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数民族儿童对他文化认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世联 魏勇刚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47,共5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南6个少数民族1202名6~14岁儿童进行他文化认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少数民族儿童对他文化的认同程度并不高,各少数民族儿童之间对他文化认同程度的差异性较为显著。(2)少数民族儿童已具有对他文化识别...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南6个少数民族1202名6~14岁儿童进行他文化认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少数民族儿童对他文化的认同程度并不高,各少数民族儿童之间对他文化认同程度的差异性较为显著。(2)少数民族儿童已具有对他文化识别的能力,随着少数民族儿童年龄的增长,对他文化的识别能力逐渐增强;少数民族儿童初步具有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同意识,但少数民族儿童对他文化的认同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认同性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儿童 他文化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中国文化与他者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从电影《刮痧》谈起 被引量:4
2
作者 林素容 《莆田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4-48,共5页
通过电影《刮痧》里许大同一家在异乡美国的工作、生活经历,阐述了中国文化与他者文化在"治病还是家暴、情感还是法理、面子还是侵权"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探讨达成文化主体间际性的一些策略,如角色的重新定位、文化移情... 通过电影《刮痧》里许大同一家在异乡美国的工作、生活经历,阐述了中国文化与他者文化在"治病还是家暴、情感还是法理、面子还是侵权"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探讨达成文化主体间际性的一些策略,如角色的重新定位、文化移情的培养以及和而不同的接纳,提出了在他者文化环境下华裔一族文化身份认定的重要性,以及在文化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既要沿袭传承,又要与他者文化相互理解、共存互补、走向多元、创新发展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刮痧 中国文化 他者文化 文化主体间际性
下载PDF
旅游场域中的傣族孩童教养——以云南玉溪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大沐浴村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郭中丽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3,共6页
在旅游场域中,当地孩童是以拥有本土旅游资源和谋生需求主体生活于场域,旅游者是以异文化携带者和带着对花腰傣文化消费欲望的主体走进场域并影响孩童的。在"看"与"被看"的互动中,旅游者带着异文化的消费和体验离开... 在旅游场域中,当地孩童是以拥有本土旅游资源和谋生需求主体生活于场域,旅游者是以异文化携带者和带着对花腰傣文化消费欲望的主体走进场域并影响孩童的。在"看"与"被看"的互动中,旅游者带着异文化的消费和体验离开,孩童则在旅游者的熏陶濡染下,渐渐拓展着自己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不断发生着对"他文化"的感知和憧憬。他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开始接纳不同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多元文化的显性或隐性的理解和认同,实现与外界"他者"的交流与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场域 傣族孩童教养 “他者”文化 互动
下载PDF
精准扶贫语境下普通话作为"他者"文化的研究——以炉霍县仁达乡易日藏族村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夏梓平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10-116,共7页
普通话作为国家建构的语言交流工具,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人员沟通、交流的基础性作用。从"他者"的视角来看,普通话作为"他者"文化在国家长期的"外推策略"中,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体系的建构。由此形成了... 普通话作为国家建构的语言交流工具,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人员沟通、交流的基础性作用。从"他者"的视角来看,普通话作为"他者"文化在国家长期的"外推策略"中,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体系的建构。由此形成了"母语经济圈"和"通语经济圈"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并实现了地方和国家的整体性融合。少数民族学习、使用普通话,一方面通过语言的学习构建起自身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使用共通的语言,少数民族能够摆脱原有的"自我",在与"他者"的交流、互动中,构建新的生存与发展关系,以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从而实现摆脱贫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普通话 他者文化 外推策略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欧洲文化中心视域下的“他者”文化——以《忽必烈汗》为例
5
作者 靳沁方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4期240-241,共2页
