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学视角下的政治身体建构——兼论“感性分配”与身体解放的联系
1
作者 陈汉 《昭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35-41,共7页
在福柯等人的著作中,“政治身体”是理解政治观念与合法性变迁的重要概念。中世纪至近代以来的统治者利用多种视觉与艺术再现手段,诉诸崇高与神秘美学效果的营造,达成对臣民视觉经验和身体感受方式的控制,以期实现神圣化国家的统治目的... 在福柯等人的著作中,“政治身体”是理解政治观念与合法性变迁的重要概念。中世纪至近代以来的统治者利用多种视觉与艺术再现手段,诉诸崇高与神秘美学效果的营造,达成对臣民视觉经验和身体感受方式的控制,以期实现神圣化国家的统治目的。分析政治身体的美学建构方式,为解读政治与美学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考向度。朗西埃从政治身体建构的美学机制中,挖掘出潜藏在身体美学中的政治解放潜能,通过打破感性的既有分配格局,赋予身体平等参与和分享审美经验的权利,从而消解和抵抗“治安”对身体的规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身体 美学建构 感性分配 身体美学
下载PDF
《诗》《传》《笺》及后世咏陇诗中的“周祖”意象
2
作者 朱君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1-95,共5页
《诗经》中的《生民》等篇抒写了周人先祖在豳地的创业史,塑造了来历非凡、品德高尚、能力超群的部族英雄,是以文学手法对先祖形象及其事业的追忆、渲染及歌颂。汉儒则根据"诗教"的需要,将"美"、"戒"、&q... 《诗经》中的《生民》等篇抒写了周人先祖在豳地的创业史,塑造了来历非凡、品德高尚、能力超群的部族英雄,是以文学手法对先祖形象及其事业的追忆、渲染及歌颂。汉儒则根据"诗教"的需要,将"美"、"戒"、"重民"、"创制"等理念置于对诗歌的阐释中,将后稷和公刘等人物塑造成符合儒家理想的政治领袖形象,而忽略了这些诗篇的"史诗"性质。"周祖"形象在后世咏陇怀古诗歌中也屡有出现,诗人们结合典籍记载和在周祖故地的见闻,或追述功业、称颂德行,或感慨沧桑、忧国忧民,或描写"遗风"、追怀周祖,以传达自己在政治、历史、国运、民生等方面的思想和感情。一言以蔽之,"周祖"形象在政治、历史、文学和信仰等不同领域中多次被"再创作",形成了多面的"周祖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汉儒 咏陇诗 周祖 政治美学 诗歌意境
下载PDF
毛泽东的政治美学思想探析
3
作者 傅佑全 傅思忆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86-90,共5页
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中,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原理与美学艺术。实事求是观是毛泽东政治美学的理论基础;社会实践观是毛泽东制定和执行政策政治审美的依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是毛泽东执政美学的灵魂;人民观是毛泽东政治美学的核心;群... 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中,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原理与美学艺术。实事求是观是毛泽东政治美学的理论基础;社会实践观是毛泽东制定和执行政策政治审美的依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是毛泽东执政美学的灵魂;人民观是毛泽东政治美学的核心;群众观是毛泽东政治美学的生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政治美学 求是观 实践观 人民观 群众观
下载PDF
论政治美学 被引量:51
4
作者 骆冬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7-114,共8页
政治本身就是审美的一种特殊表现。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权力运作、政治家的风格,在在都表现出美学的精神。意识形态对于现实与未来构建了种种"想象的共同体",把特殊群体、阶级、集团的利益、情感、意志、观念净化和升华... 政治本身就是审美的一种特殊表现。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权力运作、政治家的风格,在在都表现出美学的精神。意识形态对于现实与未来构建了种种"想象的共同体",把特殊群体、阶级、集团的利益、情感、意志、观念净化和升华为人类的普遍理想和共通情感。政治统治的美学奥秘在于使权力成为魅力,权力结构进入情感结构。政治的等级结构深刻地表现为审美的一种价值结构。政治权力渗透到人的感性生存实践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视、听、言、动的根据和规范;对权力的视觉分析可以推及到人的整个感性活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美学 权力 魅力 感性结构 权力结构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建构的三重意涵 被引量:22
5
作者 管宁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95,共14页
