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风与搜集的交融与变奏:以新中国初期“忠实记录、慎重整理”讨论为中心 被引量:10
1
作者 毛巧晖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6,158,共13页
新中国初期出现的“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的争论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可谓影响深远,但近年来的学术史反思中,甚少被提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田野作业作为科学方法统合了“采风”“采录”“整理”等。而之前对于“忠实... 新中国初期出现的“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的争论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可谓影响深远,但近年来的学术史反思中,甚少被提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田野作业作为科学方法统合了“采风”“采录”“整理”等。而之前对于“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的回顾与考量,大多将历史语境悬空,以田野作业的理论范式反思新中国初期的民间文学基本问题与基本话语;再加上当下的学科分野,民间文学之文学与民俗学研究被置于两条通道,他们之间的区隔越来越大,而且我们至今没有对“整理”从学科意义上予以阐述和界定。这种悬置与区隔使得研究者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现代民间文学兴起之时“文学”与“学术”的一体化,以及20世纪30年代文学大众化、40年代解放区的通俗化实践对民间文学的形塑。对于新中国初期出现的民间文学记录、整理的争论,我们只有将其还原到20世纪初期至60年代民间文学发展的历史逻辑,才能理解采风与民间文学搜集之间的承续与内在思想的嬗变,也才能使得对搜集整理问题的讨论不再停滞在原点,并更好地总结民间文学的本土话语,进而推进民间文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风 搜集 整理 文艺大众化 通俗化实践
原文传递
文艺大众化讨论与瞿秋白无产阶级文艺范式的建构
2
作者 周建华 欧阳杰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3-70,共8页
瞿秋白领导和推动了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文艺大众化讨论。1930年代初,瞿秋白“赋闲”上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建立起与左联内部的有效沟通,熟悉和掌握左翼文学大致情况之后,瞿秋白先通过茅盾传达了自己关于革命文艺发展的思... 瞿秋白领导和推动了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文艺大众化讨论。1930年代初,瞿秋白“赋闲”上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建立起与左联内部的有效沟通,熟悉和掌握左翼文学大致情况之后,瞿秋白先通过茅盾传达了自己关于革命文艺发展的思考,期间通过起草《苏维埃的文化革命》《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等文件,将“大众化”作为文化运动的中心问题。1932年3月左联完成改组工作,经过思想上、组织上充分准备之后,瞿秋白推出《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等系列文章,阐述了革命文艺的无产阶级方向,构建了“立场-题材-文腔”三位一体的无产阶级文艺范式,为蓬勃兴起的无产阶级文艺提供了崭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文艺大众化 无产阶级文艺 范式
下载PDF
文艺大众化运动与其发展和转型
3
作者 赵炎秋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文艺大众化的主要问题和基本观点,大致有六个方面:文艺发展的方向、文艺服务的对象、文艺创作的主体、文艺的内容与形式、文艺的语言、对五四新文化的评价。文艺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也有其偏颇和局限之处。毛泽东没有... 文艺大众化的主要问题和基本观点,大致有六个方面:文艺发展的方向、文艺服务的对象、文艺创作的主体、文艺的内容与形式、文艺的语言、对五四新文化的评价。文艺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也有其偏颇和局限之处。毛泽东没有延续文艺大众化运动的思路与方向,而是对文艺大众化的内容与问题进行了分解、总结与转型,对相关问题与争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办法,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讲话》发表之后,文艺大众化进入“泛化”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需要提高型的作品,文艺大众化逐渐失去活力。80年代之后,传统的大众文艺受到新起的大众文化挤压,开始走向式微。2014年,习近平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相关思想,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出“精品战略”。文艺大众化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上,都失去了现实性与合理性,整个文艺发展的方向由“大众化”转型为“精品战略”,便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与历史的必然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普及与提高 大众文化 精品战略
下载PDF
从“化大众”到“大众化”——延安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转型探赜
4
作者 王俊虎 李明泽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9-85,共7页
