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面具与受众认知 被引量:6
1
作者 欧阳宏生 胡畔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4-80,共7页
在媒介与受众之间互动频繁的今天,接受主体的媒介行为对整个传播过程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前看似繁荣的后媒体时代,却面临着空前的尴尬。信息的海量与受众的无所适从,信息真假混淆与受众的是非难辨,唯利是图的利润目的和大众狂欢的... 在媒介与受众之间互动频繁的今天,接受主体的媒介行为对整个传播过程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前看似繁荣的后媒体时代,却面临着空前的尴尬。信息的海量与受众的无所适从,信息真假混淆与受众的是非难辨,唯利是图的利润目的和大众狂欢的盲目追求,导致受众的迷惘与失望。为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对媒介的表象与本质、功能与人格有充分的认识,并需要不断提高媒介与受众理性处理信息的能力。依据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提出媒介面具的观念,并对两者的相似性、存在的合理性和消极性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为媒介和受众的认知拓展一个新的认识视角,并从媒介人格的层面使媒介和受众客观认识媒介的本质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媒体时代 人格面具 媒介面具 受众认知
下载PDF
论教师角色焦虑及其克服——基于人格面具和阴影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苏其宏 《学术探索》 2018年第6期143-148,共6页
焦虑已成为困扰当前教师的主要心理问题,并集中地体现于以职业倦怠为特点的生活负性情绪体验,以及面对各种问题时产生的无力感进而感受到的价值失落焦虑。本文以荣格的人格面具和阴影理论为基点,从教师角色本身出发,试论当前中小学教师... 焦虑已成为困扰当前教师的主要心理问题,并集中地体现于以职业倦怠为特点的生活负性情绪体验,以及面对各种问题时产生的无力感进而感受到的价值失落焦虑。本文以荣格的人格面具和阴影理论为基点,从教师角色本身出发,试论当前中小学教师焦虑的本因及克服。教师应该正视焦虑问题,合理运用教师人格面具,深入面具后面体验真实,整合人格阴影,发展完善真实的自我。学校和社会亦应关注教师焦虑问题,理性看待教师人格面具,让教师诗意地栖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角色焦虑 人格面具 阴影
下载PDF
心理分析视角下“家”的集体无意识表达
3
作者 张碧娟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2-86,共5页
“家”的文字原型隐含着中华民族核心的集体心理内容。从集体无意识看“家”,它包含了国人追求家庭和顺、光宗耀祖的人格面具,也蕴含了子孙延绵、牺牲自我等情结及阴影的存在,当中既充满心理矛盾与纠结,也蕴含人生前进的力量。人们可以... “家”的文字原型隐含着中华民族核心的集体心理内容。从集体无意识看“家”,它包含了国人追求家庭和顺、光宗耀祖的人格面具,也蕴含了子孙延绵、牺牲自我等情结及阴影的存在,当中既充满心理矛盾与纠结,也蕴含人生前进的力量。人们可以通过探索“家”的集体无意识的内部关系与心理意义,重新思考“家”与自我的关系,在关系中实现突破与超越,从而促进个体的自性化成长,支持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 情结 人格面具 阴影
下载PDF
《干旱的九月》和《喧哗与骚动》中南方白人的心理探析——以荣格人格理论为视角
4
作者 吴悦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07-111,共5页
在《喧哗与骚动》和《干旱的九月》中,福克纳回顾了美国南方不断变化的历史和南方人的心理反应,呈现了南方白人在社会转型时期内心的迷茫和无助。文章借荣格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人格面具、阴影和阿尼玛原型,分析了以麦克莱顿和昆丁为代表... 在《喧哗与骚动》和《干旱的九月》中,福克纳回顾了美国南方不断变化的历史和南方人的心理反应,呈现了南方白人在社会转型时期内心的迷茫和无助。文章借荣格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人格面具、阴影和阿尼玛原型,分析了以麦克莱顿和昆丁为代表的南方白人男性战后的心理变化和发展。通过对战后没落贵族后裔和战前自诩为“南方神话”的骑士精神的洞察,呈现了美国内战对南方人巨大的精神影响和心理冲击,揭露了旧南方文化中的腐朽传统对南方人的思想禁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的九月》 《喧哗与骚动》 人格面具 阴影 阿尼玛
下载PDF
以荣格原型理论解读莫言《蛙》中的姑姑形象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凤语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73-76,共4页
《蛙》描写了姑姑万心这个妇产科医生五十多年的命运沉浮史,姑姑的一生经历丰富,人物内涵复杂多义,解读她是理解文本的关键。用荣格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以及自性原型理论来探讨姑姑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刻地透析姑姑的潜... 《蛙》描写了姑姑万心这个妇产科医生五十多年的命运沉浮史,姑姑的一生经历丰富,人物内涵复杂多义,解读她是理解文本的关键。用荣格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以及自性原型理论来探讨姑姑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刻地透析姑姑的潜意识内部,并由姑姑对自我认知的变化来考察莫言对于人性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格 人格面具 阴影 自性化 人性
