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礼逊与《圣经》汉译 被引量:9
1
作者 毛发生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51,共4页
马礼逊是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的开山鼻祖。他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圣经》翻译的完成使他到达了事业的顶峰。马礼逊把《圣经》第一次完整地译成中文,其译文文笔流畅,通俗易懂,对后世译经等活动产生过重大影响。
关键词 马礼逊 基督教(新教) 传教士 《圣经》 汉译
原文传递
约翰·厄普代克小说中的基督新教 被引量:6
2
作者 郝蕴志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0-94,共5页
除了婚姻家庭主题以外,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还擅长以宗教为主题进行创作。在厄普代克的多部小说中,我们从他对美国基督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的描写和刻画中不但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这位文学大师的创作思想,更好地理解其作品中包含的深刻... 除了婚姻家庭主题以外,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还擅长以宗教为主题进行创作。在厄普代克的多部小说中,我们从他对美国基督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的描写和刻画中不但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这位文学大师的创作思想,更好地理解其作品中包含的深刻含义,而且可以了解到新教在当代美国社会和美国人生活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更好地了解当代美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厄普代克 基督新教 教会 美国中产阶级文化
下载PDF
文化交融:中国教堂建筑特征与设计的本土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宛蓉 屈张 《城市建筑》 2020年第31期143-146,155,共5页
中国基督教教堂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中西文化交融与设计本土化的建筑特征。本文第一部分对现存教堂的平面、立面、结构和装饰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回顾了中国教堂建筑中西融合的历史演进与风格特征;第二部分以韩城教堂为例,分析了现代... 中国基督教教堂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中西文化交融与设计本土化的建筑特征。本文第一部分对现存教堂的平面、立面、结构和装饰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回顾了中国教堂建筑中西融合的历史演进与风格特征;第二部分以韩城教堂为例,分析了现代教堂设计中的文化融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融合 中国教堂 基督教教堂 在地化
下载PDF
晚清新教在华汉语培训学校的创办与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卞浩宇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第1期110-118,共9页
1887年内地会率先在中国境内创办两所汉语培训学校,改变了以往来华传教士汉语学习以自学为主的单一性局面。有鉴于此,教会中有识之士亦开始呼吁创办更多的专业汉语培训学校,并就"课程教育"的目标、内容、效率等相关内容展开... 1887年内地会率先在中国境内创办两所汉语培训学校,改变了以往来华传教士汉语学习以自学为主的单一性局面。有鉴于此,教会中有识之士亦开始呼吁创办更多的专业汉语培训学校,并就"课程教育"的目标、内容、效率等相关内容展开深入探讨,为日后"课程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课程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教会各界纷纷致力于创办汉语培训学校,促成了二十世纪初基督教新教在华创办汉语培训学校的一次热潮。事实证明,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的教学资源、合理的课程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及有效的监督体制充分体现了"课程教育"的优越性,对来华传教士汉语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新教 课程教育 汉语培训学校
下载PDF
中西文化融合下的福州基督教花巷堂
5
作者 谢承平 关瑞明 《中外建筑》 2015年第7期52-55,共4页
在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的共同影响下,福州近代基督教的教堂建筑既延续着西方古典复兴教堂的建筑特征,又融入了福州地域建筑的形式语汇,表现出中西合璧的建筑特点。建于1938年的基督教花巷堂,坐落于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旁,是中西文... 在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的共同影响下,福州近代基督教的教堂建筑既延续着西方古典复兴教堂的建筑特征,又融入了福州地域建筑的形式语汇,表现出中西合璧的建筑特点。建于1938年的基督教花巷堂,坐落于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旁,是中西文化融合下的典型代表之一。该文从建筑史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花巷堂的历史考证和遗存实测,从教堂的历史沿革、选址布局、建筑特征、建筑风格等4个方面,考察基督教花巷堂的建筑特色及其文化内涵,从而探究教堂建筑在福州的地域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 基督教教堂 建筑特征 中西文化 地域建筑
