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季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变化及氮肥减量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赵冬 颜廷梅 +2 位作者 乔俊 薛峰 杨林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3-749,共7页
通过氮肥减量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季3次施肥后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的变化特征、水稻产量与氮肥农学效率和环境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田面水的氮素质量浓度,且氮素质量浓度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田面水总氮,有机氮在施氮... 通过氮肥减量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季3次施肥后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的变化特征、水稻产量与氮肥农学效率和环境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田面水的氮素质量浓度,且氮素质量浓度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田面水总氮,有机氮在施氮后1 d达到最大,随后快速下降;铵态氮和无机氮在基肥和分蘖肥施用1 d后也达到最大,而在穗肥施用后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无机氮是田面水氮素的主要形态,应将无机氮作为农田排水污染检测的主要指标;施氮后1周是防止稻田田面水氮素大量流失的关键时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农学效率不断下降,氮素径流损失不断增大,综合水稻产量、农学效率和环境效应,试验区氮肥减量50%是可行的,但其产量持续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田面水 氮素形态 氮肥减量 产量
下载PDF
稻田化肥减量施用的环境效应 被引量:39
2
作者 张刚 王德建 陈效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27-330,共4页
在太湖地区宜兴市水稻田采取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适当减少化肥用量(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田面水与渗漏液中氮、磷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与常规两种施肥处理下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优化施肥节省22%氮肥,... 在太湖地区宜兴市水稻田采取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适当减少化肥用量(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田面水与渗漏液中氮、磷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与常规两种施肥处理下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优化施肥节省22%氮肥,减少30%~40%氮素径流损失,减少32.3%氮素渗漏损失。田面水与渗漏液中溶解性总氮(TDN)浓度与施肥量呈正相关,在施肥后的1~2d内达到峰值,不同施氮处理TDN浓度在一周内差异显著,以后渐趋一致。施肥后田面水中溶解性总磷(TDP)浓度高达15.7mg·L^-1,整个稻季均高于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临界值,存在着污染附近水体的风险;稻田对灌水中的磷有净化作用。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加强稻田水肥管理,是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优化施肥 氮径流损失 田面水 渗漏液 溶解性氮磷
下载PDF
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对麦秆还田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41
3
作者 彭玉净 田玉华 尹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3,共5页