延安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经历了从最初具有试验性质的“化大众”尝试到适应民众需求的“大众化”转型,完成了由五四传统的现代启蒙现实主义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过渡与转变,反映了时代与人民的呼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延安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经历了从最初具有试验性质的“化大众”尝试到适应民众需求的“大众化”转型,完成了由五四传统的现代启蒙现实主义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过渡与转变,反映了时代与人民的呼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延安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开始转型,从先前过度欧化、高度强调自我、对社会无限度批判的“化大众”文学逐渐转变为作者注重在创作中融入本土特色、愿意深入革命与人民生活当中去取材,努力创作鼓舞民众抗战勇气、赞扬无产阶级革命的“大众化”文学,彰显出中国现代文学特有的中国经验、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现实主义 文艺大众化
下载PDF
中国新闻摄影观念的形成与实践(1900-1947)
5
作者 张博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新闻摄影观念是关于“什么是新闻摄影”以及“如何实践新闻摄影”的观念。中国独特的历史语境、文化观念与社会制度塑造了独特的新闻摄影观念,但是现有关于中国新闻摄影的研究,却未给予这一透视中国特色新闻实践的重要视角应有的重视,... 新闻摄影观念是关于“什么是新闻摄影”以及“如何实践新闻摄影”的观念。中国独特的历史语境、文化观念与社会制度塑造了独特的新闻摄影观念,但是现有关于中国新闻摄影的研究,却未给予这一透视中国特色新闻实践的重要视角应有的重视,近代中国新闻摄影观念的形成与实践也成为一个被忽视的议题。“武器论”观念是近代中国成型的新闻摄影观念,核心内涵将新闻摄影视为对内团结动员和对外揭露宣传的重要工具和“武器”,实践目标在于为抗战争取最广泛的国内外支持和服务战时政治,其形成是摄影术在近代中国作为一种新媒介与中国社会、文化和新闻业复杂互动的结果。19世纪40年代,摄影术作为一种新技术与新兴视觉媒介进入中国,肖像和风景摄影是当时摄影术的主要应用领域。随着摄影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时尚与风雅,中国社会开始转变对摄影术“奇技淫巧”的态度。19世纪70—80年代,摄影术获得了中国大众的接受,摄影开始被用来记录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事件,纪实摄影是这一时期摄影的主流形式。20世纪初,摄影术与中国新闻实践有了“联姻”的趋势,新闻摄影从纪实摄影中分离出来,开始在中国新闻实践中发挥作用,但是此时的新闻摄影主要是作为文字报道的一种辅助性手段。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国内开始出现报纸的摄影附刊。这一时期照相馆是最重要的新闻摄影稿件来源,但是摄影图片大多没有新闻价值,中国新闻摄影处于探索时期,因此并没有成型的新闻摄影观念。20世纪20—30年代,一批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共同推动了摄影从技术到艺术的转变,这一转变将摄影与当时的“文艺大众化”运动相勾连。在左翼思潮与战争影响下,摄影成为一种服务时代的“工具”。战争语境促成了沙飞“摄影武器论”思想的萌芽,“战时新闻摄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观念 武器论 沙飞 文艺大众化
下载PDF
王朝闻雕塑创作与雕塑美学中的对话性结构
6
作者 尚荣 何政龙 《美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0,共9页
王朝闻的雕塑艺术实践,植根于20世纪中国美术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语境之中,不仅体现出面向社会、面向大众不断探索的文化审美品性,同时折射出中国雕塑的现代转型轨迹。艺术家的经验使得王朝闻反对从“概念”出发进行理论探讨的进路,而是... 王朝闻的雕塑艺术实践,植根于20世纪中国美术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语境之中,不仅体现出面向社会、面向大众不断探索的文化审美品性,同时折射出中国雕塑的现代转型轨迹。艺术家的经验使得王朝闻反对从“概念”出发进行理论探讨的进路,而是注重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其关于雕塑的理论阐发也在理论与实践、雕塑与非雕塑、作者与观者等关系中呈现出一种对话性的结构,进而发展成一种真正具有原创性和民族特点的中国特色雕塑美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朝闻 雕塑创作 雕塑美学 文艺大众化
原文传递
文艺大众化资源的征用路径——以定县秧歌为例
7
作者 王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8期104-108,共5页
20世纪20—40年代,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晋察冀边区先后在华北乡村开展乡村建设为旨归的文艺大众化运动,定县秧歌文脉深厚而成为运动的重要资源。但由于定县秧歌存在的封建性因素以及实施主体的认知差异,定县秧歌经历了用与弃、亲与疏... 20世纪20—40年代,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晋察冀边区先后在华北乡村开展乡村建设为旨归的文艺大众化运动,定县秧歌文脉深厚而成为运动的重要资源。但由于定县秧歌存在的封建性因素以及实施主体的认知差异,定县秧歌经历了用与弃、亲与疏的艰难抉择。新中国成立至今,经过主题和形式的不断革新,定县秧歌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该文探究定县秧歌发展的个中缘由,帮助大众进一步认识文艺大众化的复杂历史脉络,以期为今日乡村文艺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乡村文艺 乡村建设 定县秧歌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晋察冀边区
下载PDF
延安时期文艺大众化的探索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乐程 周红月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0-83,共4页
