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弧形截骨术 被引量:100
1
作者 归来 侯全志 +1 位作者 张智勇 滕利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索治疗下颌角肥大的一种新型截骨术。方法我们根据下颌骨解剖结构及中国人的审美观对传统手术方法作了两点改进。一是一次性下颌角弧形截骨;二是不切除咬肌。手术操作由口内入路直视下完成。结果 1996年12月~1997年12月共完成38... 目的探索治疗下颌角肥大的一种新型截骨术。方法我们根据下颌骨解剖结构及中国人的审美观对传统手术方法作了两点改进。一是一次性下颌角弧形截骨;二是不切除咬肌。手术操作由口内入路直视下完成。结果 1996年12月~1997年12月共完成38例手术,随访3~12个月,均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结论本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更适合国人的审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弧形截骨术 口内入路
原文传递
与下颌角肥大整形术相关的下颌骨测量 被引量:29
2
作者 徐永成 原林 马晓光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2年第5期249-251,共3页
目的 探讨下颌角角度、下颌支高度、下颌角间宽、下颌角外翻角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为下颌角肥大整形术提供临床解剖学基础资料。方法 对 2 0具成人尸体的离体下颌骨进行定点测量 ,测量下颌角间宽 ,分左右侧测量下颌角角度、下颌支高度... 目的 探讨下颌角角度、下颌支高度、下颌角间宽、下颌角外翻角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为下颌角肥大整形术提供临床解剖学基础资料。方法 对 2 0具成人尸体的离体下颌骨进行定点测量 ,测量下颌角间宽 ,分左右侧测量下颌角角度、下颌支高度、下颌角外翻角度 ,并对其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下颌角角度、下颌支高度、下颌角外翻角度的左右侧无明显差异。以左侧为例 ,下颌角角度、下颌支高度、下颌角外翻角度、下颌角间宽数值为 (119± 6 .83)°、(6 7.71± 4 .2 0 )mm、(18.70± 10 .5 7)°、(10 4 .5 1± 5 .16 )mm ,下颌角间宽与下颌角外翻角度呈显著相关 (r=0 .875 ,P <0 .0 1) ,下颌角外翻角度与下颌支高度呈显著相关 (r =0 .80 4 ,P <0 .0 1)。结论 正常下颌角有一定的外翻角度 ,外翻角度是决定下颌角间宽的主要原因。下颌角肥大截骨术应分别针对下颌角外翻、下颌角角度过小及下颌支过高设计截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测量 下颌角肥大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双侧下颌角突出合并小颏畸形的治疗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智勇 归来 +1 位作者 滕利 侯全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4-216,共3页
目的 提高双侧下颌角突出伴有小颏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用口内入路行双侧下颌角连续弧线截骨术 ,同时行颏部水平截骨前徙延长、小夹板坚强内固定、自体下颌角骨质断端间植骨术 ,不作咬肌部分切除手术。结果  1996~ 1999年共收... 目的 提高双侧下颌角突出伴有小颏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用口内入路行双侧下颌角连续弧线截骨术 ,同时行颏部水平截骨前徙延长、小夹板坚强内固定、自体下颌角骨质断端间植骨术 ,不作咬肌部分切除手术。结果  1996~ 1999年共收治 2 0例 ,术后下面部宽短畸形明显改善。咬肌虽未行部分切除 ,但术后随着咬肌附着点的上移、肌张力降低而发生部分萎缩 ,下颌角部曲线圆滑 ,形态自然。结论 双侧下颌角突出伴有严重小颏者 ,只有同时行双侧下颌角截骨和颏部水平截骨整形 ,才能达到全面矫治畸形的目的。下颌角连续弧线截骨术截骨设计灵活、向上可达下颌升支后缘、向下可延续至下颌体下缘 ,截骨量大 ;一次完成 ,截骨后的下颌角更加圆滑自然 ;结合颏部截骨整形术 ,不仅提高了术后的整体效果 ,而且可利用截除的下颌角骨质充填于颏部水平截骨断端间 ,可以保证骨质的愈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突出 小颏畸形 截骨术 治疗
原文传递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敏 归来 +2 位作者 刘剑峰 黄绿萍 张智勇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7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形态的变化,为下颌角肥大矫治手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超声成像技术对10例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的受术者行双侧(20侧)咬肌厚度测定,测量时间为术前及术后半年,于受术者肌肉松弛状态下分别在3个不同平面... 目的观察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形态的变化,为下颌角肥大矫治手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超声成像技术对10例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的受术者行双侧(20侧)咬肌厚度测定,测量时间为术前及术后半年,于受术者肌肉松弛状态下分别在3个不同平面(A平面:口角与耳垂连线所在平面;B、C平面分别为与A平面平行,跨度为1cm的上下两平面)测量咬肌的最大厚度,观察比较咬肌厚度变化。