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刘禹锡诗歌的艺术个性——在中唐诗歌新变背景中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崔桂萍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3-27,共5页
在中唐诗歌新变背景中,刘禹锡诗歌的创变特色并非特别显著,其诗歌的艺术个性体现为继承唐诗传统的典雅、宛畅、优美、蕴藉的审美特征,在保留传统唐诗诗性特质的基础上,用审美的形式来表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个体生命的独特感受。他对唐诗... 在中唐诗歌新变背景中,刘禹锡诗歌的创变特色并非特别显著,其诗歌的艺术个性体现为继承唐诗传统的典雅、宛畅、优美、蕴藉的审美特征,在保留传统唐诗诗性特质的基础上,用审美的形式来表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个体生命的独特感受。他对唐诗传统审美特征的继承有创作主张、审美趣味、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原因。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正是思想和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独特的精神气质使他的诗歌独具内在气骨,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使其诗和其他标举“雅正”的诗歌有了显著的区别,理性沉思和感性思维的结合使他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艺术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诗歌 艺术个性 新变 中唐
下载PDF
论萨都剌诗歌的民族本色和学汉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何跞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7-50,共4页
元代回回人萨都剌的诗作具有民族本色,其游历经商的生活经历使得诗作中亦有对于游的描写,然不同于李白游侠和庄子之游,实质还是近于少数民族的游牧,也即为生计而游,而作为用汉语创作的诗人,萨都剌的诗作又有着明显的少数民族学作汉人诗... 元代回回人萨都剌的诗作具有民族本色,其游历经商的生活经历使得诗作中亦有对于游的描写,然不同于李白游侠和庄子之游,实质还是近于少数民族的游牧,也即为生计而游,而作为用汉语创作的诗人,萨都剌的诗作又有着明显的少数民族学作汉人诗的特点。本色与模拟的交融,学效汉族诗人,诗律的尚未成熟,思想感情中的儒家内容和形式风格上的民族痕迹,这些构成了萨都刺诗歌的整体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都剌 诗歌 民族本色 模拟
下载PDF
重建一座幸福的童诗花园——浅析小学语文教材中新诗的传播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蓉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6期28-30,共3页
教材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使得新诗在其中的传播具有广泛的影响与前景。文章以苏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最新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从早期诗歌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角度,对其中的诗歌编排尤其是对新诗的传播现状进行分析,认... 教材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使得新诗在其中的传播具有广泛的影响与前景。文章以苏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最新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从早期诗歌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角度,对其中的诗歌编排尤其是对新诗的传播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小学语文教材应重新为孩子建造一座幸福的诗歌花园,为孩子们传播一种具有穿透力的、活活泼泼的诗歌,让孩子们体验一种关怀他们当下生长状态、情感萌动、心灵秘密的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材 童诗 素质教育 审美本性 幸福感
下载PDF
论七月诗派“人诗合一”的思想
4
作者 赵作元 《菏泽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8-30,共3页
七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歌流派,该派有一个很重要的诗学观点就是"人诗合一说"。虽然中国自古就有"诗品即人品"的说法,但是七月诗派赋予了它更加深广的内涵,认为做人与做诗是一体的,二者互为印... 七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歌流派,该派有一个很重要的诗学观点就是"人诗合一说"。虽然中国自古就有"诗品即人品"的说法,但是七月诗派赋予了它更加深广的内涵,认为做人与做诗是一体的,二者互为印证。一个真正的人本身就是一首诗,即令他不曾写过一行诗句。诗人与战士是"一个神的两个化身",真诚地生活与勇猛地战斗是诗人的神圣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诗派 人品 诗品
下载PDF
诗性文学与素质教育
5
