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破解效率与平衡的冲突--论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 被引量:112
1
作者 陆铭 向宽虎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6,共16页
大国发展始终面临着经济增长与区域平衡的双重目标。近十多年来,中国面临巨大的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区域间依旧存在的劳动力流动障碍,建设用地配置和财政转移支付等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鼓励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其结果是整体经济效率增速放... 大国发展始终面临着经济增长与区域平衡的双重目标。近十多年来,中国面临巨大的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区域间依旧存在的劳动力流动障碍,建设用地配置和财政转移支付等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鼓励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其结果是整体经济效率增速放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恶化。这不仅损害了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还孕育着很大的债务风险。在经济集聚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趋势的背景下,要实现人均意义上的区域平衡,有两个选择:一是在劳动力流动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转移资源的"动钱"方式来实现地区间经济总量的平衡;二是消除各种限制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动人"和"动钱"相结合,同时实现经济集聚和人均意义上的区域平衡。文章的政策含义是,通过增强劳动力的流动性来实现效率和平衡的双赢已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平衡 经济集聚 配置效率
原文传递
FDI区位选择因素研究——对我国三大经济圈及中西部地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0
2
作者 杨晓明 田澎 高园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8-107,共10页
文章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回归模型分析了1995~2002年中国178个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位选择因素和聚集效应,并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四个城市组群的FDI区位选择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说明:从全国来看,人均GDP... 文章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回归模型分析了1995~2002年中国178个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位选择因素和聚集效应,并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四个城市组群的FDI区位选择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说明:从全国来看,人均GDP、土地成本、聚集效应、交通状况和教育水平是影响FDI的主要因素;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中西部地区的FDI区位选择模式各有不同,突出表现在:聚集效应在环渤海地区不显著;工资成本已经开始对长三角地区的外资分布产生影响,但在其他地区仍不显著;教育水平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影响显著,但在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面板数据 区住选择 聚集效应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战略影响了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吗?——基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80
3
作者 黄文 张羽瑶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26,共13页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战略,促进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命题。利用2007-2016年中国长江经济带1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验证区域一体化战略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战略,促进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命题。利用2007-2016年中国长江经济带1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验证区域一体化战略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结合阈值模型考察两者关系的非线性特征,最后,基于异质性的角度,考察一体化环境下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自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在长江经济带的上游、中游、下游区域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第二,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主要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倒"U"型特征。在低集聚度和高集聚度地区,一体化有利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在中集聚度地区却呈现相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长江经济带 经济高质量发展 城市群 双重差分
原文传递
城市网络外部性的崛起:区域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 被引量:74
4
作者 陆军 毛文峰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2-70,共9页
随着城市间的联系日益网络化,注重可访问性和节点属性的城市网络外部性愈发受到重视,重塑了集聚理论的地理基础。相比于集聚外部性,城市网络外部性具有“跨边界”、“可流动”、“多尺度”、“共享性”等特征。据此,本文从网络分析范式... 随着城市间的联系日益网络化,注重可访问性和节点属性的城市网络外部性愈发受到重视,重塑了集聚理论的地理基础。相比于集聚外部性,城市网络外部性具有“跨边界”、“可流动”、“多尺度”、“共享性”等特征。据此,本文从网络分析范式下提出了“网络嵌入与互联”、“功能互补与协同”和“价值传递与增值”的区域一体化分析框架。其中,网络外部性通过降低匹配和交易成本、强化知识扩散和技术溢出、高效推动产业分工与合作、实施城市间“借用规模”行为等渠道促进区域一体化,而规模的借用是未来都市圈和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机制。这对于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深化区域协调发展实践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有助于跳出优先发展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争,从网络联系、节点位置和借用规模效应的视角,将大中小城市统一纳入到动态的城市经济体系,指引区域经济在网络参与中走向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外部性 区域一体化 借用规模 集聚外部性 新型城镇化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加剧了地区差距吗?——来自中国284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74
5
作者 段博 邵传林 段博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8-737,共10页
