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腓骨短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和神经入肌点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聂拴锁 薛黔 +1 位作者 李季蓉 杨胜波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429-431,共3页
目的 查清腓骨短肌肌内神经分支和分布以证实肌亚部的划分 ;确定神经入肌点的位置 ,为临床提供肌形态学特征。方法 ①用经甲醛固定 1a以内的童尸 5具 (2~ 10 y)及成人尸体 5具 (2 0~ 5 0 y) ,取下腓骨短肌 ,采用改良的Sihler’s肌... 目的 查清腓骨短肌肌内神经分支和分布以证实肌亚部的划分 ;确定神经入肌点的位置 ,为临床提供肌形态学特征。方法 ①用经甲醛固定 1a以内的童尸 5具 (2~ 10 y)及成人尸体 5具 (2 0~ 5 0 y) ,取下腓骨短肌 ,采用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肌内神经分支分布。②用经甲醛固定成人尸体 2 0具 (男 17,女 3) ,共 4 0侧。以腓骨小头为骨性标志 ,测量腓骨短肌神经入肌点的位置。结果 ①腓骨短肌肌神经在肌内腱板上方分出 2支一级神经支 ,分别支配肌的前部和后部 ;②腓骨短肌前部、后部的神经入肌点分别在腓骨小头下方 13.98± 3.16cm ,16 .71± 2 .74cm处。结论 ①腓骨短肌可分为前、后两个亚部 ;②腓骨短肌前、后两个亚部的神经入肌点在肌上 1/3段处浅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神经支 肌亚部 神经入肌点 腓骨短肌
下载PDF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与神经入肌点定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文 邓鹏燕 +2 位作者 李远兵 谢鹏 杨方玖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3年第4期9-11,共3页
目的按自身比例定位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和神经入肌点,为临床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采用大体解剖法解剖观察30具成人尸体的腓骨长肌、腓骨短肌,按自身比例定位其肌腹和肌神经入肌点的位置。结果①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中线均位... 目的按自身比例定位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和神经入肌点,为临床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采用大体解剖法解剖观察30具成人尸体的腓骨长肌、腓骨短肌,按自身比例定位其肌腹和肌神经入肌点的位置。结果①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中线均位于腓骨头前缘最突起处至外踝后缘与下缘交界处的连线上;腓骨头前缘最突起处至外踝后缘与下缘交界处之间的距离(即腓骨前外侧长)为(32.56±3.15)cm。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长分别占腓骨前外侧长的(91.21±5.46)%和(69.53±4.66)%。②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神经入肌点分别距腓骨头前缘最突起处(4.94±0.86)cm和(11.00±1.31)cm。结论在痉挛性足外翻抗肌痉挛药物注射时,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和神经入肌点自身比例定位可为临床操作者提供形态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肌腹 神经入肌点 定位
下载PDF
小腿前外侧群肌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3
作者 谷方 葛兆茹 +2 位作者 赵振美 王庆保 唐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49-552,共4页
目的:为小腿下1/3的骨髓炎和其它创伤性修复提供满意的肌瓣。材料和方法:用30具成人的尸体,采用连续层次解剖法,调查了小腿前群和外侧群各肌,用游标卡尺测量了有关的数据。结果:转动胫骨前肌、拇长伸肌、处长伸肌、腓骨长肌... 目的:为小腿下1/3的骨髓炎和其它创伤性修复提供满意的肌瓣。材料和方法:用30具成人的尸体,采用连续层次解剖法,调查了小腿前群和外侧群各肌,用游标卡尺测量了有关的数据。结果:转动胫骨前肌、拇长伸肌、处长伸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和第 3腓骨肌瓣能覆盖腔骨前内侧下 1/3的面积分别是 8. 7 cm~2、12.4 cm~2、12. 7 cm~2、13. 6 cm~2、19. 0 cm~2、16. 7 cm~2。结论:除胫骨前肌和腓骨长肌因受功能的限制外,其它各肌均可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长伸肌 拇长伸肌 腓骨短肌 肌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人类胫骨前、后肌和腓骨长、短肌的肌纤维型分布 被引量:1
4
作者 薛黔 李名扬 李志义 《遵义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27-29,共3页
本研究为查清下肢主要足背屈、跖屈和足内翻、外翻肌的肌纤维型分布特征和构成比。结果表明,胫骨前肌浅部和深部Ⅰ型纤维均占70%左右;胫骨后肌Ⅰ型纤维比例占64%左右,与胫骨前肌相比,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腓骨长肌Ⅰ型纤维占60%,腓... 本研究为查清下肢主要足背屈、跖屈和足内翻、外翻肌的肌纤维型分布特征和构成比。结果表明,胫骨前肌浅部和深部Ⅰ型纤维均占70%左右;胫骨后肌Ⅰ型纤维比例占64%左右,与胫骨前肌相比,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腓骨长肌Ⅰ型纤维占60%,腓骨短肌占50%,二肌的Ⅰ型纤维比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推测,胫骨前、后肌和腓骨长肌拥有较高比例的Ⅰ型纤维,它们主要维持踝关节的稳定、保持足弓的形状、弹性和足背、跖屈运动;腓骨短肌比腓骨长肌更多地参加足外翻和速度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前肌 胫骨后肌 肌纤维型 分布
下载PDF
儿童小腿外侧群肌肌内神经分布模式及意义
