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相关并发症原因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28
1
作者 林三福 林拥华 +2 位作者 巫海鹏 戴章生 林晓聪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6年第1期44-48,共5页
背景:PFNA内固定失效可见于诸多文献报道,但尚缺乏关于并发症原因、手术技巧及应对策略的系统性报道。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原因、手术技巧及... 背景:PFNA内固定失效可见于诸多文献报道,但尚缺乏关于并发症原因、手术技巧及应对策略的系统性报道。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原因、手术技巧及应对策略,旨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技术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应用PFNA闭合复位治疗12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发生并发症,男9例,女4例;年龄45-82岁,平均(62.0±5.4)岁;根据AO/OTA分型:A1型4例,A2.1型1例,A3型8例;稳定性骨折5例(38.5%);不稳定性骨折8例(61.5%);均为新鲜骨折,排除病理性骨折。结果:128例中13例发生并发症,包括1例在术中损伤股深动脉,2例股骨近端爆裂骨折,1例股骨前壁穿破,2例螺旋刀片向内穿透股骨头,2例螺旋刀片向外侧切出,2例骨折不愈合,3例髋内翻畸形。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原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骨折制定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以及康复计划是预防内固定失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内固定器 假体失效
下载PDF
从骨溶解的X线特征探讨磨损颗粒与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蔡谞 王继芳 +3 位作者 胡永成 卢世璧 王岩 董纪元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自人工关节关节面等处产生的磨损颗粒的迁移途径及其易聚积部位与骨溶解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因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的39个国产人工髋关节的术前X线片 ,按关节类型分组统计假体周围不同区域衬性和膨胀性骨溶解的发生率 ,并测算... 目的探讨自人工关节关节面等处产生的磨损颗粒的迁移途径及其易聚积部位与骨溶解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因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的39个国产人工髋关节的术前X线片 ,按关节类型分组统计假体周围不同区域衬性和膨胀性骨溶解的发生率 ,并测算溶骨带宽度或溶骨面积。结果髋臼衬性骨溶解的发生率各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宽度以三区 (Delee分区法 )最大 (P<0.05) ;膨胀性骨溶解在人工股骨头和全髋关节中髋臼的发生率均以三区及坐骨缘最高 (P<0.05) ,各区溶骨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股骨近端衬性骨溶解除四区 (Gruen分区法 )外均连续存在 ,宽度由近及远递减 ;膨胀性骨溶解发生率亦由近关节端向远端依次递减 ,溶骨面积在人工股骨头组各区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全髋关节则以近关节端 (一、二、六区 )较为严重 (P<0.05) ,且外侧 (一、二区 )重于内侧 (五、六区 )。结论国产人工髋关节出现无菌性松动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发生部位和严重程度与自关节面等处产生的磨损颗粒的迁移途径和易聚积部位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溶解 粒子大小 人工髋关节 无菌性松动
原文传递
Jumbo臼杯在全髋关节翻修术髋臼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吴浩波 朱晗晓 +1 位作者 严世贵 吴立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471-1478,共8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jumbo臼杯重建髋臼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jumbo臼杯重建髋臼骨缺损的患者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39~82岁,平均(62~12)岁。单侧47例,双侧1例。...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jumbo臼杯重建髋臼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jumbo臼杯重建髋臼骨缺损的患者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39~82岁,平均(62~12)岁。单侧47例,双侧1例。髋臼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Ⅱ型27髋,ⅢA型18髋,ⅢB型4髋。翻修原因:髋臼感染后二期翻修8髋,髋臼无菌性松动41髋。均采用jumbo臼杯进行重建,对ⅡB型以上骨缺损进行植骨,植骨采用自体松质骨或异体骨混合嵌压和底部填塞13髋、异体松质骨植骨钛网固定5髋、金属骨小梁垫块4髋。36髋同时行股骨侧假体翻修。随访时摄X线片评估臼杯稳定性及假体旋转中心变化,以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临床疗效。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假体5年生存率。将患者分为松动失败和未失败两组,采用Cox回归分析外展角、旋转中心位置与失败的相关性。结果随访1~11年,平均6.8年。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47.6±7.1)分,末次随访时提高至(82.4±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2,P=0.00)。5髋患者在术后5年内出现手术失败,假体5年生存率为89.8%±4.4%。2髋(Paprosky ⅢA型)术后出现感染,行再次翻修;2髋(PaproskyIIIA型1髋、Paprosky ⅢB型1髋)出现假体松动,行再次翻修;1髋(Paprosky ⅢB型)术后出现明显的髋部行走时疼痛,经保守治疗及康复锻炼后症状轻度好转,未行再翻修。放射学测量的髋臼外展角与手术失败无相关性(r==0.06,P=0.53),髋臼翻修后旋转中心的垂直位移、水平位移与手术失败无相关性(r=0.11,P=0.14;r=0.04,P=0.89)。2髋出现术后脱位,1髋经保守治疗后未复发、1髋由股骨侧假体再松动引起而再次行股骨侧翻修。结论采用jumbo臼杯修复髋臼骨缺损患者的早中期疗效好,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再手术 髋臼 骨质溶解 假体失效
