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诗史名实说到叙事传统 |
董乃斌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0
|
|
2
|
《学衡》与《新青年》诗学观念的参差对话 |
马建高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3
|
唐前七言诗体的演进--兼论七古艺术形式的革新 |
韩达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略论元杂剧文体的诗化特征 |
易勤华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5
|
再论中国古代应用文审美特征形成的原因 |
蔡安延
赵华
|
《榆林学院学报》
|
2007 |
1
|
|
6
|
对“朦胧诗论争”中艾青立场的重新审视 |
蒋登科
李胜勇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7
|
从《翛园集》到《橛庵草》——论担当诗歌艺术和文学观的发展 |
孙秋克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8
|
《学衡》的诗学理念与诗歌译介——以该杂志刊载的彭斯诗歌译作为例 |
徐婷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9
|
略论元杂剧的诗化情趣 |
易勤华
|
《新余高专学报》
|
2004 |
1
|
|
10
|
“知识分子写作”诗歌观念的提出与初步形成 |
周航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1
|
论明人的唱和诗体观念——以唱和诗集序跋为中心的考察 |
王天觉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2
|
清閟阁雅集的品格与倪瓒的诗学观 |
左东岭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3
|
中国“诗意画”概念的西方立场--高居翰的“诗意画”概念商榷 |
王德彦
|
《艺术探索》
|
2020 |
1
|
|
14
|
动画对“兴观群怨”诗学观的延承与转换 |
杨艾璐
|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5
|
船山诗歌文体观探析——以诗歌评选为中心 |
严春华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6
|
在中西诗美的相融互渗中萃取诗的灵性——浅论洛夫诗歌对汉语新诗的独特贡献 |
郭海军
徐虹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7
|
运用王崧舟诗意语文理念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
管婧娴
|
《成才之路》
|
2022 |
1
|
|
18
|
论叶燮的宗变诗学观——以《原诗》为考察路径 |
任亚运
|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7 |
0 |
|
19
|
“新”与方回的诗学理论 |
何长盛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0 |
|
20
|
钗黛诗词的审美意蕴比较 |
潘玉福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