氨挥发是稻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为探明脲酶抑制剂NBPT对小麦秸秆还田稻田中氨挥发的影响,采用密闭室通气法,在太湖地区乌珊土上,研究了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对小麦秸秆还田稻田中施肥后尿素水解和氨挥发动态变化的影响... 氨挥发是稻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为探明脲酶抑制剂NBPT对小麦秸秆还田稻田中氨挥发的影响,采用密闭室通气法,在太湖地区乌珊土上,研究了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对小麦秸秆还田稻田中施肥后尿素水解和氨挥发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氨挥发损失主要集中在基肥和分蘖肥时期。添加NBPT可明显延缓尿素水解,推迟田面水NH4+-N峰值出现的时间,并降低NH4+-N峰值,降低了田面水氨挥发速率和挥发量。NBPT的效果在基肥和分蘖肥施用后尤为明显,不加NBPT时施入的尿素在2~3 d内基本水解彻底,NH4+-N和氨挥发速率在第2 d即达到峰值,两次施肥后NH4+-N峰值分别为132.3 mg·L-1和66.3mg·L-1,氨挥发峰值为15.6 kg·hm-2·d-1和10.4 kg·hm-2·d-1;而添加NBPT后,NH4+-N峰值推迟至施肥后第4 d出现,NH4+-N峰值降至70.7 mg·L-1和51.6 mg·L-1,氨挥发峰值降至4.7 kg·hm-2·d-1和2.6 kg·hm-2·d-1。添加NBPT使稻田氨挥发损失总量从73.3 kg(N)·hm-2(占施氮量的24.4%)降低至34.5 kg(N)·hm-2(占施氮量的11.5%),降低53%。在添加小麦秸秆稻田中添加NBPT通过延缓尿素水解而显著降低了氨挥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小麦秸秆 尿素 脲酶抑制剂(NBPT) 氨挥发 田面水
下载PDF
水稻田表水磷素的动态特征及其潜在环境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张志剑 王珂 +2 位作者 朱荫湄 王光火 施丹潮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5-57,共3页
:通过独立排灌式磷肥大田试验探讨了水稻田表水磷素的动态特征及其潜在的环境效应。研究发现 ,施入磷肥增加了田表水磷素水平 ,首次水样总磷水平为 0 .2 0 1~ 1 .30 1 mg/kg,溶解磷水平为 0 .0 5 8~ 0 .92 6 mg/kg;在等量施磷的条件... :通过独立排灌式磷肥大田试验探讨了水稻田表水磷素的动态特征及其潜在的环境效应。研究发现 ,施入磷肥增加了田表水磷素水平 ,首次水样总磷水平为 0 .2 0 1~ 1 .30 1 mg/kg,溶解磷水平为 0 .0 5 8~ 0 .92 6 mg/kg;在等量施磷的条件下 ,与单施无机磷肥比较 ,有机无机磷配施能显著地提高田表水磷素水平 ;在首次采样的一周之内 ,两者总磷水平相差达 3.85~ 1 .89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因施磷结构的不同导致田表水磷素水平的差异逐渐缩小并趋于一致。任一次田间排水都存在诱发附近水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能。从减少磷素流失的角度出发 ,在施磷灌水后约一周之内或田间耘田时 ,田间排水磷素流失潜能增大 ,另外 ,还要避免在雨水集中的季节施用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 水稻田 田表水 环境效应 动态特征
下载PDF
施磷对稻田土壤及田面水磷浓度影响的模拟 被引量:30
5
作者 周全来 赵牧秋 +2 位作者 鲁彩艳 史奕 陈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45-1848,共4页
通过施用不同剂量磷肥稻田土壤淹水培养试验,研究了施磷对稻田土壤及田面水磷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速效磷(Olsen-P)浓度在施磷后迅速下降,60d后趋于稳定.随施磷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和缓效磷库量均递增,Olsen-P与施磷量呈正相关关系(... 通过施用不同剂量磷肥稻田土壤淹水培养试验,研究了施磷对稻田土壤及田面水磷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速效磷(Olsen-P)浓度在施磷后迅速下降,60d后趋于稳定.随施磷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和缓效磷库量均递增,Olsen-P与施磷量呈正相关关系(y=21.49+0.086x),表明该土壤有很高的固磷潜力.施磷后田面水中全磷浓度呈先迅速上升后又缓慢下降趋势,施磷120d后,田面水中全磷浓度与施磷量呈指数相关关系(y=0.372e0.0022x),施磷量在400~800kg.hm-2之间田面水全磷浓度加速增长,如果施磷量达到或超过800kg.hm-2,则磷容易进入田面水并导致流失,低于该施磷量时,则磷进入田面水中的量较少.利用分段回归模型模拟土壤Olsen-P与水面全磷关系,预测出导致田面水中磷激增的土壤Olsen-P浓度“突变点”为82.7mg.kg-1,即施磷量为712kg.hm-2.因此,土壤Olsen-P浓度可作为预测田面水中磷损失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磷 稻田土壤 OLSEN-P 田面水
下载PDF
