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研究:“后批评”时代的实践转向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德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6-98,共3页
今天的文学研究已越来越倾向于在“文化研究”的旗帜下标榜自己的意识形态姿态并行使文化话语权 ,它表明文学研究开始进入一个“后批评”的时代。这一“后批评”时代文学研究的“后性”特征 ,主要体现为文学研究过程的“泛意识形态化”... 今天的文学研究已越来越倾向于在“文化研究”的旗帜下标榜自己的意识形态姿态并行使文化话语权 ,它表明文学研究开始进入一个“后批评”的时代。这一“后批评”时代文学研究的“后性”特征 ,主要体现为文学研究过程的“泛意识形态化”和理论上的“泛审美主义”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后批评 泛意识形态化 泛审美主义
下载PDF
泛审美时代下的博物馆审美教育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佳雯 《自然博物》 2017年第1期79-86,共8页
随着我国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传统博物馆作为唯审美的精英文化的代表,与泛审美的大众文化之间形成了碰撞。审美教育是博物馆教育的内涵之一,博物馆的传统审美教育往往拉大了公众与博物馆文化间的距离。对此,文中引入了接受美学的观点... 随着我国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传统博物馆作为唯审美的精英文化的代表,与泛审美的大众文化之间形成了碰撞。审美教育是博物馆教育的内涵之一,博物馆的传统审美教育往往拉大了公众与博物馆文化间的距离。对此,文中引入了接受美学的观点,重新审视公众的审美诉求与博物馆审美教育的目的,并提出通过多维度、多层次、对话性、经验性和创造性的审美体验构建起泛审美与唯审美、审美教育与审美学习之间的桥梁,探索博物馆审美教育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审美 大众文化 接受美学 博物馆审美教育
原文传递
经典美学的危机与大众美学的崛起 被引量:14
3
作者 傅守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8-83,共6页
在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笼罩下,日常生活的意义被放大为文化的中心并被神圣化,而昔日的现代性的神圣价值则被日常化;技术和市场在文化领域的强力介入使当今时代出现了一种明显的文化泛化与审美泛化的趋势。从经典艺术美的陶冶到关注身体... 在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笼罩下,日常生活的意义被放大为文化的中心并被神圣化,而昔日的现代性的神圣价值则被日常化;技术和市场在文化领域的强力介入使当今时代出现了一种明显的文化泛化与审美泛化的趋势。从经典艺术美的陶冶到关注身体感觉和生理欲念的快感美学,从经典艺术的“人”之代言到当代文化的大众体验,从经典艺术的文字想像到大众文化的图像复现,从经典艺术的观念幻象到大众文化的身体喜剧,经典美学迅速进入了自身的当代转型和现实重构,其文化立场和理论视域理应做出全面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 经典美学 审美泛化 大众文化 美学危机 快乐美学
原文传递
“美学”与“艺术哲学”的纠缠带给中国学术的难题 被引量:8
4
作者 陆正兰 赵毅衡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51,16,共12页
美学"在发展的历史上,与"艺术哲学"时分时合。哪怕"美学"讨论的是"艺术哲学",行文上也经常用"美学"这个方便的单词。这在西语中说得通,因为原词aesthetics多义,可以分别理解为对"感... 美学"在发展的历史上,与"艺术哲学"时分时合。哪怕"美学"讨论的是"艺术哲学",行文上也经常用"美学"这个方便的单词。这在西语中说得通,因为原词aesthetics多义,可以分别理解为对"感性""美""艺术"的研究。中文此词借用自日文汉字,一旦意译就把这学科固定在一个意义上。由此造成的最大困难,是"审美"这个意义明确的术语,与当代艺术研究在一系列问题上难以兼容。二者意义冲突,早就是一个问题,只是在讨论后现代文化时,变得更加尖锐。例如,究竟我们面对的当今社会,是"泛审美化",还是"泛艺术化"?新的社会文化问题,使我们无法再如过去一个世纪那样含混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艺术哲学 审美 泛审美化和泛艺术化
原文传递
泛艺术化视域下的当代都市消费空间审视——以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孟嵊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4-68,共5页
当今社会在消费主义的主导下,艺术被消解成日常生活方式,而泛艺术化现象最典型莫过于形形色色的都市消费空间。以新型大型购物中心项目"远洋太古里"为典型,从泛艺术化角度出发,运用符号学的方法,分析该购物中心如何通过艺术... 当今社会在消费主义的主导下,艺术被消解成日常生活方式,而泛艺术化现象最典型莫过于形形色色的都市消费空间。以新型大型购物中心项目"远洋太古里"为典型,从泛艺术化角度出发,运用符号学的方法,分析该购物中心如何通过艺术的精心装扮,成为具有时尚、欲望、奢华、品位等内涵的符号,并试图剖析精心包装的消费空间背后隐含的内涵和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艺术化 都市消费空间 符号学
下载PDF
中国泛审美传统的意义生成机制
6
作者 于广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54,共12页
泛审美是中国美学传统的鲜明特质,审美意义无孔不入地渗入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美学传统的泛审美特质需要新的理论方法介入。符号美学是对“美学文本”进行形式意义分析的方法论,通过符号美学可以发现中国泛审美传统独特的... 泛审美是中国美学传统的鲜明特质,审美意义无孔不入地渗入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美学传统的泛审美特质需要新的理论方法介入。符号美学是对“美学文本”进行形式意义分析的方法论,通过符号美学可以发现中国泛审美传统独特的意义生成方式:意义的四联体滑动、意义的“部分滑动”与四性共存、意义的跨界滑动与泛审美综合体建构。中国传统审美符号的四个不同意义维度兼容互渗、交融共存,在审美意义生成的同时,又向人的生活世界全面敞开,并适时地将其提升至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美学 泛审美 符号美学
下载PDF
