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加葡萄糖对始旋链霉菌发酵生产普那霉素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贾波 金志华 梅乐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5-79,共5页
在摇瓶及5L发酵罐中研究了补加葡萄糖对始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XC416发酵生产普那霉素的影响。摇瓶发酵结果表明,初始葡萄糖浓度以40g/L为宜,通过在对数生长期补加20g/L的葡萄糖可以使生物量增加23%~31%,普那霉素... 在摇瓶及5L发酵罐中研究了补加葡萄糖对始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XC416发酵生产普那霉素的影响。摇瓶发酵结果表明,初始葡萄糖浓度以40g/L为宜,通过在对数生长期补加20g/L的葡萄糖可以使生物量增加23%~31%,普那霉素的产量可以提高20%~36%;在稳定期补加20g/L的葡萄糖虽然对生物量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提高菌体合成抗生素的能力,使普那霉素的产量提高56%~76%;而在对数生长期中后期和稳定期前期分两次各补加10g/L的葡萄糖,则能使普那霉素的产量提高1.92倍。5L发酵罐补料分批发酵结果表明,在对数生长期和抗生素合成的初期分三次共流加36g/L葡萄糖不仅有效地延长了抗生素的合成期,还提高了菌体合成抗生素的能力及产物得率,最终使普那霉素的产量提高1.0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那霉素 始旋链霉菌 葡萄糖 分批发酵 补料分批发酵
下载PDF
链阳性菌素类药物国内外市场信息与研发动态 被引量:4
2
作者 顾觉奋 张大为 《抗感染药学》 2012年第2期81-85,共5页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尤其是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不断产生,引发严重的院内感染,危及患者的生命。多药耐药菌感染的诊治面临很大的挑战,链阳性菌素的出现缓解了此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尤其是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不断产生,引发严重的院内感染,危及患者的生命。多药耐药菌感染的诊治面临很大的挑战,链阳性菌素的出现缓解了此问题。通过查阅文献与临床调查等收集链阳性菌素类药物信息,进而对其国内外市场信息与研发动态进行分析,并预测链阳性菌素类药物的市场前景,为政府宏观调控及相关生产企业立项、选题、借鉴,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阳性菌素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 普那霉素 XRP2868 市场信息 研发动态
下载PDF
普那霉素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3
作者 刘鹏 马仕洪 +2 位作者 戴翚 杨美琴 胡昌勤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306,共4页
目的:建立普那霉素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十四烷酸异丙酯作为溶剂,再以薄膜过滤和在冲洗液中加入增溶剂的方法,去除普那霉素片的抗菌活性。结果:满足中国药典2005年版验证试验的基本要求。5株验证菌株中枯草芽孢杆菌对普那霉... 目的:建立普那霉素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十四烷酸异丙酯作为溶剂,再以薄膜过滤和在冲洗液中加入增溶剂的方法,去除普那霉素片的抗菌活性。结果:满足中国药典2005年版验证试验的基本要求。5株验证菌株中枯草芽孢杆菌对普那霉素片最敏感,可作为普那霉素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质控菌株。结论:该方法可作为普那霉素片的常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那霉素片 十四烷酸异丙酯 薄膜过滤 增溶剂 质控菌株
原文传递
普卢利沙星薄膜衣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鹏 马仕洪 +3 位作者 戴翚 杨美琴 肖璜 胡昌勤 《中国药事》 CAS 2013年第4期413-415,共3页
目的建立普卢利沙星薄膜衣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定量滤纸对供试液进行过滤,再以薄膜过滤的方法,去除普卢利沙星薄膜衣片的抗菌活性。结果本方法满足《中国药典》2010年版验证试验的基本要求。5株验证菌株中枯草芽孢杆菌对普... 目的建立普卢利沙星薄膜衣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定量滤纸对供试液进行过滤,再以薄膜过滤的方法,去除普卢利沙星薄膜衣片的抗菌活性。结果本方法满足《中国药典》2010年版验证试验的基本要求。5株验证菌株中枯草芽孢杆菌对普卢利沙星薄膜衣片最敏感,可作为普卢利沙星薄膜衣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质控菌株。结论该方法可作为普卢利沙星薄膜衣片的常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卢利沙星薄膜衣片 定量滤纸 薄膜过滤 质控菌株
下载PDF
普那霉素产生菌的推理选育 被引量:14
5
作者 金志华 吴亚铭 +1 位作者 金一平 岑沛霖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5-278,310,共5页
根据普那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对普那霉素产生菌始旋链霉菌进行推理选育 ,原始出发菌株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 ATCC2 5 4 86经过 12次单菌落分离 ,其间经历 5次 UV诱变并分别筛选 0 .1%AAr突变株、0 .3% AAr突变株、0 .1% VHr突... 根据普那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对普那霉素产生菌始旋链霉菌进行推理选育 ,原始出发菌株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 ATCC2 5 4 86经过 12次单菌落分离 ,其间经历 5次 UV诱变并分别筛选 0 .1%AAr突变株、0 .3% AAr突变株、0 .1% VHr突变株、2 0 0 u/ ml KTMr突变株、0 .1% DOGr突变株 ,获得了突变株 S.pristinaespiralis12 - 5 5 ,其生产能力较原始出发菌株 S.pristinaespiralis ATCC2 5 4 86提高了 10 0倍 ,达到30 0 0 u/ ml。传代试验表明普那霉素高产突变株 S.pristinaespiralis 12 -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那霉素 始旋链霉菌 推理选育 生物合成
