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嵌与交融: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视野下的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 被引量:23
1
作者 平维彬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33,共5页
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旨在打破传统社会的"机械团结",实现由"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现代转型,建设一种相互嵌入的多民族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既超越了西方"平行社会"状态下的隔离主张,也弥补... 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旨在打破传统社会的"机械团结",实现由"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现代转型,建设一种相互嵌入的多民族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既超越了西方"平行社会"状态下的隔离主张,也弥补了"多元文化主义"在族际互动与交融方面的缺憾。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族制宜"的原则,充分体现互嵌式社区的地方文化特色与民族文化特色,在"互嵌的地理空间、互嵌的社会网络、互嵌的文化格局以及互嵌的心理认同"基础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理论 互嵌式社区 有机团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重构道德秩序:闽南林村民间体育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动员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20
2
作者 钟喜婷 杨海晨 冀宁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22,共9页
以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为分析框架,对林村(化名)民间体育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动员的过程进行田野调查,并对其动员逻辑展开分析。调查发现,林村民间体育组织通过复兴宋江阵,并依托其文化精神在村落内部发起"尊老育人"活动,与村... 以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为分析框架,对林村(化名)民间体育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动员的过程进行田野调查,并对其动员逻辑展开分析。调查发现,林村民间体育组织通过复兴宋江阵,并依托其文化精神在村落内部发起"尊老育人"活动,与村落间共同举办民间武术赛事来引领乡村建设,使村落道德秩序得到了明显改善。分析认为,这种改善源于民间体育组织借助传统体育所蕴含的地方性知识长期进行的村落内部同质性社会动员和村落间的异质性社会动员,促使个体道德、组织内部道德及组织间道德形成并循环互构,由此重塑了村落内部的集体意识,进一步重构了村落道德秩序。同时,林村社会团结形态伴随着民间体育组织参与社会动员的过程也发生了转变,并呈现出有机团结与机械团结共存的复杂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秩序 民间体育组织 乡村振兴 宋江阵 机械团结 有机团结
下载PDF
“有机团结”理论与教师专业共同体建构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雪飞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6A期60-62,共3页
本文探讨了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有机团结”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的社会学洞察力分析教师专业共同构建中需要注意的两个维度——专业发展的维度和关系连结的维度,并考量了实现教师专业共同体“有机团结”的路径,以期从社会学角度对教... 本文探讨了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有机团结”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的社会学洞察力分析教师专业共同构建中需要注意的两个维度——专业发展的维度和关系连结的维度,并考量了实现教师专业共同体“有机团结”的路径,以期从社会学角度对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和谐发展做出另一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共同体 杜尔克姆 有机团结
原文传递
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沛富 闫智勇 纪颖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0-14,共5页
职业院校和企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随着社会分工程度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大致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机械团结阶段、初级有机团结阶段和高级有机团结阶段;机械团结阶段和初级有机团... 职业院校和企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随着社会分工程度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大致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机械团结阶段、初级有机团结阶段和高级有机团结阶段;机械团结阶段和初级有机团结阶段是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在社会分工高度精细化和市场交换机制高度健全的未来,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必将进入高级有机团结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社会分工 机械团结 有机团结
下载PDF
寻找团结:重建乡村共同体的现实逻辑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敬尧 董诗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121,共8页
