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Bobath治疗方法 被引量:44
1
作者 古澤正道 陈立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9期805-809,共5页
首先被提及的是上行及下行系统。在偏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上行传导系统主要传导本体感觉信息,但其他的感觉信息也会被整合其中。患者的姿势控制,尤其是核心控制能力,是其步行功能、上肢和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基础。由于患者多存在身... 首先被提及的是上行及下行系统。在偏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上行传导系统主要传导本体感觉信息,但其他的感觉信息也会被整合其中。患者的姿势控制,尤其是核心控制能力,是其步行功能、上肢和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基础。由于患者多存在身体图式的缺失,因此必须恢复其身体图式以产生先行性姿势调节活动。最后介绍1例慢性病例的治疗过程,该患者在其47岁时由于脑梗死造成了右侧偏瘫。由于患者偏瘫侧下肢表现出强烈的内翻现象,因此在她发病8个月后入院时,需要配戴踝足矫形器和肘拐辅助行走。起初患者不能抬起右侧上肢。在经过4年的门诊治疗后,现在患者在步行中内翻现象消失,不再需要配戴踝足矫形器和肘拐;患者也可以举起并控制偏瘫侧上肢伸入衬衫的袖子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bath理论 脑卒中 姿势控制 核心控制 身体图式
下载PDF
跳绳训练对少年足球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和协调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徐飞 谢浩 徐玉明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77,107,共8页
目的:研究10周跳绳训练对少年足球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和协调性的影响。方法:24名少年足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Ex G)与对照组(CON)训练10周、每周3次。Ex G组每次训练内容为常规训练基础上增加20 min跳绳训练,CON组则增加同等强度的跑... 目的:研究10周跳绳训练对少年足球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和协调性的影响。方法:24名少年足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Ex G)与对照组(CON)训练10周、每周3次。Ex G组每次训练内容为常规训练基础上增加20 min跳绳训练,CON组则增加同等强度的跑步训练。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分别用Y型平衡测试(YBT)和哈勒循环测试(HCT)进行评价。结果:1)跳绳训练后Ex G组双腿YBT综合得分(YBT-CS)显著高于训练前和对照组(P<0.05,η~2>0.14),而CON组双腿并无显著性变化(P>0.05,η~2=0.003);2)Ex G组HCT用时显著低于训练前(P<0.01;η~2=0.68)和对照组(P<0.01,η~2=0.576)。训练前后CON组并无显著变化(P<0.05,η~2=0.07);3)运动员YBT-CS与HCT显著负相关(r=-0.548^-0.763,P<0.05),右腿YBT-CS与HCT相关性均高于左腿(P<0.05)。结论:10周跳绳训练能有效提高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动态平衡能力与运动协调性的提高呈显著正相关,跳绳训练结合专项技、战术训练的效果优于单纯的专项技、战术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 足球运动员 跳绳训练 动态平衡能力 运动协调性 姿势控制 运动技能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动态平衡能力及等速肌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赵丽 李翠 +1 位作者 顾博雅 熊开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5期44-46,49,共4页
目的分析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动态平衡能力和不同速度、不同收缩模式下跖屈、背屈等速肌力特征。方法应用Biodex Balance System测试系统对FAI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分别进行姿势稳定性测试和60°/s、180°/s跖屈肌群、背屈肌... 目的分析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动态平衡能力和不同速度、不同收缩模式下跖屈、背屈等速肌力特征。方法应用Biodex Balance System测试系统对FAI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分别进行姿势稳定性测试和60°/s、180°/s跖屈肌群、背屈肌群等速向心、离心肌力测试分析。结果 FAI组健侧、患侧的稳定指数和前后方向稳定指数大于对照组,而左右方向稳定指数无差异;双脚站立姿势稳定性测试结果 FAI组和对照组无差异;FAI组跖屈肌群低速离心肌力和高速向心、离心肌力不足;FAI组跖屈肌群的向心、离心峰值力矩差值比在不同速度下均大于10%,背屈肌群均小于10%。结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单脚站立时健侧和患侧都存在动态平衡能力下降,双脚站立时动态平衡能力与常人无异;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跖屈肌群高速工作能力较差;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随角速度增加离心力量增加越小者,其跖屈肌群的弹性组织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等速肌力 动态平衡 姿势控制
