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陈逸伦 李晶晶 +3 位作者 耿晓雯 高洁 任艺虹 刘国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7-649,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使用氯吡格雷的效果与患者自身肾功能的关系,为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选取2014-01至2014-09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的冠心病患者423例,按照肾小球滤过率(eG FR)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使用氯吡格雷的效果与患者自身肾功能的关系,为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选取2014-01至2014-09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的冠心病患者423例,按照肾小球滤过率(eG FR)分为两组。eG FR≥90 ml/(min·1.73 m2)为冠心病无慢性肾病组共257例,男182例,女75例,平均年龄(60.39±11.09)岁;eG FR<90 ml/(min·1.73 m2)为冠心病慢性肾病组166例,男107例,女59例,平均年龄(65.80±10.84)岁。两组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0.1 g/d和氯吡格雷75 mg/d>7 d,或者是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服用阿司匹林0.3 g和氯吡格雷300 mg的负荷量后,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抑制率和花生四烯酸途径抑制率。结果:平均ADP受体抑制率冠心病无慢性肾病组[(64.9±27.2)%]高于冠心病慢性肾病组[(56.6±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按照ADP受体抑制率、与花生四烯酸途径抑制率临床评价标准,冠心病无慢性肾病组中仅对氯吡格雷不敏感例数[24例(9.4%)]与仅对阿司匹林不敏感例数[25例(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冠心病慢性肾病组中仅对氯吡格雷不敏感例数[21例(12.7%)]与仅对阿司匹林不敏感例数[11例(6.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结论:与单纯冠心病患者相比,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时氯吡格雷对血小板抑制率下降,药物敏感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肾病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氯吡格雷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评价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陈勇 陈道文 +1 位作者 陈飞 史燕顺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血小板抑制率评价脑梗死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单药及其合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作用。方法 98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分为阿司匹林组(39例)、氯吡格雷组(37例)及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 目的探讨采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血小板抑制率评价脑梗死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单药及其合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作用。方法 98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分为阿司匹林组(39例)、氯吡格雷组(37例)及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22例)。在患者服药21 d时,采用血栓弹力图仪(TEG-5000)检测花生四烯酸(AA)途径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值,并与正常对照组(52人)进行比较。结果阿司匹林组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氯吡格雷组(均P <0. 05)。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ADP途径诱导的抑制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 <0. 05)。结论血栓弹力图可用于评价临床抗血小板药物的效果。服用阿司匹林能起到很好的抗血小板作用,氯吡格雷的效果稍差;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双联抗血小板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基于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保护胃黏膜和增强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文婷 薛梅 +6 位作者 杨琳 宋磊 李长坤 杨斌 缪宇 马燕 史大卓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9期1315-1320,共6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保护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胃黏膜和增强阿司匹林(ASA)抗血小板的作用,并基于花生四烯酸(AA)代谢通路探讨其机制。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Wistar大鼠AMI模型,随机分为AMI模型组(model组)、ASA组、PNS组、P...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保护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胃黏膜和增强阿司匹林(ASA)抗血小板的作用,并基于花生四烯酸(AA)代谢通路探讨其机制。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Wistar大鼠AMI模型,随机分为AMI模型组(model组)、ASA组、PNS组、PNS+ASA组,同时设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10只。造模后第2天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model组和sham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灌胃4周后,TTC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光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扫描电镜观察胃黏膜超微结构,ELISA法检测血小板环氧化酶-1(COX-1)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血小板COX-1蛋白,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血清、血小板及胃黏膜AA通路脂质代谢物水平。结果 model组心肌梗死面积、血小板聚集率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1);ASA组、PNS组、PNS+ASA组心肌梗死面积、血小板聚集率较model组显著降低(P<0.01);与ASA组比较,PNS+ASA组心肌梗死面积、血小板聚集率进一步降低(P<0.01)。ASA组胃黏膜上皮细胞明显损伤,PNS+ASA组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较ASA组明显减轻。model组血小板COX-1活性及表达较sham组升高(P<0.01);ASA组、PNS组、PNS+ASA组COX-1活性及蛋白表达较model组降低(P<0.01),且PNS+ASA组较ASA组进一步降低(P<0.01)。与单用ASA相比,PNS联合ASA能进一步升高血清总表氧二十碳三烯酸(P<0.01),降低血小板血栓素B_2水平(P<0.01),升高胃黏膜前列腺素E_2及下游代谢物水平(P<0.01)。结论 PNS联合ASA能减轻ASA诱导的胃黏膜损伤,增强ASA抗血小板作用,机制与调控AA代谢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三七总皂苷 血小板抑制 胃黏膜保护 血小板聚集率 环氧化酶-1 花生四烯酸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抑制率及氯吡格雷低反应性的关系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豪 张晓 +1 位作者 朱记法 邢军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围手术期服用氯吡格雷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多态性与血小板抑制率及氯吡格雷药物低反应性的关系。方法搜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行PCI治疗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404例,根据CYP2C19基因型分为快代谢、中等...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围手术期服用氯吡格雷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多态性与血小板抑制率及氯吡格雷药物低反应性的关系。方法搜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行PCI治疗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404例,根据CYP2C19基因型分为快代谢、中等代谢、慢代谢3组,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抑制率<30%定义为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分析CYP2C19基因型与血小板抑制率及氯吡格雷低反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1)404例患者中快、中、慢代谢型三组的分布为45.5%、45.3%、9.2%。3组间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血小板、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间血小板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2)。(3)3组间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差异无统计意义(P=0.295),其中快代谢组与中等代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2),快代谢组和慢代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中等代谢组和慢代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结论 PCI治疗服用氯吡格雷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与血小板抑制率及氯吡格雷低反应性之间无相关性,仅检测CYP2C19基因型并不能准确预测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基因型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氯吡格雷低反应性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评价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茹艳 胡越成 +1 位作者 李曦铭 丛洪良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257-259,262,共4页
