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歌德诗剧《伊菲格妮在陶里斯岛》中女主人公的完满人性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婉赢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CSSCI 2017年第1期45-50,共6页
诗剧《伊菲格妮在陶里斯岛》是歌德魏玛时期代表作,凝结了诗人对完满人性的推崇和呼唤。本文从文本入手,寻找诠释依据,着重分析伊菲格妮从待拯救者到自主理性的人的成长,并透过"散文—诗剧"的经典转向看歌德对完满人性的执着追求。从... 诗剧《伊菲格妮在陶里斯岛》是歌德魏玛时期代表作,凝结了诗人对完满人性的推崇和呼唤。本文从文本入手,寻找诠释依据,着重分析伊菲格妮从待拯救者到自主理性的人的成长,并透过"散文—诗剧"的经典转向看歌德对完满人性的执着追求。从而说明歌德借助伊菲格妮的形象塑造人性典范,剧中女主人公挣脱命运论牢笼的自我解放,展现出接近神性的伟大人性,不仅符合启蒙时期的时代要求,更反映了歌德建立启蒙社会的政治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伊菲格妮在陶里斯岛》 完满人性
原文传递
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合理性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秀萍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85-88,92,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领导人提出建立法治国家以来,诉讼作为依照现代法律的标准来解决纠纷的方式,其重要性空前提高。但近年来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分化加剧、人们的基本生活保障缺乏等社会问题的出现,使得社会和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领导人提出建立法治国家以来,诉讼作为依照现代法律的标准来解决纠纷的方式,其重要性空前提高。但近年来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分化加剧、人们的基本生活保障缺乏等社会问题的出现,使得社会和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当代中国这一特定时期,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有着完善人性、传承文化、缓解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之功能,它的发展与完善既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另一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之治 纠纷解决 人性完善 “无讼” “民间法”
下载PDF
绽放在理学藩篱外的一株纯净之花——《牡丹亭》春香形象文化探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彩霞 《鄂州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54-56,共3页
春香是汤显祖在《牡丹亭》剧中塑造的一个婢女形象,她与剧中人物丽娘相互呼应,成为作品中另一个理想角色。她身上负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是剧中人性"真"美的直觉展现者,作家启蒙思想的另一个承载者。
关键词 《牡丹亭》 春香 人性"真"美 启蒙理想
下载PDF
试析梁启超立人话语向审美之域的生成
4
作者 方红梅 方波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1-24,共4页
以政治救国为价值目标来开启人生航程的梁启超,其思想焦点经历了两个层面的深入性转变:一是从政治到文化、从为救国而新民到为立人而立人的转变;二是在对人的理解上,披理入情,并把对情感的思考,从着眼于情感与国民性、政治的关系向情感... 以政治救国为价值目标来开启人生航程的梁启超,其思想焦点经历了两个层面的深入性转变:一是从政治到文化、从为救国而新民到为立人而立人的转变;二是在对人的理解上,披理入情,并把对情感的思考,从着眼于情感与国民性、政治的关系向情感与人的存在、与生命的自由伸展的关系做了大幅度的拓展。正是对文化和生命意义上的“人”的终极眷注,正是从追寻人生灵趣的角度对情感的肯定,使梁启超将早年的政治功利美学发展为情感、趣味、生命一体的文艺美学和审美人生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立人 情感 审美
下载PDF
感性、理性、审美与人的完善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旭晓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1-38,共8页
美育有着其他教育活动替代不了的特殊作用 ,这种特殊作用是与具体实施美育的审美活动的特殊性直接相关的。审美活动的感性特征是审美活动的本质特征之一 ,这种特征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从人的感性生命的要求和主要精神活动的理性... 美育有着其他教育活动替代不了的特殊作用 ,这种特殊作用是与具体实施美育的审美活动的特殊性直接相关的。审美活动的感性特征是审美活动的本质特征之一 ,这种特征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从人的感性生命的要求和主要精神活动的理性特征出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活动 感性特征 理性特征 美育
下载PDF
自由的跋涉——沈从文的心路历程
6
作者 马兆华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7-38,共2页
在沈从文从事文学事业的心路历程中,对自由与独立思考的追求是一条重要的线索。他在文学道路上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本能地坚持选择人生道路的自由;自觉地在文学创作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自由探索;在坚持政治独立与精神自由的前提下树立... 在沈从文从事文学事业的心路历程中,对自由与独立思考的追求是一条重要的线索。他在文学道路上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本能地坚持选择人生道路的自由;自觉地在文学创作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自由探索;在坚持政治独立与精神自由的前提下树立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对人性美的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文学创作 政治独立 精神自由 审美 人性 信仰
下载PDF
论剧场艺术体验与大众审美教育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璐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88-94,共7页