下载PDF
男性角色的缺失与弱化——《踏血寻梅》的女性主义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连明霄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69-72,共4页
《踏血寻梅》借助香港传统悬疑片的外壳,利用充满血腥色情的画面,展现了处于社会边缘的年轻男女的悲剧命运。影片在女性主义的影响下,塑造了在父亲、丈夫等男性角色缺失下的无助女性形象,反映了现代都市人的孤独与焦虑,也反映了社会中... 《踏血寻梅》借助香港传统悬疑片的外壳,利用充满血腥色情的画面,展现了处于社会边缘的年轻男女的悲剧命运。影片在女性主义的影响下,塑造了在父亲、丈夫等男性角色缺失下的无助女性形象,反映了现代都市人的孤独与焦虑,也反映了社会中男性角色的缺失对女性心理及性格所产生的影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血寻梅》 父亲角色 丈夫角色 人格面具 女性主义
下载PDF
浅谈人格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基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景菊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2-85,共4页
人格即面具,深入浅出解读人格定义,应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大学生进行人格的了解和探索,正面讲解人格缺陷和障碍,是做好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人格面具 教学手段 人格缺陷和障碍
下载PDF
“人心”与“文心”的分裂——论王褒诗品与人品中的两面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喜贵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3,共4页
王褒为人的行为方式与其诗文作品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从"人心"这个角度看,他是"荷恩眄,忘羁旅",性格是软弱谨慎的,从"文心"即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他又不断地抒写着羁旅之感与归乡之念,不断地在和不幸的... 王褒为人的行为方式与其诗文作品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从"人心"这个角度看,他是"荷恩眄,忘羁旅",性格是软弱谨慎的,从"文心"即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他又不断地抒写着羁旅之感与归乡之念,不断地在和不幸的命运作着抗争。这种分裂人格的存在是由于王褒在历史的大变革以后戴上了人格面具,从而造成了"人心"与"文心"分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褒 人心 文心 分裂 人格面具
下载PDF
迷惘、反抗与忏悔中的成长——谈杨杨“杞麓湖系列小说” 被引量:1
9
作者 石健 《唐都学刊》 2016年第1期61-67,共7页
杨杨的"杞麓湖系列小说",以颇具神秘性的悲剧命运书写,呈现出一个少年成长过程中的迷惘,留下了浓郁的世纪末思潮印迹。这些作品从少年的视角出发,对成人世界的丑行进行了批判,萌发出强烈的反抗意识,并在充分融入自我体验的美... 杨杨的"杞麓湖系列小说",以颇具神秘性的悲剧命运书写,呈现出一个少年成长过程中的迷惘,留下了浓郁的世纪末思潮印迹。这些作品从少年的视角出发,对成人世界的丑行进行了批判,萌发出强烈的反抗意识,并在充分融入自我体验的美丑分辨中,对于人格面具进行深入揭示,具有一定的文化反思意味。同时,小说还流露出明显的自审意识。"杞麓湖系列小说"的最终指向,是通过对人性恶的警醒,达到弘扬人性善的目的,这也构成了杨杨总体创作的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杨 “杞麓湖系列小说” 世纪末思潮 人格面具 文化反思 自审意识
下载PDF
《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深层解读——基于原型理论视域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宜飞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47-49,共3页
荣格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他的原型批评理论为文学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主要运用荣格的人格面具和阴影的原型理论,对《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进行深入解读,找出其反抗封建礼教,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深层原因;并运用心理分析方法... 荣格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他的原型批评理论为文学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主要运用荣格的人格面具和阴影的原型理论,对《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进行深入解读,找出其反抗封建礼教,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深层原因;并运用心理分析方法,通过对"惊梦、寻梦、圆梦"这一历程的细读,揭示杜丽娘的深层人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面具 阴影 杜丽娘
下载PDF
分裂中挣扎的悲剧典型——论《史记》中的项羽形象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乔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5-27,共3页