结果A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168±0.155)cm,术后平均值为(1.133±0.176)c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215±0.178)cm,术后平均值为(1.108±0.210)c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223±0.192)cm,术后平均值为(0.979±0.118)c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咬肌厚度减少值平均为(0.244±0.121)cm,术前术后减少百分比平均为(19.22±7.785)%。结论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近角区咬肌可发生明显萎缩,轻、中度下颌角肥大者可单纯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无需切除咬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咬肌 超声成像 下颌角截骨术
原文传递
汉族青年女性下颌神经管的三维CT定位测量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吉昌 归来 +3 位作者 张智勇 牛峰 刘伟 唐晓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定位测量下颌神经管在青年女性下颌骨体内部的走行,为下颌角截骨整形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汉族青年女性60例。行下颌骨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定点后测量下颌神经管下缘在各点距下颌骨体下缘的距离,对测量所得数据进行... 目的定位测量下颌神经管在青年女性下颌骨体内部的走行,为下颌角截骨整形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汉族青年女性60例。行下颌骨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定点后测量下颌神经管下缘在各点距下颌骨体下缘的距离,对测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神经管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在下颌第3磨牙后缘与第1磨牙和第2双尖牙之间的对应点之间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下颌神经管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在下颌第2双尖牙前后缘对应点之间与下颌骨下缘基本平行,为最小处。此后至颏孔,下颌神经管距下颌体下缘的距离又增大。结论下颌角截骨整形时注意下颌第2双尖牙前后缘之间的下颌神经管,为易损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下颌神经管 下颌角肥大
原文传递
口内入路双直线截骨法矫治下颌角肥大 被引量:16
6
作者 柳大烈 郑健生 +1 位作者 付国友 王渭滨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5年第6期339-340,共2页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双直线下颌角肥大截骨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口内切口,以拟缩进的下颌角为基点,设计双直线截骨线,截骨后磨削残端骨面,矫治下颌角肥大。结果自2000年以来,完成手术86例,患者下颌角肥大均得到矫正,仅2例出现术后感...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双直线下颌角肥大截骨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口内切口,以拟缩进的下颌角为基点,设计双直线截骨线,截骨后磨削残端骨面,矫治下颌角肥大。结果自2000年以来,完成手术86例,患者下颌角肥大均得到矫正,仅2例出现术后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痊愈。随访1年,效果良好。结论口内入路双直线截骨法能安全有效地矫治下颌角肥大,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直线 截骨 下颌角肥大
下载PDF
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矫正术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敏 归来 +5 位作者 张智勇 吕长胜 黄绿萍 牛峰 金骥 刘剑锋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6年第6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入路不同术式矫正下颌角肥大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应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矫正60例中重度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侧骨板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10例轻中度下颌角肥大,通过X线头影测量评价疗效。结果下颌角弧形截骨组:术后下颌角角... 