下载PDF
本体觉促进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和姿势控制的效果 被引量:26
4
作者 刘晓磊 章耀华 +3 位作者 郭恒冰 李强 杨阳 杨华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本体觉促进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30例于术后8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第9周随机分成对照组(n=15)和试验组(n=15)。对照组继续进行常规康复训... 目的探讨本体觉促进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30例于术后8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第9周随机分成对照组(n=15)和试验组(n=15)。对照组继续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联合本体觉促进训练;治疗第8周和第16周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及训练系统,以及平衡测试仪进行测试。结果治疗后,两组Lysholm评分显著提高(t> 16.687, P <0.001),患侧膝关节15°、45°、75°角度再现差值降低(t> 2.433, P <0.05),闭眼稳定平面、闭眼泡沫平面下重心摆动速度降低(t> 2.444, P <0.05);试验组Lysolm评分高于对照组(t=4.150, P <0.05),15°、45°角度再现差值低于对照组(t> 2.710, P <0.05),闭眼泡沫平面下重心摆动速度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本体觉促进训练能进一步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本体觉功能,提高膝关节功能和姿势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本体觉促进训练 姿势控制 本体觉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的效度及信度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伍少玲 燕铁斌 +1 位作者 刘琦 马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7-178,190,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的效度和信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组受试对象参加了测试,一组为病例组(27例),另一组为对照组(30例)。1周内对两组对象用PASS和Fugl-Meyer量表中的平衡部分(FM-B)进行2次评定,病例组同时...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的效度和信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组受试对象参加了测试,一组为病例组(27例),另一组为对照组(30例)。1周内对两组对象用PASS和Fugl-Meyer量表中的平衡部分(FM-B)进行2次评定,病例组同时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将PASS结果与FM-B、BBS作相关性检验来验证PASS的效度;对2次PASS结果作相关性分析来测试PASS的重复测量信度。结果PASS和FM-B、BBS总分高度相关(r=0.943-0.944、r=0.957);PASS各项内容2次重复测试结果高度相关,其组内相关系数ICC=0.945-0.962,组间相关系数ICC=0.982-0.992;病例组和对照组的PASS总分分别为(16.43±10.44)分、(35.32±0.95)分,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ASS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可用于姿势控制能力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姿势评定量表 效度 信度 PASS 姿势控制
下载PDF
平衡训练干预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立位平衡控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疆娜 杨敬暖 +4 位作者 毛敏 宋祺鹏 张翠 田雪文 孙威 《中国康复》 2020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16周平衡训练干预对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身体站立位平衡控制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50名7~12岁粗大功能Ⅰ级的痉挛型脑瘫儿童,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16周的平衡训练。受... 目的:探讨16周平衡训练干预对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身体站立位平衡控制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50名7~12岁粗大功能Ⅰ级的痉挛型脑瘫儿童,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16周的平衡训练。受试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接受Berg平衡量表(BBS)、静态平衡及动态平衡测试。结果:治疗16周后,2组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静态平衡测试在睁眼(DLO)与闭眼状态(DLC)下足底压力中心在左右方向最大动摇径(Dx)、前后方向最大动摇径(Dy)、移动总路程(Lng)和包络面积(Area)干预后值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动态平衡测试干预后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最大旋转角速度(MRS)、平均旋转角速度(ARS)显著小于干预前(P<0.05)。