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美学追寻的碰撞——试比较贺拉斯《诗艺》与叶燮《原诗》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2
1
作者 殷晶波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8-9,共2页
运用跨文化比较的方法分析古罗马贺拉斯《诗艺》与中国清代叶燮《原诗》美学思想的异同,在中西美学追寻的碰撞中寻求两种美学理论的互相理解、认同与共同发展。
关键词 诗艺 原诗 审美创作主体 审美客体 创新
下载PDF
叶燮《原诗》中的诗歌辨体思想 被引量:2
2
作者 董兴存 《宜春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99-103,共5页
叶燮尤其看重诗人的才、胆、识、力,而其中的"识"与"辨"是相通的。叶燮的诗歌辨体思想是一种不自觉的意识,但是他关于诗歌基本理论的阐述已经涉及辨体的范畴。将整部《原诗》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叶燮对于诗之源流、... 叶燮尤其看重诗人的才、胆、识、力,而其中的"识"与"辨"是相通的。叶燮的诗歌辨体思想是一种不自觉的意识,但是他关于诗歌基本理论的阐述已经涉及辨体的范畴。将整部《原诗》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叶燮对于诗之源流、规则的清晰认识,以及他通达的文学发展观和尊体与破体相结合的辨体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辨体 诗法
下载PDF
论鲁迅的“剥体诗”
3
作者 蔡清富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6-60,共5页
在鲁迅的诗歌中 ,有四首属于“剥体诗”。为了现实斗争的需要 ,鲁迅以古代的名人名篇作母体诗 ,“活剥”而制作出剥体诗。母体诗与剥体诗之间的共同性和可比性 ,是产生新的诗篇的必备条件 ;在相同中求新异 ,更是剥体诗的创造性所在。鲁... 在鲁迅的诗歌中 ,有四首属于“剥体诗”。为了现实斗争的需要 ,鲁迅以古代的名人名篇作母体诗 ,“活剥”而制作出剥体诗。母体诗与剥体诗之间的共同性和可比性 ,是产生新的诗篇的必备条件 ;在相同中求新异 ,更是剥体诗的创造性所在。鲁迅的剥体诗现实针对性强 ,语言上文白杂糅 ,通俗、诙谐、讽刺锋芒逼人 ,它兼具杂文和政治讽刺诗的特点 ,是众多诗歌品种中颇有风格的一类。鲁迅未曾料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艺术特色 鲁迅 诗歌 母体诗 剥体诗 语言
下载PDF
丁采芝《阅红楼梦偶作》小考
4
作者 李宝山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59-62,共4页
张问端写有《和次女采芝阅红楼梦偶作韵》一诗,而丁采芝原诗《阅红楼梦偶作》,却历来被红学研究者、张问陶家族研究者认为此诗"不可见"。实际上丁采芝的诗集今存山东省图书馆,朱南铣《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问题札记》文中也曾... 张问端写有《和次女采芝阅红楼梦偶作韵》一诗,而丁采芝原诗《阅红楼梦偶作》,却历来被红学研究者、张问陶家族研究者认为此诗"不可见"。实际上丁采芝的诗集今存山东省图书馆,朱南铣《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问题札记》文中也曾引用丁采芝原诗。张问端和诗是针对丁采芝原诗而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问端 丁采芝 和诗 原诗 红楼梦
下载PDF
论叶燮《原诗》中“理事情”的特殊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戚娜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75-77,80,共4页
叶燮《原诗》在中国古代诗论中具有独特贡献,本文抓住"理事情"这一独特观点,深入挖掘"理事情"与"天地人"、"气"、"通变"等的关系,客观事物必备因素"理、事、情"与主观必... 叶燮《原诗》在中国古代诗论中具有独特贡献,本文抓住"理事情"这一独特观点,深入挖掘"理事情"与"天地人"、"气"、"通变"等的关系,客观事物必备因素"理、事、情"与主观必备条件"才识胆力"的关系,"理事情"与审美意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诗》 “理事情” 特殊性
下载PDF
