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3篇文章
< 1 2 2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准噶尔造山带多旋回开合构造特征 被引量:44
1
作者 梁云海 李文铅 李卫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9-285,共7页
新疆准噶尔造山带是位于西伯利亚与塔里木两大陆壳之间的多旋回造山带,是古亚洲洋的主要部分。该造山带是在新元古代早期形成的克拉通基底上裂解、扩张成洋的,在其发展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多旋回手风琴式开合运动,此开彼合,首尾衔接,几经... 新疆准噶尔造山带是位于西伯利亚与塔里木两大陆壳之间的多旋回造山带,是古亚洲洋的主要部分。该造山带是在新元古代早期形成的克拉通基底上裂解、扩张成洋的,在其发展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多旋回手风琴式开合运动,此开彼合,首尾衔接,几经洋陆转化,由一系列沟弧盆体系挤压拼贴到一起,于石炭纪末最终固结成新的古亚洲大陆。成陆后并不稳定,在中—新生代时期仍有强烈的活动性与造山过程,表现为发育多时期的蛇绿岩、多时期的造山花岗岩和多种不同类型的造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旋回 手风琴式运动 此开彼合 首尾衔接 造山作用 准噶尔造山带
下载PDF
新疆开合构造与成矿特征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26
2
作者 陈哲夫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4-221,共8页
根据新疆的构造与成矿特征,提出新疆开合构造与成矿论观点。即在大地构造上是“开合构造运动论”,在区域成矿上是“开合构造成矿论”。开合构造与成矿是紧密联系、彼此结合、相互渗透、解释互补的统一整体。在总结新疆矿产特征和成矿规... 根据新疆的构造与成矿特征,提出新疆开合构造与成矿论观点。即在大地构造上是“开合构造运动论”,在区域成矿上是“开合构造成矿论”。开合构造与成矿是紧密联系、彼此结合、相互渗透、解释互补的统一整体。在总结新疆矿产特征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对新疆矿产,特别是金(锑)、铜、镍、铅、锌今后寻找大型矿床的主攻类型和主攻地区进行了科学预测,为地质勘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开合构造 开合成矿 多旋回性
下载PDF
中国西部多旋回演化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21
3
作者 何治亮 顾忆 高山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3-438,共6页
由额尔齐斯—得尔布干、康西瓦—龙木错—澜沧江两大岩石圈断裂所限定的广大西北地区的区域构造格架是由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古中华陆板块中大小不等、属性不同的古陆块与多旋回造山带镶嵌交错排列而成,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特点。以海... 由额尔齐斯—得尔布干、康西瓦—龙木错—澜沧江两大岩石圈断裂所限定的广大西北地区的区域构造格架是由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古中华陆板块中大小不等、属性不同的古陆块与多旋回造山带镶嵌交错排列而成,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特点。以海西早期运动、海西晚期运动、燕山中期运动为界线将西部区域构造与盆地演化划分为古亚洲洋体制下的震旦—中泥盆世开合旋回、古特提斯洋体制下的晚泥盆—中二叠世开合旋回、特提斯洋体制下的晚二叠世—晚侏罗世盆地旋回和现今大洋体制下的白垩纪以来的盆地旋回。按盆地的旋回性和改造程度可将西部盆地群分为弱改造多旋回盆地等六类。针对多旋回盆地多期形成的多种烃源在空间上并列、叠置、交错的复杂状况和复杂沉降及热体制下的多期生烃、排烃及运聚保存过程,完善了已有的复式油气系统的概念和分析内容,提出了油气成藏单元的概念并用于对复式油气系统内部不同部位成藏要素与过程的总结。在对已知油气藏解剖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两大盆地中主要油气聚集带成藏的静态条件与动态过程,分别建立了成藏模式,强调西部油气聚集具有多源多期多灶供烃,两大类多成因储层和封闭系统形成、破坏与重建构成多种储盖组合,不同区带具有多类型圈闭纵、横向空间组合样式,存在多期聚集、破坏、调整等复杂过程。初步形成了从“古亚洲域和特提斯域的区域控制→多旋回盆地演化与多变的叠加改造方式→多源多期生烃形成多相态油气→复式油气系统中多类复式油气聚集带”的理论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旋回 盆地演化 复式油气系统 油气成藏单元 中国西部
下载PDF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纪念黄汲清先生百岁诞辰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金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该文首先阐述黄汲清先生四川盆地油气多旋回理论,列举六大旋回特征。认为四川油气地质的主要矛盾是储层普遍致密化,裂缝研究和寻找孔隙性储层是两条必经之道。深埋还导致四川盆地必然以天然气为主,具有早聚晚藏的基本特点。该文简略讨... 该文首先阐述黄汲清先生四川盆地油气多旋回理论,列举六大旋回特征。认为四川油气地质的主要矛盾是储层普遍致密化,裂缝研究和寻找孔隙性储层是两条必经之道。深埋还导致四川盆地必然以天然气为主,具有早聚晚藏的基本特点。该文简略讨论了石油资源问题,提出大力运用新技术将会充分释放四川盆地油气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旋回 普遍致密化 裂缝规律 早聚晚藏 针对性新技术
下载PDF
与时俱进,发展中国大地构造学 被引量:12
5
作者 任纪舜 邓平 肖藜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共7页
