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cidence and predictors of radial artery spasm during transradial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 被引量:21
1
作者 JIA De-an ZHOU Yu-jie SHI Dong-mei LIU Yu-yang WANG Jian-long LIU Xiao-li WANG Zhi-jian YANG Shi-wei GE Hai-long HU Bin YAN Zhen-xian CHEN Yi GAO Fe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7期843-847,共5页
Background Radial artery spasm (RAS) is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in transradial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 In this study, we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RAS during transradial procedures... Background Radial artery spasm (RAS) is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in transradial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 In this study, we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RAS during transradial procedures in Chinese, find out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through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AS during follow-up. Methods Patients arranged to receive transradial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 were consecutively enrolled. The incidence of RAS was recorded. Univariat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find out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RA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find out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RAS. The patients were asked to return 1 month later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radial acces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RAS was 7.8% (112/1427) in 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transradial procedure. Univariat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young (P=0.038), female (P=0.026), small diameter of radial artery (P 〈0.001), diabetes (P=0.026), smoking (P=0.019), moderate or severe pain during radial artery cannulation (P〈0.001), unsuccessful access at first attempt (P=0.002), big sheath (P=0.004), number of catheters (〉3) (P=0.048), rapid baseline heart rate (P=0.032) and long operation time (P=0.021) were associated with RAS.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female (OR=1.745, 95% CI: 1.148-3.846, P=0.024), small radial artery diameter (OR=4.028, 95%CI: 1.264-12.196, P=0.008), diabetes (OR= 2.148, 95%CI: 1.579-7.458, P=0.019) and unsuccessful access at first attempt (OR=1.468, 95%CI: 1.212-2.591, P=0.032)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RAS. Follow-up at (28±7) days after the procedure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non-spasm patients, the RAS patients had higher portion of pain (11.8% vs. 6.2%, P=0.043). The occurrences of hematoma (7.3% vs. 5.6%, P=0.518) and radial artery occlusion (3.6% vs. 2.6%, P=0.534) were similar. 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of RAS during transradial coron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ngiography intervent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angioplasty radial artery spasm INCIDENCE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发生室性心律失常风暴危险因素及早期干预的效果 被引量:12
2
作者 何胜虎 袁彬 +6 位作者 纪军 徐日新 陈述 刘晓东 谢勇 汪华玲 廖清池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 探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生室性心律失常风暴(VAS)的危险因素及早期预防的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280例STEMI患者直接PC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将24h内自发室... 目的 探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生室性心律失常风暴(VAS)的危险因素及早期预防的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280例STEMI患者直接PC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将24h内自发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 ≥2次,需紧急治疗者归入VAS组,其余纳入对照组.结果 280例患者共发生VAS 19例,其中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早期),电风暴发生16 (16/122)例;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后期),电风暴发生3例(3/158).VAS组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值、肌钙蛋白I(TNI)值、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右冠状动脉、TIMI1级血流、心动过缓、持续性低血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I值、TIMI分级、持续性低血压是急性STEMI患者发生VAS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CK-MB值、TNI值、IRA为右冠状动脉、TIMI分级、心动过缓、持续性低血压是发生电风暴的主要危险因素,TNI值、TIMI分级、持续性低血压预测意义更强,针对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可以减少VAS的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室性心律失常风暴 危险因素 早期干预
原文传递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国忠 郭金成 +1 位作者 王宇平 甘舜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评价高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急诊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自2013年1月-2014年8月于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潞河医院,522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高龄组(≥75岁... 目的评价高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急诊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自2013年1月-2014年8月于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潞河医院,522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高龄组(≥75岁)共81例和非高龄组(〈75岁)共44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造影及介入治疗特点及住院转归情况。结果 1高龄组与非高龄组比较,女性(56.79%vs.21.77%,P〈0.001)、脑卒中史(19.75%vs.9.75%,P=0.009)、肾功能不全(9.88%vs.2.72%,P=0.002)、心功能Killip≥2级患者(28.40%vs.9.07%,P〈0.001)比例均增高,而吸烟(44.44%vs.61.68%,P=0.004)、高脂血症(38.27%vs.51.93%,P=0.024)比例均降低。入院时舒张压[(74.55±12.25)mm Hg vs.(83.04±16.31)mm Hg,P〈0.001]更低。2两组桡动脉穿刺及手术成功率无区别。高龄组有更多的三支病变(45.68%vs.32.65%,P=0.024),透视时间延长[(13.77±8.75)min vs.(9.33±4.85)min,P=0.005]。3高龄组左室射血分数更低[(56.25±11.30)%vs.(60.32±10.29)%,P=0.010],有更多的脑卒中(4.94%vs.0.68%,P=0.013)、心力衰竭(17.28%vs.5.44%,P〈0.001)、心源性休克(9.88%vs.3.18%,P=0.012)、外周血管并发症(6.17%vs.0.91%,P=0.006)发生率。住院病死率更高(7.41%vs.2.27%,P=0.025)。结论同非高龄组相比,高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较少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但有更多的三支病变及肾功能不全、脑卒中病史。入院时心功能更差。急诊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与非高龄患者相同,但并发症、病死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转运PCI与立即溶栓治疗AMI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罗春苗 徐达华 +4 位作者 高潮 鲍国萍 孙桂兰 杨林飞 张建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12期1518-1521,共4页
