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测序技术的畜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梁素芸 周正奎 侯水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6-292,共17页
人类通过数千年的驯化和近代以来有计划性的育种,形成了当今多样化的畜禽品种,从而提供丰富的动物源性蛋白满足人类需求。在过去的100年里,数量遗传学应用于动物育种领域引发了畜禽育种技术的革命,但畜禽机体遗传发育体系相当复杂,一些... 人类通过数千年的驯化和近代以来有计划性的育种,形成了当今多样化的畜禽品种,从而提供丰富的动物源性蛋白满足人类需求。在过去的100年里,数量遗传学应用于动物育种领域引发了畜禽育种技术的革命,但畜禽机体遗传发育体系相当复杂,一些性状仍然难以通过基于系谱的育种值进行高效选育,遗传潜能尚未充分发掘。人类基因组计划带来的理念和技术极大促进了畜禽基因组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从全基因组水平精准定位功能变异,挖掘功能元件的生物学意义,为畜禽分子设计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对近10年来猪(Sus scrofa)、牛(Bos taurus)、牦牛(Bos grunniens)、山羊(Capra hircus)、绵羊(Ovis aries)、鸡(Gallus gallus)、鸭(Anas platyrhynchos)和鹅(Anser cygnoides)等主要畜禽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别从参考基因组构建和群体基因组学分析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对畜禽基因组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 参考基因组 重测序
下载PDF
Whole Genome Analyses of Chinese Population and De Novo Assembly of A Northern Han Genome 被引量:10
2
作者 Zhenglin Du Liang Ma +27 位作者 Hongzhu Qu Wei Chen Bing Zhang Xi Lu Weibo Zhai Xin Sheng Yongqiao Sun Wenjie Li Meng Lei Qiuhui Qi Na Yuan Shuo Shi Jingyao Zeng Jinyue Wang Yadong Yang Qi Liu Yaqiang Hong Lili Dong Zhewen Zhang Dong Zou Yanqing Wang Shuhui Song Fan Liu Xiangdong Fang Hua Chen Xin Liu Jingfa Xiao Changqing Zeng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29-247,共19页
To unravel the genetic mechanisms of disease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it requires comprehensive sequencing analysis of large sample size in Chinese populations.Here,we report the primary result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To unravel the genetic mechanisms of disease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it requires comprehensive sequencing analysis of large sample size in Chinese populations.Here,we report the primary result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CASPMI)project launched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including the de novo assembly of a northern Han reference genome(NH1.0)and whole genome analyses of 597 healthy people coming from most areas in China.Given the two existing reference genomes for Han Chinese(YH and HX1)were both from the south,we constructed NH1.0,a new reference genome from a northern individual,by combining the sequencing strategies of PacBio,10×Genomics,and Bionano mapping.Using this integrated approach,we obtained an N50 scaffold size of 46.63 Mb for the NH1.0 genome and performed a comparative genome analysis of NH1.0 with YH and HX1.In order to generate a genomic variation map of Chinese populations,we performed the 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597 participants and identified 24.85 million(M)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s(SNVs),3.85 M small indels,and 106,382 structural variations.In the association analysis with collected phenotypes,we found that the T allele of rs1549293 in KAT8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waist circumference in northern Han males.Moreover,significant genetic diversity in MTHFR,TCN2,FADS1,and FADS2,which associate with circulating folate,vitamin B12,or lipid metabolism,was observed between northerners and southerners.Especially,for the homocysteine-increasing allele of rs1801133(MTHFR 677T),we hypothesize that there exists a “comfort”zone for a high frequency of 677T between latitudes of 35–45 degree North.Taken together,our results provide a high-quality northern Han reference genome and novel population-specific data sets of genetic variants for use in the personalized and precision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 novo assembly reference genome Variation map PHENOTYPE association Large POPULATION
