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与煤的混烧特性及其对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泉斌 徐明厚 +1 位作者 姚洪 戴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2,共6页
在沉降炉上进行生物质与煤的混烧试验,分析研究生物质与煤混烧对可吸入颗粒物(PM_10)的粒径分布、排放特性及其形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种燃料混烧的PM_10排放仍为相似的双峰分布;混烧时燃烧过程明显分为脱挥发分和焦炭燃烧2个阶段;L... 在沉降炉上进行生物质与煤的混烧试验,分析研究生物质与煤混烧对可吸入颗粒物(PM_10)的粒径分布、排放特性及其形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种燃料混烧的PM_10排放仍为相似的双峰分布;混烧时燃烧过程明显分为脱挥发分和焦炭燃烧2个阶段;LPSA煤与锯末混烧时排放的PM_10浓度最低,并且当氧气含量增加时,PM_1.0(粒径最大不超过1.0μm的颗粒物)变化幅度较小,而PM_1.0+(粒径位于1.0~10μm之间的颗粒物)则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对于同一种煤与生物质混烧时,PM_10的形貌有相似之处。在0.1μm处LPSA煤与生物质混烧形成的细微颗粒物大多呈柱状,而PDSB煤与生物质则大多呈碎片块状;并且在4.3μm处除了各自原有的柱状或碎片状结构外,还出现了部分光滑圆球体颗粒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混烧 生物质
下载PDF
煤与生物质混烧时可吸入颗粒物中的矿物质元素演变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泉斌 徐明厚 夏永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03-108,共6页
在沉降炉上进行了生物质与煤的混烧试验,分析研究了生物质与煤混烧时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特性以及颗粒物中矿物元素的演变规律。试验条件如下:燃料给粉速度为0.3g/min,燃烧温度为1150℃,燃烧氛围分别为[N2]:[O2]=4:1和[N2]:[O2]=1:1,混... 在沉降炉上进行了生物质与煤的混烧试验,分析研究了生物质与煤混烧时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特性以及颗粒物中矿物元素的演变规律。试验条件如下:燃料给粉速度为0.3g/min,燃烧温度为1150℃,燃烧氛围分别为[N2]:[O2]=4:1和[N2]:[O2]=1:1,混合燃料中煤与生物质的质量配比始终保持为3:1。燃烧生成的颗粒物采用低压撞击器(LPI)按不同粒径大小从0.03μm~10μm分别采集,共分为13级。试验结果表明:4种燃料燃烧产生的颗粒物排放均为相似的双峰分布,粒径的峰值也都分别出现在0.1μm和4.3μm附近。4种混合原料在各工况下燃烧时,几种重要的单一矿物元素(包括其氧化物形式的成灰元素钙、磷,钠,硫以及痕量元素锌)在PM1.0(1.0μm以下颗粒物)和PM1.0+(1.0μm以上颗粒物)上的富集情况各不相同,并且随着氧气比例的增加颗粒物中各元素的浓度分布的变化趋势也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颗粒物 混烧 生物质
下载PDF
无机矿质颗粒悬浮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氨氮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8
3
作者 史红星 刘会娟 +2 位作者 曲久辉 代瑞华 王明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76,共5页
利用蒙脱土、高岭土和太湖沉积物矿质组分3种材料,模拟研究了水体悬浮矿质颗粒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氨氮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30min内3种材料对氨氮的吸附基本可达到平衡;等温平衡吸附均符合Henry吸附模式,在无机矿质颗粒悬浮物浓度1000mg... 利用蒙脱土、高岭土和太湖沉积物矿质组分3种材料,模拟研究了水体悬浮矿质颗粒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氨氮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30min内3种材料对氨氮的吸附基本可达到平衡;等温平衡吸附均符合Henry吸附模式,在无机矿质颗粒悬浮物浓度1000mg/L,初始氨氮浓度1.0mg/L,pH=7.00实验条件下,吸附分配系数分别依次为548.30,287.36,191.27L/kg.相同实验条件下,随着pH、盐度和温度的增大或升高,矿质颗粒对氨氮的平衡吸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趋势,pH的影响较显著.随着悬浮颗粒物浓度在1000mg/L以下范围增大,固相氨氮平衡吸附量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太湖 悬浮物 矿质颗粒 氨氮 吸附特性
下载PDF