目的评价与比较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fer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与立即静脉溶栓fibri-nolysis(FL)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文... 目的评价与比较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fer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与立即静脉溶栓fibri-nolysis(FL)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同时筛选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有关转运PCI与立即静脉溶栓治疗AMI的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文献,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统计学质量。统计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软件包,主要从死亡、再梗、脑卒中等方面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4篇,共1 589例患者,方法学质量4篇文献均为B级。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30 d死亡率、再梗率、脑卒中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差异更加明显(P〈0.001)。结论与立即溶栓相组比较,转运PCI组优势明显,在自症状发生距离开通血在3-12 h之间的病人尽可能行转运PCI。如何减少转运过程中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转运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鹏 杨世诚 付乃宽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入选行PCI术患者共250例,随机将其分为普罗布考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2组均给予足量水化,普罗布考组每日给予普罗布考500mg每天...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入选行PCI术患者共250例,随机将其分为普罗布考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2组均给予足量水化,普罗布考组每日给予普罗布考500mg每天2次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48~72h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的变化,记录2组患者CIN发生情况。CIN定义为Scr水平较原有基础升高〉25%或者绝对值升高〉44.2μmol/L以上。结果:2组PCI术前血BUN、Scr、eGFR、CRP、IL-6、M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2h血Scr、CRP、IL-6、MDA均较术前增高;术后72h,普罗布考组CRP、IL-6、MDA水平低于常规组,eGFR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普罗布考组有3例发生CIN,CIN发生率为2.4%;对照组有12例发生CIN,发生率为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普罗布考是CIN独立保护因素(OR=0.079,95%CI:0.009~0.725,P=0.025)。结论:普罗布考对降低PCI术后CIN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普罗布考抗氧化应激及抗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造影剂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预防
原文传递
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潘仲惠 谭万宁 付晓萍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7期1071-1075,共5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113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加用延续性...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113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加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二组患者出院后6,12和24个月时冠心病二级预防行为、康复知识、危险因素达标率和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出院6,12和24个月时观察组康复知识和二级预防行为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DL-C、戒烟和运动达标率在出院6,12和24个月时均较对照组高,BP和FB在出院12个月和24个月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以及符合搭桥手术或介入治疗临床指征患者例数均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可有效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二级预防行为和康复知识水平,进而改善危险因素达标情况和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 血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疾病 自我管理教育 延续性
原文传递
切割球囊在介入治疗中对冠状动脉分支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华巍 陈韵岱 +6 位作者 孙志军 王锦达 陈思 李传威 刘继轩 张建 吕侣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对比弥漫性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在应用普通球囊扩张的基础上应用切割球囊是否对分支血管增加了保护作用。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通过计算机... 目的对比弥漫性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在应用普通球囊扩张的基础上应用切割球囊是否对分支血管增加了保护作用。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软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普通球囊基础上加用切割球囊100例,另一组单纯应用普通球囊预扩张100例,术后即刻观察手术成功率(残余狭窄小于10%)、分支受累情况、手术引起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及围手术期心血管MACE事件情况(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心病死亡)。结果切割球囊组患者100例,普通球囊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危险因素,心功能,既往病史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割球囊组与普通球囊组在即刻造影结果上相比对分支影响明显降低(P=0.005),围手术期并发症上也低于普通球囊组(P=0.032)。结论对于弥漫性病变治疗过程中,应用切割球囊行预扩张及血管成形术对比普通球囊减少了分支的闭塞率,并发症较少,是临床实践中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切割球囊 切割球囊成形术
