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安守门的法治价值衡量 被引量:45
1
作者 胡利明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104-112,共9页
保安守门既不能合法运行于依法治国的法治轨道,又不能完全满足依法行政的"技术参数",更不能全面展现法治价值,难以紧跟法治方向,难以运行现代法治思维,难以紧随法治步伐,难以发挥法治优势,难以缔结法治联系,难以充分散发法治... 保安守门既不能合法运行于依法治国的法治轨道,又不能完全满足依法行政的"技术参数",更不能全面展现法治价值,难以紧跟法治方向,难以运行现代法治思维,难以紧随法治步伐,难以发挥法治优势,难以缔结法治联系,难以充分散发法治芳香。其中,规范价值构建总体方向,有罪推定思维顺势传统习惯,自由价值夯实法治价值基础,平等价值构筑衡量平台,程序价值铺设价值规则轨道,公开透明价值促进法治公正,自然法价值提供原始素材,道德善良价值挖掘深层法治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安守门 法治价值 有罪推定 程序价值 道德价值 法治
下载PDF
有罪推定基本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晓东 雷小政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33-38,71,共7页
广义的有罪推定,从涉及的文化场域划分,可划分为宗教意义、伦理意义、法律意义和日常观念上的有罪推定。在历史上,它们之间互相影响,甚至混合,并且在功能上具有正、负的二元性,在特定的法律文化中,甚至具有多元性功能。对有罪推定的研... 广义的有罪推定,从涉及的文化场域划分,可划分为宗教意义、伦理意义、法律意义和日常观念上的有罪推定。在历史上,它们之间互相影响,甚至混合,并且在功能上具有正、负的二元性,在特定的法律文化中,甚至具有多元性功能。对有罪推定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残余形式的源流,也为理解和贯彻无罪推定原则提供了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罪推定 种类 功能 无罪推定
下载PDF
为什么不羁押成为例外——我国侦查羁押常态化探因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昌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3,共6页
羁押常态化是当前中国刑事司法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中国高羁押率产生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侦破犯罪的现实压力、"口供中心主义"的侦查模式、数字化的考核机制、重刑主义、缺乏对危险性进行调查的专业机构和控制危险性... 羁押常态化是当前中国刑事司法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中国高羁押率产生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侦破犯罪的现实压力、"口供中心主义"的侦查模式、数字化的考核机制、重刑主义、缺乏对危险性进行调查的专业机构和控制危险性发生的科技手段等社会现实原因;有罪推定的观念根深蒂固、(行政)权力本位主义、稳定压倒一切的秩序观等文化观念上的原因;流水作业式的诉讼构造、缺乏有效的羁押替代措施、缺乏对基本权利的救济机制、无法对羁押决定施加实质性影响的辩护权、结果责任下的错误拘捕追究机制等制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 口供中心主义 有罪推定 诉讼构造
下载PDF
公共卫生领域中适用风险预防原则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6
4
作者 于涵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5-71,共7页
为了将公共卫生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必然要引入风险预防原则。这既是传统秩序行政下消极危险防范转向现代风险行政下积极风险预防的因应之策,也具备坚实的正当性基础。然而,风险预防原则介入公共卫生领域面临双重困境,即决策面... 为了将公共卫生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必然要引入风险预防原则。这既是传统秩序行政下消极危险防范转向现代风险行政下积极风险预防的因应之策,也具备坚实的正当性基础。然而,风险预防原则介入公共卫生领域面临双重困境,即决策面向的是否采取措施以及执行面向的采取何种措施。为此,应当以强版本风险预防原则为指导,对公共卫生风险适用“有罪推定”原则,构建去中心化的疾病防控系统,以比例原则限制风险预防措施,并以“杠铃模式”制定应急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 风险预防 行政裁量 有罪推定 比例原则
下载PDF
应当尊重教科书的正当权威——基于研究者泛教科书批判的现象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艳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4,共8页