目的探讨经口内入路不同术式矫正下颌角肥大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应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矫正60例中重度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侧骨板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10例轻中度下颌角肥大,通过X线头影测量评价疗效。结果下颌角弧形截骨组:术后下颌角角度为(129.491±6.277)°,下颌平面角角度为(34.447±5.068)°,下颌升支后缘切线与前颅底平面的前下交角角度为(92.702±5.520)°,面下部宽度为(10.797±0.688)c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近于正常人群。下颌角外侧板矢状劈开截骨组:术后面下部宽度为(11.200±0.675)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颌角角度为(123.444±3.468)°,下颌平面角为(30.444±3.664)°,下颌升支后缘切线与前颅底平面的前下交角为(95.333±3.00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容貌较术前均有明显改观,无下齿槽神经损伤、下颌骨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下颌角肥大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截骨方法,可有效矫治下颌角肥大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口内入路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下颌角外侧骨板矢状劈开截骨术
原文传递
单纯下颌骨磨削法矫治下颌角肥大 被引量:15
8
作者 徐士亮 罗锦辉 +1 位作者 惠俐 陈元良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角肥大骨磨削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局部肿胀麻醉下,采用口内切口入路,常规分离显露下颌骨,在预定需要矫正的下颌骨区域,使用特殊器械磨削下颌骨体外侧皮质骨、下颌骨下缘及下颌角骨质,同时对部分肥大的咬肌进行处理,矫... 目的探讨下颌角肥大骨磨削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局部肿胀麻醉下,采用口内切口入路,常规分离显露下颌骨,在预定需要矫正的下颌骨区域,使用特殊器械磨削下颌骨体外侧皮质骨、下颌骨下缘及下颌角骨质,同时对部分肥大的咬肌进行处理,矫治下颌角肥大。结果对58例下颌角肥大患者均行下颌骨磨削法矫治,除1例术中损伤下齿槽血管引起出血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8个月,全部病例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结论下颌骨磨削法矫治下颌角肥大是一种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好方法。与截骨矫治下颌角肥大的方法相比,该术式保留了下颌骨的内板,维持了颌颈区的立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下颌角肥大 口内入路 下颌骨
下载PDF
弧形截骨术和外板劈除术对下颌角形态变化的比较 被引量:16
9
作者 宋涛 归来 +7 位作者 张智勇 吕长胜 牛峰 黄绿萍 金骥 俞冰 彭哲 李慧超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7年第5期270-273,共4页
目的 探讨和比较下颌角弧形截骨成形术后和下颌角外板劈除术后对下颌角肥大患者下颌角的形态变化差异。方法 对下颌角肥大行弧形截骨成形术的30例和行下颌角外板劈除术后的20例的头颅正、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结果 下颌角弧形截骨成形... 目的 探讨和比较下颌角弧形截骨成形术后和下颌角外板劈除术后对下颌角肥大患者下颌角的形态变化差异。方法 对下颌角肥大行弧形截骨成形术的30例和行下颌角外板劈除术后的20例的头颅正、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结果 下颌角弧形截骨成形术使下颌角间距变小,下颌角角度变钝,下颌升支长度变短,下颌角点向前上移位,下颌角区的下颌骨最大宽度变小,下颌骨升支及体部变窄;下颌角外板劈除法可以使下颌角间距变小,而下颌升支长度,下颌角区的下颌骨最大宽度,下颌骨升支及体部的宽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下颌角弧形截骨成形术对面下部正面观和侧面观均有较大改善,下颌角外板劈除术主要对面下部正面观有较大改善,在进行下颌角肥大成形术时,应注意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弧形截骨术 外板劈除术
原文传递
下颌角肥大女性颅面结构的三维测量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慧超 张智勇 +3 位作者 吕长胜 刘育凤 张继 归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下颌角肥大女性人群颅面结构进行三维测量,发现下颌角肥大人群与正常人群颅面结构的差异。方法:对102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中心行下颌角截骨整形的患者做三维CT检查,并对其颅面结构进行三维立体测量。结果:... 目的:通过对下颌角肥大女性人群颅面结构进行三维测量,发现下颌角肥大人群与正常人群颅面结构的差异。方法:对102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中心行下颌角截骨整形的患者做三维CT检查,并对其颅面结构进行三维立体测量。结果:通过测量取得下颌角肥大女性群体颅面结构的三维数据,通过与文献中正常人群测量数据比较发现下颌角肥大与正常人群颅面结构的差异。结论:下颌角肥大女性群体颅面三维结构与正常女性人群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三维测量 颅面骨 螺旋CT