5
作者 唐谦 徐燕 +1 位作者 李寿田 谢鹏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576-580,共5页
目的探索儿童小腿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肌内神经密集区域的分布范围,为临床注射肉毒毒素A治疗脑瘫患儿小腿外侧群肌痉挛提供解剖学阻滞位点。方法使用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显示儿童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密集... 目的探索儿童小腿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肌内神经密集区域的分布范围,为临床注射肉毒毒素A治疗脑瘫患儿小腿外侧群肌痉挛提供解剖学阻滞位点。方法使用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显示儿童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密集区。结果来自腓浅神经的腓骨长肌支从肌上端入肌,入肌后发出前、中、后和深支4条分支,分别分布于腓骨长肌肌腹的前、中、后部,其中前支最长、其细小分支可达肌肉下部和肌腱。在肌内的树枝状分支形成“O”型和“Y”吻合,主要密集地分布于肌腹上部。来自腓浅神经的腓骨短肌支从起点交叉入肌,入肌后发出浅、深两支,这两支沿途分出的树枝样分支间构成许多“O”型和“Y”型交通,密集地分布于肌腹中部。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使用肉毒毒素A(BTX-A)治疗脑瘫患儿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痉挛时,建议将药物注入腓骨长肌肌腹上部和腓骨短肌肌腹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肌痉挛 肌内神经 BTX-A
下载PDF
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2
6
作者 方义湖 吴解万 谢汉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0-211,共2页
目的:为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成人下肢标本,对腓骨短肌腱进行形态学观测。结果:在踝关节平面上1cm处,腓骨短肌腱上长(12.5±2.2)cm,下长(9.5±1.0)cm,腓骨前后径为(2.1±... 目的:为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成人下肢标本,对腓骨短肌腱进行形态学观测。结果:在踝关节平面上1cm处,腓骨短肌腱上长(12.5±2.2)cm,下长(9.5±1.0)cm,腓骨前后径为(2.1±0.5)cm,胫骨前后径为(3.4±0.4)cm,胫、腓骨前缘之间距离为(2.8±0.4)cm,腓骨短肌腱距腓骨外缘(1.3±0.3)cm,胫骨内缘距离腓骨外缘(5.3±0.4)cm。结论: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短肌腱 下胫腓联合分离 转位 修复 骨隧道
下载PDF
小腿联合肌皮瓣治疗创伤后慢性跟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2
7
作者 沈余明 胡骁骅 +3 位作者 温春泉 宁方刚 于东宁 覃凤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腓骨短肌肌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创伤后慢性跟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9例创伤后慢性跟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18~46岁,平均33岁。左侧4例...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腓骨短肌肌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创伤后慢性跟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9例创伤后慢性跟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18~46岁,平均33岁。左侧4例,右侧5例。7例为闭合跟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感染;2例为开放性跟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跟骨骨髓炎病程2个月~3年,平均5个月。创面均有脓性分泌物、坏死组织或窦道形成,细菌培养均呈阳性。X线片及CT检查示跟骨骨密度不均、有空洞或死骨形成。术中彻底清创后,骨缺损范围为3 cm×3 cm×3 cm~6 cm×4 cm×3 cm;软组织缺损范围为7 cm×3 cm~12 cm×7 cm。切取大小为11 cm×3 cm~16 cm×4 cm的腓骨短肌肌瓣填充骨缺损,大小为8 cm×4 cm~14 cm×8 cm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覆盖肌瓣并修复软组织缺损。供区直接缝合6例,植皮修复3例。结果术后9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未见皮瓣下腓骨短肌肌瓣坏死、液化现象。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皮瓣质地良好,骨折均愈合伴骨缺损,恢复基本负重行走功能。随访期间骨髓炎无复发,无明显跟骨塌陷发生。结论逆行腓骨短肌肌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肌、皮瓣血运良好,是治疗创伤后慢性跟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跟骨骨髓炎 腓骨短肌肌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骨缺损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联合腓骨短肌肌瓣治疗跟骨骨髓炎及跟骨缺损 被引量:12
8
