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不同地区枣疯病发生动态和主导因子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田国忠 张志善 +2 位作者 李志清 申艳普 郭加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3-91,共9页
对我国陕西清涧、佳县 ,河南濮阳 ,山西临县、太原枣品种圃 ,安徽 ,浙江和北京等部分枣树传统分布区的枣疯病进行了典型调查研究。通过不同地区枣疯病发生历史和危害现状的比较分析 ,初步摸清了各地区枣疯病发生的不同特点和为害状况 ;... 对我国陕西清涧、佳县 ,河南濮阳 ,山西临县、太原枣品种圃 ,安徽 ,浙江和北京等部分枣树传统分布区的枣疯病进行了典型调查研究。通过不同地区枣疯病发生历史和危害现状的比较分析 ,初步摸清了各地区枣疯病发生的不同特点和为害状况 ;发现根蘖苗繁殖方式仍是目前多数枣产区病园内苗期和幼树发病以及病害从病区传入无病区的主要原因。不同枣树品种对枣疯病的田间抗性存在明显差异 ;局部空气污染以及施肥等枣树管理措施不当会导致枣树的抗病性降低。用DAPI荧光显微镜和PCR技术检测植原体结果显示 ,病园内存在比例不等的无症带菌树 ;由此判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发生动态 主导因子分析 中国 植原体 传播方式 抗病性 潜伏侵染
下载PDF
槟榔黄化植原体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林兆威 孟秀利 +2 位作者 唐庆华 牛晓庆 宋薇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0-1126,共7页
槟榔是海南省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由植原体侵染引起的槟榔黄化病(areca palm yellow leaf disease,YLD)是当前我国槟榔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为了建立精准高效的槟榔黄化植原体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槟榔黄化植原体16SrDNA基因,设计并... 槟榔是海南省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由植原体侵染引起的槟榔黄化病(areca palm yellow leaf disease,YLD)是当前我国槟榔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为了建立精准高效的槟榔黄化植原体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槟榔黄化植原体16SrDNA基因,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AMf/AMr和探针AM-Prode,使用该方法进行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测试,并在其他植物的植原体病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检测方法能够准确的检测出阳性样品,健康样品无扩增曲线;在敏感性测试中,该检测方法能检测到1.16×10^(1) copies/μL样本浓度水平,其标准曲线方程为y=-3.4185x+43.624,扩增效率为96.12%,相关系数R^(2)=0.9833;在特异性测试中,该检测方法对YLD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槟榔、槟榔其他病害病原及其内生菌的基因组对本方法未造成干扰;在重复性测试中,该检测方法对槟榔黄化病的检测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并且该检测方法可对苦楝黄化病、细圆藤丛枝病及辣椒黄化病等8种植原体病害进行检测,对植原体的检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本检测方法的建立,有利于为槟榔黄化病的精准诊断、病原监测及媒介昆虫的检测等研究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黄化病 植原体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 病害检测
下载PDF
水稻橙叶病分子检测及其在华南地区的发生与分布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何园歌 李舒 +3 位作者 郝维佳 郑静君 钟宝玉 周国辉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2,21,85,共6页
对华南地区水稻橙叶病(rice orange leaf disease)进行病原菌分子检测和病情发生与分布调查。结果表明,该病是一种由电光叶蝉(Inazuma dorsalis)和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ticeps)传播的植原体(Phytoplasma)引起的病害,早期感病植株在... 对华南地区水稻橙叶病(rice orange leaf disease)进行病原菌分子检测和病情发生与分布调查。结果表明,该病是一种由电光叶蝉(Inazuma dorsalis)和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ticeps)传播的植原体(Phytoplasma)引起的病害,早期感病植株在分蘖期全株叶片表现为橙黄色,不久干枯死亡,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为害。电镜下观察,病株幼叶叶脉筛管细胞中存在大量植原体。巢式PCR可从来源于水稻病株及介体电光叶蝉和黑尾叶蝉DNA抽提物中获得单一扩增产物,PCR产物核苷酸序列与文献报道的水稻橙叶植原体16S r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KR061356)同一率均为99.8%以上。2015年广东各主要稻区及海南中部和广西东南部均有该病发生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橙叶病 植原体 分子检测 病情调查
原文传递
中国植原体病害的状况、分布及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燕 张荣跃 +6 位作者 李庆红 李婕 李银煳 单红丽 卢文洁 李文凤 黄应昆 《农学学报》 2023年第3期58-64,共7页
植原体是引起众多植物病害的一类重要原核致病菌,能引起许多重要粮食作物、蔬菜、果树、观赏植物和林木严重病害,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植原体病害的状况、分布及多样性,最终实现植原体病害的科学防控,归纳总结了中国植原体病... 植原体是引起众多植物病害的一类重要原核致病菌,能引起许多重要粮食作物、蔬菜、果树、观赏植物和林木严重病害,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植原体病害的状况、分布及多样性,最终实现植原体病害的科学防控,归纳总结了中国植原体病害的研究历史、经济重要性、症状特点、流行传播、鉴定方法、地域分布及多样性等。提出了今后应从抗性资源筛选、抗病基因鉴定,基因组特征、致病机理、病害流行学、防治方法和昆虫传毒机理等方面开展植原体病害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原体病害 地域分布 遗传多样性 病原鉴定
下载PDF
