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瞬间弹性成像评估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于红波 杜建文 +1 位作者 晋秀丽 李风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847-1849,1854,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瞬间弹性成像应用于临床诊断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分析,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为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0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瞬间弹性成像应用于临床诊断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分析,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为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00例;另100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未出血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瞬间弹性成像检查。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及瞬间弹性成像检测值。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瞬间弹性成像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门静脉内径为(13.69±2.72)mm明显小于对照组(16.25±1.69)mm,血流速度为(14.21±1.49)cm/s明显高于对照组(11.98±2.59)cm/s,P<0.05;血流量为(1162.74±239.88)ml/s与对照组(1174.25±229.76)ml/s比较,P>0.05。观察组瞬间弹性成像检测值为(22.93±7.02)KPa明显低于对照组(28.47±9.57)KPa,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瞬间弹性成像检查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5.0%(190/200)。结论临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瞬间弹性成像检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门静脉内径和血流速度等指标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风险,且诊断价值较高,对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 出血 彩色多普勒超声 门静脉 瞬间弹性成像 诊断 血流速度 血流量
下载PDF
门脉高压症肝脏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龙奇 张朝霞 徐桂影 《中国厂矿医学》 2005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症肝脏门静脉血流的正确检测,对其变化规律加以分析。方法  42例病人结合肝功能Child Pugh改良法分级标准分组,对各组病人准确量取门脉主干流速剖面,检测pv、upv、rpv的平均流速、流量及血流方向,并对其结果进行统...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症肝脏门静脉血流的正确检测,对其变化规律加以分析。方法  42例病人结合肝功能Child Pugh改良法分级标准分组,对各组病人准确量取门脉主干流速剖面,检测pv、upv、rpv的平均流速、流量及血流方向,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各级别组pv、upv流速、流量及血流方向变化差异显著 (P<0.05 ),而rpv的流速及血流方向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Vpv与Vupv差异无显著性 (P>0.05 ),Vpv与Vupv,Vupv与Vrpv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 (P<0.05 );Qpv的各级别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Qpv,Vpv,Vupv在不同级别门脉高压症中变化显著,而Vrpv变化略显迟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门静脉 血流检测 血流动力学 彩色血流显像
下载PDF
Hepatic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ncreases portal vein flow in experimental liver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被引量:6
3
作者 Estela RR Figueira Joel A Rocha-Filho +5 位作者 Mauro Nakatani Marcelo FS Buto Eduardo R Tatebe Vitor O Andre Ivan Cecconello Luiz AC D'Albuquerque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14年第1期40-47,共8页
BACKGROUND: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 has been shown to decrease liver injury and to increase hepatic microvascular perfusion after liver ischemia reperfusion.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IPC on he... BACKGROUND: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 has been shown to decrease liver injury and to increase hepatic microvascular perfusion after liver ischemia reperfusion.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IPC on hemodynamics of the portal venous system. METHODS: Thirty-two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IPC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rats of the IPC group underwent IPC by 10 minutes of liver ischemia followed by 10 minutes of reperfusion before liver ischemia, and the rat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ubjected to 60 minutes of partial liver ischemia. Non-ischemic lobes were resected immediately after reperfusion. The animals were studied at 4 hours and 12 hours after reperfusion. Mean arterial pressure, heart rate, portal vein flow and pressure were analyzed. Blood was