原文传递
“端粒到端粒”人类参考基因组:精准医学时代的新起点
3
作者 康禹 《自然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8-94,共7页
DNA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基因组学研究迈进“端粒到端粒(T2T)时代”。这个时代的核心标志是实现每一个人类染色体分子——从端粒到端粒——高质量、高完整度的连续线性组装,成为精准医学质量控制的金标准,从而准确和稳定地识别个体... DNA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基因组学研究迈进“端粒到端粒(T2T)时代”。这个时代的核心标志是实现每一个人类染色体分子——从端粒到端粒——高质量、高完整度的连续线性组装,成为精准医学质量控制的金标准,从而准确和稳定地识别个体变异信息。越来越多个体基因组的完整组装为我们揭示远高于预期的人类基因组差异,也为各人群采用自己的近缘参考基因组进行变异分析提供了关键的理论依据。近缘参考基因组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定位个体的基因变异,而准确的变异数据是精准医学中变异与表型关联研究的关键数据基础。这种以人群为单位的基因组分析和研究新范式,必将显著影响国际和国内未来精准医学发展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组计划 测序技术 端粒到端粒(T2T)基因组拼接 参考基因组 精准医学 医学基因组大数据 基因组诊断和治疗
下载PDF
人类参考基因组的过去和将来
4
作者 汪洋 张咪 黄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0期1815-1818,共4页
人类基因组计划得益于Sanger DNA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参考基因组的草图得以产生。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改进,人类参考基因组不断升级和完善,最新版本为GRCh38.p14。端粒到端粒(Telomere-to-Telomere,T2T)联盟使用大规模并行测序和... 人类基因组计划得益于Sanger DNA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参考基因组的草图得以产生。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改进,人类参考基因组不断升级和完善,最新版本为GRCh38.p14。端粒到端粒(Telomere-to-Telomere,T2T)联盟使用大规模并行测序和单分子长读长测序技术完成了人类单倍体染色体的测序,这一成果可以作为新的参考依据。中国人完整二倍体基因组(CN1、YAO)的公布标志着参考基因组的进展。本文主要讨论人类参考基因组发展的历史过程、各个参考基因组版本情况与分析比较,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基因组 GRCh38 CHM13 CN1 T2T-YAO 泛基因组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数据的菌株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谭宇翔 胡函 +3 位作者 李陈浩 罗小舟 谭验 戴磊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10-2621,共12页
菌株是微生物研究中最基础的生命实体,其功能多样性对宿主表型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微生物组研究的深入,对复杂微生物群落进行菌株水平的构成分析和功能分析,在基础科研、临床应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文中介绍了基于宏基因组数据的菌... 菌株是微生物研究中最基础的生命实体,其功能多样性对宿主表型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微生物组研究的深入,对复杂微生物群落进行菌株水平的构成分析和功能分析,在基础科研、临床应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文中介绍了基于宏基因组数据的菌株分析的主流算法,以及菌株分析在微生物组研究中的潜在应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 宏基因组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多样性 参考基因组
原文传递
基于PacBio Iso-Seq构建低温胁迫后中华蜜蜂工蜂全长转录组
6
作者 姚丹 周文才 +4 位作者 詹洪平 于瀛龙 贺兴江 万炜 韦小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1-621,共11页
【目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东方蜜蜂Apis cerana在中国地区分布最广泛的亚种,在地理适应和生态多样性方面有显著优势。中华蜜蜂的低温适应性优于西方蜜蜂A.mellifera,可用于高海拔高山地区和冬季蜜源的采集,该性能在生产方... 【目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东方蜜蜂Apis cerana在中国地区分布最广泛的亚种,在地理适应和生态多样性方面有显著优势。中华蜜蜂的低温适应性优于西方蜜蜂A.mellifera,可用于高海拔高山地区和冬季蜜源的采集,该性能在生产方面有重要作用,探究中华蜜蜂低温耐受性可有助于优良品系的筛选,为农业经济创造更大价值。【方法】收集分别在常温(25.0±0.2)℃(对照)和低温(4.0±0.2)℃下处理6 h时的中华蜜蜂3,10和21日龄工蜂6组样本,进行转录组二代测序(Illumina RNA-Seq)和全长转录组三代测序(PacBio Iso-Seq),利用二代测序数据对三代测序数据进行校正,基于高质量的测序数据对比NR,NT,Pfam,KOG/COG,Swiss-Prot,KEGG和GO数据库,对新转录本和新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结果】中华蜜蜂工蜂6组样本全长转录组测序分别获得71.17,42.76,58.82,53.45,40.33和42.79 Gb读段,平均N50达到205895 bp,质控后得到164194条一致性序列;通过比对到东方蜜蜂参考基因组可获得21519条新转录本,与中华蜜蜂物质代谢、神经系统和信号转导等密切相关,且不同日龄中华蜜蜂受低温胁迫后,物质代谢、细胞发育、寿命及神经发育等受到影响,同时还鉴定到28647条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其中lincRNA和sense_intronic两种类型LncRNA的占比最多,分别为35%和45%。【结论】本研究利用矫正后的中华蜜蜂工蜂PacBio Iso-Seq转录组数据鉴定到大量未注释的新基因和新转录本,并对其进行了功能注释,分析了LncRNA的数量和类型,研究结果完善了东方蜜蜂参考基因组,为中华蜜蜂抗寒机制的探究提供了良好的数据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低温 转录组 参考基因组 发育阶段 PacBio测序