目的评价采用血栓弹力图观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血小板抑制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135例冠心病患者,其中120例接受PCI治疗并联合服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患者作为联合用药组,15例未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单独用药... 目的评价采用血栓弹力图观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血小板抑制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135例冠心病患者,其中120例接受PCI治疗并联合服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患者作为联合用药组,15例未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单独用药组)分别单独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组,8例)或氯吡格雷(氯吡格雷组,7例)。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花生四烯酸(AA)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并比较两组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结果阿司匹林组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为(61.66±21.44)%,高于氯吡格雷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55.23±13.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AA和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65.52±24.61)%和(58.67±22.75)%,高于阿司匹林组AA途径和氯吡格雷组ADP途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用药组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良好率)均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组(40.00%vs 12.50%,26.67%vs0,P均<0.01)。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均能起到很好的抗血小板作用,但氯吡格雷稍差,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能起到更强的抗血小板作用。血栓弹力图是评价血小板抑制率的有效工具,可根据AA/ADP抑制率的情况发现对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进而调整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邱石 苗凤茹 +3 位作者 吴涛 李继来 王培福 杜继臣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2期40-43,共4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两者联合应用抗血小板作用的效果。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c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相关文献,...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两者联合应用抗血小板作用的效果。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c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收集所有关于以血栓弹力图评价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研究文献。应用RevMan5.2软件对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包括阿司匹林组206例,氯吡格雷组205例,联合应用组300例。氯吡格雷组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低于阿司匹林组花生四烯酸(AA)途径的抑制率(P<0.05);阿司匹林组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低于联合应用组(P<0.05);氯吡格雷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低于联合应用组(P<0.05)。结论常规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优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抗血小板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血小板抑制率 META分析
下载PDF
TEG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黎安玲 陈薇 +1 位作者 胡汉宁 吕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评价采用血栓弹力图(TEG)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血小板抑制效果,以指导患者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的个性化调整。方法选择住院的9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PCI术后患者。其中,76例联合服用阿... 目的评价采用血栓弹力图(TEG)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血小板抑制效果,以指导患者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的个性化调整。方法选择住院的9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PCI术后患者。其中,76例联合服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作为联合用药组,22例单独用药患者分别单独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组,12例)和氯吡格雷(氯吡格雷组,10例)。采用TEG检测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析两组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结果 TEG检测结果发现阿司匹林组AA途径诱导和氯吡格雷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66.35±20.13)%和(50.26±1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司匹林组AA途径和氯吡格雷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相比,联合用药组AA为(81.37±22.32)%,ADP为(57.66±24.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均能起到很好的抗血小板作用,但氯吡格雷稍差,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能起到更强的抗血小板作用。TEG检测能够有效识别患者对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治疗的敏感性,从而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抑制率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脑梗死复发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璐璐 陈利达 +7 位作者 芦宏凯 姜蕾 赵儒 郑超 刘希曦 王琪 王文静 曹永彤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49-55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检测的血小板抑制率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脑梗死复发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7年1月-12月神经内科入院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85例作为复发组,年龄51-61岁,男53例,女32例。并收集同期入院的未复发脑...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检测的血小板抑制率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脑梗死复发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7年1月-12月神经内科入院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85例作为复发组,年龄51-61岁,男53例,女32例。并收集同期入院的未复发脑梗死患者41例作为未复发组,年龄52-61岁,男25例,女16例。通过血栓弹力图系统检测2组患者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ADP%)。