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4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182
1
作者 王小鲁 樊纲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44,共12页
本文考察我国 2 0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地区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 ,分析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的配置与流动状况及其动因 ,考察这些因素对地区差距变化的作用 ,同时也考察制度变革和结构变化等因素对地区经济差距变... 本文考察我国 2 0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地区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 ,分析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的配置与流动状况及其动因 ,考察这些因素对地区差距变化的作用 ,同时也考察制度变革和结构变化等因素对地区经济差距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判断地区差距变动的未来趋势 ,并分析在不妨碍经济效率的前提下 ,哪些政策因素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区差距 区域经济 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率 财政转移支付 投资环境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 被引量:225
2
作者 陆大道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1-271,共11页
本文阐述了国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在区域层面上的反应 ,分析了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及所形成的新格局。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起 ,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矿产资源、水资源、交通等传统因素的作用就逐渐下降。经济国际化在促进我国经... 本文阐述了国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在区域层面上的反应 ,分析了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及所形成的新格局。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起 ,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矿产资源、水资源、交通等传统因素的作用就逐渐下降。经济国际化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在明显改变着我国的区域发展格局。信息、科技、生态环境、体制创新等都成为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近年来 ,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全面扩大 ,工业化水平的地区性和地带性差异更为明显。几十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我国产业布局特别是工业布局 ,近年来发生了较大尺度的空间转移。在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过程中 ,我国区域发展也出现了值得注意的严重倾向 :大多数地区应该重视基础产业的发展及其现代化 ,一些地区不适宜大规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 新因素 新格局
下载PDF
我国区域创新差异时空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5
3
作者 蒋天颖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29,共8页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2001—2011年区域创新水平存在的差异及其时空格局演化,并探讨了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0年间,我国区域创新差异总体呈现扩大的趋势;我国区域创新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2001—2011年区域创新水平存在的差异及其时空格局演化,并探讨了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0年间,我国区域创新差异总体呈现扩大的趋势;我国区域创新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并逐渐呈现空间集聚的态势;我国区域创新增长水平也存在差异;人才因素已经成为当前推动我国区域创新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时空演化 空间自相关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8
4
作者 王少剑 谢紫寒 王泽宏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103-3118,共16页
县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平台和关键地域单元,揭示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完善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00—2017年中国县域碳排放数据,分析了县域人均碳排放... 县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平台和关键地域单元,揭示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完善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00—2017年中国县域碳排放数据,分析了县域人均碳排放的总体变化、区域差异、时空格局及集聚特征,并在STIRPAT模型和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假说下,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解释社会经济发展对县域人均碳排放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县域人均碳排放呈现先急后缓的增长趋势。人均碳排放水平差异加大,且呈上升趋势,西部地区县域人均碳排放差距悬殊。(2)县域人均碳排放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碳排放远高于其他地区,空间极化效应明显。(3)县域人均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高集聚的区县数量逐渐增多且分布重心向西北移动,而低—低集聚的区县数量不断减少,主要集中于中南地区,县域人均碳排放集聚类型具有空间锁定效应。(4)人口密度、政府财政支出对县域人均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第二产业产值规模、碳排放强度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中低碳排放水平区县的经济发展和人均碳排放之间呈现倒"N"型曲线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是实现整体碳减排的关键。因此,政府减排策略的落实应考虑区县碳排放的阶段性差异,实现落后地区发展和转型"两手抓"的同时发挥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在碳减排中的先导作用。此外,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应作为现阶段县域碳减排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人均碳排放 时空格局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面板分位数回归
原文传递
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方向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80
5
作者 王少剑 方创琳 +2 位作者 王洋 马海涛 李秋颖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44-2256,共13页
