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冉冉 徐鸿华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和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并监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长春西汀注射液和灯盏花素注射液...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和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并监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长春西汀注射液和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均有效,长春西汀组总有效率为86.84%,灯盏花素组总有效率为75.00%,2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0.65,P=0.059),且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组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后循环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优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显示长春西汀注射液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后循环的Vm均优于灯盏花素注射液组(P<0.01)。结论长春西汀和灯盏花素均可用于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且长春西汀对于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后循环的Vm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西汀注射液 灯盏花素注射液 后循环缺血 眩晕
原文传递
补肾平肝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经验与体会 被引量:13
2
作者 柯娟 袁梦果 过伟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析过伟峰教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病案,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深入分析和探讨过伟峰教授治疗本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对其谴方用药规律予以总结,... [目的]探析过伟峰教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病案,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深入分析和探讨过伟峰教授治疗本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对其谴方用药规律予以总结,并举案例佐证。[结果]过伟峰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提出肝肾下虚、风阳上扰为本病基本病机,因其好发于肥胖及"三高"患者,故认为本病多夹痰瘀为患,并以滋养肝肾、平肝熄风为本病的基本治法,佐以化痰行瘀。病久入络者,每加虫类药以搜风剔邪。临证之时,亦当根据正邪之偏盛偏衰,病之所兼,灵活调整用药,不拘于法。[结论]过伟峰教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经验临床上行之有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眩晕 肾虚肝旺 补肾平肝 虫类药 过伟峰 医案 名医经验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凤婷 卢艳文 +1 位作者 祁艳萍 杨长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1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67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及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67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及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D-DT、Hcy、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加减能够有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眩晕 中医药疗法 苓桂术甘汤
下载PDF
雷火灸联合益气复元合剂对气虚型后循环缺血眩晕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杜敏 黄燕 +2 位作者 黄彩红 吴宝霞 黄晓芬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36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雷火灸(thunder-fire moxibustion,TFM)中医护理技术联合益气复元合剂(Yiqi Fuyuan Mixture,YFM)改善气虚型后循环缺血(PCI)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住院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 目的:研究雷火灸(thunder-fire moxibustion,TFM)中医护理技术联合益气复元合剂(Yiqi Fuyuan Mixture,YFM)改善气虚型后循环缺血(PCI)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住院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100例,按照进组先后顺序将入组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口服益气复元合剂;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取穴百会穴、足部涌泉穴,给予雷火灸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眩晕症状评定量表(VSS)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V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DH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治疗后试验组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和血管搏动指数(P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益气复元合剂对气虚型后循环缺血眩晕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眩晕情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火灸 后循环缺血 气虚型 眩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徐华 陈佳 +3 位作者 孙艳凌 李铮 董明 王薇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73-175,共3页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联合氟桂利嗪对后循环缺血(PCI)性眩晕患者血脂、血流变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方法:收集辽河油田总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诊断为PCI性眩晕患者80例,其中以消栓肠溶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联合氟桂利嗪对后循环缺血(PCI)性眩晕患者血脂、血流变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方法:收集辽河油田总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诊断为PCI性眩晕患者80例,其中以消栓肠溶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40例,单独应用氟桂利嗪治疗40例,分析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变化、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变、血脂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除HDL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栓肠溶胶囊联合氟桂利嗪组临床治愈率为30.00%,总有效率90.00%,与单用氟桂利嗪组的20.00%、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消栓肠溶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组7.50%,氟桂利嗪组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肠溶胶囊联合氟桂利嗪可明显改善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及血脂水平,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眩晕 消栓肠溶胶囊
下载PDF
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孟 刘相静 +4 位作者 成玉 张春燕 高磊 隋晓琳 李莉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4期642-644,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兼热毒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方治疗。观... 目的观察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兼热毒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改良巴塞尔指数(MBI)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MBI评分、UCLA评分、血Hcy及血SOD水平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汤可显著改善眩晕患者的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血Hcy水平及升高血SOD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眩晕 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方 痰瘀互结兼热毒证
下载PDF
定眩汤治疗肝阳夹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秦磊 王念 全亚萍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4期80-81,共2页
目的:观察定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肝阳夹痰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肝阳夹痰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定眩汤口服,1剂/d,水煎2次过滤取汁300m L早晚分服。对照组予西比灵5mg/次,口服1次每晚。两组均... 目的:观察定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肝阳夹痰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肝阳夹痰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定眩汤口服,1剂/d,水煎2次过滤取汁300m L早晚分服。对照组予西比灵5mg/次,口服1次每晚。两组均连续服药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中医症状积分及血脂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脂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眩汤治疗肝阳夹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及血脂指标,疗效优于使用西比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眩汤 肝阳夹痰 后循环缺血 眩晕 经颅多普勒 血脂
下载PDF
