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吸管式药敏检测盒的制备及在奶牛乳房炎诊治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白华 齐静 +5 位作者 胡明 胡欣欣 朱义梅 朱小玲 刘玉庆 吴聪明 《中国奶牛》 2012年第2期26-29,共4页
为探索适于在兽医临床使用的药敏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试管稀释法原理,研制组装新型吸管式药敏检测盒,并对该药敏检测盒的准确性、稳定性进行验证,然后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临床分离病原菌进行药敏检测。结果表明,新型吸管式药敏检测盒准... 为探索适于在兽医临床使用的药敏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试管稀释法原理,研制组装新型吸管式药敏检测盒,并对该药敏检测盒的准确性、稳定性进行验证,然后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临床分离病原菌进行药敏检测。结果表明,新型吸管式药敏检测盒准确性高、稳定性好、便于保存,对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药敏检测结果与临床治疗情况基本相符,说明新型吸管式药敏检测盒适于在兽医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管式药敏检测盒 药敏检测 病原菌 兽医临床 乳房炎
下载PDF
1741例血液病患者中721株病原菌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叶芳 贾宁 +5 位作者 何玉梅 王丽娜 马瑞霞 乔振华 杨林花 马艳萍 《临床医药实践》 2011年第4期243-24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感染的好发部位、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对1741例血液病患者中分离的721株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结果:从1741例标本中,分离得到致病菌721株,阳性率为41.4%,其中革兰阳性菌...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感染的好发部位、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对1741例血液病患者中分离的721株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结果:从1741例标本中,分离得到致病菌721株,阳性率为41.4%,其中革兰阳性菌216株,占病原菌的30.0%,革兰阴性菌218株,占病原菌30.2%,白色念珠菌113株,占病原菌15.7%,其他病原菌174株,占病原菌的24.1%。其中白色念珠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常见菌。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加强治疗过程的环境保护,及时使用恰当的支持治疗,合理有效应用抗生素,减少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病原菌 感染
下载PDF
2014年张掖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晓梅 王泽平 +1 位作者 王敏 郭立娟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6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了解张掖市市售食品微生物指标污染状况,初步确定可能被污染的食品,为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监管依据。方法依据《2014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提供的标准方法进行检测,并按国家卫生标准进行结果判定。结果共监测了31... 目的了解张掖市市售食品微生物指标污染状况,初步确定可能被污染的食品,为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监管依据。方法依据《2014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提供的标准方法进行检测,并按国家卫生标准进行结果判定。结果共监测了312件样品,检出致病菌41株,总检出率为13.14%(41/312)。其中检出沙门氏菌1株,检出率0.32%(1/31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株,检出率为1.98%(5/252);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检出率为3.85%(12/312);蜡样芽孢杆菌7株,检出率为11.67%(7/60);大肠埃希氏菌O157 16株,检出率为9.76%(16/164);阪崎肠杆菌和志贺氏菌未检出。结论张掖市市售凉拌菜,凉拌米面制品、熟肉制品及非发酵豆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严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源性疾病 致病菌 监测
下载PDF
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动物性食品中主要致病菌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金玲 曹际娟 +5 位作者 乔洪伟 韩俊友 王芳 贾雁 于凤琴 韩文瑜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5-489,共5页
依据16SrDNA、23SrDNA上的恒定区和可变区设计7种致病菌的通用引物和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并对探针5’端进行氨基化修饰进行基因芯片共价结合,然后优化杂交反应液、芯片点样及后处理程序,研制出一种可同时检测动物性食品中7种主要致病菌... 依据16SrDNA、23SrDNA上的恒定区和可变区设计7种致病菌的通用引物和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并对探针5’端进行氨基化修饰进行基因芯片共价结合,然后优化杂交反应液、芯片点样及后处理程序,研制出一种可同时检测动物性食品中7种主要致病菌的基因芯片。结果表明,7种致病菌的基因芯片杂交检测灵敏度可达102cfu/g,与经典传统检测方法及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方法相比该方法特异性强,准确率高,可同时检测动物性食品中7种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动物性食品 主要致病菌
下载PDF
7种食源性致病菌GeXP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艳芳 谢芝勋 +7 位作者 曾婷婷 刘加波 谢丽基 邓显文 谢志勤 罗思思 黄娇玲 王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36-2546,共11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能够同时鉴别包括大肠杆菌O157:H7、沙门菌、空肠弯曲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GeXP多重PCR检测方法。根据这些致病菌在GenBank上公布的保守基因序列,...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能够同时鉴别包括大肠杆菌O157:H7、沙门菌、空肠弯曲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GeXP多重PCR检测方法。根据这些致病菌在GenBank上公布的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7对特异性GeXP引物。用单一或混合细菌样品的DNA模板优化反应条件,设置对照组,构建重组质粒,随机组合不同浓度的样品,验证所建立的GeXP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最后用该方法检测120份临床样品,进一步验证所建立的GeXP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显示,单一或混合模板的GeXP检测均能特异性出现相应清晰峰值,可在10~3拷贝·μL^-1水平上同时特异地检测出7种细菌病原体,不同浓度模板混合时,本试验所建立的方法依然可检测出对应病原体。检测120份临床样品,GeXP多重PCR阳性率为2.50%(3/120)~15.83%(19/120),普通PCR阳性率为2.50%(3/120)~15.00%(18/120),GeXP多重PCR多检出8份阳性,表明GeXP方法更为敏感与准确。本研究建立的同时鉴别7种食源性致病菌的GeXP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高通量、特异性强和敏感性高的特点,为食源性常见致病菌感染或混合感染提供了快速分子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GeXP 多重PCR 特异性嵌合引物
下载PDF
北京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80
6
作者 张中文 吴国娟 +3 位作者 刘凤华 马淑媛 李焕荣 李诺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2-47,共6页
