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系性的探寻与中国哲学史书写范式的革新——以《墨子》为例
1
作者 周海春 Chi Zhen 《孔学堂》 2015年第3期81-87,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225,共19页
从外在的角度入手解读经典容易导致对经典自身逻辑的忽视,甚至被肢解。内观法叙述文本的出发点是寻找文本的最高哲学范畴和最基础哲学范畴,关注范畴或者观念在整个观念或者思想系统中的层次性和相对地位,关注对文本自身思维进程和思维... 从外在的角度入手解读经典容易导致对经典自身逻辑的忽视,甚至被肢解。内观法叙述文本的出发点是寻找文本的最高哲学范畴和最基础哲学范畴,关注范畴或者观念在整个观念或者思想系统中的层次性和相对地位,关注对文本自身思维进程和思维方法的把握。内观法对文本的书写,其核心线索一定是文本自身的思维进程。《墨子》的最高范畴无疑的是"天"和"天志"。"仪法"显示基本思维进程。《墨子》前半部分思想自成体系,其主要的范畴是天、天志、天意、正、兼、义正、力正、天德、贼、利、三表等等。这些范畴具有体系性。内观法为体系法,其实质即展示哲学个性的个性法和哲学创新的创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体系 范式
下载PDF
面向读者的写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写作模式反思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森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0,共10页
哲学写作具有不向大众诉说、把公开的esotericism说辞与隐微的esotericism说辞结合起来、启蒙和改造民众等多种模式。启蒙以来日益得以伸张的面向大众的写作模式因为大众社会的产生和大众人的成批出现而受到反思。马克思的写作模式是不... 哲学写作具有不向大众诉说、把公开的esotericism说辞与隐微的esotericism说辞结合起来、启蒙和改造民众等多种模式。启蒙以来日益得以伸张的面向大众的写作模式因为大众社会的产生和大众人的成批出现而受到反思。马克思的写作模式是不面向一般民众的,其学术写作更是坚持了很强的专业性。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写作应该放弃诸多的无对象写作,多作有对象的学术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写作 民众 大众人 哲人 无对象写作
下载PDF
论《文献通考·经籍考》分类的渊源及调整——以子部为中心
3
作者 连凡 《天中学刊》 2019年第1期119-132,共14页
辑录体的特殊体制决定《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分类体系与书籍归类具有综合众家而折衷为己意的特征。通过对其子部书目文献的分析可知,马端临《经籍考》在辑录前代书目的过程中进行的调整主要包括:分类体系中由分类项目的设置及其横... 辑录体的特殊体制决定《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分类体系与书籍归类具有综合众家而折衷为己意的特征。通过对其子部书目文献的分析可知,马端临《经籍考》在辑录前代书目的过程中进行的调整主要包括:分类体系中由分类项目的设置及其横向关系与纵向沿革造成的调整;书目归类中由分类者的主观视角与思想立场的差异造成的调整。通过分析历代目录与学术史,特别是与古籍目录的集大成者《四库总目提要》相对照可知,《经籍考》子部中对分类类目与具体书籍的归类的调整往往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有深层的学术背景,反映了思想文化的时代变迁。马端临敏锐地抓住了学术发展的脉搏,并最终构建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分类与归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通考·经籍考》 马端临 分类渊源 归类调整 子部
下载PDF
从《搜神记》的归类看古代目录学的小说观
4
作者 张泓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31-35,共5页
《世说新语》是杂记体,而《搜神记》则是杂传体,所以《隋书·经籍志》把《世说新语》归入子部小说类,却把《搜神记》归入史部杂传类。唐代以后对历史的要求日益严格,来自民间传说的内容不再进入史部,从此《搜神记》和《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杂记体,而《搜神记》则是杂传体,所以《隋书·经籍志》把《世说新语》归入子部小说类,却把《搜神记》归入史部杂传类。唐代以后对历史的要求日益严格,来自民间传说的内容不再进入史部,从此《搜神记》和《世说新语》一起被归入子部小说类。传统目录学将小说定位为以约略梗概的方式记载民间传说,《搜神记》被归入小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世说新语》和《阅微草堂笔记》等才是最正宗的古代目录学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记 杂传 史部 子部 小说
下载PDF
从档案到古书:档案学视角下周秦汉古书文本的生成
5
作者 余建平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142,共8页
档案作为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是中国早期众多经典古书的文献来源。汉代以前的档案对经、史、子书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经部文献中的《尚书》,主要来源于商周时期君主颁布的政令,以及对臣民的演讲记录等档案。《春秋》则来源于... 档案作为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是中国早期众多经典古书的文献来源。汉代以前的档案对经、史、子书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经部文献中的《尚书》,主要来源于商周时期君主颁布的政令,以及对臣民的演讲记录等档案。《春秋》则来源于史官对国家大事的记录,《诗经》《周易》《礼》等经典的形成也或多或少与档案有关。史书与档案的关系更为密切,档案中的纪年、外交辞令、盟誓、军功、属籍、制诏、章奏等文献,构成史书的主要内容。子书中的部分篇章则来源于诸子给君王的上书,这些文书经过后人的编纂,最终成为诸子百家的重要篇章。从档案到古书,表现出选择性存录、文本形态改变和实用性倾向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 古书 经书 史书 子书
原文传递
论古希腊哲学的文体形式与前理论性——兼及对“后理论时代”的反思
6
作者 孔许友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65,共14页
从文体形式的角度看,古希腊哲学具有鲜明的文学特征:史诗体和格言体的前苏格拉底哲学与古希腊传统诗歌关系密切,柏拉图和色诺芬的对话体哲学接近戏剧,亚里士多德的论说文和伊索克拉底的随笔式演说辞则代表古希腊的散文化哲学。古希腊哲... 从文体形式的角度看,古希腊哲学具有鲜明的文学特征:史诗体和格言体的前苏格拉底哲学与古希腊传统诗歌关系密切,柏拉图和色诺芬的对话体哲学接近戏剧,亚里士多德的论说文和伊索克拉底的随笔式演说辞则代表古希腊的散文化哲学。古希腊哲学总体上具有思诗相融的前理论性,其文体形式彰显了自由的思想习性,既有别于早期现代思想体系化、学术化、独断化的理论主义模式,也有别于晚期现代思想零散化、地方化、历史化的写作策略。深入考察古希腊哲学文体,对于反思“后理论时代”的理论之道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哲学文体 前理论性 理论主义 后理论时代
下载PDF
汉代四部之学的发展探论
7
作者 程景牧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32-140,共9页
汉代是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孕育期,汉代四部之学是在经学的学术思潮中产生并不断发展演进的。刘歆《七略》与班固《汉书·艺文志》均从目录学的角度对汉代学术进行了梳理分类与评骘论述,建构了六个学术门类格局,但同时也蕴含了四部... 汉代是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孕育期,汉代四部之学是在经学的学术思潮中产生并不断发展演进的。刘歆《七略》与班固《汉书·艺文志》均从目录学的角度对汉代学术进行了梳理分类与评骘论述,建构了六个学术门类格局,但同时也蕴含了四部之学的基本框架。汉代学者或从经学立场,或从辞赋立场,或从求真辨虚的立场对学术文化进行了评议,在很大程度上彰显出其对四部之学的独特看法,体现出学术思想的多元化特质,业已开启汉末魏晋学术思想多极化之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四部之学 目录学 扬雄 王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