下载PDF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成万钧 周玉杰 +3 位作者 史冬梅 郭永和 聂斌 王建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桡、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冠脉分叉病变的成功率、手术即刻效果及患者的术后近、中期预后情况,探讨经桡动脉处理冠脉分叉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共入选160例在我医院接受PCI的冠脉分...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桡、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冠脉分叉病变的成功率、手术即刻效果及患者的术后近、中期预后情况,探讨经桡动脉处理冠脉分叉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共入选160例在我医院接受PCI的冠脉分叉病变患者,根据PCI的入路不同分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股动脉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PCI治疗的成功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等)和支架血栓的情况,同时在术后6个月时通过冠脉造影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68例中仅1例患者因术中发生桡动脉痉挛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最终有67例患者成功接受桡动脉治疗,桡动脉组的PCI成功率为98.5%。股动脉组中92例患者全部成功接受股动脉治疗。两组患者除性别、血脂方面,在其他临床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冠脉病变特征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中,桡动脉组83.6%患者选用的是6 F大腔导引导管(0.071英寸),股动脉组73.9%患者选用7 F导引导管,两组患者中单支架术处理的病变比例基本相近;在双支架处理的病变中,桡动脉组处理病变使用Balloon Crush技术多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股动脉组中选择标准Crush技术处理病变则多于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完成最终球囊对吻扩张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6%vs.79.3%)。桡动脉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股动脉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了血管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4%vs.11.9%),两组患者中均有1例患者出现支架血栓事件。术后6个月时冠脉造影随访:两组患者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经皮 经腔 分叉病变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静脉内应用半剂量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何芸 赵强 +4 位作者 王淑香 徐元杰 罗景云 黄伟光 吴同果 《心脏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探讨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冠脉内(IC)联合静脉内应用半剂量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年龄≥70岁、因AMI行急诊PCI的患者104例,被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52例)和半剂量组(52列... 目的:探讨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冠脉内(IC)联合静脉内应用半剂量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年龄≥70岁、因AMI行急诊PCI的患者104例,被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52例)和半剂量组(52列)。两组均IC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0μg/kg,常规组和半剂量组分别以0.15、0.075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24 h。比较两组PCI术后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STEMI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c Tn T)峰值,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栓积分、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和胶原(COL)3种诱导剂作用下的血小板聚集程度(全血电阻抗法,WBIA);PCI术后90 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的差异。比较两组用药期间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半剂量组PCI术后ST段完全回落率(84%vs.86%)、血清hs-c Tn T峰值〔(5.1±1.9)μg/L vs.(5.8±2.6)μg/L〕,PCI术后即刻血栓积分〔(1.0±0.5)分vs.(1.1±0.6)分〕、TIMIⅢ级血流(86%vs.88%)和TMPGⅢ级(78%vs.80%)获得率方面和常规剂量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半剂量组ADP〔(0.4±0.8)Ohms vs.(0.2±0.7)〕Ohms)、AA〔(0.10±0.36)Ohms vs.(0.06±0.24)Ohms〕、COL〔(11±5)Ohms vs.(9±5)Ohms〕3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程度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半剂量组患者PCI术后90 d的LVEF(57±6 vs.58±68)、总MACEs的发生率和常规剂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半剂量组总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老年AMI患者,在IC负荷剂量的基础上,静脉内半剂量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可以更好地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老年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俐俐 段丽敏 +1 位作者 唐玉龙 李静瑶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1期27-28,3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影响。方法经超声心动图检测50例AMI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影响。方法经超声心动图检测50例AMI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脑钠肽(BNP)的水平。将AM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25例)和40mg治疗组(25例),行PCI治疗后及1个月时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AMI患者行PCI术治疗后即行超声心动图检测LVEDd、LVEF及LVF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在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1个月和40mg治疗1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治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行PCI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在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和40mg治疗1个月时,血浆BN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治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高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减少心衰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长期愈后,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 脑钠肽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他汀治疗预防围手术期患者心肌梗死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宝新 李花 +1 位作者 刘现亮 吴绥生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2年第9期1110-111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使用他汀治疗预防围手术期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MEDLINE和e Cochrane Library,收集PCI术前他汀治疗对心血管事件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1990年1月至...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使用他汀治疗预防围手术期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MEDLINE和e Cochrane Library,收集PCI术前他汀治疗对心血管事件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1990年1月至2011年5月。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然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3 012例冠心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围手术期,对照组1 498例中有207例发生心肌梗死,他汀治疗组1 514例中有98例发生心肌梗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3,95%CI(0.34,0.56),P<0.000 01];对照组有226例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他汀治疗组103例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1,95%CI(0.32,0.53),P<0.000 01]。