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那曲与北京郊区对流层气溶胶的微脉冲激光雷达测量 被引量:36
1
作者 刘诚 明海 +6 位作者 王沛 谢建平 杨辉 赵南京 谢品华 竹内延夫 小池俊雄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35-1439,共5页
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对西藏那曲地区和北京郊区2004年夏季大气对流层气溶胶的光学特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给出了两地区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垂直分布以及那曲地区的大气边界层高度.结果表明:北京郊区大气对流层气溶胶的组分、浓度及粒径分布较... 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对西藏那曲地区和北京郊区2004年夏季大气对流层气溶胶的光学特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给出了两地区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垂直分布以及那曲地区的大气边界层高度.结果表明:北京郊区大气对流层气溶胶的组分、浓度及粒径分布较那曲地区呈现出较大的不均匀性,那曲地区则具有较好的近地面空气质量.因此,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可以实现大气气溶胶的有效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脉冲激光雷达(MPL) 气溶胶 消光系数 边界层高度
下载PDF
北京城区大气边界层的激光雷达观测 被引量:22
2
作者 杨辉 刘文清 +5 位作者 陆亦怀 谢品华 徐亮 赵雪松 虞统 于建华 《光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1-223,226,共4页
激光雷达是边界层大气气溶胶和云的一个高效探测工具。利用MPL激光雷达测量出的数据反演出了测站地域上空大气边界层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垂直分布,利用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垂直分布可决定测站上空的大气边界层高度。测量数据表明:大气边界层... 激光雷达是边界层大气气溶胶和云的一个高效探测工具。利用MPL激光雷达测量出的数据反演出了测站地域上空大气边界层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垂直分布,利用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垂直分布可决定测站上空的大气边界层高度。测量数据表明:大气边界层内气溶胶的含量较为稳定,有明显的气溶胶多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气溶胶 大气边界层 边界层高度
原文传递
基于图像边缘检测法反演大气边界层高度 被引量:22
3
作者 项衍 叶擎昊 +5 位作者 刘建国 张天舒 范广强 周培松 吕立慧 刘洋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5-191,共7页
梯度法、标准偏差法只能反演单一时刻的大气边界层高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可以反演一段时间内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图像边缘检测法。通过对常规方法的介绍和分析,说明研究图像边缘检测法的必要性。利用自主研发的激光雷达实测数据进行反演分... 梯度法、标准偏差法只能反演单一时刻的大气边界层高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可以反演一段时间内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图像边缘检测法。通过对常规方法的介绍和分析,说明研究图像边缘检测法的必要性。利用自主研发的激光雷达实测数据进行反演分析了一个昼夜和4种不同天气背景下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图像边缘检测方法与梯度法和标准偏差法反演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均方根误差最小值为9.4m和11.4m。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靠、准确性高、不需要选取初始值,与传统常规方法相比具有更低的敏感性和更强的自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大气边界层高度 边缘检测 激光雷达 数学形态学
原文传递
利用COSMIC掩星资料研究青藏高原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 被引量:21
4
作者 周文 杨胜朋 +1 位作者 蒋熹 郭启云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33,共17页
以往关于青藏高原边界层的研究都是基于个别站点的常规观测,对青藏高原边界层的整体性认识受限。GPS掩星资料具有测量精度高和垂直分辨率高的特性,其廓线中含有大量有价值的边界层信息。利用2007—2013年COSMIC掩星资料,通过计算大气折... 以往关于青藏高原边界层的研究都是基于个别站点的常规观测,对青藏高原边界层的整体性认识受限。GPS掩星资料具有测量精度高和垂直分辨率高的特性,其廓线中含有大量有价值的边界层信息。利用2007—2013年COSMIC掩星资料,通过计算大气折射率最小梯度来确定边界层高度,并用无线电探空资料对结果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对青藏高原地区边界层高度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展开了研究,比较了COSMIC掩星确定的边界层高度和ERA-Int的差别,讨论了最小梯度法用于边界层研究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上COSMIC掩星和无线电探空数据检测的边界层高度相关系数为0.786,平均值偏差为0.049 km,均方根误差为0.363 km,COSMIC掩星数据检测的边界层高度和无线电探空的结果非常接近。青藏高原上边界层高度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高原中西部边界层高度主要为1.8—2.3 km,而高原东部边界层为1.4—1.8 km,最大值在高原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区边界层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高原上大部分地区边界层高度超过2.0km;春季大部分地区高度降低,但在受印度季风影响的高原南部有明显的抬升,最大值可超过3.0km;夏季高原上边界层高度开始升高,大部分地区超过1.8 km;秋季又开始回落。青藏高原以北塔克拉玛干沙漠和高原以南印度季风活动区是两个高值区,北部的沙漠地区边界层高度在夏季最高,南部印度季风活动区在季风爆发前(4月)达到全年最大值。