不同症状矮牵牛植株植原体16SrDNA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蔡红 李小林 +1 位作者 孔宝华 陈海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应用植原体 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分别对表现矮化和扁茎症状的矮牵牛植株进行巢式PCR检测,均得到约 1. 2kb的特异片段。将此特异片段与pGEM -T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中,通过PCR鉴定,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比较分析,...  应用植原体 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分别对表现矮化和扁茎症状的矮牵牛植株进行巢式PCR检测,均得到约 1. 2kb的特异片段。将此特异片段与pGEM -T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中,通过PCR鉴定,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 2个植原体株系 16SrDNA片段G+C含量分别为47. 1%和 47. 0%,具有其他柔膜菌纲原核生物 16SrRNA基因碱基组成特征;与 16Sr组中的代表株系 (西方翠菊黄化,SAY)同源率达到最高,分别为 99. 1和 98. 6%,故认为这 2个株系为该组成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牵牛 矮化 扁茎 16SRDNA序列 植原体病害
下载PDF
植原体及马铃薯相关病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梁静思 祝菊澧 +3 位作者 徐裴 张佩 李灿辉 唐唯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77-1792,共16页
植原体能引起多种植物的丛枝、缩叶、紫顶及果实和花畸形。近年来植原体引起的马铃薯病害已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对植原体病害的传播特点和植原体的分类学研究进行了概述,总结了植原体基因组和质粒研究现状,分泌蛋白、寄主抗... 植原体能引起多种植物的丛枝、缩叶、紫顶及果实和花畸形。近年来植原体引起的马铃薯病害已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对植原体病害的传播特点和植原体的分类学研究进行了概述,总结了植原体基因组和质粒研究现状,分泌蛋白、寄主抗病基因克隆和致病机理相关的研究进展;对几种马铃薯植原体病害进行阐述;讨论了植原体病害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植原体病害研究、田间快速检测及病害流行预测、植原体重要功能基因挖掘和马铃薯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植原体病害 分类 功能基因 抗病育种
原文传递
南疆红枣产区枣疯病发生现状及主导因子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韩剑 罗明 +3 位作者 徐金虹 王同仁 张祥林 项雪峰 《生物安全学报》 2017年第1期80-86,共7页
【目的】枣疯病是枣树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研究南疆枣疯病发生危害现状及主导因子,可为该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连续4年对新疆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枣疯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及分子检测,并分析了种植模式与管理水平、枣... 【目的】枣疯病是枣树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研究南疆枣疯病发生危害现状及主导因子,可为该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连续4年对新疆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枣疯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及分子检测,并分析了种植模式与管理水平、枣树品种与种植年限、传播方式等因素对枣疯病发生的影响。【结果】目前,新疆南疆红枣产区枣疯病尚属零星、团簇状分布。嫁接育苗是多数枣产区病园内苗期和幼树发病以及病害从病区传入无病区的主要原因,酸枣实生苗也是不可忽视的病害侵染来源。不同枣树品种对枣疯病的田间抗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利用巢氏PCR检测及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对田间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病园内存在着比例不等的无症带菌植株。【结论】无症带菌苗的人为传播是导致南疆地区枣疯病发生和流行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植原体 危害现状 传播方式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柳树植原体病害在我国的适生区预测及定量风险分析
8
作者 李静霞 张学祥 +3 位作者 李丰 马思洁 张萍 朱天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5-1243,共9页
【目的】基于MaxEnt模型的柳树植原体病害在我国的适生区预测及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结合ArcGIS软件,预测柳树植原体病害在中国的适生区范围,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目的】基于MaxEnt模型的柳树植原体病害在我国的适生区预测及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结合ArcGIS软件,预测柳树植原体病害在中国的适生区范围,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验证模型精度,并结合刀切法(jackknife test)筛选主导环境变量。同时建立有害生物风险量化分析体系,计算柳树植原体病的风险性危害值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柳树植原体病MaxEnt模型预测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平均值为0.979 5,模型预测结果可靠。柳树植原体病害在我国的适生区在22°36′~49°10′N、73°40′~135°05′°E的中温带、暖温带、高原气候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北、华中、华东、西南、华北和东北地区。其中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中、华东地区,中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华中地区中部;低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南地区,非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华南和港澳台地区。最冷季平均温度(Bio11)、最干月降水量(Bio14)对柳树植原体病在中国的分布状况影响最大,贡献率分别为72.1%和17.4%;等温性(Bio3)、最干季度降水量(Bio17)、最冷季度降水量(Bio19)、最干季度平均温度(Bio9)有一定影响,贡献率依次为3.7%、3.7%、1.9%、1.2%。低温、干旱的区域有利于柳树植原体病的发生。建立5个准则层、14个指标层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对各指标层定量分析,柳树植原体病在我国的风险性危害值(R值)为1.997,属于中度危险林业有害生物。【结论】柳树植原体病风险性较高,需要尽快建立监测体系并针对该病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树 植原体 病害 适生分析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贵州毕节樱桃植原体病害研究初报 被引量:3