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主体性是体现于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和当代实践等不同维度与领域之中的价值观、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并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基因特征。从文化政治意涵看,文化主体性既内在... 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主体性是体现于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和当代实践等不同维度与领域之中的价值观、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并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基因特征。从文化政治意涵看,文化主体性既内在地决定着政治制度,又受现行国家制度的规约;传统“仁政德治”、崇尚善治等思想,成为现行制度文化内在智慧构成;海纳百川、天下为公的思想理念,使马克思主义从被接受到中国化成为可能,为文化主体性建构提供了制度支撑。从文化美学意涵看,文化主体性中的“文化思想”逻辑虽然来自“政治历史”逻辑,却具有跨越民族、跨越国度的更广阔更深厚的内涵。传统文化美学不仅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核心价值观,而且能以独特的美学风格与气质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构筑起文化主体性的本体支撑。从文化实践意涵看,文化政治意涵是文化主体性政治理想的呈现形态,文化美学意涵是文化主体性理论认知的呈现形态,而文化实践意涵则是文化主体性现实具体的呈现形态。文化政治、审美意识形态所确立的文化价值向度、审美取向,必须由文化实践创造的成果作为实现形式,文化实践还将随着社会变迁、时代进步而提出新的问题与诉求,从而不断推动文化政治、文化美学的更新发展,成为文化主体性的动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体性 新发展阶段 文化政治 文化美学 文化实践
下载PDF
政治美学的意蕴 被引量:20
6
作者 骆冬青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37-143,共7页
将“政治美学”作为严肃的学术概念来使用 ,需要对于“政治”、“美学”都采取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 ,对政治本身所蕴涵的美学方面进行研究。政治与美都是“恶之花” ,都产生于人类生活与人性的缺陷 ,都致力于治理人类社会外在与内在... 将“政治美学”作为严肃的学术概念来使用 ,需要对于“政治”、“美学”都采取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 ,对政治本身所蕴涵的美学方面进行研究。政治与美都是“恶之花” ,都产生于人类生活与人性的缺陷 ,都致力于治理人类社会外在与内在生活的秩序。自然政治的意识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审美 ,政治的理想形态乃是取得像自然一样的具有“天赋”形式和“合法性”的人类生存结构 ,自由成自然 ,则是政治中核心的美学的理想。政治的“秩序感”与美学上的“秩序感”出之于相同的人类冲动 ,有限与自由这二者的永恒张力 ,是政治和美学的本质。“神道设教”现象可以看作政治美学的一种必然形态 ,“暴力符号”与“符号暴力”是其逻辑发展。政治中人类最为根本的价值追求 ,也是美学中的永恒主题。美是目的 ,乃政治美学的真正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美学 恶之花 自然 自由
下载PDF
我国女性体育参与的文化解读与时代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张韬磊 吴燕丹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25,共5页
我国女性在体育参与中相对于男性遭遇了很多不平等的现象,这些现象必然有其文化历史根源。通过文献梳理和逻辑分析,从意识形态层面的审美取向、形成意识形态的氏族制政治生态与形成政治生态的社会及人类进化论根源三个角度,对我国女性... 我国女性在体育参与中相对于男性遭遇了很多不平等的现象,这些现象必然有其文化历史根源。通过文献梳理和逻辑分析,从意识形态层面的审美取向、形成意识形态的氏族制政治生态与形成政治生态的社会及人类进化论根源三个角度,对我国女性的体育参与特征进行剥离式解读,总结出女性参与体育的时代特征。同时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女性体育参与的机会成本或许在短时间内不会降低到与男性相同的水平,但过去阻碍女性参与体育的桎梏将随时间一一消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体育 体育参与 意识形态 机会成本 氏族制 政治生态 进化论 审美取向 身体审美
下载PDF
儒家政治美学论 被引量:8
8
作者 陆庆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25,共5页
