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社会公德的现代建构 被引量:10
1
作者 廖加林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54-59,共6页
公德与私德的区分源于公域与私域的分离。传统中国公德缺失主要在于专制制度的摧残、道德体系的不健全、政治思想的落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以家庭为主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等大量存在五个方面的原因。现代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包括公德、... 公德与私德的区分源于公域与私域的分离。传统中国公德缺失主要在于专制制度的摧残、道德体系的不健全、政治思想的落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以家庭为主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等大量存在五个方面的原因。现代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包括公德、私德两方面,但公德建设更为根本,它与当代中国公域的逐步发育相伴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域 私域 公德 私德 建构
下载PDF
中国公民境内外旅游文明素质缺失的成因与对策 被引量:8
2
作者 罗薇 江宁宁 《商业经济》 2014年第10期14-15,20,共3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有些游客在公共卫生、交通购物、用餐住宿、景点游览、个人修养等方面存在的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不仅影响其他游客的游览质量,也危及游客自身的人身安全,而且对旅游...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有些游客在公共卫生、交通购物、用餐住宿、景点游览、个人修养等方面存在的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不仅影响其他游客的游览质量,也危及游客自身的人身安全,而且对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发展也带来了不良影响。导致旅游文明素质缺失的原因既有教育不足的因素,也有历史文化欠缺的因素以及相应的客观因素。我国政府应加强公民素质教育和法制建设;旅游行业应健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旅游文明素质培训课程,以提高游客的旅游文明素质,提升国家软实力,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公民 境内外旅游 文明素质 缺失成因 解决对策
下载PDF
从身体技能到个人德性——法国中小学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评述 被引量:7
3
作者 高强 季浏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5,共5页
文章以身体技能的习得到个人德性的培养为思想主线,梳理了在法国中小学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中主旨、目标及其在身体技能习得层面、个人德性培养层面上的目标导向、教学内容和实现能力等方面,凸显该课程大纲在自我与他... 文章以身体技能的习得到个人德性的培养为思想主线,梳理了在法国中小学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中主旨、目标及其在身体技能习得层面、个人德性培养层面上的目标导向、教学内容和实现能力等方面,凸显该课程大纲在自我与他人、技能与德性、学校与社会的积极整合作用,展现该课程在个人主义契约性社会下的特征和对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 身体技能 个人德性
下载PDF
罗尔斯、孟子美德政治观的比较与融通
4
作者 王志伟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16,共9页
原初状态下,罗尔斯无知之幕加相互冷淡的情境限制,事实上是一种道德假设,使得通情达理的人(Rational and Reasonable Beings)依据其道德本性选择正义原则。孟子从乍见孺子入井的心理实验出发指出人皆有善端。二人都强调“人性有善”的... 原初状态下,罗尔斯无知之幕加相互冷淡的情境限制,事实上是一种道德假设,使得通情达理的人(Rational and Reasonable Beings)依据其道德本性选择正义原则。孟子从乍见孺子入井的心理实验出发指出人皆有善端。二人都强调“人性有善”的人性观。从相同的人性假设出发,罗尔斯走上了由制度美德矫正个体美德的正义进路,而孟子却走上由个体美德匡正制度美德的正义进路。二人之所以有此差别,盖因二人主体思维的差异。罗尔斯坚持主客体分裂的认识方法,采用逻辑建构和理性推导向外探求事物的客观性;孟子坚持主客体统一的认识方法,认为天道寓于人道,采用慎独修身的修炼进路反身向内探求人之价值所在,实现人道即是在践行天道。主体思维方法的不同使得二人的政治哲学都存在内在的缺陷,但也为彼此不同程度的理论互补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 孟子 人性观 制度美德 个人美德
下载PDF
高中生价值观调查及德育对策——基于全国13,614个高中生样本的分析
5
作者 李占彪 赵谨 《中国校外教育》 2023年第4期75-90,共16页
运用《中国儿童道德发展状况问卷》对来自全国7个行政区的共计13,61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仍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高中生不完全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中生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较为多元;高中生在与个人生活关涉较大的价... 运用《中国儿童道德发展状况问卷》对来自全国7个行政区的共计13,61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仍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高中生不完全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中生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较为多元;高中生在与个人生活关涉较大的价值观上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认识,在社会、国家等公共层面的价值观上未能形成具有凝聚力的价值共识;高中生的价值观念存在性别、地域及生活满意度上的差异。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将高远价值观近身化,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优势;通过协商参与培养公共道德观念,鼓励高中生向居委会、村委会建言献策,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与公益事业;秉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教育活动,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文化特点,依托有利的、熟悉的文化阵地来开展价值观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德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美德 公共道德 个人美德
下载PDF
构建基于个人德性和社会正义的现代慈善伦理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永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7期15-19,共5页