9
作者 万艳 王方 +4 位作者 郑红军 王晓霞 贺福元 喻三鹏 邱建生 《贵州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34-38,共5页
樱桃植原体病害是近年来发现的严重危害樱桃产业的病害之一,2020年3月,在毕节市大方县首次发现樱桃植原体病害,对全市樱桃产业构成威胁。通过对大方县7个樱桃种植乡镇的2978.7 hm2樱桃林进行调查,发现有153.4hm2发生植原体病害,其中零... 樱桃植原体病害是近年来发现的严重危害樱桃产业的病害之一,2020年3月,在毕节市大方县首次发现樱桃植原体病害,对全市樱桃产业构成威胁。通过对大方县7个樱桃种植乡镇的2978.7 hm2樱桃林进行调查,发现有153.4hm2发生植原体病害,其中零星发生66.7hm2,轻度发生66.7hm2,重度发生20hm2。幼林和成林均有发生,分布在果瓦乡、黄泥塘镇和猫场镇。大方县发现的樱桃植原体病害症状主要表现为花器官变异,丛生,不挂果或僵果,植株黄化、早衰及枯死等,以花变叶和花变绿最多。病程表现为春季初萌叶片偏小、畸形,盛花期出现花器官变异症状,坐果期果实小、僵果、植株黄化,落叶期提前落叶,树势衰弱,枝条逐渐干枯。樱桃植原体病害短距离主要依靠昆虫传播、嫁接传播、寄生性植物传播,长距离主要依靠调运传播,应从加大宣传,强化监测,加强检疫封堵,防治媒介昆虫,进行病树处理等方面对樱桃植原体病害进行综合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植原体 病害 贵州 综合防控
下载PDF
防治板栗小叶病措施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天元 《果树资源学报》 2020年第4期49-51,共3页
板栗小叶病,是植原体传染性病害,长期以来,给京东板栗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通过控制传染源、清除病原菌、培育良种、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预防;树干打孔药物输液滴注治疗挽救;结合工具消毒、消灭刺吸式害虫传播等切断传播途径措施进... 板栗小叶病,是植原体传染性病害,长期以来,给京东板栗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通过控制传染源、清除病原菌、培育良种、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预防;树干打孔药物输液滴注治疗挽救;结合工具消毒、消灭刺吸式害虫传播等切断传播途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效果较好,供种植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小叶病 植原体 发病规律 防控方法
下载PDF
Bacterial Vector-Borne Plant Diseases:Unanswered Ques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被引量:1
11
作者 Weijie Huang Paola Reyes-Caldas +7 位作者 Marina Mann Shirin Seifbarghi Alexandra Kahn Rodrigo P.P.Almeida Laure Béven Michelle Heck Saskia A.Hogenhout Gitta Coaker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379-1393,共15页
Vector-borne plant diseases have significant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impacts,affecting farm profitability and forest composition throughout the world.Bacterial vector-borne pathogens have evolved sophisticated strateg... Vector-borne plant diseases have significant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impacts,affecting farm profitability and forest composition throughout the world.Bacterial vector-borne pathogens have evolved sophisticated strategies to interact with their hemipteran insect vectors and plant hosts.These pathogens reside in plant vascular tissue,and their study represents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to uncover novel biological mechanisms regulating intracellular pathogenesis 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control of some of the world's most invasive emerging diseases.In this perspective,we highlight recent advances and major unanswered questions in the realm of bacterial vector-borne disease,focusing on liberibacters,phytoplasmas,spiroplasmas,and Xylella fastidio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beribacter phytoplasma SPIROPLASMA Xylella fastidiosa vector-borne disease EFFECTOR plant immunity
原文传递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and detection based 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of phytoplasma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s in B.napus L.