近年来,有关教科书二次开发的研究很多,但不少研究是对纸质教科书的有罪推定,对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牵强附会,对智能化数字教科书的盲目自信,对已有研究结论的低水平重复,严重消解了教科书本身的权威属性。对教科书的现有批判进行再批判... 近年来,有关教科书二次开发的研究很多,但不少研究是对纸质教科书的有罪推定,对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牵强附会,对智能化数字教科书的盲目自信,对已有研究结论的低水平重复,严重消解了教科书本身的权威属性。对教科书的现有批判进行再批判可以发现:后现代主义教科书开发路径缺乏行动方案和操作程序;数字教科书内容创编易加大认知负荷和数字鸿沟;研究结论低水平重复会导致学术假问题和伪创新。事实上,教科书的正当权威是教科书的本质属性和实是信念,它提供了合法知识和经典价值,象征着国家意志和民主策略,彰显着课程逻辑和教学确证。因此,教科书研究者应当严谨治学,坚守学术智识,切忌盲从跟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二次开发 有罪推定 概念附会 教科书权威
下载PDF
“无罪推定”原则对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美云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3-107,共5页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与这一原则在有罪无罪的落脚点、沉默权、疑罪从无的规定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无罪推定原则”和“沉默权制度”的发展趋势,给我国刑...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与这一原则在有罪无罪的落脚点、沉默权、疑罪从无的规定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无罪推定原则”和“沉默权制度”的发展趋势,给我国刑事诉讼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罪推定”原则 改革 无罪推定原则 《刑事诉讼法》 沉默权制度 人民法院 第12条 疑罪从无 发展趋势 借鉴意义 落脚点 判决
下载PDF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基本法理问题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谭明 王北京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6-38,共3页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基于犯罪本质论出发 ,是刑法对国家工作人员持有或支出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 ,且不能给予合法说明的否定评价 ,而非有罪推定 ;其行为基于犯罪行为论出发 ,是超常规形态的多样性行为方式 ,而非“持有”或“不作为” ;“...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基于犯罪本质论出发 ,是刑法对国家工作人员持有或支出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 ,且不能给予合法说明的否定评价 ,而非有罪推定 ;其行为基于犯罪行为论出发 ,是超常规形态的多样性行为方式 ,而非“持有”或“不作为” ;“不能说明来源为合法”从犯罪构成论出发 ,是犯罪构成符合事由 ,而非程序上举证责任的承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有罪推定 行为方式多样性 中国 刑法 犯罪构成 证明责任
下载PDF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尴尬 被引量:1
8
作者 庞忠云 《政法学刊》 2005年第3期57-58,共2页
当前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我国被公认为是反腐败的有力武器,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该罪名适用所面临的一些尴尬也日益凸现出来,例如举证责任、有罪推定、法律规避以及惩罚犯罪的效果等一些问题。
关键词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尴尬 司法实践 举证责任 有罪推定 惩罚犯罪 法律规避 反腐败 适用 罪名
原文传递
有罪假定和无罪推定优劣的经济学分析
9
作者 丁一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18-119,共2页
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对刑事诉讼法中一般使用的两种原则“有罪假定”和“无罪推定”进行对比分析,运用经济学原理分别对比其各自的利弊。有罪假定作为历史的产物,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弊大于利。无罪推定从法律上讲是历史的进步、文明的表现... 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对刑事诉讼法中一般使用的两种原则“有罪假定”和“无罪推定”进行对比分析,运用经济学原理分别对比其各自的利弊。有罪假定作为历史的产物,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弊大于利。无罪推定从法律上讲是历史的进步、文明的表现,但是,从经济学上看,并不能准确的衡量在此原则下的成本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罪假定 无罪推定 刑事诉讼法
下载PDF
有罪或无罪的法律拟制
10
作者 杨柳青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51-55,共5页