论述了黄汲清经典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深远影响。它是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奠基之作和经典著作 ,其基本内容和主要论点已为实践所证实 ,并为国内外地质界所认同。这部著作不仅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过去 ,而且对一些重大地质问题进... 论述了黄汲清经典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深远影响。它是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奠基之作和经典著作 ,其基本内容和主要论点已为实践所证实 ,并为国内外地质界所认同。这部著作不仅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过去 ,而且对一些重大地质问题进行了科学预测 ,为后人指出了研究的方向。它是一部你什么时候读都有味道 ,都会受到新的启发的著作。黄汲清的学术思想是民主的、开放的 ,与时俱进的。在《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中 ,他运用阿尔冈活动论的思想 ,阐述了中国大地构造的动力演化过程。之后 ,他又吸收了裴伟深断裂的思想 ,深入研究了中国的深断裂。 2 0世纪 70年代 ,他指导他的学生将多旋回思想与板块构造结合 ,在中国大地构造图上首次详细标绘了中国境内的板块缝合带 ,从全球动力学角度 ,将他 1 94 5年提出的亚洲三种构造型式发展为古亚洲、特提斯和滨太平洋三大构造域。黄汲清的研究始终是从东亚地质的实际情况出发 ,他曾多次指出 :中国是全球构造研究中的一块宝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地构造 构造运动 多旋回 黄汲清
下载PDF
Cyclicity of elementary polycycles and ensembles with codimension 3 degeneration 被引量:6
6
作者 Liqin Zhao Weigu Li Zhifen Zh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8年第22期1849-1864,共16页
The conjecture E(k)≤k is proved to be true if and only if k=1, 2, 3, where E(k) is the cyclicity of condimension k generic elementary polycycles. It is also proved that the cyclicity of any codimension 3 ensembles ex... The conjecture E(k)≤k is proved to be true if and only if k=1, 2, 3, where E(k) is the cyclicity of condimension k generic elementary polycycles. It is also proved that the cyclicity of any codimension 3 ensembles except ensembles with "lips" is ≤6. By the way, the methods usually used in the study of cyclicity of polycycles such as derivation division algorithm, Khovanskii procedure and the method of critical point analysis are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cycle CYCLICITY finitely_smooth normal form Dulac map
全文增补中
黄汲清与中国大地构造研究
7
作者 任纪舜 牛宝贵 +4 位作者 赵磊 徐芹芹 刘建辉 朱俊宾 刘仁燕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646,共10页
本文概述了黄汲清的中国大地构造经典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基本内容和写作基础;阐述了黄汲清及其科学集体的治学风格和工作方法,强调野外地质调查的重要性,突出用新的科学理念和事实,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大地构造学。指出大... 本文概述了黄汲清的中国大地构造经典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基本内容和写作基础;阐述了黄汲清及其科学集体的治学风格和工作方法,强调野外地质调查的重要性,突出用新的科学理念和事实,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大地构造学。指出大地构造学已从研究地球表层地壳构造、岩石圈构造,进入用地球系统观研究地球整体多圈层构造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汲清 大地构造 地球系统 多圈层构造 多旋回
下载PDF
苏东北多期A型花岗岩及其成岩构造环境 被引量:4
8
作者 樊金涛 《江苏地质》 2001年第4期206-214,共9页
江苏东北部地区有宋山、牛山和踢球山 3种A型花岗岩 (类 )。其中宋山岩体属A1亚型花岗岩类 ,形成于晋宁期苏胶造山带同造山的郯庐走滑断裂带的拉张环境 ;牛山岩体属A2 亚型花岗岩 ,形成于震旦期苏胶造山带碰撞造山后的拉张环境 ;踢球山... 江苏东北部地区有宋山、牛山和踢球山 3种A型花岗岩 (类 )。其中宋山岩体属A1亚型花岗岩类 ,形成于晋宁期苏胶造山带同造山的郯庐走滑断裂带的拉张环境 ;牛山岩体属A2 亚型花岗岩 ,形成于震旦期苏胶造山带碰撞造山后的拉张环境 ;踢球山岩体属A1-A2 过渡亚型花岗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苏胶造山带 江苏 燕山期 郯庐断裂带
下载PDF
Cyclicity of planar polycycles and ensembles with codimension 3 degeneration through a saddle-node and two hyperbolic saddles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丽琴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1998年第8期829-836,共8页
The cyclicity of four classes of codimension 3 plnnar polycycles and ensembles containing a saddle-node and two hyperbdic saddles is dealt with. The exnct cyclicity or cyclicity bound of them is obtained by finitely-s... The cyclicity of four classes of codimension 3 plnnar polycycles and ensembles containing a saddle-node and two hyperbdic saddles is dealt with. The exnct cyclicity or cyclicity bound of them is obtained by finitely-smooth normal form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cycle finitely smooth normal form transition MAP Dulac map.
