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3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努力提高我国翼状胬肉的手术水平 被引量:230
1
作者 刘祖国 王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65-867,共3页
翼状胬肉手术在我国各级医院广泛开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手术效果良莠不齐。本文就目前我国翼状胬肉手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手术方式和手术技术,减少术后复发率等方面进行了评论。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眼外科手术 复发
原文传递
翼状胬肉的不同术式对创面上皮修复及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120
2
作者 席兴华 姜德咏 +1 位作者 唐罗生 秦波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对角膜创面上皮修复及其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对 78例 (82眼 )原发性翼状胬肉分别行显微切除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术 (2 6例 2 8眼 )、羊膜移植术 (2 4例 2 6眼 ) ,和肉眼直视下的翼状胬肉结膜...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对角膜创面上皮修复及其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对 78例 (82眼 )原发性翼状胬肉分别行显微切除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术 (2 6例 2 8眼 )、羊膜移植术 (2 4例 2 6眼 ) ,和肉眼直视下的翼状胬肉结膜下转位移植术 (McReynoldtransplantation) (2 8例 ,2 8眼 )。术后用 1%荧光素钠染色法 ,观察角膜创面上皮修复速度 ,并随访 6~ 12个月 ,平均 8 5个月。结果 :显微切除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羊膜移植和肉眼直视下的结膜下转位移植术后 ,角膜创面平均上皮修复时间分别为 6 2 5、7 73和 8 5 0天 ,前者分别与后二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和 0 0 1)。随访观察 ,羊膜移植组和结膜下转位移植组分别有 2眼 (7 7% )和 5眼 (17 9% ) ,术后 2周角膜创面仍未完全上皮化 ,最后导致复发 ,而角膜缘上皮移植组无 1眼复发。结论 :显微切除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或羊膜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 ,可以显著促进角膜创面上皮修复 ,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复发率 ,尤其以角膜缘上皮移植术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创面 上皮 修复 复发率 角膜缘上皮移植 羊膜移植 结膜下转位移植
原文传递
三亚地区翼状胬肉发病与紫外线暴露时间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92
3
作者 阎启昌 刘忠鑫 +5 位作者 邸悦 王尉 高倩 张劲松 刘扬 刘嵘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686-1688,共3页
目的研究紫外线辐射与翼状胬肉发病的量效关系。方法海南省三亚市崖城地区95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翼状胬肉组,在当地人群中按相同年龄、性别、民族、是否戴眼镜和帽子的标准选取95名志愿者进行1∶1配对,作为正常对照。将两组人群按年龄分... 目的研究紫外线辐射与翼状胬肉发病的量效关系。方法海南省三亚市崖城地区95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翼状胬肉组,在当地人群中按相同年龄、性别、民族、是否戴眼镜和帽子的标准选取95名志愿者进行1∶1配对,作为正常对照。将两组人群按年龄分为青年、中年、老年3个阶段,通过详细询问研究对象个体累积户外活动的时间,填写调查表,以此计算个体紫外线暴露时间,作为紫外线暴露量,进行比较分析两组的紫外线暴露时间与翼状胬肉发病的关系。结果在青年组(35 637 h+13 587 h or 26 188 h+17 423 h;t=3.352,P=0.006,与中年组(73 412 h+23 082 h or 63368 h+25 091 h;t=2.322,P=0.024)患有翼状胬肉人群紫外线暴露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老年翼状胬肉组(106 816 h+37 423 h or 106 748 h+43 111 h)与对照组的紫外线暴露时间未见有统计学意义(t=0.008,P=0.994);翼状胬肉的长度与紫外线暴露时间呈正相关(r=0.361,P<0.05),且随年龄增长而其长度也增加。结论紫外线辐射与翼状胬肉发病之间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紫外线 暴露时间
原文传递
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法疗效分析 被引量:90
4
作者 郑慧君 余健儿 +1 位作者 李爽 张春燕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39-841,共3页
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137例(167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48例行单纯性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53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术;C组66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月~60月,比较各组患者术... 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137例(167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48例行单纯性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53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术;C组66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月~60月,比较各组患者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A组48眼中16眼复发,复发率33.33%;B组53眼中8眼复发,为15.09%;C组66眼中3眼笔发,复发率为4.55%;A组与B组比较(χ2=4.47,P<0.05);B组与C组比较(χ2=3.90,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有效地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是目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眼科手术 角膜缘干细胞 新鲜羊膜移植 原发性翼状胬肉 手术方法 单纯性翼状胬肉切除术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疗效分析 新鲜羊膜移植术
原文传递
翼状胬肉的发生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83
5
作者 刘新 肖颖 +3 位作者 盛传家 郭健 念其钱 陈勤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99-501,共3页
目的 :研究翼状胬肉的发生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对 5 4例翼状胬肉手术病例切除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在镜下观察翼状胬肉颈部组织的上皮细胞和正常角膜缘结膜上皮细胞以及干细胞的移行变化。结果 :翼状胬肉头颈部表面... 目的 :研究翼状胬肉的发生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对 5 4例翼状胬肉手术病例切除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在镜下观察翼状胬肉颈部组织的上皮细胞和正常角膜缘结膜上皮细胞以及干细胞的移行变化。结果 :翼状胬肉头颈部表面上皮细胞层数减少 ,形态扁平 ,部分萎缩 ;翼状胬肉颈部与正常角膜缘球结膜的交界处上皮细胞排列层数逐渐移行减少 ,基底膜破坏 ,细胞排列不规则 ,缺乏基底的柱状细胞 (角膜缘基底部柱状细胞包含角膜缘干细胞与短暂扩充细胞 )。结论 :角膜缘干细胞的缺乏和破坏可能是翼状胬肉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发生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 病理
原文传递
重视翼状胬肉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88
6
作者 张明昌 王勇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68-871,共4页