数字经济的兴起为实现地区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市数据,通过构建传导机制考察数字经济对地区差距的直接、间接和调节效应,采用Bootstrap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制造业集聚和地区差距... 数字经济的兴起为实现地区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市数据,通过构建传导机制考察数字经济对地区差距的直接、间接和调节效应,采用Bootstrap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制造业集聚和地区差距的空间分布均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不均衡特征;数字经济对地区差距具有负向的直接效应;数字经济通过集聚经济对地区差距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中介效应;财政科教支出在直接路径中发挥负向的调节效应,在数字经济影响集聚经济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如须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缩小地区差距,既需要推广数字技术、消弭数字鸿沟,也需要完善要素流动、财政科教支出等制度性配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地区差距 集聚经济 空间分布 BOOTSTRAP方法
原文传递
沈抚同城化的生成机制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69
6
作者 桑秋 张平宇 +1 位作者 罗永峰 高晓娜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36,共5页
近年来,一些产业关联、人文历史相似的相邻城市合作的程度大大提高,呈现出"同城化"的趋势,促进了区域一体化和城市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对于"同城化"这种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新现象,初步阐释了同城化的基... 近年来,一些产业关联、人文历史相似的相邻城市合作的程度大大提高,呈现出"同城化"的趋势,促进了区域一体化和城市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对于"同城化"这种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新现象,初步阐释了同城化的基本内涵,并以沈抚同城化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城化是区位邻近、人文历史相似、产业结构互补的城市在社会经济联系达到一定程度后而呈现的空间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和制度一体化现象;沈抚同城化的生成源于两市间日益紧密的经济社会空间联系、政府企业化与城市间合作型管治方式;同城化的主要对策包括发展战略协调、行政壁垒消除和协调组织独立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城化 区域管治 城市群 沈阳 抚顺
下载PDF
基于不同尺度的中国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65
7
作者 赵雪雁 王晓琪 +2 位作者 刘江华 王蓉 薛冰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31,共10页
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民生问题,探明优质医疗资源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对制定合理的医疗卫生政策、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至关重要。文章从省级、城市群和地级市尺度出发,采用GDI、ESDA等方法分析了2006—2017... 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民生问题,探明优质医疗资源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对制定合理的医疗卫生政策、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至关重要。文章从省级、城市群和地级市尺度出发,采用GDI、ESDA等方法分析了2006—2017年中国优质医疗资源的时空差异,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识别了影响不同尺度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2006—2017年中国优质医疗资源水平趋于提升、区域差异缩小,且尺度越小,优质医疗资源的差异越大。其中,差异程度随城市群等级的降低而增大,但随城市规模的缩小而减小。②不同尺度上优质医疗资源的空间集聚程度不同,且尺度越大,集聚程度越高。其中,省级、地级市尺度优质医疗资源较高水平区多集中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城市群尺度主要集中在国家级城市群及哈长、中原等区域性城市群。③不同尺度上影响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的关键因子及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存在差异,且尺度越小,影响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的因子越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医疗资源 尺度 区域差异 城市群 人口规模 经济发展水平
原文传递
中国环境污染源的区域差异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基于339个地级行政单元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3
8
作者 周侃 樊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11-1925,共15页
基于2012年环境污染物排放和社会经济截面数据,选取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及污染源结构指标,定量研究中国339个地级行政单元环境污染源的空间分异和集聚效应,解析环境污染源及排放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污染防控措施与综合治理建议... 基于2012年环境污染物排放和社会经济截面数据,选取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及污染源结构指标,定量研究中国339个地级行政单元环境污染源的空间分异和集聚效应,解析环境污染源及排放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污染防控措施与综合治理建议。结果表明:1环境污染源结构区域差异显著,水环境污染源以农业源主导型、城镇生活源主导型、城镇生活和农业源复合型为主,三者比重分别为35.40%、33.92%和25.66%,农业源主导型排放强度最高,主要分布于华北和东北地区;大气环境污染源以工业源绝对主导型为主,其比重为74.63%,分布于除青藏高原区的广大区域。2农业源主导使水污染物集聚式排放加剧,工业源主导则促进了大气污染物集聚式排放,特别在环渤海及其经济腹地区域,污染源结构强化了污染物排放的空间集聚效应。3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是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以人口规模影响最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模型中呈现不同的影响效应,对工业源主导型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呈正向影响,而对城镇生活源主导型区域的水体污染物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工业化程度对工业源绝对主导型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正向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污染源 区域差异 集聚效应 影响因素 中国
原文传递
区域一体化有利于减排吗? 被引量:58
9
作者 张可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83,共17页
将环境污染视作非期望产出,在一个拓展的增长收敛框架下讨论了区域一体化的环境效应及其理论机制。基于2003-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数据,构建了一个测度区域一体化的新方法,运用工具变量法和双重差分法估计了跨省城市一体... 将环境污染视作非期望产出,在一个拓展的增长收敛框架下讨论了区域一体化的环境效应及其理论机制。基于2003-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数据,构建了一个测度区域一体化的新方法,运用工具变量法和双重差分法估计了跨省城市一体化和省内城市一体化对污染排放强度收敛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区域一体化显著促进了城市间污染排放强度的收敛并有利于减排,且近年来这种减排效应愈明显。污染排放强度呈现出条件收敛特征,经济增长收敛是污染排放收敛的重要原因。中国应利用好区域一体化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减排的双重政策红利,进一步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同城化,大力发展城市群经济,构建城市间共生互利的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污染排放强度 城市群 工具变量