洱海北部地区不同氮、磷处理对稻田田面水氮磷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施泽升 续勇波 +1 位作者 雷宝坤 刘宏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38-846,共9页
水稻种植期的田面水氮、磷浓度是稻田N、P径流流失、N素的氨挥发等各种损失途径的关键控制因子。通过田间定点实验监测与分析研究了洱海北部地区水稻土田面水氮磷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氮(TN)以及可溶性总氮(DTN)在施基肥后... 水稻种植期的田面水氮、磷浓度是稻田N、P径流流失、N素的氨挥发等各种损失途径的关键控制因子。通过田间定点实验监测与分析研究了洱海北部地区水稻土田面水氮磷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氮(TN)以及可溶性总氮(DTN)在施基肥后是先升后降的趋势,1~3d内达到峰值,然后迅速下降,9d后含量差异趋同;在施入孕穗肥后,TN及DTN浓度立即到达峰值后迅速下降,在9d后含量很少,并趋于稳定;DTN浓度变化趋势可用二次曲线模型Y=AX2+BX+C来描述;铵态氮(NH+4-N)浓度变化在不同施肥时期有明显区别,施基肥后田面水NH+4-N浓度在3~5d内到顶点,而在追肥期1~2d内就到顶峰;田面水总磷(TP)和可溶性总磷(DTP)浓度施入基肥后呈指数型下降,在施肥12d后差异趋同,其变化都可用指数模型(Y=C0×ekt,k<0)来描述。因此,施肥后9d内是控制N损失的关键时期,控制P损失的关键时期则是在施肥后的两周内;水稻施肥应避开降雨时期,以减少施肥后的径流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田面水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江汉平原地区潮土水稻田面水磷素流失风险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周萍 范先鹏 +1 位作者 何丙辉 刘宏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50,116,共5页
通过监测田面水磷素含量和形态的动态变化来研究稻田磷素流失风险.结果表明:从环境角度、经济效益和水稻生长出发,用线性+平台施肥模型得到该地区水稻的最佳施磷量为66 kg P2O5/hm2;施磷后田面水各形态磷浓度呈现急剧下降-缓慢下降-平... 通过监测田面水磷素含量和形态的动态变化来研究稻田磷素流失风险.结果表明:从环境角度、经济效益和水稻生长出发,用线性+平台施肥模型得到该地区水稻的最佳施磷量为66 kg P2O5/hm2;施磷后田面水各形态磷浓度呈现急剧下降-缓慢下降-平稳的过程,但在施磷后7天内田面水磷素浓度仍然较高,是磷素流失的高危险期;用对数模型模拟田面水中各形态磷素含量与施肥时间的关系(可溶性有机磷SOP除外),其相关系数r为0.715 1~0.963 9,在P<0.05水平下达到极显著水平,应用模型预测常规施肥下田面水的安全排放期时为施肥后24天;除P0处理外,其余各处理中田面水磷的形态以可溶性无机磷SIP为主,随着施磷量的增加,颗粒态磷PP在田面水中的浓度呈现增大的趋势,因此,在评价田面水排放或者稻田径流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时,颗粒态磷PP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 水稻田 田面水 流失风险 施肥模型
下载PDF
泥鳅对水田上覆水中氮素动态的生物扰动效应 被引量:15
8
作者 孙刚 房岩 +1 位作者 安永辉 杨校园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43,共5页
基于模拟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氮素含量在有/无泥鳅活动时的差异,探讨了底栖鱼类对水田上覆水中氮素动态的生物扰动效应。结果表明,泥鳅对水田上覆水中氮素动态具有强烈的扰动作用。泥鳅扰动组上覆水中氨氮和硝态氮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高... 基于模拟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氮素含量在有/无泥鳅活动时的差异,探讨了底栖鱼类对水田上覆水中氮素动态的生物扰动效应。结果表明,泥鳅对水田上覆水中氮素动态具有强烈的扰动作用。泥鳅扰动组上覆水中氨氮和硝态氮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高于对照组。泥鳅扰动对上覆水中亚硝态氮含量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但显著增加了溶解性无机氮和总氮的含量。在试验前期扰动组上覆水中氨氮/总氮比值高于对照组,在试验中、后期则低于对照组。试验期间扰动组上覆水中溶解性无机氮/总氮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泥鳅扰动显著增加了水田上覆水中溶解性无机氮占总氮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水田 生物扰动 氮素 田面水
下载PDF
