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TC89C52和HX711的电子秤设计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波 王晨阳 +2 位作者 徐传旭 张晋铭 李可 《现代信息科技》 2019年第8期42-43,46,共3页
电子秤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种称重仪器。本文所设计的电子秤由应变式电阻压力传感器构成电桥来完成称量物体的重力到电压信号的转换,电压信号放大和模数转换部分由集成芯片HX711完成,由STC89C52单片机完成相应的计算,把得到... 电子秤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种称重仪器。本文所设计的电子秤由应变式电阻压力传感器构成电桥来完成称量物体的重力到电压信号的转换,电压信号放大和模数转换部分由集成芯片HX711完成,由STC89C52单片机完成相应的计算,把得到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相应的质量数值,并实现相应的计价、去皮等功能。称重信息由单片机控制LCD1602来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传感器 信号放大 A/D转换 STC89C52单片机
下载PDF
温度和压力对气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郭肖 杜志敏 +3 位作者 姜贻伟 孙留军 刘相海 张柟乔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64,共5页
气水相对渗透率是气藏开发方案设计与开发动态指标预测、动态分析和气水分布关系研究最重要的基础参数。实验室现有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测试条件与实际地层高温高压渗流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可能造成测试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地下渗流特征... 气水相对渗透率是气藏开发方案设计与开发动态指标预测、动态分析和气水分布关系研究最重要的基础参数。实验室现有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测试条件与实际地层高温高压渗流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可能造成测试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地下渗流特征。目前在实验温度和压力对气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研究国内外尚存在分歧。为此,在实验室常温、较低压力条件下,测试了12块岩样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并进行归一化处理;从理论上建立了实验室条件与地层条件相对渗透率曲线转换关系;并以某高温高压井为例,模拟计算了不同温度、压力对气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温度和压力不会对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造成影响,而对气相相对渗透率却有很大影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甚至能相差超过10倍。结论指出,应谨慎考虑使用实验室条件测试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来预测地层高温高压条件的开发动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渗透率 温度 压力 转化模型 实验室条件 地层条件 影响
下载PDF
压缩空气压力露点和常压露点的换算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晖 樊玉光 肖红 《压缩机技术》 2008年第5期7-8,35,共3页
以热力学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压缩空气的压力露点和常压露点换算方法,并给出了可靠准确的具体计算方程,可用于-100~90℃范围内的压缩空气露点温度计算,十分便于工程使用。
关键词 湿空气 压缩空气 露点温度 压力 换算
下载PDF
Energy conversion of rocks in process of unloading confining pressure under different unloading paths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国彦 戴兵 +1 位作者 董陇军 杨晨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626-1632,共7页
Based on energy theory and tests of rocks with initial confining pressures of 10, 20 and 30 MPa under different unloading paths, the processes of strain energy convers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absorbing strain energy... Based on energy theory and tests of rocks with initial confining pressures of 10, 20 and 30 MPa under different unloading paths, the processes of strain energy convers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absorbing strain energy for axial