剧场是戏剧表演的场所,剧场艺术体验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场所性、集体性和及时反馈性的艺术体验。大众走进剧场后,便成为了演员或观众。演员与演员之间、演员与观众之间、观众与观众之间皆有情绪上的交互反馈,这三组反馈关系使剧场艺术... 剧场是戏剧表演的场所,剧场艺术体验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场所性、集体性和及时反馈性的艺术体验。大众走进剧场后,便成为了演员或观众。演员与演员之间、演员与观众之间、观众与观众之间皆有情绪上的交互反馈,这三组反馈关系使剧场艺术体验自律地进行。剧场艺术体验不是生活的奢侈品,它是大众生活的必需品,它是大众审美教育的有力工具。大众在剧场艺术体验中,可获得对真理的认知,可激起对生命的关怀,实现理性精神与仁爱精神的完善,从而走向人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场 艺术体验 自律原则 审美教育 人的完善
下载PDF
寻求完美的人性——评劳伦斯《儿子与情人》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春兰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95-100,共6页
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 ,以对保罗与三位女性的关系的描写 ,展示现代工业文明世界中 ,人与文明 ,自然与文明的冲突导致人性的分裂。劳伦斯在小说中追求理想的两性关系 ,认为只有达到精神与肉体的和谐统一 ,人才能获得完美的人性。
关键词 人性分裂 和谐统一 完美人性 劳伦斯 《儿子与情人》
下载PDF
中西政治旨趣迥异的人性论基础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彩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35,共3页
在中西政治文明的进程中,政治建构对于哲学人性论的依赖,一直是一个通贯的文化景观。任何政治都隐含着关于人性的假定,对于人性的不同预设导致了迥然不同的政治旨趣。西方国家崇尚法治与分权制衡的政治追求基于它对人的局限性和恶性的体... 在中西政治文明的进程中,政治建构对于哲学人性论的依赖,一直是一个通贯的文化景观。任何政治都隐含着关于人性的假定,对于人性的不同预设导致了迥然不同的政治旨趣。西方国家崇尚法治与分权制衡的政治追求基于它对人的局限性和恶性的体认,中国历史上崇尚德治与集权专制的政治基于它对人性的完满和本善的预设,而理想的政治设计和政治运作应以对人性善恶的全面把握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旨趣 人性善 人性完满 人性恶 人性缺陷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时代的环境观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二勋 秦耀辰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22,共5页
评述了古代西方与中国哲学家的环境观 ,并对两者的差异进行比较。以马克思主义环境观为基准 ,对现代环境观的三种主流意识进行辨析 ,在此基础上 ,提出可持续发展时代的环境观。同时认为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包括环境整体观、环境系统观。
关键词 环境观 可持续发展 哲学体系 天人观 生态学 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爱知之学与成人之教——中西哲学观的歧异与会通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再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6-42,共7页
 就其主要倾向而言,虽同为"形而上学",但中西哲学一为爱知之学而一为成人之教,二者在哲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及其功能上均有重大的差异。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主要是以自然界为其研究对象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主要是以人为其...  就其主要倾向而言,虽同为"形而上学",但中西哲学一为爱知之学而一为成人之教,二者在哲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及其功能上均有重大的差异。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主要是以自然界为其研究对象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主要是以人为其研究对象;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主要是以思在关系为其研究内容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主要是以人我关系为其研究内容;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主要是以知识批判为其文化功能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主要是以社会批判为其文化功能。实际上,这两种哲学之间的差异并不妨碍二者根本上的会通,因为正如自然与人本身须臾不可分离那样,科学主义的哲学与人本主义的哲学亦始终处于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 爱知之学 成人之教 中西哲学的会通
下载PDF
教育价值的回归——从功利到人性完善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忻 杜学元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34-137,共4页
社会急剧变革,变革的社会使教育的价值观受到冲击。教育愈来愈趋向功利化。我们应该通过教育培养智慧的而非工具化的人,培养高尚的而非物质化的人。
关键词 智慧 教育异化 功利性 完善的人
下载PDF
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的自然观
13
作者 杨芝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1年第1期8-9,共2页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 3个阶段 ,在造成大自然伤痕累累的同时 ,人类也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使人类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 ,调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 生态价值观 自然观 和谐统一
下载PDF
新时期孙犁人性观的变迁与重构
14
作者 常玉荣 张世岩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5-148,共4页
作家孙犁在解放区时期是一位美好人性的歌者,而经过“文化大革命”之后,孙犁的人性观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他心目中的完美人性,即坚持其一贯的道德化定位,对责任与自由的双重期冀:在对个人进行道德伦理规约的同时,又给个... 作家孙犁在解放区时期是一位美好人性的歌者,而经过“文化大革命”之后,孙犁的人性观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他心目中的完美人性,即坚持其一贯的道德化定位,对责任与自由的双重期冀:在对个人进行道德伦理规约的同时,又给个人以适当的生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新时期 完美人性 人性观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人学
15