儒家在其政治意识形态、权力阶层、权力运作以及政治批评标准上都体现为一种政治美学。在这种美政当中,道德教化是内容,美是形式。儒家试图用礼乐等审美的形式,超越道德理性对人的压迫与限制,把道德理性对人的压抑,转化为主体自在的心... 儒家在其政治意识形态、权力阶层、权力运作以及政治批评标准上都体现为一种政治美学。在这种美政当中,道德教化是内容,美是形式。儒家试图用礼乐等审美的形式,超越道德理性对人的压迫与限制,把道德理性对人的压抑,转化为主体自在的心理诉求,并通过审美化了的道德教化,最后达到一种美善相乐之境。这就是儒家美政的真实内涵。在这种政治美学架构更多地沦为一种理想时,它对现代人类的道德教化与生活审美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美学 君子 礼乐 中庸
下载PDF
审美维度:美学、政治、知识 被引量:6
9
作者 雅克·朗西埃 谢卓婷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70-86,4,共18页
美学意味着一种感性的分配。康德的去功利的审美判断,以理解力与感受力之间等级关系的中立化确立了审美维度的核心,即以一种审美分离为前提的平等的'歧见',由此带来新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此乃'美学的政治'。存在两种试... 美学意味着一种感性的分配。康德的去功利的审美判断,以理解力与感受力之间等级关系的中立化确立了审美维度的核心,即以一种审美分离为前提的平等的'歧见',由此带来新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此乃'美学的政治'。存在两种试图取消审美的政治潜力的伦理模式:其一是以'习性'为基准的社会学批判,其二是以'崇高'为中心的绝对他者原则。'政治的美学'则表现为'民主'政治乃一种'仿佛'的操作,是任何人之共同权力的平等展演。柏拉图式的共识性的'仿佛'导致了以社会分化为前提的伦理秩序的循环,德里达式的异质性的'到来的民主'则排除了人民主体的歧见力量。总之,为了强调美学的政治和政治的美学,一种蕴含了知识的美学的思考方式和话语实践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的分配 美学的政治 政治的美学 知识的美学 伦理 歧见
原文传递
全球化时代审美解放话语的重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的三重论域 被引量:7
10
作者 文苑仲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2-171,共10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并不是一种"纯"美学,毋宁是一种"政治美学",或者说是一种解放政治的审美话语,其根本目标是实现阿尔都塞所说的由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塑造的阶级人向自由主体的转变。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当代西...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并不是一种"纯"美学,毋宁是一种"政治美学",或者说是一种解放政治的审美话语,其根本目标是实现阿尔都塞所说的由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塑造的阶级人向自由主体的转变。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卢卡奇、阿多诺等人奠基的政治美学传统的同时,直面全球化语境下西方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和文化的转向,探索审美解放话语的重建:通过批判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重构对现实和历史的认知,唤醒一度沉寂的乌托邦冲动,奠定政治美学的历史基础;通过论证审美意识形态对身体的塑造和非物质性劳动对劳动者的影响,将身体空间和劳动过程作为政治美学的两大斗争领域;通过对政治和美学内在关联与差异的思考,肯定审美过程之中蕴含的实践力量,对政治美学可能采取的斗争方式进行了探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在这三重论域的展开最终是为了超越全球资本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对于当今的社会发展和文化艺术发展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美学 全球资本主义 开放政治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声音的政治与美学--现代中国演说家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平原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6-166,共21页
晚清以降,几乎所有重要的政治人物、政治思潮及政治运动,多少都牵涉作为一种技术及文化的“演说”。而铺天盖地的演说,不仅影响中国政治态势,同时影响文章体式。本文主要着眼演说的政治功能与美感实践,借助演说之氛围、演说之乡音、演... 晚清以降,几乎所有重要的政治人物、政治思潮及政治运动,多少都牵涉作为一种技术及文化的“演说”。而铺天盖地的演说,不仅影响中国政治态势,同时影响文章体式。本文主要着眼演说的政治功能与美感实践,借助演说之氛围、演说之乡音、演说之变奏、演说之危险、演说之诗性五个不同层面,讨论若干兼擅演说理论与实践的政治人物及其演说名篇。而不论是学问家(文学家)对文化传播的关注,还是政治家(实践家)的注重社会动员,其共同之处在于,注重声音转化为文字,以及“以话为文”的得失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说家 政治 美学