原文传递
地区差距的新视角:人口与产业分布不匹配研究 被引量:57
10
作者 蔡翼飞 张车伟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43,共13页
地区差距从空间上看表现为人口与产业分布的不匹配,因此研究不匹配是审视地区差距的一个新视角。本文通过构造测度不匹配程度的指数,描绘了我国人口与产业不匹配程度的现状与变化趋势;并在分析不匹配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可能导... 地区差距从空间上看表现为人口与产业分布的不匹配,因此研究不匹配是审视地区差距的一个新视角。本文通过构造测度不匹配程度的指数,描绘了我国人口与产业不匹配程度的现状与变化趋势;并在分析不匹配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可能导致其扩大的研究假设。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人口与产业不匹配程度会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此过程中,人口迁移壁垒、资本边际产出变动差异对不匹配扩大起到了推动作用,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阻止其扩大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差距 不匹配 协同集聚
原文传递
上海与长江流域各省区间的旅游互动 被引量:48
11
作者 汪宇明 高元衡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7-668,共12页
采用转移—份额分析法对1999-2005年上海及长江干流区域内各省区入境旅游者统计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长江流域各省区出、入沪旅游流总量增长中,结构性转移分量的贡献影响发挥着主导影响;份额分量的贡献影响发挥着基础... 采用转移—份额分析法对1999-2005年上海及长江干流区域内各省区入境旅游者统计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长江流域各省区出、入沪旅游流总量增长中,结构性转移分量的贡献影响发挥着主导影响;份额分量的贡献影响发挥着基础性影响作用;而竞争性转移分量的贡献影响虽然有表现,但其作用绩效明显低于其他分量的影响绩效;总体上,结构性转移分量与份额分量高度集聚于上海毗邻的江浙地区,表现出长三角地区旅游流的高度内聚性;但出、入沪旅游流增量中的各分量贡献影响,在长江流域各省区间出现显著的不均衡现象,上海出沪旅游辐射强度在长江流域自东向西呈现出"U"型格局的空间变化。其中,距离尺度虽然是影响旅游流空间差异变化的重要因子,但省区间的资源禀赋、旅游区位交通的便捷性、旅游产品特色与供给结构变动、区域间旅游一体化程度等因子所构成的区域性差异,则是影响大都市与区域间旅游互动程度和空间格局的深层次原因。促进大都市与不同尺度规模区域之间的旅游互动,实现大都市与区域间旅游和谐发展,全面提升中国旅游的空间效益,是中国区域旅游深度发展需要进一步关注的战略性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 区域旅游 旅游互动 旅游流 区域内聚性 长江流域 上海
下载PDF
我国产业集聚原因的探讨——基于区域效应、集聚效应、空间成本的新视角 被引量:39
12
作者 何雄浪 李国平 杨继瑞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60,共18页
产业集聚是区域效应、集聚效应、空间成本联合作用的结果,单独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有所偏颇。我国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区域效应的作用,也有集聚效应的作用,其对产业集聚的影响都是动态变化的,空间成本的降低也有利于我国产业的地理... 产业集聚是区域效应、集聚效应、空间成本联合作用的结果,单独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有所偏颇。我国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区域效应的作用,也有集聚效应的作用,其对产业集聚的影响都是动态变化的,空间成本的降低也有利于我国产业的地理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效应 集聚效应 空间成本 产业集聚
下载PDF
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5
13
作者 王奋 韩伯棠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99,共9页
通过对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要素的分析,构建了基于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指数的知识生产模型,提出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效应可以利用单位经费投入产出来度量,并通过近四年的数据分析了不同区域的科技人力资源的集聚效应。
关键词 科技人力资源 区域集聚 集聚效应
下载PDF
中国旅游产业区域聚集程度变动趋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0
14
作者 杨勇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7-42,共6页
本文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中国旅游产业聚集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已经呈现出较强的聚集性,进一步,本文采用有关指标考察了1999~2006年间中国旅游产业聚集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的行业区域聚集程度和旅游行业区域... 本文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中国旅游产业聚集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已经呈现出较强的聚集性,进一步,本文采用有关指标考察了1999~2006年间中国旅游产业聚集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的行业区域聚集程度和旅游行业区域共同聚集程度均呈现出上升趋势,为我国旅游产业聚集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的论断提供了稳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基尼系数 区域聚集 区域共同聚集
下载PDF
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立是否促进区域创新? 被引量:41
15
作者 田颖 田增瑞 +1 位作者 韩阳 吴晓隽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7-825,844,共10页
文章采用合成控制法,基于"反事实"视角,以2001-2016年中国31个省域数据为样本,检验并比较2013年首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政策执行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分别采用安慰剂效应法、排列检验法进行有效性分析,采用迭代法敏感性分析... 文章采用合成控制法,基于"反事实"视角,以2001-2016年中国31个省域数据为样本,检验并比较2013年首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政策执行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分别采用安慰剂效应法、排列检验法进行有效性分析,采用迭代法敏感性分析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表明:2013年首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基于此,从创新网络机制、政府支持机制和产业集聚机制三方面进一步解析并验证创新型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产业集群 区域创新 合成控制法 创新网络 产业集聚
原文传递
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对民营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1
16
作者 杨治 闫泽斌 +1 位作者 余林徽 徐骏辉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2-90,共9页