延安时期的文艺大众化是延安时期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的文艺大众化在五四时期和"左联"时期的文艺大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由理论研究走向实践探索,毛泽东于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 延安时期的文艺大众化是延安时期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的文艺大众化在五四时期和"左联"时期的文艺大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由理论研究走向实践探索,毛泽东于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文艺发展指明了前行的方向,给文艺工作者以启迪,使得文艺创作面向大众,贴近生活。延安时期的文艺大众化促进了大众的觉醒,推动了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同时也对现今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文艺大众化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下载PDF
论“抗战文学”的特点 被引量:2
9
作者 何休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6-60,共5页
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抗战文学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一是团结奋斗的爱国热情;二是文艺大众化的真诚努力;三是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四是及时开展文艺批评和思想斗争,促进文艺健康发展;五是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文学创... 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抗战文学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一是团结奋斗的爱国热情;二是文艺大众化的真诚努力;三是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四是及时开展文艺批评和思想斗争,促进文艺健康发展;五是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文学创作的思想艺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爱国热情 文艺大众化 政治方向
下载PDF
论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变
10
作者 鲍卫健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年第5期194-197,共4页
延安时期,由于时局的变化和解放区文艺政策的出台,知识分子发生了从相对独立的文化人到无产阶级工作者的身份转变,也相应地促成了知识分子启蒙话语到工农兵革命话语的转变。解放区大众化文艺创作路线的形成,昭示了知识分子身份转变的最... 延安时期,由于时局的变化和解放区文艺政策的出台,知识分子发生了从相对独立的文化人到无产阶级工作者的身份转变,也相应地促成了知识分子启蒙话语到工农兵革命话语的转变。解放区大众化文艺创作路线的形成,昭示了知识分子身份转变的最终指向是工农兵化和无产阶级化。从文学发展的逻辑来看,植根于中国现代文学内部的现实目标--“文艺大众化”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要求是知识分子身份认同转变的根本原因,因此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变是在“文艺大众化”目标下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政党共同推动下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身份转变 文艺大众化
下载PDF
整体性思路:政治与美学的变奏——论20世纪以来“文艺大众化”话语模式的嬗变
11
作者 韩芸华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8-157,共10页
文艺大众化作为20世纪以来中国文艺思潮中的主流观念,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纵观20世纪以来文艺大众化历程,其言说的主导话语模式可以概括为五四“启蒙话语”、20世纪30年代“大众话语”以及两个《讲话》确立的“人民话语”三种。... 文艺大众化作为20世纪以来中国文艺思潮中的主流观念,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纵观20世纪以来文艺大众化历程,其言说的主导话语模式可以概括为五四“启蒙话语”、20世纪30年代“大众话语”以及两个《讲话》确立的“人民话语”三种。这三种话语模式在嬗变过程中经历实践主体与客体的置换和调整,话语模式变迁的背后其实是文艺本体论与功用论之间的对峙和交锋。20世纪以来的文艺大众化既是政治革命大环境下的产物,又是“人的文学”和“人民文学”美学原则相互冲突、不断调适,并走向平衡的一个过程。可以说,20世纪以来文艺大众化话语模式的嬗变正是政治与美学双重变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话语模式 话语变迁 政治 美学
下载PDF
“左联”刊物与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左联”刊物与现代文坛纷争之一
12
作者 陈红旗 《肇庆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47-51,62,共6页
“左联”刊物作为一种现代印刷业的产物,不仅实现了文学传播的现代化,还主动引导乃至制造着读者的阅读趣味、审美格调。借助《大众文艺》《北斗》等刊物的媒介力量,“左联”参与和组织了三次文艺大众化讨论,努力推行了大众文艺运动。“... “左联”刊物作为一种现代印刷业的产物,不仅实现了文学传播的现代化,还主动引导乃至制造着读者的阅读趣味、审美格调。借助《大众文艺》《北斗》等刊物的媒介力量,“左联”参与和组织了三次文艺大众化讨论,努力推行了大众文艺运动。“左联”厘清了推行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必要性、问题维度和基本方略;辨析了文艺大众化运动的本质、目的、任务和实现路径;明确了大众文艺的创作内容和形式问题。“左联”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和倡行大众文艺具有多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联”刊物 现代媒介 文艺论争 文艺大众化 大众文艺