结论与安慰剂治疗相比,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他汀类药物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俊萍 郭晓华 +2 位作者 孙淑艳 杨征 张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评价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方法随机入选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80例,其中使用抽吸导管后行支架置人术32例(抽吸导管组),未使用抽吸导管而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人术4... 目的评价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方法随机入选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80例,其中使用抽吸导管后行支架置人术32例(抽吸导管组),未使用抽吸导管而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人术48例(直接PCI组)。观察两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现象、术后即刻胸痛缓解率、术后1hST段回落≥50%(STR≥50%)发生率和心梗后24h及2周左室舒张末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抽吸导管组即刻TIMI血流2-3级高于直接PCI组(94%比75%,P〈0.05),抽吸导管组无复流现象低于直接PCI组;抽吸导管组术后1hSTR≥50%、胸痛缓解率均高于急诊PCI组(94%比71%、88%比71%,均P〈0.05);抽吸导管组心梗后24hLVDD低于直接PCI组[(54.2±4.1)mm比(56.2±4.2)mm,P〈0.05],心梗后24hLVEF高于直接PCI组[(57.6+5.24)%比(55.0±4.6)%,P〈0.05],梗后2周LVDD及LVEF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时联合使用抽吸导管可减少无复流发生,改善心肌再灌注及心肌梗死早期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和PTCA中心肌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敬 付研 +2 位作者 李田昌 王建旗 刘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92-394,403,共4页
目的 对比研究心梗前心绞痛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溶栓及PTCA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117例急性心梗患者 ,组 1(6 2例 )行急诊溶栓治疗 ,组 2 (5 5例 )行急诊PTCA和支架置入术 ,各组根据急性心肌梗死前 2 4h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再分两个... 目的 对比研究心梗前心绞痛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溶栓及PTCA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117例急性心梗患者 ,组 1(6 2例 )行急诊溶栓治疗 ,组 2 (5 5例 )行急诊PTCA和支架置入术 ,各组根据急性心肌梗死前 2 4h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再分两个亚组 ,各组临床基本情况类似。结果 在组 1,心梗前有无心绞痛发作其病死率、泵衰竭、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肌酶峰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在组 2 ,心梗前有无心绞痛发作其死亡率、泵衰竭、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肌酶峰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心肌梗死前心绞痛是溶栓患者发生死亡及泵衰竭的独立因素 ;对于直接PTCA和支架置入患者其保护作用不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心肌保护 对比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经皮冠状动脉 血管成形术
原文传递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联合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元杰 赵强 +4 位作者 薛芳 黄伟光 罗景云 李彪 吴同果 《今日药学》 CAS 2012年第9期519-522,527,共5页
目的探讨对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静脉联合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早期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和研究组(静脉... 目的探讨对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静脉联合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早期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和研究组(静脉联合冠状动脉内使用替罗非班),每组各33例患者。比较2组PCI术后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心电图ST段回落率、梗死相关动脉的血流分级及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CI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血清cTnT、CK-M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ST段回落率、TIMI血流III级获得率及TMPG III级获得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PCI术后7d的LVEF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总MACEs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68%vs 34.4%,P<0.05)。2组患者用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与单纯早期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相比,冠脉和静脉内联合使用安全,且更有助于改善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和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替罗非班
下载PDF
^(99m)Tc-MIBI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建林 李殿富 +3 位作者 程旭 李建华 付昌文 付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61-763,768,共4页
目的:探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门控心肌断层显像(G-MPI)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疗效评价、判断再狭窄以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78例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3~12个月内均行G-MPI,其中31例有术前对照。33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 目的:探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门控心肌断层显像(G-MPI)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疗效评价、判断再狭窄以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78例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3~12个月内均行G-MPI,其中31例有术前对照。33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随访13~24个月。结果:①31例复查G-MPI24例心肌灌注有改善,改善率为77.4%。②31例术后静息G-MPI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由(42.6±8.6)%上升至(49.7%±6.4)%,P<0.05;舒张末期容积(EDV)和收缩末期容积(ESV)分别由(158.2±55.3)ml、(92.6±44.9)ml明显下降到(133.9±39.9)ml、(71.2±28.7)ml,P均<0.01。③33例复查CAG患者,G-MPI对再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为82.3%、85.0%、84.8%。④随访心脏事件发生率术后G-MPI灌注改善组(1.9%)与异常组(28.6%)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G-MPI对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疗效评价、判断再狭窄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管成形术 门控心肌断层显像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术后患者再发心绞痛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立 张怀金 +2 位作者 吕留强 王广川 唐杨章 《临床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5-16,共2页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再发心绞痛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曲美他嗪组,进行相关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心绞痛发作频...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再发心绞痛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曲美他嗪组,进行相关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曲美他嗪组更明显,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血糖稳定,两组间的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明显减少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术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改善心功能,且血糖稳定,对心率、血压无影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冠心病 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 血管成形术