试验对 4 6例临床型或隐性型奶牛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致病性评估及药敏试验。共分离到 2 4种 6 3株细菌 ,其中葡萄球菌 15株 (2 3 81% ) ,链球菌 2 5株 (39 6 9% ) ,杆菌 16株 (2 5 39% ) ,其他细菌 7株 (11 11% )。经过绵羊... 试验对 4 6例临床型或隐性型奶牛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致病性评估及药敏试验。共分离到 2 4种 6 3株细菌 ,其中葡萄球菌 15株 (2 3 81% ) ,链球菌 2 5株 (39 6 9% ) ,杆菌 16株 (2 5 39% ) ,其他细菌 7株 (11 11% )。经过绵羊血溶血试验及小白鼠动物试验 ,6 3株细菌中有 2 6株为致病菌 (41 2 7% ) ,其中 5株为葡萄球菌 (19 2 3% )、 14株为链球菌(5 3 85 % )、 7株为杆菌 (2 6 92 % )。 11大类 33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致病菌对临床上常用的青、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均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病原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病原细菌 被引量:95
7
作者 朱飞舟 陈利玉 陈汉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35-1041,共7页
目的:运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14种细菌,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提取细菌DNA,采用通用引物PCR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并测序。将测序结果用Blastn在线软件在Nucleotide数据库中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根据序列同源性鉴定... 目的:运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14种细菌,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提取细菌DNA,采用通用引物PCR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并测序。将测序结果用Blastn在线软件在Nucleotide数据库中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根据序列同源性鉴定病原细菌。结果:12种细菌可以鉴定到"种",2种细菌可以鉴定到"属"。结论: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病原细菌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 病原细菌 基因序列分析
下载PDF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临床分析 被引量:76
8
作者 曹玉 孙伟 +2 位作者 冷萍 丁海燕 曹志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3-445,共3页
目的明确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指导合理用药。方法对确诊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48h的109例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109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 目的明确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指导合理用药。方法对确诊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48h的109例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109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病原菌294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3.9%,革兰阳性球菌占21.8%,真菌感染14.3%;各类病原菌混合感染者占88.1%;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头孢他啶和碳青酶烯类药物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敏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及其他大多数药物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象严重,但尚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真菌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率为100.0%。结论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且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混合感染现象严重,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VAP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大黄鱼溃疡病致病菌的初步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6
9
作者 毛芝娟 刘国勇 陈昌福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8-181,共4页
本文报道了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港内养殖网箱中患病大黄鱼体内和体表分离致病菌的初步鉴定结果。从患病大黄鱼上共分离到 5个菌株 ,经注射和浸泡法人工感染试验 ,证明其中 4个菌株能导致试验鱼 1 0 0 %的死亡。根据对菌株的形态和生化特... 本文报道了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港内养殖网箱中患病大黄鱼体内和体表分离致病菌的初步鉴定结果。从患病大黄鱼上共分离到 5个菌株 ,经注射和浸泡法人工感染试验 ,证明其中 4个菌株能导致试验鱼 1 0 0 %的死亡。根据对菌株的形态和生化特性的测定结果 ,5个菌株分属于 2种不同的弧菌 ,其中 Y62 0 0 1和 Y80 72 1等 2个菌株属于哈维氏弧菌 (Vibrio harveyi) ,而 Y70 3 0 1、 Y70 70 1和 Y80 70 4等 3个菌株属于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溃疡病 致病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3
10
作者 陈玉兰 李华建 张惠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7-139,共3页
目的了解廊坊地区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正确诊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的846株病原菌,用K-B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并对特殊耐药株如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目的了解廊坊地区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正确诊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的846株病原菌,用K-B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并对特殊耐药株如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高耐庆大霉素肠球菌(HLAR)、ESBLs细菌进行检测。结果分离数在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60.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7%)、肺炎克雷伯菌(3.2%)、肠球菌属(5.1%)、变形菌属(2.1%);检出率为产ESBLs细菌(23.5%)、MRS(83.7%)、HLAR(59.1%),未发现VRE菌株;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敏感性较好(71.0%- 99.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氧氟沙星敏感性较好(70.0%- 10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属。结论大肠埃希菌为本地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往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的常用药物如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已产生较高的耐药性,因此,临床医师应结合药物敏感试验和特殊耐药菌株的报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减缓耐药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感染 病原菌 敏感率 抗菌药物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7
11
作者 袁咏梅 顾平 丁晓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26-1428,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4年从ICU医院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敏感试验,对致病菌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4年从ICU医院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敏感试验,对致病菌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以呼吸道标本的分离率最高为60.77%,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7.69%、真菌37.69%占第2位、革兰阳性球菌14.62%;细菌的耐药率普遍较高,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为81.8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检出率分别为75.00%和57.14%。结论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主要致病菌常为多重耐药菌;加强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多重耐药菌产生、降低医院感染率,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被引量:70
