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asonal variations in planktonic foraminiferal flux and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ir shells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8
1
作者 Sui Wan ZhiMin Jian +2 位作者 XinRong Cheng PeiJun Qiao RuJian W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8期1176-1187,共12页
Results from sediment trap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from May 2004 to March 2006 revealed significant monsoon-induced seasonal variations in flux and shell geochemistry of planktonic forami... Results from sediment trap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from May 2004 to March 2006 revealed significant monsoon-induced seasonal variations in flux and shell geochemistry of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The total and species-specific fluxes showed bimodal pattern, such as those of Globigerinoides ruber, 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 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 Globigerinita glutinata, and Globigerina bulloides. Their high values occurred in the prevailing periods of the northeast and southwest monsoons, and the low ones appeared between the monsoons. 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 had high flux rates mainly during northeast monsoon, with exceptional appearance in August 2004. These fluxes changed largely in accord with those of total particle matter and organic carbon, following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and wind force.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biogenic particle fluxes are controlled essentially by primary productivi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ast Asian monsoon in the southern SCS. Shell stable oxygen isotope and Mg/Ca data correspond with seasonal variation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hell δ18O values are affected primarily by sea water temperature, and the δ18O changes of different-depth dwelling species indicate upper sea water temperature gradient. Besides, the low carbon isotope values occurred in the periods of East Asian monsoon in general, whereas the high ones between the monsoons. The pattern is in contrary to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chang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variation of the carbon isotope could probably reflect the change of sea surface pro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 trap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e MG/CA ratio seasonal change East Asian MONSOON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原文传递
氧碳比对MPCVD法同质外延单晶金刚石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吴高华 王兵 +3 位作者 熊鹰 陶波 黄芳亮 刘学维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065-2068,2073,共5页
以Ib型(100)取向高温高压(HPHT)单晶金刚石为基底、H2-CH4-CO2混合气为反应气源,利用10kW、2.45GHz不锈钢谐振腔式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装置进行金刚石同质外延生长。通过光学显微镜表征外延生长金刚石的表面形貌;Raman光谱... 以Ib型(100)取向高温高压(HPHT)单晶金刚石为基底、H2-CH4-CO2混合气为反应气源,利用10kW、2.45GHz不锈钢谐振腔式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装置进行金刚石同质外延生长。通过光学显微镜表征外延生长金刚石的表面形貌;Raman光谱表征金刚石的结晶质量;螺旋测微仪测厚再计算生长速率,着重探讨工艺因素中氧碳比对同质外延金刚石生长速率、表面形貌、金刚石结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氧碳比的增加,金刚石生长模式由二维形核模式转变为台阶流模式,结晶质量提高,生长速率变慢;在微波功率7.8kW、CH4浓度(与H2的比例)8%、气压18kPa、基底温度1080℃条件下,氧碳比为0.8时,金刚石结晶质量好且生长速率高(达16μm/h)。反应气源中引入合适比例的CO2是获得高的生长速率同时有效改善同质外延单晶金刚石结晶质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金刚石 同质外延生长 MPCVD 氧碳比