法律拟制是指为衡平秩序与自由而把事实A和事实B的法律后果等同的法律规定。所谓法律上的绝对推定实为法律拟制。法律拟制的法律效力是否受反证考验,不能一概而论。无罪的法律拟制要求在判决疑难案件时,若控方未依法举出足够证据证明被... 法律拟制是指为衡平秩序与自由而把事实A和事实B的法律后果等同的法律规定。所谓法律上的绝对推定实为法律拟制。法律拟制的法律效力是否受反证考验,不能一概而论。无罪的法律拟制要求在判决疑难案件时,若控方未依法举出足够证据证明被告有罪,须毫无例外地在法律上把被告视同无罪并宣告其无罪。无罪的法律拟制只对少数疑难案件判决时起作用。无罪的法律拟制是由无罪假定原则派生的。滥用"无罪推定"概念,困扰刑诉,不利于依法保障被害人和被追诉人的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拟制 无罪推定 无罪假定 有罪推定
下载PDF
论我国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潜在的程序风险
11
作者 严海杰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5-27,共3页
我国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所潜在的三大非客观性风险,使得犯罪构成要件始终无法摆脱主观性的印记。在刑事适用过程中,非客观性风险演变为有罪推定的程序乱象。因此,完善犯罪构成理论具有实体与程序的双重意义,关键在于重塑犯罪构成要件概... 我国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所潜在的三大非客观性风险,使得犯罪构成要件始终无法摆脱主观性的印记。在刑事适用过程中,非客观性风险演变为有罪推定的程序乱象。因此,完善犯罪构成理论具有实体与程序的双重意义,关键在于重塑犯罪构成要件概念客观性、犯罪构成要件的位阶性和引入犯罪构成消极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罪推定 有罪推定 四要件犯罪构成 刑事诉讼
下载PDF
法官有罪推定话语的信息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金诗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4-111,共8页
法官的话语是法律语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法学中的无罪推定原则,把社会关系作为法官话语研究的背景,以法律语篇树状信息结构模式为分析工具,以来自于"法律信息处理系统语料库"(CLIPS)的庭审内容为语料,分析中国大... 法官的话语是法律语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法学中的无罪推定原则,把社会关系作为法官话语研究的背景,以法律语篇树状信息结构模式为分析工具,以来自于"法律信息处理系统语料库"(CLIPS)的庭审内容为语料,分析中国大陆刑事庭审中法官话语信息的层次分布、信息点类型及信息发展等特点,揭示有罪推定的存在及其影响,探讨避免有罪推定的法官话语信息处理手段,以期促进法律平等的语言实现,推动刑事庭审改革,推进司法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话语 有罪推定 语篇信息结构
原文传递
走出观念误区,重塑犯罪概念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兰英 《河北法学》 2001年第1期114-115,共2页
对于司法实践中部分强奸案件的定罪存在着证据不足的现象作了深层次的剖析。指出这是由于司法人员先入为主、有罪推定的观念所致。认为应当以刑法和刑诉法相结合的全方位的犯罪概念来指导司法实践.最大程度实现对人权的保障。
关键词 有罪推定 犯罪概念 人权保障 刑法
下载PDF
西方法治传统初探──试论西方中世纪之前的法治理论及其思想渊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晓永 《河北法学》 2001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研究了古希腊、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法治观念,对西方中世纪法治理论的传统体系、观点作了详尽的分析,从思想渊源这一深层次的角度剖析了西方法治理论的古老传统,从而探寻了贯穿整个西方法治理论全过程的红线──正义的观念。
关键词 西方法治理论 中世纪 正义 古希腊 古罗马
下载PDF
刑讯的历史原因及本质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勇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3,共6页
刑讯作为东方刑事司法挥之不去的询问手段,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原因。"毒树之果"不能食用是现代刑事诉讼对刑讯之口供的基本态度,也是我国现代刑事司法侦查、询问的基本原则。但杜绝之,却是艰难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从历... 刑讯作为东方刑事司法挥之不去的询问手段,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原因。"毒树之果"不能食用是现代刑事诉讼对刑讯之口供的基本态度,也是我国现代刑事司法侦查、询问的基本原则。但杜绝之,却是艰难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从历史、文化、政治的角度对之加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讯 真相 单方话语权 有罪推定