组间平衡能力比较,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观察组Dx-DLO、Dx-DLC、Dy-DLO、Dy-DLC、Lng-DLO、Area-DLO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动态平衡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RS及MR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6周的平衡仪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均可以有效地提高脑瘫儿童身体平衡控制能力,降低跌倒的风险;相比于常规康复训练,平衡仪训练改善静态及动态站立平衡能力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训练 脑瘫儿童 姿势控制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动态平衡能力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阳 王强 +3 位作者 宋旭 袁玉鹏 汪辉 张秋霞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4-58,83,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者的单足和双足动态平衡能力。方法:采用Balance-check动态平衡仪对32名单侧FAI者、18名双侧FAI者和20名正常人进行睁眼状态下的双足和单足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双足测试时间为60s,单足为30s。使用单因素... 目的:探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者的单足和双足动态平衡能力。方法:采用Balance-check动态平衡仪对32名单侧FAI者、18名双侧FAI者和20名正常人进行睁眼状态下的双足和单足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双足测试时间为60s,单足为30s。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分析各指标值在两组间的差异,而对组内两侧间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选α=0.05。结果:双足站立时,双侧FAI组和单侧FAI组各动态平衡指标的值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双侧FAI组和单侧FAI组双足动态平衡能力的比较中,仅在Score和Grade指标值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足站立时,双侧FAI组和单侧FAI组动态平衡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在多数指标值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FAI组患侧与健侧在Score和Grade指标值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FAI组与双侧FAI组的单足动态平衡能力在Score和Grade指标值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FAI者和单侧FAI者的动态平衡能力都弱于同类正常人,双侧FAI者尤甚;单侧FAI者患侧的(单足)动态平衡能力也略弱于健侧,而双侧FAI者两侧间的(单足)动态平衡能力具有一定的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损伤 动态平衡 姿势控制
下载PDF
上、下楼梯时认知任务介入对下肢协调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帆 王长生 +4 位作者 祝捷 谷松 Reza Seyedi Reza Zourmand Susilo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53,共10页
目的:探讨上、下楼梯时附加认知任务,年龄差异(组间)及任务难度(组内)对步态时空及下肢关节协调参数的影响。方法:18位健康老年人为老年组,18位健康大学生为年轻组,各组内均为9男9女,依次接受认知任务测试、上、下楼测试(单任务)及上、... 目的:探讨上、下楼梯时附加认知任务,年龄差异(组间)及任务难度(组内)对步态时空及下肢关节协调参数的影响。方法:18位健康老年人为老年组,18位健康大学生为年轻组,各组内均为9男9女,依次接受认知任务测试、上、下楼测试(单任务)及上、下楼合并认知任务测试(双任务)。结果:认知任务方面,两种任务情境下各年龄组上楼回答次数皆显著多于下楼。步态参数方面,两种任务情境下年轻组相对于老年组,以及各年龄组在单任务情境下相对于双任务,皆呈现较短步行时间、较快步行频率、速度及较大步行长度的情形。下肢协调性方面,年轻组上楼过渡时摆动期的膝-踝协调稳定度在双任务下较单任务差,而处于双任务情境下,年轻组上楼过程中支撑期的膝-踝协调稳定度比老年组差;年轻组下楼过程中摆动期的髋-膝协调稳定度在ST和DT中都比老年组差,老年组膝-踝协调稳定度比年轻组差,下楼过渡时,年轻组支撑期髋-膝协调稳定度在两种任务情境下皆比老年组差。结论:老年人和年轻人会根据任务难度来选择是否专注于认知任务上,此外年轻人因有足够下肢肌力控制而采取较大胆动作策略,导致其上下楼梯时下肢协调稳定度较差,而老年人则趋向选择较保守的策略来维持下肢关节协调稳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任务 姿势控制 楼梯动作 下肢协调 时空步态
下载PDF
正常年轻人自动态平衡能力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汉良 尤春景 +1 位作者 黄晓琳 陈勇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7-281,共5页