区域差异已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一大隐忧,如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议题,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命题。基于"最优尺度—总体趋势—差异方向—机制因素"的框架,综合运用传统总体差异指数... 区域差异已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一大隐忧,如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议题,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命题。基于"最优尺度—总体趋势—差异方向—机制因素"的框架,综合运用传统总体差异指数、尺度方差及其分解、特定方向差异指数(PDI指数)和多水平回归分析对1978-2011年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综合测度和分析。研究表明:①尺度方差及其构成大小依次排列为县级、地级和区级,即尺度越小,尺度方差越大,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贡献份额也越大。②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呈增大趋势,并出现波动性变化。③广东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方向是珠三角核心区与边缘地区之间,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差距扩大,省内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微弱上升,市区与外围区的差异缩小。④全球化、简政放权、投资水平和市场化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最重要的四个机制因素;全球化和投资是促进区域经济差异加剧的重要直接驱动力,简政放权则间接促进了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大,而市场化能够潜在地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缓和区域经济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尺度方差 PDI指数 差异方向 机制因素 广东
原文传递
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1
6
作者 田刚 李南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4-44,共11页
以1991~2007年中国大陆29个省级地区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外生性影响因素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联合估计的方法(SFA一步法),测算了中国各地区物流业技术效率,考察了人力资本、制度、政府干预、开放程度及产业结构等环境因素对物流业技... 以1991~2007年中国大陆29个省级地区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外生性影响因素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联合估计的方法(SFA一步法),测算了中国各地区物流业技术效率,考察了人力资本、制度、政府干预、开放程度及产业结构等环境因素对物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主要发现有:考察期间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地区间存在差异,且在扩大;政府干预、国有率阻碍技术效率提升,但负面影响在减小;人力资本、开放程度促进技术效率提升,但由于二者存在交互影响使得它们对物流效率的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明显弱于东部地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对该地区物流效率的促进作用变为显著;就物流发展环境而言,中部地区存在"塌陷"现象;改善物流环境对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技术效率 地区差异 影响因素 随机前沿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1
7
作者 李婧 谭清美 白俊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2-147,共6页
效率问题是中国科技创新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以1998-2005年中国30个省份的研发面板数据为基础,以专利为创新的产出指标,R&D经费支出和R&D人员投入为创新的投入指标,应用随机前沿模型对各地区创新过程中的效率情况... 效率问题是中国科技创新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以1998-2005年中国30个省份的研发面板数据为基础,以专利为创新的产出指标,R&D经费支出和R&D人员投入为创新的投入指标,应用随机前沿模型对各地区创新过程中的效率情况进行了实证测评,并就影响创新效率的环境因素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主要的研究发现有:R&D经费支出和R&D人员投入对创新产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R&D人员投入比R&D经费支出具有更高的产出弹性;劳动者素质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影响,而产业结构有显著的负影响,这可能与专利并不能全面反映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有关;各地区的创新效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且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越来越紧密;区域创新效率有收敛的趋势,后进地区的追赶效应明显。本文结论为国家及地方创新工程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创新效率 随机前沿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我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分析——基于脱钩和三层完全分解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8
8
作者 仲云云 仲伟周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文章通过计算1995-2009年我国29个省市的碳排放量,揭示了我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特征,并进一步构建"LMDI三层完全分解模型",研究了各地区碳排放增长的9类驱动因素,其中人均GDP是促进碳排放增长的决定因素,产业部门的能源强度下... 文章通过计算1995-2009年我国29个省市的碳排放量,揭示了我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特征,并进一步构建"LMDI三层完全分解模型",研究了各地区碳排放增长的9类驱动因素,其中人均GDP是促进碳排放增长的决定因素,产业部门的能源强度下降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文章根据这9类因素对各地区碳排放增长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及其导致区域碳排放的异质性特征,提出了我国差异化区域碳减排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区域差异 驱动诱因 政策含义
原文传递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62
9
作者 胡滨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22,共7页
本文在构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13个地市为例,采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法评估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水平,并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以期得到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和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金融 金融生态 因子分析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62
