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中全氟取代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章涛 王翠苹 孙红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2-28,共7页
对新型污染物全氟取代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的污染状况、环境行为、毒性、检测方法和研究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希望为PFCs研究者提供参考。研究发现,环境中的PFCs主要来源于污水排放和它们的前体物在环境中的生... 对新型污染物全氟取代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的污染状况、环境行为、毒性、检测方法和研究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希望为PFCs研究者提供参考。研究发现,环境中的PFCs主要来源于污水排放和它们的前体物在环境中的生物转化,水体中PFCs的质量浓度范围约为<LOD~1000ng/L,是PFCs在环境中主要的"汇";环境中的PFCs可通过生物放大及生物富集作用进入生物体内,并主要富集在肝脏和血液中;虽然,目前还没有PFCs对人体造成直接危害的确凿证据,但PFCs对实验动物可产生肝脏、神经、生殖等毒性,是一类复合毒性污染物,且可在环境及生物体中持久性存在,因此,得到环境科学家的广泛关注;PFCs的分析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是最为常见的方法,但在标准样品、色谱分离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全氟取代化合物 污染状况 环境行为 毒性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环境污染及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江敏 袁璐瑶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7-212,共6页
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在环境中的污染分布、生物累积性、生态毒性及降解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不同地区水环境的监测中普遍检出PFOS,其质量浓度范围在未检出~458 ng... 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在环境中的污染分布、生物累积性、生态毒性及降解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不同地区水环境的监测中普遍检出PFOS,其质量浓度范围在未检出~458 ng/L;沉积物中的PFOS质量比在未检出~11 ng/g dw;甚至在一些国家的饮用水中也有PFOS检出,质量浓度在0~57 ng/L。研究表明,PFOS能够在生物体内累积并沿食物链逐级放大,具有生物累积和生物放大性;通过对生物组织内的PFOS检测发现,肝脏中的PFOS质量比较其他组织高,由此推断,肝脏很有可能是PFOS蓄积的主要靶器官。目前,就PFOS的生态毒性研究已逐步深入,通过对一些水生生物和大鼠的毒性试验表明,一定量的PFOS会对试验生物造成器官损伤,并具有一定的免疫、生殖及胚胎毒性。关于PFOS的降解研究目前还较缺乏,微生物降解、超声波降解、化学还原降解等尚处于研究阶段。今后在PFOS对陆生生物的生态毒性研究、新的降解方法寻求这两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全氟辛烷磺酸 污染水平 生物蓄积 生态毒性 降解
下载PDF
环境样品中全氟类化合物(PFCs)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孙媛媛 赵付文 +1 位作者 朱倩林 韩婷婷 《农产品加工》 2015年第7期60-63,共4页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目前环境领域关注的一类新的有机污染物,PFCs已成为近年来环境领域的又一研究热点。综述环境样品中PFCs的污染状况、分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全氟类化合物的研究方向进行总结。
关键词 环境样品 全氟类化合物 污染状况 分析方法
下载PDF
北京地区冬春PM_(2.5)和PM_(10)污染水平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366
4
作者 赵晨曦 王云琦 +2 位作者 王玉杰 张会兰 赵冰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8-427,共10页
北京2012~2013年的冬春多次出现雾霾天气,可吸人颗粒物(PM10)污染严重.而PM2.5作为PM10中粒径较小的部分,在PM10中所占比重越高,污染越严重.因此,本研究选取了能够覆盖北京所有区县的30个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监测点,对该地... 北京2012~2013年的冬春多次出现雾霾天气,可吸人颗粒物(PM10)污染严重.而PM2.5作为PM10中粒径较小的部分,在PM10中所占比重越高,污染越严重.因此,本研究选取了能够覆盖北京所有区县的30个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监测点,对该地区的PM2.5和PM10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其空间差异特征和时间性变化特征.普通克里格插值(OriginalKriging)法得到的北京地区冬、春季颗粒物浓度分布图显示,颗粒物浓度从北部山区到南部地区逐渐递增,在中心城区处,西部高于东部,且局部地区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异.颗粒物浓度月变化曲线呈单峰单谷型,1月最高,4月最低;逐日变化反映了PM2.5和PM10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受气象条件影响显著;日变化呈双峰趋势.本文选取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级)、降水量(mm)等气象因子,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各个气象因子对大气PM2.5和PM10浓度的影响.北京冬季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分别与气温、相对湿度正相关,与风速负相关,风速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PM10 污染水平 时空分布 气象条件
原文传递
我国电网防污闪措施的回顾和总结 被引量:140
5
作者 宿志一 李庆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4-130,共7页
