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矫克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24-228,共5页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有着儒家美学思想的深刻印记。儒家文化思想审美心理的首要特性是美善相乐,儒家文化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尽善尽美、美善统一。孔子的自然美学观是"比德",在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运用植物在"比...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有着儒家美学思想的深刻印记。儒家文化思想审美心理的首要特性是美善相乐,儒家文化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尽善尽美、美善统一。孔子的自然美学观是"比德",在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运用植物在"比德"与"比兴"中被赋予的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特有的传统审美方式。中庸思想具体物化为对"中和之美"的追求,儒家中庸文化思想为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理念提供了一个较完整的理论基础。礼乐之美对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精神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礼"的特点是"有秩序"。"乐"是指一种"和谐"的状态。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理念必须具备"礼"的精神和"乐"的精神才算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景观 美善相乐 礼乐文化 比德与比兴 中和之美 设计理念
下载PDF
汉英植物隐喻管轨的“同”博观与“异”微探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毅 张瑜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30-44,共15页
隐喻原为一种修辞手法,即用一类事物来表示另一类事物。隐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即在一类事物的暗示下去感知、体验、理解另一类事物的心理及行为。自古以来人们将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各植株部位特征与自己或周围的属性、情感等相映射,通... 隐喻原为一种修辞手法,即用一类事物来表示另一类事物。隐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即在一类事物的暗示下去感知、体验、理解另一类事物的心理及行为。自古以来人们将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各植株部位特征与自己或周围的属性、情感等相映射,通过隐喻机制拓展出大量与植物相关的意象和语汇。通过对比意象从涉身体验和文化特异性的双重视角阐释人类对植物识解的趋同与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隐喻 身体体验 文化差异
下载PDF
英汉植物命名中的动物隐喻现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晦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动物概念与人类的认知发展密切相关,它在构建植物概念、命名植物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从词汇语义学的视角,考察英汉植物名中存在的动物喻体词数量、类别、源域动物数量及种类等异同现象,并对共性和差异进行较深入的认知... 动物概念与人类的认知发展密切相关,它在构建植物概念、命名植物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从词汇语义学的视角,考察英汉植物名中存在的动物喻体词数量、类别、源域动物数量及种类等异同现象,并对共性和差异进行较深入的认知分析和解释,旨在揭示动物隐喻在植物命名中的一般规律和不同民族文化特性。为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英汉植物词中的动物隐喻及其文化特征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语言和文化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名 动物概念 动物隐喻 概念隐喻
原文传递
基于汉英经济媒体语料库的植物隐喻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胡春雨 徐玉婷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49,共6页
作为有机隐喻的核心组成部分,植物隐喻历来备受学者关注。近年来,汉英植物隐喻对比研究开始受到关注,但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基于自建百万词的汉英可比经济语料库,在全库标注的基础上,从能产率、语义类别、隐喻表达三个... 作为有机隐喻的核心组成部分,植物隐喻历来备受学者关注。近年来,汉英植物隐喻对比研究开始受到关注,但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基于自建百万词的汉英可比经济语料库,在全库标注的基础上,从能产率、语义类别、隐喻表达三个层面对比分析汉英植物隐喻的使用状况。结果显示:英语植物隐喻的能产率高于汉语;汉英植物隐喻具有相同的语义类别,但语义类别所占比例存在差异,英语的"芽""枝""花"三个类别所占百分比高于汉语,而汉语"果"的比例高于英语;汉英植物隐喻的一些语义类别存在不同的语言表达,汉语的植物取象主要有"柳""竹""莲",而英语的植物取象多为"蘑菇""玫瑰""灌木"。人类体验认知的相似性使汉英植物隐喻趋同,文化历史体验和主观理解的差异性使汉英植物隐喻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经济话语 植物隐喻 认知-文化理论
原文传递
基于植物隐喻重构仲景“荣卫”学说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庆华 贾春华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829-1834,共6页
营卫理论是秦汉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在秦汉医籍中对其表达形式有两种,分别为“营卫”和“荣卫”。运用隐喻认知的研究方法考证《伤寒论》《金匮要略》可知,“营卫”在张仲景著作中多作“荣卫”。“荣为根,卫为叶,... 营卫理论是秦汉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在秦汉医籍中对其表达形式有两种,分别为“营卫”和“荣卫”。运用隐喻认知的研究方法考证《伤寒论》《金匮要略》可知,“营卫”在张仲景著作中多作“荣卫”。“荣为根,卫为叶,荣卫俱微,则根叶枯槁”是荣卫理论植物隐喻的起点。荣卫之气来自脾胃,其正常运行符合“通和”理论。荣卫之气的虚实可以通过脉象的浮沉表征,出汗过多会加重卫气的耗散。荣为血,卫为气,荣卫之间可互相影响。“风伤卫,寒伤荣”“风伤卫,热伤荣”等病机描述,及桂枝汤等相关方剂的应用,是荣卫理论得以繁衍的重要原因。隋唐时期医家对荣卫理论的拓展与实践,将荣卫理论推向了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隐喻 “荣卫” “营卫” 桂枝汤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自我与生命:女性陶艺中的植物意象 被引量:5
6
作者 韩祥翠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19年第4期66-70,共5页
