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用评级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力 被引量:260
1
作者 何平 金梦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28,共14页
信用评级能够为市场提供风险信息从而增强市场对企业的约束,因此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评级市场刚刚起步。本文利用2007至2009年间发行的企业债数据,用实证的方法研究本土信用评级在债券市场上的影响力。我们建立... 信用评级能够为市场提供风险信息从而增强市场对企业的约束,因此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评级市场刚刚起步。本文利用2007至2009年间发行的企业债数据,用实证的方法研究本土信用评级在债券市场上的影响力。我们建立"真实利息成本(TIC)"回归模型,以信用评级和其他相关因素对债券的真实利息成本进行计量回归,分析信用评级在一级市场中对债券发行成本的影响。我们发现债券评级和主体评级分别对发行成本具有解释力,但债券评级对发行成本的影响力大于主体评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债券市场 发行成本 收益率
原文传递
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2
作者 李小荣 徐腾冲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3-146,共14页
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ESG)反映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持续的推动力,成为新时代的趋势和商业规范,也成为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本文选取国外金融领域涉及ESG的相关文献,遵循ESG体系流程,从ESG信息披露... 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ESG)反映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持续的推动力,成为新时代的趋势和商业规范,也成为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本文选取国外金融领域涉及ESG的相关文献,遵循ESG体系流程,从ESG信息披露及评级、资本市场、公司金融三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在ESG信息披露及评级方面,现有研究主要从ESG信息披露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ESG评级分歧、企业“清洗”角度进行分析。在资本市场方面,现有文献主要关注ESG对股票市场、债券和基金的影响。在公司金融方面,现有文献集中于研究ESG与经营财务活动、公司治理、风险、资本成本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最后基于国外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展望未来该领域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 信息披露 评级 资本市场 公司金融
原文传递
美国电力批发市场的信用额度评估机制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晓东 田琳 +3 位作者 甘倍瑜 季天瑶 徐立新 荆朝霞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98-105,共8页
电力市场信用管理的本质是市场结算机构对结算风险的控制。有效的信用管理是保证高效、可持续电力交易的重要条件。通过对美国5个典型电力市场的信用管理,尤其是信用额度评估机制的归纳和分析,发现现有市场均对市场成员给予一定额度的... 电力市场信用管理的本质是市场结算机构对结算风险的控制。有效的信用管理是保证高效、可持续电力交易的重要条件。通过对美国5个典型电力市场的信用管理,尤其是信用额度评估机制的归纳和分析,发现现有市场均对市场成员给予一定额度的无担保信用额度,具体额度一般与有形净资产、企业类型及信用评级有关;信用评级采用第三方信用评级与交易中心信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用于确定无担保信用额度的资产基准类型、资产比率以及信用额度的最大限额、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在不同市场中有不同的设置和要求。电力市场中的信用风险包括已经完成交易的风险及尚未开展交易的未来风险。以上市场的准入条款中都对市场成员的资产情况做出一定要求,其中,对不满足资产要求的,允许通过补充担保品的方式来获得准入资格。最后,指出了中国信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量化计算方法缺乏、配套法律不健全、相关管理职能划分不够清晰等问题,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对信用体系进行研究:研究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信用额度机制,尽快开展对不同类型交易风险的分析,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并对市场参与者进行分层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管理 信用评级 结算风险 风险控制 电力市场
下载PDF
信用评级调整有信息含量吗?——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证据 被引量:15
4
作者 林晚发 陈晓雨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9-37,共9页
随着2016年债务违约潮的出现,信用评级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信用评级调整是否存在信息含量。研究发现,信用评级调整有着显著的市场反应。当信用评级上调时,债券累计超额信用利差将减小;当信... 随着2016年债务违约潮的出现,信用评级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信用评级调整是否存在信息含量。研究发现,信用评级调整有着显著的市场反应。当信用评级上调时,债券累计超额信用利差将减小;当信用评级下调时,债券累计超额信用利差将增大,且信用评级上调的市场反应大于信用评级下调。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结论在股票市场中也存在。另外,在2016年之前,投资者更关注信用评级上调,而在2016年之后,投资者更关注信用评级下调。最后,评级机构类型也会影响信用评级调整的市场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 信息效应 债券市场 评级机构
下载PDF
信用评级收费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顾琴琳 《征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共4页
信用评级报告作为公共产品,由政府免费提供其服务存在诸多弊端。研究"谁受益谁付费"原则、道德风险理论与监督机制,发现选择市场收费形式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具有内在的理论基础。具体分析向谁收费、收费标准以及收费的事后监督... 信用评级报告作为公共产品,由政府免费提供其服务存在诸多弊端。研究"谁受益谁付费"原则、道德风险理论与监督机制,发现选择市场收费形式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具有内在的理论基础。具体分析向谁收费、收费标准以及收费的事后监督制度,说明现阶段采用信用评级收费机制具有现实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 政府免费提供 市场收费
下载PDF
行政引导、市场主导:信用评级市场建设的策略选择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敏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3-149,共7页