collect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levels of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calcium, lactate, pH, bicarbonate, and base excess. RESULTS: IPC increased the mean portal vein flow at 4 hours and 12 hours after reperfusion. IPC recovered 78% of the meanportal vein flow at 12 hours after reperfusion. IPC decreased the levels of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lactate, and increased the levels of ionized calcium, bicarbonate and base excess at 12 hours after reperfusion. CONCLUSION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IPC increases portal vein flow and enhances hepatoprotective effects in liver ischemia reperfusion. The better recovery of portal vein flow after IPC may be correlated with the lower levels of transaminases and with the better metabolic prof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portal vein flow liver ischemia
下载PDF
检测肝动脉、门静脉血流量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贾艳杰 黄健源 +1 位作者 韦宇翔 黄炫彰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血流量(Qh)与门静脉血流量(Qp)变化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者43例、术后未复发者38例、同期无肝脏疾病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超声诊断仪分别测定3组的Qh及Qh/Qp,... 目的探讨肝动脉血流量(Qh)与门静脉血流量(Qp)变化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者43例、术后未复发者38例、同期无肝脏疾病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超声诊断仪分别测定3组的Qh及Qh/Qp,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组Qh及Qh/Qp明显高于术后未复发组及对照组(P<0.05),术后未复发组与对照组Qh及Qh/Q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h及Qh/Qp骤然增加可提示肝癌术后复发的可能,Qh>900 ml/min,Qh/Qp>0.33可作为肝癌术后复发诊断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 门静脉 血流量 手术后复发 诊断
下载PDF
超声检查进餐前后肝脏血供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何进 戴丽明 +2 位作者 梁如馨 邓享雄 卢健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年第11期824-826,共3页
目的探寻进餐前后肝脏血流的超声扫查指标及其意义。方法超声对比检测正常肝与弥漫性肝病进餐前后门静脉和右肝动脉血流改变。结果进餐前后门脉内径、流速和流量,肝动脉阻力指数等正常组与异常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餐后异常组的门静脉... 目的探寻进餐前后肝脏血流的超声扫查指标及其意义。方法超声对比检测正常肝与弥漫性肝病进餐前后门静脉和右肝动脉血流改变。结果进餐前后门脉内径、流速和流量,肝动脉阻力指数等正常组与异常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餐后异常组的门静脉内径、流量,肝动脉阻力指数等指标与正常组的差异,可能对理解肝血供异常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测 门静脉 肝动脉 血流调节 肝脏血供 超声检查 其意义 餐前 肝动脉阻力指数 门静脉内径
下载PDF
肝移植术中入肝血流量对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郭瑞 李晓航 +6 位作者 李峰 刘青鹏 逯宪良 王博文 孟一曼 杨蕾 张佳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入肝血流量对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EAD)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科室治疗的138例肝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根据EAD的诊断标准分为2组:发生EAD组(EAD组)和未发生EAD组(非EAD组)。比较...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入肝血流量对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EAD)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科室治疗的138例肝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根据EAD的诊断标准分为2组:发生EAD组(EAD组)和未发生EAD组(非EAD组)。比较2组患者入肝血流量与各高危因素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后发生EAD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EAD组比较,EAD组术中门静脉最大血流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术中门静脉最大血流量<1 600 mL/min是术后E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术中门静脉最大血流量<1 600 mL/min是术后EAD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肝移植术中入肝血流量可为术后是否发生EAD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门静脉血流量 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严重门静脉狭窄的三维可视化成像与门静脉支架植入术疗效分析
7