目的 探索BiodexBalanceSystem(BBS)测试的程序和敏感性 ,分析个体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确定参数的预测值。方法 应用BBS对 13名正常年轻人 ( 18~ 3 5岁 )进行不同系统设置条件下的动态姿势图测量和稳定性测试 ,将测量结果与个体... 目的 探索BiodexBalanceSystem(BBS)测试的程序和敏感性 ,分析个体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确定参数的预测值。方法 应用BBS对 13名正常年轻人 ( 18~ 3 5岁 )进行不同系统设置条件下的动态姿势图测量和稳定性测试 ,将测量结果与个体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级闭眼时及稳定性测试的完成时间(LOST)有较好的重测信度 (r =0 .87~ 0 .94,P <0 .0 1)。稳定指数 (SI ,APSI ,MLSI)及采样标准差 (SD ,APSD ,MLSD)闭眼时高于视觉反馈时 (P <0 .0 1) ,并在平台稳定性减少到 4级时明显增大 (P <0 .0 1)。APSI大于ML SI(t=15 .83 8,P =0 .0 0 0 ) ,APSD大于MLSD(t=12 .672 ,P =0 .0 0 0 )。对姿势控制的贡献率视觉为 2 1.7% ,本体感觉为 2 5 .3 % ,前庭感觉最大可达 41.7%。LOST随平台稳定性减少而增加 ,各级别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方向控制能力 (DC)在平台稳定性减少到 4级时明显减少 (P <0 .0 5 )。年龄和体重与大部分参数有相关性 ( |r| =0 .18~ 0 .5 0 ,P =0 .0 45~ 0 .0 0 0 ) ,与SI、MLSI无相关性 ;体重指数与LOST高度正相关 (r =0 .83 ,P =0 .0 0 0 ) ,与平均DC中度负相关 (r =-0 .5 8,P =0 .0 0 0 ) ,身高与LOST中度负相关 (r =-0 .41,P =0 .0 0 1)。男性 8级视觉反馈SI( 1.5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人 自动态平衡能力 BBS 姿势控制 动态姿势图
原文传递
三种量表评定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姿势控制能力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伍少玲 燕铁斌 +2 位作者 马超 曾海辉 陆士红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3种量表在评定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姿势控制能力方面的应用情况。方法对45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分别采用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Fugl—Meyer平衡量表(FM—B)及Berg平衡量表(BBS)对其姿势控制能力进行评定。所有病例均... 目的探讨3种量表在评定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姿势控制能力方面的应用情况。方法对45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分别采用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Fugl—Meyer平衡量表(FM—B)及Berg平衡量表(BBS)对其姿势控制能力进行评定。所有病例均评定3次,评定时间分别为脑卒中起病后1周内、起病第3周时及出院前。选用Spearman统计法分析3种量表间的相关性;并同时计算3种量表的地板效应及天花板效应。结果PASS与FM—B及BBS间均具有高度相关性(r=0.867—0.957,P〈0.01);在本研究各次评定中,PASS无明显的地板效应和天花板效应,而FM-B和BBS在第1次评定时均存在明显的地板效应(FM—B为26.6%.BBS为26.6%)。结论PASS与FM—B及BBS均能客观反映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而且PASS还能对脑卒中患者的卧位姿势控制能力进行评定,故在评定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姿势控制能力方面,PASS优于FM—B和B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性期 姿势控制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康复程式初探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斌 李玲 +1 位作者 牟翔 马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期228-229,共2页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相应的康复程式的效果。方法对16例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康复治疗措施,该程式强调早期主、被动运动和下肢本体觉的重建,通过术前术后的功能评估,比较康复后的功能。结果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主观疼...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相应的康复程式的效果。方法对16例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康复治疗措施,该程式强调早期主、被动运动和下肢本体觉的重建,通过术前术后的功能评估,比较康复后的功能。结果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主观疼痛症状和下肢本体觉的平衡控制能力在术后康复过程中得到改善。未出现手术后并发症和运动损伤。结论本康复程式在避免术后并发症、改善关节功能有较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训练程式 术后练习 关节活动度 持续性被动活动 本体觉反馈 姿势控制
下载PDF