作者 覃凤均 胡骁骅 +1 位作者 黎明 沈余明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7年第6期364-368,共5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联合腓骨短肌肌瓣治疗跟骨骨髓炎及跟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15例跟骨骨折导致跟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5~68岁,平均39....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联合腓骨短肌肌瓣治疗跟骨骨髓炎及跟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15例跟骨骨折导致跟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5~68岁,平均39.7岁。15例患者彻底清创后均有跟骨较大较深缺损,且有皮肤和软组织缺损,应用腓骨短肌肌瓣填充跟骨清创后形成的空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结果 15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3~24个月,骨髓炎未见复发。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联合腓骨短肌肌瓣治疗跟骨骨髓炎所致较大跟骨缺损安全有效,易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髓炎 外科皮瓣 腓肠神经 腓骨短肌
下载PDF
踝关节重建手术前后的步态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崔大平 赵德伟 +1 位作者 孙强 于小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通过三维运动捕捉步态分析的生物力学方法研究踝关节韧带损伤及重建手术后步态运动学的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应用三维运动捕捉步态分析系统(东方新锐DVMC-8801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对单侧外踝韧带损伤应用腓骨短肌腱进行重建的39... [目的]通过三维运动捕捉步态分析的生物力学方法研究踝关节韧带损伤及重建手术后步态运动学的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应用三维运动捕捉步态分析系统(东方新锐DVMC-8801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对单侧外踝韧带损伤应用腓骨短肌腱进行重建的39例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外踝韧带损伤患者自受伤到接受手术的平均时间为2.6个月(2周~16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6、12、18、24个月采集步态数据,同期采集58名健康人的步态数据并与之比较。受试对象按恒定速度(1.9 km/h)在运动平板上行走120 s,测量0°和15°时的步态数据,测量时空参数包括:步长、步宽;运动学数据包括:踝关节运动角度、踝关节角加速度。[结果]本组39例外踝韧带损伤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均出现恐惧步态,术后6个月0°运动平板的时空参数与正常比较无显著性差别,术后12个月15°倾斜运动平板的时空参数与正常比较无显著性差别,术后18个月15°倾斜运动平板的运动学指标与正常比较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应用腓骨短肌腱进行外踝韧带重建能够恢复踝关节正常的步态模式并表现出一种时间相关趋势。运用步态分析的运动学数据对踝关节损伤进行功能量化评价,可以更为准确的了解踝关节外踝韧带损伤及重建术后的生物力学变化,为评定术后疗效、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及评定康复疗效提供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 外踝韧带重建 三维运动学 腓骨短肌腱移植
原文传递
慢性踝外侧不稳镜下清理联合外侧副韧带重建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向阳 刘阳 +4 位作者 付立功 庞海鹏 陈军 王建义 陈连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评价踝关节镜关节清理联合自体腓骨短肌肌腱解剖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对18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先行关节镜踝关节清理,然后用同侧部分腓骨短肌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 [目的]评价踝关节镜关节清理联合自体腓骨短肌肌腱解剖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对18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先行关节镜踝关节清理,然后用同侧部分腓骨短肌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钿带和跟腓韧带。采用A0FAS和VAS评分和影像检查评估临床效果。[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71.56±6.0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6.50±5.38)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术后时推移,A0FAS显著增加(P<0.05);而VAS显著减少(P<0.05)。术后X线片均显示踝关节位置正常,锚钉及骨道位置良好;MRI显示重建ATFL和CFL走形恢复正常,张力良好。[结论]踝关节镜关节清理联合部分腓骨短肌肌腱解剖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关节镜清理 外侧副韧带损伤 腓骨短肌肌腱 解剖重建
原文传递
