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性骨代谢生化指标与年龄及骨密度相关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邓伟民 刘坚 +6 位作者 叶竹 王应立 张金赫 韩炜 宋骤 杨健 韩丽萍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179-185,共7页
目的分析男性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及N端骨钙素(N-MID)随年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PINP、β-crosslaps及N-MID的含量,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 目的分析男性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及N端骨钙素(N-MID)随年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PINP、β-crosslaps及N-MID的含量,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Prodigy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结果 PINP、β-crosslaps及N-MID与年龄呈负相关(r=-0.240~-0.253,P<0.05),30~49年龄段处于较高且稳定的水平(PINP:46.98~46.79μg/L,β-crosslaps:0.46μg/L,N-MID23.65~23.08μg/L)。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PINP在60~69年龄段达最低水平(32.28μg/L),β-crosslaps及N-MID在80岁以后下降加速(0.30μg/L、14.75μg/L)。校正年龄、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的偏相关分析显示,PINP和β-crosslaps与各部位BMD皆呈负相关(r=-0.155~-0.310,P<0.05);除L1-4外,N-MID与各部位BMD均呈负相关(r=-0.151~-0.189,P<0.05)。按BMD分组,方差分析显示7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组PINP、β-crosslaps及N-MID高于正常骨量组(P<0.05),骨质疏松组β-crosslaps及N-MID高于低骨量组(P<0.05)。结论 PINP、β-crosslaps及N-MID是敏感且特异反映男性骨转换的指标;特异性强的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增加为骨代谢转换率增高的表现,提示7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处于高骨转换状态,骨量快速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 β-胶原降解产物 n端骨钙素 骨密度 相关性
下载PDF
骨代谢标志物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欧阳清 刘健 +4 位作者 石青峰 王小桃 王锦恒 杨峻 蓝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05-306,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Ⅰ型胶原蛋白羧基端β降解产物(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N-端骨钙素(N-MI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100例MM患者和40例对照组的血清β-CTX、PINP、N-MID水平,对比...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Ⅰ型胶原蛋白羧基端β降解产物(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N-端骨钙素(N-MI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100例MM患者和40例对照组的血清β-CTX、PINP、N-MID水平,对比分析不同临床分期β-CTX、PINP、N-MID水平的变化。结果 MM组血清β-CTX、PINP、N-MI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结果表明,分期越晚PINP、N-MID越低,β-CTX越高。结论检测血清β-CTX、PINP、N-MID水平可用于评价MM患者骨损害程度,骨代谢标志物可作为MM的预后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型胶原蛋白羧基端β降解产物 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n-端骨钙素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骨代谢标志物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翟云芝 张浩然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1134-1135,113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血清中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和Ⅰ型胶原蛋白羧基端β降解产物(β-CTX)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电化学发光法来测定62例MM病人(MM组)和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PINP及β-CTX水平,比较不...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血清中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和Ⅰ型胶原蛋白羧基端β降解产物(β-CTX)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电化学发光法来测定62例MM病人(MM组)和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PINP及β-CTX水平,比较不同临床分期的MM病人血清PINP和β-CTX水平的变化。结果:MM组病人血清PIN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1),β-CTX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1)。MM病人Ⅲ期β-CTX水平较Ⅰ期升高(P <0. 05),Ⅱ期与Ⅰ期、Ⅲ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INP水平在三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可用于评价MM病人的骨破坏程度,β-CTX水平较PINP对MM病人的预后评价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瘤骨病 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血清型胶原蛋白羧基端β降解产物
下载PDF
血清β-CTX/PINP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及骨转移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世伟 马荣军 +9 位作者 赵娟娟 袁晓莉 姜丽 杨靖 雷平冲 张茵 张琳 刘刚 王芳 朱尊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2583-2587,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骨代谢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浓度及β-CTX/PINP比值对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MBD)及骨转移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分别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 目的 探讨血清骨代谢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浓度及β-CTX/PINP比值对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MBD)及骨转移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分别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肿瘤科及体检中心就诊的初诊MM 31例、骨转移瘤46例及健康对照12例.依据影像学表现将MMBD分为0~4级,骨病0~2级为A组(8例),3~4级为B组(23例).化疗两疗程后评价疗效,将MM分为化疗有效组(部分缓解以上,22例)和无效组(未达部分缓解,9例);ELISA法检测血清β-CTX、PINP表达水平并计算β-CTX/PINP比值.