现代慈善伦理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基于个人的德性伦理,也包括基于社会正义的规范伦理。被大众广泛认同、体现社会正义的规范伦理,是个人德性伦理的必要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转型的时期,在继承和改造传统的个人德性伦... 现代慈善伦理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基于个人的德性伦理,也包括基于社会正义的规范伦理。被大众广泛认同、体现社会正义的规范伦理,是个人德性伦理的必要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转型的时期,在继承和改造传统的个人德性伦理的同时,要适应现代慈善事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普遍化和公共化特征,更加注重构建基于社会正义原则的规范伦理,形成完整、理想的现代慈善伦理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德性 社会正义 慈善事业 慈善伦理
下载PDF
属人的良品成于实践且不可教授--超越亚里士多德和休谟的思路 被引量:2
7
作者 马永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0-101,共12页
属人的良品——无论是道德良品还是非道德良品——都成于(常识性)实践(即可通过〔常识性〕实践培养生成),且不可教授(即不可以知识的形式加以教授)。"成于实践"和"不可教授"可看作是属人的良品的两项基本特征,也可... 属人的良品——无论是道德良品还是非道德良品——都成于(常识性)实践(即可通过〔常识性〕实践培养生成),且不可教授(即不可以知识的形式加以教授)。"成于实践"和"不可教授"可看作是属人的良品的两项基本特征,也可视作是衡量或判断人所内在拥有的某种东西是否成其为良品的两项必要(但非充分)条件或基本标准。凡不成于实践,或可以教授的东西一定不成其为属人的良品。从这种观点看,亚里士多德视野中的自然良品因为不成于实践就不成其为属人的良品,休谟理解的自然良品则应解释为实践(性)良品。此外,技艺虽然也成于常识性实践,但因为可以教授,从而不成其为属人的良品。实际上,技艺的培养恰恰有赖于良品。在这个意义上说,良品比技艺更为根本。再者,亚里士多德把理智良品理解为主要成于教导也是不妥当的。其实,理智良品作为属人的良品之重要一类,不仅成于实践,而且其种也远不仅限于亚里士多德视野中的那几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人的良品 常识性实践 自然良品 技艺 理智良品 亚里士多德 休谟
下载PDF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的传统文化内涵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邱仁富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7年第1期31-41,共11页
为了更好地用中华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两个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梳理,一是明确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可以用来现代性转化,哪些内容需要创新性发展;二是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可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中国... 为了更好地用中华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两个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梳理,一是明确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可以用来现代性转化,哪些内容需要创新性发展;二是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可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国家统一、为政以德、追求富强、民为邦本的价值传统,可以成为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资源;包含关于平等、公正、公与私、义与利的丰富价值思想,可以成为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资源;包含个人修养、为人处世、报效国家等多方面的价值观念,可以成为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 国家之德 社会之德 个人之德
下载PDF
论权利的美德属性
9
作者 胡余旺 李军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0-44,共5页
权利与美德通常被认为是相互冲突的,权利不可能成为一种美德。但笔者认为,权利具有美德属性,它不仅是一种人格美德,更是一种政治美德、一种制度美德、一种秩序美德。
关键词 权利 人格美德 政治美德 制度美德 秩序美德
下载PDF
社会公德及相关概念辨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虹霞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44-47,共4页
社会公德概念的准确界定是社会公德问题研究的基础。学术界主要存有四种关于社会公德概念的代表性说法,在分别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社会公德与个人私德、国民公德和高尚品德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加深对社会公... 社会公德概念的准确界定是社会公德问题研究的基础。学术界主要存有四种关于社会公德概念的代表性说法,在分别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社会公德与个人私德、国民公德和高尚品德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加深对社会公德的真正内涵、特性及相关建设思路的理解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德 个人私德 国民公德 高尚品德
下载PDF
论个人品德的日常生活之根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繁敏 程立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69,共5页
深受传统文化熏染的日常生活乃个人品德生成之根。地方性生活赋予品德以鲜明的个体性,传统家族文化则构成其"活化石"。个人品德既服从生活变动的内在逻辑,又接受理性规划的外在训导,体现着自然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统一。当今社... 深受传统文化熏染的日常生活乃个人品德生成之根。地方性生活赋予品德以鲜明的个体性,传统家族文化则构成其"活化石"。个人品德既服从生活变动的内在逻辑,又接受理性规划的外在训导,体现着自然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统一。当今社会普遍呈现的道德情感钝化和道德共识脆弱等症侯,根源在于"扎根"与"拔根"之间的巨大张力。伴随经济技术发展和社会开放步伐的加快,个人品德的非个性化发展及其与公共规范的趋同,所展示的不仅是品德之根的失落,也是品德修养转向的历史契机,它决定着个人品德建设的未来路径及其方法论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品德 家族文化 理性规则 生活变迁
下载PDF
制度、德性与发展
12
作者 王丹 俞世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5-57,共3页
制度的善德体现为公平正义,公民的善德体现为对良好制度的践履,公正的社会制度和公民崇善、为善的德性是社会和人发展的必要条件。探讨社会制度与公民道德的现实关系,就是要在不断创造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追求一切事物包括人本身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制度属性 个人德性 社会和谐 发展
下载PDF
梁启超以德育为核心的新民完全人格建构——以《新民说》为中心的考察
13
作者 李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0期47-52,共6页
《新民说》时期,梁启超意识到国民文明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兴亡,由此开启以德育为核心的民智、民力完全人格建构的新民之路,而《新民说》是这一理念最为集中的表达,其核心内涵是:淬厉与采补中西文化的化合观,以私德教育为核心... 《新民说》时期,梁启超意识到国民文明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兴亡,由此开启以德育为核心的民智、民力完全人格建构的新民之路,而《新民说》是这一理念最为集中的表达,其核心内涵是:淬厉与采补中西文化的化合观,以私德教育为核心的民智、民力的和谐发展以及人的自觉和责任的调和,其中小说成为实现理想新民重要的文学体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中国传统文化 公德 私德 新民