结合激光雷达分析2014年春季南京地区一次大气污染过程 被引量:13
4
作者 包青 贺军亮 +2 位作者 查勇 程峰 李倩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87-1194,共8页
利用环境监测数据、气象数据以及数值模拟结果,结合激光雷达数据反演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分析了2014年5月26日至6月1日南京地区一次典型的大气污染过程.本次污染过程受到外源性沙尘和烟尘输入以及本地污染排放叠加影响.气象因素对污染物... 利用环境监测数据、气象数据以及数值模拟结果,结合激光雷达数据反演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分析了2014年5月26日至6月1日南京地区一次典型的大气污染过程.本次污染过程受到外源性沙尘和烟尘输入以及本地污染排放叠加影响.气象因素对污染物的生消起到了重要作用,低压、逆温等因素阻碍污染物扩散,最终强降雨的出现使本次污染过程终结.整个污染过程中大气边界层高度偏低且变化不大,大气形势稳定,污染物扩散困难.激光雷达可以有效探测气溶胶的垂直分层结构,能直观准确地反映出污染物的分布聚集情况以及时空变化,对大气污染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大气污染 消光系数 沙尘 颗粒物
原文传递
民用燃煤排放分级颗粒物中重金属排放因子 被引量:9
5
作者 严沁 孔少飞 +6 位作者 刘海彪 王伟 吴剑 郑明明 郑淑睿 杨国威 吴方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02-1511,共10页
基于室内模拟燃烧和稀释通道采样,采用FA-3型9级撞击采样器采集了3种蜂窝煤(考虑明烧和闷烧)和4种块煤燃烧排放的不同粒径颗粒物,并分析其中V、Cr、Mn、Co、Ni、Cu、Zn、As、Cd、Sb和Pb等11种重金属含量,计算得到分级颗粒中重金属的排... 基于室内模拟燃烧和稀释通道采样,采用FA-3型9级撞击采样器采集了3种蜂窝煤(考虑明烧和闷烧)和4种块煤燃烧排放的不同粒径颗粒物,并分析其中V、Cr、Mn、Co、Ni、Cu、Zn、As、Cd、Sb和Pb等11种重金属含量,计算得到分级颗粒中重金属的排放因子.结果如下:(1)Zn和Pb是民用煤燃烧排放颗粒物中主要的重金属成分,4种块煤燃烧排放Zn和Pb共占重金属总量的53.16%~65.76%;3蜂窝煤明烧排放Zn和Pb所占重金属含量最高可达96.08%(0.43μm);蜂窝煤闷烧使得Ni排放因子大幅度增加,Ni成为主要成分之一,共占重金属总量30.70%~52.36%.因此燃烧方式影响颗粒物中重金属组分含量.(2)蜂窝煤明烧与块煤重金属排放因子最高的粒径段都分布在1.1μm以下,而蜂窝煤闷烧排放的重金属则主要分布在5.8~10μm粒径段,因此在低温闷烧燃烧方式下,重金属多富集于粗颗粒物上,而在高温明烧状态下重金属多富集于细颗粒物上.(3)根据重金属富集粒径段的不同,可以将11种重金属分为三类,各自对应的峰值粒径段分别为5.8~10μm(As和V),1.1~2.1μm(Cr、Mn、Cu、Ni和Co)和≤0.43μm(Pb、Sb、Cd和Zn),其中第二类元素均属于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元素,表现出相似的燃烧释放特征.(4)蜂窝煤使用会降低颗粒物的排放,但添加剂、氧化剂、黏合剂等的使用,在不同燃烧条件下,使颗粒物富集不同有毒物质,因此蜂窝煤可能不利于某些重金属的减排,蜂窝煤对多污染物的减排效果(尤其重金属)有待系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煤燃烧 颗粒物 重金属 排放因子 粒径分布
原文传递
三明市大气颗粒物数浓度与粒径分布季节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邵玉海 丁朔 +2 位作者 南嘉良 沈仕亮 李金泰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0-295,共6页
利用颗粒物粒径谱仪对三明市城区站点不同季节的10~10 000nm粒径段内颗粒物的数浓度与粒径分布进行测量,全年颗粒物数浓度平均为15 608个·cm^(-3),季节特征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冬季凝结核模态粒子数浓度最高,各季... 利用颗粒物粒径谱仪对三明市城区站点不同季节的10~10 000nm粒径段内颗粒物的数浓度与粒径分布进行测量,全年颗粒物数浓度平均为15 608个·cm^(-3),季节特征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冬季凝结核模态粒子数浓度最高,各季节积聚模态颗粒物均占比最高.颗粒物总数浓度日变化存在早、晚高峰与中午时段的3峰特征,其中爱根核模态与积聚模态粒子均有早、晚双峰特征;凝结核模态与爱根核模态粒子则均在中午时段出现峰值.各季节颗粒物数浓度中值粒径与几何平均粒径差异较小,春夏季以爱根核模态为主,为单峰模式;秋季为双峰模式(爱根核模态+积聚模态);总体上秋冬季存在较多凝结核与爱根核模态的超细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粒径分布 数浓度 峰值粒径
下载PDF
车内空气污染特点及改善措施 被引量:2
7
作者 夏建伟 林忠平 吴昌甫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12年第3期36-43,共8页