下载PDF
中国人群参考基因组及基因组变异图谱资源库 被引量:4
7
作者 宋述慧 滕徐菲 肖景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48-1054,共7页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已公开数百个中国人个体的全基因组数据。建立高精度的中国人群参考基因组序列,发现并解析中国人群特有的序列变异,是我国未来精准医学研究的基础。为满足未来精准医学研究中国人基因组...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已公开数百个中国人个体的全基因组数据。建立高精度的中国人群参考基因组序列,发现并解析中国人群特有的序列变异,是我国未来精准医学研究的基础。为满足未来精准医学研究中国人基因组数据持续增长的科学管理和深入研究的需求,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发展并建立了基于中国人群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的虚拟中国人基因组数据库(Virtual Chinese Genome Database,VCGDB)和中国人群基因组变异数据库(Genome Variation Map, GVM),面向国内外用户提供数据检索、共享、下载和在线分析服务。本文重点介绍了这两个数据库的特点和功能,以及未来发展与应用前景,以期为中国人群参考基因组及基因组变异图谱资源库的推广使用、发展完善提供有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群 参考基因组 变异图谱
下载PDF
新版本鸡基因组GGswu1的评价与应用
8
作者 寇文艳 王菲 姜雨 《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4期29-36,共8页
鸡基因组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脊椎动物进化研究以及鸟类生物学特性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在家禽的遗传机制解析和遗传育种改良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期公布了接近完整的鸡基因组GGswu1,但以此基因组为参考的遗传变异研... 鸡基因组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脊椎动物进化研究以及鸟类生物学特性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在家禽的遗传机制解析和遗传育种改良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期公布了接近完整的鸡基因组GGswu1,但以此基因组为参考的遗传变异研究尚未广泛开展。本研究旨在对GGswu1,以及现行的鸡参考基因组GRCg7b的差异和优势进行评估。基于所收集的60份公开可用的鸡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和103份鸡转录组数据,对两个基因组在组装质量、比对率、SNPs检出能力以及基因组装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与比较。结果表明,与GRCg7b相比,GGswu1在组装质量上实现了显著提升,基因组装的完整性也得到了一定改善,显示出在遗传变异解析方面的较大潜力。这些发现为更精准地理解这两个基因组组装版本之间的差异和优势提供了帮助,可为未来鸡基因组的功能性研究和家禽遗传资源的深入挖掘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基因组 基因 遗传变异
下载PDF
植物基因组与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肖军 鲁非 +7 位作者 邓娴 宋显伟 贺飞 蒋才富 刘倩 赵玉胜 姜丹华 傅向东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65-1693,共29页
DNA序列信息是基因功能研究的基础,近10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升级迭代,植物基因组学高速发展。不同倍性植物高质量参考基因组的解析,重要作物泛基因组的构建,以及大规模、群体水平的深度重测序等极大推动了作物起源、驯化、农艺性状形成... DNA序列信息是基因功能研究的基础,近10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升级迭代,植物基因组学高速发展。不同倍性植物高质量参考基因组的解析,重要作物泛基因组的构建,以及大规模、群体水平的深度重测序等极大推动了作物起源、驯化、农艺性状形成的解析以及育种改良的进程。表观遗传修饰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调控了植物对环境信号如光、温度、养分、盐碱等的应答和适应性,介导了同代和代际之间的“胁迫记忆”。除了DNA甲基化、小分子RNA调控、组蛋白修饰,近几年RNA结构与修饰以及染色质的三维结构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成为表观遗传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概述了近10年来植物基因组和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前沿进展,比较国内外研究的侧重点,并探讨后续的发展趋势,提出未来5~10年的研究目标和项目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基因组 泛基因组 起源与驯化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染色质三维结构 RNA修饰 小分子RNA
原文传递
基于基因突变体筛选思想的角度细分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磊 任齐民 +1 位作者 韩继超 张洪鑫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3-115,共13页