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有水平风辐合以及广泛的上升运动,为边界层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而东部的下沉运动对边界层的发展有抑制作用。青藏高原边界层各个季节的空间分布与地表感热通量分布一致。COSMIC掩星资料确定的边界层高度和ERA-Int相比,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但ERA-Int边界层高度明显偏低。当有系统性强逆温存在的时候,或者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掩星 边界层高度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壤湿度对地表能量和大气边界层影响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马英赛 孟宪红 +4 位作者 韩博 余晔 吕世华 栾澜 李光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5-715,共11页
利用黄土高原区域甘肃平凉地区陆面过程与灾害天气观测研究站2016-2017年夏季(6-8月)晴好天气下的观测资料,定量分析了平凉地区土壤湿度在干、中、湿三种不同状况下对地表辐射和地表能量分配及大气边界层的影响,并根据总体变化趋势,将... 利用黄土高原区域甘肃平凉地区陆面过程与灾害天气观测研究站2016-2017年夏季(6-8月)晴好天气下的观测资料,定量分析了平凉地区土壤湿度在干、中、湿三种不同状况下对地表辐射和地表能量分配及大气边界层的影响,并根据总体变化趋势,将土壤湿度进一步分为干、中区间(0.158~0.220 m^3·m^-3)和中、湿区间(0.179~0.325 m^3·m^-3),与波文比、感热通量、潜热通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探究土壤湿度通过影响地表能量分配和大气边界层进而影响降水的可能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土壤湿度变化对反照率影响相对较小,对波文比影响显著,主要是影响感热、潜热变化,即影响地表能量分配过程。随着土壤湿度增加,潜热增大,感热减小,波文比显著降低;土壤湿度变化对地表净辐射影响显著,主要影响净长波辐射变化,随着土壤湿度增加,净短波辐射呈现略微增加,净长波辐射显著增加。(2)土壤湿度分区间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湿度在干、中区间(0.158~0.220 m^3·m^-3)对潜热通量以及边界层高度的影响相比土壤湿度在中、湿区间(0.179~0.325 m^3·m^-3)的影响更大,即土壤偏干情况下,地表通量变化和大气边界层发展更显著。此次观测数据定量分析结果与理论机理较为一致,表明该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可为数值模式在黄土高原区域的模拟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湿度 波文比 地表辐射通量 地表湍流通量 大气边界层高度
下载PDF
感热变化对东亚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万云霞 张宇 +1 位作者 张瑾文 彭艳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3-182,共10页
利用1979-2009年NCEP/CFSR全球大气边界层高度(PBLH)、感热通量月平均资料,运用多种统计方法,探讨了东亚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和感热通量的变化特征,并研究了两个要素场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夏季大气边界层高度东部增高、西部降低,... 利用1979-2009年NCEP/CFSR全球大气边界层高度(PBLH)、感热通量月平均资料,运用多种统计方法,探讨了东亚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和感热通量的变化特征,并研究了两个要素场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夏季大气边界层高度东部增高、西部降低,而冬季则与夏季相反。夏季青藏高原地区感热有减少的趋势,其余地区以增加为主;冬季东部地区及新疆西部感热减少,其余地区感热增加。夏季奇异值分析第一模态表明青藏高原地区的感热通量减少时,相应地区的PBLH降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的感热增加时,相应地区的PBLH增加。该空间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藏高原、内蒙古东部及东北地区,PBLH变化主要受地表加热影响,且年代际变化显著。夏季奇异值分析第二模态表明当青藏高原南侧、华北的感热增加(减少)时,相应地区的PBLH升高(降低),该空间型年际变化较显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气边界层高度及感热在高原主体及其南侧分布的差异。冬季奇异值分析第一模态主要表现为在我国东西部反相变化的分布;冬季奇异值分析第二模态表现为华北和华东地区与其余地区反相相关的分布。冬季两个空间型均具有一定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青藏高原及其南侧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部分地区,PBLH变化主要受地表加热的影响,而在东部季风区,感热变化仅是影响PBLH变化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地区 大气边界层高度 感热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特征——基于探空资料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采玲 李耀辉 +3 位作者 柳媛普 周甘霖 张铁军 孙旭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81-1193,共13页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38个站点L波段探空观测、2016年7月加密探空观测和ERA-Interim边界层高度资料,对比分析了西北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特征。观测资料表明,在中国西北地区,08:00(北京时,下同)冬季边界层高度最高;20...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38个站点L波段探空观测、2016年7月加密探空观测和ERA-Interim边界层高度资料,对比分析了西北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特征。观测资料表明,在中国西北地区,08:00(北京时,下同)冬季边界层高度最高;20:00春季边界层高度最高,边界层高度从西部到东部有显著降低的趋势。ERA-Interim资料基本能表现出边界层高度的区域分布,但相对于探空观测得到的边界层高度,除夏季20:00外,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边界层高度均偏低。全年平均而言,08:00(20:00)偏低160 m(170 m),其中在08:00(20:00),冬季(春季)偏低最显著。08:00边界层高度与低层稳定度、近地层温度和风速相关更加显著;20:00边界层高度与低层稳定度和相对湿度相关更加显著。2016年7月加密观测资料对比表明,ERA-Interim资料的对流(中性)边界层高度显著偏高;低层稳定度、相对湿度偏小,风速偏大可能是造成边界层高度偏高的原因;ERA-Interim资料的稳定边界层高度偏低,与低层稳定度和近地层温度偏低相关,但其影响因素相对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探空 ERA-Interim资料 大气边界层高度 中国西北地区