综述了我国目前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状况和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通过对室内空气污染和车内空气污染对比,认为车内空气污染与室内空气污染的差异较大,应区别对待;根据汽车污染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汽车的新风风量。通过对不同通风方... 综述了我国目前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状况和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通过对室内空气污染和车内空气污染对比,认为车内空气污染与室内空气污染的差异较大,应区别对待;根据汽车污染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汽车的新风风量。通过对不同通风方式和过滤器效率车内污染物浓度的讨论,提出了改进的适合汽车的空调送风方案,即司机与乘客分开送风,根据车外污染浓度控制新风量、回风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污染(PM) VOC污染 通风策略 过滤效率
下载PDF
高光谱分析叶菜对颗粒物污染的响应特征规律 被引量:1
8
作者 孔丽娟 于海业 +5 位作者 陈美辰 朴兆佳 刘爽 党敬民 张蕾 隋媛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6-242,共7页
大气中的颗粒物不仅影响人类生活,还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实现了颗粒物污染环境的人工模拟,并对采收期的小白菜、生菜、小油菜三种叶菜进行颗粒物作用试验,获取叶片的光合生理信息和高光谱数据,基于高光谱技术和植... 大气中的颗粒物不仅影响人类生活,还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实现了颗粒物污染环境的人工模拟,并对采收期的小白菜、生菜、小油菜三种叶菜进行颗粒物作用试验,获取叶片的光合生理信息和高光谱数据,基于高光谱技术和植物表型分析叶菜对颗粒物的响应机理,研究叶菜的光合特性和光谱特征对颗粒物污染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以颗粒物作为唯一差别条件下,三种叶菜叶片的高光谱曲线整体趋势相同,在可见光波段内试验组反射率增加最大,红边位置发生蓝移,小油菜对颗粒物的作用最敏感,小白菜吸附颗粒物的能力最强。分别比较三种叶菜的净光合速率与叶片原始光谱、一阶导数光谱的相关性,利用相关分析法提取三种叶菜的敏感波段,用原始光谱、FD、MSC和相关分析法提取特征波长;比较10个高光谱特征参数及4个植被指数与净光合速率的相关系数,选出敏感光谱特征参数和植被指数,即生菜的Dr,SDr,SDr/SDb和SDr/Sdy,小白菜的SDr,Dy,NIRRP,(SDr-SDy)/(SDr+SDy)以及小油菜的λr,SDy,(SDr-SDy)/(SDr+SDy)。用ln对数运算、多项式函数以及几种组合方法建立三种叶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定量反演模型,其中,预处理方法采用SG,FD,SD和MSC,建模方法采用CLS,PLS,PCR和SMLR。以相关系数为模型评价指标,最终确定FD+SG+PLS方法是建立生菜和小白菜净光合速率反演模型的最优方法,FD+SG+MSC+SMLR方法是建立小油菜净光合速率反演模型的最优方法。所建模型可为今后颗粒物污染环境下的模型修正提供参考,具有实用性。研究结果为利用高光谱技术研究叶菜类蔬菜在颗粒物污染环境下的诊断与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为设施农业蔬菜的病害预警、生理信息监测、设施环境的净化和管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高光谱 叶菜 PM2.5 净光合速率 反演模型
下载PDF
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 被引量:79
9
作者 孙亮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2年第10期71-75,共5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由气溶胶颗粒物造成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灰霾天气已成为一种常见环境灾害污染事件。简要概述了灰霾天气定义分级、分布特征与雾霾比较,深入研究了灰霾天气...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由气溶胶颗粒物造成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灰霾天气已成为一种常见环境灾害污染事件。简要概述了灰霾天气定义分级、分布特征与雾霾比较,深入研究了灰霾天气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与存在危害,系统探讨了灰霾天气控制措施、监测方法与治理对策。指出在现有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状况下,加强理念宣贯,建立预报预警,开展PM2.5防治,推进城区绿化,科学布设规划,可有效解决中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型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灰霾天气防控治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天气 成因危害 大气气溶胶 细颗粒物PM2.5 控制治理