下载PDF
延安文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勇 汤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延安文艺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版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范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文艺事业的高度融合与深度互动。延安文艺运动坚守人民至上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方... 延安文艺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版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范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文艺事业的高度融合与深度互动。延安文艺运动坚守人民至上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方面的核心特质;延安文艺运动大众化的追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社会性及其在中国语境下所实现的新的文化自觉;延安文艺运动的民族形式建构赋予了文艺民族品格和中国气派,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问题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包括文艺在内的人民革命事业中,延安文艺是一个经典的辉煌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艺运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艺大众化 民族形式建构
下载PDF
毛泽东延安时期文艺普及思想的政治图解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嗣亮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45,共7页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文艺普及思想不仅是一种文艺主张,更是一种文化政治理念。它在毛泽东对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史及延安文艺现状的审慎分析之后出场,以走进民众作为政治方向,而提升民众则是其政治目标。在实行这一思想后,毛泽东关注了来自文...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文艺普及思想不仅是一种文艺主张,更是一种文化政治理念。它在毛泽东对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史及延安文艺现状的审慎分析之后出场,以走进民众作为政治方向,而提升民众则是其政治目标。在实行这一思想后,毛泽东关注了来自文艺普及实践的政治反馈。如何改造和团结民众尤其是农民,这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始终在考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文艺普及 民众 农民 文艺工作者
下载PDF
论中央苏区的工农剧社运动 被引量:3
15
作者 汤建萍 喻琴 《苏区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35-46,共12页
工农剧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根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苏维埃运动。工农剧社是中央苏区文艺运动的“大本营”,它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建立了从中央到基层、从部队到地方的组织网络;它不仅仅限于戏剧创作、审查和演出,还对全苏区文艺运... 工农剧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根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苏维埃运动。工农剧社是中央苏区文艺运动的“大本营”,它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建立了从中央到基层、从部队到地方的组织网络;它不仅仅限于戏剧创作、审查和演出,还对全苏区文艺运动进行艺术指导和管理。作为“活动的宣传工具”,工农剧社是中共革命意识形态建构的重要载体,在苏维埃运动中充分发挥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和发动群众的历史作用。工农剧社运动所坚持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向,对后世文艺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剧社 革命意识形态 文艺大众化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大众化”论争中的两种立场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卫中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1期66-71,共6页
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讨论中大致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以瞿秋白和创造社、太阳社成员为代表,另一种倾向是以鲁迅、茅盾为代表,这两种倾向之间的分歧,并非仅仅是认识上的差异,其实有一个立场的不同。前者把"大众化&q... 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讨论中大致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以瞿秋白和创造社、太阳社成员为代表,另一种倾向是以鲁迅、茅盾为代表,这两种倾向之间的分歧,并非仅仅是认识上的差异,其实有一个立场的不同。前者把"大众化"仅仅看做推行、建立无产阶级文学的手段,因此显示出偏执和狂热;后者则坚持了五四新文学传统,因此显示出理智与冷静。鲁迅和茅盾的介入更像一味镇静剂和清醒剂,在"左翼"文学内部有力地遏制了过分"左"倾化的倾向,把论争拉回到更现实的层面上,增加了建设性,减少了破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化 五四传统 左倾幼稚病