原文传递
政治戏剧在德国:作为政治的美学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恬(译)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共13页
莱辛、席勒、瓦格纳、皮斯卡托、布莱希特、施林根西夫等关键人物的纲领性著作和戏剧美学显示,政治戏剧不断通过引入新的戏剧美学,亦即新的内容、新的构作和新的表演风格,来重新定义观众和演员之间的关系。引入新的戏剧美学并由此引入... 莱辛、席勒、瓦格纳、皮斯卡托、布莱希特、施林根西夫等关键人物的纲领性著作和戏剧美学显示,政治戏剧不断通过引入新的戏剧美学,亦即新的内容、新的构作和新的表演风格,来重新定义观众和演员之间的关系。引入新的戏剧美学并由此引入新的观演关系,被证明是政治戏剧在德国表演文化中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戏剧 戏剧美学 德国戏剧史
原文传递
中国形象的海外认同:从意识形态到形象建构——基于北美市场中国电影消费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林侠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5-183,共9页
国内新闻传播学科的"国家形象"被普遍地定义为关于国家的主观印象、总体评价,忽视了"形象"所要求直观、感性、修辞等特征。身体/欲望、意识/政治的耦合成为世界电影的叙事范式,是电影媒介的特质所决定的。作为一种... 国内新闻传播学科的"国家形象"被普遍地定义为关于国家的主观印象、总体评价,忽视了"形象"所要求直观、感性、修辞等特征。身体/欲望、意识/政治的耦合成为世界电影的叙事范式,是电影媒介的特质所决定的。作为一种形象符号,国家认同并不取决于国家的客观现实,而是特别依赖于银幕呈现的欲望快感。当下中国电影在北美市场形塑的中国形象存在自我负价值化、空间价值判断错位等诸多缺陷,未能提供足够的娱乐快感。这些成为中国电影传播、认同中国形象的重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电影消费 政治美学
下载PDF
艺术跨界:美学的危机或生机——以朗西埃对利奥塔的批判为中心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昊臣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9-216,共8页
基于审美自律与社会批判互构的乌托邦传统,不少西方学者对艺术跨界持批评态度,对艺术跨界背景下的美学走向持悲观态度。朗西埃通过反思利奥塔及其所代表的整个后现代"伦理转向",试图激活跨界艺术的政治潜力以重建美学的批判... 基于审美自律与社会批判互构的乌托邦传统,不少西方学者对艺术跨界持批评态度,对艺术跨界背景下的美学走向持悲观态度。朗西埃通过反思利奥塔及其所代表的整个后现代"伦理转向",试图激活跨界艺术的政治潜力以重建美学的批判向度。然而,由于对"不可呈现者"与"不可再现者"的混淆,朗西埃没有同情地理解利奥塔崇高美学所打开的感性学指向,其审美政治路线本身也存在一定局限。朗西埃"利奥塔批判"所呈显的洞见与偏失,不仅有助于重审美学与艺术跨界的关系,亦有助于反省审美批判本身的合理性与适用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跨界 审美政治 朗西埃 利奥塔 不可见者
下载PDF
小说叙事的公共性与政治美学意蕴 被引量:6
15
作者 骆冬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1-154,共4页
小说的政治美学属性,深刻体现于其公共性。小说叙事作为理解生活的形式,首先表现为建立意识形态的"想象的共同体"。小说情节的设置和人物的安排,与公共生活中的政治冲突具有深层关系。小说叙事的秩序,特别是人物的角色安排与... 小说的政治美学属性,深刻体现于其公共性。小说叙事作为理解生活的形式,首先表现为建立意识形态的"想象的共同体"。小说情节的设置和人物的安排,与公共生活中的政治冲突具有深层关系。小说叙事的秩序,特别是人物的角色安排与行动逻辑,体现了政治秩序与情感秩序的统一。小说叙事的视点,体现了公共生活之中"看"的权力,显示了政治美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叙事 公共性 政治美学
下载PDF
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对元宇宙沉浸式特征的冷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奇琦 田月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92,共11页
元宇宙进入大众视野以来,不仅成为深受关注的前沿热点,而且占据资本布局的重要位置。元宇宙的未来形态将其沉浸式特征在场景化、具身传播、持续在场以及社交融合等方面加以显现。沉浸从形式和意境两方面呈现了其对美学的极致追求,同时,... 元宇宙进入大众视野以来,不仅成为深受关注的前沿热点,而且占据资本布局的重要位置。元宇宙的未来形态将其沉浸式特征在场景化、具身传播、持续在场以及社交融合等方面加以显现。沉浸从形式和意境两方面呈现了其对美学的极致追求,同时,元宇宙的构建蕴含人类解放的美学幻境,但加速背景下的元宇宙难以延续这种美学追求。现代性引发的“空洞在场”、技术理性诱发的“单向度的人”以及全景敞视触发的人的“规训”危机,加速了元宇宙空间中人的异化以及美学的消弭。因此,元宇宙空间的美学研究亟需一种政治转向。面对繁杂的现代社会,对元宇宙的审美思考要依托感性进行理性反思,增强两者的融合性与超越性,进而形成一种审美智性。在这一思路下,元宇宙的未来路径应秉持合理把握沉浸距离、平等之维的权力治理以及差别与本质共存的共同体原则,加快实现完满理想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沉浸 文艺美学 政治美学