作者 赵洪强 刘影 +7 位作者 马建明 李昂 于里涵 童翾 吴广东 卢倩 张跃伟 汤睿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严重门静脉狭窄的三维成像特征与优势,评估门静脉支架植入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移植术后因严重门静脉狭窄接受门静脉支架植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严重门静脉狭窄的影像学特征、三维重建的成像优势及介入治...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严重门静脉狭窄的三维成像特征与优势,评估门静脉支架植入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移植术后因严重门静脉狭窄接受门静脉支架植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严重门静脉狭窄的影像学特征、三维重建的成像优势及介入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中狭窄类型包括向心性缩窄3例,曲折成角致狭窄2例,受压狭窄2例,长段狭窄和(或)血管闭塞3例。三维重建图像在狭窄的准确判断、狭窄类型的辨别和狭窄累及长度判断方面具有优势。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门静脉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后门静脉最狭窄处直径较治疗前增加[(6.2±0.9)mm比(2.6±1.7)mm,P<0.05],吻合口流速较治疗前下降[(57±19)cm/s比(128±27)cm/s,P<0.05],近肝处门静脉主干流速较治疗前增加[(41±6)cm/s比(18±6)cm/s,P<0.05]。1例患者因介入穿刺引起肝内血肿,经保守观察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立体直观展示狭窄部位、特征与严重程度,有利于临床医师进行治疗决策和辅助介入操作。及时的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可以有效逆转病变进程并改善门静脉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血管并发症 门静脉狭窄 介入治疗 三维可视化成像 门静脉支架 血流加速 门静脉高压
下载PDF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对门静脉血流的影响及其与胃肠道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冠初 谈笑 +4 位作者 马斌 王文媛 唐建明 高红霞 殷婷婷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mbilical vein catheterization,UVC)对门静脉血流的影响,以及门静脉血流变化与胃肠道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行UVC且一次置管成功... 目的研究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mbilical vein catheterization,UVC)对门静脉血流的影响,以及门静脉血流变化与胃肠道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行UVC且一次置管成功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UVC成功定义为脐导管通过静脉导管达到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于UVC前、后床旁超声测量门静脉血流速度(portal vein blood flow velocity,PBFVe)。比较UVC后至脐导管拔除前出现与未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患儿组内及组间UVC前后PBFVe及其下降百分比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UVC后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预测价值。结果共91例新生儿纳入本研究,包括并发症组37例和非并发症组54例。并发症组UVC前PBFVe与非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VC后PBFVe小于非并发症组(t=-2.98,P=0.004),PBFVe下降百分比大于非并发症组[(22.5±6.0)%与(12.6±4.9)%,t=8.65,P<0.001]。并发症组及非并发症组组内比较,UVC后PBFVe均低于UVC前[并发症组分别为(11.3±1.8)与(14.7±2.4)cm/s,t=-16.92;非并发症组分别为(12.4±1.7)与(14.2±1.8)cm/s,t=-17.62;P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是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保护因素(OR=0.294,95%CI:0.089~0.974,P=0.045),PBFVe下降百分比是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1.478,95%CI:1.249~1.749,P<0.001)。UVC后PBFVe下降百分比预测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95%CI:0.843~0.966,P<0.001),界值为16.9%,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2%和85.2%。结论UVC可使PBFVe降低。PBFVe下降越多,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脐静脉 门静脉 血流速度 胃肠疾病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肝硬化彩色多普勒血流及超声造影时相变化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端学军 黄毅斌 +3 位作者 胡萍香 龙莎 朱玉峰 杨绿敏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7年第7期532-533,共2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CDVP)技术观察兔肝硬化模型门静脉血流变化,应用超声造影(CEUS)观察兔肝硬化模型肝实质造影时相变化,探讨CDVP技术结合CEUS评价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雄性新西兰兔3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CDVP)技术观察兔肝硬化模型门静脉血流变化,应用超声造影(CEUS)观察兔肝硬化模型肝实质造影时相变化,探讨CDVP技术结合CEUS评价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雄性新西兰兔3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建立肝硬化动物模型,应用CDVP技术获取并比较两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量,应用低机械指数实时双幅超声造影及时间-强度分析曲线获取并比较两组肝实质造影剂到达时间、峰值强度、峰值强度减半时间。结果实验组经病理证实呈肝硬化改变,实验组门静脉平均流速、最大流速以及门静脉血流量分别为(10.89±2.56)cm/s,(13.65±3.11)cm/s和(71.35±20.31)ml/min,较对照组的(15.61±2.43)cm/s,(17.43±3.31)cm/s和(105.07±23.12)ml/min明显降低(P值均﹤0.05)。CEUS时间-强度曲线显示:实验组肝实质造影剂到达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6.33±1.03)s VS(3.31±1.07)s,实验组肝实质造影剂峰值强度、峰值强度减半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74.65±11.05)d B VS(153.02±10.11)d B、(14.87±9.69)s VS(59.48±14.6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DVP技术及超声造影能够反映肝硬化血流状态,对评定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超声造影 门静脉 彩色多普勒 血流
下载PDF
TIPS对肝血流动力学影响及并发症的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薛挥 苌新明 +1 位作者 郝志明 马家莲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449-451,共3页