原文传递
Righ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left sinus of valsalva:Multislice CT and transradial PCI 被引量:1
17
作者 Rodrigo Bagur Onil Gleeton +3 位作者 Yoann Bataille Sylvie Bilodeau Josep Rodés-Cabau Olivier F Bertrand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1年第2期54-56,共3页
A 42-year-old-woman presented with de novo crescendo angina.Thallium-scintigraphy showed inferior ischemia.Coronary angiogram revealed a right coronary artery(RCA),originating from the left sinus of Valsalva with a se... A 42-year-old-woman presented with de novo crescendo angina.Thallium-scintigraphy showed inferior ischemia.Coronary angiogram revealed a right coronary artery(RCA),originating from the left sinus of Valsalva with a severe proximal systolic compression.She underwent successful transradia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stent implantation.Multislice-computed tomography(MSCT) is usually used to evaluate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and can effectively show the anomalous RCA and the inter-arterial trajectory between the aorta and pulmonary arteries.Anomalies of the origin of the coronary arteries are rare,but can produce specific clinicopathological entities that should be diagnosed with accuracy.This case report illustrates the role of MSCT in the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an abnormal coronary artery and the use of stenting for symptoms reli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vessel ANOMALIES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plasty percutaneous coronary angioplasty
下载PDF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吻术与单支架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庄少伟 王天松 +3 位作者 李新明 姚震 冯旭霞 胡大一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67-70,74,共5页
目的比较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吻技术与单支架技术对真性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名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吻支架术和单支架术两组。随访1年,观察两组节段内再狭窄率、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 目的比较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吻技术与单支架技术对真性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名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吻支架术和单支架术两组。随访1年,观察两组节段内再狭窄率、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率。结果术后1年,单支架组与对吻支架组相比,再狭窄率、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及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支预扩张后,出现夹层的患者分析提示单支架与对吻支架组节段内再狭窄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及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支架内血栓率、死亡率及心肌梗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径较大的分叉病变患者,对吻支架技术的近、远期疗效与单支架术相近。预扩张后分支出现夹层应采用对吻支架术,没有夹层则应采用单支架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 药物洗脱支架 分叉病变
下载PDF
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抗栓策略的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占鲁 王敏 +1 位作者 赵炎波 黄翯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30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服用新型抗凝药同时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的抗栓策略,评价其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分析2019年1月~2020年2月在我院住院行PCI术的132例(NOAC组)服用新型口... 目的探讨服用新型抗凝药同时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的抗栓策略,评价其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分析2019年1月~2020年2月在我院住院行PCI术的132例(NOAC组)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和同时期132例(对照组)无口服抗凝药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口服新型抗凝药组患者采用不间断口服抗凝药策略,即PCI术前1天晚上服用最后1次抗凝药,术后6 h重新启动口服抗凝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案进行PCI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缺血事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Subacute instent thrombus,SAT)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总体事件发生例数分别为24(18.2%)、21(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3),无缺血事件及SAT发生,无主要出血事件,1例小出血事件,两组MACE(4.8%vs 5.3%)和出血事件(14.4%vs 10.6%)未见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围术期不间断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的抗凝策略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药 冠心病 经皮冠脉成形术 抗栓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不舒适的护理对策 被引量:4
20
作者 邱梅 黄锡球 梁冰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12期1528-1529,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支架(Stent)术后患者不舒适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28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术后患者进行加强护理,观察患者精神紧张、腰部疼痛、伤口压迫痛、排尿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舒适...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支架(Stent)术后患者不舒适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28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术后患者进行加强护理,观察患者精神紧张、腰部疼痛、伤口压迫痛、排尿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舒适的减轻程度。结果:经过加强护理后患者感觉不舒适明显减轻。结论:加强护理能显著减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术后患者的不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术 不舒适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