下载PDF
美育何为——兼论中国美育思想的观念嬗变 被引量:4
17
作者 冉源懋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21-125,共5页
从自近代以来中国美育思想的主体层面梳理美育观念的变化,分别从现代社会政治的建构、个体感性自由、"生活美学"的建构三个方面提炼和总结中国美育的主要功能及价值取向,并从美育的本体论角度及时代文化语境等方面详细分析和... 从自近代以来中国美育思想的主体层面梳理美育观念的变化,分别从现代社会政治的建构、个体感性自由、"生活美学"的建构三个方面提炼和总结中国美育的主要功能及价值取向,并从美育的本体论角度及时代文化语境等方面详细分析和佐证了以上几种美育观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中国美育思想 社会政治 感性自由 “生活美学”
下载PDF
论政治哲学的美学向度
18
作者 贾皓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2-57,124,共7页
以理性思辨探讨政治事务背后的本质和要求,政治哲学证成了人类社会所遵循的规范与原则背后的观念的基础,政治与哲学由此天然地交织在一起又保持着张力。在政治的主题下,政治哲学一方面论证了现存政治的合理性与历史性,另一方面又在追求... 以理性思辨探讨政治事务背后的本质和要求,政治哲学证成了人类社会所遵循的规范与原则背后的观念的基础,政治与哲学由此天然地交织在一起又保持着张力。在政治的主题下,政治哲学一方面论证了现存政治的合理性与历史性,另一方面又在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保持着对现存政治的超越。在哲学的观照中,政治事务应当在政治实践的“实然”层面中体现出对政治理想的“应然”诉求,关于人性、政制、自由、意识形态等问题的探讨尤其体现了这一点。而从根本上看,这种反思与批判同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相关联,因为理想性与超越性往往围绕美而生成,这也使政治哲学的美学向度得以解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美学 政治美学 柏拉图 马克思
下载PDF
叙述的权力:先锋小说的政治美学阐释 被引量:5
19
作者 骆冬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7-142,共6页
先锋小说以非政治化为诉求的话语变革,是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重要现象。在先锋小说的叙事话语之中隐含着政治话语,叙述艺术表现了特殊的政治美学。先锋小说对“意识流”的发现,揭示了一个政治无法彻底统治的内心世界的存在,颠覆了政治的... 先锋小说以非政治化为诉求的话语变革,是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重要现象。在先锋小说的叙事话语之中隐含着政治话语,叙述艺术表现了特殊的政治美学。先锋小说对“意识流”的发现,揭示了一个政治无法彻底统治的内心世界的存在,颠覆了政治的理性统治。存在的探索和存在感的凸显,还原了现实政治的真相,表现了特别的政治精神。先锋小说的“卑微观点”,则从“小”角度解构政治意识形态的“大话”。叙事视点本身的显现,构成了小说叙事话语的自赎,是对叙事权力本身的反思和反叛。先锋叙事的政治智慧,也可以反观政治美学的深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叙述 政治美学 中国
下载PDF
文学政治价值的生成机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铁生 张晓敏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52,共8页
文学具有多方面价值。除文艺美学价值以外,政治美学价值也是文学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学术界已达成共识。政治和文学分别属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范畴,它们何以结缘?文学政治价值的生成机制又是什么?却一直是学术界热议的焦点问题... 文学具有多方面价值。除文艺美学价值以外,政治美学价值也是文学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学术界已达成共识。政治和文学分别属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范畴,它们何以结缘?文学政治价值的生成机制又是什么?却一直是学术界热议的焦点问题。文学实例证明,对人的关注是两个学科的交汇点;而文学价值在政治层面的增值,除文学在伦理政治方面对人类理想社会的追寻以外,还包括权力政治范畴的政论性文学通过学科跨界所作出的贡献;在文学公共空间内,作家作为公共知识分子所发挥的意识形态作用则是文学政治价值生成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价值 文艺美学 政治美学 人学 公共空间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