项羽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浓墨重彩描写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项羽形象包含了深广的历史内容,体现着社会人生的本质,他是分裂中挣扎的悲剧典型。透过项羽的文本层面,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的身上饱含着作家的深情,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审美... 项羽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浓墨重彩描写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项羽形象包含了深广的历史内容,体现着社会人生的本质,他是分裂中挣扎的悲剧典型。透过项羽的文本层面,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的身上饱含着作家的深情,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审美观照,项羽是戴有"人格面具"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羽 典型人物 性格悲剧 人格面具
下载PDF
Jim's Im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ung's Psychology--A Brief Analysis on the Image of Jim in Lucky Jim
12
作者 WANG Ruofan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9年第2期63-65,共3页
Lucky Jimis a novel that reflects the social reality of British society in the 1950s.The protagonist Jim is common but special in the British society at that time.This article intends to analyze Jim's image and ex... Lucky Jimis a novel that reflects the social reality of British society in the 1950s.The protagonist Jim is common but special in the British society at that time.This article intends to analyze Jim's image and experie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ersonality mask and Anima,which are included in Carl GustavJung's"mental structure of person",to reveal the intrinsic meaning of the novel as well as the social reality of tha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KY JIM the IMAGE of JIM personality mask ANIMA
下载PDF
悲剧的神话原型结构与置换变异——《奥瑞斯提亚》、《悲悼》、《苍蝇》之比较研究
13
作者 张岩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1-24,共4页
埃斯库洛斯的《奥瑞斯提亚》、奥尼尔的《悲悼》三部曲以及萨特的《苍蝇》尽管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但相同的神话原型结构却一以贯之,它们对神话原型结构的“复活” 不是简单的再现,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这一原型结构又发生了“... 埃斯库洛斯的《奥瑞斯提亚》、奥尼尔的《悲悼》三部曲以及萨特的《苍蝇》尽管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但相同的神话原型结构却一以贯之,它们对神话原型结构的“复活” 不是简单的再现,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这一原型结构又发生了“置换变异”,因而变异了的文本呈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和悲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原型 置换变异 人格面具 阴影
下载PDF
争荣夸耀人皆谤 温柔和顺岂同嫌——袭人形象解读
14
作者 周志波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86-89,共4页
文章尝试运用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中的“人格面具”这一原型解读袭人性格中长期受人诋毁的“奴性”及其“争荣夸耀”之心,并通过细读文本,试图找出证据说明袭人因晴雯之死所蒙受的冤屈,以期对该人物形象作一相对合理的评价。
关键词 袭人 人格面具 奴性 争荣夸耀 冤屈
下载PDF
人格面具在角色压力中的解释作用
15
作者 郭晓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年第21期93-94,共2页
人格面具是荣格所提出的四种原型之一,角色压力是目前压力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在此文中将两者结合,使用人格面具原型解释个人角色压力的形成及缓解之道。将分析心理学与角色理论结合解释个人压力,目的使得个体可以在压力面前有自己的解... 人格面具是荣格所提出的四种原型之一,角色压力是目前压力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在此文中将两者结合,使用人格面具原型解释个人角色压力的形成及缓解之道。将分析心理学与角色理论结合解释个人压力,目的使得个体可以在压力面前有自己的解释力和缓解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面具 角色压力 角色理论