compression, the dissipating strain energy for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cracks propagation, the expending strain energy for circumferential deformation, and the storing and releasing elastic strain energy were considered. Unloading paths included the condition of fixing axial pressure and unloading axial pressure, increasing axial pressure and unloading confining pressure, as well as unloading axial pressure and confining pressure simultaneously. Results show that expending strain energy for circumferential deformation has mainly evolved from absorbing strain energy for axial compression in three unloading paths during unloading processes. Dissipating strain energy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nly near the peak point. The effect of initial confining pressure on strain energy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unloading path. The strain energy is linear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confining pressure. The unloading path and initial confining pressure also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nergy dissipation. The conversion rate of strain energy in three paths i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confining pressure, and the effect of initial confining pressure on conversion rate of strain energy is related with the unloading pa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loading paths axial pressure confining pressure strain energy energy conversion
下载PDF
构造破碎带滞后突水渗流转换理论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文平 刘启蒙 孙如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3,共4页
为了揭示煤矿构造破碎带易发生滞后大型突水内在机理,寻求其治理理论和试验依据,在收集我国煤矿典型断层和陷落柱滞后型突水实例并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设计进行了高水压下构造破碎带突水模拟试验,得到了不同充填物类型构造破碎带,在1~5... 为了揭示煤矿构造破碎带易发生滞后大型突水内在机理,寻求其治理理论和试验依据,在收集我国煤矿典型断层和陷落柱滞后型突水实例并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设计进行了高水压下构造破碎带突水模拟试验,得到了不同充填物类型构造破碎带,在1~5 MPa的水压下,充填物冲出量、突水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发现水压小时构造破碎带突水量随时间变化不大、高水压下由小到大变化过程特征。据此进行理论分析认为,高水压条件下构造破碎带突水是一伴随内部组成结构变化的"孔隙流—裂隙流—管道流"渗流类型转换过程,渗流转换是构造破碎带滞后型突水的内在机理;治理构造破碎带大型突水就是改造其管道、裂隙状结构成孔隙介质直至不透水带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破碎带 水压 突泥(砂) 突水 渗流转换
下载PDF
微积分法计算抽油井井底压力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俊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104-107,共4页
针对传统的测量抽油井井底压力方法的局限性 ,在用回声仪测液面折算压力的基础上 ,考虑了气体在油水中相溶解性和油气水的压缩性 ,采用与管柱中的流体分布相吻合的n段法计算模式 ,以及Gilbert相关模型和Podio相关模型 ,应用微积分方法... 针对传统的测量抽油井井底压力方法的局限性 ,在用回声仪测液面折算压力的基础上 ,考虑了气体在油水中相溶解性和油气水的压缩性 ,采用与管柱中的流体分布相吻合的n段法计算模式 ,以及Gilbert相关模型和Podio相关模型 ,应用微积分方法计算油井的井底压力。实例计算结果表明 :该方法计算的抽油井井底压力与压力计实测值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积分法 抽油井 井底压力 折算
下载PDF
低压下新疆黑山煤直接液化工艺性能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简理 马凤云 +1 位作者 玛·伊·拜克诺夫 周岐雄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57,共5页
