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夜》“主题先行”问题与吴荪甫形象之矛盾 被引量:3
1
作者 梁竞男 张堂会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0-45,共6页
"主题先行"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学者贬低《子夜》的重要原由,所依据又大都是茅盾自己后来对于《子夜》主题的阐释。但茅盾在写作《子夜》时,是否真的清晰而明确地预设了这一主题?这一主题与《子夜》的文本实际又... "主题先行"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学者贬低《子夜》的重要原由,所依据又大都是茅盾自己后来对于《子夜》主题的阐释。但茅盾在写作《子夜》时,是否真的清晰而明确地预设了这一主题?这一主题与《子夜》的文本实际又是怎样的关系?将两者作对照,会发现并不很吻合,尤其在吴荪甫形象塑造上。茅盾在写作《子夜》时,很可能并未清晰确立他后来所述之"主题",他的写作意图只是如《子夜》初版《后记》中所言"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现象"。解读文学作品,更应该从文本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作者自述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夜》 “主题先行” 吴荪甫 写作意图
下载PDF
《盐铁论》之名义与作者之著作目的考论——兼论所谓“臆造”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永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9-75,共7页
《盐铁论》书名之寓意与作者之著作目的,是《盐铁论》研究中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本书之所以取名为"盐铁论",当主要缘于该书的创作缘由,作者的著作目的等多方面的原因。前人评述《盐铁论》时,多有指瑕该书后半部分为作者臆造... 《盐铁论》书名之寓意与作者之著作目的,是《盐铁论》研究中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本书之所以取名为"盐铁论",当主要缘于该书的创作缘由,作者的著作目的等多方面的原因。前人评述《盐铁论》时,多有指瑕该书后半部分为作者臆造的说法,联系盐铁会议与其原始"议文"的实际而论,这种说法也大多缺乏充实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铁论》 名义 著作目的 臆造
下载PDF
谱牒传统、成书目的与史源比对——以《世代忠贞之瓦寺土司》为视点
3
作者 成臻铭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17,共7页
通过对藏民族有没有纂修谱牒的传统、《世代忠贞之瓦寺土司》的成书目的、史源比对的探讨,文章认为,涉藏地区不仅纂修过谱牒,而且在清朝纂修之风盛行,这与“西南土司文化沉积带”有关。由于涉藏地区传承历史文化传统的方式十分独特,因而... 通过对藏民族有没有纂修谱牒的传统、《世代忠贞之瓦寺土司》的成书目的、史源比对的探讨,文章认为,涉藏地区不仅纂修过谱牒,而且在清朝纂修之风盛行,这与“西南土司文化沉积带”有关。由于涉藏地区传承历史文化传统的方式十分独特,因而,借助《世代忠贞之瓦寺土司》之类的系统完整的土司宦谱,发掘涉藏地区土司史料并从土司内部澄清涉藏地区历史事实就尤显珍贵。《世代忠贞之瓦寺土司》记事经历了多个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牒传统 成书目的 史源比对 《世代忠贞之瓦寺土司》
下载PDF
千锤百炼出“深山”——简析《史记》的著述目的
4
作者 王健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6-59,共4页
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学者论述甚多,但大都偏执一方,或云出于义愤,或云实现父愿,或云出于史官之职责等等。作者从历史和自身两个角度论述了司马迁著述《史记》的目的。
关键词 《史记》 著述目的 进步性 司马迁 汉代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研究综述
5
作者 李凤丹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89-93,共5页
虽然在《历史学笔记》中,马克思论述性的文字很少,但他以大量详实的材料和具体的实证的历史事实,记述了许多重要问题。马克思晚年以严谨的治学方法和不懈的追求精神为我们留下了180万字的《历史学笔记》这一思想丰富的伟大著述,这驳斥... 虽然在《历史学笔记》中,马克思论述性的文字很少,但他以大量详实的材料和具体的实证的历史事实,记述了许多重要问题。马克思晚年以严谨的治学方法和不懈的追求精神为我们留下了180万字的《历史学笔记》这一思想丰富的伟大著述,这驳斥了一些人所谓的马克思晚年"慢性死亡说"。虽然内容庞杂,读起来相对费劲,但是这部著作价值很大。因此,笔者对近年来《历史学笔记》的研究情况作一个综述。这里以红旗出版社1992年版的《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为文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笔记》 写作时间 写作目的 资本论 人类学笔记
下载PDF
王阳明“未发之中”说新解
6
作者 袭业超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7-43,共7页
王阳明之前的理学家们将《中庸》之未发说与"未发之中"简单地等同,而他却自觉到常人未发之不中的可能。通过分析未发之不中存在的条件与原因,指出王阳明在此问题上的立言宗旨,这便是王阳明看似矛盾理论的原因。常人未发之不... 王阳明之前的理学家们将《中庸》之未发说与"未发之中"简单地等同,而他却自觉到常人未发之不中的可能。通过分析未发之不中存在的条件与原因,指出王阳明在此问题上的立言宗旨,这便是王阳明看似矛盾理论的原因。常人未发之不中的可能性只作为教化世人的权说被阐发,阳明本质上仍主张未发之中与《中庸》未发说在内容上的一致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常人那里确实存在未发之不中的情况,这决定了未发之中概念在使用时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未发之中 未发之不中 立言宗旨 权说
下载PDF
唐修正史《列女传》中的“异类”——浅析《晋书·列女传》对有识鉴的才智女性的褒扬
7
作者 王安宇 《大连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45-49,共5页
《晋书·列女传》对于女子事迹言行的选材与编撰并没有脱离唐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其仍然以表彰妇女的节烈孝义为主。不过《晋书·列女传》对于有识鉴的才智女性的褒扬,不但表现在传主的数量上与忠贞女子最为接近,对于这类女性... 《晋书·列女传》对于女子事迹言行的选材与编撰并没有脱离唐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其仍然以表彰妇女的节烈孝义为主。不过《晋书·列女传》对于有识鉴的才智女性的褒扬,不但表现在传主的数量上与忠贞女子最为接近,对于这类女性的描写与颂扬也远较忠贞女子丰满。《晋书·列女传》与自身所标榜的妇女节烈之德有矛盾之处,更显得与唐代官方史学对女德的看法步调不甚协调。这种不协调不是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与史学思想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书·列女传》 女性 政治因素 撰述旨趣
下载PDF
“为大众写史”:现实关切与大众史书内容的侧重
8
作者 代继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4-165,I0004,共13页
