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假体置换在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永贵 刘江涛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511-515,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假体置换在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7月至2010年1月,我院治疗的32例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骨肉瘤10例,尤文氏肉瘤6例,骨巨细胞瘤7例,转移癌5例,软骨肉瘤4例。肩关节功能重建... 目的:探讨肿瘤假体置换在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7月至2010年1月,我院治疗的32例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骨肉瘤10例,尤文氏肉瘤6例,骨巨细胞瘤7例,转移癌5例,软骨肉瘤4例。肩关节功能重建的方法是采用定制的人工肩关节肿瘤假体,术后根据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肢体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3.1~5.3年(平均4.2年),32例中2例死亡,2例复发,1例发生假体周围慢性感染,2例发生肩关节半脱位;所有患者肘、腕关节和手的功能基本正常,肩关节外展60°~90°(平均75°),前屈35°~55°(平均45°),后伸40°~60°(平均50°),内收15°~20°(平均17.5°)。根据Enneking的骨骼肌肉肿瘤术后功能评分系统对32例进行评估,最低11分2例,最高28分2例;其中24~30分14例,18~23分9例,12~17分7例,12分以下2例,优良率为71.9%。结论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在治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不仅能保留患肢完整的外观形态,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上肢的功能,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植入 假体和植入物 肱骨 近端肢体
原文传递
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假体置换对患者外观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菊明 马益民 韦永中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2期234-235,238,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假体置换对患者外观形态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例行定制肿瘤假体置换手术的肱骨近端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12个月问卷调查患者对患肢外观形态的满意度并评价上肢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假体置换对患者外观形态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例行定制肿瘤假体置换手术的肱骨近端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12个月问卷调查患者对患肢外观形态的满意度并评价上肢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14例患者中外观形态较满意7例,一般4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11/14。14例患者术后12个月手部活动度、操作活动度、提物能力和上肢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肱骨近端肿瘤假体置换术有较好的骨性解剖结构适配性,能保持患者外观形态的完整性,改善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置换 肱骨近端 骨肿瘤 外观形态 肢体功能
下载PDF
22例肱骨上端骨肉瘤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宵光 王淙青 《实用骨科杂志》 2002年第6期420-421,共2页
目的 :探讨提高肱骨上端骨肉瘤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收集 1992年~ 1999年连续 2 2例肱骨上端骨肉瘤 ,依据临床表现 ,X线特点及病人要求 ,随机分成两组 ,截肢术组和保肢术组。按照局部复发率 ,远处转移率 (肺转移 ) ,二年生存率等评... 目的 :探讨提高肱骨上端骨肉瘤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收集 1992年~ 1999年连续 2 2例肱骨上端骨肉瘤 ,依据临床表现 ,X线特点及病人要求 ,随机分成两组 ,截肢术组和保肢术组。按照局部复发率 ,远处转移率 (肺转移 ) ,二年生存率等评价临床疗效。平均分别随访 2 1个月、12个月 (9~ 33个月 )。结果 :两组的局部复发率 ,肺部转移率 ,二年生存率 ,截肢术组分别为 2 5 % ,33% ,5 8%。保肢术组分别为 4 0 % ,4 0 % ,5 0 %。本组结果显示 ,截肢术组的临床疗效优于保肢术组。结论 :肱骨上端骨肉瘤的保肢手术仍需改进提高。加强综合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上端 骨肉瘤 截肢术 保肢术
下载PDF
腓骨小头切除对胫骨上段肿瘤人工关节重建保肢术疗效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晓兵 叶招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7-720,共4页
目的 探讨胫骨上段肿瘤行人工关节重建保肢术中切取腓骨小头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1999年7月-2013年3月,收治76例胫骨上段肿瘤患者行保肢术。术中行瘤段切除、人工全膝关节重建,腓肠肌内侧头肌瓣敷盖,其中38例同时切除腓骨小头(A组),38... 目的 探讨胫骨上段肿瘤行人工关节重建保肢术中切取腓骨小头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1999年7月-2013年3月,收治76例胫骨上段肿瘤患者行保肢术。术中行瘤段切除、人工全膝关节重建,腓肠肌内侧头肌瓣敷盖,其中38例同时切除腓骨小头(A组),38例保留腓骨小头(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肿瘤类型及分期、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X线片观察假体位置,采用1993年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MSTS93)评定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0个月,平均87个月。术后A组1例(2.63%)发生切口感染,显著低于B组6例(15.79%()χ2=3.934,P=0.047)。A组1例、B组2例发生腓肠肌内侧头坏死。X线片复查示A组4例、B组6例发生假体松动;A组2例、B组4例存在膝关节不稳。A组3例、B组5例肿瘤局部复发,A组7例、B组6例发生远处转移,A组8例、B组7例因肿瘤复发死亡。术后12个月,根据MSTS93评分系统,A组获优23例,良10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为86.84%;B组获优21例,良11例,中3例,差3例,优良率为84.21%。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6,P=0.744)。结论 胫骨上段肿瘤行人工关节重建保肢手术时,切除腓骨小头有利于术中软组织覆盖,可减少植皮术创伤及相应并发症,降低术后感染率,术后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胫骨上段 腓骨小头 人工关节 功能重建 保肢手术
原文传递
胫骨近端肿瘤型人工假体保肢治疗中肌瓣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原 夏铁男 +1 位作者 刘金鑫 商冠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3期5329-5334,共6页