步态中枢模式发生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文威 潘翠环 +2 位作者 陈艳 罗兆良 罗丽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步态中枢模式发生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还另外采用激活步态中枢模式发生器(CPG)的运动训练方法... 目的:探讨步态中枢模式发生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还另外采用激活步态中枢模式发生器(CPG)的运动训练方法。两组患者总疗程均为1个月。分别在康复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进行评定,同时选用足印分析法测量并记录步行时的时间距离参数的变化,分析步态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经过激活步态CPG的运动训练方法训练后,其FMA、FAC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步行时间距离各参数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激活步态CPG的运动训练方法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实际步行能力,改善步行的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模式发生器 桥网状脊髓路 姿势控制 翻正运动 运动疗法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本体感觉与姿势控制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晓磊 张鸿悦 +5 位作者 章耀华 李强 李佳 汪杰 董明 杨华清 《中国康复》 2021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本体感觉及姿势控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2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组,观察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16周与健康对照组使用多关节等速测试及训练系统进行角度再现...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本体感觉及姿势控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2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组,观察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16周与健康对照组使用多关节等速测试及训练系统进行角度再现测试评估膝关节本体感觉,平衡测试仪进行单腿支撑动态平衡测试来评估姿势控制能力。动态平衡指标为总体、前后及左右稳定指数。结果:干预16周后,观察组患侧及健侧膝15°、45°、75°再现差值,总体、前后、左右稳定指数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侧膝15°、45°、75°再现差值,总体、前后、左右稳定指数均大于观察组健侧(均P<0.05)。15°、45°再现差值与总体、前后、左右稳定指数均呈正相关(均P<0.05);75°再现差值与总体稳定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双下肢本体感觉及姿势控制能力均下降,本体感觉和姿势控制能力有关。建议临床上应加强损伤侧及健侧本体感觉及姿势控制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 本体感觉 姿势控制
下载PDF
预测性姿势调节对人体站立受扰后姿势响应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温子星 徐欣 +3 位作者 潘景文 危小焰 伍勰 梁雷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04-1110,共7页
目的:对比研究有预判和无预判两种状态下,站立姿势受到水平方向外部干扰(站立支持面向后移动)刺激时,人体运动表现及其可能的控制机制。从肌电学及运动学角度探讨预测性姿势调节对人体动态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更好地了解人体基本姿势控... 目的:对比研究有预判和无预判两种状态下,站立姿势受到水平方向外部干扰(站立支持面向后移动)刺激时,人体运动表现及其可能的控制机制。从肌电学及运动学角度探讨预测性姿势调节对人体动态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更好地了解人体基本姿势控制机能。方法:使用三维高速摄像系统(100Hz)、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系统(4000Hz)采集13例男性青年受试者在有预判和无预判两种状态下,受到站立支持面水平方向后移干扰刺激时,姿势控制过程中的肌电及运动学数据,对比研究下肢三关节及躯干的角度变化、Co M前后方向位移峰值及峰值出现时间、APAs阶段(干扰发生前100ms至发生后50ms)及CPAs阶段(干扰发生后50ms至200ms)内相应肌肉平均积分肌电值。结果:(1)有预判状态下,下肢三关节及躯干角度变化小于无预判时,且Co M前后方向位移峰值较小,峰值时刻出现时间较早;(2)有预判状态下,APAs阶段,腹直肌(P=0.04)、股直肌(P=0.04)、胫骨前肌(P=0.04)平均积分肌电值显著大于无预判情况,CPAs阶段,竖脊肌(P=0.01)、股二头肌(P=0.04)、腓肠肌内侧头(P=0.04)平均积分肌电值显著较小。结论:预测性姿势调节可通过相应肌群的预激活,使干扰发生后关节角度变化减小,肌肉活动强度下降,并能有效的减小身体摆动幅度,促进姿势稳定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性调节 外部干扰 姿势控制 运动学 肌电
下载PDF