研究了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肝血流的影响和并发症的观察。对2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实施TIPS治疗,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测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支架内血流速度,及核多功能仪检测肝总血流。结果表明,TIPS技术成功率85.7... 研究了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肝血流的影响和并发症的观察。对2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实施TIPS治疗,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测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支架内血流速度,及核多功能仪检测肝总血流。结果表明,TIPS技术成功率85.7%,肝内分流道建立后,门静脉压力下降,门静脉流速增加,肝总血流减少不明显;一过性肝性脑病、支架狭窄,除与建立的分流道部位不同有关外,与血流动力学紊乱也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脉压力 肝血流 TIPS 并发症
下载PDF
流域学说指导下的小肝综合征处置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洋 刘渠 刘荣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共5页
小肝综合征(small-for-size syndrome,SFSS)常见于剩余肝体积不足以维持正常功能的术后患者中,是肝移植和扩大肝切除术后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SFSS的发生不仅取决于残余肝体积的大小,更与术后肝血供特别是门静脉的过... 小肝综合征(small-for-size syndrome,SFSS)常见于剩余肝体积不足以维持正常功能的术后患者中,是肝移植和扩大肝切除术后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SFSS的发生不仅取决于残余肝体积的大小,更与术后肝血供特别是门静脉的过度灌注相关。肝血流流域学说将肝内血液的分布类比为河流流域,相比于传统Couinaud分段,流域学说更关注活体肝血流的动态变化。本文从肝血流流域学说的角度为SFSS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提出处置思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前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综合征 肝流域学说 活体肝移植 扩大肝切除 门静脉血流
下载PDF
肝门静脉四维相位对比法MRI不同加速采集技术的图像质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曲源 王艳 +2 位作者 毋晓萌 董海洋 朱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44-750,共7页
目的通过并行采集(SENSE)和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E)加速四维相位对比法MRI(4DPC MRI)肝门静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比较,判断两种方法对门静脉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22名健康志愿者选择最佳流速编码进行4DPC MRI。分析两种方法获得... 目的通过并行采集(SENSE)和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E)加速四维相位对比法MRI(4DPC MRI)肝门静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比较,判断两种方法对门静脉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22名健康志愿者选择最佳流速编码进行4DPC MRI。分析两种方法获得的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主干、肝内门静脉左、右分支的信噪比(SNR)和流速、流量,判断血液流线追踪图像质量。结果20名志愿者完成4DPC MRI扫描,5个门静脉分支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各分支的最大流速、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各分支的流线追踪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成像方法在扫描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8,P=0.006),Compressed SENSE加速4DPC MRI扫描时间相对较短。结论SENSE和Compressed SENSE加速4DPC MRI门静脉成像,能进行肝门静脉及其分支的流速、流量分析,实现肝门静脉及其分支的流线追踪显示;Compressed SENSE加速4DPC MRI可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磁共振成像 血管成像 相位对比法 流线追踪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技术评价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端学军 黄毅斌 +3 位作者 胡萍香 龙莎 朱玉峰 杨绿敏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80-81,共2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技术分析实验兔肝硬化模型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雄性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建立兔肝硬化模型,应用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技术测量实验组及对照组肝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技术分析实验兔肝硬化模型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雄性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建立兔肝硬化模型,应用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技术测量实验组及对照组肝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量,比较两组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病理显示实验组兔肝组织呈肝硬化改变,对照组为正常肝组织。实验组兔门静脉平均流速、最高流速以及血流量分别为(11.56±2.46)cm/s,(13.72±3.25)cm/s和(72.43±21.64)m L/min,较对照组的(15.67±2.32)cm/s,(17.65±3.38)cm/s和(107.15±25.23)m L/min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技术检测门静脉平均流速、最高流速和血流量,能较好地反映肝硬化与正常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对于评价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彩色多普勒 门静脉 血流速度 血流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研究SpV和SMV血流在门静脉内和肝内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戈锋 李柏振 陈泽丰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7期161-164,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研究Sp V和SMV血流在门静脉内和肝内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方法 本实验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从2013年2月~2014年6月接诊的125例患者,对患者的上腹部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患者的门静脉主干(MPV)内Sp V...