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评价 被引量:302
1
作者 刘顺忠 官建成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2002年第1期75-78,共4页
客观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绩效是制定区域创新政策的前提。本文运用DEA方法分析我国各地区创新系统的特点 ,并对各系统的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根据各创新系统的特点和创新绩效 ,将我国各地区的区域创新系统进行分类。针对每一类创新系... 客观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绩效是制定区域创新政策的前提。本文运用DEA方法分析我国各地区创新系统的特点 ,并对各系统的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根据各创新系统的特点和创新绩效 ,将我国各地区的区域创新系统进行分类。针对每一类创新系统 ,提出了制定区域创新政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创新绩效 DEA 评价
下载PDF
基于DEA方法的区域创新系统的评价 被引量:240
2
作者 官建成 何颖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5-272,共8页
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是针对本区域的特点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区域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因此,首先需要客观的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本文应用两阶段模型,以专利作为中间产品,将区域创新活动分为技术产出阶段和经济产出阶段以及二者的综... 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是针对本区域的特点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区域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因此,首先需要客观的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本文应用两阶段模型,以专利作为中间产品,将区域创新活动分为技术产出阶段和经济产出阶段以及二者的综合阶段,并运用DEA方法中的模型,分别对创新活动的技术有效性、经济有效性以及综合有效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照有效性值可以将我国各个地区分为几个不同的梯度,并且,大部分地区在不同阶段的创新绩效处于不同的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有效性评价 两阶段模型 DEA方法
下载PDF
产业集群的组织性质:属性与内涵 被引量:104
3
作者 吴德进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4-20,共7页
产业集群是一种中间性体制组织,企业间交易的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的不同匹配,决定了产业集群组织存在的效率边界。从不同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具有不同的组织内涵。具体而言,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纯市场和... 产业集群是一种中间性体制组织,企业间交易的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的不同匹配,决定了产业集群组织存在的效率边界。从不同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具有不同的组织内涵。具体而言,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纯市场和科层之间的中间性体制组织;从组织生态学的角度看,产业集群是一个产业种群生态系统;而从创新经济学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又是一个具有柔性生产性质的地方企业网络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因此,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是相对的,集群战略不应成为地方惟一的产业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中间性体制组织 地方企业网络系统 区域创新系统
原文传递
区域创新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40
4
作者 朱海就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35,共6页
本文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是由网络的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三个部分组成的。区域创新能力实际上就是网络的创新能力 ,但网络的创新能力最终又是作用于企业的 ,创新环境是支撑条件。本文指出了构造区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 本文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是由网络的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三个部分组成的。区域创新能力实际上就是网络的创新能力 ,但网络的创新能力最终又是作用于企业的 ,创新环境是支撑条件。本文指出了构造区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依据和原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评估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及比较 被引量:128
5
作者 任胜钢 彭建华 《系统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7-92,共6页
在界定区域创新能力基础上,构建一套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31个省级地区进行分析,对比东、中、西部区域创新能力,并将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 被引量:81
6
作者 顾新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4-107,共4页
本文借鉴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和方法,从知识流动、产业集聚、空间集聚三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知识流动重在分析知识在系统要素之间的流动,是要素间互动的重要方式;产业集聚描述系统运行过程中,由关联企业专业化协作形成产... 本文借鉴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和方法,从知识流动、产业集聚、空间集聚三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知识流动重在分析知识在系统要素之间的流动,是要素间互动的重要方式;产业集聚描述系统运行过程中,由关联企业专业化协作形成产业簇群的机制;空间集聚描述系统运行过程中创新活动空间推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知识流动 产业集聚 产业簇群 空间集聚
下载PDF
区域创新系统协同演进研究 被引量:111
7
作者 苏屹 姜雪松 +1 位作者 雷家骕 林周周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61,共18页
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复杂社会系统,其主要包含创新主体子系统、创新资源子系统、创新环境子系统三个部分,并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自组织性、涌现性等复杂性系统特征,传统的还原论和线性处理方法无法全面地解决这... 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复杂社会系统,其主要包含创新主体子系统、创新资源子系统、创新环境子系统三个部分,并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自组织性、涌现性等复杂性系统特征,传统的还原论和线性处理方法无法全面地解决这一问题。借鉴B-Z反应这一非线性化学反应,选择创新效果、创新潜力、创新配置三个状态变量隐喻B-Z反应中的三种主要物质,外界综合投入指数隐喻B-Z反应的控制参数,三个状态变量的调整参数隐喻B-Z反应中的反应速率,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协同演进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从演进阈值增减性来看:近一年的发展中,黑龙江、江苏、广东、广西、海南、贵州、甘肃、宁夏、青海9个省级行政区的阈值增大,说明经过一年的发展,9个省级行政区域相对于上一年远离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演进点。另一方面,从演进阈值大小来看:创新能力较强省份和创新能力较弱省份的区域创新系统的阈值趋于两极化,创新能力较强省份的阈值部分极大,部分极小;创新能力较弱省份也出现了同样的状况。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创新系统的三个状态变量(创新效果、创新配置、创新潜力),从增强创新效果、优化创新配置、提升创新潜力三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协同演进 协同学 B-Z反应
下载PDF