为了消除环境温度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多对极角度跳点问题,基于基因突变体筛选思想提出了一种多对极角度分辨率细分方法。首先针对磁电编码器结构进行磁、热场分析,研究磁、热场对磁电编码器角度分辨率的影响。在该研究基础上,依据基因对... 为了消除环境温度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多对极角度跳点问题,基于基因突变体筛选思想提出了一种多对极角度分辨率细分方法。首先针对磁电编码器结构进行磁、热场分析,研究磁、热场对磁电编码器角度分辨率的影响。在该研究基础上,依据基因对比筛选技术原理建立多对极磁电编码器参考基因组,将多对极角度极数以及多对极角度扇区数作为参考基因组成员。依据实际计算得到的多对极角度极数及扇区数与固化在单片机内的参考基因组进行筛选对比,判断出角度跳点位置,并依据异常基因特征进行角度分辨率误差修正。通过实验验证,采用所提出方法能够有效抑制环境变化造成的多对极角度跳点问题,最终角度分辨率可达到14位(0.02°),精度达到13位(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对极 扇区 基因突变体 参考基因组 磁电编码器
下载PDF
葫芦科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彪 闫晋强 +3 位作者 晏石娟 谢大森 刘文睿 王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1-12,F0002,共13页
葫芦科拥有许多常见的蔬菜和瓜果,在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质量参考基因组是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挖掘、种质资源精准鉴评及分子设计育种体系建立及应用的重要前提。随着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陆续建立了Sanger、Roc... 葫芦科拥有许多常见的蔬菜和瓜果,在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质量参考基因组是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挖掘、种质资源精准鉴评及分子设计育种体系建立及应用的重要前提。随着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陆续建立了Sanger、Roche 454、Illumina、PacBio等测序平台,测序成本不断降低,不同物种的基因组测序工作陆续完成。黄瓜是葫芦科作物研究的模式作物,是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蔬菜作物。随后,包括西瓜、甜瓜、南瓜和冬瓜等在内的葫芦科作物逐步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显著提升了葫芦科作物的基因组学、系统进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本文综述了葫芦科主要作物在全基因组测序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在葫芦科作物起源与进化、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挖掘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对葫芦科作物端粒到端粒(T2T)基因组和泛基因组的构建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科作物 基因组 全基因组测序 物种进化 农艺性状 基因挖掘
下载PDF
马铃薯品种和组织对基因组测序深度分布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国栋 刘柏林 +2 位作者 李修宝 司怀军 李修庆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品种和组织对马铃薯基因组测序深度分布的影响.【方法】对‘布尔班克’和‘云薯107’2个品种的薯块芽端和茎端进行了深测序,建立了在参照基因组上的测序深度分布图.【结果】发现这些分布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别(例如在三号染色... 【目的】探讨品种和组织对马铃薯基因组测序深度分布的影响.【方法】对‘布尔班克’和‘云薯107’2个品种的薯块芽端和茎端进行了深测序,建立了在参照基因组上的测序深度分布图.【结果】发现这些分布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别(例如在三号染色体中部和尾部),在同一品种的DNA样本间很类似,但芽端和茎端在二号染色体有明显差别.这些结果说明测序深度的分布主要受品种基因组本身所影响,也受薯块上部位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重复.【结论】这些结果能帮助设计试验和合适利用测序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DNA测序 小序列片段 参考基因组 覆盖程度 品种差别 组织特异性
下载PDF
近5年马铃薯基因组及重要性状基因研究进展
13
作者 巩檑 《宁夏农林科技》 2023年第11期6-11,共6页
马铃薯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补充。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和重要性状形成基因是分子育种工作的两个核心要素。相对于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分子育种的迅猛发展,马铃薯还处于常规育种向分子育种的转型阶段,尤其需要构建高质量参考基因... 马铃薯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补充。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和重要性状形成基因是分子育种工作的两个核心要素。相对于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分子育种的迅猛发展,马铃薯还处于常规育种向分子育种的转型阶段,尤其需要构建高质量参考基因组,挖掘并充分利用重要性状调控基因在辅助育种中的作用。简要总结了近5年上述两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重要成果,简要分析了我国马铃薯分子育种面临的瓶颈问题,以期为马铃薯遗传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参考基因组 品质基因 抗旱 耐盐性基因
下载PDF
山羊基因组与遗传变异图谱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晓凯 范一星 +11 位作者 乔贤 张磊 王凤红 王志英 王瑞军 张燕军 刘志红 王志新 何利兵 李金泉 苏蕊 张家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5-184,共10页