柯勒律治不朽的梦幻诗《忽必烈汗》以其狂放不羁的想象和浓郁幽婉的异国情调,被《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誉为"英国文学最优秀的诗歌"。该诗也是欧洲人对神秘富饶的东方作出自我设想的典范之作。该文意在从诗歌的文本分析出发,探... 柯勒律治不朽的梦幻诗《忽必烈汗》以其狂放不羁的想象和浓郁幽婉的异国情调,被《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誉为"英国文学最优秀的诗歌"。该诗也是欧洲人对神秘富饶的东方作出自我设想的典范之作。该文意在从诗歌的文本分析出发,探索诗中体现的东方文化,并试析欧洲文化中心视域下"他者"文化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主义 “他者”文化 《忽必烈汗》
下载PDF
城市文化多元融合与民族文化保护 被引量:2
6
作者 舒长根 蒋梅鑫 黄燕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22,共4页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我国城市文化历史悠久 ,独具特色。但是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城市文化正呈现与外来文化融合的趋势 ,一方面它体现了城市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另一方面也对传统城市文化构成威胁。本文论述了我国城市在吸纳外来文化的...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我国城市文化历史悠久 ,独具特色。但是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城市文化正呈现与外来文化融合的趋势 ,一方面它体现了城市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另一方面也对传统城市文化构成威胁。本文论述了我国城市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 ,如何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这一重要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外来文化 民族文化 保护 弘扬
原文传递
中美慈善文化比较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5
7
作者 彭红 齐辉 《上海管理科学》 CSSCI 2012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推力是其罪富文化、互济文化和个人主义,中国式慈善与其特有的仇富文化、救急文化和父爱主义密切相关。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须扬弃传统慈善文化资源,吸收西方先进的慈善文化元素,培育公民社会,营造良好的慈善文化... 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推力是其罪富文化、互济文化和个人主义,中国式慈善与其特有的仇富文化、救急文化和父爱主义密切相关。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须扬弃传统慈善文化资源,吸收西方先进的慈善文化元素,培育公民社会,营造良好的慈善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 罪富文化 互济文化 个人主义
下载PDF
论满汉民族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佳生 《满语研究》 2002年第2期50-54,共5页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 ,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 ,中国的民族形成了一种在希望和要求统一的大背景下相互影响和相互认同的关系 ,这在满、汉民族关系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文化上 ,满族在吸取汉族文化的同时 ,并不是抛弃...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 ,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 ,中国的民族形成了一种在希望和要求统一的大背景下相互影响和相互认同的关系 ,这在满、汉民族关系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文化上 ,满族在吸取汉族文化的同时 ,并不是抛弃了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全盘”接受汉族文化 ,他们一方面将其他民族文化特别是汉族文化融合在本民族文化之中 ,从而促进了本民族文化以及本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另一方面也在输出本民族文化 ,以本民族文化影响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 汉族 民族关系 女真 文化 认同性
下载PDF
英语习语中文化定势现象的认知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韩燕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9-51,共3页
文化定势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思维认知。从英语习语的角度分析文化定势,探讨自我文化和他文化认知定势的不同特点,进而了解定势认知既是一种普遍认知,却也是一种过度概括,可以更好地把握英语习语的文化意义,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
关键词 文化定势 英语习语 自我文化认知 他文化认知
下载PDF
现代日本人类学的转型和发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麻国庆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50,共10页