下载PDF
19世纪福州基督教教堂建筑研究
6
作者 谢承平 关瑞明 《福建建筑》 2014年第12期24-27,共4页
教堂建筑作为见证基督教在福州发展的一面镜子,折射着时代的文化。本文通过教堂建筑遗存的调研和史料的考证,从福州的近代开埠概况、福州基督教的教堂建设和教堂建筑的基本特征等3个方面,分教派探究基督教堂建筑在19世纪福州的发展过程... 教堂建筑作为见证基督教在福州发展的一面镜子,折射着时代的文化。本文通过教堂建筑遗存的调研和史料的考证,从福州的近代开埠概况、福州基督教的教堂建设和教堂建筑的基本特征等3个方面,分教派探究基督教堂建筑在19世纪福州的发展过程,为深入研究福州基督教堂建筑的地域化积累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 基督教 教堂建筑 建设 基本特征
下载PDF
试论旧金山湾新教教会对美国华人的救助活动——以中美学校和明光学校为例
7
作者 李永 顾晓莉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12年第12期46-50,共5页
20世纪20~30年代,旧金山湾新教教会延续了19世纪中叶以来对华人的社会救助,主要包括建立教会学校和救助华人妇女儿童。基于传教与教育的双重动因,教会人士金马伦、谢普德等人创办了特殊的教会学校:中美学校和明光学校,用以救助旧金山... 20世纪20~30年代,旧金山湾新教教会延续了19世纪中叶以来对华人的社会救助,主要包括建立教会学校和救助华人妇女儿童。基于传教与教育的双重动因,教会人士金马伦、谢普德等人创办了特殊的教会学校:中美学校和明光学校,用以救助旧金山湾地区孤苦的华童,但是由于教会学校严格的管理、教会人士反对种族歧视的不彻底也使得这种救助活动带有历史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金山湾 美国华人 新教教会 中美学校 明光学校
下载PDF
德国新教教会与第三帝国的迫犹——新教教会对纳粹政权迫犹的态度、立场分析
8
作者 罗衡林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1-147,共7页
在第三帝国时期,德国新教教会对纳粹政权的迫犹运动采取了保持沉默的态度和保守抵抗的立场,这种态度和立场恰恰是它自身状态对当时德国恶劣的政治环境所作出的反应。反犹主义对德国,特别对德国的新教教会和新教主义产生了可怕的后果。... 在第三帝国时期,德国新教教会对纳粹政权的迫犹运动采取了保持沉默的态度和保守抵抗的立场,这种态度和立场恰恰是它自身状态对当时德国恶劣的政治环境所作出的反应。反犹主义对德国,特别对德国的新教教会和新教主义产生了可怕的后果。我们不能错误地认为,仅仅是反犹主义导致了对犹太民族的大屠杀,实际上,盲目服从、尽职和忠于国家等都对此发挥了作用,而在这一方面,德国的新教教会是负有责任的。新教教会对纳粹政权迫犹表现出来的沉默态度和保守抵抗的立场,助长了新教徒中对纳粹政权盲目服从、不敢反抗暴政的风气,使得更多人参与到对犹太人的迫害之中,因此它实际上间接地支持了纳粹政权的迫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新教教会 第三帝国 纳粹政权 迫犹
原文传递
试论俄国的新教运动
9
作者 杨尚荣 《西伯利亚研究》 2012年第1期64-67,共4页
在俄国现代化过程中也出现过新教运动。大约从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起,由信奉新教的德国移民把新教传播到俄国南部。1861年废除农奴制以后新教运动得到快速发展,并开始从社会底层向社会上层扩展。这使得沙皇政权和东正教会大为恐慌,因为... 在俄国现代化过程中也出现过新教运动。大约从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起,由信奉新教的德国移民把新教传播到俄国南部。1861年废除农奴制以后新教运动得到快速发展,并开始从社会底层向社会上层扩展。这使得沙皇政权和东正教会大为恐慌,因为它与东正教旧礼派一样对沙皇政权和东正教会的统治造成了威胁。对于沙皇政权来讲,精神的力量是其政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沙皇政权利用东正教会加强对整个国家的控制。在亚历山大二世执政时期,沙皇政权开始对新教徒采取镇压政策。到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期,在东正教会与沙皇政权的联合绞杀下,俄国的新教运动失败。这使得新教运动在俄国社会锻造一个像西欧一样的中产阶级的努力付诸东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新教运动 东正教会 沙皇政权
下载PDF
普世福音与新殖民主义——20世纪初期基督教在菲律宾的传播剖析
10
作者 施雪琴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7年第1期85-92,共8页
本文考察与分析了20世纪初期基督教在菲律宾传播的政治宗教因素,指出基督教在菲律宾的迅速扩张,一方面归因于美国在菲律宾推行的带有浓厚道德理想主义色彩的新殖民主义政策,另一方面也离不开19世纪以来基督教海外传播运动所倡导与实践... 本文考察与分析了20世纪初期基督教在菲律宾传播的政治宗教因素,指出基督教在菲律宾的迅速扩张,一方面归因于美国在菲律宾推行的带有浓厚道德理想主义色彩的新殖民主义政策,另一方面也离不开19世纪以来基督教海外传播运动所倡导与实践的“三自”传教策略与教会本色化方针。基督教会通过其积极倡导与实践的自立与本色化的传教策略,促进了基督教在菲律宾的发展,同时对维护美国在菲律宾的殖民统治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殖民主义 基督新教 自立与本色化
