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阴阳变调中的女性角色——谈唐宋男词人的女性书写 |
潘碧华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3
|
|
2
|
试论古典文学中的槟榔 |
吴春秋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4
|
|
3
|
“宝玉乞花”探源——兼论曹寅、曹雪芹祖孙二人的爱梅情结 |
张志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4
|
|
4
|
零形轻动词在唐诗宋词中的运用及其相关句法理论问题 |
张力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2
|
|
5
|
白居易巴蜀诗与唐宋诗歌嬗变 |
申东城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6
|
唐宋词人目光下的黄昏意象 |
王娟
|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7 |
0 |
|
7
|
论《千家诗选》与刘克庄及江湖诗派的关系 |
钱志熙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8
|
关于金初词鉴赏的商榷 |
刘锋焘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9
|
从《宋诗别裁集》的选目看该书唐宋兼采的批评宗旨 |
高磊
|
《大连大学学报》
|
2009 |
0 |
|
10
|
《唐宋千家联珠诗格》在朝鲜的早期传播与接受——以金时习《山居集句》为例 |
王园瑞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1
|
|
11
|
创伤性记忆的自我隔离和审美表达——唐宋词战争灾难叙事的特殊模式 |
王晓骊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2
|
试论船山诗学思想的局限性 |
郭瑞林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3
|
|
13
|
徘徊于诗境与词境之间的义山情诗与白石情词 |
蔡燕
|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1
|
|
14
|
唐宋词体论略 |
木斋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15
|
唐宋词律辩正 |
谢桃坊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6
|
唐宋词女性化品格的发生学研究 |
王晓骊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7 |
1
|
|
17
|
唐诗宋词中“茶烟”的统计分析 |
任继昉
|
《语言科学》
|
2003 |
1
|
|
18
|
圆融而通达睿智而明澈——唐圭璋先生谈唐宋词 |
钱锡生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9
|
唐宋牡丹诗词的主题嬗变及其历史文化内涵 |
路成文
|
《阅江学刊》
|
2009 |
0 |
|
20
|
词学与贬谪文学研究的成功结合——评张英博士《唐宋贬谪词研究》 |
张翠爱
|
《科教文汇》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