施用鸡粪稻田土壤氮磷养分淋洗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勤 张斌 +4 位作者 谢育平 李江涛 张金福 袁熳熳 王德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1-95,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长期施鸡粪稻田不同鸡粪施用量下氮、磷养分淋洗特征及其潜在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田面水NH4^+-N和No3^--N浓度在施鸡粪初期均较高,且施鸡粪增加其浓度。NH4+-N在30cm、60cm、90cm渗漏液中平均浓度分别为1.0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长期施鸡粪稻田不同鸡粪施用量下氮、磷养分淋洗特征及其潜在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田面水NH4^+-N和No3^--N浓度在施鸡粪初期均较高,且施鸡粪增加其浓度。NH4+-N在30cm、60cm、90cm渗漏液中平均浓度分别为1.05—1.48mg·L^-1、1.08—1.91mg·L^-1和1.02—2.38mg·L^-1,不同层次之间浓度没有明显差别;同一层次NH4^+-N浓度随鸡粪用量增加而增加。渗漏液No3^--N浓度与NH4^+-N浓度值相比,含量略高,沿土壤剖面呈上低下高趋势;施用大量鸡粪能明显增加土壤渗漏液中No3^--N含量。稻田田面水总磷浓度在鸡粪施用初期达到最大值,且随着鸡粪用量增加而明显增加;随后逐渐降低;但整个生长季含量均超过0.1mg·L^-1。不同层次渗漏液总磷含量变化差别不大。总磷在水稻生长季前期较平稳,8月初有1显著高峰,磷淋洗量与鸡粪用量明显相关。长期施鸡粪稻田土壤氮、磷具有较高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水稻田 土壤渗漏液 田面水NH4^+-N NO3^--N磷 淋洗
下载PDF
不同猪粪施用量下红壤水稻土表层水氮磷动态 被引量:11
10
作者 马晓焉 刘明 李忠佩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9-296,共8页
土表水中养分含量变化不仅是土壤养分状况的直接反映,也是土壤养分流失及其环境影响的间接测度。研究施肥条件下土表水中养分含量动态,可为优化施肥管理措施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通过布设0~44.8t/hm。共8个猪粪施用量梯度的水稻盆... 土表水中养分含量变化不仅是土壤养分状况的直接反映,也是土壤养分流失及其环境影响的间接测度。研究施肥条件下土表水中养分含量动态,可为优化施肥管理措施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通过布设0~44.8t/hm。共8个猪粪施用量梯度的水稻盆栽试验,通过定期采样监测,试图探明不同猪粪施用量水平下红壤水稻土表层水氮磷含量动态。结果表明:早稻季,表层水总磷、总氮、铵态氮和有机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4~1.13、3.17~12.97、1.81~5.11和1.17~7.39mg/L。晚稻季各养分平均含量水平升高,分别为0.13~7.98、3.17~25.57、1.21~10.41和1.87~15.35mg/L,其中磷的累积效应最明显,较早稻季最大升高约6倍。各养分含量与猪粪施用量显著线性相关,当猪粪施用量≥11.2t/hm2时,表层水养分浓度显著升高并于施肥后第4天和第14天出现养分释放高峰。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猪粪会使表层水养分形态以有机氮为主,最高可占总养分的66%,同时养分大量释放期延长一周。连续大量施用产生的累积效应表明该施肥制度将导致土壤保肥能力趋于饱和,养分流失风险激增,实际生产中应考虑用量和频率的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水稻土 猪粪 施用量 表层水 氮磷含量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稻田氮素浓度变化与迁移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易军 张晴雯 杨正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1-777,共7页
过量施氮与不合理灌水是农田面源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为了寻求较优的水氮管理模式以促进农业生产和减少农田退水对黄河水体的污染,在宁夏引黄灌区典型稻田中开展了不同水氮条件下稻田氮素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氮条件下稻... 过量施氮与不合理灌水是农田面源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为了寻求较优的水氮管理模式以促进农业生产和减少农田退水对黄河水体的污染,在宁夏引黄灌区典型稻田中开展了不同水氮条件下稻田氮素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氮条件下稻田田面水NH4+-N与NO3--N浓度伴随施肥出现明显峰值,NO3--N峰值出现时间较NH4+-N晚,且变化较平缓。