阐述了我国电网的主要污闪事故以及大面积污闪的危害。总结了各个历史阶段我国在抗污闪方面的措施,提出绝缘子防冰闪、大型套管的防雨闪和复合绝缘子防鸟啄等都是防污闪工作的重要内容,最后指出,应在"绝缘到位,留有裕度"的基... 阐述了我国电网的主要污闪事故以及大面积污闪的危害。总结了各个历史阶段我国在抗污闪方面的措施,提出绝缘子防冰闪、大型套管的防雨闪和复合绝缘子防鸟啄等都是防污闪工作的重要内容,最后指出,应在"绝缘到位,留有裕度"的基本原则下,制定电网灾害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绘制相应的灾害等级分布图、提高事故多发地区的设防标准,这对于防污闪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闪 外绝缘 污秽等级 复合绝缘子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 被引量:88
6
作者 李国刚 李红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60,共8页
论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监测现状,包括检测方法、标准值以及污染现状等,内容涉及空气、水、沉积物、土壤和生物等介质。提出了中国在此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污染现状 环境监测 发展趋势 中国
下载PDF
北京市秋季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79
7
作者 袁杨森 刘大锰 +1 位作者 车瑞俊 董雪玲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5,共8页
大气颗粒物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已经成为我国北京等大中城市空气污染中的首要污染。为了分析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大气中的PM10和PM2.5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秋季在北京市设立了9个采样点进行采... 大气颗粒物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已经成为我国北京等大中城市空气污染中的首要污染。为了分析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大气中的PM10和PM2.5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秋季在北京市设立了9个采样点进行采样监测,通过对所采集到的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对比来分析大气颗粒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并建立起PM10和PM2.5质量浓度与风力、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对应关系来分析各种气象因素对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市不同区域的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差异较大,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对同一地点同一采样时间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对比发现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并不完全同于PM10,这主要是与采样点所处的环境中不同污染源影响的强弱有关;气象条件稳定时,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种时间变化的特征主要取决于所在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变化情况;气象条件是影响PM10和PM2.5污染程度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的范围内,颗粒物质量浓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风力的增强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污染水平 影响因素 秋季 北京市
下载PDF
雷州半岛典型区域土壤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研究 被引量:74
8
作者 关卉 王金生 +2 位作者 万洪富 李丕学 杨国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22-628,共7页
在雷州半岛典型农业区共采集了71个表层土样和3个剖面土样,采用GC-FID检测方法分析了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16种化合物含量,并对其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一个样品未检出PAEs化合物外,其余70个样品均有检出,PAE... 在雷州半岛典型农业区共采集了71个表层土样和3个剖面土样,采用GC-FID检测方法分析了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16种化合物含量,并对其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一个样品未检出PAEs化合物外,其余70个样品均有检出,PAEs含量(∑PAEs)在ND ̄5452.7μg·kg-1之间,平均736.5μg·kg-1。属于美国国家环保总局优先控制的6种PAEs化合物中,DEP、DMP和DnBP含量超过了美国土壤PAEs控制标准,样品超标率分别为1.4%、45.07%和91.55%,其余3种优控PAEs化合物(DEHP、DnOP、BBP)的含量均低于美国标准。总的来看,雷州半岛农业土壤∑PAEs含量处于较低水平。雷州半岛农业土壤中PAEs化合物组分主要以DnBP、DEHP、DIP、BEHP和DAP为主,它们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2.3、140.7、92.55、79.63和45.94μg·kg-1。在4种主要利用类型土壤中,∑PAEs含量高低排序为甘蔗地→水田→菜地→果园地;按雷州半岛各区域∑PAEs含量高低排序则为:雷州→霞山→赤坎→吴川→徐闻→廉江→麻章→坡头→遂溪。土壤剖面点各层∑PAEs残留总量总体上随着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DEHP进入土壤以后,主要吸附在土壤的表层,也基本上随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而DnBP含量较高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呈先增加而后又随深度降低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壤 邻苯二甲酸酯 污染水平 分布特征 雷州半岛