背景:胫骨近端肿瘤型假体置换后易出现局部假体外露、感染等并发症。通过转移腓肠肌内侧肌瓣覆盖胫骨假体表面,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在长节段胫骨近端人工假体置换中单纯应用腓肠肌肌瓣转移覆盖胫骨假体面积有限,需要联合其... 背景:胫骨近端肿瘤型假体置换后易出现局部假体外露、感染等并发症。通过转移腓肠肌内侧肌瓣覆盖胫骨假体表面,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在长节段胫骨近端人工假体置换中单纯应用腓肠肌肌瓣转移覆盖胫骨假体面积有限,需要联合其他修复方式进行重建。目的:观察应用腓肠肌、比目鱼肌肌瓣转移修复胫骨假体置换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于2017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17例,对所有肿瘤均行瘤段切除,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手术治疗。当胫骨假体长度与腓肠肌肌瓣最大宽度差≤腓肠肌肌瓣最大宽度时,单独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即可重建胫前软组织缺损;当胫骨假体长度与腓肠肌肌瓣最大宽度差大于腓肠肌肌瓣最大宽度时,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联合比目鱼肌肌瓣覆盖胫骨假体。术后定期随访患者,下肢功能通过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评分系统评价。结果与结论:①17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7.5±9.8)个月;②全部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和皮瓣坏死并发症,其中1例骨肉瘤患者行膝关节假体置换后1年因化疗后假体周围感染行截肢治疗,未见肿瘤假体翻修、肿瘤转移及死亡病例;③患者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评分平均24分,其中优10例,良2例,可5例,膝关节屈曲角度为(84.76±12.88)°;④上述数据证实,在行胫骨近端肿瘤型人工假体保肢治疗中,患者可根据胫骨假体长度与腓肠肌肌瓣最大宽度差选择腓肠肌、比目鱼肌肌瓣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可无张力、充分地覆盖假体表面,有效减少局部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近端 骨肿瘤 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 软组织缺损 腓肠肌肌瓣 比目鱼肌肌瓣 伸膝装置 保肢术
下载PDF
Regulatory roles of nitric oxide and angiotensin Ⅱ on renal tubular transport 被引量:1
6
作者 Shoko Horita Motonobu Nakamura +4 位作者 Ayumi Shirai Osamu Yamazaki Nobuhiko Satoh Masashi Suzuki George Seki 《World Journal of Nephrology》 2014年第4期295-301,共7页
Renal tubules regulate blood pressure and humoral homeostasis. Mediators that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transport of solutes and water include angiotensin Ⅱ (AngⅡ) and nitric oxide (NO). AngⅡca... Renal tubules regulate blood pressure and humoral homeostasis. Mediators that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transport of solutes and water include angiotensin Ⅱ (AngⅡ) and nitric oxide (NO). AngⅡcan signifcantly raise blood pressure via effects on the heart, vasculature, and renal tubules. AngⅡ generally stimulates sodium reabsorption by triggering sodium and fuid retention in almost all segments of renal tu-bules. Stimulation of renal proximal tubule (PT) trans-port is thought to be essential for AngⅡ-mediated hy-pertension. However, AngⅡ has a biphasic effect on in vitro PT transport in mice, rats, and rabbits: stimulation at low concentrations and inhibition at high concentr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NO is generally thought to inhibit renal tubular transport. In PTs, NO seems to be involved in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ngⅡ. A recent study reports a surprising fnding: AngⅡ has a mono-phasic stimulatory effect on human PT transport. De-tailed analysis of signalling mechanisms indicates that in contrast to other species, the human NO/guanosine 3’,5’-cyclic monophosphate/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pathway seems to mediate this effect of Ang Ⅱ on PT transport. In this review we will discuss recent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AngⅡ and NO on renal tubular transp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tensin Nitric oxide proximal tubules Thick ascending limb Distal tubules Na^+ transport
下载PDF
骨水泥在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术后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靳迎军 李保中 +2 位作者 刘志强 贾海全 邱献华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1年第2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塑型骨段修复重建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原发骨巨细胞瘤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随访24~84个月,平均44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根据Ennek ing的骨骼肌肉肿瘤术后功能评... 目的探讨骨水泥塑型骨段修复重建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原发骨巨细胞瘤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随访24~84个月,平均44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根据Ennek ing的骨骼肌肉肿瘤术后功能评分,本组5例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评分20~28分,平均26分,其中评分在23分以上者4例(80.0%)。结论骨水泥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修复重建手术治疗方法简单有效,为永久性假体再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肱骨近端 骨巨细胞瘤 保肢
下载PDF
一次性手术用无菌四肢套的应用
8
作者 王晓旭 翟洁婷 +2 位作者 谭光华 杨俊涛 翟溶凡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自主研制的一次性手术用无菌四肢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60例行近端肢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80例)术中使用一次性无菌四肢套包裹肢体,对照组(180例)术中使用常规方法包裹肢体。比较两组包裹肢体的... 目的探讨自主研制的一次性手术用无菌四肢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60例行近端肢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80例)术中使用一次性无菌四肢套包裹肢体,对照组(180例)术中使用常规方法包裹肢体。比较两组包裹肢体的平均时间、平均所需人数及术后包裹材料的污染次数。结果实验组包裹肢体的平均时间为(2.80±0.59)min,对照组为(6.60±0.72)min;实验组包裹肢体的平均所需人数为(1.00±0.00)人,对照组为(2.03±0.41)人;实验组包裹材料的污染次数为6次,对照组为36次。实验组与对照组包裹肢体的平均时间、平均所需人数及术后包裹材料的污染次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应用一次性无菌四肢套对普骨科手术患者的远端肢体进行包裹,方便、快捷、所需时间短、所需人数少,可保证手术区的无菌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四肢套 骨科手术 远端肢体 肢体包裹