构建新阶段乡村共同体需要跳出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框架,将国家与社会视为单一悖论体系中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两个部分。重建乡村共同体的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碰撞和互动,分布在规则认知、情景空间、主体行动、目标价值四个闭环式的现实... 构建新阶段乡村共同体需要跳出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框架,将国家与社会视为单一悖论体系中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两个部分。重建乡村共同体的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碰撞和互动,分布在规则认知、情景空间、主体行动、目标价值四个闭环式的现实逻辑链条内。由此暗示乡村共同体是动态的、富有弹性的和可持续的,为回应国家与社会非此即彼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构建乡村共同体,需要在超越“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前置预设下,将“机械”与“有机”视为实现社会团结的手段,从而培育国家与社会相互补充、修复的结构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共同体 乡村振兴 国家与社会 有机团结 机械团结
下载PDF
新时代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斌 潘小娟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41,共6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已经成为我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举措。从新时代社会发展基础来看,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可以在健全有效参与的多元主体格局、达成集体认同的社会善治共识、完善运转有序的协同治理机制、构建法治保障的有机团结社会等方面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共同体 多元主体 善治共识 协同治理 有机团结
下载PDF
劳动法:劳动者权利义务融合之法——社会法的视角且以加班工资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红梅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32,共9页
若将劳动法视为特别私法,则不承认劳动者之间存在有机团结,继而认为劳动者权利义务不融合;藉此,将注重设计与落实劳动者个体权利,雇佣者法定义务不被强制要求履行。若将劳动法视为社会法,则承认劳动者之间存在有机团结,继而认为劳动者... 若将劳动法视为特别私法,则不承认劳动者之间存在有机团结,继而认为劳动者权利义务不融合;藉此,将注重设计与落实劳动者个体权利,雇佣者法定义务不被强制要求履行。若将劳动法视为社会法,则承认劳动者之间存在有机团结,继而认为劳动者权利义务融合;藉此,将注重设计与落实劳动者集体权利,雇佣者法定义务被强制要求履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法 特别私法 社会法 加班工资 有机团结 权利义务融合
下载PDF
多元教育公平观:新教育公平的题中之义——基于涂尔干社会团结思想的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李金刚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31,共7页
基于涂尔干社会团结思想的分析可以发现,教育公平观的模式与社会团结方式之间存在内在关联。在机械团结的社会,教育公平观实质上是"一元教育公平观";而有机团结的社会则需要"多元教育公平观"。多元教育公平观具有... 基于涂尔干社会团结思想的分析可以发现,教育公平观的模式与社会团结方式之间存在内在关联。在机械团结的社会,教育公平观实质上是"一元教育公平观";而有机团结的社会则需要"多元教育公平观"。多元教育公平观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包容性,是新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尊重差异,承认多元;促进不同教育公平观的视域融合,减少彼此观点之间的歧视与偏见;培养反思公平的能力和养成公平自觉是实现多元教育公平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团结 机械团结 多元教育公平观 新教育公平
原文传递
迈向新有机团结:旅游发展驱动各民族“三交” 被引量:4
9
作者 孙九霞 周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4,共10页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战略实践中,面临着经济文化交往不足、族际交流不充分、少数民族发展融入有限等困境。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有望成为解决以上困境的有效路径,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本文...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战略实践中,面临着经济文化交往不足、族际交流不充分、少数民族发展融入有限等困境。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有望成为解决以上困境的有效路径,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本文借鉴有机团结理论,在旅游流动带来的空间互嵌基础上,从文化、经济、社会和心理维度分析旅游与各民族“三交”之间的融合性。研究发现,旅游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力量,是民族地区在原有社会结构、交往历史、文化传统等基础上谋求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民族旅游目的地,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并存,继而形成新的有机团结,共同影响着民族嵌入机制和民族团结格局。迈向新有机团结,意味着在旅游情境下实现个体—族群—多民族—国家的多元多层主体间循环互动,并依托旅游发展加强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的多维整合,以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衡。本文为旅游促进各民族“三交”提供分析框架,旨在为各民族“三交”注入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团结 旅游 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互嵌
原文传递
从有机团结思考社会现实——读《社会分工论》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荣荣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54,44,共6页
涂尔干以《社会分工论》开启了现代社会的分化研究,其理想型“有机团结”兼容社会分化与社会团结,从中可推导出现代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逻辑之一在于分化与整合的统一。回顾经典有益于反思现实,维护社会各领域的相对自主与配合默契,... 涂尔干以《社会分工论》开启了现代社会的分化研究,其理想型“有机团结”兼容社会分化与社会团结,从中可推导出现代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逻辑之一在于分化与整合的统一。回顾经典有益于反思现实,维护社会各领域的相对自主与配合默契,既是逻辑要求,也是现实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工论》 功能分化 有机团结