原文传递
Cyclicity of a kind of degenerate polycycles through three singular points 被引量:1
10
作者 ZHAO Liqin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2005年第6期746-756,共11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cyclicity of a kind of degenerate planar polycycles through a saddle-node P0 and two hyperbolic saddles P1 and P2, where the hyperbolicity ratio of the saddle P1 (which connects the saddle-no...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cyclicity of a kind of degenerate planar polycycles through a saddle-node P0 and two hyperbolic saddles P1 and P2, where the hyperbolicity ratio of the saddle P1 (which connects the saddle-node with hh-connection) is equal to 1 and that of the other saddle P2 is irrational. It is assumed that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P0 to P2 and P0 to P1 keep unbroken. Then the cyclicity of this kind of polycycle is no more than m + 3 if the saddle P1 is of order m and the hyperbolicity ratio of P2 is bigger than m.Furthermore, the cyclicity of this polycycle is no more than 7 if the saddle P1 is of order 2 and the hyperbolicity ratio of P2 is located in the interval (1,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GENERATE polycycle cyclicity finitely-smooth NORMAL form transition map.
原文传递
Bowl-shaped conjugated polycycles 被引量:1
11
作者 Xue-Qing Hou Yan-Tao Sun +3 位作者 Lei Liu Shi-Tao Wang Rui-Li Geng Xiang-Feng Shao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166-1174,1465,共9页
The conjugated polycycles show excellent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that are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in various organic electronics.While most of attentions have been paid to polycycles having planar π-conjug... The conjugated polycycles show excellent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that are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in various organic electronics.While most of attentions have been paid to polycycles having planar π-conjugated system,the curved polycycles seem amazing due to their unique physical and chemical features.The non-planar conjugated polycycles have been created with the geometries of bracelet,saddle,bowl,Mobius band,helicenes,etc.Among them,the bowl-shaped one is of growing interest owing to the multidiscipline applications such as synthetic intermediates for end-cap of carbon nanotube,coordination with metal ions,encapsulation of fullerenes,and fabrica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s.In this paper,we summarize the recent advances on the chemistry of the bowl-shaped conjugated polycycles,particularly on their synthesis and the furthe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toward organic functional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jugated polycycle Curved π-system Bucky bowl Heteroatom doping Electronic structure
原文传递
Linear esti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limit cycles bifurcated from a kind of degenerate polycycles