五虫通络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宋旭丹 张宪忠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4期452-455,共4页
目的:观察五虫通络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PCI)性眩晕(痰瘀阻窍型)疗效及对患者眩晕障碍量表筛查表(DHI-S)、眩晕评定量表评分系统(DARS)评分及血清Nε-羧甲基赖氨酸(CM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PCI性眩晕... 目的:观察五虫通络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PCI)性眩晕(痰瘀阻窍型)疗效及对患者眩晕障碍量表筛查表(DHI-S)、眩晕评定量表评分系统(DARS)评分及血清Nε-羧甲基赖氨酸(CM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PCI性眩晕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给予五虫通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DHI-S和DARS评分、血清CML和ox-LDL水平、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RV)、纤维蛋白原(FIB)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与7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DHI-S和DA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ML、ox-LD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VA、BA、Vm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HBV、LBV、PRV、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虫通络胶囊治疗PCI性眩晕(痰瘀阻窍型)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CML、ox-LDL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速度,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眩晕 五虫通络胶囊 痰瘀阻窍型 Nε-羧甲基赖氨酸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头针联合体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许丽 王颖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10期1891-1895,共5页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体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PCIV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针对患者基础疾病予以对症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组予以头针...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体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PCIV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针对患者基础疾病予以对症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组予以头针联合体针治疗,对照组仅予体针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记录中医症状积分(SDSVD),以及采用TCD检测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66.7%,2组疗效差异显著;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显著。结论:头针联合体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增加脑血流量,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针刺 后循环缺血 眩晕
下载PDF
通络定眩针法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利平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18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通络定眩针法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PCIV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通络定眩针法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PCIV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络定眩针法。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血液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血流速度包括左椎动脉(LVA)血流速度、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50/52)高于对照组的84.62%(44/52),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耳鸣、头目胀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A、BA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定眩针法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PCIV患者可提高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速度,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眩晕障碍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后循环缺血性 通络定眩针法 银杏达莫注射液
原文传递
灸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翠娟 刘芳 +3 位作者 黄惠榕 肖彬新 余梦霞 仇志琴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5期73-80,共8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灸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查...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灸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查找国内外用灸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1年11月30日,由2位研究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3个RCT,样本量940例,其中试验组472例,对照组46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提高临床有效率[RR=1.19,95%CI(1.12,1.25),P<0.05]、改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MD=4.25,95%CI(3.60,4.89),P<0.05]、降低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MD=-7.82,95%CI(-10.72,-4.93),P<0.05]、提升左侧椎动脉[MD=5.04,95%CI(1.63,8.45),P<0.05]和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MD=4.49,95%CI(2.70,6.27),P<0.05]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灸法有助于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但远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眩晕 艾灸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志英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7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天麻素注射液)与观察组(44例,养血清...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天麻素注射液)与观察组(44例,养血清脑颗粒+天麻素注射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消失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眩晕、恶心呕吐及肢体麻木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颗粒 天麻素注射液 后循环缺血 眩晕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血液流变学指标
下载PDF
芪参还五胶囊联合羟乙基淀粉130/0.4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及血流变、血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建彪 郑娜 +4 位作者 王雯 黄静 赵娜 郝有志 张万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7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研究芪参还五胶囊联合羟乙基淀粉130/0.4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疗效及对血流变、血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PCIV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目的研究芪参还五胶囊联合羟乙基淀粉130/0.4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疗效及对血流变、血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PCIV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羟乙基淀粉130/0.4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参还五胶囊治疗。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AR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而观察组治疗后又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侧椎动脉VM、右侧椎动脉VM、基底动脉VM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芪参还五胶囊联合羟乙基淀粉130/0.4液治疗PCIV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变及血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 眩晕 芪参还五胶囊 羟乙基淀粉130/0.4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耳穴埋籽法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护理中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宝梅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5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耳穴埋籽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3例,均给予中西医联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埋籽中医护理技术。3周后比较2组... 目的探讨耳穴埋籽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3例,均给予中西医联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埋籽中医护理技术。3周后比较2组眩晕改善情况。结果干预1周后,2组患者眩晕程度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2周和3周后,观察组眩晕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耳穴埋籽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后循环缺血患者,能显著改善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埋籽 后循环缺血 眩晕 中医护理