原文传递
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Vancouver B型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宗科 裴福兴 +2 位作者 杨静 沈彬 屠重棋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03-806,共4页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Vancouver B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股骨假体柄周围骨折10例,其中Vancouver分类B1型3例,B2型2例,B3型5例。B1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加钢丝环扎治疗;B2型骨折行切开复位,钢丝或线缆固...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Vancouver B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股骨假体柄周围骨折10例,其中Vancouver分类B1型3例,B2型2例,B3型5例。B1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加钢丝环扎治疗;B2型骨折行切开复位,钢丝或线缆固定,加长股骨柄翻修;B3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加长股骨柄翻修,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加钢丝环扎固定。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27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X线片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骨折愈合,患肢恢复行走功能为治疗成功,而骨折未愈合、假体松动、发生感染等并发症需要再次手术治疗者为治疗失败。结果10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假体无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治疗成功率100%。9例患者自由行走,1例需要助行器帮助。最后一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83分。移植骨板与宿主骨骨性愈合,股骨皮质厚度增加3~5 mm。结论假体稳定性和局部骨骼条件是影响Vancouver B型骨折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柄周围Vancou- vet B型骨折不同亚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重建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不但能提供固定支撑作用,而且可促进骨折愈合,增加局部骨量和改善骨强度,显示出较好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失效 骨板 移植 同种
原文传递
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界膜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蔡谞 王继芳 +2 位作者 卢世璧 张笑明 赵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26-830,共5页
目的 观察假体周围界膜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特征 ,探讨磨损颗粒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1例于我院行翻修术患者的无菌性松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切片作HE、番红O 亮绿染色及CD6 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下观... 目的 观察假体周围界膜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特征 ,探讨磨损颗粒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1例于我院行翻修术患者的无菌性松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切片作HE、番红O 亮绿染色及CD6 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下观察界膜组织学构成、磨损颗粒种类、分布及其聚集部位的组织学特征 ,测量颗粒长短径 ,计算CD6 8阳性细胞数。TEM下观察界膜细胞超微结构及被MΦ吞噬颗粒的特征 ,并测量其长短径。结果 界膜由纤维基质、成纤维细胞、MΦ和异物巨细胞等构成 ,其中MΦ占 2 3 %± 5 % ( x±s)。在溶骨区贴假体或骨水泥侧的界膜中可聚集大量超高分子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钛合金或钴铬合金颗粒 ,呈慢性异物炎症反应。细胞外颗粒多数在15 μm以下 ,被MΦ吞噬者几乎全部小于 1μm。同一MΦ内溶酶体中可存在多种颗粒。非骨溶解部位界膜中无磨损颗粒 ,并形成纤维 -软骨样组织。结论 界膜中的多种磨损颗粒与界面骨溶解及纤维组织增生有关 ,是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过程中的重要生物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性松动假体 周围界膜 组织学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聚乙烯内衬磨损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戴雪松 严世贵 +1 位作者 潘志军 黄宗坚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9-232,共4页
目的以计算机数字化方法计测人工全髋假体二维线性磨损,并探讨磨损程度与长期随访结果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利用计算机软件测量股骨头中心相对于髋臼中心的矢量位移,来决定关节面磨损的大小和方向。对 104髋非骨水泥型人工假体进行磨损... 目的以计算机数字化方法计测人工全髋假体二维线性磨损,并探讨磨损程度与长期随访结果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利用计算机软件测量股骨头中心相对于髋臼中心的矢量位移,来决定关节面磨损的大小和方向。对 104髋非骨水泥型人工假体进行磨损计测、临床和放射学检查,平均随访时间为 8.4年。结果 14髋股骨或髋臼假体松动,假体松动率为 13.5%。平均线性磨损值为 1.14 mm,磨损率为 0.15 mm/年。聚乙烯磨损与髋臼侧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相关 (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未发现磨损和患者年龄、体重、髋杯大小和外展角、活动量水平以及 Harris髋关节评分的相关关系。结论此方法可应用于各种不同设计的人工假体内衬的二维磨损测量。磨损与骨溶解显著相关,并与假体松动互为因果。因此,在进行临床随访、放射学观察的同时,磨损情况也是全面评价全髋置换术临床结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假体 骨质溶解 假体失效 全髋关节置换术 聚乙烯内衬磨损