本文以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采取“行政引导、市场主导”的策略组合启动信用评级市场的案例,探讨了信用评级中外部监管与市场运作的组合搭配问题。认为现阶段人民银行对征信业进行统一而规范的管理,是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的基石,不可或缺。同时... 本文以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采取“行政引导、市场主导”的策略组合启动信用评级市场的案例,探讨了信用评级中外部监管与市场运作的组合搭配问题。认为现阶段人民银行对征信业进行统一而规范的管理,是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的基石,不可或缺。同时,随着信用评级市场空间的拓展、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成熟,行政监管与市场运作的边界也要进行动态的调整,面对差异性的市场实行有差别的管理,寻找行政管制与市场竞争的动态均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信管理 信用评级 行政 市场
原文传递
信用评级与银行风险管理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奕 艾春荣 洪占卿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9,72,共11页
本文利用中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数据,研究信用评级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以及国内银行如何运用信用评级进行风险管理。结果发现,债券评级和主体评级均对债券市场有显著影响,但债券评级比主体评级作用更显著,后者对前者起补充作用,当债... 本文利用中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数据,研究信用评级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以及国内银行如何运用信用评级进行风险管理。结果发现,债券评级和主体评级均对债券市场有显著影响,但债券评级比主体评级作用更显著,后者对前者起补充作用,当债券评级不足以刻画债券质量时,主体评级作用更加凸显;另外,信用评级在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中的作用有所不同:由于投资者吸收了债券发行后市场的新信息而减少了对信用评级的依赖,因而在交易市场中信用评级的影响力低于发行市场。因此,银行应全面利用各种评级信息,并且结合被评级资产所处市场来进行风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 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 债券市场 信用溢价
原文传递
信用评级机构是否具有前瞻性信息挖掘能力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宗新 周聪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28,共13页
近年来,超预期的违约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信用评级机构专业能力的质疑,信用评级是否拥有前瞻性的企业信息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通过区分不同类型的信息集,本文从债券市场信息环境视角出发,分析具体的评级行为和评级外部环境,评估... 近年来,超预期的违约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信用评级机构专业能力的质疑,信用评级是否拥有前瞻性的企业信息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通过区分不同类型的信息集,本文从债券市场信息环境视角出发,分析具体的评级行为和评级外部环境,评估评级机构的前瞻性企业信息挖掘能力。研究结论表明:(1)评级调整显著有利于改善债券市场的信息环境,评级机构具备前瞻性企业信息的挖掘能力,而与评级下调不同,评级上调并无显著影响,并随着评级调整强度的提高而信息挖掘能力提升。(2)评级机构的信息挖掘能力针对不同的评级行为存在异质性,对于信息披露不足的企业而言,私有信息的获取行为有助于挖掘信息,而对于公告信息披露充分的企业而言,公告信息的整合加工行为则难以挖掘到有效的信息。(3)评级外部环境会影响评级行为,剧烈的评级市场竞争会引起评级膨胀,而较低的声誉约束和监管强度在导致评级膨胀现象的同时,会减少评级机构对信息的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级调整 前瞻性信息挖掘 市场竞争 债券违约 监管强度
原文传递
信用评级与资本结构——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7
9
作者 吴育辉 翟玲玲 吴世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52,共12页
信用评级是企业进入债券市场的通行证。中国债券市场起步晚,发展快,且具有特殊的评级要求。基于这一特殊背景,以2008—2017年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可研究信用评级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企业评级越低,负债水平和... 信用评级是企业进入债券市场的通行证。中国债券市场起步晚,发展快,且具有特殊的评级要求。基于这一特殊背景,以2008—2017年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可研究信用评级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企业评级越低,负债水平和净负债发行额越高。(2)低评级企业倾向于在获得评级后提高负债水平,主要原因是银行贷款供给意愿上升;而高评级企业则倾向于在获得评级后偿还银行贷款,以优化资本结构。(3)当评级展望为正面或评级真正下降时,企业会降低负债水平,评级展望为负面或评级上升则对负债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资本结构 融资渠道 债券市场
下载PDF
ESG评级异曲同工吗?——基于成就导向与风险导向的ESG评级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慧云 刘倩颖 +1 位作者 郑鸿锐 张永冀 《会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82,共17页
ESG评级日益受到重视,但不同机构的评级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引发资本市场与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依据各机构的评级方法论,将ESG评级划分为成就导向和风险导向,从财务绩效和市场表现的角度展开比较分析。研究发现,ESG评级异曲不同工,成就导向... ESG评级日益受到重视,但不同机构的评级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引发资本市场与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依据各机构的评级方法论,将ESG评级划分为成就导向和风险导向,从财务绩效和市场表现的角度展开比较分析。研究发现,ESG评级异曲不同工,成就导向ESG评级对企业短期财务绩效、个股回报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长期财务绩效的影响不稳定,且对股价崩盘风险未产生显著影响;风险导向ESG评级仅对股价崩盘风险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存在机构异质性。原因分析表明,各评级机构所采用的指标体系的差异,权重分配与数据整合的不同取向,以及底层数据来源和覆盖范围的差异是导致各ESG评级出现分歧的重要因素;不同导向ESG评级之间存在干扰效应;环境维度的差异造成的影响最大。本文丰富了ESG评级的研究,对构建良好的ESG评级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评级 财务绩效 市场表现 ESG评级生态
原文传递
中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走出去”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简尚波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8,共11页