大众史家的现实关切,就是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主动介入社会,以大众史书服务现实的一种自觉意识。它是生发出大众史家确立“为大众写史”宗旨的先决条件。“为大众写史”承现实关切于前,启内容侧重于后,指引大众史家从海量的历史... 大众史家的现实关切,就是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主动介入社会,以大众史书服务现实的一种自觉意识。它是生发出大众史家确立“为大众写史”宗旨的先决条件。“为大众写史”承现实关切于前,启内容侧重于后,指引大众史家从海量的历史内容中筛选出大众喜闻乐见的写作内容:政治史聚焦重大历史事件与爱国主义,社会史青睐大众生活内容,个人史关注人生经历与经验。大众史书的内容侧重丰富了写史内容,有助于增强其社会吸引力,产生了历史回归大众的积极效果,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史学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史书 现实关切 写史宗旨 内容侧重 意义
下载PDF
《庄子·内篇》论析
9
作者 郑炜华 《甘肃高师学报》 2004年第3期44-48,共5页
The Zhuang Zhou’s Book written by Zhuang Zhou (also Zhuang Zi),a famous ancient Chinese theorist,is mainly aimed at the promotion of self-improvement and self-cultivation for a person’s fruitful life and keeping him... The Zhuang Zhou’s Book written by Zhuang Zhou (also Zhuang Zi),a famous ancient Chinese theorist,is mainly aimed at the promotion of self-improvement and self-cultivation for a person’s fruitful life and keeping him away from the worldly turmoil. However,the book is also the reflection of Zhuang Zhou’s idea that the enlightened kings by virtues can lead to the realization of a "country governed by morality and discip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内篇》 “修身成道” “道化天下” 孔子 人格 成书目的 避世思想
下载PDF
论文摘要的撰写及英译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高生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2,共4页
本文从讨论论文摘要的目的和特点入手,通过实例,研讨在论文摘要撰写及其英译过程中的对策,提出一些建议,在文后给出英文摘要常用词语和句型,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论文摘要 英译 摘要撰写 常用词语 英文摘要
下载PDF
“意在笔前”与“忘机兴发”——唐代书学之创作心理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亚旭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8期133-136,共4页
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其间书法大家辈出,书法作品美妙美伦,它们是中国艺术的骄傲,也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一大组成部分。中国书学博大精深,富有民族特色,深入研究书学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有重大意义。... 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其间书法大家辈出,书法作品美妙美伦,它们是中国艺术的骄傲,也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一大组成部分。中国书学博大精深,富有民族特色,深入研究书学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创作心理的角度,总结了唐代书学“意在笔前”和“忘机兴发”两种创作心理,分析了唐代书学情感表现与笔法的关系,从而探讨了书法作为艺术,情感表现与笔法的深层结构,对在艺术理论的语境中进一步研究书法做了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书学 意在笔前 忘机兴发
下载PDF
功能翻译理论在广告文化转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万玲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85-87,共3页
功能主义理论的实质是把文本类型和译文功能与翻译方法相联系。广告翻译的目的决定了广告译文的功能。为了使译文保持原广告的宣传效果,翻译时需要创造性地进行文化转换。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性原则和文本类型理论在广告文化转换中得到... 功能主义理论的实质是把文本类型和译文功能与翻译方法相联系。广告翻译的目的决定了广告译文的功能。为了使译文保持原广告的宣传效果,翻译时需要创造性地进行文化转换。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性原则和文本类型理论在广告文化转换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与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 广告创意与文化因素 “目的性”原则 文化转换
下载PDF
《到灯塔去》中的虚实之间——从意识流的角度赏析莉丽·布里斯库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5期98-101,共4页
《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意识流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代表作。她主要通过小说的重要角色莉丽·布里斯库自己的意识流动来塑造莉丽的形象。伍尔夫是从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交织、现实与回忆相糅来传达她的创作旨趣的。
关键词 意识流 弗吉尼亚·伍尔夫 莉丽·布里斯库 创作旨趣
下载PDF
《玄怪录》中的宗教主题及艺术特色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光容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30-133,共4页
牛僧孺的《玄怪录》,是唐代文言小说中具有较大影响的作品,其中涉及众多宗教主题,既有佛道二教,又有民间宗教信仰,体现了唐朝宗教盛行状况。牛僧孺从民俗宗教的角度进行阐释,虚构了众多情节曲折、想象奇特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玄怪录》... 牛僧孺的《玄怪录》,是唐代文言小说中具有较大影响的作品,其中涉及众多宗教主题,既有佛道二教,又有民间宗教信仰,体现了唐朝宗教盛行状况。牛僧孺从民俗宗教的角度进行阐释,虚构了众多情节曲折、想象奇特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玄怪录》“有意而为之”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怪录》 宗教主题 唐代小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