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应激对自杀倾向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倩倩 杨振斌 李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6-1019,1027,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对自杀倾向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应激量表、抑郁自评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和自杀倾向问卷,对713名大学生进行相关问卷测试。结果:1自杀倾向同心理应激和抑郁情绪正相关,同心理弹性负相关;2心理应激对于自杀倾向的影响中...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对自杀倾向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应激量表、抑郁自评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和自杀倾向问卷,对713名大学生进行相关问卷测试。结果:1自杀倾向同心理应激和抑郁情绪正相关,同心理弹性负相关;2心理应激对于自杀倾向的影响中,抑郁情绪起中介作用,心理弹性起调节作用。结论:揭示了心理应激对自杀倾向的影响机制,提示应关注抑郁的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应激 抑郁情绪 心理弹性 自杀倾向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北京话里“差点儿”句式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赵万勋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3-107,共5页
"差点儿没VP"表示肯定和否定的时候,语音形式是不同的。本文讨论的是"差点儿"句式中同是表示否定的"差点儿VP"和Nn的不同。"差点儿VP"一般实指当前的叙述内容,其心理趋向是VP;Nn主要表达了叙... "差点儿没VP"表示肯定和否定的时候,语音形式是不同的。本文讨论的是"差点儿"句式中同是表示否定的"差点儿VP"和Nn的不同。"差点儿VP"一般实指当前的叙述内容,其心理趋向是VP;Nn主要表达了叙述主体的动作和生理或心理的感受,是虚指的,其心理趋向是"没VP","没"并非赘余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点儿 肯定 否定 心理趋向
下载PDF
注重道德接受心理研究 提高学校道德教育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金容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520-524,共5页
在阐述注重道德接受心理研究的理论及现实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注重道德接受心理研究才能有效提高学校道德教育效果的新思路,并提出了道德接受心理研究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即注重接受主体"前在性"的道德接受心理倾向、道德接受... 在阐述注重道德接受心理研究的理论及现实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注重道德接受心理研究才能有效提高学校道德教育效果的新思路,并提出了道德接受心理研究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即注重接受主体"前在性"的道德接受心理倾向、道德接受心理障碍以及道德接受心理优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接受心理 道德教育 心理倾向 心理障碍 心理优化
下载PDF
住宅室内设计中的灵魂——色彩 被引量:2
4
作者 孙钰汶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6年第7期50-51,共2页
将色彩融入生活空间,让这些时尚前沿的色彩符号走入生活,在室内设计中的整套策划中,贯穿主线的是室内整体色彩计划,可谓之室内设计的灵魂所在。流行色彩对于平常生活已不是什么陌生的东西了,它正一步一步颠覆人们以前对色彩运用场合的忌... 将色彩融入生活空间,让这些时尚前沿的色彩符号走入生活,在室内设计中的整套策划中,贯穿主线的是室内整体色彩计划,可谓之室内设计的灵魂所在。流行色彩对于平常生活已不是什么陌生的东西了,它正一步一步颠覆人们以前对色彩运用场合的忌讳,迅速融入我们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搭配 心理倾向 家居环境
下载PDF
关于师德意识基本要素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于广河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92-94,共3页
师德意识的基本要素主要是指构成师德行为能力系统的师德认识、师德情感和师德意志;构成师德行为定向系统的师德理想和师德信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师德义务感、师德责任感和教师良心等。正是师德意识的各方面要素有机结合构成了师德... 师德意识的基本要素主要是指构成师德行为能力系统的师德认识、师德情感和师德意志;构成师德行为定向系统的师德理想和师德信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师德义务感、师德责任感和教师良心等。正是师德意识的各方面要素有机结合构成了师德意识的基本结构。因此研究探讨师德意识的基本要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意识 师德的个性心理过程结构 师德的个性心理倾向结构
下载PDF
中国公民审美心理倾向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公民审美心理倾向调查报告
6
作者 丁月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9-82,共4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大力培养和谐审美观。笔者调查表明:其一,在32 504个调查对象中,55%有时考虑美,33%总是考虑美,12%不太考虑美;其二,中国公民总体趋向于以善良为美,而以和谐为美排第四位,构建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其三,当前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大力培养和谐审美观。笔者调查表明:其一,在32 504个调查对象中,55%有时考虑美,33%总是考虑美,12%不太考虑美;其二,中国公民总体趋向于以善良为美,而以和谐为美排第四位,构建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其三,当前中国公民多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进行审美判断,占被调查人数的43.6%,25.5%选择“依据大众流行和时尚,”30.9%选择”依据理想化的标准或境界”进行审美判断;其四,中国公民的审美实践活动以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主。为此,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并未制约人们的审美需求,不能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而忽视人们的审美倾向,从物质产品生产与消费、精神产品的创造,从社会组织与运行状态角度、人与自然等角度看和谐社会的构建时都必须考虑人们的审美心理倾向且应进一步激发与引导中国公民的审美需求;二是和谐社会的构建既要尊重公民的个性因素,也应加强中国公民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和谐”本质的教育,还应加强公民对待社会的审美心态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公民 审美心理倾向 和谐社会 构建