3次追肥时期和整个生育期田面水NH4+-N平均浓度与施氮量和灌水量都呈显著相关,田面水NO3--N平均浓度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灌水量相关性不显著。稻田30 cm与60 cm深度的直渗水NH4+-N浓度受施肥影响较大,与田面水NH4+-N浓度变化规律相似,90 cm处直渗水NH4+-N浓度峰值出现较为滞后,且浓度较上层土体低,120 cm处直渗水NH4+-N浓度大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整个生育期直渗水NH4+-N平均浓度与施氮量呈显著相关,仅30 cm处NH4+-N平均浓度与灌水量呈负相关,其他土层深度不显著。30 cm与60 cm直渗水NO3--N浓度在首次灌水后急剧下降,在施肥后有较小幅度上升,90 cm与120 cm直渗水NO3--N浓度下降缓慢,仅30 cm处NO3--N平均浓度与施肥量显著正相关。总的结果表明减少施肥或灌水均可达到减少农田氮素淋失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稻田 田面水 直渗水 氮肥 NO3--N NH4+-N
下载PDF
施用缓控释配方肥对水稻田面水氮浓度动态变化及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解开治 徐培智 +5 位作者 陈建生 杨少海 张发宝 唐拴虎 黄旭 顾文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26,共4页
以南方典型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的研究方法,对施用缓/控释配方肥水稻田面水中氮素主要形态的浓度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探讨了与氮素转化密切相关的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插秧后15d和22d田面水中铵态氮、硝态氮... 以南方典型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的研究方法,对施用缓/控释配方肥水稻田面水中氮素主要形态的浓度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探讨了与氮素转化密切相关的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插秧后15d和22d田面水中铵态氮、硝态氮、总氮含量为农民习惯施肥处理(T2)>缓/控释配方肥处理(T1)>田间排水沟中水样>不施肥处理(T3)。插秧后75d田面水中氮含量的情况变化较大,3个处理中T3处理田面水中铵态氮含量最低,硝态氮、总氮含量最高。就总体趋势而言,田面水氮素流失主要以铵态氮为主,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随施肥天数的增长,土壤脲酶活性总体呈降低的趋势。T2处理降幅最大,T1处理次之,T3处理最小。在各处理中,氨氮/总氮比与土壤脲酶活性均达到了显著正相关水平,即氨氮占总氮的比例随脲酶活性的增强而增大。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氮素转化相关因子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分异。说明水稻生产中施用缓/控释配方肥对减少流溪河流域稻田氮的面源污染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配方肥 水稻 田面水 氮素 动态变化 土壤脲酶活性
下载PDF
西南丘陵地区水田湿地磷污染的“源-汇”效应研究
13
作者 王国泰 蒋琼华 +4 位作者 何国军 敖亮 黄凌悦 范围 樊卫国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219,共7页
以重庆市大足区典型水田为研究对象,在冬水田-水稻种植模式下,探究水田湿地的面源污染“源-汇”效应及磷拦截效果。在施肥期(3—5月)、生长期(6—9月)及冬水田期(10—12月及次年1—2月)开展水田田面水和淋溶水磷素浓度原位观测,结果显示... 以重庆市大足区典型水田为研究对象,在冬水田-水稻种植模式下,探究水田湿地的面源污染“源-汇”效应及磷拦截效果。在施肥期(3—5月)、生长期(6—9月)及冬水田期(10—12月及次年1—2月)开展水田田面水和淋溶水磷素浓度原位观测,结果显示:在施肥期,田面水和淋溶水中的磷素浓度大幅度升高,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20 mg/L和0.12 mg/L,易产生面源污染。在生长期,田面水中的磷素浓度保持较高水平,总磷平均浓度为0.18 mg/L。此时,田面水流失是面源污染的“源”。在生长期,淋溶水中的磷素浓度特别是溶解态总磷浓度呈下降趋势,总磷、溶解态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07、0.02 mg/L。此时,增加水田蓄水量,将田面水转化为淋溶水,能有效控制溶解态总磷的流失。在冬水田期,田面水和淋溶水中的磷素浓度较低,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09 mg/L和0.03 mg/L。此时,水田成为面源污染的“汇”。因此,在西南丘陵地区,推广开展冬水田蓄积工程建设能起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 面源污染 控制雨量 淋溶水 田面水