本文首先对日本人类学的早期发展,特别是对日本的殖民主义人类学做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围绕战后日本人类学的反思和转型,介绍和讨论了日本现代人类学的海外调查与异文化研究、对异文化与自文化研究的反思、移民与越境的人类学以及现代... 本文首先对日本人类学的早期发展,特别是对日本的殖民主义人类学做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围绕战后日本人类学的反思和转型,介绍和讨论了日本现代人类学的海外调查与异文化研究、对异文化与自文化研究的反思、移民与越境的人类学以及现代日本人类学的中国研究等,并对全球化背景下日本人类学的学术转型、问题意识和学科建设等问题做了梳理。现代日本人类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与欧美人类学的海外社会研究形成呼应,并对周边国家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人类学 殖民主义 异文化 全球化 中国研究
原文传递
岳州窑青瓷的他者文化表征及其成因探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万长林 赵子航 《湖南包装》 2020年第6期41-45,共5页
岳州窑青瓷呈现出的他者文化表征,反映了其时文化的开放性。在与他者文化交流互鉴中,岳州窑兼收并蓄,不仅吸纳了佛教文化、胡文化,还与古波斯、古希腊、栗特等文明擦出了火花。岳州窑青瓷他者文化表征的形成与其时代背景紧密相关,魏晋... 岳州窑青瓷呈现出的他者文化表征,反映了其时文化的开放性。在与他者文化交流互鉴中,岳州窑兼收并蓄,不仅吸纳了佛教文化、胡文化,还与古波斯、古希腊、栗特等文明擦出了火花。岳州窑青瓷他者文化表征的形成与其时代背景紧密相关,魏晋至隋唐时期,正值中国文化大融合与江南经济大发展之际。此时,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本土化,中华民族出现大融合,国际商贸繁荣发展,在多元文化渗透下,岳州窑青瓷吸收他者文化,成就了一代青瓷名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州窑 陶瓷艺术 六朝隋唐 他者文化 成因
下载PDF
误读的阐释 被引量:5
12
作者 肖 锋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0-55,共6页
误读是指主体按自身的先验通过对“异文化”的有指向意义的二元选择与过滤来肯定和确定自身。误读不仅在不同文化体系中存在,在同一文化体系中同样存在。对待误读应当以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的态度来进行,对话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取文化上的普... 误读是指主体按自身的先验通过对“异文化”的有指向意义的二元选择与过滤来肯定和确定自身。误读不仅在不同文化体系中存在,在同一文化体系中同样存在。对待误读应当以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的态度来进行,对话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取文化上的普遍意义,而在于消除彼此间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读 阐释 异文化 文化体系 文化交流 文化对话 文化过滤 指向性目的
下载PDF
沉浸他者文化而生的民族自我批评:狄金森、徐志摩与赛珍珠
13
作者 张敬珏 朱骅(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8-80,共13页
狄金森、徐志摩、赛珍珠不仅是万众瞩目的公共知识分子,还是重要的文学和政治团体的创始成员,是跨国文学共同体网络的一部分。他们与自己国家格格不入,却在异国他乡建构身份认同,都在自己的祖国和海外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促进了中英之... 狄金森、徐志摩、赛珍珠不仅是万众瞩目的公共知识分子,还是重要的文学和政治团体的创始成员,是跨国文学共同体网络的一部分。他们与自己国家格格不入,却在异国他乡建构身份认同,都在自己的祖国和海外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促进了中英之间和中美之间极具活力的文化交流。他们对本国的批评之所以令人信服,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曾长时间生活在他者文化中,由此获得审视故土道德标准和国家政策所必要的批评距离。以对位视角来看,他们是早期移民作家和学者的杰出代表,他们相信多元交融的必要性,相信促进多元世界文化遗产,尤其是鼓励批评性文化以及民族自省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金森 徐志摩 赛珍珠 民族自省 自我批评 他者文化
下载PDF
在异域做田野:老挝的经历——兼论田野资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袁同凯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18,共5页
拟以笔者在老挝北部山区的田野调查经历为例,反思在异文化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并以实例讨论田野资料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等问题。认为田野调查研究是了解人类社会与文化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社会-文化人类学区别于其他&qu... 拟以笔者在老挝北部山区的田野调查经历为例,反思在异文化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并以实例讨论田野资料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等问题。认为田野调查研究是了解人类社会与文化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社会-文化人类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最显著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异文化 田野调查
原文传递
他异与共同价值——全球化时代国际理解教育的范式转型与价值转向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雅萱 《现代教育论丛》 2023年第2期56-65,共10页