真正意义上的女性陶艺是以女性的独立人格为前提的现代陶艺作品,因其性别属性而显示出鲜明的女性特质。女性与陶艺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亲和关系,植物也是女性所青睐的创作题材。陶艺泥釉火的媒介语言赋予了植物极为丰富的表达空间,植物... 真正意义上的女性陶艺是以女性的独立人格为前提的现代陶艺作品,因其性别属性而显示出鲜明的女性特质。女性与陶艺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亲和关系,植物也是女性所青睐的创作题材。陶艺泥釉火的媒介语言赋予了植物极为丰富的表达空间,植物也给予了女性陶艺多重创作意象:在泥土对植物形态的塑造与表达中,女性陶艺呈现出对自我与存在的反观与审视;对生殖与繁衍的身体隐喻与想象;以及对女性情感与生命的体认与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陶艺 植物 存在 生命 隐喻
下载PDF
汉英语人工物隐喻植物的认知对比研究
7
作者 陈晦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4-162,共9页
采用人工物词指称植物是一种普遍的命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命名的植物名称属于“植物是人工物”概念隐喻下的语言表现。从专门典籍中搜集汉语和英语植物名各73个,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考察和归纳人工物映射植物的类别及特征,分析和对比汉语... 采用人工物词指称植物是一种普遍的命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命名的植物名称属于“植物是人工物”概念隐喻下的语言表现。从专门典籍中搜集汉语和英语植物名各73个,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考察和归纳人工物映射植物的类别及特征,分析和对比汉语与英语“拟人工物化”植物名称的词义共性和差异,阐释异同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汉英语植物名中的具体人工物概念同大于异,部分人工物概念为各自独有;共性反映了使用汉语和英语的民众在认知方式上的同一性,个性折射出隐喻的语言表现受时代物质文化内容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名 人工物词 概念隐喻“ 植物是人工物” 跨域映射
下载PDF
汉英花卉植物词的文化诠释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俊 《绥化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04-106,共3页
词汇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学者研究,花卉植物词属文化词,与民族文化有各种关系。由于文化背景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各民族的植物文化不尽相同。汉英植物文化就有很大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利于了解汉英两个民族在自然环境、文化背景、... 词汇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学者研究,花卉植物词属文化词,与民族文化有各种关系。由于文化背景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各民族的植物文化不尽相同。汉英植物文化就有很大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利于了解汉英两个民族在自然环境、文化背景、思维特点及审美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词 文化诠释 花卉 文化背景 植物文化 跨文化交际 民族文化 自然条件 自然环境 审美观念 思维特点 文化词 各民族
下载PDF
恶性肿瘤生长植物隐喻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侯星宇 黄慧雯 贾春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9期1507-1510,共4页
恶性肿瘤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患,因此攻克恶性肿瘤是医学界的重要任务。攻克肿瘤的第一步是认识肿瘤。隐喻是人类普遍的认知方式。本文对医学上大量借用植物生长特征来描述肿瘤生长过程的隐喻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西医学上... 恶性肿瘤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患,因此攻克恶性肿瘤是医学界的重要任务。攻克肿瘤的第一步是认识肿瘤。隐喻是人类普遍的认知方式。本文对医学上大量借用植物生长特征来描述肿瘤生长过程的隐喻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西医学上,肿瘤的生长方式、外形特征、生长速度以及扩散方式都借用了植物隐喻来说明。肿瘤的生长是植物茎叶的生长,植物根系的生长,植物花果的生长,植物四季的生长,特殊植物类型的生长,肿瘤的转移是种子的传播等。这一结果表明西医学中存在肿瘤是植物的隐喻认知,这一隐喻表现了肿瘤旺盛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植物隐喻 中医 认知
下载PDF
体认语言学视域下唐诗植物隐喻英译研究——以《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唐诗》为例
10
作者 赵月 丁文凤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10-112,共3页
现存关于体认语言学视角下的唐诗隐喻英译研究中,关于植物隐喻研究多为零散例证研究,所提出的翻译策略并不全面,也较少融入体认分析[1]。鉴于此,本文基于体认语言学,以《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唐诗》为语料,探讨其中植物隐喻英... 现存关于体认语言学视角下的唐诗隐喻英译研究中,关于植物隐喻研究多为零散例证研究,所提出的翻译策略并不全面,也较少融入体认分析[1]。鉴于此,本文基于体认语言学,以《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唐诗》为语料,探讨其中植物隐喻英译的特征。研究发现:总体隐喻数量为167项,其中,植物隐喻共35项,占比20.96%。本文从体认语言学语言层面、认知层面和现实层面三个方面对植物隐喻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植物隐喻 英译 许渊冲 体认语言学
下载PDF
韩江小说中的植物意象隐喻——以《素食主义者》为主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智雯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177-182,共6页
韩江是韩国当代文坛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发表了许多影响深刻的作品。她的作品往往思想内涵深刻,情感丰富,植物意象隐喻的运用是形成该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布克奖获奖作品《素食主义者》即为杰出的代表。在明确意象隐喻概念的基础上,主... 韩江是韩国当代文坛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发表了许多影响深刻的作品。她的作品往往思想内涵深刻,情感丰富,植物意象隐喻的运用是形成该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布克奖获奖作品《素食主义者》即为杰出的代表。在明确意象隐喻概念的基础上,主要阐述《素食主义者》中源域和目标域的植物意象间的对应,能够剖析出植物意象隐喻活动中体现的主题思想,有助于理解韩江小说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江 《素食主义者》 植物意象 隐喻
下载PDF