下载PDF
论刑讯逼供在我国之屡禁不止
16
作者 鞠璐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5-57,共3页
现代法治国家都有明文规定,禁止刑讯逼供,我国法律亦不例外。但是,当前执法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行为屡禁不止,致人重伤、死亡的案件时有发生。刑讯逼供在我国具有深远的思想根源以及深刻的制度基础,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中对于禁止刑讯逼... 现代法治国家都有明文规定,禁止刑讯逼供,我国法律亦不例外。但是,当前执法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行为屡禁不止,致人重伤、死亡的案件时有发生。刑讯逼供在我国具有深远的思想根源以及深刻的制度基础,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中对于禁止刑讯逼供的制度设计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他山之石。纠正错误观念,从法律制度、司法程序上落实无罪推定原则是遏制刑讯逼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讯逼供 有罪推定 疑罪从无
下载PDF
刑事案件无罪判决率“低迷”的分析与改善建议
17
作者 李盖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9-82,共4页
我国刑事案件无罪判决率处于"低迷"状态,无罪判决大有流于形式之势。通过对刑事案件无罪判决现状的分析并探求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无罪判决被形式化的建议,以使无罪判决机制真正实现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的重要功能。
关键词 无罪判决率 有罪推定 审判独立
下载PDF
侦查人员认知偏见问题探究
18
作者 申维辰 刘冲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99-103,共5页
分析认知偏见心理在侦查活动尤其是在侦查讯问工作中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利于提高侦查机关侦查决策能力和更好地保护犯罪嫌疑人权益。以CNKI数据库中近十年刊载的主题为认知偏见和侦查讯问的文章为基础,以其他领域关于认知偏见的文献为参... 分析认知偏见心理在侦查活动尤其是在侦查讯问工作中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利于提高侦查机关侦查决策能力和更好地保护犯罪嫌疑人权益。以CNKI数据库中近十年刊载的主题为认知偏见和侦查讯问的文章为基础,以其他领域关于认知偏见的文献为参考,结合近年来各种大要案尤其是冤假错案,通过对其办案过程中存在的认知偏见问题进行分析后发现,认知偏见广泛存在于侦查人员中,探寻其产生的各种影响因素及纠正方法,可为侦查工作者尤其是侦查讯问工作者在审讯阶段更好地侦查破案和保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讯问 认知偏见 有罪推定
下载PDF
诉诸无知的法律修辞研究
19
作者 夏卫国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48-54,共7页
诉诸无知推理形式是无罪推定、有罪推定论证模式的抽象统称。谬误的修辞含义就是公式A在穷尽所有可能状态下,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如果认识主体强行从前提推出结论,认识主体的推理公式A就是一个谬误,其说服力仅此而已。基于谬误的修辞... 诉诸无知推理形式是无罪推定、有罪推定论证模式的抽象统称。谬误的修辞含义就是公式A在穷尽所有可能状态下,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如果认识主体强行从前提推出结论,认识主体的推理公式A就是一个谬误,其说服力仅此而已。基于谬误的修辞定义,诉诸无知谬误的修辞含义就是在穷尽所有可能状态下,"不能证明A为真,必然推出A为假",或者"不能证明A为假,必然推出A为真",在经过检验之后,有一些具体诉诸无知论证模式成立,另一些具体的诉诸无知论证模式不成立,它并不是前提在穷尽所有可能状态下能够必然推出结论的,因此,无罪推定和有罪推定是诉诸无知推理形式在法律领域内的具体论证模式,它们的关系应该是推理形式相同,论证层次不同,上位概念规约下位概念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抽象层次的推理 诉诸无知谬误 无罪推定、有罪推定的论证模式 规约
下载PDF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完善
20
作者 雷嘉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6-17,35,共3页
为严密法网,保持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自律性,有效遏制腐败之风,我国刑法设立了巨额来源不明罪。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罪名在设立过程中,存在一些实体与程序上的问题。为此,应当分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缺陷,并因应修改完善之。
关键词 巨额财产 有罪推定 举证责任 财产申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