下载PDF
民间元素与延安文艺大众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江守义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35,160,共11页
对民间元素的重视和吸收是延安文艺大众化的特色所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就文艺导向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前,延安文艺界意识到民间元素对文艺大众化的重要性,但没有突出这一点,有时还消解了大众化与民间元素的内... 对民间元素的重视和吸收是延安文艺大众化的特色所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就文艺导向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前,延安文艺界意识到民间元素对文艺大众化的重要性,但没有突出这一点,有时还消解了大众化与民间元素的内在关系;讲话发表后,延安文艺界形成了文艺大众化离不开民间元素的共识。其二,就创作主体看,知识分子在改造和自我改造中逐渐突显民间化特征,文艺大众化由此深入民间;通过民间艺人组织化,大众化文艺充分吸收民间元素。其三,就大众化实践看,艺术活动、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都具有了一种民间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民间元素 延安 改造
原文传递
“说话”的大众——再论瞿秋白的“文艺大众化”思想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慧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74-80,共7页
大众"说话",即自由地表达自己,这是瞿秋白"文艺大众化"思想的核心议题和最终目标。瞿秋白通过重新阐释"大众"和"领导"的阶级属性,赋予"大众"和"大众文艺"前所未有的主体地... 大众"说话",即自由地表达自己,这是瞿秋白"文艺大众化"思想的核心议题和最终目标。瞿秋白通过重新阐释"大众"和"领导"的阶级属性,赋予"大众"和"大众文艺"前所未有的主体地位,并且在平等与自由的维度,重新确立了"领导"权力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在其充满理想主义的表述中,大众不仅要获得解放而且要获得自由,大众文化审美与超越的精神诉求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文艺大众化 大众 “说话”
下载PDF
文艺大众化——系统思维下中国共产党传统艺术传承的战略之思(1930—1949)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晓萍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60,共6页
系统思维强调动态性审视与整体性观照,以系统思维审视中国共产党在特定阶段关于中华传统艺术传承的战略之思不仅需视其为一个动态的生成与延展过程,也需在“整体”与“关系”的观照中明晰“文艺大众化”这一传承战略的全部内涵。瞿秋白... 系统思维强调动态性审视与整体性观照,以系统思维审视中国共产党在特定阶段关于中华传统艺术传承的战略之思不仅需视其为一个动态的生成与延展过程,也需在“整体”与“关系”的观照中明晰“文艺大众化”这一传承战略的全部内涵。瞿秋白率先从多个维度阐释了“文艺大众化”的战略选择与基本内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更为系统地剖析了“文艺大众化”的立场、目标与现实功用,以及生活、文艺工作者、作品与接受者等多个元素之间的紧密关系,提出了“民族化”这一有效的实施路径,从而使中华传统艺术得到了有效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系统思维 传统艺术 传承战略
原文传递
文艺大众化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培春 《科学.经济.社会》 2015年第2期174-178,183,共6页
文艺形式由于和人民大众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和深入人心的影响力,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历来就很重视文艺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因此从文艺领域入手,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历史进程及现实需要,研究文... 文艺形式由于和人民大众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和深入人心的影响力,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历来就很重视文艺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因此从文艺领域入手,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历史进程及现实需要,研究文艺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问题,揭示用文艺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殊规律和有效途径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目的是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般规律和文艺形式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厘清政治宣传教育的一般规律和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找到恰当的契合点,从而充分发挥文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和实践方面的作用,拓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文艺大众化 文艺形式 文艺传播实践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