下载PDF
河谷城市大气环境容量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稼轩 李博 +2 位作者 王颖 李雪超 张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1-808,共8页
科学核算大气环境容量,对于合理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进而实施大气污染管控措施、治理区域大气污染问题有重要意义.以河谷城市兰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利用WRF模式模拟了研究区域的边界层高度及混合层平均风速,并根据地形条件,从... 科学核算大气环境容量,对于合理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进而实施大气污染管控措施、治理区域大气污染问题有重要意义.以河谷城市兰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利用WRF模式模拟了研究区域的边界层高度及混合层平均风速,并根据地形条件,从污染气象角度给出了扩散单元面积,利用A值法(A为地理区域性总量控制系数)计算兰州市中心城区SO2、NOx及VOCs的大气环境容量;同时,将兰州市中心城区2016年SO2和NOx的排放总量与SO2和NOx的环境容量进行对比,结合区域环境质量监测资料说明大气环境容量设置的合理性.结果表明:①兰州市中心城区的A值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其在春、夏两季较大,在秋、冬两季较小,春、夏两季A值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边界层高度及边界层内的平均风速较大,而冬季则相反.②兰州市中心城区SO2、NOx和VOCs的大气环境容量分别为4.05×10^4、1.81×10^4和5.44×10^4 t a.③2016年SO2的实际年排放量(1.62×10^4 t)未超过大气环境容量限值(4.05×10^4 t),尚有余量(2.43×10^4 t),这与兰州市2016年4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ρ(SO2)年均值均达到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现状一致;NOx的实际年排放量(3.16×10^4 t)已超过大气环境容量限值(1.81×10^4 t),无环境容量(-1.35×10^4 t),这与兰州市2016年4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ρ(NOx)年均值均超过GB 3095—2012二级标准值的现状一致.研究显示,采用A值法计算的兰州市大气环境容量符合区域污染扩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值 边界层高度 WRF模式 大气环境容量
下载PDF
激光雷达反演大气边界层高度的优化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于思琪 刘东 +5 位作者 徐继伟 王珍珠 吴德成 钱立勇 毛敏娟 王英俭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1-159,共9页
由于大气中气溶胶垂直分布复杂,常用的梯度法和小波协方差变换法在边界层高度自动连续识别方面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选取在浙江金华两个时间段内观测得到的双波长激光雷达数据,将二维矩阵方法应用于复杂大气垂直分布情况下边界层高度... 由于大气中气溶胶垂直分布复杂,常用的梯度法和小波协方差变换法在边界层高度自动连续识别方面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选取在浙江金华两个时间段内观测得到的双波长激光雷达数据,将二维矩阵方法应用于复杂大气垂直分布情况下边界层高度的反演,从距离和时间两个维度优化边界层高度的反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气溶胶垂直分布出现多层结构的情况下,小波协方差变换法反演的边界层高度有较大的误差,而二维矩阵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在532 nm波长基于二维矩阵方法和小波协方差变换方法反演的边界层高度与1064 nm波长基于小波协方差变换方法反演的边界层高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37。边界层高度与地面温度变化趋势一致,表明边界层高度的反演结果是可靠的。二维矩阵方法为进一步改善无云情况下(3 km以内无云层出现)激光雷达自动连续识别边界层高度可靠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激光雷达 大气边界层高度 小波协方差变换法 二维矩阵方法
原文传递
Observation-based Estimation of Aerosol-induced Reduction of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Height 被引量:9
10
作者 Jun ZOU Jianning SUN +3 位作者 Aijun DING Minghuai WANG Weidong GUO Congbin FU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9期1057-1068,共12页