10
作者 刘文新 张平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8-407,共10页
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研究已成为地理学研究中一个新的问题。从网络普及率、网络信息资源丰度及互联网商业应用三个角度初步探讨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存在的区域差异,并设计了互联网发展指数(IDI)、从人均的角度反... 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研究已成为地理学研究中一个新的问题。从网络普及率、网络信息资源丰度及互联网商业应用三个角度初步探讨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存在的区域差异,并设计了互联网发展指数(IDI)、从人均的角度反映互联网发展的综合水平。表明: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但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梯度不同的是,西部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水平稍高于中部地区;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互联网发展综合水平的差异同样显著,按照IDI值大小被划分为6个等级。互联网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区域人口素质水平、区域信息和知识生产能力对我国互联网发展区域差异的解释能力最强,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和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影响也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互联网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旅游纪念品开发思路探析 被引量:57
11
作者 杨从锋 姚新根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地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也是近期旅游业发展中非常薄弱和混乱的环节。文中仅以杭州为例 ,在对旅游纪念品的地域性和纪念性两项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就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思路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 旅游纪念品 地域性
下载PDF
高校技术转移效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4
12
作者 范柏乃 余钧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05-1812,共8页
在采用DEA方法测度我国31个省市区2005-2011年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基础上,考察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区域差异并探讨区域差异的收敛性,采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主体因素、主体关系因素、环境因素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高校... 在采用DEA方法测度我国31个省市区2005-2011年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基础上,考察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区域差异并探讨区域差异的收敛性,采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主体因素、主体关系因素、环境因素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总体较低,改进不显著,省际间差异较大,整体上存在收敛的趋势。高校自身的推动、企业与高校的关系、地区GDP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的支持、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地区企业的吸收能力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技术转移效率 区域差异 收敛性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水资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3
13
作者 俞雅乖 刘玲燕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19,共8页
选取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4—2014年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超效率DEA-Tobit两阶段模型对水资源效率进行评价,并对水资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水资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效率相对较低,仅北... 选取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4—2014年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超效率DEA-Tobit两阶段模型对水资源效率进行评价,并对水资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水资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效率相对较低,仅北京、天津、青海三省市的水资源效率高于1,其余大部分省市水资源效率处于0~0.2之间;同时,我国水资源效率还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华北、西北地区相较于其他区域处于较高水平。水资源效率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水资源效率与治理废水项目完成投资额和产业用水结构呈负相关关系,与供水总量和科技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水资源效率,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水平,优化产业用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效率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超效率DEA—Tobit模型
原文传递
广东省居民潜在国内出游力的地区差异分析 被引量:45
14
作者 郑海燕 保继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1年第3期70-74,共5页
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广东省居民的潜在国内出游力作了地区差异分析 ,得出对居民潜在出游力影响最大的 3个因子 ,验证了吴必虎等提出的结论 ,同时还提出了户均人口和农业人口百分比对潜在出游力的影响。根据 2 1个地级市的因子总得分进行聚... 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广东省居民的潜在国内出游力作了地区差异分析 ,得出对居民潜在出游力影响最大的 3个因子 ,验证了吴必虎等提出的结论 ,同时还提出了户均人口和农业人口百分比对潜在出游力的影响。根据 2 1个地级市的因子总得分进行聚类分析 ,得出广东省内居民潜在出游力强弱的 5个不同级别的地区 ,指出了目前广东省居民潜在出游力最强的地区 ,这对于各旅游目的地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在广东地区进行促销宣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 潜在出游力 地区差异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广东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物流竞争力评价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54
15