下载PDF
济南夏季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及来源机理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高健 王进 +3 位作者 程淑会 杨凌霄 王文兴 王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80-687,共8页
针对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2006年5月于济南市城区进行大约2周的观测.小于200nm的细颗粒物浓度达到10500个/cm3,超细颗粒物在PM2.5个数浓度中所占比例较大,达到95%.凝结核模态与埃根核模态颗粒物在相对清洁、高温度和低湿度大气环... 针对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2006年5月于济南市城区进行大约2周的观测.小于200nm的细颗粒物浓度达到10500个/cm3,超细颗粒物在PM2.5个数浓度中所占比例较大,达到95%.凝结核模态与埃根核模态颗粒物在相对清洁、高温度和低湿度大气环境下浓度较高,可能是由气态前体物在光化学作用下的均相成核作用及异相凝结浓缩作用推动的.颗粒物个数及相关污染物的浓度日夜变化研究表明:超细颗粒物的前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而粒径大于200nm的颗粒物可能来源于交通扬尘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个数浓度 粒径分布 成核过程 日夜变化
下载PDF
燃煤过程中矿物质变化与颗粒物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刘小伟 徐明厚 +2 位作者 于敦喜 俞云 隋建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04-108,共5页
该文利用沉降炉研究了燃煤过程中矿物质变化与可吸入颗粒物的生成特性.实验煤种为平顶山烟煤,煤粉粒径小于63um,燃烧温度分别为1100℃、1250℃和1400℃,炉内燃烧气氛分别是空气和[N2]:[O2]=1:1.燃烧生成的灰样采用低压撞击器(LPI)按不... 该文利用沉降炉研究了燃煤过程中矿物质变化与可吸入颗粒物的生成特性.实验煤种为平顶山烟煤,煤粉粒径小于63um,燃烧温度分别为1100℃、1250℃和1400℃,炉内燃烧气氛分别是空气和[N2]:[O2]=1:1.燃烧生成的灰样采用低压撞击器(LPI)按不同粒径大小从0.03~10μm分别采集,共分为13级.试验研究了颗粒物的排放浓度,颗粒粒径分布和元素构成.结果显示:排放的颗粒物粒径呈现双峰分布,峰值分别在0.1μm和4.3μm左右;随着燃烧温度的提高,PM10(10μm以下颗粒物)浓度增加很大;在[N2]:[O2]=1:1条件下燃烧与在空气条件下生成的PM10变化很大.文中分别对PM1.0(1.0μm以下颗粒物)和PM1.0+(1.0μm以上颗粒物)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XRF分析得知,峰值在0.1μm左右的颗粒其主要是硫酸盐类,SiO2和Al2O3在粒径为4.3μm左右的峰值中含量很大,表明后一个峰值主要是硅铝酸盐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燃煤 颗粒物 粒径分布 矿物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长江口南岸水体SPM和表层沉积物中OCPs的赋存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华林 刘敏 +1 位作者 程书波 欧冬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2-626,共5页
利用GC-ECD对长江口南岸14个采样点水体悬浮颗粒物(SPM)及表层沉积物进行了有机氯农药(OCPs)的测定,分析了其中HCHs和DDTs的赋存水平和形态分布.研究表明,OCPs的含量水平有DDTs>HCHs的趋势;悬浮物中污染物浓度高于表层沉积物.悬浮物... 利用GC-ECD对长江口南岸14个采样点水体悬浮颗粒物(SPM)及表层沉积物进行了有机氯农药(OCPs)的测定,分析了其中HCHs和DDTs的赋存水平和形态分布.研究表明,OCPs的含量水平有DDTs>HCHs的趋势;悬浮物中污染物浓度高于表层沉积物.悬浮物中HCHs污染水平分布在6.24~14.75ng/g,平均值为12.27ng/g; DDTs的污染水平为3.36~25.66ng/g,平均值为16.37ng/g.而表层沉积物中HCHs含量为1.19~8.22ng/g,平均值5.92ng/g; DDTs的含量水平为4.96~14.94ng/g,平均值为8.92ng/g.研究区内OCPs的含量低于ER-M值,对环境生物具有潜在的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悬浮颗粒物 HCHS DDTS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典型岩溶流域地下水中的物质运移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平恒 旷颖仑 +3 位作者 袁文昊 贾鹏 贺秋芳 林玉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249-3255,共7页