翼状胬肉是我国常见、多发的眼表疾病,发病与复发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且缺乏手术与药物治疗的规范。翼状胬肉的主要诱因是环境刺激(紫外线),重要机制是角膜缘上皮屏障破坏,基本病理是结膜变性与增生。本文综合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各... 翼状胬肉是我国常见、多发的眼表疾病,发病与复发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且缺乏手术与药物治疗的规范。翼状胬肉的主要诱因是环境刺激(紫外线),重要机制是角膜缘上皮屏障破坏,基本病理是结膜变性与增生。本文综合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各种有关因素,以机制图显示并提出若干值得进一步商榷与深入研究的问题,推荐初次手术选择切除加自体结膜移植,或切除加羊膜移植,或带角膜缘上皮的自体结膜移植术式。临床上建议眼科医师重视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治规范的研究,以减少此病的发病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眼外科手术 复发
原文传递
翼状胬肉手术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7
7
作者 朱婷婷 孙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翼状胬肉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但缺少有效治疗并防止复发的方法。目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热点主要包括结膜移植、羊膜移植及纤维蛋白胶替代缝线治疗。现就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复发率作一综述,以期对... 翼状胬肉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但缺少有效治疗并防止复发的方法。目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热点主要包括结膜移植、羊膜移植及纤维蛋白胶替代缝线治疗。现就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复发率作一综述,以期对翼状胬肉的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结膜移植 羊膜移植 丝裂霉素C 纤维蛋白胶
下载PDF
海南省两县(市)翼状胬肉患病率的调查 被引量:81
8
作者 刘汉生 杨洁 +4 位作者 钟烈红 欧波 赵普宁 龙登虹 李志刚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调查海南省翼状胬肉的患病率 ,探讨翼状胬肉与地域、气候等环境条件及性别、种族等人群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海南省东方市和昌江县 14个村的7990例受检对象进行检查 ,并根据翼状胬肉的形态及其头部... 目的 调查海南省翼状胬肉的患病率 ,探讨翼状胬肉与地域、气候等环境条件及性别、种族等人群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海南省东方市和昌江县 14个村的7990例受检对象进行检查 ,并根据翼状胬肉的形态及其头部所在位置进行分级检查记录。结果 在7990例受检者中 ,翼状胬肉患者 6 2 8例 ,患病率为 7 86 %。汉族 5 30 3例中 ,翼状胬肉患者 439例(8 2 8% ) ;黎族 2 6 87例中 ,翼状胬肉患者 189例 (7 0 3%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3 897,P =0 0 48)。男性患者 2 6 6例 (6 43% ) ,女性患者 36 2例 (9 40 % ) ,男性患病率较女性低 (χ2 =19 85 2 ,P =0 0 0 1)。翼状胬肉在眼部多呈对称性分布。结论 海南省翼状胬肉患病率高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有关。海南省汉族翼状胬肉的患病率高于黎族 ,女性高于男性。在各年龄组中 ,翼状胬肉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流行病学 患病率 海南
原文传递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6
9
作者 杜振亚 姜德咏 聂爱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1-354,共4页
目的 比较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和传统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对初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将 2 0 8例 (2 2 9只眼 )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B组 :A组 10 6例 (12 4只眼 )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 ;B组 10 2例 (... 目的 比较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和传统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对初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将 2 0 8例 (2 2 9只眼 )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B组 :A组 10 6例 (12 4只眼 )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 ;B组 10 2例 (10 5只眼 )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以上皮愈合稳定、角膜恢复正常光滑透明、无翼状胬肉样组织生长为治愈 ,否则视为复发。术后随访 18~ 2 8个月 ,平均 (2 2 4± 4 9)个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视力及角膜散光度数。结果A组 10例 (9 4 % )患者失访 ,4例患者 (5只眼 )翼状胬肉复发 ,复发率为 4 5 % ;B组 8例 (7 8% )患者失访 ,4 0例患者 (41只眼 )翼状胬肉复发 ,复发率为 4 2 7% ,两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0 0 0 1) ;手术前、后视力及角膜散光度数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值均 <0 0 5 )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度数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值均 >0 0 5 )。结论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可有效治疗翼状胬肉 ,防止翼状胬肉引起角膜散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缘 眼科手术方法 治疗
原文传递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10
作者 张莉薇 席兴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1404-1406,共3页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其与紫外线的照射有关,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发病机制的研究是有效治疗和预防翼状胬肉发生和复发的关键,目前就国内外在细胞凋亡抑制、氧化应激、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以及基...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其与紫外线的照射有关,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发病机制的研究是有效治疗和预防翼状胬肉发生和复发的关键,目前就国内外在细胞凋亡抑制、氧化应激、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发病机制 P53 氧化应激 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在翼状胬肉上皮内的异常表达 被引量:50
11
作者 刘祖国 谢玉环 +1 位作者 张梅 Stephen C.Pflugfelder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72-374,I025,共4页
目的 了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家族的EGFR、ErbB2及ErbB3蛋白在翼状胬肉上皮内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方法对 15例初发期翼状胬肉患者切除的翼状胬肉组织进行EGFR、ErbB2及E... 目的 了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家族的EGFR、ErbB2及ErbB3蛋白在翼状胬肉上皮内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方法对 15例初发期翼状胬肉患者切除的翼状胬肉组织进行EGFR、ErbB2及ErbB3蛋白的检测 ,并与正常人结膜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在正常结膜上皮中 ,EGFR蛋白可表达于基底层细胞表面 ,而ErbB2及ErbB3蛋白则表达于表层细胞。 15例翼状胬肉患者中 ,11例翼状胬肉上皮的EGFR、ErbB2及ErbB3蛋白均表达于翼状胬肉上皮的全层 ,4例表达方式与正常结膜相似。Westernblot检测显示 ,11例翼状胬肉上皮EGFR、ErbB2及ErbB3蛋白带较正常结膜密度高。结论 翼状胬肉组织上皮EGFR、ErbB2及ErbB3蛋白表达增加 ,提示翼状胬肉可能是一组织增生性疾病 ,翼状胬肉上皮EGFR、ErbB2及ErbB3蛋白的异常表达及其与上皮下组织相互作用可能是翼状胬肉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表皮生长因子 发病机制 基因异常表达