作为审美对象的“他者”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倍雷 徐立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11-315,共5页
分析作为审美对象的"他者",提出其审美形态为"传统审美、泛审美,非审美,审丑"。通过对四种审美形态的分析诠释出他们的文化观念分别为:"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审美标准;解构了"中心主义"的审... 分析作为审美对象的"他者",提出其审美形态为"传统审美、泛审美,非审美,审丑"。通过对四种审美形态的分析诠释出他们的文化观念分别为:"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审美标准;解构了"中心主义"的审美标准;解构了"二元对立"的审美标准;消解"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的审美标准。并指出"审丑"具有"批判意义","审丑"不是"表现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泛审美 非审美 审丑
下载PDF
后审美·泛审美·反审美——网络诗歌的三个审美维度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翠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66-71,共6页
后审美、泛审美、反审美是网络诗歌审美的三个重要维度。后审美探索着眼于精英审美、大众审美相融合和青年亚文化审美隐喻的存在,泛审美强调身体写作、审美趣味世俗化成为网络诗歌审美主要特征,而反审美的探讨则触及审丑、恶搞对网络诗... 后审美、泛审美、反审美是网络诗歌审美的三个重要维度。后审美探索着眼于精英审美、大众审美相融合和青年亚文化审美隐喻的存在,泛审美强调身体写作、审美趣味世俗化成为网络诗歌审美主要特征,而反审美的探讨则触及审丑、恶搞对网络诗歌审美范畴的扩大化。网络诗歌与传统诗歌正由对立走向融合,以多元化的审美姿态审视网络诗歌将对当代中国诗歌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诗歌 后审美 泛审美 反审美
下载PDF
课堂教学娱乐化的批判与反思 被引量:1
9
作者 郭艳斌 王澍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回归教育本真是应对课堂教学娱乐化的应然选择:坚守教学活动本身应有的严肃性,警惕课堂教学娱乐化;明确感性与理性的双重发展是恰当的目标选择,保护个体发展的完整性;正确理解教育审美,反对课堂教学泛审美化。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娱乐化 泛审美化 教育本真
下载PDF
泛审美时代芭蕾艺术的发展趋向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沙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1-185,共5页
芭蕾舞通过舞者丰富的肢体语言深刻诠释剧情,在为观者带来视觉盛宴的同时也激发了其对舞蹈艺术欣赏的品鉴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大众对精神文化追求的日益提升,芭蕾舞蹈表演艺术正广泛进入到大众视野中,这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的泛化。本... 芭蕾舞通过舞者丰富的肢体语言深刻诠释剧情,在为观者带来视觉盛宴的同时也激发了其对舞蹈艺术欣赏的品鉴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大众对精神文化追求的日益提升,芭蕾舞蹈表演艺术正广泛进入到大众视野中,这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的泛化。本文将围绕以下五点对芭蕾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向展开论述:1.大众对芭蕾艺术审美理念的提升;2.芭蕾艺术的研究学者对多学科跨领域交融模式的探索;3.芭蕾专业院校或舞团对芭蕾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发展;4.芭蕾剧作家和编曲家对芭蕾舞剧中文学剧本和芭蕾舞曲的创新;5.芭蕾艺术产业策划人对相关领域产业的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艺术 芭蕾艺术 泛审美 发展趋向
下载PDF
“哪吒”神话母题资源的影像泛审美嬗变
11
作者 黎风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5-103,158,共10页
随着电子科技和大众文化的发展,物质化和世俗化的新型消费文化兴起,我们从"唯审美"的精英文化启蒙走向了泛审美的大众文化狂欢。本文以明代许仲琳编《封神演义》中塑造的哪吒故事为原型,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有代表性的哪吒动... 随着电子科技和大众文化的发展,物质化和世俗化的新型消费文化兴起,我们从"唯审美"的精英文化启蒙走向了泛审美的大众文化狂欢。本文以明代许仲琳编《封神演义》中塑造的哪吒故事为原型,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有代表性的哪吒动画与原型的对比和分析,考察不同审美诉求下哪吒改编与传播的关系,进而窥探泛审美语境下,中国动画对中国神话素材现代性开采的显性形态和隐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审美 哪吒 动画 神话 改编
原文传递
媒介融合视域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文本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经竹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年第6期149-153,共5页
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当下娱乐至上的泛综艺中的一股"清流",随着媒介间的相互融合,逐步成为大众视野的焦点。这种由具体文化现象衍生出的文本特征具有明显的共时性:泛审美的的意识形态表征为叙事的平民化,文化的"碎片化&qu... 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当下娱乐至上的泛综艺中的一股"清流",随着媒介间的相互融合,逐步成为大众视野的焦点。这种由具体文化现象衍生出的文本特征具有明显的共时性:泛审美的的意识形态表征为叙事的平民化,文化的"碎片化"现象促成文本建构的拼贴属性以及基于公共理性的"去中心化"话语阐释特征。同时,这类文化文本带有一定的意义暧昧,在肃正大众文化本源方面存在较大的开拓空间,值得剖析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泛审美 场域拼贴 公共阐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