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是稻飞虱卵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是调控稻飞虱种群密度的关键因子。本研究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影响稻虱缨小蜂及其自然寄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产卵的主要因子(温度、光照强度、水...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是稻飞虱卵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是调控稻飞虱种群密度的关键因子。本研究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影响稻虱缨小蜂及其自然寄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产卵的主要因子(温度、光照强度、水稻品种、水稻苗龄、寄主卵龄以及接蜂雌雄比)进行分析和比较,优化带褐飞虱卵苗生产和稻虱缨小蜂生产的方法和条件。生产带卵苗时,25℃强光照条件下用10日龄的黄华占稻苗为佳,扩繁稻虱缨小蜂时,30℃强光照条件下用1日龄的褐飞虱卵接入雌雄比5∶3的蜂为佳,平均产蜂量可达481.3头/盆。以此为基础建立四室繁蜂法进行稻虱缨小蜂规模化饲养,该技术能够进行连续饲养,并提供同一发育阶段产品,稻虱缨小蜂培养与收集室在18 m^(2)的规模下,每批次可以生产约58万头蛹或成蜂,且有提升空间。展开更多
为建立针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韭蛆)的可靠生测方法,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人工饲料混药法和浸虫法分别测定毒死蜱、噻虫胺对不同龄期韭蛆的毒力,以明确龄期、饲养温度、食料及测定方法对药剂敏感...为建立针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韭蛆)的可靠生测方法,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人工饲料混药法和浸虫法分别测定毒死蜱、噻虫胺对不同龄期韭蛆的毒力,以明确龄期、饲养温度、食料及测定方法对药剂敏感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方法测得2龄幼虫对毒死蜱的敏感性分别为4龄幼虫的11.9倍、7.4倍、3.3倍;毒死蜱对取食韭菜、人工饲料、大葱韭蛆的LC50分别为圆葱的1.84倍、1.47倍、2.31倍;在15-30℃范围内,随韭蛆饲养温度升高,毒死蜱对4龄幼虫的LC50值增大;三种方法测得毒死蜱对4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67.199 mg/L、71.123 mg/L、88.120 mg/L,噻虫胺对4龄幼虫的LC50值依次为3.584 mg/L、2.255 mg/L、4.329mg/L,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和人工饲料混药法的毒力曲线拟合度高于浸虫法。说明龄期、饲养温度、食料、测定方法均影响韭蛆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展开更多
文摘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是稻飞虱卵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是调控稻飞虱种群密度的关键因子。本研究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影响稻虱缨小蜂及其自然寄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产卵的主要因子(温度、光照强度、水稻品种、水稻苗龄、寄主卵龄以及接蜂雌雄比)进行分析和比较,优化带褐飞虱卵苗生产和稻虱缨小蜂生产的方法和条件。生产带卵苗时,25℃强光照条件下用10日龄的黄华占稻苗为佳,扩繁稻虱缨小蜂时,30℃强光照条件下用1日龄的褐飞虱卵接入雌雄比5∶3的蜂为佳,平均产蜂量可达481.3头/盆。以此为基础建立四室繁蜂法进行稻虱缨小蜂规模化饲养,该技术能够进行连续饲养,并提供同一发育阶段产品,稻虱缨小蜂培养与收集室在18 m^(2)的规模下,每批次可以生产约58万头蛹或成蜂,且有提升空间。
文摘为建立针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韭蛆)的可靠生测方法,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人工饲料混药法和浸虫法分别测定毒死蜱、噻虫胺对不同龄期韭蛆的毒力,以明确龄期、饲养温度、食料及测定方法对药剂敏感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方法测得2龄幼虫对毒死蜱的敏感性分别为4龄幼虫的11.9倍、7.4倍、3.3倍;毒死蜱对取食韭菜、人工饲料、大葱韭蛆的LC50分别为圆葱的1.84倍、1.47倍、2.31倍;在15-30℃范围内,随韭蛆饲养温度升高,毒死蜱对4龄幼虫的LC50值增大;三种方法测得毒死蜱对4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67.199 mg/L、71.123 mg/L、88.120 mg/L,噻虫胺对4龄幼虫的LC50值依次为3.584 mg/L、2.255 mg/L、4.329mg/L,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和人工饲料混药法的毒力曲线拟合度高于浸虫法。说明龄期、饲养温度、食料、测定方法均影响韭蛆对杀虫剂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