原文传递
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单纯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比较 被引量:48
12
作者 岳艳菊 吴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57-1459,共3页
目的 通过对联合白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单纯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的比较,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 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136例(169只眼)翼状胬肉患者,... 目的 通过对联合白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单纯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的比较,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 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136例(169只眼)翼状胬肉患者,原发性108例(137只眼),复发性28例(32只眼).按随机表顺序分为A组和B组.A组68例(84只眼)采用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B组68例(85只眼)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18个月.A组失访5例(5只眼),B组失访4例(4只眼).结果 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A组为5~9 (6.3±1.3)d;B组为3~5(3.9±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318,P<0.05).A组16只眼复发,复发率为20.25% (16/79);B组3只眼复发,复发率为3.70%(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P <0.05).结论 联合白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可以缩短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降低复发率,是一种有效安全地治疗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白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单纯切除
原文传递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5
13
作者 肖琼 黄菊天 葛钧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 探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0例 (46只眼 )翼状胬肉患者作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 2 0个月 ,所有患者除 2只眼复发外 ,其余全部一次治愈 ,翼状胬肉复发率为 2 9%。结论 翼... 目的 探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0例 (46只眼 )翼状胬肉患者作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 2 0个月 ,所有患者除 2只眼复发外 ,其余全部一次治愈 ,翼状胬肉复发率为 2 9%。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有独特疗效 ,治愈率高 ,复发率低 ,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翼状胬肉 新鲜羊膜移植 临床疗效 复发率 切除 患者 结论 目的 理想
原文传递
翼状胬肉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8
14
作者 郑卫东 徐国兴 +2 位作者 胡建章 林雯 王婷婷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49-651,共3页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抑凋亡基因Bcl 2、凋亡基因bax产物在翼状胬肉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18例翼状胬肉、 9例正常结膜组织中PCNA、Bcl 2、bax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 :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抑凋亡基因Bcl 2、凋亡基因bax产物在翼状胬肉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18例翼状胬肉、 9例正常结膜组织中PCNA、Bcl 2、bax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 :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膜 (P <0 0 1) ,Bcl 2主要表达于翼状胬肉的上皮基底层细胞 ,正常结膜无表达 ,bax在翼状胬肉与正常结膜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CNA与Bcl 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与PCNA和Bcl 2、bax的异常表达有关 ,可能是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失衡的共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相关基因蛋白 发病机理 增殖细胞核抗原
原文传递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0
15
作者 李景翠 张雪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0-593,共4页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直今还没有一致的观点,该病的发病率及复发率较高。多数研究表明,翼状胬肉的主要诱因是环境因素,紫外线过强刺激与其发病密切相关,还有风沙、粉尘等,现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近年来,随着生...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直今还没有一致的观点,该病的发病率及复发率较高。多数研究表明,翼状胬肉的主要诱因是环境因素,紫外线过强刺激与其发病密切相关,还有风沙、粉尘等,现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有了较新的认识,本文就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发病机制 紫外线
下载PDF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7
16
作者 于婉荣 秦莉 +2 位作者 康前雁 孙湛 张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31期6099-6102,共4页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05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3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照组患者50...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05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3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照组患者50例,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资料、手术前后视力水平、散光程度以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术后,观察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不适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散光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术后并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疗效显著、术后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 视力水平 散光程度