作者 陈佳佳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48-49,53,共3页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人文素养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文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人生体验、健全人格和终极关怀的重任。本文撷取最具“文学性”的诗歌作为论述切入点,举证名篇名句,旨在通过读懂诗歌蕴藉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及其指向对象...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人文素养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文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人生体验、健全人格和终极关怀的重任。本文撷取最具“文学性”的诗歌作为论述切入点,举证名篇名句,旨在通过读懂诗歌蕴藉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及其指向对象本身的对人生境遇的探求和进而生发的生命意识、历史意识、宇宙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结和终极关怀,以期透视素质教育的深层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文学 素质教育 人文情结 宇宙意识 人文素养 精神文化
下载PDF
暗夜中,诗性之火点燃的生命——穆旦诗歌《停电之后》主题的一种解读
6
作者 马绍玺 《四川三峡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40-42,共3页
:“九叶诗人”穆旦因其创作实绩深厚而成为中国诗坛上一颗最亮丽的星宿。近年来诗界对他进行了严肃、认真、虔诚的研究 ,从多方面考察了他的诗歌艺术。穆旦生命中的独特的品质由他生命的高蹈意志和生命的悲剧意识构成 ,正是这两者共同... :“九叶诗人”穆旦因其创作实绩深厚而成为中国诗坛上一颗最亮丽的星宿。近年来诗界对他进行了严肃、认真、虔诚的研究 ,从多方面考察了他的诗歌艺术。穆旦生命中的独特的品质由他生命的高蹈意志和生命的悲剧意识构成 ,正是这两者共同演绎了诗人丰富而痛苦的一生 ,以及形成了他那独具个性的诗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 诗歌 生命品质 九叶诗人 <<停电之后>>
下载PDF
试论苏美尔早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7
作者 邓 楠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71-74,共4页
古代西亚的苏美尔诗歌不仅产生的时间早,而且艺术上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具有很强的认识价值和深刻的思想价值。对苏美尔诗歌的探讨,意义重大。
关键词 苏美尔 诗歌 艺术性 思想价值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文学研究 抒情诗 认识价值 叙事诗
下载PDF
汇入新诗现代性洪流里的昙花——重评第一个新诗刊物《诗》月刊
8
作者 仲雷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19-124,共6页
作为新文学史上第一个专载新诗的刊物,《诗》月刊的诞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既为诗坛开垦出一片创作园地,又为新诗批评和理论建设提供了合理的场所。《诗》月刊的出现,承接了白话新诗的革命性因素,为新诗捍卫诗坛主体地位起到了一定的示... 作为新文学史上第一个专载新诗的刊物,《诗》月刊的诞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既为诗坛开垦出一片创作园地,又为新诗批评和理论建设提供了合理的场所。《诗》月刊的出现,承接了白话新诗的革命性因素,为新诗捍卫诗坛主体地位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在中国新诗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诗》月刊在诗质、诗体、诗语等方面呈现出过渡性品质,为中国新诗的发生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也为中国新诗在第二个十年里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诗》月刊的这种承前启后的过渡性意义,理当成为重新评价其历史地位的思考原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月刊 新诗现代性 过渡性品质
下载PDF
李白诗歌中的游侠气
9
作者 梁峰 《科教导刊》 2015年第01X期161-162,184,共3页
诗仙李白,在其早期的作品中曾出现过一种维持时间不久的气质:游侠气。盖因其少小文武双修,于是在年轻时期,自成一种为民请命之游侠思想。这种思想的养成虽承载了历史的熏陶,但更多的还是其个人的性格魅力所在。他不但自己为民立命,更是... 诗仙李白,在其早期的作品中曾出现过一种维持时间不久的气质:游侠气。盖因其少小文武双修,于是在年轻时期,自成一种为民请命之游侠思想。这种思想的养成虽承载了历史的熏陶,但更多的还是其个人的性格魅力所在。他不但自己为民立命,更是用一把剑和首首诗篇记载了自己的游侠之梦和对右下生活的赞叹。而他的这些诗篇,这种做法不但使他诗仙之名更加闪耀,更是为后人留下了一盏闪闪发光的精神明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侠 诗歌 气质
下载PDF
温、韦词作花意象之比较
10
作者 胡秦葆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1年第2期49-53,共5页
本文旨在从温庭筠、韦庄词作中的花意象入手,深层解读分析两种花意象在表现形态和艺术品质上的异同,以及两位作家由生活遭际、人生态度与情感表达方式所形成的思想倾向和艺术差异,从而说明"密丽浓艳"与"疏朗清新"... 本文旨在从温庭筠、韦庄词作中的花意象入手,深层解读分析两种花意象在表现形态和艺术品质上的异同,以及两位作家由生活遭际、人生态度与情感表达方式所形成的思想倾向和艺术差异,从而说明"密丽浓艳"与"疏朗清新"两种风格在特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进而导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具体情形与衍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庭筠词 韦庄词 花意象 艺术品质 比较