本土信用评级机构高水平“走出去”对于中国推动债券市场和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全球金融治理话语权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走出去”成效不强,与评级机构服务质量和资本实力不强、债券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 本土信用评级机构高水平“走出去”对于中国推动债券市场和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全球金融治理话语权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走出去”成效不强,与评级机构服务质量和资本实力不强、债券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偏弱、海外市场开放环境屏障、国际评级市场垄断有关。推进本土评级机构高水平“走出去”,需充分考虑其战略价值和正外部性,营造强力外部支持环境,包括从国家层面加强战略重视,加大财政、资本等资源支持,优化行业监管环境,深化债市和人民币国际化建设等;本土评级机构则应加强以评级技术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建设,合理谋划“走出去”空间布局,多渠道、多形式推进业务对外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 债券市场 信用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 对外开放 金融安全 金融强国
下载PDF
信用评级、市场波动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基于有向无环图的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卫章 金钟范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7-66,共10页
本文通过使用希腊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主权信用掉期违约息差(Cds)、信用评级和市场波动数据,运用有限无环图(DAG)技术,并借助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同期和跨期动态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希腊主权债务违... 本文通过使用希腊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主权信用掉期违约息差(Cds)、信用评级和市场波动数据,运用有限无环图(DAG)技术,并借助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同期和跨期动态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希腊主权债务违约爆发除了自身宏观经济存在问题外,市场波动和信用评级调整加剧了危机爆发。同期,市场波动冲击对希腊主权Cds波动解释强于信用评级冲击对其波动解释力;但随着预测期延长,信用评级对主权Cds波动解释力逐渐增强,呈持续增强趋势。从中长期来看,市场波动和Cds的冲击部分解释了信用评级的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市场波动 主权CDS息差 有向无环图
原文传递
用显著性检验方法判断信用评级对企业债券市场定价的影响力 被引量:5
13
作者 程盟 刘万才 《征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19,共4页
采用显著性检验方法,选取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发行的企业债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信用评级信息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定价的影响力,结果表明:信用评级信息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投资者制定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市场投资者对信用评级... 采用显著性检验方法,选取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发行的企业债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信用评级信息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定价的影响力,结果表明:信用评级信息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投资者制定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市场投资者对信用评级信息有很强的依赖性;信用评级信息在资本市场上对我国企业债券的市场定价具有显著的影响力;我国企业债券的市场定价是有效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著性检验 信用评级 企业债券 市场定价 影响力
下载PDF
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浩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35,共7页
信用评级作为债券市场软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专业性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解决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促进市场公开透明、保护投资人利益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行业规模、员工素质、业务... 信用评级作为债券市场软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专业性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解决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促进市场公开透明、保护投资人利益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行业规模、员工素质、业务类型以及评级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与国际成熟市场以及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未来随着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并逐步实现市场规模化、业务国际化、经营规范化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债券市场 改革开放
下载PDF
评级付费模式对评级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管超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4-102,共9页
十九大报告提出强化金融监管以及推进防风险进程。对于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中国债券市场而言,有必要考虑和探析信用评级现有问题所导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的累积。因此,在理论分析投资方付费模式对评级质量的影响后,选取2010—2017年中国债... 十九大报告提出强化金融监管以及推进防风险进程。对于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中国债券市场而言,有必要考虑和探析信用评级现有问题所导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的累积。因此,在理论分析投资方付费模式对评级质量的影响后,选取2010—2017年中国债券市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企业债四类信用债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中债资信这个投资方付费评级机构对评级虚高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投资方付费的中债资信所评信用债等级显著低于其他发行方付费评级机构的评级等级,且在四类信用债品种中均有出现,并在短期融资券中表现最明显,从而印证了投资方付费能够有效缓解评级虚高进而提升评级质量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评级虚高 发行方付费 投资方付费 债券市场 信用风险 短期融资 中债资信
下载PDF
多评级模式与债券融资成本——基于银行间市场债券的实证研究
16