通过对2008年4月下旬降雨期间,重庆青木关地下河系统出口姜家泉泉水的水文过程、浊度、悬浮颗粒物、主要阳离子和TOC浓度的监测,结合悬浮颗粒物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图,来研究岩溶流域地下水中悬浮颗粒物浓度、浊度、主要阳离子和TOC等... 通过对2008年4月下旬降雨期间,重庆青木关地下河系统出口姜家泉泉水的水文过程、浊度、悬浮颗粒物、主要阳离子和TOC浓度的监测,结合悬浮颗粒物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图,来研究岩溶流域地下水中悬浮颗粒物浓度、浊度、主要阳离子和TOC等物质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在单一岩溶管道较发育的地下河出口,泉水流量、浊度、悬浮颗粒物浓度、主要阳离子和TOC浓度对降雨事件响应迅速;与碳酸盐岩溶解有关的Ca2+、Mg2+和Sr2+等在流量上升的过程中表现为稀释效应;降雨期间,地下河中受雨水侵蚀的土壤输入量增大,引起泉水中浊度和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增大;泉水中Al3+、Fe、Mn、Ba2+和TOC等物质是悬浮颗粒物的伴生物,其浓度随浊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研究的2场降雨期间,地下水携带悬浮颗粒物(>0.45μm)的总量约为9.7t;在泉水流量的上升和衰减的过程中,水质较差或极差;降雨期间流域内土壤侵蚀和养分的流失,不但严重破坏了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而且极易造成地下水由土壤侵蚀引起的非点源污染,对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悬浮颗粒物 浊度 主要阳离子 运移 地下河 青木关
原文传递
武汉市洪山区春季PM_(2.5)浓度及多环芳烃组成特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莉 张原 +6 位作者 祁士华 李绘 邢新丽 张泽洲 郑煌 孙焰 闵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19-2325,共7页
分析了武汉市洪山区2014年春季PM2.5的浓度,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了多环芳烃(PAHs)的组成.结果表明,PM2.5的质量浓度为47.99~195.87μg/m3,平均质量浓度为(101.34±32.49)μg/m3,超标天数占总监测天数的81.82%;PM... 分析了武汉市洪山区2014年春季PM2.5的浓度,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了多环芳烃(PAHs)的组成.结果表明,PM2.5的质量浓度为47.99~195.87μg/m3,平均质量浓度为(101.34±32.49)μg/m3,超标天数占总监测天数的81.82%;PM2.5质量浓度与各气象要素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M2.5中PAHs日均浓度变化范围为8.44~34.45ng/m3,平均浓度为21.48±7.03ng/m3,其中4环PAHs的含量最高,达到11.72ng/m3,占总PAHs浓度的54.56%,结合典型污染来源中PAHs的特征比值和数学统计中主成分分析法,判断出其主要污染来源为车辆排放、燃烧源和燃煤源;PAHs日均总毒性当量(∑Ba Peq)浓度范围为1.10~5.46ng/m3,平均值为2.99ng/m3,日均超标率达到6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气象要素 多环芳烃 毒性当量
下载PDF
单料烤烟烟气粒相物与质量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邓小华 周冀衡 +1 位作者 赵松义 李晓忠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4,共5页
对湖南主产烟区烟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外观质量、评吸质量及烟气粒相物组分进行了评定和检测,采用简单相关分析方法,探索了烤烟质量指标与烟气粒相物组分的定量相关关系,探讨了关于烟叶质量评价指标对烟气粒相物组分影响的许多定性... 对湖南主产烟区烟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外观质量、评吸质量及烟气粒相物组分进行了评定和检测,采用简单相关分析方法,探索了烤烟质量指标与烟气粒相物组分的定量相关关系,探讨了关于烟叶质量评价指标对烟气粒相物组分影响的许多定性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烟气粒相物 质量评价指标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ICP-MS用于北京市PM_(2.5)中铅及其同位素的形态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曦 王小燕 +4 位作者 刘洋 张经华 刘景秀 闫赖赖 王京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5-518,共4页