12
作者 Li-qin ZHAO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2007年第3期334-344,共11页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number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imit cycles bifurcated from a kind of degenerate planar polycycles through three singular points: a saddle-node P 0, a fine saddle P 1 with finite ...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number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imit cycles bifurcated from a kind of degenerate planar polycycles through three singular points: a saddle-node P 0, a fine saddle P 1 with finite order m ∈ N, a contractive (attracting) saddle P 2 with the hyperbolicity ratio q 2(0) ? Q.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 0 and P 1 is of hh-type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 0 and P 2 is of hp-type. It is assumed that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P 0 to P 2 and P 0 to P 1 keep unbroken. We obtain that the cyclicity of this polycycle is not more than 3m + 1, which is linearly dependent on the order of the resonant saddle P 1. We also show that the cyclicity is not more than m + 3 if q 2(0) > m, and that the nearer q 2(0) is close to 1, the more the limit cycles are bifurc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generate polycycle CYCLICITY finitely-smooth normal form transition map 34C05 34C23 58F14
原文传递
Cyclicity of Degenerate Polycycles Through a Saddle-Node and Two Hyperbolic Saddles
13
作者 Li Qin ZHAO 《Acta Mathematica Sinica,English Series》 SCIE CSCD 2005年第3期507-516,共10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cyclicity of a kind of degenerate planar polycycles through a saddle-node and two hyperbolic saddles, where the hyperbolicity ratio of the saddle (which connects the saddle-node with hp-conn...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cyclicity of a kind of degenerate planar polycycles through a saddle-node and two hyperbolic saddles, where the hyperbolicity ratio of the saddle (which connects the saddle-node with hp-connection) is equal to 1 and that of the other saddle is irrational. It is obtained that the cyclicity of this kind of polycycle is no more than 5 if the hp-connection keeps unbroken under the C^∞ perturb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generate polycycle CYCLICITY Finitely-smooth normal form Transition map
原文传递
平面上含两鞍结点和一鞍点的余维三多角环的三参数开折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丽琴 《数学学报(中文版)》 SCIE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39-448,共10页
本文应用有限光滑正规形理论,研究了平面上含有两个重数为2的鞍结点和一个双曲比率≠1的双曲鞍点的三类余维三多角环的一般三参数开折.证明了这三类多角环至多能分支出三条极限环,给出了分支图.
关键词 多角环 三参数开折 极限环 鞍结点 鞍点
全文增补中
Hamilton系统的奇异环S(3)在小扰动下的分歧现象
15
作者 李宝毅 张芷芬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88-596,共9页
利用YuSIlyashenko[1,2]等人的有限光滑正规形理论,用无穷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平面Hamilton系统的奇异环S(3)在自治小扰动下的分歧现象,证明了在非退化条件下,S(3)的环性为3,推广了A.Mour... 利用YuSIlyashenko[1,2]等人的有限光滑正规形理论,用无穷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平面Hamilton系统的奇异环S(3)在自治小扰动下的分歧现象,证明了在非退化条件下,S(3)的环性为3,推广了A.Mourtada关于孤立的奇异环S(3)的环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环 环性 HAMILTON系统 分歧 扰动系统