12
作者 宁立芬 汪玉珍 +2 位作者 谢彬 张家芳 袁先厚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1-352,360,共3页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18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进行常规鉴定,用KB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病原菌中分离率居前5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61.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18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进行常规鉴定,用KB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病原菌中分离率居前5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61.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10.1%;肺炎克雷伯菌9.4%;肠球菌属9.1%;变形菌属8.2%;泌尿系感染病原菌除G-菌对亚胺培南、G+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0%以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应加强监测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感染 病原菌 分布 耐药性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 被引量:66
13
作者 何晓雯 曾一芹 +3 位作者 左江成 王群兴 周宜兰 陈春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41-144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ICU VAP患者进行病案调查;并对患者的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统计分析。结果ICU...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ICU VAP患者进行病案调查;并对患者的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统计分析。结果ICU 184例VAP患者均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的插管方式为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VAP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79.9%,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1株,居首位占22.3%;肺炎克雷伯菌30株,居第2占16.3%;G+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2株,占总株数的6.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5株,占2.7%;耐药监测结果显示,G-菌均出现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加强对VAP病原菌的监测与控制,才能提高VAP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65
14
作者 乔莉 曹洋 +1 位作者 袁宏勋 王瑶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5-130,共6页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感染率、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耐药性及预后分析,对减少CRBSI的发生率提供指导。方法回...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感染率、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耐药性及预后分析,对减少CRBSI的发生率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CRBSI的病例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本研究调查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总例数674例,置管总天数6197 d,发生CRBSI者28例,感染率4.52‰。28名患者共培养3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G+)菌18株(50%);革兰阴性(G-)菌16株(44.4%),真菌2株(5.6%)。G+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真菌均为白色念珠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抗生素大量使用以及留置导管时间是ICU内罹患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中CRBSI发生率仍较高,病原菌以G+菌为主,大量使用抗生素、留置导管时间是ICU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重症医学科 病原菌
下载PDF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57
15
作者 华春珍 俞惠民 +2 位作者 陈志敏 李建平 尚世强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65-368,共4页
目的下呼吸道感染是造成儿童住院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在发展中国家,病原菌以细菌感染相对多见,而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则常因年代不同而发生变迁。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本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药... 目的下呼吸道感染是造成儿童住院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在发展中国家,病原菌以细菌感染相对多见,而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则常因年代不同而发生变迁。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本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02年7月住院的所有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规进行深部痰培养,并用纸片扩散法、Etest法和Vitek系统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下呼吸道感染儿共4238例,其中1181例分离到1种或1种以上致病菌,阳性率为27.9%,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分别为5.2%,5.1%,5.1%,4.0%和2.1%。女性患儿肺炎链球菌的分离率显著高于男性(x^2=4.63,P〈0.05),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男性中的分离率均高于女性(x^2=5.71,4.57,P〈0.05)。年龄分布显示,1~3岁是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好发年龄段,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以及非常见菌感染则在1岁以内的婴儿中多见。季节分布上,12月份至3月份是大多数细菌感染分布较集中的时段。药敏结果显示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杆菌、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比率分别为55.0%,16.5%,41.2%,42.6%和4.5%。结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但在不同年龄的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治疗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小儿
下载PDF
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5
16
作者 蒋伟 李少增 周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48-851,共4页