作者 雷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7-31,共5页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 ,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 ,它确证着人的本质及其属性 ,是完整的人形成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以实践的视角阐释人 ,不仅使关于人的学说达到科学的形态 ,而且对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新人的塑造也具有重要...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 ,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 ,它确证着人的本质及其属性 ,是完整的人形成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以实践的视角阐释人 ,不仅使关于人的学说达到科学的形态 ,而且对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新人的塑造也具有重要的哲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人的本质 主体性 完整的人
下载PDF
论诺瓦利斯“爱”的概念——以《塞斯的弟子们》和《奥夫特丁根》为例
16
作者 王淑娇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70,共12页
作为实现完整性与普遍和谐的重要媒介,“爱”是德国早期浪漫派理论体系的中心原则和关键概念。鉴于爱的理想尤其在诺瓦利斯作品中形成了早期浪漫派关于爱的核心内容的最初模式,本文重点选择诺瓦利斯的小说《塞斯的弟子们》和《亨利希... 作为实现完整性与普遍和谐的重要媒介,“爱”是德国早期浪漫派理论体系的中心原则和关键概念。鉴于爱的理想尤其在诺瓦利斯作品中形成了早期浪漫派关于爱的核心内容的最初模式,本文重点选择诺瓦利斯的小说《塞斯的弟子们》和《亨利希·封·奥夫特丁根》,从两性之爱、人与自然的相爱关系、爱的神圣化三个方面讨论“爱”的概念内涵与文本表达,阐释爱如何在世俗化/感性化与精神化/神圣化两个维度上成为促进人性完整、人与自然和谐、有限与绝对相融合的重要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瓦利斯 完整性 完美人性 普遍和谐
原文传递
论庄子“至仁”思想
17
作者 徐春根 《嘉应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35-40,共6页
庄子对于儒家主张的孝悌仁义贞廉之类的品格并不一概排斥,也不会简单视之为人生的拖累。不过,庄子也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中提倡的诸如孝悌仁义贞廉等品性,虽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但毕竟是"失道而后德",毕竟是退而求其次的不得已的... 庄子对于儒家主张的孝悌仁义贞廉之类的品格并不一概排斥,也不会简单视之为人生的拖累。不过,庄子也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中提倡的诸如孝悌仁义贞廉等品性,虽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但毕竟是"失道而后德",毕竟是退而求其次的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庄子认为,人的最为理想的品格是"至仁",而"至仁"人格总是唯道是从,与道融为一体,所以,至仁者心常平等而不会有任何偏私,即便利泽施于万世,也是"天下莫知"。显然,庄子所推崇的"至仁"品格包含着一种悲天悯人的大慈、大悲的博爱情怀,而这种博爱情怀,即使是在当今社会,也异常稀有,无疑值得人们进一步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至仁 不偏私 唯道是从 天下莫知
下载PDF
论动画对儿童自我主体建构的价值功能
18
作者 徐红艳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17-120,共4页
在儿童自我主体建构的过程中,动画形象在性别方面显现的特征对儿童性别意识的产生和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又通过动画人物之间的关系,以想象、类比的方式建构其现实关系,确定其社会角色,动画的艺术特色、人文关怀使儿童在人性发展上... 在儿童自我主体建构的过程中,动画形象在性别方面显现的特征对儿童性别意识的产生和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又通过动画人物之间的关系,以想象、类比的方式建构其现实关系,确定其社会角色,动画的艺术特色、人文关怀使儿童在人性发展上趋于自我完善。因此,动画在儿童自我主体构建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 自我角色 社会角色 人性完善
下载PDF
席勒美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迎刚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6-102,共7页
席勒美育思想的影响是极为广泛而深远的。两百多年来,他所主张的通过"审美教育"的方式来培养完美人性,进而达到改良社会,建设理想国家制度的观点,已经成为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人们共同的文化遗产。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席勒美育思想的影响是极为广泛而深远的。两百多年来,他所主张的通过"审美教育"的方式来培养完美人性,进而达到改良社会,建设理想国家制度的观点,已经成为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人们共同的文化遗产。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重新认识席勒美育思想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掘其美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 审美教育 完美人性 和谐社会
下载PDF
论洪堡思想的终身教育元素及对当代的现实价值
20
作者 彭海蕾 陈志伟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0,共5页
洪堡的教育思想具有强烈的新人文主义色彩,他培养"完人"的教育理念、纯粹科学性习得思想、"教研结合、教学自由、科学统一"的育人原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准则和要求,以及对公共教育的批判性思考都集中体现出... 洪堡的教育思想具有强烈的新人文主义色彩,他培养"完人"的教育理念、纯粹科学性习得思想、"教研结合、教学自由、科学统一"的育人原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准则和要求,以及对公共教育的批判性思考都集中体现出其所具有的终身教育导向。通过辩证总结和分析洪堡思想的终身教育元素,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终身教育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社会对终身教育认识片面、教育方式和内容产生偏差、教育广度和深度不足等问题,进而为通过终身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教育 洪堡思想 纯粹科学 "完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