原文传递
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期疗效评估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晖 裴福兴 +2 位作者 沈彬 杨静 陈治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31-837,共7页
目的对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术后中期的影像学及临床评估,回顾性研究非骨水泥型假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1年3月,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TH... 目的对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术后中期的影像学及临床评估,回顾性研究非骨水泥型假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1年3月,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THA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71例(80髋)进行至少5年的随访。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学评估根据术后随访时骨盆正位与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髋臼、股骨假体的位置及其周围骨质的改变,并测量臼杯内衬的磨损速度、磨损方向。假体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分别以髋臼、股骨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和任何原因所致的翻修为终点。结果共54例(62髋)患者获得至少5年的随访,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4.0±8.4)分(21~50分),终末随访时平均为(92.4±5.7)分(78~100分)。截至末次随访时无一例翻修或表现为影像学无菌性松动。1髋出现骨盆局灶性骨溶解,12髋出现股骨局灶性骨溶解。聚乙烯内衬平均线性磨损率为(0.125±0.074)mm/年。Kaplan-Meier分析假体生存率为1.0(95%可信区间,0.98~1.00)。结论多孔涂层非骨水泥型假体可为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提供良好的中期固定及临床效果。然而,因为聚乙烯髋臼的磨损不可避免及假体周围骨溶解等潜在因素的存在,长期效果仍须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失效 股骨头坏死
原文传递
人工关节失效类型及起因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海 王燎 +1 位作者 姚天平 王成焘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8-11,共4页
以人工关节失效事件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对国内外公布资料及实际案例的调研分析,对关节假体失效的类型、发生率进行了归纳总结,按照失效发生时间:短期、中期、远期进行归类,对每类失效的特点以及机理进行讨论。
关键词 人工关节 关节置换术 失效 失效期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10
9
作者 梁鹏 牛舜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9年第1期99-104,共6页
人工关节置换术(TJA)是临床治疗各种终末期关节疾病最为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随着手术量的增大,其并发症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假体无菌性松动,严重影响了假体的使用寿命,需要进一步行翻修手术。因此,如何提高假体无菌性松动早期诊... 人工关节置换术(TJA)是临床治疗各种终末期关节疾病最为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随着手术量的增大,其并发症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假体无菌性松动,严重影响了假体的使用寿命,需要进一步行翻修手术。因此,如何提高假体无菌性松动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对评估假体磨损状态、延长假体寿命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在此,本文对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早期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 假体失效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H/G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0
10
作者 文立成 马忠泰 +1 位作者 李军 柴卫兵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13-516,共4页
目的观察H/G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的随访结果.方法对35例40髋H/G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了6年~10年2个月,平均7.5年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Amstutz的分区方法将股骨侧分为... 目的观察H/G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的随访结果.方法对35例40髋H/G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了6年~10年2个月,平均7.5年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Amstutz的分区方法将股骨侧分为7个区,髋臼侧分为4个区进行观察.结果临床随访:Harris评分术后3年平均95分,5年平均89分,7.5年平均83分.Harris评分低于85分者6髋,其中4髋髋臼假体松动,1髋塑料内衬脱落,1髋负重疼痛.X线随访:股骨侧,股骨假体周围出现区域性透亮带25髋(62.5%),无出现全周透亮带的病例;髓腔内骨化20髋(50.0%);假体远端骨皮质增厚18髋(45.0%);7区即股骨距处骨溶解10髋(25.0%);2髋出现7 mm以内的假体下沉.髋臼侧,出现透亮带20髋(50.0%),其中区域性透亮带12髋,全周透亮带8髋,目前已有4髋施行了翻修手术;骨溶解7髋(17.5%),其中1区4髋,2区髋臼螺钉周围骨溶解3髋;骨吸收2髋(5.0%),为翻修术中植骨的病例;塑料内衬脱落1髋(2.5%).结论中期随访显示,临床及X线随访结果均较初期随访为差.松动关节明显增多,特别是在X线随访中,假体周围出现的异常骨反应明显高于初期随访所见.虽然目前大部分仅限于X线所见,临床上尚无症状,但应进行密切观察.此外,1髋因金属髋臼卡子松动导致塑料内衬脱落而行翻修术,此种情况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非骨水泥型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术后 中期随访结果