下载PDF
肱骨上端骨肉瘤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9
作者 赵代杰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8年第11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肱骨上端骨肉瘤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收集2003年至2008年44例肱骨上端骨肉瘤,依据临床表现,X线特点及患者要求,随机分成两组,截肢术组和保肢术组。按照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肺转移),2年生存率等评价临床疗效。平均分别随... 目的探讨提高肱骨上端骨肉瘤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收集2003年至2008年44例肱骨上端骨肉瘤,依据临床表现,X线特点及患者要求,随机分成两组,截肢术组和保肢术组。按照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肺转移),2年生存率等评价临床疗效。平均分别随访22个月、12个月(10~34个月)。结果两组的局部复发率。肺部转移率,2年生存率,截肢术组分别为25%、33%、58%。保肢术组分别为40%、40%、50%。结果显示,截肢术组的临床疗效优于保肢术组。结论肱骨上端骨肉瘤的保肢手术仍需改进提高。加强综合治疗,手术中肿瘤组织切除及灭活彻底与否均系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上端 骨肉瘤 截肢术 保肢术
下载PDF
补肾活血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0
10
作者 苏啸天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治疗4周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效果、肢体功能、骨折愈合时间、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肩关节评分系统Constant-Murley(C-M)评分及治疗预后。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71.43%;观察组的旋前度(88.68±7.56)°、背伸度(89.41±2.43)°、桡偏角度(15.39±2.15)°、掌屈度(42.35±4.61)°及旋后度(80.45±5.98)°均大于对照组[旋前度(81.32±6.42)°、背伸度(68.98±2.35)°、桡偏角度(12.19±2.05)°、掌屈度(45.72±5.32)°及旋后度(84.36±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的VAS评分分别为(3.11±0.38)分、(1.09±0.21)分,骨折愈合时间为(6.49±0.63)周,均低(短)于对照组2周、4周的VAS评分[(4.59±0.43)分、(3.21±0.33)分]及骨折愈合时间[(9.64±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畸形愈合、骨折不愈、股骨头坏死、感染及跛行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用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能提高骨折愈合率,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汤 手法复位 小夹板固定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肢体功能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愈合情况和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喜海 卓乃强 +2 位作者 唐炼 叶俊武 鲁晓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62-65,共4页
目的分析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愈合情况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2年12月一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内侧柱支撑重建联... 目的分析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愈合情况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2年12月一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39例,接受单纯常规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39例,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CMS评分、Neer评分和Broberg—Morr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肱骨颈干角、肱骨头内翻角度小于对照组。肩关节前屈上举、外拳和外旋角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加速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骨折端愈合,提升治疗后关节功能及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柱支撑重建 肢体功能
下载PDF
腓肠肌移位在胫骨近端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建民 杨志平 +1 位作者 贾玉华 王韶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探讨腓肠肌移位在胫骨近端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5年以来 ,在 15例胫骨近端肿瘤术中采用腓肠肌移位覆盖已灭活骨段、骨水泥或自体骨表面 (腓肠肌内侧头移位 12例 ,外侧头移位 3例 )。其中骨肉瘤 7例 ,骨巨细胞瘤 5... 目的 探讨腓肠肌移位在胫骨近端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5年以来 ,在 15例胫骨近端肿瘤术中采用腓肠肌移位覆盖已灭活骨段、骨水泥或自体骨表面 (腓肠肌内侧头移位 12例 ,外侧头移位 3例 )。其中骨肉瘤 7例 ,骨巨细胞瘤 5例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软骨肉瘤及骨母细胞瘤各 1例。手术类型为 :1瘤段骨酒精灭活 7例 ;2保留半月板并用自体髂骨板重建一侧胫骨平台的膝关节重建 5例 ;3瘤段骨微波灭活 2例 ;4局部切除植骨 1例。结果  15例中 ,有 2例 (均系术前化疗患者 )发生切口处皮下脂肪液化 ,经及时二期缝合后愈合 ,其余患者未发生伤口并发症。腓肠肌移位后对小腿及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未发生局部复发。骨肉瘤肺转移死亡 3例。结论 胫骨近端肿瘤切除后采用腓肠肌移位可改善局部血运 ,有效覆盖深层结构 ,防止因为伤口并发症而导致的保肢手术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肌移植 胫骨近端 骨肿瘤 保肢术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高铜拴 于哲 +1 位作者 蔡丹 陈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634-1637,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75例,评价其疗效,并探讨影响术后局部复发及肢体功能[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功能评分(MSTS)]的相关因素。结果:患...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75例,评价其疗效,并探讨影响术后局部复发及肢体功能[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功能评分(MSTS)]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患者随访25~76个月,平均随访52.8个月,无转移及死亡病例;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为(26.25±2.51)分,其中优42例,良2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3.33%。单因素分析显示,股骨近端骨肿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局部复发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性骨折、Campanacci分级、截骨长度及是否保留股骨大转子均无关(P>0.05);而无病理性骨折、Campanacci分级为II级、截骨长度≤12 cm、保留股骨大转子者术后MSTS评分均分别明显优于有病理性骨折、Campanacci分级为III级、截骨长度>12 cm及未保留股骨大转子者(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安全、有效,是否伴病理性骨折、Campanacci分级、截骨长度、是否保留股骨大转子是影响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骨肿瘤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预后 复发 肢体功能