Translation Criticism on English Versions of An Ascent to Youzhou Tableland from the Point of Xu Yuanzhong's Poetic Translation Theory
6
作者 赵政楠 《海外英语》 2013年第23期186-187,191,共3页
There are manifold requirements on the poetic translation,making poetic translation most difficult.The paper,taking An Ascent to Youzhou Tableland as an example,selects four most representative pieces at home and abro... There are manifold requirements on the poetic translation,making poetic translation most difficult.The paper,taking An Ascent to Youzhou Tableland as an example,selects four most representative pieces at home and abroad,as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based on three aspects is utilized for appreciation with the guideline of Xu Yuanzhong’s poetic translation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TIC TRANSLATION three AESTHETIC PRINCIPLES the
下载PDF
论吴淇对《文选》中拟诗的认识
7
作者 张明华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77-83,共7页
对于《文选》中的63首拟诗,清代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中有具体而深入的论述。拟诗所模拟的"原诗",或者原为某一首诗,或者原为某一组诗,或者原来根本无具体模拟对象。对此问题,吴淇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就模拟方法而言,吴淇总... 对于《文选》中的63首拟诗,清代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中有具体而深入的论述。拟诗所模拟的"原诗",或者原为某一首诗,或者原为某一组诗,或者原来根本无具体模拟对象。对此问题,吴淇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就模拟方法而言,吴淇总结出模拟字句、模拟格调以及备人与备体三个层次。就拟诗达到的境界而言,吴淇将其分为逼似古人之形神、改变古诗之形义和自赋新意三种。就拟诗取得的成就而言,吴淇认为有不及原诗、与原诗相当和超越原诗三种情况。不仅如此,吴淇还勾勒出拟诗的发展历史,并揭示出其对后世诗歌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诗 六朝选诗定论 原诗 模拟方法 境界
下载PDF
原初诗:从前验的观点看
8
作者 娥满 李立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2-85,共4页
尝试从前验的观点,对文学理论概念———“原初诗”作出界定:“原初诗”是前验世界的无名状态向经验世界的有名状态转化,但又没有完全实现这种转化的过程中生成的一种诗性“语言”。
关键词 前验 “原初诗” 主客未分
下载PDF
谈谈弗罗斯特The Cocoon一诗的汉译
9
作者 蒋坚霞 《外语教育》 2008年第1期146-153,共8页
本文针对弗罗斯特The Cocoon一诗的汉语译诗提出批评。译者曲解诗人本意,随意改变原诗优美淡雅的意象,造成许多严重的误译;而且由于对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语言特征缺乏认识,以及没能正确使用本国语言,译者使用了不少不符合汉语习... 本文针对弗罗斯特The Cocoon一诗的汉语译诗提出批评。译者曲解诗人本意,随意改变原诗优美淡雅的意象,造成许多严重的误译;而且由于对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语言特征缺乏认识,以及没能正确使用本国语言,译者使用了不少不符合汉语习惯的冗词赘语,以致无法传达出原诗优美凝练的语言特征。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翻译英语诗歌的方法,即以一个汉字译一个英语音节,并极力做到在语句结构上和深层意义上贴近原诗,以确保英语原诗的风姿艳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合 意合 简洁优美 原诗 翻译错误