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研究Sp V和SMV血流在门静脉内和肝内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方法 本实验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从2013年2月~2014年6月接诊的125例患者,对患者的上腹部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患者的门静脉主干(MPV)内Sp V和SMV的血流分布的情况。分别测量患者在平扫和增强检查后动脉期门静脉左支(LPV)和动脉期门静脉右支(RPV)、肝脏的左叶和肝脏的右叶的CT值,分析患者的门静脉内和肝脏内Sp V和SMV的血流的分布规律。结果 有81例(64.80%)患者的门静脉主干内Sp V和SMV血流的分布为分层分布(A组),有32例(25.60%)患者为螺旋形分布(B组),其余12例(9.60%)患者为紊乱分布(C组);患者进行平扫时,门静脉内和肝内的左支与右支的血流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进行增强动脉扫描时,门静脉内和肝内的左支的血流分布显著高于右支的血流分布(P〈0.05);其中有105例的患者的Sp V血液是先进入患者门静脉左支,然后再流向患肝脏的左叶,SMV血液是先进入患者门静脉右支,然后再流向患者肝脏的右叶。结论 患者的Sp V和SMV血流是以分层分布、螺旋形分布、紊乱分布三种分布形式存在于门静脉内和肝脏内,有多数患者的Sp V血液是通过患者门静脉左支进入患者肝脏的左叶,SMV血液是通过患者门静脉右支进入患者肝脏的右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肠系膜上静脉 脾静脉 门静脉 血流分布
下载PDF
抗生素治疗原发性腹膜炎对肝硬化门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代文洁 孙妍 +1 位作者 高云飞 赖少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27-128,共2页
目的研究抗生素治疗60例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患者对肝硬化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用抗生素治疗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对患者行Child-Pugh’s分期,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治疗前、后门脉主干内径、门脉主干、门脉左支矢状部血流速度... 目的研究抗生素治疗60例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患者对肝硬化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用抗生素治疗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对患者行Child-Pugh’s分期,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治疗前、后门脉主干内径、门脉主干、门脉左支矢状部血流速度;并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LPS)。结果治疗后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门脉主干及门脉左支矢状部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但门脉内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抗生素治疗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可降低内毒素水平,增加门静脉血流,改善肝脏功能,使再出血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腹膜炎 内毒素 门静脉血流
下载PDF
分别缩窄肝门静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后肝动脉缓冲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洪强 刘天鹏 +1 位作者 王满 王振权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95-197,共3页
目的 探讨肝动脉缓冲效应产生机制。方法  2 0只猪麻醉后 ,肝门静脉 (PV)和肝动脉放置超声时差血流表后 ,对实验组 1 2只猪先行缩窄PV直接减少PV血流再缩窄肠系膜上动脉间接减少PV血流 ,对照组 8只猪同期测定肝动脉和PV血流。结果 ... 目的 探讨肝动脉缓冲效应产生机制。方法  2 0只猪麻醉后 ,肝门静脉 (PV)和肝动脉放置超声时差血流表后 ,对实验组 1 2只猪先行缩窄PV直接减少PV血流再缩窄肠系膜上动脉间接减少PV血流 ,对照组 8只猪同期测定肝动脉和PV血流。结果 直接缩窄PV组的PV血流由 (81 1 .30± 2 1 2 .4 4 )ml min下降为 (2 2 8.4 6± 87.32 )ml min(P <0 .0 1 ) ,肝动脉血流由 (1 31 .89± 4 8.5 2 )ml min增加为 (2 4 7.4 8± 5 2 .89)ml min(P <0 .0 5 )。缩窄肠系膜上动脉间接减少PV血流 ,由 (81 0 .5 7± 2 1 8.4 7)ml min下降为(2 1 3.74± 6 3.2 9)ml min(P <0 .0 5 )。肝动脉血流由 (1 4 3.6 1± 6 4 .6 3)ml min增加为 (2 5 7.4 3± 75 .38)ml min(P <0 .0 5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基础期PV血流和肝动脉血流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对照组在基础期和实验期的PV血流和肝动脉血流均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无论通过直接缩窄PV还是缩窄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降低PV血流 5 0 %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静脉 肝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血流
下载PDF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外科策略及其对原位肝移植效果的影响
17
