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影响学龄前儿童肥胖的主要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样本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五所幼儿园中2~7岁儿童的家长共计40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定性访谈结果采用关键词提取,进行归纳分析。根据中国学龄前儿...目的分析影响学龄前儿童肥胖的主要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样本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五所幼儿园中2~7岁儿童的家长共计40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定性访谈结果采用关键词提取,进行归纳分析。根据中国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标准[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85%为超重或肥胖]判断是否超重或肥胖;将人口学特征,家庭因素及饮食和运动行为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儿童超重或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儿童高出生体重(≥4 000g)(OR=31.55;95%CI:1.78~4.17,P<0.001);母亲选择剖宫产(OR=4.89;95%CI:1.42~16.89,P=0.01);混合喂养(OR=25.90;95%CI:3.07~218.39,P<0.001),人工喂养(OR=11.15;95%CI:1.686~73.7121,P=0.01)。保护因素包括:父亲的受教育程度高(OR=0.32;95%CI:0.12~0.89,P=0.03)、每天吃粗粮的次数多(OR=0.43;95%CI:0.21~0,87,P=0.02)、家人一起吃饭的次数多(OR=0.86;95%CI:0.75~0.98,P=0.02)。结论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对肥胖的认知及儿童的饮食运动行为有关。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与超重/肥胖间的关系,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试用量表对387名3~6岁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调查,同时,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od...【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与超重/肥胖间的关系,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试用量表对387名3~6岁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调查,同时,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依据BMI将儿童分为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组。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体重组间饮食行为的差异;采用阶层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与BMI间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良进食习惯、外因性进食、挑食、情绪性进食、过饱响应和食物响应6个维度得分在不同体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物喜好和主动进食维度得分在不同体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阶层回归分析显示,当排除性别、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影响后,量表6个维度得分与儿童BMI具有相关性(P<0.01)。反映食物趋向的各维度得分与BMI呈正相关(β:0.09~0.21),反映食物逃避各维度得分与BMI呈负相关(β:-0.47~-0.36)。【结论】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与超重/肥胖密切相关,通过干预儿童饮食行为可降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风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影响学龄前儿童肥胖的主要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样本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五所幼儿园中2~7岁儿童的家长共计40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定性访谈结果采用关键词提取,进行归纳分析。根据中国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标准[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85%为超重或肥胖]判断是否超重或肥胖;将人口学特征,家庭因素及饮食和运动行为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儿童超重或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儿童高出生体重(≥4 000g)(OR=31.55;95%CI:1.78~4.17,P<0.001);母亲选择剖宫产(OR=4.89;95%CI:1.42~16.89,P=0.01);混合喂养(OR=25.90;95%CI:3.07~218.39,P<0.001),人工喂养(OR=11.15;95%CI:1.686~73.7121,P=0.01)。保护因素包括:父亲的受教育程度高(OR=0.32;95%CI:0.12~0.89,P=0.03)、每天吃粗粮的次数多(OR=0.43;95%CI:0.21~0,87,P=0.02)、家人一起吃饭的次数多(OR=0.86;95%CI:0.75~0.98,P=0.02)。结论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对肥胖的认知及儿童的饮食运动行为有关。
文摘【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与超重/肥胖间的关系,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试用量表对387名3~6岁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调查,同时,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依据BMI将儿童分为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组。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体重组间饮食行为的差异;采用阶层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与BMI间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良进食习惯、外因性进食、挑食、情绪性进食、过饱响应和食物响应6个维度得分在不同体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物喜好和主动进食维度得分在不同体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阶层回归分析显示,当排除性别、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影响后,量表6个维度得分与儿童BMI具有相关性(P<0.01)。反映食物趋向的各维度得分与BMI呈正相关(β:0.09~0.21),反映食物逃避各维度得分与BMI呈负相关(β:-0.47~-0.36)。【结论】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与超重/肥胖密切相关,通过干预儿童饮食行为可降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