Radiative aerosols are known to influence the surface energy budget and hence the evolution of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 a method to estimate the aerosol-induced reduction in the planetar... Radiative aerosols are known to influence the surface energy budget and hence the evolution of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 a method to estimate the aerosol-induced reduction in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height (PBLH) based on two years of ground-based measurements at a site, the Station for Observing Regional Processes of the Earth System (SORPES), at Nanjing University, China, and radiosonde data from the meteorological station of Nanjing. The observations show that increased aerosol loads lead to a mean decrease of 67.1 W m-2 for downward shortwave radiation (DSR) and a mean increase of 19.2 W m-2 for downward longwave radiation (DLR), as well as a mean decrease of 9.6 W m-2 for the surface sensible heat flux (SHF) in the daytime. The relative variations of DSR, DLR and SHF are shown as a function of the increment of column mass concentra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High aerosol loading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atmospheric stability in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during both daytime and nighttime.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HF and PM2.5 column mass concentrations, the SHF under clean atmospheric conditions (same as the background days) is derived. In this case, the derived SHF, together with observed SHF, are then used to estimate changes in the PBLH related to aerosol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BLH decreases more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aerosol loading at high aerosol loading. When the daytime mean column mass concentration of PM2.5 reaches 200 mg m-2, the decrease in the PBLH at 1600 LST (local standard time) is about 45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OL RADIATION atmospheric stability surface sensible heat flux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height
下载PDF
基于激光云高仪反演全天边界层高度的两步曲线拟合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蔡嘉仪 苗世光 +3 位作者 李炬 潘昱冰 权建农 程志刚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4-876,共13页
大气边界层高度是天气、气候、大气环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尚缺少基于激光雷达探测系统反演全天边界层高度的有效方法。文中利用北京朝阳站、大兴站的激光云高仪数据,首先评估了梯度法、标准偏差法、曲线拟合法和小波协方差法反... 大气边界层高度是天气、气候、大气环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尚缺少基于激光雷达探测系统反演全天边界层高度的有效方法。文中利用北京朝阳站、大兴站的激光云高仪数据,首先评估了梯度法、标准偏差法、曲线拟合法和小波协方差法反演边界层高度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发现梯度法容易受环境噪声的影响,曲线拟合法稳定性较好,但在夜间弱湍流条件下会将残留层高度误判为夜间边界层高度。提出两步曲线拟合法,将一天中边界层结构划分为白天的对流边界层、夜间的残留层和稳定边界层,通过用不同的理想曲线对其进行两步拟合,获取全天边界层高度的变化。将两步曲线拟合法的反演结果与基于L波段探空雷达的位温梯度法的探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相关系数为0.91,证明了两步曲线拟合法的可行性以及激光云高仪探测边界层高度的应用潜力。采用该方法反演2017年5—6月朝阳站与大兴站边界层高度,对比发现:城区特殊的下垫面性质使朝阳站日间对流边界层发展更早,边界层高度更高,全天朝阳站边界层高度的变化在308—1391 m,大兴站在197—130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云高仪 两步曲线拟合法 大气边界层高度 对流边界层高度 稳定边界层高度 残留层高度
下载PDF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HEIGH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M2.5 CONCENTRATION OVER CHINA 被引量:5
12
作者 WANG Yin-jun XU Xiang-de +1 位作者 ZHAO Yang WANG Min-zhong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8年第3期385-394,共10页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height(PBLH) was calculated using the radiosonde sounding data, including120 L-band operational sites and 8 GPS sites in China. The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PBLH were analyzed us...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height(PBLH) was calculated using the radiosonde sounding data, including120 L-band operational sites and 8 GPS sites in China. The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PBLH were analyzed using radiosonde sounding(OBS-PBLH) and ERA data(ERA-PBLH). Based on comparison and error analyses, we discussed the main error sources in these data.