下载PDF
论中国官德思想的逻辑转向——从“私德为主”到“公德优先”
14
作者 孙洲 赵海媛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27-32,共6页
对于官德的重视历来就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然而从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等流派提出诸多关于官德建设的理论思想开始,官德思想的逻辑基点是建立在"个体人"的"私德"之上。... 对于官德的重视历来就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然而从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等流派提出诸多关于官德建设的理论思想开始,官德思想的逻辑基点是建立在"个体人"的"私德"之上。随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新时期官德建设思想形成了向"公德优先"的逻辑上的转向。在"公""私"德视域下对中国官德思想的逻辑转向研究,对新时期官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德 逻辑转向 公德 私德
下载PDF
浅谈美国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15
作者 黄远春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93-95,共3页
本文通过对美国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体系的分析,归纳了美国道德教育的四个主要特点。同时,结合我国道德教育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四点“洋为中用”的借鉴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应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道德的基础上,并重... 本文通过对美国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体系的分析,归纳了美国道德教育的四个主要特点。同时,结合我国道德教育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四点“洋为中用”的借鉴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应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道德的基础上,并重视理论基础的多学科性、坚实性、系统性及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道德教育 特点 理论研究 个体品德 道德标准
下载PDF
注重人文关怀 培养学生个人品德——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启示
16
作者 沈晔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80-84,共5页
从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和管理的感悟出发,思考人文关怀对培养学生个人品德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鉴,提出在学生个人品德培养的过程中,应以体现人文关怀的德育目标为指导,通过富有人文关怀的德育途径来开展各种富有成效的德育实践... 从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和管理的感悟出发,思考人文关怀对培养学生个人品德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鉴,提出在学生个人品德培养的过程中,应以体现人文关怀的德育目标为指导,通过富有人文关怀的德育途径来开展各种富有成效的德育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学生个人品德 德育实践 志愿服务
下载PDF
私德刍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睦传厚 章剑鸣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40-42,共3页
私德与公德是两个既相区分又相联系的概念。私德是个人修身、个人在处理与家庭成员关系和其他私人关系时的德性;私德是公德的基础;进行道德建设应以私德修养为起点,并把私德提高到公德层次。
关键词 私德 公德 基础 层次
下载PDF
论梁启超的公德观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楚绪磊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22-25,共4页
随着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素质成为道德建设的迫切任务。100多年前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提出和阐发了他的公德思想,提出要正确处理公德和私德的关系,培养国民"利群"、"利国"的公德思想,具有... 随着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素质成为道德建设的迫切任务。100多年前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提出和阐发了他的公德思想,提出要正确处理公德和私德的关系,培养国民"利群"、"利国"的公德思想,具有重大的启蒙意义及影响。探讨梁启超公德观之合理的当代意义,可以为我国当前的社会公德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公德 私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要求 被引量:64
19
作者 靳玉军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7,15,共5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价值观教育的特点,通过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的形式,引导青年学生在勤学、修德、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价值观教育的特点,通过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的形式,引导青年学生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让少年儿童在学习、模仿、行动和反思上下功夫,帮助他们自觉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成效的基本实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德树人 教育 实践
原文传递
乡村文化振兴与新乡贤再造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秀玲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7-175,共9页
在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是长期以来存在的短板,需有切实可靠的办法与措施予以解决。在高度重视新乡贤的今天,应注意为其减负,强化其文化功能,进行赋能与价值再造。这主要包括:加强新乡贤文化建设,让新乡贤成为乡... 在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是长期以来存在的短板,需有切实可靠的办法与措施予以解决。在高度重视新乡贤的今天,应注意为其减负,强化其文化功能,进行赋能与价值再造。这主要包括:加强新乡贤文化建设,让新乡贤成为乡土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引领者、地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造者、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发展者、现代文化的开拓者和发扬者。新乡贤再造还需要处理好开放、创新、优势、人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文化振兴 新乡贤 新乡贤文化 再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