原文传递
统战团结精神与现代中国社会的组织化
11
作者 邹诗鹏 张露思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5-83,共9页
中国共产党通过统战工作,实现了现代中国社会的组织化,体现了统战团结精神。现代社会乃是有活力、有序的组织化社会或有机社会,社会学有关有机团结思想有益于理解现代社会的组织化与有机化。统战工作达到的团结,显然不是机械团结,而是... 中国共产党通过统战工作,实现了现代中国社会的组织化,体现了统战团结精神。现代社会乃是有活力、有序的组织化社会或有机社会,社会学有关有机团结思想有益于理解现代社会的组织化与有机化。统战工作达到的团结,显然不是机械团结,而是强调一致性与多样性辩证统一的有机团结,是统战团结。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以尊重分工但又超越分工及其特殊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为理论基础,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致力于重建社会关系,实现广泛的社会动员与团结,形成了优越于自由主义政体的现代社会动员及其组织化传统。新时代中国统战及其社会的组织化,特别体现为:国家民族的集聚与认同建构;吸纳与团结知识分子以推进社会的理性化;吸纳和团结新的阶层人士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以推进经济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战团结精神 社会的组织化 有机团结 社会团结
下载PDF
涂尔干“社会团结”思想解读——读《社会分工论》 被引量:5
12
作者 谢柳芬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93-95,共3页
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创作于西方国家从前现代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其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来说,或多或少地可以作为借鉴。社会团结及其两种类型是该书的主线,作品深入讨论社会团结的类型特征、历史转变和社会团结的精神基... 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创作于西方国家从前现代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其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来说,或多或少地可以作为借鉴。社会团结及其两种类型是该书的主线,作品深入讨论社会团结的类型特征、历史转变和社会团结的精神基础、法律保障及其威胁因素,展示出涂尔干对社会整合与和谐的终极学术关怀,这对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团结 有机团结 分工 集体意识 失范
下载PDF
团结稳疆:新时代新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社会稳定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青觉 方泽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213,共14页
“团结稳疆”作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由理论话语转向政策制定与社会动员的过程中,需要从两个方面对其意涵进行完整把握:一方面需要从中央与地方(边疆)纵向整合的维度出发,确保国家整体架构的平稳有序与国家内部各层次... “团结稳疆”作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由理论话语转向政策制定与社会动员的过程中,需要从两个方面对其意涵进行完整把握:一方面需要从中央与地方(边疆)纵向整合的维度出发,确保国家整体架构的平稳有序与国家内部各层次主体关系的协调,并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现代国家共同体建设;另一方面需要从社会横向联结的维度出发,推进新疆社会各群体的和谐交往与交融共生,从而构建一个整体有机的团结社会。而将纵、横两个维度的关系与任务使命予以贯通结合,不仅构成了理解“团结稳疆”之内涵逻辑的整体性框架,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当代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结稳疆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国家建设
原文传递
农户分化背景下制度变迁对农田水利自治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秦国庆 朱玉春 +1 位作者 马恒运 贾小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0-118,共9页
随着农户分化的演进,建立在个体同质化基础上的"机械团结"型农田水利自治日益式微,与分化格局相适应的"有机团结"型自治亟需跟进。基于"结构-过程-功能"范式构建了农户分化背景下的制度变迁与农田水利自... 随着农户分化的演进,建立在个体同质化基础上的"机械团结"型农田水利自治日益式微,与分化格局相适应的"有机团结"型自治亟需跟进。基于"结构-过程-功能"范式构建了农户分化背景下的制度变迁与农田水利自治分析框架,并采用案例分析揭示了三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分化伴随着乡村社会的观念多元化、精英能人等关键群体的涌现以及决策主体的缩减,其从变异、选择与遗传三个层面推动了制度变迁的进程,改变了农户群体的规则感知与策略行为,并最终对农田水利自治效能产生影响。在农户分化的背景下,顺势推动乡村社会的观念进步,引导精英能人成为农田水利规则变革的带头人,创新水务决策模式,是推动农田水利自治迈向"有机团结"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团结 农户分化 制度变迁 农田水利自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社区治理共同体公共精神的重塑
15
作者 刘珊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9-78,共10页
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要求以公共精神维系治理主体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相互信任和依赖的关系,公共精神和共同体是一种双向互构的关系。然而,现代社会的个人本位原则削弱了共同体的价值和整体性的公共精神。本文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 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要求以公共精神维系治理主体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相互信任和依赖的关系,公共精神和共同体是一种双向互构的关系。然而,现代社会的个人本位原则削弱了共同体的价值和整体性的公共精神。本文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区治理共同体,通过溯源西方国家文化环境中生长出的公共精神经典理论,从中国传统社会中寻找公共精神的基础根基,分析和重塑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契约型公共精神。与此同时,不断重组和演化的新型社区共同体又为公共精神的培育和塑造提供新的载体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共同体 公共精神 有机团结