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of PBLH variations under different regimes(the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the neutral residual layer, and the stable boundary layer) can be well fitted by a Gamma distribution and the shape parameter k and scale parameter s values were obtained for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BLH were found in summer under these three regimes for different region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BLH and PM_(2.5) concentration generally follow a power law under very low or no precipitation conditions in the region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n summer. The results usually deviated from this power distribution only under strong precipitation or high relative humidity conditions because of the effects of hygroscopic growth of aerosols or wet deposition. The OBS-PBLH provided a reasonable spatial distribution relative to ERA-PBLH.This indicates that OBS-PBLH has the potential for identifying the variation of PM_(2.5) concen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and and GPS sounding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height PM2.5 concentration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探测的金华、合肥和兰州大气边界层高度及其统计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于思琪 刘东 +4 位作者 徐继伟 王珍珠 吴德成 毛敏娟 王英俭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1-19,共9页
利用三个站点(金华、合肥和兰州)同时期的观测数据对边界层高度进行了反演、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个站点的边界层高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特征。除冬季外,金华和合肥的边界层高度要低于兰州。兰州的边界层高度的上升和下降时... 利用三个站点(金华、合肥和兰州)同时期的观测数据对边界层高度进行了反演、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个站点的边界层高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特征。除冬季外,金华和合肥的边界层高度要低于兰州。兰州的边界层高度的上升和下降时间与日出、日落时间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合肥的边界层高度则在日出数小时后才出现明显上升。金华、合肥和兰州日间月平均边界层高度最高值分别出现在9月、8月和6月,月平均最大混合层高度出现的月份分别是9月、8月和7月。了解边界层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可以为空气污染防治、天气预报以及气候预测等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激光雷达 边界层高度 多站点 日变化 季节变化
原文传递
基于CALIPSO卫星数据的全球大气边界层高度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星星 陈艳 +1 位作者 张镭 张武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6-653,共8页
通过CALIPSO卫星观测数据利用改进的最大标准差方法反演了全球范围2009年1月-2014年12月的行星边界层(PBL)高度.针对CALIPSO卫星获得的PBL高度,利用SACOL站NIES激光雷达和ECMWF PBL高度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CALIPSO卫星数据与NIES... 通过CALIPSO卫星观测数据利用改进的最大标准差方法反演了全球范围2009年1月-2014年12月的行星边界层(PBL)高度.针对CALIPSO卫星获得的PBL高度,利用SACOL站NIES激光雷达和ECMWF PBL高度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CALIPSO卫星数据与NIES激光雷达数据的相关性为0.83,ECMWF与NIES激光雷达数据的相关性为0.41,均通过9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全球陆地PBL高度以及季节变化趋势都明显高于海洋,且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陆地PBL高度最大值发生在夏季,最小值出现在冬季,而水面上则相反;中国区域PBL高度常年存在两个高值中心,分别位于青藏高原和沿海地区;冬季北美和亚洲东部海岸沿线地区的PBL高度比周围海洋PBL高度明显偏高;CALIPSO卫星获得的全球平均PBL高度75%集中在距地面2km以内的范围,集中在0.5~0.75 km的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IPSO 激光雷达 行星边界层高度 最大标准差法
下载PDF
南极东部高原夏季大气垂直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傅良 效存德 +1 位作者 卞林根 柳景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9-306,共8页