下载PDF
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应用技术总结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健 付少华 蒋小川 《氮肥设计》 1996年第5期56-58,共3页
结合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的生产实践情况.从工艺流程及主要生产指标、运行情况与德士古公司工艺软件包(PDP)中的数据进行了对比.主要工艺指标均高于原设计值,系统开工率也逐步提高。还介绍了在近两年的主要技术改造工作,... 结合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的生产实践情况.从工艺流程及主要生产指标、运行情况与德士古公司工艺软件包(PDP)中的数据进行了对比.主要工艺指标均高于原设计值,系统开工率也逐步提高。还介绍了在近两年的主要技术改造工作,优化了工艺生产系统及国产化耐火砖与进口砖使用情况及价格方面的对比,阐明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加压 气化 煤气化
下载PDF
甲烷/氧气反扩散火焰碳烟光谱辐射特性研究
4
作者 吴润民 唐广军 +3 位作者 宋旭东 白永辉 王焦飞 于广锁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第6期34-36,共3页
基于碳烟连续辐射光谱信息,本研究利用普通单反相机和高光谱成像系统对不同工况下甲烷-氧气反扩散火焰产生碳烟辐射强度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扩散火焰中黄色区域是燃料在高温下热解产生的碳烟连续辐射,随[O/C]_(e)增加,黄光区逐... 基于碳烟连续辐射光谱信息,本研究利用普通单反相机和高光谱成像系统对不同工况下甲烷-氧气反扩散火焰产生碳烟辐射强度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扩散火焰中黄色区域是燃料在高温下热解产生的碳烟连续辐射,随[O/C]_(e)增加,黄光区逐渐减少,碳烟整体辐射强度下降,核心区位于火焰外环两翼,且辐射强度轴线分布呈双峰;沿火焰传播方向,碳烟辐射强度先增大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扩散火焰 碳烟 辐射强度 氧碳比 辐射光谱
下载PDF
SO_2对碳捕集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高巨宝 王淑娟 +3 位作者 周姗 赵博 陈昌和 徐旭常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57,共6页
采用新型混合有机胺CO2吸收剂,在捕集CO2中试实验台上进行长期稳定运行实验,研究SO2对碳捕集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O2、胺吸收剂的氧化和热降解导致CO2脱除效率随着循环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其中SO2是主要影响因素。在O2存在... 采用新型混合有机胺CO2吸收剂,在捕集CO2中试实验台上进行长期稳定运行实验,研究SO2对碳捕集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O2、胺吸收剂的氧化和热降解导致CO2脱除效率随着循环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其中SO2是主要影响因素。在O2存在的条件下,SO2浓度越高,CO2脱除效率下降越快。随着SO2不断地被胺吸收剂吸收,一方面促进了热稳定性盐的生成,另一方面使吸收剂溶液的pH值逐步降低,最终使得CO2脱除效率越来越低。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SO42-和SO32-占据了胺吸收剂的反应位,使其与CO2的吸收反应形成竞争关系,致使CO2负载量逐步降低,以至于影响到吸收解吸过程的稳定性。采用有效的方法适时的清除SO2导致的热稳定性盐,有利于碳捕集系统吸收解吸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喷嘴对置式气化炉 水煤浆 颗粒物 温度 氧碳比
下载PDF
煤气化特性优化及低碳联合循环发电系统集成研究
6
作者 张浩儒 张国强 +1 位作者 余建豪 刘铭宇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100,共10页
为了探究煤气化过程中氧气添加量和气化介质添加种类对于煤气化效率的影响,以及煤气化整体联合循环(IGCC)发电系统的集成优化,将以2种含氧量差别较大的煤种为例进行模拟分析。首先基于平衡反应模型对比了2煤种在不同总氧碳化学计量比(... 为了探究煤气化过程中氧气添加量和气化介质添加种类对于煤气化效率的影响,以及煤气化整体联合循环(IGCC)发电系统的集成优化,将以2种含氧量差别较大的煤种为例进行模拟分析。首先基于平衡反应模型对比了2煤种在不同总氧碳化学计量比(考虑煤自身含氧量)情况下对气化特性的影响结果;之后分析了分别添加CO_(2)与蒸汽作为气化介质时气化特性的变化规律,优化了其气化特性;最后在此基础上考虑CO_(2)捕获,提出了一种CO_(2)辅助气化、纯氧燃烧、部分烟气再循环的新型IGCC发电系统,并对其燃气轮机模型进行了模拟优化。结果表明:总氧碳化学计量比为0.47时煤气化的特性最佳;在此最佳总氧碳化学计量比条件下,添加CO_(2)作为煤气化流程气化介质,相比于传统添加蒸汽作为气化介质,可以使冷煤气效率提升约1.3%;基于此气化方法集成新型IGCC系统与传统燃烧前脱碳的IGCC发电方式相比,其净发电效率提高了约1.5%,?效率提高了约1.7%,该研究为设计低碳高效的IGCC发电系统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特性 总氧碳化学计量比 低碳 IGCC 系统集成优化
下载PDF
影响水煤浆气化产物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金花 夏德宏 章杰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24,共4页