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山羊分子生物学研究。山羊参考基因组的不断完善以及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的应用,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发现了大量的遗传变异信息(SNP、Indel和CNV),丰富了山羊分子群体遗传学研究利用的分子标记... 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山羊分子生物学研究。山羊参考基因组的不断完善以及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的应用,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发现了大量的遗传变异信息(SNP、Indel和CNV),丰富了山羊分子群体遗传学研究利用的分子标记。综述了山羊参考基因组组装和全基因组变异图谱的构建及其在山羊上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利用分子遗传标记进行山羊的各种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和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参考基因组 遗传变异 单核苷酸多态性 插入缺失 拷贝数变异
下载PDF
肠道菌群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洋 仇秦威 +1 位作者 尚潇潇 方晓东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19年第3期182-188,共7页
本文对肠道菌群研究中的实验设计、样本采集和处理、信息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和探讨;强调标准化的实验流程、信息分析及质控方法,构建参考基因组及基线数据库的重要性;并展望了绝对定量、无菌动物、体外... 本文对肠道菌群研究中的实验设计、样本采集和处理、信息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和探讨;强调标准化的实验流程、信息分析及质控方法,构建参考基因组及基线数据库的重要性;并展望了绝对定量、无菌动物、体外模拟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前景,这些技术将为肠道菌群基础研究在精准医学、精准营养、精准干预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参考基因组 绝对定量 无菌动物 体外发酵
原文传递
改进的系统发育谱算法在蛋白质功能注释中的应用
16
作者 马雅楠 孙平平 +3 位作者 魏雅卓 陆林英 崔颖 马志强 《生物信息学》 2009年第1期44-46,51,共4页
系统发育谱方法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基于非同源性的生物大分子功能注释方法。针对现有算法存在的一些缺陷,从两个方面对该方法做了改进:一是构造基于权重的系统发育谱;二是采用改进的聚类算法对发育谱的相似性进行分析。从NCBI上下载10... 系统发育谱方法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基于非同源性的生物大分子功能注释方法。针对现有算法存在的一些缺陷,从两个方面对该方法做了改进:一是构造基于权重的系统发育谱;二是采用改进的聚类算法对发育谱的相似性进行分析。从NCBI上下载100条Escherichia coli K12蛋白质作为实验数据,分别使用改进的算法和经典的层次聚类算法、K均值聚类算法对相似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提出的改进算法在对相似谱聚类的精确度上明显优于后两种聚类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育谱 参照基因组 权值 聚类
下载PDF
菰核基因组SSR引物的开发及其在稻族植物中的通用性检测
17
作者 Wagutu Godfrey Kinyori Njeri Henry Kariuki +1 位作者 樊香绒 陈媛媛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5-111,共7页
利用数据库中已有的部分菰(Zizania latifolia Turcz.)核基因组序列,采用in silico方法开发其SSR引物,并选取我国不同纬度的5个菰野生种群,对合成的64对引物进行筛选。结果显示:64对引物中有15对至少在一个种群中表现出多态性;共发现84... 利用数据库中已有的部分菰(Zizania latifolia Turcz.)核基因组序列,采用in silico方法开发其SSR引物,并选取我国不同纬度的5个菰野生种群,对合成的64对引物进行筛选。结果显示:64对引物中有15对至少在一个种群中表现出多态性;共发现8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平均有5.6个等位基因。在5个种群中,观察杂合度为0.000~0.941,预期杂合度为0.072~0.625。种群间的基因流(Nm=0.576)水平较低导致了种群间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分化(FST=0.432)。进一步对稻族其他物种的通用性检测发现,15个多态位点中,有8个位点在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中得到扩增,有9个位点在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中得到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标记 参照基因组 简单重复序列(SSR) 野生稻
下载PDF
基于广义拓扑熵的片段复制分析方法研究
18
作者 谭仁杰 靳水林 +1 位作者 蒋庆华 王亚东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17年第5期1-3,9,共4页
片段复制(Segmental Duplication)是一种重要的遗传学现象,在生命进化及基因组变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片段复制区域的序列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通过传统的生物学实验方法对片段复制序列进行分析存在分析成本高、... 片段复制(Segmental Duplication)是一种重要的遗传学现象,在生命进化及基因组变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片段复制区域的序列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通过传统的生物学实验方法对片段复制序列进行分析存在分析成本高、速度慢等缺点。为此,本研究提出基于广义拓扑熵的片段复制分析方法,利用信息熵的理论对这一生物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人类参考基因组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广义拓扑熵的方法可以较好地将片段复制区域与其它随机选取区域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段复制 广义拓扑熵 人类参考基因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