下载PDF
游戏里的诗性守望——转型期女性小说游戏笔法探微
11
作者 季爱娟 陈海英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的女性小说创作走向了历史性的繁荣时期,这不仅表现在价值观念上,也在艺术表达方式上向传统的文学理论、文学史提出挑战。不少女性小说家执迷于以游戏方式操练小说,从而颠覆了既往男性话语所指定的女性小说...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的女性小说创作走向了历史性的繁荣时期,这不仅表现在价值观念上,也在艺术表达方式上向传统的文学理论、文学史提出挑战。不少女性小说家执迷于以游戏方式操练小说,从而颠覆了既往男性话语所指定的女性小说文体样态,为女性小说的多元化发展表明了另一种向度。透过"游戏"的面纱,我们可以看到这类小说丰富的诗性内涵和神圣的目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小说 游戏笔法 诗性 中国 女性作家 方方 徐坤
下载PDF
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品质及悲剧色彩
12
作者 刘朴芬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10-112,共3页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他别具一格的独特创造。由于其诗意婉转、扑朔迷离,再加上诗人自己曾说"楚雨含情皆有托",因而历来研究者对其创作旨意看法不一。文章拟就诗中的情感品质及格调谈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李商隐 无题诗 情感品质 悲剧色彩
下载PDF
筚路蓝缕探诗窖 指耕陇南启山林——蒲向明《追寻“诗窖”遗珍:王仁裕文学创作研究》评介
13
作者 温虎林 杨桂琴 《甘肃高师学报》 2013年第4期35-38,共4页
陇南礼县籍五代作家王仁裕不仅创作了《开元天宝遗事》、《玉堂闲话》、《王氏见闻录》等笔记小说,而且创作了万余首诗,留有"诗窖"的美誉。蒲向明《追寻"诗窖"遗珍—王仁裕文学创作研究》的出版发行,填补了王仁裕... 陇南礼县籍五代作家王仁裕不仅创作了《开元天宝遗事》、《玉堂闲话》、《王氏见闻录》等笔记小说,而且创作了万余首诗,留有"诗窖"的美誉。蒲向明《追寻"诗窖"遗珍—王仁裕文学创作研究》的出版发行,填补了王仁裕及其研究方面的空白,它是第一部全面研究王仁裕及其著作的力作。该著对王仁裕生平事迹、文学典故以及文学作品进行了多维考释评记,理清了王仁裕研究中的诸多阙疑,获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的肯定与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仁裕 诗歌 笔记小说 学术特色
下载PDF
网络诗将导致现代汉诗的全方位改变——内地网络诗的散点透视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珂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65-70,共6页
电子网络传播是人类诗歌由口头传播到纸质书面传播后的第二次大飞跃,传播方式的改变带来诗的文体特征及美学特征的改变,使诗的视觉形式、诗的游戏功能、诗的视觉思维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网络诗与纸质诗在诗的形态、功能、写作方式、... 电子网络传播是人类诗歌由口头传播到纸质书面传播后的第二次大飞跃,传播方式的改变带来诗的文体特征及美学特征的改变,使诗的视觉形式、诗的游戏功能、诗的视觉思维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网络诗与纸质诗在诗的形态、功能、写作方式、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及创作的思维方式上都有较大差异。网络诗呈现出诗是可以“制作”的、诗的传播及接受方式是互动的、读者是“能动的参与制造者”等特点。目前内地的网络诗还停留在与文本诗没有太多区别的低级阶段,只是基本实现了网络诗的发行功能,其创作功能受到忽视,即只是通过网络来“传播”诗,没有借助网络的优势来“呈现文学创造的新经验”,来“制作”诗,几乎没有名诗人进行超文本的写作实验。此外,网络诗还出现了一定的自由化倾向,色情诗在网络诗中也占有一定比重。因此,有必要“净化”网络诗,提倡诗歌精品上网,同时还要加强网络诗的研究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电子诗歌 网络诗 纸质诗 视觉形式 超文本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学形式中的政治意涵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春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80,共12页
在我们以往的文学史和文学思想史研究中,从作品内容中揭示出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内涵是比较普遍的做法,但从被视为纯粹的"审美"或者"形式"中发现政治意蕴却是比较少见的。事实上,一种审美趣味以及文体、修辞等文学... 在我们以往的文学史和文学思想史研究中,从作品内容中揭示出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内涵是比较普遍的做法,但从被视为纯粹的"审美"或者"形式"中发现政治意蕴却是比较少见的。事实上,一种审美趣味以及文体、修辞等文学形式与社会政治状况密切关联:一方面社会政治状况是审美与形式生成与演变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审美和形式也以特有的方式发挥着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功能。六朝士族文人对五言诗的青睐以及以品论诗、历代儒家士人的复古主义或者退化论的文学史观,从表面看主要是形式问题,实际上都是某种政治诉求的文学表征,因此,探讨"形式的政治"就成为文学史和文学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的政治 五言诗 以品论诗 文学退化论