下载PDF
南京工业区秋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76
9
作者 曹梦瑶 林煜棋 章炎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65-2576,共12页
2018年秋季在南京利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吸附浓缩在线监测系统(AC-GCMS 1000)对大气VOCs进行连续观测,以了解其化学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南京秋季大气VOCs体积分数为(64.3±45.6... 2018年秋季在南京利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吸附浓缩在线监测系统(AC-GCMS 1000)对大气VOCs进行连续观测,以了解其化学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南京秋季大气VOCs体积分数为(64.3±45.6)×10^-9,以烷烃(33.1%)、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22.3%)及卤代烃(21.8%)为主.VOCs的昼夜变化呈"双峰型"变化特征,高值主要出现在清晨的06:00~07:00及夜间的18:00~20:00,主要受机动车排放及气象要素的共同影响.秋季南京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为267.1μg·m^-3,主要贡献物种是芳香烃类化合物(55.2%)和烯烃类化合物(20.8%).PMF受体模型源解析确定5个VOCs来源,分别是交通排放(34%)、工业排放(19%)、LPG排放(17%)、涂料及有机溶剂挥发(16%)以及生物质燃烧和燃煤排放(14%),因此控制南京工业区秋季大气污染应主要着力于交通及工业排放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污染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OFP) 来源解析
原文传递
北京市区春季燃烧源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65
10
作者 刘大锰 马永胜 +2 位作者 高少鹏 黄杰 安祥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7-633,共7页
以大气中PM2.5和PM10为研究对象,于2005-03-13—25共7天的时间内,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测试楼顶、首钢焦化厂和首钢东门设立3个采样点进行采样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在不同时段PM2.5和PM10的质量... 以大气中PM2.5和PM10为研究对象,于2005-03-13—25共7天的时间内,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测试楼顶、首钢焦化厂和首钢东门设立3个采样点进行采样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在不同时段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不尽相同,且变化较大,在特定时刻出现峰值,主要受污染源排放和气象因素的控制;PM2.5和PM10质量浓度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这与高温有利于颗粒物扩散、低温容易形成逆温层有关;在一定的相对湿度范围内(以大气中水汽不发生重力沉降为界限),PM2.5和PM10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而当发生降水时,由于水滴的冲刷和附带作用,PM2.5和PM10质量浓度降低;PM2.5和PM10质量浓度与风级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通过北京市与国内8个省会城市的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对比,发现北京市PM2.5和PM10污染比较严重,PM2.5和PM10质量浓度分别超过了1996年中国制定的PM10排放标准和1997年美国EPA制定的PM2.5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燃烧源 污染水平 北京市区
下载PDF
上海秋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特征及污染物来源分析 被引量:61
11
作者 罗达通 高健 +3 位作者 王淑兰 王红丽 王倩 陈长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7-994,共8页
综合分析了上海地区秋季典型月份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其他痕量气体的污染水平及特征,VOCs平均小时浓度为63.64×10-9,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s)占挥发性有机物总量的67.43%;通过对VOCs物种浓度及特征比值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大气老化... 综合分析了上海地区秋季典型月份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其他痕量气体的污染水平及特征,VOCs平均小时浓度为63.64×10-9,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s)占挥发性有机物总量的67.43%;通过对VOCs物种浓度及特征比值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大气老化现象明显;结合区域后向气流轨迹分析,考察了不同来源气流对区域污染特征的影响,发现陆地传输气流乙烷/乙炔(E/E)值较海上传输气流低,而两者的苯/甲苯(B/T)值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污染特征 来源
下载PDF
北京市区春季交通源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9
12
作者 刘大锰 黄杰 +2 位作者 高少鹏 马永胜 安祥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8-233,共6页