12
作者 Yancheng Wen Shufen Zhang +8 位作者 Junping He Dongfang Cai Jiacheng Zhu Jianping Wang Jinhua Cao Kun Hu Lei Zhao Dongguo Wang Yizi Liu 《Oil Crop Science》 CSCD 2022年第4期219-224,共6页
In the last decade,some disease occurred on our experimental farms that had caused serious losses.They were not caused by fungi,bacteria or viruses.By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technique,the detectio... In the last decade,some disease occurred on our experimental farms that had caused serious losses.They were not caused by fungi,bacteria or viruses.By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technique,the detection results pointed to the possible pathogen as phytoplasma.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implied that phytoplasmas could cause more than 13 kinds of symptoms in almost all parts of plants in B.napus L.,including witches’broom,multi-stems,aggregate main inflorescences,and flat stems.The incidences of these phytoplasma-associated diseases in our experimental farms rose from 1.61%in 2010 to 6.00%in 2021.Some phytoplasma infected plants died without any growing points.These studies would be helpful for detecting phytoplasmas diseases,selecting disease resistant germplasm and improving varieties with disease resistances in B.napus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apus L. phytoplasma associated disease PATHOGEN DETEC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下载PDF
国内外柳树植原体病害研究现状
13
作者 赖刚刚 李丰 +3 位作者 党金欢 冶子耕 张萍 朱天生 《绿洲农业科学与工程》 2020年第4期36-42,共7页
柳树作为一种重要的园林绿化植物,对干旱地区生态调节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柳树植原体病害在世界部分地区普遍发生,该病害传播性强,症状表现多样,危害严重且难以防治,对林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尤其在我国新疆地区发生严重,感病柳树表现... 柳树作为一种重要的园林绿化植物,对干旱地区生态调节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柳树植原体病害在世界部分地区普遍发生,该病害传播性强,症状表现多样,危害严重且难以防治,对林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尤其在我国新疆地区发生严重,感病柳树表现出丛枝、增殖、花变叶、小叶和顶枯等症状,因此,柳树植原体病害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归纳国内外柳树植原体病害发生情况及植原体分类、检测、防治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柳树植原体病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树 植原体 病害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我国植物支原体类病害的种类 被引量:11
14
作者 蒯元璋 张仲凯 陈海如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3-160,共8页
概述植物支原体类病的研究上阶段性重大成就 。
关键词 植原体 螺原体 类细菌体 植物支原体类病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 I)检测不同抗枣疯病枣树品种嫁接接穗中的植原体浓度 被引量:9
15
作者 任争光 王合 +6 位作者 林彩丽 刘曦 宋传生 冯术快 于少帅 卢绪利 田国忠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0-529,共10页