从2组患者中随机选取95例,用ARMS-PCR方法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复发组氯吡格雷不敏感率为57.6%,未复发组氯吡格雷不敏感率为31.7%,复发组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中,野生型CYP2C19~*1/~*1的基因型频率(19.7%)低于未复发组(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杂合突变型CYP2C19~*1/~*2的基因型频率(40.9%)高于未复发组(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纯合突变型CYP2C19~*2/~*2和CYP2C19~*3/~*3的基因频率(24.6%, 8.2%)高于未复发组(5.9%, 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若按突变位点将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成3组,则中间代谢型和弱代谢型的ADP%(55.61±0.744和15.69±1.196)均低于强代谢型(76.64±0.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弱代谢型的ADP%(15.69±1.196)也低于中间代谢型(55.61±0.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YP2C19基因型与ADP%密切相关(R^2=0.923,F=10.86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和高血压是脑梗死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ADP%是脑梗死患者复发保护因素。结论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的脑梗死复发患者氯吡格雷不敏感率较高,且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有密切关系。对于需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的脑梗死患者,关注其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复发 CYP2C19基因多态性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下载PDF
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应用替格瑞洛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9
作者 郭云飞 吴永健 +2 位作者 肖文琦 韩萍 宋丽萍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更换为替格瑞洛后其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方法本研究入选了63例经血栓弹力图结果证实存在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被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所有患者接受替格瑞洛(90mg,...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更换为替格瑞洛后其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方法本研究入选了63例经血栓弹力图结果证实存在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被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所有患者接受替格瑞洛(90mg,2次/d)或氯吡格雷(75mg,1次/d)治疗。治疗3天后复查血栓弹力图。评价两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情况。结果对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更换为替格瑞洛后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抑制率(36.9%)较继续应用氯吡格雷(16.7%)明显升高(P<0.01)。替格瑞洛应用是安全的,并且替格瑞洛组未出现任何严重出血事件。但是有1例服用替格瑞洛患者因严重呼吸困难而停药。经过平均8.2个月随访后未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或支架内血栓事件。结论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接受替格瑞洛后能获得理想的抗血小板效果。对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尤其存在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而言,替格瑞洛是安全、有效并且可以信赖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抵抗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低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红 徐琛华 +4 位作者 唐勇 解玉泉 沈成兴 李毅刚 张亚臣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在改善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低反应性中的作用。方法冠心病患者409例,PCI术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并给予复方丹参滴丸270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在改善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低反应性中的作用。方法冠心病患者409例,PCI术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并给予复方丹参滴丸270 mg/次,3次/d,口服,连续2个月。分别于治疗2 d及2个月行血栓弹力图检查(thrombelastography,TEG),测量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AA%)、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ADP%),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AA%[(84.77±5.69)%]、ADP%[(76.67±6.87)%]水平高于治疗2d[(77.34±5.41)%、(64.81±6.20)%](P<0.05);治疗2d筛查出AA%<50%者59例,ADP%<50%者133例;AA%<50%者治疗2个月AA%[(81.25±4.96)%]较治疗2d[(21.40±5.23)%]增高(P<0.05),52例AA%>50%;ADP%<50%者治疗2个月ADP%[(75.66±6.08)%]较治疗2d[(32.19±4.56)%]增高((P<0.05),109例ADP%>50%;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对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低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复方丹参滴丸 血小板低反应性 血小板抑制率
原文传递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复发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朱方方 钱伟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1-905,共5页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抵抗(A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并分析AR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TOSAT分型,选择新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入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ASP)抗血小板聚集,1周后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并...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抵抗(A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并分析AR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TOSAT分型,选择新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入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ASP)抗血小板聚集,1周后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并分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组和AR组,跟踪至少6个月;根据有无脑梗死复发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最后统计分析。结果 (1)复发组AR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P<0.05);(2)AR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高于AS组(P<0.05);(3)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时,年龄、糖尿病、TC、Hcy、Apo-a在两组之间有差异(P<0.05);(4)复发组中AR和AS之间,糖尿病、LDL-C和Hs-CRP在两组间分布不同(P<0.05);(5)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Hs-CRP、TC是AR的危险因素。结论 A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复发有重要影响,尤其在伴有基础疾病等不良因素时AR更易发生,TEG能方便快速检测AR,这对及时预防脑梗死复发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复发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阿司匹林抵抗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3
12
作者 段小春 曾玉杰 刘梅颜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739-741,共3页