文中以PM2.5和PM10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3月13日至19日前后6d的时间内,在成府路东口、前门2个地区设立采样点,研究分析了北京市春季交通源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 文中以PM2.5和PM10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3月13日至19日前后6d的时间内,在成府路东口、前门2个地区设立采样点,研究分析了北京市春季交通源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在工作日所测得的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值要高于在周末所测得的质量浓度值;(2)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时变化规律,在7:00~9:00,19:00-21:00和23:00之后,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三个峰值;(3)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最大值与低温(0~5℃)有关,而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最小值在高温(11~15℃)时被观察到;(4)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的最大值与高湿度值(36%~46%)有关,而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最小值在低湿度值(11%~25%)时被观察到;(5)通过对成府路东口、前门采样点颗粒物浓度与风级比较,发现二者呈明显的反相关关系,由此可见,风力大小对特定区域的颗粒物浓度起决定性作用;(6)与国外一些城市的PM10的污染水平相比,在北京成府路东口、前门所测得的PM10的质量浓度都要比国外一些城市高,由此可见,汽车尾气仍是北京市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 污染水平 影响因素 交通源 春季 北京市
下载PDF
北京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和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1
13
作者 车瑞俊 刘大锰 袁杨森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56-563,共8页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造成的城市空气污染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分析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大气中的PM10和PM2.5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冬季在北京市范围内设立了5个功能区(9个采样点)进行采样监测.结果表明,北京...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造成的城市空气污染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分析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大气中的PM10和PM2.5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冬季在北京市范围内设立了5个功能区(9个采样点)进行采样监测.结果表明,北京市PM10和PM2.5污染比较严重,不同区域的PM10和PM2.5的污染程度为:交通干道区>工业区,郊区>商业区>居民区,且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并不完全同于PM10;气象条件稳定时,PM10和PM2.5质量浓度日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种时间变化的特征主要取决于所在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变化情况;PM10和PM2.5的污染程度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颗粒物质量浓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风力的增强而降低,随逆温层的生成及增强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和PM2.5 污染水平 影响因素 冬季 北京市
下载PDF
北京秋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及相关污染物特征分析 被引量:55
14
作者 罗达通 高健 +3 位作者 王淑兰 张岳翀 张萌 柴发合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9-336,共8页
综合分析北京地区典型秋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各相关污染物的污染水平以及日夜变化趋势,说明VOCs的组成和浓度特征.VOCs平均小时浓度为54.6 ppb,其中,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s)为38.0 ppb;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为10.4 ppb.通过对VOC... 综合分析北京地区典型秋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各相关污染物的污染水平以及日夜变化趋势,说明VOCs的组成和浓度特征.VOCs平均小时浓度为54.6 ppb,其中,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s)为38.0 ppb;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为10.4 ppb.通过对VOCs特征组分的日夜变化和特征比值(E/E和B/T)的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大气老化现象明显,且受机动车尾气影响显著.结合后向气流轨迹分析和对采样期间正午时段的B/T值特征的解释,印证了以上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秋季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来源
下载PDF
大辽河水系河水中16种抗生素的污染水平分析 被引量:53
15
作者 杨常青 王龙星 +1 位作者 侯晓虹 陈吉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6-762,共7页