下载PDF
Improvement of pristinamycin I(PI)production in 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 by metabolic engineering approaches 被引量:7
6
作者 Jiali Meng Rongrong Feng +6 位作者 Guosong Zheng Mei Ge Yvonne Mast Wolfgang Wohlleben Jufang Gao Weihong Jiang Yinhua Lu 《Synthetic and Systems Biotechnology》 SCIE 2017年第2期130-136,共7页
Pristinamycin,produced by 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which is a streptogramin-like antibiotic consisting of two chemically unrelated components:pristinamycin I(PI)and pristinamycin II(PII),shows potent activity ag... Pristinamycin,produced by 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which is a streptogramin-like antibiotic consisting of two chemically unrelated components:pristinamycin I(PI)and pristinamycin II(PII),shows potent activity against many antibiotic-resistant pathogens.However,so far pristinamycin production titers are still quite low,particularly those of PI.In this study,we constructed a PI single component producing strain by deleting the PII biosynthetic genes(snaE1 and snaE2).Then,two metabolic engineering approaches,including deletion of the repressor gene papR3 and chromosomal integration of an extra copy of the PI 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BGC),were employed to improve PI production.The final engineered strain DPIIDpapR3/PI produced a maximum PI level of 132 mg/L,with an approximately 2.4-fold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arental strain S.pristinaespiralis HCCB10218.Considering that the PI biosynthetic genes are clustered in two main regions in the 210 kb“supercluster”containing the PI and PII biosynthetic genes as well as a cryptic polyketide BGC,these two regions were cloned separately and then were successfully assembled into the PI BGC by the transformation-associated recombination(TAR)system.Collectively,the metabolic engineering approaches employed is very efficient for strain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enhance PI ti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 pristinamycin I 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 Metabolic engineering
原文传递
普那霉素发酵与吸附分离耦合过程动力学 被引量:3
7
作者 郑喜 金志华 +1 位作者 梅乐和 张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8-675,共8页
根据S.pristinaespiralis E-71普那霉素发酵过程的代谢特性提出了一个针对产物合成期的普那霉素合成动力学方程,结合液膜-孔扩散理论,建立了描述2.5L通气搅拌发酵罐中JD-1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原位耦合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获得产物... 根据S.pristinaespiralis E-71普那霉素发酵过程的代谢特性提出了一个针对产物合成期的普那霉素合成动力学方程,结合液膜-孔扩散理论,建立了描述2.5L通气搅拌发酵罐中JD-1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原位耦合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获得产物生成速率常数、产物抑制常数及液膜传质和孔内扩散系数。结果表明该发酵-吸附耦合过程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这一原位分离耦合发酵生产普纳霉素过程。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树脂添加量及树脂半径对原位分离耦合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JD-1树脂能有效移走发酵液主体相中高达90%的普那霉素,且原位分离效果随树脂粒径减小而增强,在一定范围内随树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当添加70g.L-1半径为0.195mm的树脂时,普纳霉素产量达到1.01g.L-1,其中被树脂吸附的高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旋链霉菌 普那霉素 大孔吸附树脂 发酵与分离耦合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普那霉素纳米粒肠溶胶囊的制备及药动学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欣 孙立昂 +1 位作者 戈梅 沈琦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1-668,共8页