作者 邹卫龙 陈新国 +1 位作者 臧运金 沈中阳 《武警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患者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术中的外科策略,评价外科措施对OLT肝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2002-02至2007-02间836例成人OLT患者中有71例术前合并门静脉... 目的观察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患者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术中的外科策略,评价外科措施对OLT肝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2002-02至2007-02间836例成人OLT患者中有71例术前合并门静脉血栓(PVT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PVT组的外科处理策略,评价PVT对肝移植手术风险和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71例PVT患者分别接受栓塞段门静脉切除术(18例)、门静脉内血栓切除术(46例)、间置静脉架桥术或曲张静脉吻合术(7例)。PVT组手术时间(min)和无肝期时间(min)明显长于对照组(分别为792.47±162.29和516.18±186.30,P=0.0072;77.53±24.76和48.55±31.20,P=0.033),而两组间术中输血量、平均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T组术后再栓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86%和1.44%,P=0.0002)。除90 d时PVT组门静脉血流(cm/s)较高(41.43±17.19和19.85±11.39,P=0.0047)外,两组间各随访时段中移植物功能和PVF没有显著性差异。PVT组围术期病死率略高于对照组,而1、3、5年生存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PVT可能会增加肝移植手术复杂程度,但并不影响肝移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移植 门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重建 门静脉血流量
下载PDF
外周静脉输入甘氨酰加压素对猪肝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洪强 刘天鹏 王满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 探讨甘氨酰加压素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只猪麻醉后,肝门静脉(PV)和肝动脉(HA)放置超声时差血流表后,实验组12只猪给以甘氨酰加压素0.025 mg·min^(-1)·kg^(-1)共60 s,对照组8只猪给以等量生理盐水,同期行PV压... 目的 探讨甘氨酰加压素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只猪麻醉后,肝门静脉(PV)和肝动脉(HA)放置超声时差血流表后,实验组12只猪给以甘氨酰加压素0.025 mg·min^(-1)·kg^(-1)共60 s,对照组8只猪给以等量生理盐水,同期行PV压力、HA和PV血流测定。结果 应用甘氨酰加压素实验组PV压力由用药前(8.36±3.13)mmHg下降为(7.16±3.07)mmHg,差异显著(P<0.05);PV血流由(887.33±256.40)ml/min下降为(358.29±96.08)ml/min(P<0.01),差异显著;同期HA血流由用药前(206.33±68.25)ml/min显著增加为(299.35±68.67)ml/min(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基础PV和HA血流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基础和用药后PV和HA血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外周静脉输入甘氨酰加压素后PV压力显著下降;PV血流明显减少的同时HA血流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静脉 肝动脉 血流 血压 甘氨酰加压素
下载PDF
小儿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对移植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俊 蔡威 +5 位作者 施诚仁 张驰 潘伟华 葛莉 陈其民 诸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 探讨小儿肝移植术后可能出现的门静脉血流过量对移植物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4年11月~2005年9月施行小儿肝移植术4例,其中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伴门静脉高压2例,巨大肝母细胞瘤1例,先天性胆道闭锁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门... 目的 探讨小儿肝移植术后可能出现的门静脉血流过量对移植物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4年11月~2005年9月施行小儿肝移植术4例,其中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伴门静脉高压2例,巨大肝母细胞瘤1例,先天性胆道闭锁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量,并监测肝功能变化。结果 4例患儿移植物质量与患儿体质量之比(GW/RW)分别为1.24%、1.12%、2.1%和3.29%。1例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伴门静脉高压患儿(GW/RW为1.12%),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大幅上升(GW/RW为1,12%),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明显升高,同时肝动脉血流量明显减小;该例与另外3例比较,上述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大幅度增加对移植肝功能有相当程度损害。肝动脉血流量伴随门静脉血流量的增加有相应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门静脉血流量 小儿
下载PDF
大鼠70%肝切除后不同程度门静脉狭窄门静脉流速比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琳 杨蕗璐 +4 位作者 陈克霏 王红 卢强 凌文武 罗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2-816,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70%肝切除后不同程度门静脉狭窄(PVS)模型门静脉血流速度(PVV)比值(PVVR)变化。方法根据手术方法将10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无PVS组及轻、中、重度PVS组(每组各24只)。对无PVS组大鼠仅行70%肝脏切除而不结扎门静脉,... 目的观察大鼠70%肝切除后不同程度门静脉狭窄(PVS)模型门静脉血流速度(PVV)比值(PVVR)变化。方法根据手术方法将10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无PVS组及轻、中、重度PVS组(每组各24只)。对无PVS组大鼠仅行70%肝脏切除而不结扎门静脉,轻、中、重度PVS组则在部分肝脏切除基础上不同程度结扎门静脉。于术后1、3、7、14天超声检测PVV,PVS组测量并计算PVVR,结合术后3天核分裂指数(MI)和7天肝再生度(LRD),分析各组PVVR变化。结果无PVS组及中度PVS组MI高于轻度PVS组(P均<0.05),重度PVS组MI明显低于中度PVS组;重度PVS组LRD明显低于无PVS组和中度PVS组(P均<0.05)。无PVS组术后3天PVV降至最小,7、14天回升。不同程度PVS组大鼠术后7天PVVR下降至最小,14天时有所回升,且术后1天和3天重度组明显大于轻、中度组(P均<0.05),术后7天和14天各组间PVV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可准确观察大鼠部分肝脏切除术后PVS血流改变;推测大鼠PVVR变化可能与肝细胞病理改变、核分裂状态、再生肝脏体积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切除术 门静脉 超声检查 血流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