作者 金芳芳 黄祖庆 虎陈霞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3-187,共5页
首先,从城市物流竞争实力和竞争潜力两个方面建立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以长三角16个城市2009年数据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长三角16个城市物流竞争力进行评价,基于综合得分将各城市分成4类,并对每类城市进... 首先,从城市物流竞争实力和竞争潜力两个方面建立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以长三角16个城市2009年数据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长三角16个城市物流竞争力进行评价,基于综合得分将各城市分成4类,并对每类城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物流业富有竞争力;苏州、杭州、宁波3个城市物流竞争力较强;南京、无锡等11个城市物流竞争力一般;舟山市物流竞争力较弱。最后,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物流 城市物流竞争力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再评价 被引量:46
16
作者 孙锐 石金涛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5-990,共6页
应用因子和聚类方法对2004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数据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了基于因子的区域创新能力排序和聚类结果,结论对了解和推动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区域评价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普惠金融发展的地区差异、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 被引量:50
17
作者 孙英杰 林春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0-80,共11页
本文利用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总体偏低,并且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2)绝对β收敛在全国、中部和西部... 本文利用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总体偏低,并且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2)绝对β收敛在全国、中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东部不存在;条件β收敛在全国、东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中部不存在。(3)政府干预程度、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质量、非正规金融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普惠金融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地区差异 收敛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程度测度与评价 被引量:48
18
作者 汤放华 吴平 周亮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65,共7页
区域发展是动态的,城市群发展的实质就是区域一体化不断推进的过程,是一个从布局合理到功能完善再到制度整合的纵深推进过程,以此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程度综合测度指标,对长株潭城市群2003-2015年一体化程度进行定量测度,... 区域发展是动态的,城市群发展的实质就是区域一体化不断推进的过程,是一个从布局合理到功能完善再到制度整合的纵深推进过程,以此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程度综合测度指标,对长株潭城市群2003-2015年一体化程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1)2003-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程度在不断加深并呈现较为明显的阶段性,一体化综合得分从2003年的0.0754增长到2015年的0.8854;②在影响布局一体化因素中,交通设施对其影响最为明显,产业分工指数呈现下降趋势,生态空间指数则增长缓慢;③在五大区域流动要素中,人口流动变化幅度较小,货物流动、资金流动、信息流动、技术流动四者上升明显;④制度一体化对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影响最大,其中战略协议指数值在2006年增长较为明显,而政策认同指数值在研究期内整体呈现阶梯向上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制度一体化 要素流动 产业分工 政策认同 熵值法 长株潭城市群
原文传递
基于城市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因素分解 被引量:45
19
作者 李莉 刘慧 +1 位作者 刘卫东 刘毅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48-1058,共11页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文章以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区域分析单元对1999~2004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其差异进行了考察。首先基于GDP及其变化与人均GDP水平,对各城市区域经济增长类型进行划分并分析了不同...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文章以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区域分析单元对1999~2004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其差异进行了考察。首先基于GDP及其变化与人均GDP水平,对各城市区域经济增长类型进行划分并分析了不同类型城市的区域差异性;其次,对中国各城市GDP增长进行了空间和因素分解。研究发现,一些经济相对衰落的省区中仍然存在经济相对崛起的城市,且一个城市的经济规模在所属省区的序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其在全国的经济规模序位的变化;资本要素对于中国各城市第二产业GDP增长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但是城市在实现资本拉动驱动下的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本的产出效率并没有提高。我国十五期间,各城市第二产业专业化程度的普遍降低,表明劳动力要素对第二产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区域差异 经济增长 因素分解
下载PDF
地区电网风电场功率超短期预测方法 被引量:45
20
作者 李智 韩学山 +1 位作者 韩力 康凯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0-94,共5页
针对某地区电网并入多个风电场的情况,论证分析了所有风电场总输出功率变化较单一风电场输出功率变化具有更好的规律性,引入风电总量与风电分配因子这2个概念,提出超短期风电场功率预测模型和求解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风电总量、风电分... 针对某地区电网并入多个风电场的情况,论证分析了所有风电场总输出功率变化较单一风电场输出功率变化具有更好的规律性,引入风电总量与风电分配因子这2个概念,提出超短期风电场功率预测模型和求解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风电总量、风电分配因子以及它们之间的随机关联规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卡尔曼滤波技术对风电总量和风电分配因子的自适应动态预测算法;基于关联规律间接实现风电场输出功率的超短期预测。通过实例验证,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方法无论是在风电场功率预测精度、还是在预测误差分布范围方面都有明显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 地区电网 超短期预测 风电总量 分配因子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