下载PDF
由题画诗透视中国文人画家的人格精神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淮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40-146,共7页
中国文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双重人格特征 ,即道以自认的使命感与恣情任性的个性品质 ,同时又兼有艺术家独具的个性与品格。他们追求精神上的自我超越与自由 ,因而也使中国绘画进入了一种超逸之境。文人画家的自我超越源自他们精神... 中国文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双重人格特征 ,即道以自认的使命感与恣情任性的个性品质 ,同时又兼有艺术家独具的个性与品格。他们追求精神上的自我超越与自由 ,因而也使中国绘画进入了一种超逸之境。文人画家的自我超越源自他们精神上的超凡脱俗之气概 ,这气概外溢成他们多彩的人格风范。它包括文人画家们的举世高标、愤世嫉俗、闲逸恣情、自洁自爱等人格类型。这些人格的突出表现说明这样一个事实 :即文人画家首先是人格自立、自主、自由的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画诗 文人画家 人格精神
下载PDF
诗歌翻译质量评估框架的构建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勇 李丹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99-106,共8页
为避免陷入传统的以原文和译文静态"对等"为诗歌翻译质量评估唯一尺度的论调,相对客观和全面地评价一首诗歌的翻译质量,提出以诗歌的文体意义即主题意义和美学意义为核心构建翻译质量评估框架,以最佳近似度为评估诗歌翻译质... 为避免陷入传统的以原文和译文静态"对等"为诗歌翻译质量评估唯一尺度的论调,相对客观和全面地评价一首诗歌的翻译质量,提出以诗歌的文体意义即主题意义和美学意义为核心构建翻译质量评估框架,以最佳近似度为评估诗歌翻译质量的动态标准,从修辞学、功能文体学、认知文体学、现代文体学等多个角度探索原文和译文的美学属性,寻找诗歌在修辞、语义、语音、语相、意象、韵味、意境等维度能够表现美学意义的评估参数,并且根据主题相关度赋予不同的权重,对原文和译文的相似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然后得出评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质量评估框架 最佳近似度 诗歌的文体意义
下载PDF
“以诗为词”与“北宋党争”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佳宏 姚泽慧 《宜宾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0-52,共3页
“以诗为词”的缘起,是涉讼已久的一段公案,各家之说莫衷一是。文章以北宋党争为视角,从党争与词的言志功能的获得、党争与词的内质变化、党争与振兴词格三个方面,对“以诗为词”这一文学现象做了新的论析与评价。
关键词 以诗为词 党争 言志功能 内质 士风 词格
下载PDF
郑善夫与弘、正诗风的新变
19
作者 蔡一鹏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5-81,共7页
郑善夫是活动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一位著名诗人。其诗以气格为主,以悲壮为宗,具有独特的审美风貌,当李梦阳、何景明倡导文学复古之时,诗人继承了杜诗的写实精神,创作了诸多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干预时政的优秀作品。这些诗歌成为前七... 郑善夫是活动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一位著名诗人。其诗以气格为主,以悲壮为宗,具有独特的审美风貌,当李梦阳、何景明倡导文学复古之时,诗人继承了杜诗的写实精神,创作了诸多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干预时政的优秀作品。这些诗歌成为前七子复古运动的积极成果。深入研究郑善夫的思想与创作状况,可以弥补明诗研究之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善夫 正诗风 杜诗 气骨
下载PDF
《儿童诗习作与小学生素质教育》研究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詹振权 陈金如 +5 位作者 陈忠苏 金晓晴 陈培都 陈蓓蓓 傅欣欣 汤笑影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65-71,共7页
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班小学生进行读诗、写诗指导,选编指导课教材,上好指导课,开展课外学诗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实施诗教,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孩子们读了和写了大量的儿童诗,他们的素质获得了全面提高;课题组教师受到锻炼与提高,... 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班小学生进行读诗、写诗指导,选编指导课教材,上好指导课,开展课外学诗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实施诗教,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孩子们读了和写了大量的儿童诗,他们的素质获得了全面提高;课题组教师受到锻炼与提高,积累了初步的诗教经验。报告还就儿童诗习作与素质教育、儿童诗习作与常规课堂教学、儿童诗习作与教师素质的提高等问题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诗 习作 诗教 素质教育 小学生 教育实验 课外学诗 课堂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