下载PDF
秸秆施用下减施氮肥稻田有机碳和氮磷的排放特征
14
作者 赵家阳 于建光 +4 位作者 于孟康 王宁 郭智 薛利红 杨林章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2-1112,共11页
为了解秸秆施用下减施氮肥对稻田有机碳和氮磷排放特征的影响,进而为稻田投入品的优化施用以及田间养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盆钵试验研究小麦秸秆还田与肥料施用对高砂土和黄泥土2种土壤的田面水有机碳和氮磷浓度、潜在可排放量及水... 为了解秸秆施用下减施氮肥对稻田有机碳和氮磷排放特征的影响,进而为稻田投入品的优化施用以及田间养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盆钵试验研究小麦秸秆还田与肥料施用对高砂土和黄泥土2种土壤的田面水有机碳和氮磷浓度、潜在可排放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砂土稻田的田面径流养分排放风险远大于黄泥土,其中基肥期更为明显;磷在基肥期田面径流中的排放风险最大,施加秸秆处理的有机碳在蘖肥期田面径流中的排放风险最大,而氮在穗肥期的排放风险最大;无论高砂土还是黄泥土,秸秆施用基础上,相比施用常量氮肥,施用减量氮肥在保证产量不受明显影响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田面径流养分排放风险。在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减量氮肥与常量氮肥相比,高砂土稻田田面水的COD、DOC、TN和TP平均可排放量分别降低34.92%、15.47%、35.37%和53.93%,水稻产量降低12.01%,黄泥土稻田田面水的COD、TN和TP平均可排放量分别降低24.82%、23.75%、2.84%,而水稻产量提高3.99%。总之,秸秆还田时减施氮肥利于降低高砂土和黄泥土田面水COD、TN、NH_(4)^(+)-N和NO_(3)^(-)-N的潜在排放风险,以稳定水稻产量和防控稻田养分田面径流流失为目标,高砂土稻田在水稻种植时氮肥施用应减量多次,并避免小麦秸秆还田,而黄泥土稻田在氮肥施用时应混施秸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秸秆 减施氮肥 田面水 有机碳 氮磷
下载PDF
排水循环灌溉下稻田磷素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焦平金 许迪 +1 位作者 朱建强 于颖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842-3849,共8页
排水循环灌溉具有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农田面源污染的潜力,为缓解我国南方地区降雨分布与水稻作物需水时间不匹配和农田磷流失污染的问题,开展了排水循环灌溉条件下稻田磷素时空分布规律研究.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监测藕塘水和鱼塘... 排水循环灌溉具有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农田面源污染的潜力,为缓解我国南方地区降雨分布与水稻作物需水时间不匹配和农田磷流失污染的问题,开展了排水循环灌溉条件下稻田磷素时空分布规律研究.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监测藕塘水和鱼塘水循环灌溉下水稻田面水和渗漏水中总磷、可溶性磷和可溶性反应磷的质量浓度,及土壤剖面总磷与Olsen-P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排水循环灌溉下水稻田面水和渗漏水中不同形态磷素质量浓度沿程降低,尤其渗漏水磷质量浓度的减少趋势更为显著,排水循环灌溉水源中磷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会增加田面水和渗漏水中的磷质量浓度.田面水和渗漏水中不同形态磷质量浓度在不同灌溉时期的变化较大,8月田面水和渗漏水的磷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其它时期.表土Olsen-P含量随距进水口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并随排水循环灌溉水中磷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剖面TP含量受排水循环灌溉的影响不明显.在8月水稻需肥高峰期进行排水循环灌溉或延长灌溉水的流程,可明显改善排水循环灌溉下稻田的磷素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灌溉 磷流失 稻田 渗漏 排水 田面水
原文传递
养殖池塘废水灌溉下稻田减量施肥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晏军 朱建强 +2 位作者 马艳 蒋舜尧 吴启侠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5-142,共8页