目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入选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收治的STEMI患者82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替... 目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入选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收治的STEMI患者82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替罗非班组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30 min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继而持续微量泵入36 h。常规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PCI只干预梗死相关血管。对照组PCI前仅给予肝素,于药物干预前后,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和活性,记录两组PCI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使用替罗非班治疗24 h后血小板抑制率升高,而活性均下降,[(59.8±17.3)%vs.(80.3±8.6)%],[(58.2±7.3)mm vs.(46.9±1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替罗非班组PCI后30 d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5%vs. 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明显升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和降低血小板活性,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血小板抑制率 血栓弹力图 心肌梗死
下载PDF
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晓红 杨明 +3 位作者 韩凌 陈欣 陈萍 胡文泽 《武警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14-16,20,共4页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06至2015-06医院收取的68例采用PC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06至2015-06医院收取的68例采用PC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用药7 d后,复查血栓弹力图(TEG)比较两组血小板抑制率,随访2个月,对比两组的主要不良事件。结果服药7 d后,替格瑞洛组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较氯吡格雷组升高[(76.15±12.88)%vs(51.08±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2个月随访,氯吡格雷组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消化道出血各1例,替格瑞洛组1例因明显呼吸困难导致停药。结论在接受PCI的ACS患者中,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效果较氯吡格雷更强,且临床验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下载PDF
通络养心汤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高缺血风险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出血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范国萍 闫新慧 《陕西中医》 2019年第8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观察通络养心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合并高缺血风险行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出血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PCI治疗且术后合并高缺血风险的96例AMI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入选患者... 目的:观察通络养心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合并高缺血风险行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出血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PCI治疗且术后合并高缺血风险的96例AMI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于PCI术后采取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通络养心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与第4周时的血小板抑制率;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随访1年,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统计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第4周时两组AA途径、ADP受体途径血小板抑制率均较第1周时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TC、TG、LDL-C水平及观察组TC、TG、LDL-C、HDL-C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各项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LVEF、LVESD、LVEDD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两组GQOL-I274量表评价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中因冠心病再入院率、支架内再狭窄率与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养心汤能够提高急性心梗术后高缺血风险患者行双抗血小板治疗的血小板抑制率,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通络养心汤 双抗血小板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血小板抑制率 出血事件
下载PDF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志冲 陈琳 程康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研究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红景天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双抗血小板治疗,红景天组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 目的研究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红景天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双抗血小板治疗,红景天组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疗效,同时检测两组基线水平、治疗后第7、10天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红景天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31/40)(P<0.05);红景天组第7、10天时ADP、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可提高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对心绞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心绞痛 血小板抑制率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孙阿林 庞军涛 +3 位作者 张振 高安路 李晓东 王健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1-434,共4页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后的血小板抑制率,评估药物疗效并寻找改善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对策。方法:选取60周岁以上老年ACS患者28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中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随机分...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后的血小板抑制率,评估药物疗效并寻找改善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对策。方法:选取60周岁以上老年ACS患者28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中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随机分为单抗组(A组)和双抗组(B组),A组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A1)40例、氯吡格雷组(A2)40例、替格瑞洛组(A3)40例,B组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B1)80例、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组(B2)80例,共5组。各组患者服用药物1个月后,应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血小板经AA途径诱导的抑制率及经ADP途径诱导的抑制率,对各组患者不同药物的血小板抑制率及抗血小板有效率进行比较,并统计患者6个月内的出血或心血管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存在抗血小板抵抗的患者,采取加大药物剂量或更换抗血小板药物的方式以改善血小板抵抗。结果:B组抗血小板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P<0.05),B2组经ADP途径诱导的抑制率及有效率明显优于B1组(P<0.05);A1组抗血小板无效的患者更换药物为替格瑞洛,以及B2组抗血小板无效的患者替格瑞洛加量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P<0.05),且未增加任何出血风险(P>0.05),并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疗法疗效确切,并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存在血小板抵抗患者更换或加量抗血小板药物是改善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取得临床疗效的好对策,且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冠心病 血小板抵抗