利用中国第28次南极内陆考察队在东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 A获取的2012年1月南极夏季20次珍贵的GPS探空资料,对该地区的大气垂直结构和边界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极高原对流层中部平均垂直温度递减率为5.2℃·km-1,低于全球平... 利用中国第28次南极内陆考察队在东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 A获取的2012年1月南极夏季20次珍贵的GPS探空资料,对该地区的大气垂直结构和边界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极高原对流层中部平均垂直温度递减率为5.2℃·km-1,低于全球平均对流层中部的递减率(6.5℃·km-1),递减率(LRT)对流层顶平均高度和平均温度分别为4.6 km和-51.3℃。水汽主要集中在距地2 km以下的对流层中。边界层中存在多层逆温结构,强逆温层出现在500 m以下高度,边界层平均高度为890 m,并具有早晩低、午间高的日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极高原站 GPS探空 对流层顶 边界层高度
下载PDF
2008-2010年冬季关中地区黑碳气溶胶时间变化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淑雨 铁学煕 曹军骥 《地球环境学报》 2016年第6期598-604,共7页
本文应用2008—2010年冬季黑碳浓度、已有排放数据和同时期气象资料(风速风向、边界层高度)分析了关中地区冬季平均黑碳浓度年际变化受局地排放、风速风向和边界层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黑碳浓度明显高于2008年和2009年,其中局地... 本文应用2008—2010年冬季黑碳浓度、已有排放数据和同时期气象资料(风速风向、边界层高度)分析了关中地区冬季平均黑碳浓度年际变化受局地排放、风速风向和边界层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黑碳浓度明显高于2008年和2009年,其中局地排放的增加使得黑碳浓度明显增加,贡献率约为50%;2010年边界层高度的明显降低,抑制了近地面污染物的扩散,加剧了地面黑碳的累积。此外,关中地区冬季风速较小、风场以旋转风和辐合风为主,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会进一步加剧污染物的累积和聚集。因此,对于冬季空气质量的改善,需根据局地风场和边界层状况,合理调整主要排放源的排放量,如在不利天气条件下加强对排放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排放 风速风向 边界层高度 空气污染
下载PDF
Validation and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GEOS-5-Based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Height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 China 被引量:2
17
作者 Yidan SI Shenshen LI +4 位作者 Liangfu CHEN Chao YU Zifeng WANG Yang WANG Hongmei W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79-492,共14页
Few studies have specifically focused on the validation and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height (PBLH) and relative humidity (RH) data in China. In this analysis, continuous PBLH and sur... Few studies have specifically focused on the validation and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height (PBLH) and relative humidity (RH) data in China. In this analysis, continuous PBLH and surface-level RH data simulated from GEOS-5 between 2004 and 2012, were validated against ground-based observations. Overall, the simulated R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statistical data from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78 and a slope of 0.9. However, the simulated PBLH was underestimated compared to LIDAR data by a factor of approximately two, which was primarily because of poor simulation in late summer and early autumn. We further examined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wo factors in four regions--North China, South China,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PBLH trends in all regions were fairly moderate but sensitive to solar radiation and precipitation, which explains why the PBLH values were ranked in order from largest to smallest as follows: Tibetan Plateau, Northwest China, North China, and South China. Strong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PBLH exhibited high values in summer and low values in winter, which was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turbulent vertical exchange. Not surprisingly, the highest RH in South China and the lowest RH in desert areas of Northwest China (less than 30%). Seasonally, South China exhibited little variation, whereas Northwest China exhibited its highest humidity in winter and lowest humidity in spring, the maximum values in the other regions were obtained from July to Septe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S-5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height relative humidity VALIDATION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下载PDF