原文传递
^(99m)Tc-MDP骨三相显像对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和感染性假体松动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欣欣 张燕燕 +2 位作者 张卫方 徐艳 马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57-2359,共3页
目的探讨99mTc-MDP骨血流、血池、静态三相显像在鉴别骨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假体松动及感染性假体松动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关节置换术后怀疑假体松动的患者行99mTc-MDP骨三相显像,采用视觉法分析,与术中所见、术后病理、细菌培养、血沉... 目的探讨99mTc-MDP骨血流、血池、静态三相显像在鉴别骨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假体松动及感染性假体松动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关节置换术后怀疑假体松动的患者行99mTc-MDP骨三相显像,采用视觉法分析,与术中所见、术后病理、细菌培养、血沉、C反应蛋白等对照。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99mTc-MDP静态显像诊断假体松动的准确率为87.50%。以单纯骨静态显像假体周围弥漫性浓聚为诊断感染的标准,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33.33%、77.78%、66.67%;以血流或血池显像任意阳性结合骨静态显像阳性为诊断感染性松动的标准,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100%、88.89%、91.67%。结论 99mTc-MDP骨静态显像对假体松动较为灵敏,并可提供假体松动的具体部位,对术前病情的评价有重要意义。以99mTc-MDP骨三相显像诊断松动有无合并感染,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失败 假体相关性感染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后钛网沉陷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宇 陈德玉 +3 位作者 郭永飞 何志敏 杨海松 田海军 《脊柱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198-202,共5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后钛网沉陷的风险因素以及钛网沉陷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3年5月~2007年8月采用颈前路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疾病患者300例。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切除节段、固定钢板的类型以及是否使用...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后钛网沉陷的风险因素以及钛网沉陷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3年5月~2007年8月采用颈前路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疾病患者300例。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切除节段、固定钢板的类型以及是否使用垫片这5个因素是否为钛网沉陷的风险因素,研究钛网沉陷对颈椎曲度及其他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随访1年,239例(79.7%)患者发生钛网沉陷,其中182例(60.7%)发生轻度沉陷(1~3mm),57例(19.0%)发生严重沉陷(>3mm)。双节段切除较单节段切除更易发生严重钛网沉陷。发生严重钛网沉陷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明显低于未发生钛网沉陷的患者。同时,钛网严重沉陷增加了患者颈肩部疼痛、神经症状复发以及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结论钛网沉陷在颈前路椎体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后发生较为普遍。多节段切除是发生严重钛网沉陷的危险因素,严重钛网沉陷可导致手术疗效下降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假体与植入物 内固定器 截骨术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假体失效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关系的探讨(附7例报告) 被引量:5
13
作者 范卫民 王青 +1 位作者 陶松年 王道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病因。方法 选择 7例松动人工髋关节病例 ,翻修手术时取松动关节周围的界膜组织 ;选择 1 0例骨折内固定患者 ,拆除内固定时取内固定物周围瘢痕组织。标本作组织学检查 ,并作肿瘤坏死因子(TNF)测定。结...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病因。方法 选择 7例松动人工髋关节病例 ,翻修手术时取松动关节周围的界膜组织 ;选择 1 0例骨折内固定患者 ,拆除内固定时取内固定物周围瘢痕组织。标本作组织学检查 ,并作肿瘤坏死因子(TNF)测定。结果 松动人工髋关节周围的界膜组织中含大量组织细胞和纤维母细胞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组织细胞标记抗体、溶菌酶和 α1 -抗胰蛋白酶染色阳性。而骨折内固定物周围的瘢痕组织主要为纤维成分。松动人工髋关节周围界膜组织中的TNF浓度明显高于骨折内固定物周围的瘢痕组织 (P<0 .0 1 )。结论 在生物性因素方面 ,磨损微粒是松动发生的关键性因素 ,它可刺激组织细胞分泌 TNF等溶骨性因子 ,这些溶骨性因子直接或间接地激活破骨细胞 ,从而引起人工关节周围骨吸收、骨溶解 ,最终导致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假体 无菌性松动 骨溶解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二磷酸盐对骨水泥微粒刺激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益民 范卫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 :探讨二磷酸盐类药物——阿可达 (帕米磷酸钠 )对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准备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 17例。