原文传递
论叶燮的宗变诗学观——以《原诗》为考察路径
10
作者 任亚运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58-60,共3页
《原诗》被认为是中国最有系统的一部诗话,它将诗歌放到中国文学发展的长河中,以宏观发展的眼光来谈论诗歌的源流本末、正变盛衰、创作及风格等问题,打破了以往崇正的诗学观,提出了宗变的诗学主张,以变来论诗史和诗家,不仅对当时诗坛的... 《原诗》被认为是中国最有系统的一部诗话,它将诗歌放到中国文学发展的长河中,以宏观发展的眼光来谈论诗歌的源流本末、正变盛衰、创作及风格等问题,打破了以往崇正的诗学观,提出了宗变的诗学主张,以变来论诗史和诗家,不仅对当时诗坛的一些弊病做出了批评,同时也积极回应了唐宋诗之争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宗变 诗学观
下载PDF
欧阳修《诗本义》卷帙、成书年代及编纂体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君华 《新余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3-65,共3页
考证了欧阳修《诗本义》的卷帙、版本以及成书年代,分析了《诗本义》的编纂方式与体例,认为《诗本义》的主体是十五卷,成书于1070年,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又体例完整的解诗新作。
关键词 诗经学 欧阳修 《诗本义》 文本研究
下载PDF
宋儒对《诗》本义的探寻和辨正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忠盛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79-82,共4页
宋代是一个经学变革和创新的时代,宋儒在探寻和辨正《诗经》的本义方面取得了重大收获。宋儒把先秦经典和诸子的用《诗》之义与《诗》本义区别开来,不信毛、郑"迂滞"之说。宋儒在阐释方法和阐释依据上寻求突破,变"据序言... 宋代是一个经学变革和创新的时代,宋儒在探寻和辨正《诗经》的本义方面取得了重大收获。宋儒把先秦经典和诸子的用《诗》之义与《诗》本义区别开来,不信毛、郑"迂滞"之说。宋儒在阐释方法和阐释依据上寻求突破,变"据序言诗"为"据文求义",并注意《诗经》抒情、象喻和讽谕的文本特点,批驳前人,解决疑惑,能做到"置心平易",以"情""理""道"等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这在经学发展史上是个重大突破,并惠及后代的《诗经》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本义 宋儒 探寻 辨正
下载PDF
孔子诗教观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平安 《鄂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46-48,共3页
诗教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孔子诗教以诗经为范本,浸润着礼、义、德、行、教化的教育,深为整个社会所看重。也有一些学者对孔子诗教观持不同看法。该文旨在对孔子诗教的形成、功用及特点作简要阐明,以期获得对孔子诗教观... 诗教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孔子诗教以诗经为范本,浸润着礼、义、德、行、教化的教育,深为整个社会所看重。也有一些学者对孔子诗教观持不同看法。该文旨在对孔子诗教的形成、功用及特点作简要阐明,以期获得对孔子诗教观有较深入的认识。文章从“诗教”的历史渊源、《诗经》与诗教、诗教与乐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教渊源 《诗经》与诗教 诗教与乐教
下载PDF
通向寂静之途——论汉语诗歌音乐性的变迁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亚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8-144,共7页
诗乐套语是诗歌和音乐的共同源头 ,但诗歌的材料——语言是由语音和语义两部分组成的 ,因而诗歌和音乐的分离具有必然性。乐府的“采诗”行为是诗乐分离的契机之一 ;对于“文气”的自觉和四声的归纳 ,使得语言发现了自身的节律 ,诗歌文... 诗乐套语是诗歌和音乐的共同源头 ,但诗歌的材料——语言是由语音和语义两部分组成的 ,因而诗歌和音乐的分离具有必然性。乐府的“采诗”行为是诗乐分离的契机之一 ;对于“文气”的自觉和四声的归纳 ,使得语言发现了自身的节律 ,诗歌文本脱离外在的曲调存在成为可能。对于永恒的追求 ,进一步成为诗歌摆脱音乐瞬间生灭这一宿命的契机 ,促使诗歌通过寂静抵达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乐共生 乐府 文气 四声