GPS掩星观测误差和边界层高度的判别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恬 杨胜朋 程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89-1201,共13页
使用2007-2014年COSMIC全球海洋掩星资料,分别用弯角和折射率梯度的极值来判别全球海洋边界层高度(分别记为PBL^(BA)和PBL^(N)),探讨了边界层高度处的局地波谱宽度(local spectral width,LSW)、折射率的垂直梯度、以及弯角和折射率判别... 使用2007-2014年COSMIC全球海洋掩星资料,分别用弯角和折射率梯度的极值来判别全球海洋边界层高度(分别记为PBL^(BA)和PBL^(N)),探讨了边界层高度处的局地波谱宽度(local spectral width,LSW)、折射率的垂直梯度、以及弯角和折射率判别的边界层高度差(记为PBL^(diff),PBL^(diff)=PBL^(BA)-PBL^(N))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气折射率的垂直梯度与LSW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在第一、第二边界层高度处,其相关系数可达0.60和0.68。折射率垂直梯度主要由干项和湿项构成,在低纬度地区,湿项是折射率的主要贡献项。折射率垂直梯度湿项与LSW在第一、第二边界层相关系数可达0.68和0.69。第一边界层PBL^(diff)随着折射率垂直梯度增大而增大,当折射率梯度绝对值达到80 N-unit·km^(-1)和100 N-unit·km^(-1),PBL^(diff)可达100 m和16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MIC掩星 边界层高度 局地波谱宽度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对大气边界层高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亚东 何报寅 +1 位作者 寇杰锋 钟玉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9-598,共10页
利用GRACE重力卫星反演所得到的华北平原2003年~2015年的月均等效水高数据以及根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获取的华北平原大气边界层高度数据,对近13a来上午6时的边界层高度和等效水高的年均值、月均值以及季节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也... 利用GRACE重力卫星反演所得到的华北平原2003年~2015年的月均等效水高数据以及根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获取的华北平原大气边界层高度数据,对近13a来上午6时的边界层高度和等效水高的年均值、月均值以及季节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也对边界层高度和地下水水位变化的一致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13a来上午6时的年均边界层高度和年均等效水高均呈现波动下降的特点,二者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2为0.57;边界层高度对于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响应具有一定滞后性,滞相关分析表明二者之间的滞后性在时间上可能表现为3个月.华北平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可能导致了华北区域大气边界层高度的下降,从而减弱了大气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减少了大气环境容量.因此,地下水水位下降可能是加重华北平原灰霾天气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为更全面研究我国灰霾的形成机理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边界层高度 等效水高 华北平原
下载PDF
4种再分析资料确定的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差异性
20
作者 冷文楠 毛文茜 +2 位作者 黄颖 郭燕玲 张文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71,共9页
利用1980年1月-2010年12月全球无线电探空数据集(IGRA)计算的大气边界层高度(PBL),对CFSR、CERA-20C、ERA-interim和MERRA2再分析资料确定的PBL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4种再分析资料分析的PBL的空间分布特征与IGRA的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 利用1980年1月-2010年12月全球无线电探空数据集(IGRA)计算的大气边界层高度(PBL),对CFSR、CERA-20C、ERA-interim和MERRA2再分析资料确定的PBL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4种再分析资料分析的PBL的空间分布特征与IGRA的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再分析资料确定的PBL数值低于IGRA的计算结果;4种再分析资料与IGRA计算的PBL误差值较小的区域都位于00:00和12:00的对流边界层发展稳定期,且误差主要集中于-40%~-60%.其中MERRA2资料的计算结果误差整体较小,与IGRA的结果最接近, CFSR和ERA-interim的计算结果次之, CERA-20C的计算结果误差最大. 4种再分析资料确定的PBL与IGRA的结果在0°~60°E的欧亚大陆上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而00:00的CFSR和12:00的ERA-interim的结果与IGRA的计算结果相关性优于其他再分析资料的计算结果 .大气边界层发展充分时再分析资料对PBL的判定不确定性较小,与IGRA计算的PBL误差小,相关性强;大气边界层发展期或衰退期,结果反之.研究PBL的空间分布特征时, MERRA2资料与IGRA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PBL长期变化特征时, CFSR和ERA-interim的计算结果一致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无线电探空数据集 再分析资料 大气边界层高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