下载PDF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近代政治哲学的影响
11
作者 姜淼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6-9,共4页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西方近代政治哲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它促进了个人精神的兴起,为近代意义上的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的形成提供了价值观。另一方面,它对民族教会的积极推动和对民族国家意识的积极倡导,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西方近代政治哲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它促进了个人精神的兴起,为近代意义上的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的形成提供了价值观。另一方面,它对民族教会的积极推动和对民族国家意识的积极倡导,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宗教改革中所蕴涵的许多思想影响了近代政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成为近代民族国家政治理论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改革 个人精神 民族国家 民族教会
下载PDF
澳门的宗教建筑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先觉 许政 《华中建筑》 2002年第6期84-91,共8页
该文阐述了澳门宗教的类型,天主教堂,基督教新教教堂,中国传统的宗教建筑,其他的宗教。
关键词 澳门 宗教建筑 天主教堂 新教教堂 传统宗教建筑
下载PDF
近代基督教新教江西美以美会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志繁 周伟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8-104,共7页
作为内陆省份江西的近代基督教新教活动往往被各种基督教研究的专著所忽略。基督教新教的江西美以美会晚清传入江西后,发展迅速,1913年成立了江西美以美会布道年议会,1917年,布道年议会升级为年议会,辖区也不断扩大。江西美以美会采取... 作为内陆省份江西的近代基督教新教活动往往被各种基督教研究的专著所忽略。基督教新教的江西美以美会晚清传入江西后,发展迅速,1913年成立了江西美以美会布道年议会,1917年,布道年议会升级为年议会,辖区也不断扩大。江西美以美会采取了教、学、医三管齐下的传教策略,即教会为学校、医院提供经费,学校为教会、医院培养人才,医院为教会、学校扩大影响,三者相依相促,形成独具一格的宗教文化。这些举措在客观上促进了江西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新教 江西美以美会 教会学校 教会医院
下载PDF
晚清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的历史轨迹及其影响——探讨中国教会大学兴起的新视角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朗 傅政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4-95,共12页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曾召开五次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即1877年、1890年和1907年上海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在华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以及1888年伦敦世界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和1910年爱丁堡世界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上述大会围绕中国...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曾召开五次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即1877年、1890年和1907年上海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在华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以及1888年伦敦世界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和1910年爱丁堡世界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上述大会围绕中国教会高等教育及教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若干共识,这些讨论和共识对中国教会大学的兴起及其最终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基督教新教 差会 传教士代表大会 中国教会大学
原文传递
文化涵化阶段下苏州近代教堂建筑特征探究——以苏州宫巷堂为例
15
作者 张康 《城市建筑》 2022年第14期82-85,共4页