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诗经·国风》的植物隐喻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世坚 韦冬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88-93,共6页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运用隐喻的修辞手法,借植物表达较为抽象、不易言表的情感;《诗经·国风》中也包含大量植物隐喻,借以表达诗人的情感世界。隐喻的本质是认知,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将莎翁十四...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运用隐喻的修辞手法,借植物表达较为抽象、不易言表的情感;《诗经·国风》中也包含大量植物隐喻,借以表达诗人的情感世界。隐喻的本质是认知,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将莎翁十四行诗与《诗经·国风》中的植物隐喻归为三个大类,即"爱情花"隐喻、"野草"隐喻和独有植物隐喻,分析中西方植物隐喻源域与目标域的映射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发现,虽然两部作品选择不同植物对同一目标域进行映射,但不同植物之间存在共同蕴含,形成隐喻连贯,由于人类身体体验,即认识事物的顺序与体认特征具有相似性,因此读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彼此诗歌的蕴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诗经·国风》 植物隐喻 源域 目标域 诗歌的蕴意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树”意象植物隐喻研究——以《素食者》为例
13
作者 于欣悦 金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9期42-46,共5页
1980年Lakoff&Johnso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最早提出了隐喻概念理论,这也被视为是认知语言学隐喻研究的开端。隐喻是一种认知活动,是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韩江的作品《素食者... 1980年Lakoff&Johnso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最早提出了隐喻概念理论,这也被视为是认知语言学隐喻研究的开端。隐喻是一种认知活动,是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韩江的作品《素食者》中出现了大量的植物意象,也涉及了植物域向其他目标域的映射问题。因此该文将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理论和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对小说《素食者》中出现的植物意象及其出现频率进行统计,然后选取其中出现最多的“树”这一意象分别从概念隐喻理论的3种类型入手,分析始源域“树”向“人体”“亲缘关系”,以及抽象情感等其他目标域的映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意象 认知语言学 映射关系 认知隐喻 目标域 始源域
下载PDF
Space-Time Cognition Contras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Reflected Through Plant Metaphor Translation
14
作者 LIU Xiao BAO De-wa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2年第12期1304-1313,共10页
This paper intends to demonstrate the differences in space-time cognition by contrasti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PLANT metaphors composed by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ors.The materials used for analysis ... This paper intends to demonstrate the differences in space-time cognition by contrasti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PLANT metaphors composed by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ors.The materials used for analysis ar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 translated by David Hawks and Yang Xianyi.The paper hypothesizes that Chinese is more space-oriented in plant conceptualization,while English is more time-oriented.We analyzed the cognitive reasons behind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dopted for the same PLANT metaphor and verified the deduction from example analysis in the corpus.The typical PLANT metaphor analyzed in the research is the“root”metaphor.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st Chinese“root”metaphors are“double-imaged”metonymic metaphors,which rely on the hierarch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plant component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spacial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multiple metonymies embedded in metaphorical projection.On the contrary,the conceptualization of“root”and“plant”in English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ynamic growth of the plant rather than the spacial 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time cognition plant metaphor double-imaged metonymic metaphor
下载PDF
植物隐喻英汉互译处理技巧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慧玲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1-82,共2页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植物隐喻存在着相似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差异。在英汉互译时,产生了可译性、相对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现象。译者应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尽量准确地表达源语言的含义。
关键词 植物隐喻 英汉互译 技巧
下载PDF
英汉植物名词动用认知对比研究
16
作者 谌孙福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1期56-59,共4页
