分配与居民在政府再分配和市场回报之间的位置联...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住房市场化为普通居民提供了选择住房的机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百姓都从住房再分配中受益。中国城市中的住房再分配与居民在政府再分配和市场回报之间的位置联系密切,这种联系超过了成熟市场中因生活圈及其改变衍生出的住房需求。本文研究了宁波老城再开发地段当地居民的满意度,着重从社会方面分析,主要涉及住房再分配对居民的影响及其导致的潜在住房问题。研究以一份调查问卷为基础,调查了在过去15年内三个不同时期进行改造的社区。调查数据表明三个社区的满意度都不高。由于各阶层人们的努力,保护老城内综合环境的同时也要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新策略被采纳。然而,为改变人们的观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通过报纸获得信息和教育,通过学术旅行和会议进行学术讨论,对决策人进行汇报,进行小规模改善的实践。住宅搬迁正在成为有争议的话题。因此,住宅再分配是市场体制下城市空间改变的一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选择 城市更新 传统住区 住房改革 中国
下载PDF
大城市居住用地扩展的多主体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彭翀 杜宁睿 刘云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8-551,共4页
以武汉市部分地区为例,运用多主体模型(MAS/RE)在Arc/Info平台上对该地区的居住用地扩展进行了模拟尝试。研究显示,MAS/RE模型对于理解主体行为对居住用地扩展过程的影响是合适的,特别是在对时间、空间和行为复杂性的表达上具有优势,从... 以武汉市部分地区为例,运用多主体模型(MAS/RE)在Arc/Info平台上对该地区的居住用地扩展进行了模拟尝试。研究显示,MAS/RE模型对于理解主体行为对居住用地扩展过程的影响是合适的,特别是在对时间、空间和行为复杂性的表达上具有优势,从而能够为政府和城市规划者制定规划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用地扩展 多主体模型 GIS 选址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