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水中磺胺(SAs)、氟喹诺酮(FQs)、四环素(TCs)和氯霉素(CAPs)4类共16种抗生素的同时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正、负离子同时扫描模式,提高了分析速度;同时在固相萃取洗脱步骤中采用两种溶剂(甲醇... 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水中磺胺(SAs)、氟喹诺酮(FQs)、四环素(TCs)和氯霉素(CAPs)4类共16种抗生素的同时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正、负离子同时扫描模式,提高了分析速度;同时在固相萃取洗脱步骤中采用两种溶剂(甲醇及含氨水的甲醇)组合对目标抗生素进行洗脱,在减小洗脱溶剂用量的同时又提高了回收率。用此法对大辽河水系20个采样点的河水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法对水体中的目标抗生素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富集效果,方法回收率为69.5%~122.6%,检出限为0.05~0.32ng/L。在大辽河水系河水中共检出4类13种抗生素的残留,其中磺胺甲基异恶唑在所有采样点都有检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局部残留浓度相对较高;四环素和氯霉素的检出频率和检出浓度相对较低。在河流的上游,这4类抗生素的残留水平较低,而在大城市如沈阳、本溪、辽阳的周围残留水平较高。通过对大辽河水系河水中的抗生素污染水平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所得数据说明大辽河水系存在一定程度的抗生素残留污染,今后对周边地区抗生素污染排放需要加强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抗生素 大辽河 污染水平
下载PDF
北京市PM_(2.5)中主要重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及季节变化分析 被引量:49
16
作者 于扬 岑况 +2 位作者 Stefan Norra Nina Schleicher 陈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75-982,共8页
利用2005年4月18日—2008年9月27日北京市中国地质大学(东门)采样点的PM2.5质量浓度变化与重金属Cd、Pb、As、Cu及Zn等污染特征,结合最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初步分析了近4年时间里北京市单点PM2.5的污染水平及... 利用2005年4月18日—2008年9月27日北京市中国地质大学(东门)采样点的PM2.5质量浓度变化与重金属Cd、Pb、As、Cu及Zn等污染特征,结合最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初步分析了近4年时间里北京市单点PM2.5的污染水平及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的变化特征,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认识。2005年春季—2008年春季期间PM2.5质量浓度为13.1~171μg/m3之间变化,平均浓度为65.6μg/m3,超过最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定的PM2.5年平均浓度限值35μg/m3,北京市PM2.5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PM2.5的24 h质量浓度平均值为40.7μg/m3,没有超标。北京市PM2.5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富集特征随着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差别较大,典型的城市污染元素As在冬季质量浓度最高。对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参考浓度限值发现,As元素的质量浓度在研究期间的年均值均超过了年平均浓度参考限值0.006μg/m3。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人为污染是PM2.5中Cu、Cd、Pb、Zn、As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As污染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研究结果对于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PM2.5 污染水平 重金属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北京某污水处理厂污泥重金属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44
17
作者 何绪文 房增强 +3 位作者 王宇翔 贾梦瑶 宋俊颖 程言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92-1098,共7页
连续采集了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泥,样品经过微波消解后利用ICP-OES测定重金属含量,同时,利用BCR连续提取分析方法分析了污泥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在分析测定污泥中Pb、Zn、Cd、Cr、As、Ni、Cu 7种重金属含量及形态的基础上,开展了污泥重... 连续采集了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泥,样品经过微波消解后利用ICP-OES测定重金属含量,同时,利用BCR连续提取分析方法分析了污泥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在分析测定污泥中Pb、Zn、Cd、Cr、As、Ni、Cu 7种重金属含量及形态的基础上,开展了污泥重金属污染水平评价、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及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污泥中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Zn,含量为930.08 mg·kg-1,残渣态及可提取态所占比例最高的元素分别是Pb和Ni,所占比例分别为80.86%及18.84%;污泥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4.84,属重度污染;污泥重金属潜在环境综合风险指数为237.60,属极高生态风险.基于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建立两条暴露途径,分别对儿童及成人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得出儿童非致癌指数及致癌指数分别为2.02×10-1和1.44×10-4,而成人非致癌指数及致癌指数分别为7.21×10-2和5.13×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重金属 BCR 污染水平 生态风险 健康风险
原文传递
省域环境竞争、环境污染水平与企业环保投资 被引量:38
18
作者 马文超 唐勇军 《会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2-79,共8页