作者 谢斌 刘晋 +1 位作者 黎帆 孙铭凯 《金融市场研究》 2024年第3期30-39,共10页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评级工作对债券市场有着重大意义,多评级模式是...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评级工作对债券市场有着重大意义,多评级模式是探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之一,为验证多评级模式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帮助厘清多评级模式和评级分歧对债券融资成本的作用机制,本文基于银行间市场债券数据进行研究证实:多评级模式能够显著降低债券融资成本。多评级模式之下,评级一致的发债企业比评级不一致的发债企业债券融资成本降低效应更强。考虑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和样本内部的差异性进行分组回归,结果显示高发债成本组采用多评级模式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债券融资成本,但如果评级意见存在分歧,则会比低发债成本组要求更高的利率惩罚;次信用等级组采用多评级模式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债券融资成本,但引入评级意见分歧后,模型效应不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评级 债券融资成本 信用评级 银行间市场
原文传递
信用评级策略对评级机构市场地位的影响研究——基于评级机构年度业务开展及合规运行情况报告的分析
17
作者 连立帅 李异同 +1 位作者 沈佳瑛 朱松 《金融学季刊》 2024年第1期121-145,共25页
近年来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而评级机构是如何采取不同评级策略维护或扩大其市场份额的呢?本文以2016~2020年我国信用债为样本,探究了评级结果策略、评级收费策略和主动评级策略对信用评级机构市场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偏高的... 近年来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而评级机构是如何采取不同评级策略维护或扩大其市场份额的呢?本文以2016~2020年我国信用债为样本,探究了评级结果策略、评级收费策略和主动评级策略对信用评级机构市场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偏高的评级结果策略、偏低的评级收费策略能帮助评级机构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主动评级策略对信用评级机构提升市场份额并无帮助,甚至会导致市场份额下降。同时,评级策略之间还会相互影响,对其市场份额产生不同作用。而声誉机制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让偏高评级、偏低收费的信用评级策略带来的市场份额扩张程度有所削弱,并提高主动评级的公益性,导致其带来的市场份额缩小效果进一步降低。本文为针对评级机构的有效监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也为信用评级的市场化改革和声誉机制的有效建立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评级策略 声誉机制 市场竞争
下载PDF
共同富裕的市场驱动力:来自ESG评级与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分配的证据
18
作者 刘洪 仲黍林 彭乔依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76,共16页
在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探索同步提升制造业领域劳动收入份额的有效途径可丰富共同富裕的实践框架。本研究基于商道融绿ESG评级事件,运用2007—2022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ESG评级对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 在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探索同步提升制造业领域劳动收入份额的有效途径可丰富共同富裕的实践框架。本研究基于商道融绿ESG评级事件,运用2007—2022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ESG评级对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显著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机制分析表明,ESG评级兼具市场激励与市场监督功能,由此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其中,市场激励表现为ESG评级促使企业积极投资于可持续发展实践,市场监督则表现为ESG评级对企业形成了来自多方市场主体的外部监督压力。异质性分析发现,ESG评级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智能制造领域与绿色产业领域更为突出,且行业竞争程度的加剧与地区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可强化ESG评级的要素收入分配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ESG评级有益于缩小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本研究不仅为深化我国ESG体系建设并由此形成助推共同富裕的市场驱动力提供了经验证据,更为实现效率与公平统一,进而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添了新的实践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评级 劳动收入份额 制造业企业 市场激励 市场监督
原文传递
新时代市场开放条件下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金兵兵 《征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39,共5页
在我国评级市场对外正式开放背景下,从评级行业格局、行业发展模式、评级机构发展空间、人才流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对评级市场开放后可能会对我国评级行业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评级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完善... 在我国评级市场对外正式开放背景下,从评级行业格局、行业发展模式、评级机构发展空间、人才流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对评级市场开放后可能会对我国评级行业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评级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利益冲突管理、加强交流与合作等,积极应对评级行业开放带来的挑战和冲击,推动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规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级市场 评级机构 对外开放 信用评级
下载PDF
美国征信机构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文娜 苏跃辉 刘晓燕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3-80,共8页
美国征信机构历史悠久,无论是发展理念还是发展规模,都领先于中国,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征信机构的发展趋势、业务特征,为中国征信机构的发展提供经济学解释。研究发现:首先,征信机构的发展遵循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特点,征信产品具非竞争... 美国征信机构历史悠久,无论是发展理念还是发展规模,都领先于中国,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征信机构的发展趋势、业务特征,为中国征信机构的发展提供经济学解释。研究发现:首先,征信机构的发展遵循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特点,征信产品具非竞争性的特点,因此成立资本雄厚的征信机构是必然趋势。其次,征信机构提供的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演变的过程也为中国征信机构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信机构 信用评价 信用报告 信用评级 金融交易 中小企业融资 征信市场 信息不对称 信用风险 信贷风险管理 信息安全 征信体系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