远端蒂腓骨短肌瓣在修复小腿下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邓国三 赵成利 连继洪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 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修复小腿下 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方法 设计远端蒂腓骨短肌瓣转位修复小腿下 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 ,中厚皮片移植覆盖肌瓣。 结果  16例小腿下 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病例 ,缺损面积最大 5... 目的 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修复小腿下 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方法 设计远端蒂腓骨短肌瓣转位修复小腿下 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 ,中厚皮片移植覆盖肌瓣。 结果  16例小腿下 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病例 ,缺损面积最大 5cm× 7cm ,最小 3cm× 4cm。术后伤口一期愈合 14例 ,二期愈合 2例 ,无 1例肌瓣完全坏死。 结论 远端蒂腓骨短肌瓣是修复小腿下 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诸多方法中最简单、并发症最少、成功率较高的方法之一 ,尤其适合于中、小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远端蒂腓骨短肌瓣 小腿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半股腓骨短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邓晋京 孙天祥 +2 位作者 钟易林 陈挛平 陈银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1期1004-100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外踝不稳采用半股腓骨短肌腱重建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自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采用半股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治疗25例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12例;年龄25~54岁,平均(30.5±6.9)岁。术前均摄MRI检查且前抽... 目的探讨慢性外踝不稳采用半股腓骨短肌腱重建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自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采用半股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治疗25例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12例;年龄25~54岁,平均(30.5±6.9)岁。术前均摄MRI检查且前抽屉试验阳性,确认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断裂或松弛。末次随访时采用踝关节评分。未出现术中骨折、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karlsson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25例均获得随访13~29个月,平均(19.5±3.7)个月。Karlsson评分和AOF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半股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短肌 重建 距腓前韧带 踝关节 不稳
下载PDF
腓骨短肌肌瓣的血供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迪喜 李联祥 +6 位作者 徐建华 吕志军 栗庆东 王文平 张艳军 柴利军 苑昭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了解腓骨短肌血供的解剖学特征,探讨临床应用腓骨短肌肌瓣和以腓骨短肌为蒂的组织瓣内移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或治疗胫骨骨不连的可行性。方法 30例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察腓骨短肌的血管来源、... 目的了解腓骨短肌血供的解剖学特征,探讨临床应用腓骨短肌肌瓣和以腓骨短肌为蒂的组织瓣内移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或治疗胫骨骨不连的可行性。方法 30例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察腓骨短肌的血管来源、走行及分布情况;临床上设计切口取腓动脉的弓形动脉分支为蒂,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和胫骨骨不连患者10例。结果腓骨短肌血管呈节段性分布,主要来自腓动脉的弓形动脉,最远侧的分支平均位于外踝上(50.81±5.45)mm;根据腓骨短肌及血供特点,临床设计的腓骨短肌肌瓣应用于10例患者,均获成功。结论腓骨短肌血供丰富,逆行腓骨短肌肌瓣血供可靠,是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和胫骨骨不连的一种理想肌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短肌肌瓣 血供 腓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腓骨短肌肌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及跟腱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连根 张增方 +3 位作者 安小刚 娄宏亮 韩守江 李晓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41-643,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修复外踝及跟腱处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设计腓骨短肌肌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及跟腱处软组织缺损创面。中厚皮片移植覆盖肌瓣。结果7例外踝及跟腱处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跟腱外露病例。缺损面积最大5cm×6cm,最...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修复外踝及跟腱处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设计腓骨短肌肌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及跟腱处软组织缺损创面。中厚皮片移植覆盖肌瓣。结果7例外踝及跟腱处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跟腱外露病例。缺损面积最大5cm×6cm,最小3cm×4cm。术后伤口Ⅰ期愈合,肌瓣全部成活。结论腓骨短肌肌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跟腱处软组织缺损,此方法简单、并发症少、成功率较高,尤其适用于中小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短肌肌瓣 外踝 跟腱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高频外周磁刺激治疗36例脑卒中患者足内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树强 崔永刚 +4 位作者 张婷 闻君 刘伟利 崔健 吴睿 《医药论坛杂志》 2019年第6期50-52,56,共4页