省域竞争背景下,面对中央政府进行合法化管理的省域政府,会基于环境竞争能力、污染水平对当地企业实施监管;同时,面对省域政府的监管约束企业也会进行合法化应对。作为战略性的环境管理手段,企业环保投资会因监管约束不同而呈现出差异,... 省域竞争背景下,面对中央政府进行合法化管理的省域政府,会基于环境竞争能力、污染水平对当地企业实施监管;同时,面对省域政府的监管约束企业也会进行合法化应对。作为战略性的环境管理手段,企业环保投资会因监管约束不同而呈现出差异,且控股权性质引起的约束差异也会导致企业环保投资的不同。证据显示,省域环境竞争力越强企业环保投资越少,且省域环境污染水平越高这种负向关系越弱,同时央企国资样本下该关系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环境竞争 污染水平 产权性质 环保投资
原文传递
中山市农业区域土壤-农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特征 被引量:37
19
作者 李彬 吴山 +4 位作者 梁金明 梁文立 陈桂贤 李拥军 杨国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83-2291,共9页
在广东省中山市农业区域范围内共采集了65个表层土样和37个农产品样品,采用GC-FID检测方法分析了土壤和农产品样品中被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优先控制的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化合物含量,并对其污染水平、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 在广东省中山市农业区域范围内共采集了65个表层土样和37个农产品样品,采用GC-FID检测方法分析了土壤和农产品样品中被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优先控制的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化合物含量,并对其污染水平、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山市农业土壤样品中6种PAEs化合物总浓度(ΣPAEs)范围为0.14~1.14 mg·kg-1,平均含量为0.43mg·kg-1,检出率为100%.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的ΣPAEs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菜地>果园地>稻田.与美国土壤6种优控的PAEs控制标准相比,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含量超过控制标准,超标率分别为93.85%和27.69%,其余4种优控PAEs化合物的含量均低于美国标准.总体上,中山市农业土壤中ΣPAEs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中山市农产品中ΣPAEs含量范围为0.15~3.15 mg·kg-1,平均含量1.12 mg·kg-1,蔬菜中ΣPAEs的含量高于水稻和水果.农产品中PAEs含量低于美国和欧洲食品建议指标,健康风险很小.DBP和DEHP在土壤、农产品中占ΣPAEs的百分比和检出率均较高,是中山市PAEs污染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同种类农产品-土壤中的ΣPAEs、DBP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蔬菜-菜田土壤的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P=0.000)、0.75(P=0.000),水稻-稻田土壤中二者的r分别为0.74(P=0.036)、0.65(P=0.041),水果-果园土壤中相关系数分别为0.66(P=0.029)、0.78(P=0.045).不同农产品对土壤中6种PAEs化合物的累积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但对ΣPAEs总量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因此,在农业区域土壤质量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农产品自身特性对PAEs吸收和累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农业土壤-农产品 污染水平 生物富集 中山市
原文传递
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在太湖及其支流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34
20
作者 陈玫宏 郭敏 +3 位作者 刘丹 李江 张圣虎 石利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323-4332,共10页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HPLC-MS/MS)对太湖及支流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双酚A(BPA)、四溴双酚A(TBBPA)和3种烷基酚类化合物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其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表层水体中壬基酚(NP)和BPA是...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HPLC-MS/MS)对太湖及支流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双酚A(BPA)、四溴双酚A(TBBPA)和3种烷基酚类化合物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其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表层水体中壬基酚(NP)和BPA是主要检出组分,平均含量分别为29.6ng/L(0~121ng/L)和17.5ng/L(0~55.1ng/L);沉积物中NP的浓度含量最高,平均值为240ng/g(0~2045ng/g),其次为TBBPA,平均值为81.0ng/g(0~901ng/g),且目标物总含量与沉积物中TOC含量具有正相关性,整体污染趋势表现为太湖支流和北太湖较严重.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太湖及其支流水体中目标物的联合毒性风险熵相对较高,其生态风险不容忽视;另外,5种目标物对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表明,健康风险总EEQt值<1ng E2/L,对于人体健康不具有明显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四溴双酚A 烷基酚类化合物 太湖 污染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