下载PDF
平面可积系统的多角环S^(2)在小扰动下的环性(英文)
16
作者 李宝毅 张芷芬 《数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9-40,共12页
本文应用有限光滑正规形理论,对可积系统的多角环S(2),在小扰动下,当满足一定的非退化条件时。证明其环性为2。
关键词 多角环 环性 扰动 平面可积系统 可积系统
下载PDF
平面上含鞍结点与中心型鞍点的余维3环的三参数开折
17
作者 赵丽琴 《系统科学与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2-149,共8页
本文应用有限光滑正规形理论研究了含有一个重数为2的鞍结点与一个中心型双曲鞍点(双曲比率为1)的余维3的平面环(Polycycle)的一般三参数开折与环性,证明了这类环至多分支出三条极限环,并且在一般性条件下环性为3,给出了分支图... 本文应用有限光滑正规形理论研究了含有一个重数为2的鞍结点与一个中心型双曲鞍点(双曲比率为1)的余维3的平面环(Polycycle)的一般三参数开折与环性,证明了这类环至多分支出三条极限环,并且在一般性条件下环性为3,给出了分支图和相应的相图.作为应用,证明了文[4]提出的图(I192)环性为1的猜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结点 中心型鞍点 平面环 极限环 平面系统
原文传递
浅论多旋回构造理论对第四纪深部物理运动研究的推动
18
作者 杨科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第四纪最突出的事件是青藏高原和南海海盆的形成和演化。众多中外学者几乎一致认为,青藏高原的形成是由于印度克拉通向北的推动,南海等西太平洋边缘海是在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向西俯冲的过程中形成的。笔者另辟蹊径,提出,由于... 第四纪最突出的事件是青藏高原和南海海盆的形成和演化。众多中外学者几乎一致认为,青藏高原的形成是由于印度克拉通向北的推动,南海等西太平洋边缘海是在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向西俯冲的过程中形成的。笔者另辟蹊径,提出,由于新生代(尤其是第四纪)以来两个相互交切的东亚断裂和南亚断裂的深部物理运动,使得南海等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的陆壳物质被逐渐吸入地幔,经转化为“幔源壳质”以后,再不断输送、补充给青藏地区。其结果必然是,南海等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的陆壳迅速转化为过渡型壳甚至洋壳,青藏地区则由洋壳转化为陆壳,并迅速隆起、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旋回 青藏高原 南海海盆 深部物理运动 第四纪
下载PDF
中国的全球构造位置和地球动力系统 被引量:30
19
作者 任纪舜 赵磊 +1 位作者 徐芹芹 朱俊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00-2108,共9页
现今之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南部,西太平洋活动带中段;在全球板块构造图上,中国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南为印度板块,东为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地质历史上,以中朝、扬子、塔里木等小克拉通为标志的中国主体属于冈瓦纳和西伯利亚两个... 现今之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南部,西太平洋活动带中段;在全球板块构造图上,中国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南为印度板块,东为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地质历史上,以中朝、扬子、塔里木等小克拉通为标志的中国主体属于冈瓦纳和西伯利亚两个大陆之间的转换(互换)构造域:古生代时期,位于古亚洲洋之南,属冈瓦纳结构复杂的大陆边缘;中生代阶段,位于特提斯之北,属劳亚大陆的一部分。显生宙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依次受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太平洋-印度洋三大动力体系之控制,形成古亚洲洋、特提斯和太平洋三大构造域。不论古亚洲洋,还是特提斯,都不是结构简单的大洋盆地,而是由一系列海底裂谷带(小洋盆带)和众多微陆块组合而成的结构复杂的洋盆体系。加之中、新生代的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叠加在古生代的古亚洲洋构造域之上,使中国地质构造图像在二维平面上呈现镶嵌构造,在三维空间上呈现立交桥式结构,使中国不仅是亚洲,也是全球构造最复杂的一个区域。不同阶段的地球动力体系在中国的叠加、复合,使多旋回构造-岩浆和成矿作用成为中国地质最突出的特征。因而中国的造山带大多是多旋回复合造山带,成矿(区)带大多是多旋回复合成矿(区)带,大型含油气盆地大多是多旋回叠合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地构造 地球动力系统 古亚洲洋构造域 特提斯构造域 太平洋构造域 多旋回
下载PDF
吉林省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规律 被引量:6
20
作者 冯守忠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7-13,共7页
从多旋回大地构造演化观点出发,分析了吉林省区域多旋回构造运动,控制多旋回的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及其相应的成矿作用.与含镍有关的基性超基性岩体,主要受"台槽边界"赤峰-开源深断裂控制,沿深断裂一侧或其两侧成带分布、分... 从多旋回大地构造演化观点出发,分析了吉林省区域多旋回构造运动,控制多旋回的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及其相应的成矿作用.与含镍有关的基性超基性岩体,主要受"台槽边界"赤峰-开源深断裂控制,沿深断裂一侧或其两侧成带分布、分群集中.含铜镍岩体类型有超基性岩型、基性-超基性岩型和基性岩型.成岩成矿是"多旋回、多期次、多阶段的产物";按成矿作用和成矿阶段可分为深熔贯入型、分层熔离型、残余熔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旋回构造运动 成矿作用 铜镍矿床 成矿专属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