下载PDF
儿童心理虐待与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
7
作者 李昱汝 张珊珊 王婧怡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49-54,共6页
旨在研究儿童心理虐待和大学生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以及成人依恋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成人依恋量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对5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91名大学生存在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阳性检... 旨在研究儿童心理虐待和大学生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以及成人依恋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成人依恋量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对5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91名大学生存在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阳性检出率为17.50%。男生存在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的比率明显高于女生。且自恋型与非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者在儿童心理虐待和依恋焦虑水平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2)儿童心理虐待对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还可以通过依恋焦虑间接作用于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这说明在儿童期遭受过较为严重的心理虐待的个体,成年后会具有较高的依恋焦虑水平,进而促使个体产生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虐待 成人依恋 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 中介效应
下载PDF
我国青少年阅读倾向剖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郑玮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8年第3期17-19,共3页
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其阅读心理呈现较大差异,这是影响青少年阅读倾向的心理基础。调查实践说明,根据青少年阅读倾向分析其阅读特点,有利于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因材施教,引导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 青少年 阅读心理 阅读倾向 阅读特点
下载PDF
人性的趋恶本源性与制约引导性失衡成因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基月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7,共7页
人性是人具有的对其思维活动及行为有决定性影响的特有属性,它包括趋恶本源性与制约引导性两方面。人性在二者不断的冲突与斗争之下,于善恶间摇摆不定,这种不协调的状态可称之为人性的失衡,这正是暴力性犯罪产生的根源。在一些外在客观... 人性是人具有的对其思维活动及行为有决定性影响的特有属性,它包括趋恶本源性与制约引导性两方面。人性在二者不断的冲突与斗争之下,于善恶间摇摆不定,这种不协调的状态可称之为人性的失衡,这正是暴力性犯罪产生的根源。在一些外在客观因素作用下,人性趋恶本源性和制约引导性的冲突和斗争所形成的隐性失衡,犹如火山爆发般猝然地显性化,并直接影响人的行为,甚而使之趋于极端化时,因此将这个过程称之为隐性失衡的显性化,将这些造成影响的客观因素称之为外刺激,而暴力性犯罪正是人性的趋恶本源性与制约引导性不断冲突和斗争所导致的人性失衡在非良性外刺激作用下由隐性转为显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犯罪心理 趋恶本源 引导性 攻击性 趋利性 人性隐性失衡 外刺激
下载PDF
论我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对E-learning的影响
10
作者 汪家宝 《襄樊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2-65,共4页
文化心理结构是经过长期文化积淀和熏陶而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不仅对传统教育有着影响,而且对现代教育也存在着影响。文章从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民族精神分析了对E-learning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建构与E-learning相适... 文化心理结构是经过长期文化积淀和熏陶而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不仅对传统教育有着影响,而且对现代教育也存在着影响。文章从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民族精神分析了对E-learning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建构与E-learning相适应的文化心理结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学习 文化心理结构 价值取向 思维方式 民族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