下载PDF
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联合下颌角外板矢状劈除矫治下颌角肥大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吴国平 何小川 +3 位作者 蒋晓丽 李越钢 夏德林 郭力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9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矫治下颌角肥大有多种式术,但单一式术往往很难达到满意的矫治效果,探讨下颌角截骨术与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术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21例下颌角肥大患者,于完成术前检查与分析后,在全身麻醉下应用口内入路行双侧下颌角... 目的矫治下颌角肥大有多种式术,但单一式术往往很难达到满意的矫治效果,探讨下颌角截骨术与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术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21例下颌角肥大患者,于完成术前检查与分析后,在全身麻醉下应用口内入路行双侧下颌角外板矢状劈除后同时行下颌角弧线截骨术,术后观察两侧下颌角间距变化。结果21例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经7个月至1年的随访,双下颌角间距明显缩小,下面部宽大畸形显著改善,下颌角部曲线圆滑,形态自然,效果满意。结论联合术式不仅有效地纠正了面下部过宽,使整个面部轮廓变得圆滑、柔美,方形面型得到满意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下颌骨外板矢状劈除截骨术
原文传递
口外切口下颌角肥大整形术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陶宏炜 宣庆元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下颌角肥大整形术。方法:根据下颌角肥大,是否伴有咬肌肥大、面颊部肥胖等因素,采用局麻、口外切口,分别进行下颌角截骨、切除部分咬肌、面部吸脂等治疗。结果:1998年5月-2002年1月,共收治下颌角肥大患...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下颌角肥大整形术。方法:根据下颌角肥大,是否伴有咬肌肥大、面颊部肥胖等因素,采用局麻、口外切口,分别进行下颌角截骨、切除部分咬肌、面部吸脂等治疗。结果:1998年5月-2002年1月,共收治下颌角肥大患者22例,随访1-4年,面形均获得改善,效果满意。结论:该术式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门诊即可进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美容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外切口 下颌角肥大 缩小整形术 美容手术
下载PDF
口内入路钻凿法截骨矫治下颌角肥大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郑健生 柳大烈 +1 位作者 吴景泉 李希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289-290,i0006,共3页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钻凿法截骨矫治下颌角肥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口内切口,以拟缩进的下颌角为基点设计弧形截骨线,在其外侧用牙钻高速钻透并凿除下颌骨,然后沿弧线磨削残端骨面,矫治下颌角肥大。结果:自2002年以来完成手术106例...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钻凿法截骨矫治下颌角肥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口内切口,以拟缩进的下颌角为基点设计弧形截骨线,在其外侧用牙钻高速钻透并凿除下颌骨,然后沿弧线磨削残端骨面,矫治下颌角肥大。结果:自2002年以来完成手术106例,患者下颌角肥大均得到矫正。随访1年,效果良好。结论:口内入路钻凿法截骨能安全有效地矫治下颌角肥大,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凿法 截骨 下颌角肥大
下载PDF
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绿萍 归来 +2 位作者 张智勇 滕利 牛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 ,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患者 70例。结果  70例患者术后面部对称性均明显改善。 70例患者中仅 3例出... 目的 探讨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 ,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患者 70例。结果  70例患者术后面部对称性均明显改善。 70例患者中仅 3例出现并发症 ,包括术后出血、口唇拉伤增生性瘢痕及术后感染等。