使用高压均质法分别制备普那霉素Ⅰ_(A)和Ⅱ_(A)纳米混悬剂,冻干所得的纳米粒按比例混合后填入胶囊,经浸蘸肠溶包衣液制成纳米粒肠溶胶囊,并考察该胶囊的体外释放行为及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动态光散射(DLS)法测得普那霉素Ⅰ_(A)和... 使用高压均质法分别制备普那霉素Ⅰ_(A)和Ⅱ_(A)纳米混悬剂,冻干所得的纳米粒按比例混合后填入胶囊,经浸蘸肠溶包衣液制成纳米粒肠溶胶囊,并考察该胶囊的体外释放行为及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动态光散射(DLS)法测得普那霉素Ⅰ_(A)和Ⅱ_(A)纳米混悬剂的粒径分别为(354.42±80.26)与(370.35±74.92)nm,且多分散系数(PDI)均小于0.3,透射电镜(TEM)下均呈类球形。体外释放试验表明,60 min内普那霉素纳米粒肠溶胶囊中2种成分的累积释放率分别可达90.77%与78.22%。大鼠药动学试验表明,与普通胶囊相比,该纳米粒肠溶胶囊中2种成分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58.27%与132.58%。因而将普那霉素制备成纳米粒肠溶胶囊后可显著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进而为其肠溶剂型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那霉素 纳米混悬剂 纳米粒 肠溶胶囊 体外释放 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应用基因组重排技术提高普那霉素产量 被引量:3
9
作者 徐波 金志华 +1 位作者 金庆超 岑沛霖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4-348,共5页
将普那霉素产生菌——始旋链霉菌ND-23的孢子和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后获得高产突变菌株,其中高产突变株SP-S73的产量达到356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1%.在上述增产突变株中选取4株作为基因组重排的出发亲本,对它们进行了4轮基因组重排育... 将普那霉素产生菌——始旋链霉菌ND-23的孢子和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后获得高产突变菌株,其中高产突变株SP-S73的产量达到356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1%.在上述增产突变株中选取4株作为基因组重排的出发亲本,对它们进行了4轮基因组重排育种,筛选得到了高产重排菌株,其中1株重排菌株G-211的普那霉素产量为832mg/L,比产量最高的亲本菌株提高了134%,比原始出发菌株ND-23(272mg/L)提高了206%.通过研究高产菌株和出发菌株ND-23在5L罐上的发酵过程,发现普那霉素产生菌的生物合成属于非生长耦合型;其高产菌株G-211在合成产物的时期对还原糖和氨基氮的消耗量均大于原始菌株ND-23,这些结果将为高产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和发酵放大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旋链霉菌 普那霉素 基因组重排 原生质体融合
下载PDF
普那霉素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钱思宇 刘颖利 +3 位作者 王昂 周旻 郎晓磊 仓基勇 《河北化工》 2012年第4期9-11,共3页
以RP59500为试验菌株,在15 L发酵罐内,研究了普那霉素的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确定了其生物合成的最适温度、接种量。优化了其发酵培养基,并进行了发酵中间补料试验,确定了最佳补料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以3%淀粉、1.7%蔗糖、1%黄... 以RP59500为试验菌株,在15 L发酵罐内,研究了普那霉素的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确定了其生物合成的最适温度、接种量。优化了其发酵培养基,并进行了发酵中间补料试验,确定了最佳补料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以3%淀粉、1.7%蔗糖、1%黄豆粉、1.5%酵母粉、0.5%葡萄糖、0.01%KH2PO4、0.2%MgSO4、0.2%泡敌和0.4%CaCO3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以接种量4.0%,26℃下发酵,在发酵21 h时补加氨基酸,普那霉素的发酵效价达3 000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那霉素 发酵 工艺优化 补料
下载PDF
Genome Shuffling选育普那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 LS15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靖靖 李红梅 《农产品加工》 2018年第3期55-58,共4页