以新疆黑山煤样为对象,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在低压下考察了初压、反应时间、反应气氛和溶煤比四个因素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其液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其他条件下,黑山煤在初压6 MPa,反应60 min,纯氢和溶煤比2∶1时,油产率达到... 以新疆黑山煤样为对象,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在低压下考察了初压、反应时间、反应气氛和溶煤比四个因素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其液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其他条件下,黑山煤在初压6 MPa,反应60 min,纯氢和溶煤比2∶1时,油产率达到52.06%,转化率为76.51%.就油产率而言,溶煤比和反应气氛高度显著影响,反应初压一般影响,反应时间无影响,四个因素间的三种交互作用可忽略.降低初压到6 MPa,黑山煤仍具有理想的直接液化工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 黑山煤 直接液化 工艺性能 油产率 转化率
下载PDF
“双环三控法”在煤层气井智能排采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秀萍 梅永贵 +4 位作者 陈勇智 郭简 刘国伟 连小华 樊梅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8-52,共5页
目前煤层气井的排采主要依靠人工调节控制来完成,这使得在产水、产气初期很容易对气井控制不及时,造成应力闭合、煤粉堵塞、地层气锁等伤害,从而影响气井产量。为此,针对煤层气井排水采气周期长、临界解吸压力不易控制、液面波动对气量... 目前煤层气井的排采主要依靠人工调节控制来完成,这使得在产水、产气初期很容易对气井控制不及时,造成应力闭合、煤粉堵塞、地层气锁等伤害,从而影响气井产量。为此,针对煤层气井排水采气周期长、临界解吸压力不易控制、液面波动对气量影响大等排采难点,提出了"双环三控法"排采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以控制动液面为核心,通过对套管压力、流动压力的双闭环控制以及控降液、控流压及控套压等3种控制策略,实现了煤层气井从降液、解吸至产气等不同阶段的智能排采控制。进而基于经典的"双环三控法"控制原理(以变频控制技术为主),采用现代ARM控制技术,研发了一套煤层气井智能排采控制装置,实现了对煤层气井井底流压和井口套压的双闭环控制。在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2×10~8 m^3煤层气产能建设中的应用效果表明,运用该控制系统,排采设备能够在不同的排采阶段自动实现智能调整参数和安全生产,节约了劳动力资源,降低了煤层气井排采成本,使煤层气勘探开发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和安全化,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智能排采 双环三控 动液面 套压 流压 变频 ARM控制
下载PDF
深层高温高压油藏分层注水测试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博 刘勇 +3 位作者 黎丽丽 刘勇 田新建 罗亚男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2,9,共3页
轮南油田主力油藏轮2TI原始地层压力52 MPa,原始温度120℃,目前综合含水91%,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垂向非均质性强,为缓解层间吸水差异,保持油层压力,提高注水波及系数,轮2TI油藏采用分层注水工艺。分层指示曲线的准确性是分注合格... 轮南油田主力油藏轮2TI原始地层压力52 MPa,原始温度120℃,目前综合含水91%,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垂向非均质性强,为缓解层间吸水差异,保持油层压力,提高注水波及系数,轮2TI油藏采用分层注水工艺。分层指示曲线的准确性是分注合格率的重要保障。结合现场注水压力波动现象,文章首次提出优化测试停点时间,优选井底压力稳定测点,同时首次采用井底压力折算井口压力方法计算注水指示曲线,有效的降低了压力波动引起的计算误差,确保了分层注入量的准确性。轮南油田应用25井次,塔里木油田应用50井次,该方法有效指导了分层注水投捞调配,现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水 指示曲线 测点时间 压力折算
下载PDF
弹性针织物力学性能与服装压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立环 于洁 +2 位作者 李小欢 薛灿浓 李翠玉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6,共5页
为探究较精确且易行的预测弹性针织物服装压的方法,选取13种弹性针织面料,分别测试织物的拉伸、剪切和压缩性能,再将面料制成弹性臂套并测试臂套的服装压,分析臂套服装压与织物力学性能的相关性,建立织物力学性能指标与服装压的回归方... 为探究较精确且易行的预测弹性针织物服装压的方法,选取13种弹性针织面料,分别测试织物的拉伸、剪切和压缩性能,再将面料制成弹性臂套并测试臂套的服装压,分析臂套服装压与织物力学性能的相关性,建立织物力学性能指标与服装压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弹力臂套的服装压与面料的横向、纵向拉伸性能以及面料的剪切和压缩性能均有关系,且横向拉伸单位载荷和横向弹性模量对臂套的服装压影响较大;弹力臂套的服装压可由力学性能指标的回归方程计算得到,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不超过3%,可以通过测试弹性针织物的力学性能来预测服装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针织物 服装压 力学性能 回归方程 换算系数