人力资本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门限回归 被引量:99
8
作者 苏屹 安晓丽 +1 位作者 王心焕 雷家骕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1-781,共11页
基于2009-2013年度中国23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以区域创新系统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为门限变量,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探究不同门限效应下,创新人力资本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人力资本投入与滞后二期的专利... 基于2009-2013年度中国23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以区域创新系统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为门限变量,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探究不同门限效应下,创新人力资本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人力资本投入与滞后二期的专利授权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三重门限效应,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处于[0.184,0.256]、[0.256,0.448]及大于0.448时,创新人力资本投入对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483、0.682、0.592,促进作用先增后减。创新人力资本投入与滞后三期的新产品销售收入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双重门限效应,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处于小于0.140、[0.140,0.980]、大于0.980时,创新人力资本投入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503、0.318、0.241,促进作用渐小。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人才机制的完善、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及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三方面,提出促进人力资本投入对创新绩效的推动作用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 人力资本投入 创新绩效
原文传递
区域创新机构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7
9
作者 官建成 刘顺忠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0-214,共5页
分析创新资源在创新系统各个机构的配置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 ,找出影响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瓶颈因素 ,是制定区域技术创新政策的前提。本文运用DEA方法分析我国各地区创新系统创新机构资源配置状况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发现区域创新... 分析创新资源在创新系统各个机构的配置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 ,找出影响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瓶颈因素 ,是制定区域技术创新政策的前提。本文运用DEA方法分析我国各地区创新系统创新机构资源配置状况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发现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间没有关系 ,规模效益递增的区域较少 ,说明在我国增加创新投入虽然为当务之急 ,但是更应当注重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机构 创新绩效 影响 创新资源配置 DEA方法 创新投入 中国
下载PDF
区域创新系统内部知识转移的障碍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65
10
作者 彭灿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区域创新系统内部的知识转移状况会对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效率与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而区域创新系统内的知识转移会遇到多种障碍。本文首先简要地论述了区域创新系统内知识转移的重要性及其优势与劣势 ;接着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内知识转... 区域创新系统内部的知识转移状况会对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效率与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而区域创新系统内的知识转移会遇到多种障碍。本文首先简要地论述了区域创新系统内知识转移的重要性及其优势与劣势 ;接着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内知识转移的各种障碍及其成因 ;最后有的放矢地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内知识转移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知识转移 障碍分析 对策
下载PDF
基于专利指标的中国区域创新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研究 被引量:71
11
作者 陈向东 王磊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6-85,共10页
本文以我国省区专利申请量及其增长率作为区域创新产出水平的度量指标,按照东、中、西三大地区(俱乐部)的划分,通过收敛检验及基尼系数分解法实证分析我国区域创新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996-2005年间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没有呈... 本文以我国省区专利申请量及其增长率作为区域创新产出水平的度量指标,按照东、中、西三大地区(俱乐部)的划分,通过收敛检验及基尼系数分解法实证分析我国区域创新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996-2005年间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没有呈现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地区内及地区间的创新差异均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无论创新活动还是经济发展水平,全国总体非均衡发展均主要源于三大地区内的非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俱乐部收敛 创新收敛 区域创新体系 基尼系数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区域科技创新圈”的构建——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模型的初探 被引量:71
12
作者 毕亮亮 施祖麟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6-951,954,共7页
长三角整体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依靠其内部各市科技创新能力及竞争力的提高。文章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选用因子分析和分层聚类分析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次,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对长三角... 长三角整体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依靠其内部各市科技创新能力及竞争力的提高。文章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选用因子分析和分层聚类分析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次,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对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16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与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前景进行判断。最后,在"涓滴效应"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以上海为核心城市,以杭州、宁波、苏州(和无锡)、南京四城市为中心城市的"区域科技创新圈",为长三角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的实现、政府推动区域创新能力走向并制定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政策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创新体系 城市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能力 区域科技创新圈