目的分析2006-2010年医院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谱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分离的尿液标本,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全自动细菌生化分析仪(VITEK-2Compact);根据CLSI 2010年标... 目的分析2006-2010年医院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谱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分离的尿液标本,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全自动细菌生化分析仪(VITEK-2Compact);根据CLSI 2010年标准,利用WHONET5.6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9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79株,占60.6%,革兰阳性菌483株,占24.8%,真菌283株,占14.6%;检出的前几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粪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分布于肾内科(16.9%)、干部科(14.5%)、内分泌科(12.2%)、重症监护病房(6.3%)、呼吸科(6.1%)和泌尿外科病房(6.1%);屎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16.3%;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检出率分别为65.6%和77.4%,未发现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8.8%和38.6%;发现1株大肠埃希菌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多药耐药(MDR)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13.8%和43.2%。结论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过去常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病原菌 分布 耐药监测
原文传递
2014—2017年血培养常见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53
17
作者 唐洪影 胡志东 +2 位作者 李静 田彬 杨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66-571,共6页
目的了解我院血培养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为血流感染的临床诊治及院内感染的有效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4—2017年血培养阳性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共分离2188株细菌,革兰阴性菌1158株,占52.93%,... 目的了解我院血培养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为血流感染的临床诊治及院内感染的有效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4—2017年血培养阳性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共分离2188株细菌,革兰阴性菌1158株,占52.93%,革兰阳性菌1030株,占47.07%,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440株/20.11%)、肺炎克雷伯菌(237株/10.83%)及铜绿假单胞菌(86株/3.93%)为主,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228株/10.42%)检出率最高,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39/6.35%)。2015年发现耐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血培养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到2017年对两者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3.39%和2.97%(P<0.05)。铜绿假单胞菌2014—2016年对氨曲南(37.50%~5.88%)耐药性逐渐下降,2017年未发现氨曲南耐药菌株(P<0.01)。结论我院血培养阳性标本细菌检出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仍是血流感染的最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增长迅速,临床应加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分泌物病原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2
18
作者 彭红星 曾玉兰 +1 位作者 冯伏先 杨荣时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97例,...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97例,收集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97例患者支气管分泌物分离病原菌53株(54.6%),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9株(占92.4%),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3株(占5.7%),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和肺炎链球菌1株;真菌1株(1.9%),为白念珠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氨曲南敏感率较高(均>70%),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高(为100%);鲍曼不动杆菌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均为85.7%),其次对亚胺培南(42.9%);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均>50%)。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下分泌物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研究对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分泌物 病原菌
下载PDF
中华鳖几种常见疾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45
19
作者 孙红祥 舒妙安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0-142,共3页
从患“穿孔病”、“腐皮病”、“溶血性腹水病”等濒死鳖的肝、心血和腹水中分离到 2 0株细菌 ,其中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 5株、豚鼠气单胞菌 (A.caviae) 3株、凡隆气单胞菌 (A.veronii) 2株、奇异变形杆菌 (Proteusmirabilis... 从患“穿孔病”、“腐皮病”、“溶血性腹水病”等濒死鳖的肝、心血和腹水中分离到 2 0株细菌 ,其中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 5株、豚鼠气单胞菌 (A.caviae) 3株、凡隆气单胞菌 (A.veronii) 2株、奇异变形杆菌 (Proteusmirabilis) 2株、产碱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lcaligene) 2株、无色杆菌 (Achro sp.) 3株、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sp.) 2株、黄杆菌 (Flavobacterium sp.) 1株。人工感染试验证实 ,运动型气单胞菌的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是其主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分离菌株对新霉素、菌必治、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高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病原菌 温和气单胞菌 豚鼠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调查 被引量:49
20
作者 郑海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0-271,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病历,分析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医院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为5.1%;切...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病历,分析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医院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为5.1%;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原发基础疾病、手术种类、性别、年龄、肥胖、糖尿病、抗菌药物的使用等;感染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25.0%)、铜绿假单胞菌(21.9%)、肺炎克雷伯菌(16.6%)、金黄色葡萄球菌(12.5%)、粪肠球菌(10.4%)等。结论必须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腹部手术切口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手术切口 医院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