对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所采集的24份北京市PM2.5样品进行序列连续提取,分别得到水溶态、脂溶态和不溶态3个分量的铅;在最佳仪器工作条件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上述各分量中铅的浓度及同位素比值。采用GBW09133考察... 对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所采集的24份北京市PM2.5样品进行序列连续提取,分别得到水溶态、脂溶态和不溶态3个分量的铅;在最佳仪器工作条件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上述各分量中铅的浓度及同位素比值。采用GBW09133考察铅浓度测定的准确度,并用SRM 981标准铅试剂校正质量歧视效应和仪器漂移。结果表明,采用ICP-MS分析大气PM2.5中不同形态铅浓度及同位素比值的测定数据准确可靠。北京市大气PM2.5样品中水溶态、脂溶态和不溶态3个分量铅的平均百分含量分别为20.69%,0.32%和78.99%;相应的铅同位素比值206Pb/207Pb的均值分别为1.1526,1.1374和1.2193;其中水溶态和不溶态铅的同位素比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位素比值的比对结果提示,北京市成人血铅可能源于北京市大气PM2.5中水溶态铅而非不溶态铅,故大气细颗粒物中水溶态铅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更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化学形态分析 铅同位素 PM2.5
下载PDF
质谱看雾霾:分子世界的蓝天白云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丽敏 陈晓峰 何亚龙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86-90,100,共6页
近年来,中国各地特别是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雾霾事件,雾霾污染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百姓的痛点问题。高浓度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是引发雾霾形成的关键因素。有机污染物是PM2.5的重要成分,... 近年来,中国各地特别是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雾霾事件,雾霾污染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百姓的痛点问题。高浓度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是引发雾霾形成的关键因素。有机污染物是PM2.5的重要成分,雾霾组成复杂,包含许多有毒物质,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质谱是目前从分子水平研究有机污染物化学组成的有力的工具,利用质谱技术研究有机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可为研究雾霾形成机理、解析污染源以及化石燃料的使用对雾霾形成影响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可向学生展示用质谱分析雾霾化学组成的过程,揭开雾霾的神秘面纱,引导学生建立利用质谱手段从微观水平探索实际问题的科学思维,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科学领域并致力解决人类发展面临问题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质谱 大气细颗粒物 化学核心素养
下载PDF
上海市两社区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状况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莉君 东春阳 +4 位作者 许慧慧 施烨闻 金奇昂 刘立平 沈先标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82-485,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污染状况。[方法]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上海市大气污染程度不同的2个社区(A社区为中心城区、B社区位于郊区)设置监测点,每月10~16日连续监测PM_(2.5)浓度,数据采集后采用Wilcoxon秩...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污染状况。