在枣疯植原体16S rDNA片段内设计并合成引物对DZ16SF-2/DZ16SR-2(扩增190 bp片段),用重组质粒pMD18-DZ16S为模板建立标准曲线,并建立枣疯植原体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 I)检测体系。溶解曲线分析显示:该引物特异性好,该体系对... 在枣疯植原体16S rDNA片段内设计并合成引物对DZ16SF-2/DZ16SR-2(扩增190 bp片段),用重组质粒pMD18-DZ16S为模板建立标准曲线,并建立枣疯植原体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 I)检测体系。溶解曲线分析显示:该引物特异性好,该体系对质粒模板的检测灵敏度达102 copies/μL。利用该体系对不同月份、不同发病级别的嫁接接种枣树接穗样品进行植原体含量测定。通过对高抗品种‘星光’,中抗品种‘黑腰子枣’、‘嘎嘎枣’和‘葫芦枣’,感病品种‘月光枣’、‘马牙枣’、‘莲蓬子’、‘北流西冬枣’和高感品种‘大红袍枣’嫁接到发病‘冬枣’砧木上所表现出的不同病级、病情指数和病原浓度比较结果发现,表现无症状的样品中植原体的含量在每克鲜重10^5~10^6个,发病Ⅰ~Ⅱ级枝条中植原体浓度在10^6~10^7个/g,Ⅲ~Ⅳ级发病枝条含量在10^7~10^8个/g鲜重,而V级发病枝条达到每克鲜重109个,表明接种发病的接穗症状严重度与其体内植原体浓度积累密切相关。高抗枣疯病‘星光’品种嫁接接穗体内病原浓度明显低于感病品种,而且有较多‘星光’接穗嫁接的发病砧木症状有所减轻,植原体浓度也有所降低。本研究可为探索枣树品种的抗病机制、抗病性鉴定及枣疯病植原体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植原体 抗病品种 实时荧光定量PCR 嫁接传病
原文传递
根癌农杆菌对感染植原体的泡桐组培苗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田国忠 朱水芳 +2 位作者 罗飞 李怀方 裘维蕃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8-264,共7页
采用含有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根癌农杆菌 ,伤口接种已感染植原体的泡桐丛枝组培苗和健康组培苗 ,结果发现对丛枝苗的致瘤能力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苗 ,且被接种病苗的丛枝症状缓解。从健苗获得的 T- DNA转化泡桐瘤组织细胞能在无激素培养基... 采用含有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根癌农杆菌 ,伤口接种已感染植原体的泡桐丛枝组培苗和健康组培苗 ,结果发现对丛枝苗的致瘤能力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苗 ,且被接种病苗的丛枝症状缓解。从健苗获得的 T- DNA转化泡桐瘤组织细胞能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稳定生长和连续继代培养 2年以上 ,说明瘤组织细胞自身已获得了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合成能力。根据已报道的根癌农杆菌株系p Til5955T- DNA的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 ( ipt)的保守序列 ,设计了一对引物 ( CYT和 CYT′) ,用多聚酶链式反应 ( PCR)扩增了我国杨树致瘤农杆菌 ipt基因部分序列 ( 4 2 7bp片段 ) ,也从遗传转化的两个泡桐无性系瘤组织 At- ZH和 At- T35扩增出此特异片段 ,从而进一步肯定了 T- DNA已被整合到泡桐的染色体上 ,表明泡桐易于通过 Ti质粒载体途径进行基因转移操作 ,但用此引物未能从泡桐、甘薯健株和感染植原体的组培病苗扩增出相应的 4 2 7bp特异片段。当用此遗传转化瘤组织嫁接病苗时 ,可减轻丛枝症状的严重度 ,延长病苗的存活时间和诱导病株生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泡桐丛枝病植原体 病害症状 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 组培苗 PCR
下载PDF
小麦植原体兰矮病寄主范围初步鉴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英 张秦风 段双科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17-20,共4页
为了提供防治依据 ,对小麦植原体兰矮病的寄主范围进行了鉴定 ,结果发现新寄主禾谷类作物玉米、甜玉米、裸麦、莜麦、禾本科杂草簇毛麦、节节麦、野燕麦、金色狗尾草、稗、无芒稗、牛筋草和狼尾草共 1 2种 。
关键词 植原体 小麦兰矮病 寄主范围 鉴定 防治
下载PDF
柿树带化病相关植原体的形态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洁 高瑞 +2 位作者 余贤美 安淼 艾呈祥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9-226,共8页
柿树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果树,柿果、柿叶和柿霜等包含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从山东省邹城市采集到表现带化并伴随节间缩短和叶片变小的柿树枝条样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植原体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染病的柿枝条韧皮... 柿树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果树,柿果、柿叶和柿霜等包含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从山东省邹城市采集到表现带化并伴随节间缩短和叶片变小的柿树枝条样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植原体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染病的柿枝条韧皮部筛管细胞内存在直径为200~600 nm的圆形或者椭圆形植原体粒子。