下载PDF
ZX165井压力恢复曲线异常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7
11
作者 韩凤蕊 《油气井测试》 2011年第4期27-28,76,共2页
ZX165井压力恢复测试曲线早期出现严重的"驼峰",使用常规试井方法无法解释。通过对曲线异常原因分析,应用相应的测试压力处理方法,使用Saphir软件完成了对ZX165井测试的试井分析。
关键词 压力恢复 异常曲线 压力折算 分析与处理
下载PDF
含分层复合材料管道中超声导波的模态转换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石颖颖 赵金玲 +1 位作者 杨乐辉 赵建平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88,共8页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管道中的分层损伤是威胁结构安全的重要隐患,有必要对其开展无损检测研究。将有限元特征频率求解法与Floquet周期性边界条件相结合,高效、准确地分析了复合材料管道中超声导波的频散特性;进一步通过半解析有限元方法以...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管道中的分层损伤是威胁结构安全的重要隐患,有必要对其开展无损检测研究。将有限元特征频率求解法与Floquet周期性边界条件相结合,高效、准确地分析了复合材料管道中超声导波的频散特性;进一步通过半解析有限元方法以及有限元动力学方法,验证了上述理论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含分层损伤的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定量研究了分层损伤对导波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层损伤处会发生L(0,2)到L(0,1)的模态转换;与反射因子相比,模态转换因子更适合分层损伤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复合材料 超声检测 频散曲线 模态转换
下载PDF
连续重整装置节能途径的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月平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CAS 2006年第2期37-40,共4页
从提高加热炉热效率、优化工艺运行条件、变频节电技术及加强水汽管理等方面对重整装置的节能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 连续重整 节能 加热炉 回流 塔压 变频
下载PDF
基于PLC的恒压供水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贵生 《山西建筑》 2008年第26期189-191,共3页
以某小区的变频恒压供水设备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变频调速实现恒压供水的方法和工作原理,给出了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指出该系统具有运行平稳,节能,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恒压 变频 PLC 供水 控制系统
下载PDF
优化操作,提高延迟焦化装置的渣油转化能力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安华 《中外能源》 CAS 2010年第2期85-88,共4页
某炼油企业重油加工量逐年增高,延迟焦化装置加工规模一再扩大。保证延迟焦化装置在大处理量下的长周期平稳运行,提高渣油转化能力,最终提高轻质油品收率,成为全厂平衡重油加工能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为此,提出3项优化延迟焦化装置... 某炼油企业重油加工量逐年增高,延迟焦化装置加工规模一再扩大。保证延迟焦化装置在大处理量下的长周期平稳运行,提高渣油转化能力,最终提高轻质油品收率,成为全厂平衡重油加工能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为此,提出3项优化延迟焦化装置操作的技术措施:①提高焦炭塔的反应温度,将焦炭塔底进料温度由483℃提高到488℃,以提高反应深度,减少注气量,延长介质在炉管内的停留时间,同时,在原料中加入富含芳烃的抑制生焦剂,以增强加热炉炉管对原料的适应能力,减缓辐射泵、辐射炉和分馏塔底的结焦速率;②降低反应压力,焦炭塔顶压力由0.22MPa下降到0.18MPa,虽然原料残炭含量上升2%,但产品液体收率则由67.14%上升到66.83%;③将装置循环比由0.30下降到0.25,产品加工量明显提升,每年多加工重油6.4×104t。同时,建议提高关键设备的可靠性,延长装置运行周期;采用适合焦化工艺特点的控制方案和设备,提高装置平稳运行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 操作温度 压力 循环比转化能力
下载PDF
基于数位笔压感的三维手绘笔触表达与深度转换 被引量:5
16
作者 宣翠仙 李强 +1 位作者 龚永坚 楼建忠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6-371,共6页
针对当前手绘系统中数位笔压感信息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压感信息的三维手绘笔触表达与深度转换方式。该方式以多线段和圆的疏密度修正方式表现压力笔触,定义了压力作用程度算式,用任意点法向压力估算简化方法判定平面上和空间曲线... 针对当前手绘系统中数位笔压感信息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压感信息的三维手绘笔触表达与深度转换方式。该方式以多线段和圆的疏密度修正方式表现压力笔触,定义了压力作用程度算式,用任意点法向压力估算简化方法判定平面上和空间曲线的笔触影响区域。通过端点锁住和抛物线压力转换方法优化压力曲线单调性,实现了压力笔触到深度坐标及影响半径的转换,并将结果应用到汽车三维手绘系统(压力版)中。实验测试效果表明数位笔压力信息能有效转换为三维手绘曲线的深度信息,计算时间短,可靠性高,可视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位笔 压感 三维手绘 深度转换