采集外周血 ,分离单核细胞 ,每例标本分成 5份 ;A组 :仅单核细胞 ,为对照组 ;B组 :单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 目的 :探讨二磷酸盐类药物——阿可达 (帕米磷酸钠 )对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准备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 17例。采集外周血 ,分离单核细胞 ,每例标本分成 5份 ;A组 :仅单核细胞 ,为对照组 ;B组 :单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 ;C组 :单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 +阿可达 (5 μg/ ml) ;D组 :单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 +阿可达 (10 μg/ ml) ;E组 :单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阿可达 (2 0μg/ m l)。培养 48h后 ,放免法测定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含量。结果 :单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组的 T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单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 +阿可达组的 TNF含量明显低于单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组 (P<0 .0 1)。而不同浓度阿可达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骨水泥微粒可刺激单核细胞分泌 TNF,而阿可达能有效地抑制单核细胞的这种分泌。二磷酸盐能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由 TNF等溶骨性因子引起的人工关节周围的骨溶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磷酸盐类 人工关节 假体失效 骨溶解 单核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脱位失效的生物力学分析与推理(附专家点评)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海 王燎 +2 位作者 王金武 姚天平 王成焘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20,共8页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失效力学机理以及在术后各时间段引发脱位的具体原因,提出对临床中发生的脱位事件进行失效诊断的具体方法。方法通过建立脱位模型对脱位过程的生物力学机理进行研究,分析脱位失效与临床、产品设计和患者...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失效力学机理以及在术后各时间段引发脱位的具体原因,提出对临床中发生的脱位事件进行失效诊断的具体方法。方法通过建立脱位模型对脱位过程的生物力学机理进行研究,分析脱位失效与临床、产品设计和患者三方面因素的关系。结果提出脱位分析推理路线图,开发并验证专门用于脱位分析的软件工具。结论髋关节脱位失效临床案例分析表明,该人工髋关节脱位分析方法与工具能够帮助判断具体脱位事件的产生原因,确定假体设计、术中植入位置与脱位事件之间的关系。同时可在术前确定假体最佳植入位置并分析脱位发生的可能风险,对假体设计也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 脱位 失效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3D打印钛金属加强块重建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近期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立峰 吴杰 +5 位作者 郭艾 王迪凡 刁乃成 杨波 喻飞 李强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评价3D打印钛金属加强块重建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2016年3月-2017年9月因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骨缺损需要进行3D打印钛金属加强块重建髋臼缺... 目的评价3D打印钛金属加强块重建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2016年3月-2017年9月因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骨缺损需要进行3D打印钛金属加强块重建髋臼缺损的21例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年龄(58.9±6.3)岁,年龄范围51~67岁;体重指数(23.8±2.9)kg/m^2。术前根据髋关节CT结果,设计3D打印个性化的钛金属加强块。记录所有患者的X线上髋关节旋转中心和泪滴间线的垂直距离、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门诊随访11.8~19.6个月。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Afem±SD)的形式表示,术前和术后比较采用!检验。结果X线检查,术前和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和泪滴间线的垂直距离分别为(6.1±1.2)cm和(2.8±0.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47.5±6.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4.6±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X线显示髋臼假体和加强块稳定,没有髋关节脱位等、假体周围感染和髋臼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3D打印钛金属加强块能够重建严重髋臼骨缺损同时恢复髋关节的旋转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失效 髋臼 骨质溶解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声发射技术在关节外科中的应用及价值
17
作者 徐祯 张梦茹 +3 位作者 吕柯 夏中玉 张采薇 徐建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262-3270,共9页