采用田间试验,以当地常规施肥和灌溉为对照(CK),研究了减量施用氮、磷肥条件下,稻田湿地生态系统对池塘养殖废水中氮、磷的消纳效果,池塘养殖废水灌溉后对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水水质、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系统可有效... 采用田间试验,以当地常规施肥和灌溉为对照(CK),研究了减量施用氮、磷肥条件下,稻田湿地生态系统对池塘养殖废水中氮、磷的消纳效果,池塘养殖废水灌溉后对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水水质、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系统可有效消除池塘养殖废水中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3-N)、总氮(TN)、可溶性磷(DP)、颗粒态磷(PP)、总磷(TP),其去除率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增加,在常规施肥量、减量施肥20%和减量施肥40%情况下对池塘养殖废水TN的去除率平均分别为25.1%、38.9%和50.5%,对TP的去除率平均分别为56.4%、71.2%和76.2%,对氮、磷的去除以NH_4^+-N、NO-3-N和PP为主;池塘养殖废水灌溉后,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水中NH_4^+-N、NO-3-N、TN、DP、PP、TP质量浓度会随着施肥量减少呈现下降趋势,减量施肥20%和减量施肥40%下,田面水中TN、TP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较CK降低5.8%和23.4%、20.8%和35.5%;渗漏水中TN、TP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较CK降低18.3%和27.5%、23.1%和45.8%。在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构成方面,减量施肥20%后,池塘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物质能满足水稻的养分需求;池塘养殖废水灌溉时,水稻产量以常规施肥量处理最高(较CK增产2.3%),常规施肥量80%的处理其产量与CK相似,而常规施肥量60%的处理其产量较CK显著降低。综合考虑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议池塘养殖废水灌溉条件下施肥水平应在常规施肥量的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废水 稻田 灌溉 田面水 渗漏水 产量
下载PDF
底栖鱼类对水田上覆水生源要素动态的扰动效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刚 房岩 韩德复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2-137,共6页
基于模拟实验,通过对比分析氮素和磷素在有/无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活动时含量的差异,探讨了底栖鱼类对水田上覆水生源要素(氮、磷)动态的生物扰动效应.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氨氮和硝态氮浓度在整个实验期间均高于对照组.泥鳅... 基于模拟实验,通过对比分析氮素和磷素在有/无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活动时含量的差异,探讨了底栖鱼类对水田上覆水生源要素(氮、磷)动态的生物扰动效应.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氨氮和硝态氮浓度在整个实验期间均高于对照组.泥鳅扰动对亚硝态氮浓度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在实验前期,实验组的氨氮/总氮浓度比值高于对照组;在实验中、后期,实验组的氨氮/总氮浓度比值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总磷、溶解性总磷和颗粒磷浓度在实验开始阶段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实验中、后期显著高于对照(P<0.05).实验组的颗粒磷/总磷浓度比值高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中总磷浓度的增加主要是因为颗粒磷的增加.实验组的溶解性无机磷占溶解性总磷的比例在实验中、后期显著高于对照(P<0.05).底栖鱼类对水田上覆水中生源要素动态具有明显的扰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鱼类 水田 生物扰动 生源要素 上覆水
下载PDF