结果 初诊MM、骨转移瘤及健康对照血清β-CTX浓度分别为(3 563±544) ng/L、(6 690 ±343) ng/L、(2 726±1 026) ng/L(x2 =22.207,P<0.001),PINP浓度分别为(72±14) ng/L、(112 ±62) ng/L、(171 ±62) ng/L(x2=7.418,P=0.024)及β-CTX/PINP比值分别为93±19、141±21、17 ±8(x2 =20.192,P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诊MM β-CTX/PINP比值高于健康对照(P=0.001),骨转移瘤β-CTX浓度(P =0.003)及β-CTX/PINP比值(P <0.001)均高于健康对照.初诊MM血清β-CTX浓度低于骨转移瘤(P <0.001).初诊骨髓瘤A、B两组血清β-CTX、PINP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血清β-CTX/PINP比值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两疗程后,MM血清β-CTX浓度(P=0.023)及β-CTX/PINP比值(P <0.001)均降低;A组血清β-CTX、PINP浓度及β-CTX/PINP比值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血清PINP浓度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但血清β-CTX浓度及β-CTX/PINP比值较治疗前均降低[(4 027±647)ng/L比(2 370±460) ng/L,P=0.043;111±23比30±6,P=0.002].化疗有效组血清β-CTX/PINP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无效组血清β-CTx、PINP浓度及β-CTX/PINP比值较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β-CTX在初诊MMBD与骨转移瘤中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病 骨肿瘤 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庄铭城 王小燕 林泽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目的确定健康中国人群中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type Ⅰ procollagen propeptide,PⅠNP)的年龄和性别特异性参考区间。方法采用骨密度测定法测定骨密度正常的中国人群599份血清,建立参考区间。年龄组分为20~29岁、30~39岁、40~49岁、50~5... 目的确定健康中国人群中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type Ⅰ procollagen propeptide,PⅠNP)的年龄和性别特异性参考区间。方法采用骨密度测定法测定骨密度正常的中国人群599份血清,建立参考区间。年龄组分为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结果在划分中国男性和女性人群的年龄组时,不同年龄组的总PINP存在显著差异。在男性人群中,PⅠNP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然后在中年后保持稳定。在女性人群中,与男性人群相似的下降趋势与50~59岁年龄组的急剧增加相似。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具有正常骨密度的中国男性和女性人群与年龄相关的PⅠNP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作用 肽片段 前胶原 前胶原n-末端肽 参考值 骨代谢
下载PDF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分析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段蔚楠 易开君 +3 位作者 周高晋 邓力军 王莲朋 李国华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778-782,共5页
目的:对雄性SD大鼠右后肢体制动建立废用性骨质疏松症(disuse osteoporosis,DOP)模型,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Ⅰtype N-terminal peptide,PINP)与DOP的关系。方法:选取3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不做... 目的:对雄性SD大鼠右后肢体制动建立废用性骨质疏松症(disuse osteoporosis,DOP)模型,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Ⅰtype N-terminal peptide,PINP)与DOP的关系。方法:选取3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不做特殊处理)和实验组(n=15,右后肢固定制动4周)。分别于建模前后测定SD大鼠血清PINP和建模后两侧股骨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结果:实验组左侧、对照组双侧BMD值高于实验组右侧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侧BMD值与对照组双侧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PI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建模后血清PI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建模后和实验组建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建模后血清PINP水平与BMD呈负相关(r=0.609,P<0.05)。结论:肢体制动促使血清PINP形成和骨量减少,形成DOP,提示DOP发病机制与血清PINP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 血清型前胶原n端前肽 骨矿物质密度 大鼠
下载PDF
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OC、PINP、CTX、25-OH-VitD与狼疮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梅 宋爱凤 +5 位作者 曹艳玲 刘洋 张志静 李晖云 杨书彦 王亚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检测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骨钙素(OC)、Ⅰ型原胶原分子N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的水平,探讨骨代谢相关指标是否可以作为初诊SLE病情活动的监测指标。方法选择2017年7月1... 目的检测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骨钙素(OC)、Ⅰ型原胶原分子N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的水平,探讨骨代谢相关指标是否可以作为初诊SLE病情活动的监测指标。方法选择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50例新发、初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时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OC、PINP、CTX、25-OH-VitD及补体C3、C4水平,并对研究组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进行评价。将OC、PINP、CTX、25-OH-VitD分别与补体C3、C4水平和SLEDAI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OC和25-OH-Vit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PINP和CT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补体C3和C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OC与补体C3呈正相关,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PINP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P<0.05)。25-OH-VitD分别与补体C3、C4、SLEDA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初诊SLE患者血清中,OC、PINP、CTX、25-OH-VitD和补体C3、C4的水平均有显著变化,OC、PINP、CTX、25-OH-VitD可作为初诊SLE病情活动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骨质疏松 清骨钙素 型原胶原分子n端前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