下载PDF
乙苯负压绝热脱氢制苯乙烯技术的工业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玉祥 张振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2年第2期29-32,共4页
国内某公司采用两级乙苯负压绝热脱氢制苯乙烯技术,新建1套1.2 Mt/a苯乙烯装置。该技术采用脱氢液分馏精制一次脱轻组分流程、苯乙烯两次加热的四塔流程、粗苯乙烯塔和精苯乙烯塔高真空低釜温的精馏工艺。产品具有乙苯、二甲苯等杂质含... 国内某公司采用两级乙苯负压绝热脱氢制苯乙烯技术,新建1套1.2 Mt/a苯乙烯装置。该技术采用脱氢液分馏精制一次脱轻组分流程、苯乙烯两次加热的四塔流程、粗苯乙烯塔和精苯乙烯塔高真空低釜温的精馏工艺。产品具有乙苯、二甲苯等杂质含量低、催化剂选择性高、苯乙烯的聚合损失低等优点。装置以乙苯为原料,催化剂采用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GS-12催化剂,产品中苯乙烯纯度99.92%,二甲苯质量分数为0.049%。在装置满负荷标定期间,水蒸气/乙苯比值为1.34(质量比)的条件下,乙苯单程总转化率为66.06%,苯乙烯总选择性为97.88%,苯乙烯单收64.66%,该工艺经济技术指标较好,GS-12乙苯脱氢催化剂满足技术协议的考核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苯 负压 绝热 脱氢 苯乙烯 GS-12催化剂 转化率 选择性
下载PDF
提高釜式法EVA装置聚合反应的转化率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贺 《化工管理》 2019年第28期94-97,共4页
乙烯和醋酸乙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聚合生成EVA共聚物。通过分析反应温度、压力、二次压缩机运行参数和反应出入口温差等对乙烯与醋酸乙烯的聚合反应的影响,总结了提高EVA聚合反应的转化率的合理方法。这些措施可以使EVA生产装置达到最优... 乙烯和醋酸乙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聚合生成EVA共聚物。通过分析反应温度、压力、二次压缩机运行参数和反应出入口温差等对乙烯与醋酸乙烯的聚合反应的影响,总结了提高EVA聚合反应的转化率的合理方法。这些措施可以使EVA生产装置达到最优化操作,保持经济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 反应温度 压力 转化率
下载PDF
不同大气压力下进/排气节流对SCR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万明定 聂学选 +2 位作者 毕玉华 申立中 雷基林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3-270,共8页
为研究进/排气节流对柴油机性能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转化效率的影响,以高压共轨柴油机和氧化催化器(DOC)及SCR组成的后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大气压力为80、90和100 kPa下进/排气节流对柴油机有效燃油消耗率、SCR入口温度和SCR转... 为研究进/排气节流对柴油机性能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转化效率的影响,以高压共轨柴油机和氧化催化器(DOC)及SCR组成的后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大气压力为80、90和100 kPa下进/排气节流对柴油机有效燃油消耗率、SCR入口温度和SCR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大气压力下,采用进气节流和排气节流均能提高SCR入口温度和改善SCR转化效率,但会导致经济性恶化;进/排气节流程度相同时,进气节流提高SCR入口温度和改善SCR转化效率的效果更好,对经济性影响更小;随着大气压力降低,SCR转化效率增大.因此,综合考虑柴油机经济性和SCR转化效率,建议优先采用进气节流进行柴油机排气热管理;同时,随着大气压力降低,进气压降可适当减小,以提高高原环境下柴油机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大气压力 进/排气节流 燃油经济性 转化效率
下载PDF
自制微型加压过滤装置
20
作者 王国洪 王伟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7-100,共4页
利用玻璃滴管、脱脂棉以及洗耳球设计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微型加压过滤装置,通过动态光散射仪和威尼尔压强计对过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装置不仅过滤速度快,而且滤液中粒径分布小而窄。并提供了2则微型装置的应用案例:(1)加快获得“上... 利用玻璃滴管、脱脂棉以及洗耳球设计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微型加压过滤装置,通过动态光散射仪和威尼尔压强计对过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装置不仅过滤速度快,而且滤液中粒径分布小而窄。并提供了2则微型装置的应用案例:(1)加快获得“上层清液”,(2)实现沉淀转化的微型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过滤 微型装置 上层清液 沉淀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