康复指导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康复中的意义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欣 张云鹏 +4 位作者 王磊 卢占斌 陈先 黄玉国 郁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正规康复指导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FA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16)在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在医院内行4周下肢功能及姿势控制训练;对照组(n=16)在家中按照康复计划自行训练。训练前后进行... 目的探讨正规康复指导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FA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16)在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在医院内行4周下肢功能及姿势控制训练;对照组(n=16)在家中按照康复计划自行训练。训练前后进行单腿站立试验(OLST)及足踝功能障碍指数(FADI)评定。结果训练后,治疗组OLST评分明显减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OLST评分与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治疗组FADI评分明显提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FADI评分与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规指导下的综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FAI患者踝关节本体感觉及踝关节稳定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姿势控制 单腿站立试验 足踝功能障碍指数 康复指导
下载PDF
中国青春期前男性肥胖儿童步态和姿势控制变化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琳 徐冬青 李静先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青春期前BMI(体重指数)小于30kg/m^2的男性肥胖儿童和体重正常的男性儿童在步态和姿势控制方面是否存在差别。方法:采用横向比较性研究设计。53名7~12岁中国天津地区男性儿童自愿参加测试,其中肥胖儿童27名(BMI为2... 目的:研究中国青春期前BMI(体重指数)小于30kg/m^2的男性肥胖儿童和体重正常的男性儿童在步态和姿势控制方面是否存在差别。方法:采用横向比较性研究设计。53名7~12岁中国天津地区男性儿童自愿参加测试,其中肥胖儿童27名(BMI为25.14±3.51kg/m^2),体重正常儿童26名(BMI为16.28±1.45kg/m^2)。采用平面动作解析方法分析受试者在正常、较慢和较快三种步频条件下的步态。采用足底压力中心转移评价受试者在不同视力条件(睁眼和闭眼)和不同站立姿势(双脚站立和双脚前后站立)时的姿势控制变化。结果:在三种步频条件下,肥胖儿童的站立期和双支撑期在一个步态周期中的比例均明显增加。在以不同姿势、不同视力条件站立时,肥胖儿童在其前后和左右方向上均以较慢的转移速度及较小平均位移距离进行姿势调节;在闭眼双脚站立情况下,肥胖儿童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变异量和转移范围均较正常儿童明显增加,压力中心(COP)转移面积明显增大;在闭眼前后脚站立情况下,肥胖儿童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变异量增加,COP转移面积增大。结论:与正常体重儿童比较,肥胖儿童的步态和姿势控制发生了明显变化。在视力被屏蔽时,左右方向上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比较COP位移变异量和转移范围变化更为明显。BMI小于30kg/m^2的中国青春期前男性肥胖儿童姿势控制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肥胖儿童 姿势控制 步态
下载PDF
人体动态稳定性控制理论在老年人防跌倒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徐欣 温子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54-1257,共4页
跌倒与人体稳定性密切相关,在老年人中,稳定性差是跌倒的主要原因。与静态稳定性控制理论相比,动态稳定性控制理论更强调以人体质心位置-速度的交互作用预测人体动态稳定边界,而非简单地以质心与支撑面的位置关系作为评价人体稳定性的... 跌倒与人体稳定性密切相关,在老年人中,稳定性差是跌倒的主要原因。与静态稳定性控制理论相比,动态稳定性控制理论更强调以人体质心位置-速度的交互作用预测人体动态稳定边界,而非简单地以质心与支撑面的位置关系作为评价人体稳定性的指标。利用动态稳定性控制理论可更准确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在训练中强调应从整体水平促进人体稳定性的提高,促进中枢神经对平衡干扰刺激的适应性改变。但训练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稳定性 跌倒 姿势控制 老年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电刺激穴位按摩对局部运动疲劳后姿势控制能力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纪仲秋 李旭龙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4-290,共7页