普那霉素是一种新型的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是万古霉素的替代药物。对1株普那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 LS15进行了Genome Shuffling的育种研究。首先,利用亚硝基胍对LS15... 普那霉素是一种新型的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是万古霉素的替代药物。对1株普那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 LS15进行了Genome Shuffling的育种研究。首先,利用亚硝基胍对LS15进行诱变,涂布链霉素抗性平板并摇瓶筛选获得了6株普那霉素产量提高的菌株,提高幅度为24.1%~30.3%;然后将该6株菌混合后培养制备原生质体,以紫外灭活、热灭活作为遗传标记进行了三轮Genome Shuffling育种,摇瓶筛选获得了1株普那霉素产量大幅提高的融合子GS3-26,为2.15 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91.5%。融合子GS3-26与原始菌LS15相比,其胞内酶HK,PK,AK,CS等酶活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是普那霉素产量提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那霉素 GenomeShuffling 链霉素
下载PDF
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 LS15产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靖靖 李红梅 《农产品加工(下)》 2018年第2期9-12,18,共5页
普那霉素是一种新型的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是万古霉素的替代药物。对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 LS15产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PB-CCD的优化研究。PB试验表明,K_2HPO_4、酵母抽提... 普那霉素是一种新型的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是万古霉素的替代药物。对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 LS15产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PB-CCD的优化研究。PB试验表明,K_2HPO_4、酵母抽提物和Mg SO_4是对摇瓶发酵普那霉素具有显著影响的3个因素。然后进行的爬坡试验和中心组合试验表明,当K2HPO4质量浓度2.34 g/L,酵母抽提物质量浓度6.52 g/L,MgSO_4质量浓度1.84 g/L时,普那霉素的发酵产量最高达到2.23 g/L,比起初始培养基提高了86.4%。对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 LS15代谢过程中的酶活测定表明,HK,PK,AK,CS等在优化培养基中的酶活均高于初始培养基,是普那霉素产量提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那霉素 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
下载PDF
一种与抗生素调控基因afsk高度同源的新基因——Spy1的克隆 被引量:1
13
作者 洪小伟 金志华 +3 位作者 金庆超 郑喜 黄柯 梅乐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24-1130,共7页
普那霉素是由始旋链霉菌产生的一种链阳性菌素类抗生素.目前国外对普那霉素的基因工程研究甚少,国内尚属空白,这阻碍了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来提高普那霉素产量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普那霉素产生菌——始旋链霉菌柯斯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和菌落... 普那霉素是由始旋链霉菌产生的一种链阳性菌素类抗生素.目前国外对普那霉素的基因工程研究甚少,国内尚属空白,这阻碍了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来提高普那霉素产量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普那霉素产生菌——始旋链霉菌柯斯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和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出了与普那霉素高产密切相关的新基因所在的柯斯质粒,并通过酶切分析和Southern杂交确定了该基因所在的酶切片段,对酶切片段进行亚克隆测序,获得了与天蓝色链霉菌中抗生素调控基因afsk同源新基因的全长克隆,该新基因包含有1个2 12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708个氨基酸的蛋白,命名为Spy1.对该新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是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那霉素 始旋链霉菌 菌落原位杂交 柯斯文库 SOUTHERN杂交
下载PDF
普那霉素ⅠA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晓露 高月麒 +4 位作者 王海燕 林旸 王宁 任风芝 张雪霞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71-774,共4页
目的开发一种普那霉素ⅠA纯化工艺。方法使用中压层析系统,以普那霉素ⅠA收率为指标,考察反相硅胶C18的洗脱参数和上样量,并对结晶条件进行优选。结果 30μm的反相硅胶C18为最佳层析介质,洗脱剂为体积分数55%的甲醇-酸水溶液,流速为1.5B... 目的开发一种普那霉素ⅠA纯化工艺。方法使用中压层析系统,以普那霉素ⅠA收率为指标,考察反相硅胶C18的洗脱参数和上样量,并对结晶条件进行优选。结果 30μm的反相硅胶C18为最佳层析介质,洗脱剂为体积分数55%的甲醇-酸水溶液,流速为1.5BV/h层析柱体积,上样量为10mg/m L层析介质;结晶溶剂为乙酸乙酯,结晶浓度为100~120mg/m L;按此工艺所得产品纯度大于98.5%,总收率大于70%。结论此种普那霉素ⅠA的纯化方法简单易行,收率稳定,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那霉素 反相硅胶 分离纯化
下载PDF
发酵—吸附分离耦合技术在普那霉素发酵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聂利强 赵静 刘俊果 《河北化工》 2013年第01X期19-22,共4页