下载PDF
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术后中药外敷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宗海 李俊光 孙大川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892-896,共5页
目的:研究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联合术后中药外敷对股骨转子间骨折(IF)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IF患者82例。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动力髋螺钉治疗,试验组则予以PFNA联... 目的:研究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联合术后中药外敷对股骨转子间骨折(IF)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IF患者82例。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动力髋螺钉治疗,试验组则予以PFNA联合术后中药外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80.49%,高于对照组的56.10%(P<0.05)。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14.25±2.34)周]、住院时间[(20.24±3.55)d]以及医疗费用[(2.15±0.53)万元]均低于对照组的[(22.42±3.15)周]、[(29.43±3.83)d]、[(3.32±0.72)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血清NG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957.43±112.25)ng/L]高于对照组[(762.29±87.5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0.13±0.02)分]低于对照组[(0.57±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联合术后中药外敷应用于IF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促进其早日康复。同时有利于改善血清NGF水平,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 中药外敷 肢体功能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PFNA内固定术在EvansⅢ型、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海朋 张鹏 孙守权 《医药论坛杂志》 2023年第23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在EvansⅢ型、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周口骨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的EvansⅢ型、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在EvansⅢ型、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周口骨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的EvansⅢ型、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均48例,对照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行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PFNA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指标、临床疗效、髋关节功能、疼痛评分、氧化应激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下地负重时间均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9.17%,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髋关节功能量表(Harris)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升高,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升高,VAS评分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前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水平无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7 d的NE、SOD及AngⅡ水平升高(P<0.05),术后7 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NE、SOD及AngⅡ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5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降低(P<0.05)。结论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PFNA内固定术可显著提高EvansⅢ型、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疼痛,与髋关节置换术相比术后应激程度较小,并发症较低,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肢骨折牵引复位 髋关节功能 疼痛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钙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患者中的应用
16
作者 陈懋球 洪诗鹏 李泉森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7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2组患者均行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气压治... 目的:探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2组患者均行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气压治疗,研究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静脉血流速度、下肢周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出血量、隐性失血量、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研究组PT、APTT长于对照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下肢周径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将低分子肝素钙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可加速血液流动,有利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且患者出血风险较小,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低分子肝素钙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凝血功能 下肢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骨六方联合正骨十四法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17
作者 王文静 黎丁霜 +2 位作者 马耿佳 李金烨 林晓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942-1947,共6页