下载PDF
论叶燮《原诗》中的细读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心强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4-57,共4页
叶燮在建构理论体系时,对传统的经典诗作逐一进行了细读。其细读策略表现在:反问和设问相结合,造成一种气势和节奏;在设想中进行替换比较;点面结合,重视整体感知。这种细读法体现出叶燮独特的诗学追求和美学旨趣:求雅反俗,求新逐变;反... 叶燮在建构理论体系时,对传统的经典诗作逐一进行了细读。其细读策略表现在:反问和设问相结合,造成一种气势和节奏;在设想中进行替换比较;点面结合,重视整体感知。这种细读法体现出叶燮独特的诗学追求和美学旨趣:求雅反俗,求新逐变;反对学究式拈字摘句的鉴赏,批驳拘泥于陈法和陋规,重视印象式的感悟和反复的涵泳;诗歌创作应突破一己之情和个人遭际,升华为关乎宇宙、生命、人生的情感和体验。这种细读法既有对传统品鉴的传承,又充分显示出叶燮高超的艺术鉴别力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细读
下载PDF
《原诗》的写作镜鉴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心强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84-87,共4页
清代文学批评著作《原诗》蕴藏着叶燮丰富的写作经验和智慧,值得挖掘和承传。叶燮的写作不一味迷信权威、不盲目崇拜名家、不唯古人是论,敢于在纷乱中保持清醒、拨云见日、独辟蹊径;写作中流露出他推崇新变的勇气、创新更进的精神追求;... 清代文学批评著作《原诗》蕴藏着叶燮丰富的写作经验和智慧,值得挖掘和承传。叶燮的写作不一味迷信权威、不盲目崇拜名家、不唯古人是论,敢于在纷乱中保持清醒、拨云见日、独辟蹊径;写作中流露出他推崇新变的勇气、创新更进的精神追求;展示出浓郁的人文之思,极富个性色彩,尽显批评家的人格魅力,文如其人,见文知人,主体性异常鲜明;在行文中充分采用灵活多样的写作手法,娴熟、精湛地运用破立结合、设问反问结合及对比手法等。其写作思想、人格精神和表达个性等值得当代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诗》 写作 创新 人格 手法
下载PDF
《原诗》的写作镜鉴
17
作者 邓心强 《邯郸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69-72,共4页
清代文学批评著作《原诗》蕴藏着叶燮丰富的写作经验和智慧,值得挖掘和承传。叶燮的写作不一味迷信权威、不盲目崇拜名家、不唯古人是论,敢于在纷乱中保持清醒、拨云见日、独辟蹊径;写作中流露出他推崇新变的勇气、创新更进的精神追求;... 清代文学批评著作《原诗》蕴藏着叶燮丰富的写作经验和智慧,值得挖掘和承传。叶燮的写作不一味迷信权威、不盲目崇拜名家、不唯古人是论,敢于在纷乱中保持清醒、拨云见日、独辟蹊径;写作中流露出他推崇新变的勇气、创新更进的精神追求;展示出浓郁的人文之思,极富个性色彩,尽显批评家的人格魅力,文如其人,见文知人,主体性异常鲜明;在行文中充分采用灵活多样的写作手法,娴熟、精湛地运用破立结合、设问反问结合及对比手法等。其写作思想、人格精神和表达个性等值得当代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诗》 写作 创新 人格 手法
下载PDF
毕竟高歌能拔剑——论祁寯藻诗的师法渊源和诗歌意象
18
作者 周芳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1年第4期63-66,共4页
祁寯藻是清代道、咸、同三朝帝师,位居首辅,影响整个咸丰初期的政局走向。他在政事之余作诗,出之以性情,寓平生哀乐于诗中,展示出晚清特定的时代风貌与文人士大夫的心态。他是宋诗派领袖,诗歌除宗法杜甫、韩愈、苏轼外,尤其推崇白居易,... 祁寯藻是清代道、咸、同三朝帝师,位居首辅,影响整个咸丰初期的政局走向。他在政事之余作诗,出之以性情,寓平生哀乐于诗中,展示出晚清特定的时代风貌与文人士大夫的心态。他是宋诗派领袖,诗歌除宗法杜甫、韩愈、苏轼外,尤其推崇白居易,在师法渊源上独具特色。在表情达意方面,则常借助"剑""春晖""萱草"等意象,形成个性鲜明的抒情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寯藻 师法渊源 意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