下载PDF
定眩丹治疗肝肾阴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政伟 王清峰 +2 位作者 务孔彦 郭子华 张玲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9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定眩丹治疗肝肾阴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肾阴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20 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 0例。2组均予常规控制危险因素,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予... 目的:观察定眩丹治疗肝肾阴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肾阴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20 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 0例。2组均予常规控制危险因素,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予定眩丹治疗,2组疗程均为28天。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0 0%,对照组为52.0 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 5),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 5);2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 5),治疗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 5)。结论:定眩丹能够改善肝肾阴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流速度,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肝肾阴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眩晕 肝肾阴虚 定眩丹 血流速度
原文传递
房间倾斜错觉:耳科头晕眩晕门诊需警惕的一种患者主诉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娜 张春明 +1 位作者 高伟 陈钢钢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探讨房间倾斜错觉(RTI)主诉在耳科门诊中筛查中枢性眩晕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具有RTI主诉的8例患者,分析其症状、体征、诊断等病例特征。结果:①具有RTI主诉的患者占同期门诊头晕眩晕患者总数的1.2%。8例患者中,2例为急性... 目的:探讨房间倾斜错觉(RTI)主诉在耳科门诊中筛查中枢性眩晕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具有RTI主诉的8例患者,分析其症状、体征、诊断等病例特征。结果:①具有RTI主诉的患者占同期门诊头晕眩晕患者总数的1.2%。8例患者中,2例为急性前庭综合征,5例为发作性前庭综合征,1例无头晕和(或)眩晕发作。②2例确诊为急性小脑梗死,3例为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为明确的前庭性偏头痛,1例未明确病因。③8例患者均有发作性(单次或反复发作)、短暂性(数秒到数分钟)、发生在冠状面、角度为30~180°的环境倾斜感觉。④7例患者在短暂的RTI后出现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的头晕或者眩晕症状,1例患者RTI结束后无其他症状发作。⑤所有患者均无vHIT增益下降,6例患者有眼动功能异常,1例患者有轻度外半规管轻瘫。结论:具有RTI主诉的患者主要为中枢性头晕眩晕疾病,耳科门诊一旦遇到需警惕中枢性疾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房间倾斜错觉 后循环缺血
原文传递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齐妍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第15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4年11月—2016年11月该院的9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老年患者来分析研究,对患者进行了血糖控制和常规原发疾病的治疗,并且增加了... 目的探讨分析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4年11月—2016年11月该院的9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老年患者来分析研究,对患者进行了血糖控制和常规原发疾病的治疗,并且增加了养血清脑颗粒治疗,3次/d,4 g/次,连续治疗12周,对患者接受该药物治疗后1、4、12周时眩晕症状情况,使用经颅多普勒观察大脑中动脉(MCV)、椎动脉(AV)、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计算脉动指数(PI)等等指标来计算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各阶段的数据。结果治疗1周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57.1%,治疗4周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3.5%,治疗12周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84.7%。12周的疗效优于4周,优于1周,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大脑中动脉的VS、Vd、PI分别是(55.10±8.91)cm/s,(23.83±11.32)cm/s,(1.61±0.23)。治疗12周后分别是(71.9±13.10)cm/s,(36.80±7.45)cm/s,(0.91±0.30)。治疗前椎动脉的VS、Vd、PI分别是(26.89±14.05)cm/s,(11.01±3.10)cm/s,(1.44±0.55)。治疗12周分别是(36.30±13.10)cm/s,(18.90±7.30)cm/s,(0.92±0.12)。两组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接受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的效果比较突出,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颗粒 老年糖尿病 后循环缺血 眩晕
下载PDF
针灸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血液流变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3
18
作者 牛琦云 郭振鑫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9期1312-1314,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血液流变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16年4月—2018年1月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针...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血液流变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16年4月—2018年1月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针灸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采取针灸及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有效调节血液流变学状态,改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针灸 天麻素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清CGRP、ET-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9
19
作者 郑石洲 王建文 +1 位作者 李观荣 许锦荣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651-655,共5页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清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给予倍他...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清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情况、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清CGRP、ET-1水平、血流变学指标变化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及眩晕障碍调查量表(DHI)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23%)高于对照组(80.77%)(P<0.05);两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动力增快(P<0.05),阻力系数(RI)减少(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降低(P<0.05),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ET-1及ET-1/CGRP降低,CGRP水平提高,ET-1/CGRP值降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5.77%和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循环,改善血液黏稠度,改善内皮细胞损伤,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缺血性眩晕 血塞通 倍他司汀 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灯银脑通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20
作者 王焕程 刘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8期2338-2342,共5页
目的探究灯银脑通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目的探究灯银脑通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mg/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灯银脑通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评分、眩晕障碍量表的筛查表(DHI-S)评分和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67%、8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ARS、DHI-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DARS、DH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增快,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银脑通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减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程度,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且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银脑通胶囊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评分 眩晕障碍量表的筛查表评分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