结论 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应根据畸形的特点 ,选择性应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 手术治疗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下颌骨外板截骨术 颊脂垫取出术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下颌角截骨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毛小炎 归来 +4 位作者 牛峰 刘剑锋 陈莹 靳琦 付茜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下颌角肥大患者的美学下颌角点和截骨线,探讨三维数字化技术在下颌角截骨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采用数字化技术对14例下颌角肥大的女性患者行术前分析、设计和手术模拟,制作截骨导板,完... 目的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下颌角肥大患者的美学下颌角点和截骨线,探讨三维数字化技术在下颌角截骨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采用数字化技术对14例下颌角肥大的女性患者行术前分析、设计和手术模拟,制作截骨导板,完成下颌角截骨术。分别测量术前、手术模拟和术后患者两侧下颌角度数、下颌升支高度(Co-Go)和下颌骨体部长度(Go-Me),采用配对t检验对模拟手术和截骨术后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14例患者手术顺利,效果满意,左侧下颌角由术前的113.86°±4.11°改善为124.52°±1.26°,右侧由114.30°±4.01°改善为124.29°±1.24°。术后两侧Go-Me/Co-Go均为2.011,与术前设计非常接近。模拟手术和术后测量数据在下颌角度数和Go-Me/Co-Go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差异的平均值在左侧分别为1.00°±0.68°和0.058±0.038,右侧0.85°±0.63°和0.072±0.053。 结论计算机辅助的下颌骨截骨术可以显著地提高手术的精准度,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化 下颌角肥大 下颌角截骨术 手术导板
原文传递
内窥镜下微创下颌角肥大矫正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江宁 王寿宇 +2 位作者 张晨 王志军 陈学善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微创矫正下颌角肥大手术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0例下颌角骨性肥大的求美者,设计了内窥镜下经口内小切口入路微创下颌角整形术的方法。结果20例均无并发症发生,恢复时间短、双侧对称,美容效果良好。结论内窥镜下微创下...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微创矫正下颌角肥大手术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0例下颌角骨性肥大的求美者,设计了内窥镜下经口内小切口入路微创下颌角整形术的方法。结果20例均无并发症发生,恢复时间短、双侧对称,美容效果良好。结论内窥镜下微创下颌角肥大矫正术是安全可靠、创伤小、操作精确的下颌角整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下颌角肥大 微创
下载PDF
口内入路内镜辅助下颌骨缩小整形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国平 周滨 +4 位作者 谢敏凯 胡纯兵 尹康 陈小平 贺小虎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7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内镜辅助下颌骨缩小整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86例下颌角肥大美容就医者,采用口内入路,在内镜辅助下按术前设计行一次性长曲线截骨去除肥大的下颌角,并行下颌骨外板矢状劈除,使下颌骨三维立体缩小,达到减小面...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内镜辅助下颌骨缩小整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86例下颌角肥大美容就医者,采用口内入路,在内镜辅助下按术前设计行一次性长曲线截骨去除肥大的下颌角,并行下颌骨外板矢状劈除,使下颌骨三维立体缩小,达到减小面下部宽度,形成流畅的下颌下缘曲线。随访测定下颌角间距和了解并发症发生及恢复情况,评价临床效果。结果186例均无大出血、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双侧下颌角间距术前(117.3±2.5)mm,术后(102.6±2.3)mm,减少(14.1±2.4)mm。经1个月至2年的随访,正面观面下部宽度明显减小,侧面观下颌角部曲线圆滑,形态自然,达到术前预期效果,美容就医者满意。结论口内入路在内镜辅助下进行下颌角长曲线截骨和下颌骨外板劈除截骨术,操作准确,安全可靠,截骨线对称;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内镜 口内入路 下颌骨缩小整形术
原文传递