目的观察高频外周磁刺激腓骨长短肌治疗脑卒中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康复科脑卒中足内翻患者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8)和对照组(n=18),连续高频外周磁刺激腓骨长短肌... 目的观察高频外周磁刺激腓骨长短肌治疗脑卒中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康复科脑卒中足内翻患者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8)和对照组(n=18),连续高频外周磁刺激腓骨长短肌治疗四周,观察患者足主动背屈外翻的角度及外翻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足主动外翻的角度及外翻的疗效判定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的主动背曲外翻的主动关节活动范围及疗效判定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高频外周重复磁刺激腓骨长短肌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有利于改善其下垂内翻情况,改善患者步行的稳定性,提高其生活质量,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外周磁刺激 脑卒中 腓骨长短肌 足下垂内翻
原文传递
腓骨短肌腱联合腱鞘外筋膜瓣修复跟腱并皮肤缺损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得恒 张增方 +4 位作者 刘金伟 杨斌 宋晓峰 朱朝晖 陈东亮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索利用腓骨短肌腱联合腱鞘外筋膜瓣修复跟腱并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15年5月,应用腓骨短肌腱联合腱鞘外筋膜瓣修复跟腱并皮肤缺损5例。其中.跟腱缺损3.0~8.0cm,皮肤缺损面积2.0cm×3.0cm~3.0cm&#... 目的探索利用腓骨短肌腱联合腱鞘外筋膜瓣修复跟腱并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15年5月,应用腓骨短肌腱联合腱鞘外筋膜瓣修复跟腱并皮肤缺损5例。其中.跟腱缺损3.0~8.0cm,皮肤缺损面积2.0cm×3.0cm~3.0cm×5.0cm。跟腱缺损采用腓骨短肌重建.同时应用腓骨肌腱鞘筋膜瓣覆盖腓骨短肌,然后在其上植皮。术后定期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一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植皮成活。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时间6个月。10年.平均5.2年。在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患足没有内翻畸形,提踵有力,恢复到伤前运动水平。AOFAS踝一后足评分由术前的(50.44±12.0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0.02±6.55)分(P〈0.05)。结论利用腓骨短肌腱联合腱鞘外筋膜瓣修复跟腱并皮肤缺损,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安全可靠且疗效满意等优点,是修复跟腱并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短肌腱 腱鞘外筋膜瓣 跟腱缺损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腓骨短肌肌腱转位加锚钉缝合治疗Ⅲ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联彬 梁比记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12期2130-2132,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腓骨短肌肌腱转位加缝合锚钉治疗Ⅲ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比较采用腓骨短肌肌腱转位加缝合锚钉与采用护踝保护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疗效,两种治疗方法分别分为治... 目的探讨采用腓骨短肌肌腱转位加缝合锚钉治疗Ⅲ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比较采用腓骨短肌肌腱转位加缝合锚钉与采用护踝保护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疗效,两种治疗方法分别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病例各12例。所有病例治疗后随访2年。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总分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段随访评分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手术后各时间段的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总分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项目评分中,治疗组术后3月的稳定性和放射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2年,除活动范围评分外,其它项目评分治疗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治疗组有1例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经治疗后可恢复。结论采用腓骨短肌转位加缝合锚钉解剖重建踝关节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明显地改善踝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短肌肌腱转位 缝合锚钉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下载PDF