当前,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使文化交往成为必然之事,而文化差异又难以避免地客观存在着。在这一背景下,充满异质性的多元文化如何共存与发展则成为全球化新时期各文化主体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国际理解教育致力于通过促进文化理解使各文化... 当前,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使文化交往成为必然之事,而文化差异又难以避免地客观存在着。在这一背景下,充满异质性的多元文化如何共存与发展则成为全球化新时期各文化主体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国际理解教育致力于通过促进文化理解使各文化共存成为可能。关于文化理解,有“不同”与“陌异”两种常见的认识范式,二者分别以内在性和外在性的眼光看待文化间关系。基于此二者的国际理解教育则分别走向普世主义与相对主义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立场,皆存在一定的教育隐忧。而“他异”的文化理解范式则可能成为超越两者、扭转国际理解教育困境的出口。“他异”的认识范式主张以兼具外在性与伦理性的眼光看待文化间关系,建立起互为他者的伦理共在关系。基于此,国际理解教育转向具有关系性、生成性的共同价值立场,重视文化主体间在对话与交往中建构让多元文化得以共存与发展的价值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理解教育 文化理解 文化差异 他者文化 文化间关系
下载PDF
语言生态学视角下汉语中日语外来词的借用演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小燕 郑通涛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外来词作为语言借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文化交流和语言接触过程中是一种常见且不可避免的现象。而汉日词汇相互间的借用现象更是长期的、频繁的、复杂的,对此现象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历来的研究均是在语言描写传统上的静态研究,且... 外来词作为语言借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文化交流和语言接触过程中是一种常见且不可避免的现象。而汉日词汇相互间的借用现象更是长期的、频繁的、复杂的,对此现象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历来的研究均是在语言描写传统上的静态研究,且囿于汉日两语的个性研究,没有从深层成因上对外来词的借用演变作更为系统的解释。尝试从外来词的音、形、义、文化因素来说明外来词的借用标准,并采用了语言生态学的观点及方法对汉语日语外来词的演变机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接触 外来词 生态 演变 异文化
下载PDF
在他乡与故乡之间——浅谈黄淑娉先生的人类学田野实践
17
作者 张劲夫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16-21,共6页
黄淑娉先生是在民族调查中成长起来的人类学家,她兼有人类学北派和南派学术思想,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治学经验。她擅长总结经验和在实践中学习、创新。在异文化与本文化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田野、文献和理论三结合的研究方法。重新回顾和... 黄淑娉先生是在民族调查中成长起来的人类学家,她兼有人类学北派和南派学术思想,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治学经验。她擅长总结经验和在实践中学习、创新。在异文化与本文化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田野、文献和理论三结合的研究方法。重新回顾和梳理黄淑娉先生的田野经历,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其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把握和理解中国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调查 文献材料 方法论 本文化 异文化
下载PDF
论伍尔夫对英国小说传统形式的革新
18
作者 陈冬云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0-12,共3页
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他者文化(主要是俄罗斯和中国)在审美角度上的新奇性,从而阐明其对伍尔夫在小说形式革新中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他者文化 新奇性 小说形式
下载PDF
藏区文化差异与和谐社会构建——以康巴藏区及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凌立 曾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3,共5页
社会安定团结在一定程度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藏区文化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制约而形成自己的历史、传统和个性。因此,承认、理解和包容少数民族文化才能增强少数民族个体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进而上升到对中华民族文化的... 社会安定团结在一定程度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藏区文化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制约而形成自己的历史、传统和个性。因此,承认、理解和包容少数民族文化才能增强少数民族个体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进而上升到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藏区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是提升民族素质向现代公民素质转化的必要条件,是构建藏区和谐社会的重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民族文化 文化尊重 文化建设
原文传递
塑造自我文化形象——中国对外翻译现象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士奎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33-37,43,共6页
对外翻译行为的主要意图是在异文化中塑造出本文化的自我形象。这种翻译形式在大多数国家都得不到重视。但在中国,较长时间内,对外翻译一直是文化输出和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翻译 对外翻译 异文化形象 自我文化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