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变革的“诞生地”:马克思《博士论文》
1
作者 孟凡丽 周泽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60,共8页
学界普遍认为,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停留在自我意识哲学的唯心主义立场。重温开启哲学道路的著作《博士论文》,马克思展开对“唯物主义者”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内在矛盾的本质规定性的讨论,不仅克服了一切必然性和神性超验原则的“奴役”,更实... 学界普遍认为,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停留在自我意识哲学的唯心主义立场。重温开启哲学道路的著作《博士论文》,马克思展开对“唯物主义者”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内在矛盾的本质规定性的讨论,不仅克服了一切必然性和神性超验原则的“奴役”,更实际地表现出与旧哲学驻足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把以往囿于种种“存在者”探寻本原的本体论哲学回归“作为存在的存在”本身,同时,在对人与世界辩证关系的阐释中,展现出与唯物辩证法的实践思维方式相一致的对象性活动原理。基于此,可以判断《博士论文》正是马克思发动“新唯物主义”哲学变革的“诞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变革 唯物主义 原子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致思理路 被引量:3
2
作者 康渝生 邢有男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48,共5页
关于人学的理论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大理论热点 ,本文着重探讨了人学理论研究对于哲学发展的意义。总结概括目前国内学术研究的基本观点 ,无论是等同论、并列论、兼容论 ,都无法深刻阐释人学研究对于哲学的理论意义 ,同样也不能... 关于人学的理论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大理论热点 ,本文着重探讨了人学理论研究对于哲学发展的意义。总结概括目前国内学术研究的基本观点 ,无论是等同论、并列论、兼容论 ,都无法深刻阐释人学研究对于哲学的理论意义 ,同样也不能完全揭示哲学所蕴涵的人学底蕴。为此 ,笔者从哲学致思理路转换的角度切入 ,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之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 人学理路 思辨传统 哲学变革
下载PDF
自然概念与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关系论析
3
作者 王伟 潘军辉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3期5-16,共12页
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他们之间的思想联系首先是通过自然概念发生的。费尔巴哈以自然为切入点,批判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性质,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为马克思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根基。在对黑格尔“双重错误”的批判中,马... 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他们之间的思想联系首先是通过自然概念发生的。费尔巴哈以自然为切入点,批判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性质,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为马克思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根基。在对黑格尔“双重错误”的批判中,马克思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为自己思想的形成确立了方法论基础,而黑格尔的“双重错误”都是与自然有关的。在认识论上,马克思既不满意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角度理解自然,也不赞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只是从主体的角度理解自然,而是主张以主体与客体兼具的视角、从实践的方面理解自然。马克思紧紧抓住自然和精神两个因素,以主客体兼具的双重视角作为理解自然的角度,建构起新唯物主义自然概念,并以此为端口,完成了自己的哲学变革。可以说,在哲学变革的最初,自然概念是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窗口,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概念 马克思 哲学变革
下载PDF
社会生产本体论基础上的马克思哲学
4
作者 张起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5,共10页
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界定和确立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的“元理论”和“前结构”。从总体上看,理论... 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界定和确立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的“元理论”和“前结构”。从总体上看,理论界存在着一种回避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问题的态度。如果不能科学地界定和确立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并在此基础上深刻阐明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马克思哲学,那么也就无法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应该遵循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内在逻辑即政治经济学批判,而将其本体论界定和确立为生成论意义上的“社会生产本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观与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是辩证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哲学变革 本体论范式 社会生产本体论
下载PDF
对杜威来华访问的马克思主义解读——纪念杜威访华百周年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放桐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52-60,共9页
杜威是最有代表性的现当代哲学改革家。杜威哲学是一种把现实生活和实践放在首位的实践哲学,杜威的哲学上的哥白尼转向是实践的转向。杜威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精神都是抱赞成态度的。20世纪五四时期杜威在中国两年多的讲学活动,对中国的... 杜威是最有代表性的现当代哲学改革家。杜威哲学是一种把现实生活和实践放在首位的实践哲学,杜威的哲学上的哥白尼转向是实践的转向。杜威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精神都是抱赞成态度的。20世纪五四时期杜威在中国两年多的讲学活动,对中国的思想启蒙,特别是对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新中国成立70年来对杜威哲学及其实用主义经历了从不切实际的批判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观点重新研究和评价的过程。杜威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在超越近代哲学的思辨形而上学,或者说主体性形而上学上有着重要的共同之处,其中的关键是两者都把实践的观点当作其哲学的根本观点。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与新实用主义的发展既存在着冲突,又存在着互补,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趋势方面,新实用主义又会被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所包容,由此促进马克思主义的更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变更 启蒙思潮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当代哲学研究
下载PDF
从道德论到知识论:近代与古代认识哲学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魏义霞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8,共8页
近代与古代的认识哲学是凭借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建构起来的 ,处处显示了差别和对立。本文以认识器官的更迭、认识对象的转变、认识方法的变化和认识宗旨的差异为切入点 ,分析了中国的认识哲学从古代的道德论向近代的知识论的... 近代与古代的认识哲学是凭借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建构起来的 ,处处显示了差别和对立。本文以认识器官的更迭、认识对象的转变、认识方法的变化和认识宗旨的差异为切入点 ,分析了中国的认识哲学从古代的道德论向近代的知识论的转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哲学 古代哲学 认识论 哲学转型 比较研究 道德论 知识论 中国 认识对象 认识方法 认识宗旨
下载PDF
现实问题批判的哲学变革意义及其界限——“犹太人问题”论战的首次交锋再考察
7
作者 杨洪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8-16,共9页
以时代性的现实问题为导向,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主要发展线索之一。作为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清算的“导火索”,“犹太人问题”之于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昭示着马克思同德国观念论哲学的彻底决裂,还确立了他通过研... 以时代性的现实问题为导向,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主要发展线索之一。作为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清算的“导火索”,“犹太人问题”之于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昭示着马克思同德国观念论哲学的彻底决裂,还确立了他通过研判现实问题建构新哲学的地标。有别于“转变说”(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者向唯物主义者的转变)的传统解释框架,克服它可能导致的深邃思想的简化、泛化乃至僵化,代之以“犹太人问题”为中心,从批判的缘起、批判对象的逻辑结构、批判的具体展开、批判的意义及局限性等方面,重新考察马克思与布鲁诺·鲍威尔之间的首次交锋,有助于推进和深化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人问题 批判 观念 现实 哲学变革
下载PDF
中国式心育:以“大心论”推进“大心育”的理论转向
8
作者 薛晓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大心育”的学科视野,是早期诸多本土学者对心育理论长期探索的一种结果。心育理论向“大心育”的转向,应该说是一个本土问题,它是在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发生的,与西方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心育”的学科视野,是早期诸多本土学者对心育理论长期探索的一种结果。心育理论向“大心育”的转向,应该说是一个本土问题,它是在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发生的,与西方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具有完全不同的哲学基础和文化背景。从“大心论”的视野探讨“大心育”的理论转向和学科重建,其理论宗旨是为“大心育”的学科转向拓展哲学与文化学的理论依据。“大心育”如何获得哲学上的解释,这是本文讨论的起点,对于心理教育领域来说,这是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最为重要的学术问题之一。在“大心育”的立场之下,“心”已完全不是指单一的、个别的心理机能,已经转变成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心育也逐渐摆脱心理学忽视价值立场、偏重治疗技术,以及过度强调主观适应的方法论。在中国文化和哲学中,“心”的问题具有本体论含义,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和伦理内涵。其中,心性论哲学,特别是张载的“大心论”,为“大心育”的学术转向提供了哲学和文化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教育 大心论 大心育 哲学改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