名词动用是英汉语中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理论为依据,对英汉语中常见植物名词活用作动词这一特殊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深刻发掘其背后隐藏的认知机制,加深人们对植物词的认识。研究发... 名词动用是英汉语中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理论为依据,对英汉语中常见植物名词活用作动词这一特殊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深刻发掘其背后隐藏的认知机制,加深人们对植物词的认识。研究发现,两种语言中植物名词动用的共性在于,二者均可基于行为动作和固有属性衍生出表动作的语义成分;其差异主要表现为,二者在使用频率、使用语体、固化方式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名词动用 概念隐喻 概念转喻 对比分析
下载PDF
现代汉语植物名的语言认知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宏姣 雷会营 《长春大学学报》 2020年第9期41-46,共6页
语言的认知分析是语言学中最具解释性和解释力的分析方法。运用范畴化理论分析现代汉语植物名,发现其构词语素中的属语素多数来自基本层次范畴。植物命名的隐喻类型有四类:以人为喻、以动物为喻、以植物为喻和以其他事物为喻。转喻映射... 语言的认知分析是语言学中最具解释性和解释力的分析方法。运用范畴化理论分析现代汉语植物名,发现其构词语素中的属语素多数来自基本层次范畴。植物命名的隐喻类型有四类:以人为喻、以动物为喻、以植物为喻和以其他事物为喻。转喻映射遵循邻近原则和突显原则来实现,植物名的词义引申内在机制来源于这两个原则,部分植物的命名缘由也与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名 范畴化 隐喻 转喻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下载PDF
汉语与印尼语中植物词隐喻化认知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14期159-163,共5页
语言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并从侧面反映了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生活习俗、认知方式和宗教信仰等,而隐喻在语言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认知思维和文化视野,可见语言、隐喻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汉语、印尼语... 语言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并从侧面反映了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生活习俗、认知方式和宗教信仰等,而隐喻在语言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认知思维和文化视野,可见语言、隐喻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汉语、印尼语中植物词所折射的隐喻能够鲜明地反映中华民族和印尼民族的精神文化特点。系统地对汉语、印尼语中植物词隐喻化认识的研究能够让我们对中华民族和印尼民族文化特征进行深入了解,从而促进中、印两国人民之间民心相通,提高跨文化交际的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词 隐喻 认知 汉语 印尼语 对比
下载PDF
明清《西游记》插图动植物意象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梓烨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9年第4期64-71,共8页
明清《西游记》插图中动植物意象的符号化,是绘工对文字意图之接受和再造的体现。插图作为民俗画的一种,受到文人画由上而下的渗透和影响。杨闽斋本等插图中的动物意象呈现出省略与符号化特征,而于世德堂本、李卓吾评本和杨东来评本插... 明清《西游记》插图中动植物意象的符号化,是绘工对文字意图之接受和再造的体现。插图作为民俗画的一种,受到文人画由上而下的渗透和影响。杨闽斋本等插图中的动物意象呈现出省略与符号化特征,而于世德堂本、李卓吾评本和杨东来评本插图出现的植物意象中,"松""柳"对于文本意义的丰富,以及绘工对"竹""芭蕉"的"隐喻"接受与再造,对原著造成了多义化解读。而"梅""燕"等意象在插图中的作用体现为装饰功能,是小说插图受戏曲影响、进行模式化创作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插图 动物意象 植物意象 隐喻
原文传递
A Study of the Plant Metaphors in Book of Poetry
20
作者 YU Rui-ru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2年第8期811-816,共6页
Metaphor,as a systematic expression of human thinking,action and thought,is not only a form of language expression,but also a universal cognitive mode of human beings.Book of Poetry,containing a large number of metaph... Metaphor,as a systematic expression of human thinking,action and thought,is not only a form of language expression,but also a universal cognitive mode of human beings.Book of Poetry,containing a large number of metaphors,is a classical work of human civilization.By studying the metaphors in Book of Poetry,the thinking process of the people in the pre-Qin Dynasty can be fully understood.Based on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of Lakoff and Johnson,taking Book of Poetry as the corpus,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plant metaphors in the poetry.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arget domain,in this paper,the plant metaphors in Book of Poetry are classified into metaphors for virtue,for beautiful things,for blessing and for feeling,and some corresponding examples are used to elaborate them.This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appreci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At the same time,by studying classical Chinese cultural works,the cross-language and cross-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are 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k of Poetry plant conceptual metaph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