提取染病柿树枝条和健康枝条的韧皮部总DNA,利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及延伸因子tuf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从染病组织DNA中得到了长度分别约为1.2和0.8 kb的片段,健康柿树枝条没有扩增条带。序列一致率分析表明,柿树带化植原体16S rRNA基因和tuf基因与枣疯植原体相应基因的核苷酸一致率分别高达99.8%和99.9%;i Phy Classifi er在线分析表明,柿树带化植原体与16Sr V-B亚组代表株系的16S rRNA基因具有相同的酶切图谱,相似系数为1.0;基于两个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均表明,柿树带化植原体与16Sr V-B亚组成员聚为一簇。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柿树带化病存在植原体,且该植原体属于榆树黄化组(16Sr V)B亚组,与候选种‘Candidatus Phytoplasma ziziphi’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原体 柿树 柿树带化病 榆树黄化组
原文传递
槟榔种苗、幼树AYLP及APV1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庆华 林兆威 +4 位作者 孟秀利 黄山春 余凤玉 宋薇薇 覃伟权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6065-6071,共7页
由槟榔黄化植原体(areca palm yellow leaf phytoplasam, AYLP)引起的黄化病和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黄叶病毒病是海南槟榔生产中最重要的2种病害。为了明确2种病害的远距离传播途径,本研究采用Nested PC... 由槟榔黄化植原体(areca palm yellow leaf phytoplasam, AYLP)引起的黄化病和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黄叶病毒病是海南槟榔生产中最重要的2种病害。为了明确2种病害的远距离传播途径,本研究采用Nested PCR和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RT-PCR)方法对154份来源于万宁、琼海、屯昌和临高的槟榔种苗及幼树(2~4龄)样品进行了AYLP和APV1的分子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部分种苗以及幼树叶片样品检测到AYLP (幼苗7份,幼树28份)或APV1 (幼苗15份,幼树48份),这表明这部分种苗和幼树已感染槟榔黄化病植原体或槟榔隐症病毒1。部分幼树样品(7份)同时检测到AYLP和APV1,表明该部分幼树被2种病原感染。本研究结果为槟榔黄化病和槟榔黄叶病毒病通过带毒种苗进行传播提供了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黄化病 槟榔黄化植原体 槟榔黄叶病毒病 槟榔隐症病毒1 种苗检疫
原文传递
黄化病槟榔园中8种植物植原体分子检测及其遗传变异分析
20
作者 朱安娜 于少帅 +3 位作者 苏莉惠 刘丽 宋薇薇 阎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0-1202,共13页
由植原体引起的槟榔黄化病是槟榔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明确发病槟榔园中植原体遗传多样性及其自然寄主种类,对于全面揭示该病害循环途径及流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海南不同地区发病槟榔园中表现典型植原体病害症状的植物样品进行调... 由植原体引起的槟榔黄化病是槟榔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明确发病槟榔园中植原体遗传多样性及其自然寄主种类,对于全面揭示该病害循环途径及流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海南不同地区发病槟榔园中表现典型植原体病害症状的植物样品进行调查、采样,利用植原体通用引物进行扩增测序,揭示相关植原体株系的遗传变异规律与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从6个山黄麻丛枝样品中扩增到植原体16S rRNA和secA基因片段,不同样品的2个基因序列均一致,从1个苦楝丛枝样品中扩增到16S rRNA基因片段。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山黄麻植原体与已报道山黄麻丛枝植原体序列相似性为100%,苦楝植原体与已报道苦楝丛枝植原体序列相似性为100%。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山黄麻丛枝植原体与16SrⅩⅩⅩⅡ组植原体株系聚于一个进化分支,苦楝丛枝植原体与16SrⅠ组植原体株系聚于一个进化分支;苦楝丛枝植原体与海南已报道槟榔黄化植原体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100%。及时清理发病槟榔园中苦楝等植原体自然寄主,消除病源,切断植原体的传播途径,对于槟榔黄化病的有效防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原体 槟榔黄化病 自然寄主 分子检测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