目的从关节力矩、肌电信号、平衡能力以及足底压力分布等指标入手,对踝关节局部运动疲劳后电刺激穴位按摩对姿势控制能力恢复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总共6人(12人次)在踝关节运动疲劳后正常休息或电刺激穴位按摩两种情况下,进行等速、肌... 目的从关节力矩、肌电信号、平衡能力以及足底压力分布等指标入手,对踝关节局部运动疲劳后电刺激穴位按摩对姿势控制能力恢复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总共6人(12人次)在踝关节运动疲劳后正常休息或电刺激穴位按摩两种情况下,进行等速、肌电、足底压力测试。结果经过电刺激穴位按摩后,①足底受力中心(COF)的前后移走显著降低,足底第1、第2和第4、5趾区的接触面积显著增加到(11.64±2.12)、(6.57±0.97)、(3.72±1.33)cm2。②踝关节90°/s等速运动时,跖屈、背屈总功显著提高到(56.71±13.26)和(19.75±3.79)J。③单脚站立时,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外侧的肌群均方根(RMS)值下降具有显著性;踝关节90°/s等速运动时,腓肠肌内外侧的RMS值由(48.95±13.50)和(33.67±6.41)μV显著上升到(59.87±11.46)和(43.73±4.65)μV。结论电刺激穴位按摩能够优化踝关节的发力模式,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姿势控制能力,促进运动能力的恢复及避免运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穴位按摩 局部疲劳 姿势控制 肌电信号
下载PDF
自主姿势控制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正权 陆耀飞 +1 位作者 韩甲 王雪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2-429,共8页
姿势控制对维持姿势稳定和提高动作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姿势控制包含非自主成分和自主成分,而自主姿势控制能力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式。本文从自主姿势控制能力研究框架入手,回顾三种常见的自主姿势控制测试方法。其中,计时起立... 姿势控制对维持姿势稳定和提高动作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姿势控制包含非自主成分和自主成分,而自主姿势控制能力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式。本文从自主姿势控制能力研究框架入手,回顾三种常见的自主姿势控制测试方法。其中,计时起立-行走测试具有测试设备简单、测试场地灵活和面向人群广的特点,可反映框架内的多种能力;平衡评估系统测试包含三个版本,各个版本均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在自主姿势评估上各有特点;统一平衡量表的测试项目也覆盖框架的多个方面,且该量表存在质量控制方法。各测试方法的选用取决于研究目的、场合和时间,也可选择多种测试方法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势控制 姿势不稳 自主姿势控制 评估 综述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双侧站立动态姿势控制能力与平衡及步行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亚囡 张通 +2 位作者 刘元旻 杜雪晶 朱晓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6-342,共7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肢体姿势控制能力与其平衡及步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2019年,随机选取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住院的BrunnstromⅣ期及以上脑卒中偏瘫患者38例。A、B两名测试者评定受试者双侧下肢分别支撑的星状偏移平衡测...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肢体姿势控制能力与其平衡及步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2019年,随机选取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住院的BrunnstromⅣ期及以上脑卒中偏瘫患者38例。A、B两名测试者评定受试者双侧下肢分别支撑的星状偏移平衡测试(star excursion balance test,SEBT),测试者A隔天再次测量。测试者C评定Berg平衡量表、Active Balancer EAB-100平衡检测仪的(前方、后内侧、后外侧、外侧)稳定极限值、步行速度。对SEBT测试结果进行测试者内和测试者间信度统计,分析双侧下肢SEBT结果间差异,对首次测量SEBT结果及SEBT不对称值分别与平衡功能测试结果、步行速度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EBT的测试者内及测试者间信度较高(ICC=0.888—0.969,ICC=0.892—0.951);双侧下肢SEBT测试结果间有显著性差异(t=2.278—8.813,P<0.05);SEBT测试结果与Berg平衡量表评分(r=0.504—0.812,P<0.05)、Active Balancer EAB-100平衡检测仪的前方和中间外侧稳定极限值(r=0.406—0.671,P<0.05)及步行速度(r=0.463—0.563,P<0.05)呈显著性中高度正相关;SEBT不对称值与Berg平衡量表评分(r=﹣0.011—﹣0.154,P>0.05)无显著性相关关系;后外方向上SEBT不对称值与Active Balancer EAB-100平衡检测仪的前方、外侧稳定极限值(r=﹣0.380、﹣0.348,P<0.05)呈有显著性低度相关关系;前方SEBT不对称值与步行速度呈显著性低度负相关关系(r=﹣0.385,P<0.05)。结论:SEBT在脑卒中BrunnstromⅣ期及以上患者的动态姿势控制评定中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受试者双侧下肢姿势控制能力存在差异;双侧姿势控制与平衡(Berg平衡量表、Active balancer EAB-100平衡检测仪)和步行功能(步行速度)有关,双侧姿势控制不对称性与平衡和步行功能有关,但相关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偏移平衡测试 姿势控制 平衡 步态 脑卒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