本文使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对民营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地区行业内产业集聚和竞争状况对上述影响关系的调节效应。本文研究发现:(1)随着地区行业内国有企业研发投入比例的升高,民... 本文使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对民营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地区行业内产业集聚和竞争状况对上述影响关系的调节效应。本文研究发现:(1)随着地区行业内国有企业研发投入比例的升高,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显著减少,即,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挤出效应;(2)在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和行业内,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挤出效应会显著加强;(3)在竞争程度较高的地区和行业内,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挤出效应则会显著减弱。本文为政府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推进企业主导的自主创新战略有效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研发投入 产业集聚 行业竞争
原文传递
集聚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升级:一个区域开放视角的理论模型 被引量:41
17
作者 王春晖 赵伟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77,共11页
集聚外部性作为解释集聚原因的主要论题,一直是空间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构建一个两区域两产业模型,刻画了区域开放引致相同产业集聚、不同产业(上下游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过程,并由此揭示厂商在区域开放条件下选择集聚(协同集... 集聚外部性作为解释集聚原因的主要论题,一直是空间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构建一个两区域两产业模型,刻画了区域开放引致相同产业集聚、不同产业(上下游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过程,并由此揭示厂商在区域开放条件下选择集聚(协同集聚)布局的动因在于获取不同类型的集聚外部性利益,且这一集聚外部性利益的获取对于实现地区经济绩效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落脚于地区产业升级,旨在证实区分三种集聚外部性利益对于打通"区域开放—产业集聚—地区经济绩效—地区产业升级"整个理论链条机理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开放 集聚外部性 要素积累 产业升级
原文传递
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集聚及其地区差异——来自中国的实证 被引量:40
18
作者 李婧 管莉花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7-134,共8页
本文利用1998-2011年我国分地区研发创新数据,在测算各地区创新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地理邻接空间权重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考察区域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还有较大的... 本文利用1998-2011年我国分地区研发创新数据,在测算各地区创新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地理邻接空间权重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考察区域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区域创新效率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地理邻接权重和经济距离权重对区域创新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邻近及经济发展水平相似有利于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效率 空间集聚 地区差异
原文传递
2001—2016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经济的区域差异演变 被引量:34
19
作者 闫涛 张晓平 +1 位作者 陈浩 李润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20,共10页
以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基于城市人均GDP数据,采用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模型分析了2001-2016年中国城市经济区域差异的演变特征,并采用空间回归模型探讨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国及四大区域的城... 以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基于城市人均GDP数据,采用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模型分析了2001-2016年中国城市经济区域差异的演变特征,并采用空间回归模型探讨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国及四大区域的城市经济的空间差异逐渐缩小,变异系数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全国<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局面;城市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经济发展高值区(HH类型)主要集聚在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的城市群,如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低值区(LL类型)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和河南等省区,HL和LH类型数量较少且分布零散。空间马尔科夫模型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倾向于维持原有的状态,少部分城市会向相邻的经济类型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即跨越相邻经济类型、向更高或者更低的经济类型转变的城市数量较少。城市的邻域环境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较大,一个城市若与经济发达的城市为邻,其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概率将增大;反之,发展会受到抑制。空间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城市经济结构、固定资产投资额、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劳动力数量,以及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均显著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同时城市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模型中也得以验证。建议重视区域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强化核心城市和城市群的集聚和扩散机制,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有序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城市经济 城市群 空间马尔科夫模型 俱乐部趋同 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原文传递
基于区域外部性的城市群协调发展 被引量:27
20
作者 党兴华 郭子彦 赵璟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3-466,475,共5页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出发,并通过关中城市群实例,分析得出市场外部性与政府行为外部性是导致城市群内部利益矛盾的重要原因,进而造成城市群发展不协调。要减弱外部效应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解决思路是外部效应的内部化,通过制度的...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出发,并通过关中城市群实例,分析得出市场外部性与政府行为外部性是导致城市群内部利益矛盾的重要原因,进而造成城市群发展不协调。要减弱外部效应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解决思路是外部效应的内部化,通过制度的合理制定,达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外部性 城市群 关中城市群 协调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