【目的】观察骨六方(由川续断、骨碎补、黄精、当归、桑寄生、何首乌、熟地黄等中药组成)联合正骨十四法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2组患者均... 【目的】观察骨六方(由川续断、骨碎补、黄精、当归、桑寄生、何首乌、熟地黄等中药组成)联合正骨十四法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2组患者均采用佛山市中医院正骨十四法手法复位,达到解剖或临床复位标准后用小夹板外固定,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手法复位2周后给予骨六方内服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骨折愈合疗效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1)骨折愈合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即手法复位6周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16%(47/51),对照组为81.63%(44/49),组间比较,观察组的骨折愈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方面: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患者的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疼痛评分方面:治疗2周和4周后,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5.93±1.25)周,较对照组的(8.60±1.27)周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六方联合正骨十四法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六方 正骨十四法 小夹板固定 肱骨近端骨折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两种术式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骨密度及下肢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学山 许功效 +1 位作者 王飞 戴覆旺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925-928,共4页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骨密度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DHS组(n=43)和PFNA组(n=48);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骨密度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DHS组(n=43)和PFNA组(n=48);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骨密度及下肢功能。结果: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DHS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DHS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外侧粗隆下骨密度均降低(P<0.05),且PFNA组大于DHS组(P<0.05);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PFNA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DHS组(P<0.05)。结论:DHS和PFNA均能有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但PFNA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骨密度水平高,下肢功能恢复效果更显著,在治疗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密度 下肢功能
下载PDF
地奥司明联合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术后隐性失血和肢体肿胀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慧 段文龙 张秀艳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10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地奥司明联合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术后隐性失血和肢体肿胀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0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表法将10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 目的探讨地奥司明联合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术后隐性失血和肢体肿胀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0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表法将10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51),所有患者均给予PFNA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单纯给予氨甲环酸,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地奥司明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失血情况以及不同时间段的下肢周径差值、消肿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下肢周径较术前变化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消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1%,研究组为3.92%,研究组明显更低,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地奥司明联合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术后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和输血量,同时有助于缓解肢体肿胀的现象,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奥司明 氨甲环酸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 隐性失血 肢体肿胀
下载PDF
一期胫骨近端半关节置换联合二期翻修治疗三例儿童胫骨近端骨肉瘤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远 徐海荣 +3 位作者 单华超 孙扬 黄真 牛晓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目的探讨一期胫骨近端半关节置换联合二期假体翻修对减少儿童胫骨近端骨肉瘤肢体不等长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9年—2013年,收治3例儿童胫骨近端经典型骨肉瘤(ⅡB期)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2、13、13岁。术前化疗4个疗程后,... 目的探讨一期胫骨近端半关节置换联合二期假体翻修对减少儿童胫骨近端骨肉瘤肢体不等长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9年—2013年,收治3例儿童胫骨近端经典型骨肉瘤(ⅡB期)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2、13、13岁。术前化疗4个疗程后,一期行胫骨近端瘤段切除、胫骨近端半关节置换术;待患者20、17、17岁时行二期假体翻修术。结果 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两期手术。二期术后双下肢长度相差19、7、21 mm。二期术后分别随访13、3、27个月,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满意,根据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功能评分标准(MSTS)评分分别为26、27、25分。结论一期胫骨近端半关节置换联合二期翻修手术治疗儿童胫骨近端骨肉瘤,可保留股骨远端生长能力,减少双下肢不等长程度,并获得满意稳定性和良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近端骨肉瘤 半关节置换 二期翻修 肢体不等长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