以RP2012-3链霉菌为试验菌株,研究了吸附分离耦合技术在普那霉素发酵过程的应用。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了大孔吸附树脂在发酵过程中补加的最适型号、补加量和补加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发酵进行28h时,用LD605型大孔吸附树脂一次型补加8%... 以RP2012-3链霉菌为试验菌株,研究了吸附分离耦合技术在普那霉素发酵过程的应用。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了大孔吸附树脂在发酵过程中补加的最适型号、补加量和补加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发酵进行28h时,用LD605型大孔吸附树脂一次型补加8%,将原工艺发酵单位提高1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那霉素 吸附分离耦合 大孔吸附树脂
下载PDF
始旋链霉菌HCCB2003-8 snaA、snaB和snaC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16
作者 王宁波 殷瑜 +2 位作者 黄为一 朱丽 陈代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54-656,674,共4页
以始旋链霉菌(S trep tomy ces p ristinaesp ira lis)HCCB 2003-8的染色体DNA为模板,通过优化PCR条件扩增出FM N还原酶、P IIA合酶的基因片段。与文献报道的基因序列做同源比较,snaA和snaB碱基序列分别只有一个碱基的差异,snaC碱基序... 以始旋链霉菌(S trep tomy ces p ristinaesp ira lis)HCCB 2003-8的染色体DNA为模板,通过优化PCR条件扩增出FM N还原酶、P IIA合酶的基因片段。与文献报道的基因序列做同源比较,snaA和snaB碱基序列分别只有一个碱基的差异,snaC碱基序列完全匹配。将snaA、snaB和snaC的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 30a中,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 21(DE 3)。SDS-PAGE结果表明,经IPTG诱导后基因分别得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旋链霉菌 普那霉素 基因克隆 表达
下载PDF
奎奴普丁的合成
17
作者 赵传猛 裘鹏程 +2 位作者 肖立 尹明星 张福利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1-404,共4页
普那霉素Ⅰ包括主成分普那霉素ⅠA和次成分普那霉素ⅠB、普那霉素ⅠC。粗品经甲基化反应将普那霉素ⅠB转化为普那霉素ⅠA,纯化后经Mannich反应和消除反应制得5-亚甲基普那霉素ⅠA(3),3与(S)-3-奎宁环硫醇反应得抗感染药奎奴普丁,总收率... 普那霉素Ⅰ包括主成分普那霉素ⅠA和次成分普那霉素ⅠB、普那霉素ⅠC。粗品经甲基化反应将普那霉素ⅠB转化为普那霉素ⅠA,纯化后经Mannich反应和消除反应制得5-亚甲基普那霉素ⅠA(3),3与(S)-3-奎宁环硫醇反应得抗感染药奎奴普丁,总收率约37%(以普那霉素ⅠA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奎奴普丁 普那霉素 甲基化 合成 纯化 抗感染药
原文传递
普那霉素ⅡA类似物的制备与体外活性测定
18
作者 王海燕 张雪霞 +3 位作者 李晓露 朱京童 李宁 任风芝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617-2621,共5页
目的:分离制备普那霉素ⅡA类似物,进行结构鉴定与体外活性测定。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对普那霉素ⅡA粗品中的类似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进行结构解析,并采用枯草芽孢杆菌考察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分离得到4个类似物,分... 目的:分离制备普那霉素ⅡA类似物,进行结构鉴定与体外活性测定。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对普那霉素ⅡA粗品中的类似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进行结构解析,并采用枯草芽孢杆菌考察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分离得到4个类似物,分别鉴定为13-羟基-普那霉素ⅡA、20-去甲基-普那霉素ⅡA、2-去甲基-普那霉素ⅡA、18,28-二氢-普那霉素ⅡA(普那霉素ⅡB),对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且与普那霉素IA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但都不及普那霉素ⅡA与普那霉素IA协同作用强。结论:分离得到的4个类似物与普那霉素ⅡA骨架结构基本一致,属同系列化合物,其13位C=O是主要活性位点。本研究为普那霉素的质量控制与系统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那霉素 类似物 结构鉴定 链阳菌素 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普那霉素发酵液稳定性研究
19
作者 李晓露 张雪霞 +3 位作者 王健 李宁 王海燕 王秀捧 《河北化工》 2008年第9期33-34,共2页
通过平行对照实验,考察pH、温度、放置时间对普那霉素发酵液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保持普那霉素发酵液稳定性的方法。普那霉素发酵液对pH、温度和放置时间均不稳定。
关键词 普那霉素 稳定性 提取
下载PDF
普那霉素ⅡA的制备及纯化
20
作者 王海燕 李晓露 +2 位作者 高月麒 张丽 任风芝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6-820,共5页
采用二元液相分离系统,通过对比柱色谱硅胶、聚合物微球和反相硅胶3种不同类型色谱介质的分离效果和洗脱参数,开发普那霉素ⅡA的制备工艺。结果显示,选用反相硅胶C18为色谱介质,洗脱剂为乙腈∶0.05%磷酸二氢钾溶液(45∶55),上样量0.8 g/... 采用二元液相分离系统,通过对比柱色谱硅胶、聚合物微球和反相硅胶3种不同类型色谱介质的分离效果和洗脱参数,开发普那霉素ⅡA的制备工艺。结果显示,选用反相硅胶C18为色谱介质,洗脱剂为乙腈∶0.05%磷酸二氢钾溶液(45∶55),上样量0.8 g/100 ml,纯化所得产品纯度≥98.5%,纯化收率≥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那霉素 分离纯化 二元液相分离 抗生素 大环内酯 多重耐药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