[方法]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上海市大气污染程度不同的2个社区(A社区为中心城区、B社区位于郊区)设置监测点,每月10~16日连续监测PM_(2.5)浓度,数据采集后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社区的PM_(2.5)浓度在4、6月份均高于A社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两社区污染最严重,夏秋季最轻;B社区夏季的PM_(2.5)浓度高于A社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9年B社区浓度高于A社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gency,EPA)标准评价两社区污染水平均超标,2008和2009年A社区超标率分别为54.76%和35.71%,最大超标倍数为4.51倍,B社区超标率分别为63.10%和67.86%,最大超标倍数达5.26倍;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空气质量准则》第一阶段目标相比,除A社区2009年未超标外,两社区其余年份均超标。[结论]两社区PM_(2.5)污染呈冬季严重,夏秋季减轻的特点,B社区PM_(2.5)的污染问题较A社区严重,两社区的PM_(2.5)的污染水平与美国EPA标准和WHO第一阶段目标相比均存在超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细颗粒物 监测
原文传递
超细颗粒物的环境行为及其检测技术现状
19
作者 赵志成 单慧媚 +1 位作者 赵超然 彭三曦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第28期72-74,共3页
空气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颗粒物作为一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日益受到关注。最新研究发现,0.1μm粒径及以下的超细颗粒物已成为环境空气颗粒物的主要成分,其在环境中的行为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因此,文章选取空气中的超细... 空气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颗粒物作为一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日益受到关注。最新研究发现,0.1μm粒径及以下的超细颗粒物已成为环境空气颗粒物的主要成分,其在环境中的行为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因此,文章选取空气中的超细颗粒物作为研究对象,调研国内外关于空气中超细颗粒物的研究成果,识别环境空气中超细颗粒物的来源、组成与分布特征,分析生态毒理效应。在以上基础上,总结当前空气中超细颗粒物的检测技术并对比分析其优缺点。研究结果将为我国环境空气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颗粒物 环境行为 生态毒理效应 检测技术
下载PDF
2005—2010年沙尘天气影响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亮 李健军 +3 位作者 王瑞斌 郑皓皓 石峰 任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19,共5页
根据2005年建成较完整的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监测网后的监测数据,分析2005—2010年期间,影响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沙尘天气过程次数范围在每年5~14次之间,平均每年10次左右,总计59次。在此期间,影响113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 根据2005年建成较完整的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监测网后的监测数据,分析2005—2010年期间,影响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沙尘天气过程次数范围在每年5~14次之间,平均每年10次左右,总计59次。在此期间,影响113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沙尘天气过程累计的影响时间总计130 d,平均在每年22 d左右。影响环保重点城市的沙尘天气过程主要集中在3—5月,在部分年份的1—2月、6月和11—12月也有出现。受沙尘天气影响,113个重点城市总共的超标天次平均每年在332 d次左右,每年范围在147~546 d次之间。其中,受沙尘暴天气影响的重污染天次平均每年在40 d次左右,每年范围在14~78 d次之间。受沙尘暴天气影响的超标天和重污染天主要出现在3~5月。近年来沙尘天气对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影响程度很大。每年沙尘天气过程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时间不短,尤其在春季对我国东中部地区城市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近年大范围的沙尘天气过程还影响到了我国东南包括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 沙尘暴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颗粒物 超标天数 空气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