下载PDF
集体无意识视角下的《故乡相处流传》
16
作者 杨瓅 《科教文汇》 2012年第20期70-74,共5页
《故乡相处流传》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因其新颖独特的内容主旨、幽默怪诞的叙述模式深受读者的喜爱,我认为除却这些表象的特点之外,其最大的魅力在于对强大而不被人们意识的民族心理的巧妙而独特的揭示。本文试图通过对《故乡相处... 《故乡相处流传》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因其新颖独特的内容主旨、幽默怪诞的叙述模式深受读者的喜爱,我认为除却这些表象的特点之外,其最大的魅力在于对强大而不被人们意识的民族心理的巧妙而独特的揭示。本文试图通过对《故乡相处流传》作品的深入解读,分析其文本中所暗藏的集体无意识精神、集体无意识存在于作品的意义以及作品中集体无意识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 《故乡相处流传》 人格面具 原欲劣根性
下载PDF
自我的追寻:聂赫留朵夫形象的原型新释
17
作者 杨珍珍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00-102,106,共4页
托尔斯泰在《复活》中以精妙的心理写作手法,演绎了一部男主人公心灵艰难挣扎的辛酸史。从荣格原型理论角度分析,则投射出他成长不同阶段的深层心理结构,展现出其人格面具与阴影之间复杂的动态对抗,最终自我在上帝和阴影的整合中达到平... 托尔斯泰在《复活》中以精妙的心理写作手法,演绎了一部男主人公心灵艰难挣扎的辛酸史。从荣格原型理论角度分析,则投射出他成长不同阶段的深层心理结构,展现出其人格面具与阴影之间复杂的动态对抗,最终自我在上帝和阴影的整合中达到平衡完成了个体的自性化,实现自性的进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聂赫留朵夫自我意识从丧失直至精神复活的曲折经过,也是他自我完整人格的实现,蕴含着广泛而深刻的人类心灵斗争的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赫留朵夫 原型 阴影 人格面具 自性
下载PDF
人面桃花何处去——解读新时期文学作品中的“人面桃花”恋情模式
18
作者 于昊燕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3-25,共3页
文章梳理了新时期文学中"人面桃花"模式的爱情作品,剖析其质素构成、发展脉络、内蕴本质及走向。这一类型的作品处于文学进行世俗观照与终极关怀的联结点,言说了千百年来灵与肉之间的游离。"人面桃花"恋情模式是生... 文章梳理了新时期文学中"人面桃花"模式的爱情作品,剖析其质素构成、发展脉络、内蕴本质及走向。这一类型的作品处于文学进行世俗观照与终极关怀的联结点,言说了千百年来灵与肉之间的游离。"人面桃花"恋情模式是生命剥离了世俗假面和规则桎梏后的本性呈现,呈现出对人本性的认同性寻求。但伦理的困境与约定俗成的压力却使得原初的爱情阐述搁浅于失语的海域,且由于作家无法解决这个模式伊始的不合规定性,在世俗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徘徊不已,这一切都使得"人面桃花"恋情模式最终走向了游戏的迷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面桃花 人格面具 游戏 人文关怀
下载PDF
对魏晋士人同一性危机的探源与思考——兼评郭世轩先生的《魏晋艺术精神研究》
19
作者 刘海明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79-82,共4页
魏晋士人的同一性危机,既是一个时代问题,也是一个世代问题。研究魏晋士人的同一性危机,不仅要着眼于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也要探源逐流,研究两汉时期的历史状况。魏晋士人的同一性危机在两汉时期就已经埋下了伏笔。两汉时期,尤... 魏晋士人的同一性危机,既是一个时代问题,也是一个世代问题。研究魏晋士人的同一性危机,不仅要着眼于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也要探源逐流,研究两汉时期的历史状况。魏晋士人的同一性危机在两汉时期就已经埋下了伏笔。两汉时期,尤其是儒学取得至尊地位以后,士人受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浸染,志行高洁,少有违礼纵情的。但由于两汉政治局势的混乱,儒学一度低迷,士人的思想极端混乱,这为魏晋士人的自我认同埋下了祸根。同时,由于魏晋的政局更加无序,尤其是统治者对名教的破坏,使得魏晋士人的同一性危机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士人 同一性危机 身份认同 人格面具
下载PDF
《灶神之妻》中的东方女性形象——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解读
20
作者 孙嘉雯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1-83,共3页
《灶神之妻》是谭恩美继《喜福会》之后的成名之作,描写女主人翁温妮在中国的不幸婚姻所带来的磨难和艰辛,以及离开故土来到美国后因文化差异与女儿之间的隔阂。可以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来分析小说主人翁温妮的神话原型和人格面具,探... 《灶神之妻》是谭恩美继《喜福会》之后的成名之作,描写女主人翁温妮在中国的不幸婚姻所带来的磨难和艰辛,以及离开故土来到美国后因文化差异与女儿之间的隔阂。可以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来分析小说主人翁温妮的神话原型和人格面具,探讨东方女性身上所共有的善良、勤劳、忍让、宽容、坚强的美丽品质,为东方女性树立良好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灶神之妻》 东方女性 神话原型批评 人格面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