原文传递
区域创新系统的失灵及完善措施 被引量:36
13
作者 顾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7-141,共5页
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区域创新系统的“失灵”问题 ,应采取措施完善区域创新系统。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国家系统 系统失灵 区域经济 中国 制度 市场激励机制 创新能力 市场激励机制 产学研结合 高新技术产业
下载PDF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4
14
作者 刘洪久 胡彦蓉 马卫民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764-770,共7页
创新城市的建设具有生态系统的特点。按照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论文从创新群落、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生态位评估模型,计算了和比较苏州市与省内其他主要城市以及长三角发达城市的... 创新城市的建设具有生态系统的特点。按照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论文从创新群落、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生态位评估模型,计算了和比较苏州市与省内其他主要城市以及长三角发达城市的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定量分析了适宜度、生态因子与经济产出之间的关系,得出社会研发总费用是影响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生态因子,专利授权数量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主要生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生态系统 适宜度 经济发展
原文传递
区域创新发展的模式与国际案例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刘曙光 田丽琴 《世界地理研究》 2001年第1期20-23,19,共5页
区域创新是现代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区域创新发展具有自主创新发展、模仿创新发展和合作创新发展等3种模式,而美国硅谷、日本、欧盟的创新发展分别是3种模式的代表,这为我国区域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国际案例 可持续发展 合作创新发展模式 自主创新发展模式 模仿创新发展模式
下载PDF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溯源与框架 被引量:59
16
作者 王松 胡树华 牟仁艳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4-349,436,共7页
区域创新体系(RIS)是国家创新系统在区域层次的延伸和体现,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有利于国家创新战略的实现。本文在区域创新体系面临四大困难的背景下,系统梳理了区域经济理论、创新经济学、创新系统论与RIS点对点的溯源关系,在此基础上,以... 区域创新体系(RIS)是国家创新系统在区域层次的延伸和体现,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有利于国家创新战略的实现。本文在区域创新体系面临四大困难的背景下,系统梳理了区域经济理论、创新经济学、创新系统论与RIS点对点的溯源关系,在此基础上,以老三论、新三论为理论依据,界定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定义、结构及运行,最后阐述了RIS的实践与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老三论 新三论
原文传递
综合生态位适宜度在区域创新系统可持续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7
17
作者 覃荔荔 王道平 周超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7-935,共9页
针对区域创新系统可持续发展及其对于国家和地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从生态位视角研究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可持续性.引入减弱系统数据受冲击扰动影响的二阶缓冲算子,借鉴广义关联度思想,基于绝对生态位适宜度和相对生态位适宜度改进的生... 针对区域创新系统可持续发展及其对于国家和地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从生态位视角研究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可持续性.引入减弱系统数据受冲击扰动影响的二阶缓冲算子,借鉴广义关联度思想,基于绝对生态位适宜度和相对生态位适宜度改进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可持续性综合生态位适宜度模型(F_(ta)模型).根据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在建立区域创新系统可持续性生态位适宜度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对湖南区域创新系统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通过结果分析,表明综合适宜度模型F_(ta)不仅能够体现生态因子现实值与最适值之间的贴近程度,而且也能反映出二者相对于测度始点变化速度的接近程度,更能全面表征区域创新系统可持续性,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区域创新系统评价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生态位 综合生态位适宜度 可持续性评价
原文传递
创新主体及其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7
18
作者 高月姣 吴和成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1-57,共7页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获取创新主体综合变量,然后以综合变量的乘积来度量创新主体的交互作用,构建面板模型分析了创新主体及其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正向影响,且企...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获取创新主体综合变量,然后以综合变量的乘积来度量创新主体的交互作用,构建面板模型分析了创新主体及其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正向影响,且企业为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而金融机构的影响尚不突出;企业与政府的交互作用、高校-科研机构与政府的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存在正向作用,且后者大于前者,表明目前区域创新能力仍对政府与知识产出部门的合作有较强的依赖性;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即我国产学研合作效应尚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创新主体 交互作用 创新能力
原文传递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 被引量:32
19
作者 杨冬梅 赵黎明 陈柳钦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9-83,共5页
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效运行会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由于存在着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多项关联,二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 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效运行会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由于存在着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多项关联,二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集群创导,制定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相融合的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形成区域的持续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产业集群 关联 集群创导
下载PDF
区域校企专利合作创新模式的变化——基于社会网络方法的分析 被引量:51
20
作者 洪伟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6,150,共8页
通过分析1985-2004期间大学和企业共同申请的专利,构建了四个历史时期的大学向企业的知识流动网络;然后运用logit p*模型,揭示了六个行政区内外的网络特质,进而详尽讨论了中国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变及其和政策变迁的关系。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知识流动网络 校企合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