原文传递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颞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杨俊臣 程婷玉 +1 位作者 程意农 吴文芳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301-305,共5页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颞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60例翼状胬肉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两个小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颞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60例翼状胬肉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两个小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联用翼状胬肉切除术与颞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裸眼视力与术后角膜创面愈合时间、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术前角膜散光度、裸眼视力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较术前角膜散光度更低,裸眼视力更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角膜散光度、复发率更低,裸眼视力、总有效率更高,角膜创面愈合时间更短(P<0.05)。两组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颞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角膜散光度,改善其裸眼视力水平,并可促使角膜创面快速愈合,且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切除术 颞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角膜散光 裸眼视力
下载PDF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创面上皮修复及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36
18
作者 黄晓峰 俞江 +1 位作者 张晓洁 杨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创面上皮修复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共162例202眼,在翼状胬肉切除的基础上,分别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A组)82例101眼,生物羊膜移植(B组)8...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创面上皮修复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共162例202眼,在翼状胬肉切除的基础上,分别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A组)82例101眼,生物羊膜移植(B组)80例101眼。比较两组的手术前后视力变化、创面愈合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力、屈光度均显著改善(P<0.05),而术后两组视力、屈光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A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随访6个月,A组复发率为4.0%,显著低于B组11.9%(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促进创面上皮修复,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生物羊膜移植 复发
下载PDF
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不同术式的比较 被引量:36
19
作者 郑丹 胡劫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 ,寻找一种能减少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新术式。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对 1 1 0例 (1 2 0只眼 )原发性翼状胬肉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A组 2 2例 (2 3只眼 )采用翼状胬肉单纯... 目的 探讨采用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 ,寻找一种能减少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新术式。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对 1 1 0例 (1 2 0只眼 )原发性翼状胬肉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A组 2 2例 (2 3只眼 )采用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 ,B组 32例 (33只眼 )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 MMC,C组 5 6例 (6 4只眼 )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手术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 ,术后随访观察 3个月至 1年。结果  A组复发率为 4 3.75 % ,B组复发率为 1 6 .6 7% ,C组复发率为 6 .6 7%。统计学处理 ,P <0 .0 0 5 ,三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A组和 B组比较、A组和 C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B组和 C组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能有效降低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治疗 外科手术 对照研究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下载PDF
改良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和羊膜移植术及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初步疗效观察 被引量:35
20
作者 于静 冯珺 +4 位作者 接英 金涛 潘志强 李思源 朱蕾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68-773,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和羊膜移植术及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6月1日至12月31日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进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按照随机区组设计... 目的探讨改良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和羊膜移植术及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6月1日至12月31日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进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行改良结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给予干扰素滴眼液;对照组患者行自体结膜移植术。所有患者术前观察翼状胬肉分型及大小,记录视力、眼压及眼前节情况;术后1、2周和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视力、角膜上皮愈合情况以及翼状胬肉复发等情况。本文数据均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0例(77只眼)翼状胬肉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0例,女性40例,年龄50~70岁。试验组35例(38只眼),对照组35例(39只眼)。术后12个月共54例(60只眼)数据完整,其中试验组28例(30只眼),对照组26例(30只眼)。两组各有1只眼的角膜上皮于术后7~14 d修复,其余患眼的角膜上皮均在术后7 d内完全修复。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下降(两组各2只眼)、稳定(试验组15只眼,对照组23只眼)和提高(试验组13只眼,对照组5只眼)的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4级结膜增生真性翼状胬肉复发,结膜纤维组织增生1、2、3级患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结论改良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和羊膜移植术及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低,对健康结膜组织损伤小,可为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结膜 移植 自体 羊膜 移植 干扰素类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