原文传递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孙国兵 陈延 +1 位作者 郭珍立 黄敏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第4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临床特征,并分析A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依照TOAST分型标准,选择发病7 d内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60例,统一给予拜阿司匹林(200 mg,1次/日)口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7 d...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临床特征,并分析A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依照TOAST分型标准,选择发病7 d内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60例,统一给予拜阿司匹林(200 mg,1次/日)口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7 d后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并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组和AR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水平,分析AR的危险因素。结果:TEG检测结果显示,AR者42例(26.3%),AS者118例;2组花生四烯酸抑制率分别为(42.6±18.9)%和(76.3±15.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R组吸烟、饮酒、糖尿病史患者比例及血清Hcy、hs-CRP水平显著高于A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吸烟及高Hcy是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中存在AR,糖尿病史、吸烟史及高Hcy水平是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血栓弹力图 阿司匹林抵抗 血小板抑制率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评价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病人抗血小板效果 被引量:11
18
作者 芦璐 房淑欣 高阳 《精准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707-71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30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以及联合用药组,每组100例。治疗前、治疗后2周应...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30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以及联合用药组,每组100例。治疗前、治疗后2周应用TEG测定花生四烯酸(AA)及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3组病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3组病人治疗后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1~2.791,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AA及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与单一用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2.413、13.586,P<0.05)。3组病人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6.682~8.417,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单一用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F=7.025、9.412,P<0.05)。3组病人均未发生致死性出血现象。结论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均具有抗血小板作用,两药联合应用可从两个途径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到更强的抗血小板作用,可降低血小板聚集活性,减少血管炎性反应,减少血栓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弹力描记术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血小板抑制率 炎症趋化因子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口服阿司匹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方式选择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国栋 程振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4期1535-153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口服阿司匹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方式选择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09—201709有手术指征且发病近期有口服阿司匹林药物史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76例为试验组,入院后均行TEG检测花生四烯酸途径诱导的阿司匹林...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口服阿司匹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方式选择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09—201709有手术指征且发病近期有口服阿司匹林药物史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76例为试验组,入院后均行TEG检测花生四烯酸途径诱导的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率,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抑制率<75%组与抑制率≥75%组。<75%组患者尽可能选择手术治疗,≥75%组患者根据病情尽可能先选择保守治疗,若发生脑疝或颅高压危象而行急诊手术。再选取201109—201409有手术指征且发病近期有口服阿司匹林史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病死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及术后2个月GOS评分。结果试验组病死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个月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TEG测定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率可为口服阿司匹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血栓弹力图 阿司匹林 血小板抑制率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艾灸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抑制率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左静 刘虹 +2 位作者 李金涛 王学杰 叶锋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043-1045,1050,共4页
目的分析艾灸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其抑制率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评估心功能治疗效果,观察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 目的分析艾灸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其抑制率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评估心功能治疗效果,观察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输出量(CO)、血浆脑自然肽氨基端前体蛋白(NT-proBNP)],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二碳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和GMP-140分子数。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治疗总有效率(90.00%)较对照组(78.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CO提高,NT-proBN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心率、NT-proBNP降低,CO、LVE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AA途径、ADP途径下血小板聚集及GMP-140分子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途径、ADP途径下血小板抑制率及GMP-140分子数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能改善心功能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和抑制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阿司匹林 老年冠心病 血小板聚集功能 血小板抑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