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刘禹锡诗歌的艺术个性——在中唐诗歌新变背景中考察 |
崔桂萍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2
|
论萨都剌诗歌的民族本色和学汉特点 |
何跞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3
|
重建一座幸福的童诗花园——浅析小学语文教材中新诗的传播 |
周蓉
|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8 |
1
|
|
4
|
论七月诗派“人诗合一”的思想 |
赵作元
|
《菏泽学院学报》
|
2010 |
0 |
|
5
|
诗性文学与素质教育 |
陈佳佳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2 |
0 |
|
6
|
暗夜中,诗性之火点燃的生命——穆旦诗歌《停电之后》主题的一种解读 |
马绍玺
|
《四川三峡学院学报》
|
2000 |
0 |
|
7
|
试论苏美尔早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
邓 楠
|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8
|
汇入新诗现代性洪流里的昙花——重评第一个新诗刊物《诗》月刊 |
仲雷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9
|
李白诗歌中的游侠气 |
梁峰
|
《科教导刊》
|
2015 |
0 |
|
10
|
温、韦词作花意象之比较 |
胡秦葆
|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
2011 |
0 |
|
11
|
游戏里的诗性守望——转型期女性小说游戏笔法探微 |
季爱娟
陈海英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2
|
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品质及悲剧色彩 |
刘朴芬
|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13
|
筚路蓝缕探诗窖 指耕陇南启山林——蒲向明《追寻“诗窖”遗珍:王仁裕文学创作研究》评介 |
温虎林
杨桂琴
|
《甘肃高师学报》
|
2013 |
0 |
|
14
|
网络诗将导致现代汉诗的全方位改变——内地网络诗的散点透视 |
王珂
|
《河南社会科学》
|
2004 |
6
|
|
15
|
论中国古代文学形式中的政治意涵 |
李春青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16
|
由题画诗透视中国文人画家的人格精神 |
高淮生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4
|
|
17
|
诗歌翻译质量评估框架的构建 |
肖勇
李丹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3
|
|
18
|
“以诗为词”与“北宋党争” |
刘佳宏
姚泽慧
|
《宜宾学院学报》
|
2005 |
1
|
|
19
|
郑善夫与弘、正诗风的新变 |
蔡一鹏
|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20
|
《儿童诗习作与小学生素质教育》研究报告 |
詹振权
陈金如
陈忠苏
金晓晴
陈培都
陈蓓蓓
傅欣欣
汤笑影
|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