腓骨短肌腱Ⅴ双束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
18
作者 韩海元 张永超 +4 位作者 曲新强 崔东云 郝佳杰 季晓峰 孙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34-737,共4页
[目的]介绍腓骨短肌腱“Ⅴ”双束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ATFL断裂的患者取自体部分腓骨短肌腱“Ⅴ”双束重建距腓前韧带,以ATFL走行为中心作弧形切口,暴露ATFL... [目的]介绍腓骨短肌腱“Ⅴ”双束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ATFL断裂的患者取自体部分腓骨短肌腱“Ⅴ”双束重建距腓前韧带,以ATFL走行为中心作弧形切口,暴露ATFL,确认残余韧带组织无法直接缝合。分别于ATFL腓骨解剖止点印迹的上缘和下缘,以及距骨解剖止点印迹片建立3处骨隧道。用取腱器纵向切取一半的腓骨短肌腱,制备Ⅴ形移植物。将移植物分别引入相应骨隧道,拉紧,用挤压螺钉或锚钉固定,完成双束Ⅴ形ATFL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个月以上。AOFAS评分由术前的(46.7±9.5)分显著提高至术后12个月(91.6±2.8)分(P<0.05),KAF评分由术前的(49.4±1.9)分显著提高至术后12个月(90.8±2.7)分(P<0.05),ⅤAS疼痛评分由术前的(5.8±0.9)分显著减少至术后12个月(1.7±0.9)分(P<0.05)。末次随访时,23例患者ADT及TTT均为阴性,踝关节疼痛、日常功能和关节活动、稳定性及后足对线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腓骨短肌腱“Ⅴ”双束解剖重建ATFL,可更好地恢复踝关节生物力学功能,临床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外侧慢性不稳 腓骨短肌腱 距腓前韧带 解剖重建
原文传递
逆行腓骨短肌肌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临床体会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学东 杨润功 +2 位作者 于振山 张亚奎 王雪飞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11年第4期374-377,共4页
目的探讨逆行腓骨短肌肌瓣在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的可行性。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所致骨外露病例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2岁;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8例,手术原切口均为跟骨外侧&q... 目的探讨逆行腓骨短肌肌瓣在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的可行性。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所致骨外露病例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2岁;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8例,手术原切口均为跟骨外侧"L"形切口,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创面缺损范围1.5cm×2.3cm~3.0cm×4.0cm,病程为2-4个月;所有病例均进行多次换药不见好转。手术时首先给予原切口扩创,清除坏死组织和炎性肉芽组织,取出内固定物。设计并切取同侧腓骨短肌逆行肌瓣充填缺损区,观察血运良好后,表面予以中厚游离皮片覆盖,打包加压,石膏托固定2周,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转移肌瓣及植皮完全成活,仅1例伴肌瓣下感染,换药后愈合。1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20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皮瓣质地、外形良好,足踝活动稳定,无并发症发生,均可正常行走,无疼痛。结论逆行腓骨短肌肌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短肌 肌瓣 跟骨骨折 骨外露
原文传递
远端蒂腓骨短肌肌瓣修复踝关节周围感染性创面
20
作者 王道明 张沈屹婷 +2 位作者 庄智勇 蔡金表 杨国劲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64-466,共3页
目的 探讨远端蒂腓骨短肌肌瓣修复踝关节周围感染性创面的治疗要点及疗效。方法 2021年8月-2022年9月,治疗跟骨骨折术后骨感染4例,腓骨远端骨折术后腓骨感染1例,腓骨远端慢性骨髓炎1例,跟腱断裂术后感染1例。一期彻底清创,行抗生素骨水... 目的 探讨远端蒂腓骨短肌肌瓣修复踝关节周围感染性创面的治疗要点及疗效。方法 2021年8月-2022年9月,治疗跟骨骨折术后骨感染4例,腓骨远端骨折术后腓骨感染1例,腓骨远端慢性骨髓炎1例,跟腱断裂术后感染1例。一期彻底清创,行抗生素骨水泥或封闭负压引流护创;二期采用远端蒂腓骨短肌肌瓣填充清创后死腔、覆盖创面,肌瓣表面用携带的肌皮瓣或游离植皮修复皮肤缺损。结果 7例患者中,肌瓣表面植皮4例,其中2例一期在肌瓣表面游离植皮,2例二期在肌瓣表面游离植皮,其中3例植皮全部成活,1例肌瓣因术后受压部分坏死,植皮未成活,再次清创植皮后创面愈合;3例以腓骨短肌皮穿支为蒂切取成远端蒂腓骨短肌皮瓣,肌皮瓣转移后未发生肌皮瓣坏死或液化。随访2~12个月,创面愈合好,质地及外形好,感染性创面未再破溃。结论 远端蒂的腓骨短肌瓣,血运可靠,能填塞踝关节周围清创术后死腔,控制感染,并同时修复此区域周围软组织缺损。手术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是治疗感染性创面并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蒂 腓骨短肌肌瓣 踝关节 感染创面 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