背景:声发射技术是无损检测中最可靠和完善的技术之一,被广泛用于机械、土木和水下声学等多个领域的损伤检测。近年来,声发射技术获得较大发展,在医学工程领域得到初步应用,特别是在人体关节的摩擦评估以及植入物监测方面具有优势。目的... 背景:声发射技术是无损检测中最可靠和完善的技术之一,被广泛用于机械、土木和水下声学等多个领域的损伤检测。近年来,声发射技术获得较大发展,在医学工程领域得到初步应用,特别是在人体关节的摩擦评估以及植入物监测方面具有优势。目的:总结声发射技术在关节外科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检索1989年1月至2024年3月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声学,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假体,假体失效,膝关节骨关节炎,膝关节,监测,人工关节”;英文检索词为“acoustics,hip replacement arthroplasties,hip prosthesis,prosthesis failure,knee osteoarthritides,knee joint,monitoring,artificial joint”。初检得到文章2991篇,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80篇文章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在关节外科领域中,声发射技术主要用于关节疾病早期的发现与诊断,以及关节置换术中骨裂和术后假体下沉、植入物磨损、无菌性松动、骨裂等的检测;②声发射技术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提早发现关节炎,降低术中的损伤风险,监测并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技术 声学 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假体 假体失效 膝关节骨关节炎 膝关节 监测 人工关节
囊袋内人工晶状体重度移位或脱位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文清 贾丽丽 +2 位作者 陆斌 方健 陈颖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移位或脱位的发生原因及发病机制。方法1995年12月至2004年5月在本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共31例,散瞳后在裂隙灯显微镜或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晶状体囊袋结构异常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变异,对...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移位或脱位的发生原因及发病机制。方法1995年12月至2004年5月在本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共31例,散瞳后在裂隙灯显微镜或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晶状体囊袋结构异常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变异,对已移位或脱位的人工晶状体的手术复位、置换或取出。结果共31例,早期移、脱位者20例,晚期移、脱位者11例;其中5例(16.1%)患者晶状体后囊膜大部破损致人工晶状体半脱位于玻璃体前端,9例(29.0%)患者晶状体后囊膜下方破损致人工晶状体下移,1例(3.2%)患者晶状体囊上方赤道小破口致人工晶状体上移,2例(6.5%)患者晶状体前囊膜放射状撕裂致人工晶状体部分脱入前房,人工晶状体与囊袋大小不匹配2例(6.5%),人工晶状体襻严重变形1例(3.2%),2例(6.5%)患者上方晶状体后囊膜破损致人工晶状体全脱位于玻璃体内,2例(6.5%)患者外伤性悬韧带断裂致人工晶状体侧移,6例(19.4%)患者晶状体囊收缩不均、缩窄致人工晶状体移位或拱曲,1例(3.2%)患者人工晶状体半脱位系假性囊剥脱征所致。结论囊袋内人工晶状体重度移位或脱位在手术后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发生原因和发病机制,处理及时、得当则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囊 晶体 人工 晶体半脱位 假体失效
原文传递
人工全髋聚乙烯假体磨损及其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友 薛文东 +1 位作者 朱振安 戴克戎 《临床骨科杂志》 2003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聚乙烯磨损与假体松动的关系。方法 采用光镜与电镜对 15例人工髋关节翻修病例的聚乙烯假体臼杯内表面及假体周围软组织作形态学观察 ,进而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微小聚乙烯磨损颗粒促使骨吸收性细胞因子增加、植入物周...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聚乙烯磨损与假体松动的关系。方法 采用光镜与电镜对 15例人工髋关节翻修病例的聚乙烯假体臼杯内表面及假体周围软组织作形态学观察 ,进而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微小聚乙烯磨损颗粒促使骨吸收性细胞因子增加、植入物周围骨溶解以及植入物 -骨整合强度下降的生物效应。结果 聚乙烯假体在人工关节松动形成时均明显磨损 ,聚乙烯磨损颗粒诱发机体单核-巨噬细胞增殖并分泌骨吸收性细胞因子。结论 聚乙烯磨损与假体松动密切相关 ,其中生物因素是引起假体松动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类 骨质溶解 假体失效
下载PDF
关注角膜内皮移植术后的植片脱位 被引量:6
20
作者 洪晶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共3页
角膜内皮移植具有损伤小、视力恢复快的优点,已经成为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术式。然而角膜内皮移植具有它独特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的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和正确的处理及患者眼前节的状态有密切的关系。角膜内皮移植术后... 角膜内皮移植具有损伤小、视力恢复快的优点,已经成为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术式。然而角膜内皮移植具有它独特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的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和正确的处理及患者眼前节的状态有密切的关系。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植片脱位,表现为植片与植床之间有缝隙存在,角膜水肿发白,危险因素为晶状体虹膜隔异常或玻璃体切割术后的患者。常规的处理为前房内植入消毒空气,患者保持平卧位。对眼前节异常的患者可采用黏弹剂复位的方法。角膜内皮移植是一种全新的术式,对这种手术方法的正确认识和了解,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对常见并发症植片脱位及时发现正确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内皮 角膜 假体失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