下颌角肥大矫正术式的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民锋 张宝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入路不同术式矫正下颌角肥大的适应证及疗效分析。方法:应用下颌角全层截骨术矫正15例后下突出型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15例外翻型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全层截骨术与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截骨术联合应用矫... 目的:探讨经口内入路不同术式矫正下颌角肥大的适应证及疗效分析。方法:应用下颌角全层截骨术矫正15例后下突出型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15例外翻型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全层截骨术与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截骨术联合应用矫正15例复合型下颌角肥大,通过X线头影测量评价疗效。结果:下颌角全层截骨组:术后下颌角角度为(124.87±2.54)°,下颌平面角为(31.32±2.03)°,升支平面角为(92.31±0.82)°,面下部宽度为(10.14±0.37)c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近于正常人群。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截骨组:术后面下部宽度为(10.01±0.40)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颌角角度为(123.40±1.97)°,下颌平面角为(32.33±1.23)°,升支平面角为(92.33±0.7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角全层截骨术与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截骨术联合应用组:术后下颌角角度为(126.34±3.01)°,下颌平面角为(31.53±1.50)°,升支平面角为(92.09±0.79)°,面下部宽度为(9.97±0.40)c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容貌较术前均有明显改观,无下齿槽神经损伤、下颌骨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下颌角肥大,需采用其相对应的术式,方可有效矫正下颌角肥大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口内入路 下颌角全层截骨术 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载PDF
下颌角外板矢状劈除在下颌角肥大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晓燕 杨娴娴 +2 位作者 张如鸿 穆雄铮 韦敏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6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下颌角外板矢状劈除术在下颌角肥大矫治中的临床效果,并且比较传统与改良的各种下颌角截骨手术方法的利弊。方法对15例下颌角肥大患者,根据其临床分型,分别施行口内入路下颌角外板矢状劈除术,必要时辅以下颌角全层截骨...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下颌角外板矢状劈除术在下颌角肥大矫治中的临床效果,并且比较传统与改良的各种下颌角截骨手术方法的利弊。方法对15例下颌角肥大患者,根据其临床分型,分别施行口内入路下颌角外板矢状劈除术,必要时辅以下颌角全层截骨。结果术后对15例下颌角肥大患者6个月至2年的随访,双侧下颌角间距有明显缩小,双下颌角间距与双颧间距之比平均从87.64%下降到82.78%,并且术后下颌骨升支与体部的角度接近正常,侧面观形态自然,弧线优美,体表无瘢痕。结论该手术方法不仅能有效矫治以下颌角肥大为表现的下面部过宽,而且术后保持了正常下颌骨侧面应有的自然形态,达到了下颌截骨术后下颌骨整体形态的协调美观,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下颌角肥大矫治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外板劈除 下颌角截骨手术 形态
原文传递
下颌角磨削术中离断咬肌神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于加平 尹飞 《解剖与临床》 2010年第5期356-358,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下颌角磨削术中咬肌神经离断后咬肌厚度的变化,探讨该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下颌角宽大畸形伴咬肌肥大18例患者,在局麻下采用下颌角磨削去骨矫治,术中采取口内切口,先作下颌骨的磨削,成形后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 目的:通过观察下颌角磨削术中咬肌神经离断后咬肌厚度的变化,探讨该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下颌角宽大畸形伴咬肌肥大18例患者,在局麻下采用下颌角磨削去骨矫治,术中采取口内切口,先作下颌骨的磨削,成形后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的咬肌间隙内,分离出咬肌神经的总干,并于下颌切迹下方0.5 cm处离断神经主干.采用高频浅表超声成像技术,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每隔4~8周,放松及用力咬合状态下测量双侧咬肌厚度.结果:本组18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均获随访1~6个月,无颈、唇部感觉麻木,无张口困难,咀嚼功能正常,下颌角部所形成的曲线优美圆滑、形态自然.在两种颌位状态下,治疗后24周双侧咬肌厚度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咬合状态下咬肌厚度缩小程度较松弛状态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下颌角磨削去骨后离断咬肌神经主干操作安全,肥大的咬肌会出现明显萎缩,对咬肌肥大的患者可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咬肌 失神经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