水丝蚓对稻田上覆水氮素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房岩 孙刚 刘倩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42-43,共2页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控制实验,初步研究了水丝蚓对稻田上覆水氮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丝蚓扰动增加了上覆水中的溶解性无机氮浓度。在3种形式的溶解态无机氮(NO3--N、NO2--N、NH4+-N)中,水丝蚓对NO3--N浓度的升高作用最为显著。利用...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控制实验,初步研究了水丝蚓对稻田上覆水氮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丝蚓扰动增加了上覆水中的溶解性无机氮浓度。在3种形式的溶解态无机氮(NO3--N、NO2--N、NH4+-N)中,水丝蚓对NO3--N浓度的升高作用最为显著。利用底生动物的扰动作用,可开发稻田养分调控的生物-生态技术,为稻田复合种养的深化、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丝蚓 稻田 上覆水 氮素浓度 生物扰动
下载PDF
湘北丘陵林-稻系统稻田表面水质量效应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天啸 陈建国 +1 位作者 闫文德 项文化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8-273,278,共7页
为了研究并评价中南丘陵区林地-稻田复合生态系统稻田表面水的环境质量效应,以河滨平原稻田为对照,于2013年4月中旬到9月上旬对湘北汩罗市桃林林场两类林-稻(松-稻、混-稻)系统稻田进行表面水原位研究,基于不同时期各系统稻田表面水总... 为了研究并评价中南丘陵区林地-稻田复合生态系统稻田表面水的环境质量效应,以河滨平原稻田为对照,于2013年4月中旬到9月上旬对湘北汩罗市桃林林场两类林-稻(松-稻、混-稻)系统稻田进行表面水原位研究,基于不同时期各系统稻田表面水总氮、总磷、NO-3-N、NH+4-N、有机氮、水溶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WPOC)、COD、总Pb、总Cd、pH等指标的监测结果,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林-稻系统稻田表面水的环境机制,同时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稻田表面水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在非稻季,人为干扰少的混-稻系统稻田表面水污染风险低于松-稻系统及对照,其中前者稻田表面水属Ⅲ类水,后两者表面水属Ⅴ类水;(2)在稻季,两类林-稻系统稻田表面水水质优于对照,前者稻田表面水平均总氮、COD、总Cd、总Pb含量仅分别是对照的75.0%,78.4%,62.6%,87.6%。在研究中发现,稻田表面水有机质依循"生物有机质→胶体有机质→颗粒有机质→稻田土壤"途径循环转化;稻田表面水颗粒有机质含量规定了稻田表面水85.7%的COD和77.3%的镉、76.2%的铅,是影响稻田表面水质量的关键因素。综上所述,丘陵林-稻复合系统稻田表面水质量优于平原区,林-稻复合系统具有阻断污水灌溉、屏蔽病虫传播的环境优势;稻田表面水水质受水体有机质循环机制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区 林-稻系统 稻田表面水 环境机制 质量效应
下载PDF
稻田施用农药的地表水暴露评估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艳艳 周军英 +2 位作者 程燕 廖建华 单正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5-644,共10页
水稻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品种多,频次高,田水还要定期排入周围水体,因此水稻生产对周围地表水体造成的农药污染风险较高。开展稻田用药风险评估可为农药在稻田使用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暴露评估是风险评估的关键环节,该文较全面... 水稻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品种多,频次高,田水还要定期排入周围水体,因此水稻生产对周围地表水体造成的农药污染风险较高。开展稻田用药风险评估可为农药在稻田使用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暴露评估是风险评估的关键环节,该文较全面地总结了国际上已开发的农药在稻田施用后地表水农药暴露评估模型,包括美国的RICEWQ、Tier I Rice Model和PFAM模型,欧盟的MED-RICE和SWAGW模型,日本的Aquatic PEC、PADDY系列和PCPF系列模型及中国的TOP-RICE和PRAESS模型平台。介绍了各个模型的开发背景、概念模型与计算公式、输入参数与输出结果、模型特点及应用情况,从模型所属的模拟层次、模型的预测精度及模拟尺度等方面比较了不同模型的差异,并对现有模型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补充完善稻田-地表水暴露评估场景体系,加强模型的验证及不同模型之间预测结果的比较,开展流域大尺度综合模拟模型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稻田 地表水 暴露评估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