苏州古城中现存多座近代基督教教堂,通过实地测绘和参阅文献资料,能初步了解这些教堂的建筑特征及历史背景。本次探究以苏州宫巷堂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教堂的平面、立面及剖面进行重新测绘和观察分析,探究该教堂在近代历史演变过程中展现... 苏州古城中现存多座近代基督教教堂,通过实地测绘和参阅文献资料,能初步了解这些教堂的建筑特征及历史背景。本次探究以苏州宫巷堂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教堂的平面、立面及剖面进行重新测绘和观察分析,探究该教堂在近代历史演变过程中展现出的文化内涵与本土化设计的建筑特征。以此为研究其他苏州近代教堂的演变历史与建筑特征提供相关研究案例和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巷堂 文化涵化 教堂 苏州
下载PDF
“采中补洋”的四川基督教领袖——四川圣公会会督宋诚之伦理观述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丽萍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5-100,共6页
以民国时期四川著名的基督教领袖宋诚之为对象,考察其从官宦子弟成为教徒,晋升为主教的人生经历,分析其思想观念与地域环境、社会背景、时代变革之间的互动关系,探寻中国基督教在中西之间、传统与现实之间的交汇折中,借以丰富近代四川... 以民国时期四川著名的基督教领袖宋诚之为对象,考察其从官宦子弟成为教徒,晋升为主教的人生经历,分析其思想观念与地域环境、社会背景、时代变革之间的互动关系,探寻中国基督教在中西之间、传统与现实之间的交汇折中,借以丰富近代四川社会思潮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中补洋” 四川 基督教 民国时期 圣公会 伦理观 伦理观
下载PDF
《福声》月刊与福建圣公会文字出版事业
17
作者 陈林 《闽江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32-136,共5页
《福声》月刊是中华圣公会福建教区于1931年创办的教会期刊,它的出版发行促进了圣公会福建教区"五运"工作的蓬勃开展,发展了教会自身的文字出版事业,记录了教区传教活动的过程,成为今天研究福建圣公会史不可或缺的资料。笔者... 《福声》月刊是中华圣公会福建教区于1931年创办的教会期刊,它的出版发行促进了圣公会福建教区"五运"工作的蓬勃开展,发展了教会自身的文字出版事业,记录了教区传教活动的过程,成为今天研究福建圣公会史不可或缺的资料。笔者在整理、利用《福声》月刊的过程中初步探讨它的性质、特点和历史影响,从文字出版事业的视角研究中华圣公会福建教区的传教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声》 教会期刊 圣公会
下载PDF
美国圣公会差会、卜舫济、圣约翰大学三者关系之评述—兼论卜舫济在华办学活动
18
作者 薛澄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84-87,共4页
圣约翰大学在中国教会大学研究进程中一直存有争议,其原因在于学校、校长和美国差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与中国文化之间相互不调和。因此客观评价圣约翰大学的前提必须正确地厘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梳理差会、校长和学校之... 圣约翰大学在中国教会大学研究进程中一直存有争议,其原因在于学校、校长和美国差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与中国文化之间相互不调和。因此客观评价圣约翰大学的前提必须正确地厘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梳理差会、校长和学校之间关系,从而客观看待圣约翰大学和卜舫济的历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圣公会 卜舫济 圣约翰大学
下载PDF
和好神学——中国宗派后教会的一种神学思考
19
作者 胡应强 《天风》 2006年第04S期30-34,共5页
如果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那么和好神学就是中国宗派后教会的神学思考之一。和好神学源于中国基督教会已经并仍将身体力行的宗派后合一的实践。因此,和好神学也是中国教会从宗派后合一的层面对基督教信仰所寻求的理解。和好神学立足圣经... 如果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那么和好神学就是中国宗派后教会的神学思考之一。和好神学源于中国基督教会已经并仍将身体力行的宗派后合一的实践。因此,和好神学也是中国教会从宗派后合一的层面对基督教信仰所寻求的理解。和好神学立足圣经,突出神人和好是贯穿整本圣经的中心思想,因此,也是高举圣经权威的中国基督教神学的永恒主题。和好神学从本体论的角度阐释了三位一体的神是人神和好、人人和睦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源头、动力和终极目标;道成肉身的宇宙的基督是一位有志于、也有能力实现神人和好的基督;神更盼望人人成为实现神人和好的有责任且负责任的自我;神人和好也符合教会的本质——团契 (KOINONIA),即指神与人、人与人以及人和自然之间和好的生命关系。因此,和好神学主张建立有中国宗派后合一特色的教会论;在终极论上,和好神学更从和好的主题出发,满怀信心地展望,世界的终极不是毁灭,而是到日期满足的时候,万有在基督里同归于一。总之,和好神学能帮助中国基督徒树立正确的基督观, 教会观,促进中国基督教会的宗派后合一,为中国基督教正在推进的神学思想建设指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好神学 中国宗派后教会 神学思想 宗教信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