下载PDF
涂尔干《社会分工论》认读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新 谢敬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9-71,共3页
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创作于西方国家从前现代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其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来说,或多或少地可以作为借鉴。社会团结及其两种类型是该书的主线,作品深入讨论社会团结的类型特征、历史转变和社会团结的精神基... 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创作于西方国家从前现代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其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来说,或多或少地可以作为借鉴。社会团结及其两种类型是该书的主线,作品深入讨论社会团结的类型特征、历史转变和社会团结的精神基础、法律保障及其威胁因素,展示出涂尔干对社会整合与和谐的终极学术关怀,这对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团结 有机团结 分工 集体意识 社会容量 道德密度
下载PDF
基于“参与型”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韬琼 《科教文汇》 2018年第26期134-137,共4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基于"参与型"理念重新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创新性地将社会分工理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相结合,探讨师生教育活动中有机团结的实现路径,以此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形式、...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基于"参与型"理念重新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创新性地将社会分工理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相结合,探讨师生教育活动中有机团结的实现路径,以此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形式、内容上的新模式,从而应用于实践产生有效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型 心理健康教育 有机团结 机械团结
下载PDF
涂尔干理性主义社会学视阈下的IP电影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颐 唐远清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77,共7页
网络社会的共同心态、文化基础是滋养IP电影繁荣发展与问题频出的文化土壤。本文以近几年华语电影年度票房前20的32部影片为样本做内容分析,从社会学角度讨论IP电影的社会效果、功能属性,可见作为"中间物"的IP电影,给社会带... 网络社会的共同心态、文化基础是滋养IP电影繁荣发展与问题频出的文化土壤。本文以近几年华语电影年度票房前20的32部影片为样本做内容分析,从社会学角度讨论IP电影的社会效果、功能属性,可见作为"中间物"的IP电影,给社会带来暂时"失范"现象。面对IP电影,社会需要寻求新的"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电影 涂尔干 社会学 有机团结 规范体系
原文传递
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莉 吴文清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0-75,共6页
"2011计划"是地方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机遇。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既立足地方高校自身的发展现实,又关联着高等教育本身的价值追求。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三类关系:地方高校发展基础与未来愿景的关系,高校发展目... "2011计划"是地方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机遇。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既立足地方高校自身的发展现实,又关联着高等教育本身的价值追求。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三类关系:地方高校发展基础与未来愿景的关系,高校发展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区域发展需求与国家战略需求的关系。协调这三类关系,既需要加强对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又需要适当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协同创新中心 有机团结 建设路径
下载PDF
论布拉格学派的功能主义美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磊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0-127,163,共8页
"功能"是布拉格学派研究的核心术语之一。围绕这个术语,学派建构了结构主义的功能主义理论系统,并奠定了审美功能在功能系统里的重要地位。透过这个理论体系,我们更应该看到,布拉格学派功能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重建社会的... "功能"是布拉格学派研究的核心术语之一。围绕这个术语,学派建构了结构主义的功能主义理论系统,并奠定了审美功能在功能系统里的重要地位。透过这个理论体系,我们更应该看到,布拉格学派功能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重建社会的有机团结,审美功能具有的特殊能力正是促使社会有机团结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 审美功能 功能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