水煤浆气化炉内进行着激烈的化学反应 ,炉内温度、氧碳比、煤浆浓度、氧气温度等对气化过程和成品气组分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对水煤浆气化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 ,得到了影响因素与气化产品成分的关系 ,为实际生产和工业应用起到一定的指... 水煤浆气化炉内进行着激烈的化学反应 ,炉内温度、氧碳比、煤浆浓度、氧气温度等对气化过程和成品气组分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对水煤浆气化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 ,得到了影响因素与气化产品成分的关系 ,为实际生产和工业应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气化 温度 氧碳比 气化炉 仿真
下载PDF
同时测定包装中O_2与CO_2比例含量的顶空分析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欣 吴雄杰 +1 位作者 陈肖南 周伟芳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1-35,共5页
通过抽样时间以及样气分析时间的选择条件试验,测试了多种形式包装的不同样品中O2与CO2的比例含量,验证了同时测定包装中O2与CO2比例含量的顶空分析技术,在食品、药品包装中的应用范围及测试数据的稳定性。为需要调整包装内部气体成分... 通过抽样时间以及样气分析时间的选择条件试验,测试了多种形式包装的不同样品中O2与CO2的比例含量,验证了同时测定包装中O2与CO2比例含量的顶空分析技术,在食品、药品包装中的应用范围及测试数据的稳定性。为需要调整包装内部气体成分比例的食品、药品生产行业以及研究机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分析 同时测定 O2与CO2比例含量 抽样时间 样气分析时间
下载PDF
基于气流床的生物质与煤干粉共气化模拟研究
9
作者 赵国忠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3年第10期22-27,共6页
基于Aspen Plus软件构建了工艺流程模型,对生物质与煤混合原料的共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设计与研究。研究发现:生物质部分替代煤粉进行共气化的过程并不影响气化炉的最优操作条件、合成气产率及合成气热值,并且在降低比氧耗方面具有一定优... 基于Aspen Plus软件构建了工艺流程模型,对生物质与煤混合原料的共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设计与研究。研究发现:生物质部分替代煤粉进行共气化的过程并不影响气化炉的最优操作条件、合成气产率及合成气热值,并且在降低比氧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所产合成气的品质与煤粉单独气化的产品品质基本相同,且有效气产率可达94%。在生物质替代煤粉的共气化过程中,比煤耗和冷煤气效率随着生物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冷煤气效率可提高至80%以上。但是,生物质的加入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气化温度,在实际生产中,对于高灰熔点的煤,依然需要加入助熔剂来降低灰熔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床 生物质 煤干粉 共气化 氧碳比 冷煤气效率 比氧耗 比煤耗
下载PDF
化学链高温空分制氧与IGCC集成系统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亚仙 向文国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99,共5页
基于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化学链高温空分制氧与IGCC集成的系统(CLAS-IGCC)模型,并以蒸汽作为化学链高温空分载氧介质,从载氧蒸汽过热度、氧煤质量比(氧煤比)、水煤质量比(水煤比)和载氧体等4个方面对CLAS-IGCC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 基于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化学链高温空分制氧与IGCC集成的系统(CLAS-IGCC)模型,并以蒸汽作为化学链高温空分载氧介质,从载氧蒸汽过热度、氧煤质量比(氧煤比)、水煤质量比(水煤比)和载氧体等4个方面对CLAS-IGCC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LAS-IGCC效率随载氧蒸汽过热度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随氧煤比增大而减小;水煤比对系统效率影响不大;以Mn_3O_4-Mn2O_3为载氧体的CLAS-IGCC与以CoO-Co_3O_4为载氧体的CLAS-IGCC相比略具优势;CLAS-IGCC效率为45.1%,而采用常规低温空分制氧技术的IGCC效率为45.8%,因此,蒸汽型CLAS-IGCC集成效果不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高温空分制氧 IGCC 蒸汽 过热度 氧煤比 水煤比 载氧体 系统效率
下载PDF
旋转弧等离子体重整乙醇制氢的氧碳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敦珂 黄基才 +2 位作者 王素力 孙海 孙公权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46-1950,共5页
为了优化旋转弧等离子体部分氧化重整乙醇制氢的操作条件,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氧碳比(O/C)对乙醇转化率、乙醇能量转化率、氢气选择性、氢气收率和干基氢气摩尔分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流量为40 mL/min且O/C=0.6时,乙醇转化率最高,... 为了优化旋转弧等离子体部分氧化重整乙醇制氢的操作条件,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氧碳比(O/C)对乙醇转化率、乙醇能量转化率、氢气选择性、氢气收率和干基氢气摩尔分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流量为40 mL/min且O/C=0.6时,乙醇转化率最高,约100%;当O/C=1.0时,氢气选择性和收率最高,分别为81.3%和33.5%。等离子体重整副产物较多,当乙醇转化率最高时,氢气选择性和收率不一定最高。在氧碳比为0.5和0.6时,乙醇转化率的热力学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接近。热力学模拟为后续旋转弧等离子体重整优化提供了热力学极限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弧等离子体 乙醇 氧碳比 制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